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银珠宝 » 金国玉石
扩展阅读
类似于金条 2021-03-31 20:26:33
何兰黄金市厂 2021-03-31 20:26:32
蒲币对人民币汇率 2021-03-31 20:26:27

金国玉石

发布时间: 2021-03-18 17:06:37

❶ 国金珠宝检测中心在什么地方

国家珠宝鉴定中心,就是国检。全称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地址在北京安定门外大街小黄庄路。

❷ 古代提到的“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呢是和田玉吗

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
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公分,其并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据《史记》记载,和氏璧有一角残缺,后世匠人用黄金补足,但已经说不上是“完璧归赵”了。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采玉于现江西三清山<古称怀玉山>依据中国权威机构制作:中国玉文化;中国玉文化 —卞和采玉的名山三清山。初不为人知,后由楚文王赏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方成为传世之宝。春秋战国之际,几国征战,几经流落,最后归秦,传说由秦始皇制成玉玺。秦灭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转手,直至传到唐朝,而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踪……后世所称之传国玉玺被传即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

❸ 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可靠吗

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很多, 不知您具体指哪家。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回心是国土答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的一个下设机构。是非常权威且靠谱的,还有地区性过国检单位也是比较靠谱的,有一些不正规小的玉石检测机构的话,靠谱程度就没有像国检那么高了。

❹ 元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何灭亡,而清朝为何能存在很久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都城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是中国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4)金国玉石扩展阅读:

元朝灭亡原因: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

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蒙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朝


❺ 中国世界之最有哪些

三峡--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山峰
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中国吉林陨石雨1号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最早最长最宽的道路是我国公元前212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诞生在我国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世界上生活在最高地区的哺乳动物,是中国西藏的牦牛,牦牛能爬上6100多米的高黄原。
世界上最老的树种,是中国的银杏树,此树最早出现在世界上是16,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中国西藏首府拉萨市。
世界上最古老的钟表,是中国公元前725年制成的机械钟。
中国周朝“铲形”钱币,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硬币,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770年。
至今世界上所发行的纸币中,最大的是中国明朝发行的一贯钱钞票,票面宽为22.86
厘米,长为33.02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邮票是中国1913年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快运邮票”。这枚邮票长24.8厘米,宽7厘米。
世界上最高的塔,是中国杭州的六和塔。
世界上最古老的旗是公元前500年的一面旗。它是从中国湖南省长沙一位王妃墓中发金现的。
世界上讲的人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大约近7亿人。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网络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1408年编成。
世界上最普通的姓是“张”,占中国总人口的9.7%至12.1%,按最低估计,约有1
亿人。如果组成一个“国家”,它的人口将占世界第八位。
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中国吉林陨石雨1号,1976年3月8日陨落,重1,770公斤。
中国的12名杂技演员,在一辆自行车上进行表演,创造了一辆自行车乘人最多的世界纪录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4.4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
1.
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1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4.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5.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21个)
18.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19.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20.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顺湖
21.世界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
22.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23.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
24.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赞同

❻ 清朝后妃所佩戴的金约是如何反映地位高低的

金约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时佩戴的头饰之一,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用以束发,形似圆形发卡,看起来很像“紧箍咒”。金约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以其上镂雕的金云纹和镶饰的珠宝数目以及脑后所垂贯珠的形制区别等级,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高低。
皇太后、皇后的金约后垂珍珠5串,以青金石等玉石作为分节点,将珍珠分为上下两段,谓之五行二就。此外,皇贵妃、贵妃为三行三就,妃为三行三就,嫔为三行三就,依次递减。

这是一种用金嵌成花状的美饰。这种头饰实际上是皇后、妃嫔们在穿吉服时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丝或细铁丝编成帽架,上面缠绕黑色丝线,再用各种宝石、珠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同时钿子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❼ 李清照的故事

1、“赌神”李清照

她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打马”就是一种赌博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开篇就教训人说: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赌博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所以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也。

她还得意洋洋地宣称:我这人没啥别的嗜好,就是天性喜欢赌博。凡是赌博,我就沉迷其中,一到赌桌上就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不分白天晚上地赌。而且,我赌了一辈子,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赌,不论赌多赌少,从来就没输过,赢的钱哗啦哗啦争着往我腰包里赶,挡都挡不住。

2、李清照的抑郁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句子已经把愁写尽了,写得登峰造极,世上不可能有比这更生动的写愁的佳句了,从此写愁似乎成了李清照的专利,别人不可能超越她了。

然而,这绝对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才有可能写出来的句子。七对叠字,好几个难以发出的齿音,连用在一起,只有愁肠百结者才有可能这样去写。

李清照女士身上有着抑郁症的所有那些症状,比如抑郁症患者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丧失了兴趣,是的,她说“日晚倦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3、十六岁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4、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爱情故事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我国古代的大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他们不仅都善诗能文,而且都爱好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的字画)学。李清照帮助赵明诚一起搜集碑文字画,收藏金石器皿,还和他一起,对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闲暇时,夫妻俩诗词唱和,情意深长。据说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在莱州(今山东掖县)做官的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叹赏再三,自愧不如。为了胜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首词。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说的,正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最后三句。可见李清照的词是多么具有其艺术特色。

5、再婚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

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

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

❽ 求关于古印,传国玉玺的知识(详细)

中国古代的印章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称“图章”。古称“玺”。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的专称“玺”,以玉为之,故后世有“玉玺”之称;官、私所用的均改称“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称。唐以后,皇帝所用或称“宝”,官、私所用又有“记”、“未记”、“关防”、“图章”、“花押”等名称。 文字形制随时代变迁,风格各异。印章的出现和使用,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之间;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像征权力。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 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风格苍秀。与汉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学习。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够构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庄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婉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先秦时用印通称“玺”。秦统一六国后,始有“玺”(帝、 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之分。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和显示爵秩

中国古代的印章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续)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世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汉时期下级官员所用之印,其形为直长方,约为正方官印即之半,故名。私印亦有长方形的。

●封泥

我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癸时用绳缚, 在绳端或交又处加以检木,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现象。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私印

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总称。体制繁杂,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即穿带 印、子母印、带钩印、六面印、联珠、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 臣妾印、斋堂馆阁印、诗词印、收藏印、吉语印、花押印、象形印、回文 印朱白相间印等。

●吉语印

吉语印既以吉祥的词语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长荣、长富、宜千金、 宜子孙一类的言语入印。秦有小玺作:“ 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也有姓名 上下加附吉语的。多见于汉代的两面印中。

●穿带印(又名“两面印”)

私印的一种。印体左右有孔,可以穿带,故名。印的上下两面都刻有印文, 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故又称“两面印”。盛行于汉代。

●朱白相间印

私印的一种。以朱、白印文相组合的印多见于汉代之两面印中,有一 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 左右分朱白,也有上下分朱白的;笔画少者作朱文,笔画多者为白文,并 把白文列成满白,使朱白之间,各适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调和。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用于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于东汉,盛于魏晋六朝。一般 铸有兽、龟等钮,外大印为母,钮作母兽,内小印为子,钮作子 兽,可套入大印内,合成母抱子状,因称「子母印」。有母印钮作兽身,子 印钮作兽首,套合成为完整兽形者,故也称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 一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套印

由大小数印套合而成的印章。汉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套印分若干层,有多至五六层者,每层(即被套的每方印)五面都可刻印。最末一层为小方 印,可刻六面。明清以后,为便于携带,套印多以铜、石、牙等制成。

●象形印

亦称“图案印”、“肖形印”,是刻有图案印章的统称。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铸 有人物、动物等图像,取材宽广,浑厚古朴,简练生动。多白文,一为纯 图画,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今所见者以汉代居多。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凤)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凿印(又名“急就章”)

一般凿印是指刻印的一种方法——在预制的金属印胚上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刻成的印 章。其印纹文字错落有致,大都为将军印和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相传其起源是因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都仓促凿成,故 别称“急就章”。此法为后世篆刻家所仿效。

●铸印

制作金属印章的方法。通常先刻蜡模,用黏土作范于模之四周,熔金属浇注 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将铸印称为“拨蜡”的。古代铸印,有只铸印胚,后刻 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时浇铸的。印文精巧工整,别具一格,为后世篆 刻家所取法。

传国玉玺 详见 http://ke..com/view/33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