A. 中如何有效提高高考质量
1、树立现代的教育质量观是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由此演绎的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
力和品牌,其核心问题在于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偏少,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通过考试相对公平地分配升学、就业机会是合理的存在,优质高中自然应当通过提高升学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将来拥有更好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因此,教育质量包括升学率、就业率,甚至还包括学校的名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收益。这当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质量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把正当合理的质量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优质高中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是捧出一个个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
2、让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文化
一是使用心和尽责成为教师统一认同的职业价值观。有的教师工作按时上下班,既不多做一件事,也不多用半点心,不学习,不钻研,把学校当作栖身之所,生存之地。表面上找不出任何岔子。有的教师,做事只求完成任务,出了岔子不承担相关责任。前者是教师境界问题,后者是学校管理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高智力活动,不动脑不用心就是失职。尽职还要尽责,职责必须分明。那种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机械操作的工作态度或方法就是失职,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的出现事故就是失责。这样提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师认真对待这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工作,用心做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消除那种“有所事事,无所用心”的非教师职业现象,消除那种“尽职不尽责”的现象。
二是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学校应当成立了教科研督导处,专门负责对教育教学的科研调度和督导检查,降低工作重心,由过去的“管理教学”向“引导教学”、“督促教学”转变,建立起“一听、二练、三查、四评”的监督体系。“一听”即推门听课,学校领导和教科研督导处定期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练”即通过周练和月考,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查”,以考勤为主的工作常规检查;以备课、作业为主的教学常规检查;以教学反思、教后感为主的教师自我提高检查。“四评”即以课堂效率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估;以教研活动为主的备课组、教研组评估;以论文、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科研评估;以大型考试、竞赛成绩为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估。
3、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生成“文化”
首先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通过绿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赋予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教学区内张挂学生的美术、书法、文学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
其次是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充分认识自
我,克服心理障碍,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他们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校园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团仪式系列,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创新大赛系列,书法、篆刻、摄影、集邮、乐器爱好系列等等。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4、以新课程理念引领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理念而是理念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路线,真正意义上走进新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开发校本课程如家庭理财、音乐欣赏、心理健康教育、诗词欣赏、书法、英语口语等,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的主人,重在不断地开发改进的过程,可以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师可操作的、规范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规范的操作过程中既成为参与者,又成为学习者,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特色科目,贯彻先进理念,进而形成学校特色。
B.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根据新课改课程标准及高中数学教学要求,为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有机地开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以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为素教材,推进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进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性自主研究和学习,从而探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办法。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问题的研究,探求有限集合中元素个数间的关系,比较几个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来探究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学该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享受探索成功的乐趣,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方式
1、出示活动内容与思考的问题(5分钟)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两次货,第一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钢笔、橡皮、笔记本、方便面、汽水共6种,第二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铅笔、火腿肠、方便面共4种,两次一共进了几种货?回答两次一共进了10(6+4)种,对吗?应如何解答?有哪些方法?因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集合中元素个数间的关系)?
(2)、学校先举办了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8名同学参赛,又举办了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2名同学参赛,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有3人。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应如何解答?由此解出以下结论(集合中元素个数间的关系)?又如: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是多少?应如何解答?
(3)涉及三个及三个以上,集合的并、交问题,能用类似的结论吗?应怎样表达?如:学校开运动会,设 , , 。若参加 一百米的同学有5人,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有6人,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有7人,参加一百、二百同学有2人,参加一百、四百的同学有3人,参加二百、四百的同学有5人,三项都参加的人有1人,求有多少人参赛?
(4)设计比较集合 与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的多少的方法。
2、活动分工及时间安排(25分钟)
全班以大组为单位(共四个大组)来研究以上4个问题。第一大组研究(1)问题,第二大组研究(2)个问题,第三大组研究(3)个问题,第四大组研究(4)个问题。要求每组由学生自行确定一位负责人,并由此同学组织具体活动,明确该同学是下步活动交流中心发言人。有余力的组可协助思考其它组的问题。教师下到各组视察,了解情况,并作必要的指导。
3、活动交流(15分钟)
请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回答各自分配的问题,全班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
①列举法
问题(1)涉及的集合元素个数较少而且具体,可用列举法写出,很快可解决此问题,并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概括得出:
②图解法
当集合元素个数较少而不具体时,据题意画出集合的韦恩图,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问题(2),并归纳得出: 这一结论。
③数形结合法
利用集合间的关系,结合示意图,据未知可设适当的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如问题(2)中的第二个问题。设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x,则两项都喜爱的有(15-x)人,喜爱乒乓球而不喜爱篮球的有[10-(15-x)]人,据题意有:x+(15-x)+[10-(15-x)]+8=30,解得x=12。故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有12人。
④归纳、猜想法
通过对问题(3)的求解,并结合问题(1)、(2)的求解,归纳、猜想出: 。
⑤概念派生法
通过问题(4)的研究求解,大部分学生较易得出 A,因此,由真子集的概念得出集合B的元素的个数少于集合A的元素的个数。这个结论是由概念的内涵派生出来的。
⑥“对应”法
经研究讨论,同学中有“集合A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B的元素个数”的结论。少数同学运用“对应”思想:,显然有此结论。这是一个多好的想法啊!
四、活动评价
充分运用高中数学子教材资源“阅读与思考”,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至少有以下成功之处:第一、深化了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所学知识;第二、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很好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第三、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该课题以解决问题为背景,通过分工与合作和恰当地引导,学生用知识的意识明显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第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问题(4)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但都有道理,学生向引发争议,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注意事项
1、教师课题准备要充分。①要认真钻研材料;②查阅相关资料或研究成果;③作好周密的活动计划。切忌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就上课。
2、避免“活动研究课”上课学科化,要充分地让学生自主的活动,不人为地牵制学生。
3、积极引导学生搞好“交流——合作”环节的活动,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总结作法和研究成果,切忌教师包办,强加于人。
4、坚持引导学生写好活动总结和体会,归纳研究方法与成果,忌只管上课不管下课,课后不巩固。
参考资源:《教学研究性学习》傅海伦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科学学院
《谈教学研究性学习设计》赖风
《教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研书《教学》① 人教出版
C.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指标,十八个基本点如何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全体体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即:创新意识、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当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教师才有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
接下来,我们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 注重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本着渗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就能开发出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课程。我以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校本有课程为例,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数学校本课程为《理财Let’s go!》一至六年级都有对应的内容,从货币的认识到金融投资都有设计。这里不仅仅渗透数学学科的素养培养,比如:数感、运算能力、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而且还渗透到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指标。拉萨路小学的《理财Let’s go!》校本课程很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因为它是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中的支撑点。
二、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抓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词的内涵。二是分析教材,了解到各册教材内容有哪些,甚至每册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中渗透了什么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导。三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探寻一种适应自己、适应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思维含量的,有生长点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三、 多元评价,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讲,评价是行为的指挥棒。评价的指向直接会影响行为的改变。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随之我们的义务教育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方式就不可忽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教育形式。那么,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是要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客观、科学、激励性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指向结果,还应该重视其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等。评价的方式必须是多元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家长评、自己评、小组评、老师评,多方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落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的倾心、热心、尽心和责任心!
D. 如何办高中特色教育
1、树立现代的教育质量观是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由此演绎的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
力和品牌,其核心问题在于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我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偏少,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通过考试相对公平地分配升学、就业机会是合理的存在,优质高中自然应当通过提高升学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将来拥有更好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因此,教育质量包括升学率、就业率,甚至还包括学校的名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收益。这当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质量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把正当合理的质量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优质高中的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是捧出一个个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
2、让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文化
一是使用心和尽责成为教师统一认同的职业价值观。有的教师工作按时上下班,既不多做一件事,也不多用半点心,不学习,不钻研,把学校当作栖身之所,生存之地。表面上找不出任何岔子。有的教师,做事只求完成任务,出了岔子不承担相关责任。前者是教师境界问题,后者是学校管理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高智力活动,不动脑不用心就是失职。尽职还要尽责,职责必须分明。那种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机械操作的工作态度或方法就是失职,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的出现事故就是失责。这样提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师认真对待这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工作,用心做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消除那种“有所事事,无所用心”的非教师职业现象,消除那种“尽职不尽责”的现象。
二是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学校应当成立了教科研督导处,专门负责对教育教学的科研调度和督导检查,降低工作重心,由过去的“管理教学”向“引导教学”、“督促教学”转变,建立起“一听、二练、三查、四评”的监督体系。“一听”即推门听课,学校领导和教科研督导处定期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练”即通过周练和月考,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查”,以考勤为主的工作常规检查;以备课、作业为主的教学常规检查;以教学反思、教后感为主的教师自我提高检查。“四评”即以课堂效率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估;以教研活动为主的备课组、教研组评估;以论文、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科研评估;以大型考试、竞赛成绩为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估。
3、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生成“文化”
首先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通过绿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赋予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在教学区内张挂学生的美术、书法、文学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
其次是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充分认识自
我,克服心理障碍,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他们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校园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团仪式系列,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创新大赛系列,书法、篆刻、摄影、集邮、乐器爱好系列等等。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4、以新课程理念引领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理念而是理念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路线,真正意义上走进新课程,必须注重实践。开发校本课程如家庭理财、音乐欣赏、心理健康教育、诗词欣赏、书法、英语口语等,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的主人,重在不断地开发改进的过程,可以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师可操作的、规范的动作模式和技术,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规范的操作过程中既成为参与者,又成为学习者,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特色科目,贯彻先进理念,进而形成学校特色。
课堂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的主渠道,抓住了每堂课的质量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个早已成为共识的理念,但在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满堂“主讲”相当普遍;二是教师角色转换出现偏差,教师放弃了主导的责任,在“放手”学生发展的同时放任自流。抓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教师应少讲、精讲,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不在于学生提不出疑问,提不出疑问恰恰证明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没能作深入地思考。
E. 为什么要从小让孩子学会算帐
1、问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在中小学推广金融理财课程,有不少家长表示反对,说孩子太小,就让他们学金融理财之类的课程,会不会把孩子带坏,让孩子从小钻进了钱眼里?
答:我对广州市在中小学推广金融理财类的校本课程,表示理解与支持。长期以来,中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常常是忌讳谈金钱利益的问题,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尤其是现代工商业社会,一个学生受了教育,连社会的起码的经济常识与理财知识都不知道,确实是很大的悲哀。所谓义利之争,其实是在特定的传统封建农业社会里才能够存在的。现代工商业社会,“义”是不可以脱离“利”而谈的。所谓“义”,就是在现代工商业社会里分工合作,互惠互利,公平交易中才会有。比如诚信守诺,比如公平正义,比如遵守规则,履行契约,担负责任等等,都是现代社会里的“义”,都是离不开“利”的。那种认为谈钱,理财,就是学坏,就是拜金主义的观点,是一种严重的偏见。马克思也说过,道德一旦离开了金钱,立即就会出丑。正视金钱,学会面对利益,这样才能够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不会把人变成金钱的工具。让孩子从小有正确的金钱理财观念,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在懂多少经济常识、金融理财知识,而在于他们从小就培养有这方面的意识,为他们将来创业、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也有家长认为学习这些经济、金融与理财方面的课程,又不参加考试,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分数。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中小学的课程里,本身就应该有经济学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这一块缺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两个知识,是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学习什么专业,都是要有起码的常识的。一个是经济学的常识,另一个是教育学的常识。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都离不开经济生活,人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经济人。而如果不出意外,绝大多数的人,都可能要当父母,要参与社会性的教育,懂得一点教育常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曾经创办了日本第一间私立大学——庆应义孰大学,这间学校无论什么专业,都有一门必修课,就是经济学,而且放在毕业前一个学期上,由校长福泽谕吉亲自授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理由就是无论什么职业,什么专业的人,必须懂得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知道金钱是怎么回事,经济是怎样运转,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位置,这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尽量减少在社会中犯经济的错误,做出违背经济规律的蠢事。那种学习只为考试,只为分数的观点,是目光短浅的。每个孩子,将来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学会算帐。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只有会算帐,才配当好现代公民。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企图以德治国,完全回避算帐,所以,越治越乱,越治越糊涂。
3、既然经济学、金融理财如此重要,那么,请问你对中小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经济学、金融理财之类的课程,如果在中小学开设,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那个年段孩子的接受能力。要有与他们心理年龄与知识背景相适应的课程方式。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要讲成老八股,讲成枯燥抽象的,干巴巴的教条,更不要照搬大学里的相关课程,必须根据中小学的特点重新创建相关课程。
我建议开设这类课程要多用经济学、金融学的故事案例来演义里面的道理。同时,还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讲到金钱钞票,我们可以讲金钱的历史,讲讲民国时期的金圆券的故事,讲讲美国建国之初的罗德岛印钱的故事,讲讲股票、证券究竟是怎么回事。至于理财,最好让孩子实际操作一下,不在乎是否赚钱,而在于是否从中学到了新东西。这类课程目前来说是非常需要的,然而,据我所知,在学校里把这些开成漂亮的选修课,校本课程与校本课题的却极少。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相关的力量,挖掘这方面做得好的学校与老师,将中小学优秀课程推广。
F. 怎样让课程更有趣
听政治老师传授理财常识,向生物老师学学食品鉴别窍门,在老师指导下设计职业生涯,和同学一起聊聊对生命的思考……开学前夕,记者发现,不少中小学在校本课程上做起文章,呈现了学校教育的多元面貌。
摆脱了“你教我听”的单一形式,拓展型和研究性课堂上,一门门新颖的课程减少了重复练习的枯燥,增加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学得活,想得深,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期望。
1 愉快学习翻花样
对很多学生来说,读书,最怕的不是题目有多难,而是在死记硬背中,丧失了求知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了解常识,却又学得愉快?这些学校有高招。
【课程点击】
“诵读苹果园”(蓬莱路第二小学)
该校新学期的课表上,“语文拓展”“数学拓展”“英语拓展”的字样被一个个趣味盎然的名字取代了。校长助理余祯介绍,就拿语文来说,虽然学校利用拓展课时间开展了阅读训练,但有孩子反映形式有些单调。这学期起,语文拓展课堂根据不同年级特点进行“变身”。一年级“拼读翻斗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拼写乐趣,二年级“诵读苹果园”鼓励孩子大声朗诵,到了五年级,“品读神秘岛”则开始引导孩子阅读《神秘岛》等儿童文学名著。“我们也希望通过课程名称提醒老师,营造快乐学习氛围”,余祯说。
“蝶艺”(上海实验学校东校)
学校把大自然“搬”进了校园,首批30余种动植物日前入住约50平方米的生态园。蝴蝶羽化区、蝴蝶访花区、蝴蝶食饵区、甲虫生态区及水域草坪区……配有水循环、湿度调节等装置的仿真环境成了该校“蝶艺”校本课程的教室。在王玮航校长看来,让学生参与小昆虫养殖和观察,能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的生命体,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旅游地理”(市北中学)
风景照、服装秀、美味料理、非洲小调……身在课堂,高二年级全新的《旅游地理》课程将带领同学们畅游世界。在蒋黎敏老师的课堂上,地理学习不再等同于经纬度、山名河名、各地矿产、地质地貌的机械记忆,老师每节课都会带来搜集的各地旅游照片和视频,同学们的课后作业则是一篇游历短文。蒋老师相信,是兴趣而非分数,才能带学生去更远的地方。
2 生命教育巧融合
从汶川地震,到中学生为成绩不佳轻生,再到商学院女生丧生火海……一连串生命的消逝,在本市中小学校园中也引起不小反响。学会生活、珍惜生命,成了各校不约而同的课堂主题。
【课程点击】
“活出精彩的生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本学期,交大附中从原有的50余门拓展型课程中,筛选出11节得以保留和深化,形成“精品课程”。该课便是其中之一。面对诸如车祸、火灾、地震等险情时,在遭遇骚扰、面对小偷流氓等坏人时,在面对网络世界的诱惑时,在经历青春期的懵懂和困惑时,你是否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避免危害?你是否知道家庭药箱该如何配置,会不会给老人量血压,能不能看懂验血报告单?这一课程将结合生理、心理常识,通过案例分析、心理量表、主题讨论等形式,带领同学们思考生命真谛。
“水产品的药膳与安全”(建青实验学校)
为了弥补高一年级生命科学教学内容的不足,这门课程将以日常食用的水产品安全为切入点,通过对曾经发生过的“对虾氯霉素”、“多宝鱼”等案例的分析,向学生们介绍水产品鉴别常识,传授科学饮食搭配常识,实验、实物观摩将成为这节课的主要授课形式。健康生活成为贯穿课堂的主题。
3 身边时事入课堂
股市起伏、求职危急、世博机遇……街谈巷议的热点,不应该被教室的门窗阻隔。经过巧妙引导,它们来到中学课堂,牵起年轻人的思绪。
【课程点击】
“家庭理财”(格致中学)
上学期末,该校向全校师生发放了课程需求调查表,发现财经课程“呼声”最高。为满足学生需求,校政治教研组编写了校本教材,涵盖各类理财常识,包括储蓄贷款、股票债券投资、收藏品投资等各方面内容。利用电脑软件模拟炒股,和家长给自己的个人财产做次评估……校长张志敏介绍,针对一些学生一味追求名牌、大手大脚的习惯,教材中特意突出了“绿色消费”的理念,倡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为循环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
“生涯规划”(天山中学)
去年年底,该校和市教科院普教所对本市13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对当今社会人才标准、职业种类和紧缺门类十分陌生。为此,该校推出了“生涯规划”辅导,高一年级学生每人都拿到一本学校特制的《学生成长记录手册》,通过“我的目标”“自我现状分析”“学业计划表”和“自我反思”等几个板块,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目标;高二学生则将通过学习技能、性格与职业倾向等心理测试,决定选科;每名高三学生则将在“模拟招聘会”中,了解社会用人需求。
“世博向我们走来”(向明初中)
新编写的相关校本教材中,各章节分别涉及世博会简介、百年世博、中国与世博会、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世博志愿者技能、网上世博等知识。其中,百年世博的成果,体现了物理化学原理的奇妙;世博志愿者的招募要求,将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同时约束自身行为。老师们希望,学生们在关注身边时事的同时,能发现,课本知识“活”起来了。
G.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的核心素养
前我核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研究现核素养研究更外移植我本土东西步核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
面未挑战今孩要培养哪些核素养
核素养接受相应段教育程逐步形适应终身发展社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传统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素养、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素养教改支点未校六变化究竟哪些
目前世界各都关注课程改革新趋势其计划习能力培养各都普遍关注
核素养新课标源确保课程改革万变离其宗DNA随着研究工作断深入核素养校带诸变化归纳起6面
1、育导向发变化:更加注重理想信念核素养培养关注命质量价值突终身发展核素养
2、课堂教发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功能价值
3、实践发变化:更加关注习体验、手实践及创新意识培养注重综合实践课程及其包含科实践课程、放性科实践课程体系位作用突实践育价值
4、课业负担发变化:课业负担进步减课作业形式及总量发较变化
5、课程发变化:校课程更加贴近提供满足孩现实、未发展课程特别关注核价值观、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现实完整
课程适应发变化:未更加注重增加家课程课程适应性进步突、校本课程代性、放性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