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实物地质资料的概念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岩屑、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及其配套的相关资料,属于地质资料的范畴;是地质工作中直接产生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各种类型的实体资料,是取自地质体并蕴含地质体信息的原始资料;其他任何类型的第二手研究资料都不能将其全部替代。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服务研究
⑵ 实物地质资料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勘查、科学研究和其他有关生产技术活动中采取并按有内关规定留存容的岩(矿)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及有关资料。
该定义从两个方面对实物地质资料作了界定和解释:第一,实物地质资料的产生途径——是由地质工作形成的,这些地质工作主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与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球化学勘查与地球物理勘查,海洋地质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极地考察,大陆科学钻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地球科学研究等;第二,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态,即反映矿床、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环境特征以及地球结构性质、演化运动过程、重要地质事件、特殊地质现象的岩心、矿心、冰心、岩屑、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此外,还包括说明这些实物的产生过程以及反映实物的地质信息的文本、图像、电子文档等相关资料。
⑶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分析
张铁奎 李英康 戴葳葳 米胜信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不同的用户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需求不同,本文基于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内容和服务产品的需求,并指出了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当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关键词 实物资料;需求
一、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现状
为了解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状况,我们在2006年9月至12月初,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调查,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主要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需要服务信息的内容、实物地质资料的用户结构、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需要实物地质资料的主要类型、被调查者对各种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程度、需要数据信息等方面的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查。对收回的问卷经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需求实物地质资料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年富力强的地质勘探和地质学专业骨干,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他们不仅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从事者,也是实物地质资料主要的生产者,更是实物地质资料的主要需求者。
2)被调查者基本都了解实物地质资料,大都需要实物地质资料。
3)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实物地质资料重要,值得信赖,但时效性较差。
4)普遍认为实物地质资料的真实性较强,但是实效性较差,工作中对实物地质资料的依赖程度较强。
5)实物地质资料需求的用户结构主要是地矿科研工作者、地矿勘察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商、高等院校,其次是政府相关机构和社会公众。
6)需要实物地质资料的主要类型是岩矿心、岩石标本、岩石光薄片和岩石副样。
7)从需要程度上,当前对矿产资源、能源勘察和区域地质调查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依赖性较强,对地质灾害调查、物化探与遥感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与生态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也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另外,对地下水资源与能源勘察所产生的实物资料需求也有一定的比例。这反映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实物地质资料资源需求的多样化,实物地质资料资源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方面正从传统的找矿勘查拓展到防灾减灾、国土整治、重大工程地质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二、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存在问题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服务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服务能力不强,主要表现:①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相配套的成果地质调查资料相比、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与服务办法、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残缺不全,实物地质资料的数量也不清,保管与服务不衔接,服务系统几乎是空白;②绝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是重收藏轻利用,重保管轻开发,重汇交轻服务,管理与服务方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机方面人才短缺;③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需求的政策法规不配套,标准化进程缓慢,有关保密、保护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严重地制约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实物地质资料建档工作薄弱,缺乏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由于现行体制和部门、单位利益的制约,我国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需求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与技术标准要求,缺乏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交换和共享政策,实物地质资料资源管理分散,互相封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孤岛”、“实物地质资料数据烟囱”等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现全国实物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共享服务。
2)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缺乏统一协作、利益共享的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混乱,产品服务方式单一;客户需求调查较少进行;未制定客户服务计划和建立服务反馈机制等。
3)实物地质资料产品数字化程度较低,产品资源积累不足,有许多社会急需的实物地质资料产品服务尚未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截止到2006年10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才建立网站,实物地质资料资源入库仅占全部馆藏资料的16%。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度,尚需10多年才能完成全部馆藏实物地质资料。另外实物地质资料生产单位管理混乱,不能及时、保质地汇交,实物地质资料藏品保管的质量也很差。
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数据服务差距明显。
三、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产品
从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中,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有如下特点:被调查者对实物地质资料需求多样而复杂;要求及时与高效性;要求具有专业化;对服务质量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服务产品应具有系统性、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要求产品应具有典型性、特殊性。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的产品有实物地质资料实体和与之相关的编研资料。其中实物实体包括岩心、矿心、软泥心、冰心;岩屑、岩粉;岩石、矿石、矿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岩石光片、薄片、重砂;基本分析、物性实验、组合分析等各种副样。相关产品主要有实物地质资料的内容编目、实物地质资料摘要、实物地质资料图文档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刊物、实物地质资料统计分析报告、实物地质资料专题编研报告、实物地质资料化验分析成果等。
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方式
从调查分析的结论中,我们可以知道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的内容包含有: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接待、查询、观察、岩心的图像扫描、岩心切割、样品钻柱、样品制备、薄片加工、荧光测试、分析照相、岩矿鉴定、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岩心伽马测试、岩心标本制作等,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的深层开发与研究服务提供的岩心分析数据、流体(水和烃类)分析数据、矿产资源生成和储藏数据。为矿产勘察专业用户提供老矿井重新复查以及重、磁、电、孔、渗、饱和度等参数计算和储量计算,含矿远景规划、成矿预测、就矿找矿、找矿靶区、勘探规划等;对工程地质研究专业用户来说,利用岩心编录时没有记录的信息,有效地规划进一步的测试,提供有关的现有勘查、开采方面的信息;提供国家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有关的法规的说明;提供国家矿业活动的统计信息;为实物地质资料用户提供实物地质资料的出版物,以便通报国家矿业和勘查业的最新进展,提高公众对国家矿业重要性的认识。
五、用户需求分析
通过用户信息、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可知实物地质资料用户需求结构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政府领导、高校师生、地矿企事业、社会群体和普通群众。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整个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我们对地球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土地、矿产、能源、水资源等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不断加大,另外,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冲击逐步增加,实物地质资料为这些地质工作提供合理利用优化信息、提供防灾减灾和保护环境的信息。
公众需求,随着人类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诸如,人们利用实物地质资料可以研究地球化学与人类健康,地下水性质、地壳稳定性等的信息。利用实物地质资料了解地质遗迹、地球、星体、生命、人类起源和演化的知识。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会提高公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1.专家学者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的特点
在我国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是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主要用户。他们的地质专业信息素养比较高。所需的实物地质资料的专业性较强,专业特色突出,对实物地质资料需求的层次较高。为了研究某个地质事件、某项地质活动、某项地质专业政策、某个生物、某种方法或某个统计数据时,需要提供有关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经过的资源产品的服务实体或专题服务,更需要与此实体相关的史实材料的编研资料。他们需要具有原始性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产品,以便有所创新,使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为地质专家学者提供相应的实物、编研报告及相关的网上信息。有些学者研究的课题除需要上述资料外,还需要相关年代的各种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照片、图表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所需要实物地质资料相关类型比较繁杂,所需提供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的范围比较广,要求实物地质资料的系统性比较强,因此在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上有一定的难度。
2.政府领导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需求的特点
领导决策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有自身的特点,首先,领导需要了解意识形态的发展动向,需要实物地质资料产品的管理与服务部门能够提供面上的、萌芽的、综合性的信息,提供建议、宏观经济形式分析和超前性的预测;其次,领导决策需要内容好、数量大、传递速度快的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工作能够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标准,并能保证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的连续性;第三,领导决策需要本地区纵向的对比和历史性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以及横向的全国各个地质单元体之间的对比、可借鉴的资源信息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信息:动态型、问题型、建议型、政策型的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法律、法规的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国内外重大理论研究成果与动向的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这些资源信息面要宽、领域要广。要能突出苗头性和倾向性,要有指导性。政府领导要通过这些实物资源信息,掌握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检查改革方案正确与否,以便做出政策性的调整,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这些实物资源信息理论性和针对性比较强,在实物地质资料产品的收集上并不困难,但这些资源产品必须系统、新颖,这就要求我们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者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具备从宏观上驾驭实物地质资料产品的能力。
3.高校师生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的特点
高校师生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需求与其他部门相比存在一些差异。高校大部分师生喜欢利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拓宽和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解决自己心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但由于自身信息素质的差异,他们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存在着差异。大学里30%~50%的大学生都喜欢利用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这个传媒工具在互联网上获得最新的信息,并通过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据相关调查显示:博士生在网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他们更重视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利用,并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处于教学与科学最前沿的高校老师用户对实物地质资料网络的利用率最高。据《图书与情报》论文中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学科研人员使用网络的目的,80%的用户是为了查找信息资源,43%是为了跟踪地质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是为了查找在其他地方难以找到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因此,对他们来说,建立高效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网络是十分重要的。
4.地矿企事业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与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地矿企事业信息需求来源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企事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诸多领域进行改进、创新,以获得经济效益。在我国大多地矿企事业中,他们急需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资源来充当高参。虽然不同类型的地矿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和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不同,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种类需求程度也不同,但总的看来,地矿企事业的实物地质资料资源服务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技术转变为对市场、经济、管理、外贸、技术等全方位、多品种的服务需求,尤其是对实物地质资料需求的品种增多、比重加大。如矿产勘察有的需要金属矿产实物地质资料,有的需要非金属矿实物地质资料,有的需要副样的一些测试数据。
因此,仅仅利用传统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方法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服务,是不能满足我国地矿企业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的。必须收集地矿企业急需的各种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产品,编研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我国地矿企业的发展服务。
5.社会大众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特点
由于社会各界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需求的扩大,目前由于年龄、职业、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大众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表现得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希望随时随地掌握对他们个体有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希望提供给他们的是经过筛选、整理与优化以后的实物地质资料产品。他们对实物地质资料产品信息的需求针对性较强,时效性较强,所需实物地质资料产品类型比较繁杂,所需要提供信息的范围也比较广。
六、结论与建议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要满足不同用户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者要创建适宜的服务方式,在机制上、服务方式上都要跟上需求的变化。笔者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有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实物地质资料资源的建设,满足用户的需求。有了资源才有可能开展相应的服务,资源是服务需求的前提。对满足服务需求的实物地质资料应尽快地完成筛选、采集、入库。
2)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工作具备持续性、系统性与全程性的特点。搞好用户需求的随机性与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持久性的关系,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资源系统化的关系。
3)面对用户需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部门要适时地调整自身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结构和服务手段,根据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与政策扩展重点服务,在满足广大用户的基本需求与共同需求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专业化的特色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重点用户的特殊需求。
4)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满足用户查询浏览的方便性与准确性。
5)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交流平台,满足实物地质资料的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刘伟东.2006.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及服务策略.情报资料工作,(3):36~39
魏力更.2005.高校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情报资料工作,(5):17~20
杨向明.2003.网络时代用户信息需求与分析.情报资料工作,(5):16~17
郑家强.2004.西部开发中的社科文献信息需求分析.情报资料工作,(4):48~51
⑷ 实物地质资料采集
1.工作步骤
1)调研。根据各个图幅承担单位的联系方式,对单位主管领导、技术负责人或科技管理人员进行电话调研。主要了解实物的有关情况(保存完好性、是否缩减、保存地点、可收集性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制表登记。如果电话调研未能达到目的或确需实地了解情况和收集详细资料的,可组织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实地调研,避免采集的盲目性和分散性。
2)制定采集计划。根据调研结果,综合研究确定采集目标,编制实物资料采集清单,并制定整理、包装和运输等相关的采集计划。
3)签订汇交整理合同。依托图幅承担单位或实物保管单位,按照采集方案签订实物资料汇交整理合同,并协商明确资料整理人选、整理汇交技术要求和具体时间表。
4)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和运输。汇交整理单位要对标本进行表面的清洗、清洁,并根据原始记录按顺序整理和重新编号,最后按要求包装和打包处理。薄(光)片则按顺序放入专用薄片盒内存放,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薄片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甚至碎裂的情况。实物资料整理和包装后,利用物流或雇用专车进行运输,确保安全到达。
5)移交入库。安全运回的实物资料,按实物清单进行核对验收,收集所有相关成果资料,最后全部移交入库。
2.标本的整理包装要求
——根据原始记录按顺序整理,保证标本整洁、排列整齐、次序不混乱;
——用油性笔补齐缺失或污损的标本编号,按要求制作标本标签,随同标本一同包装;
——包装材料采用柔韧性较好的包装纸或草纸,必要时(如化石标本)可用些棉花或布袋进行特殊包装;
——采用韧性较好、可重复利用的塑料或木质标本箱;
——实物标本装入标本箱后,要用包装纸等填充物将标本箱填满,尽量不要留有空隙。将事先写好的带有不干胶的资料标识贴在包装箱的恰当部位,然后用打包机将其以“井”字形包紧、包实。
3.实物采集成果
实物采集成果见表3-2。
表3-2 青藏高原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⑸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建议
一、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和其他地质资料一样,都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对现存实物地质资料的重新研究和再利用,有可能在原来的勘查区发现以前未被发现的矿产或获得新的更有意义的科学认识。例如:大庆油田通过对库存钻井实物岩心的观察分析研究及布置少量钻井验证所取得的地质储量比重新设计钻井全面勘查累计节省资金近2亿元;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通过对库存岩心和岩屑的复查、研究,发现了新油田、新区块。另一方面,实物地质资料是国家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取得的,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成本很高,一旦损毁将无法复原和复制,所以保存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可以避免地质工作的低水平重复,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地质勘查资金,同时可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
长期以来,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相对滞后,没有真正纳入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管理范围。国家对全国范围内的实物地质资料分布状况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对保存完好的实物地质资料能反映哪些地质信息不清楚;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及环境建设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否得到比较完好的保存不清楚;哪些钻孔的岩心得到较完好的保存,哪些钻孔的岩心已散失损坏也不清楚。这种现状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实物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利用极为不利。
近年来,随着地勘队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新的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地矿市场化发展和矿业权制度的建立,地质勘查投资日趋多元化,因此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以后,由于基层地勘单位体制改革、机构变动、经费匮乏等原因,几十年来国家投入大量地勘费(近2000亿元)获得的宝贵实物地质资料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实物地质资料的丢失、损毁现象十分严重,面临散失的危险。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管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甚至保存在个人手中,不利于充分发挥这些实物资料的价值和作用。此外,自1999年开展地质大调查工作以来,又产生了大量新的实物地质资料,对于这些实物如何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未做具体要求。目前,有些项目已经结束,但这些实物向谁汇交?如何汇交?由谁保管?没有明确的规定。而项目工作单位因条件限制,无法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大多为露天堆放保管;有的项目结束后,由于项目单位撤销、人员调动等原因,致使大调查项目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无人保管。长期这样下去,这些新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将会散失,对国家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清理,了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摸清家底,及时抢救那些具有重要地质矿产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充分发挥这些实物资料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理的主要目的是:第一,了解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为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制度提供依据;第二,了解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保存状况、开发利用价值,为实施分级管理责任、确定实物管理长远发展目标与阶段目标,提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第三,为国家、部门或地区筛选、收集、保管、利用实物地质资料提供基础依据;第四,为建立国家实物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目录数据及信息系统,实现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提供基础数据。
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是深入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物清理工作可以为实物统一汇交、统一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可以推动实物资料信息共享和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同时为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提供参考依据,为调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及时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对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范围与清理内容
1.清理范围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保存部门隶属关系不同,将实物清理范围划分为几个层次,清理工作可按层次推进,逐步实施。
首先,清理地矿系统各部门、单位保存的实物。主要包括:清理省(市、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及所属的地勘单位、地矿系统科研院(所)、地矿系统大专院校等部门保存的实物。
其次,清理地矿系统以外的其他部门、单位保存的实物。主要包括冶金、煤炭、石油、核工业、有色、化工、海洋、建材、武警黄金部队等所属单位保存的实物。
第三,清理个人手中保存的实物。对于个人保存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物可采取征集、征购等方式收集进馆。
第四,清理受地质资料委托管理机关委托保管实物单位保存的实物。由于这些实物有的有放射性,有的需要特殊条件保管,因此这些实物只属于清理范围,不需汇交,但清理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需纳入信息系统,提供给社会使用。
2.清理内容
(1)现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与管理机构
了解现行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等,调查实物保管单位隶属关系、管理运行模式、人员组成、资金保障等情况。综合评价管理分析实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同时为清理后实物的汇交协调关系、疏通渠道,也为国家和实物主管部门调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2)实物地质资料库藏设施
主要了解实物库始建时间、隶属关系、库容量、面积、库内存储搬运设备、检测仪器以及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组成、藏品数量、缩减情况、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筛选缩分标准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依据各部门、单位提供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保持良好运行和能够继续维持基本运行的实物库数量、地址等,并将破烂不堪的岩心库进行统计。划分区域,分析实物库容量与实物数量关系,以便为国家进一步筹建实物库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3)实物基本情况
调查现有实物地质资料库藏品类型、藏品数量、缩减情况、实物保存状况等。从调查数据中分析库藏实物总体保管情况,分析研究现存实物状况,清理筛选出重要的具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实物类型、数量、级别;提出应向国家、省(市、自治区)汇交的实物目录。
(4)重要和濒危实物地质资料
主要调查库藏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名称、数量、类型、现保存地点、保存意义、保存状况、存在问题等。此类实物是清理的重要对象,分析汇总调查数据,评价重要实物的价值、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咨询有关专家明确实物的重大意义,提出向国家汇交的重要实物目录,并初步提出收集示范点,做汇交收集典型示范。
(5)未来将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
主要了解正在开展地质工作的项目名称、负责人、项目工作单位、工作区域,将产生的实物类型、数量、管理意义等,为下一步实物收集提供依据。
三、实物清理工作的实施
1.清理的组织形式
(1)1999年以前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
由于1999年以前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保管,为了清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一方面,对于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在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领导下,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组织实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协助下,由委托保管单位对所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清理。
(2)1999年以后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
包括由国家出资、资源补偿费、财政支持的地勘单位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
由于1999年以来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是地质大调查项目、资源补偿费项目、财政补贴地勘单位项目等形成的。因此建议大调查项目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协助;其他项目委托各省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但对各省有关主管部门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由委托保管单位对所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清理,其他实物地质资料由各省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各实物保管单位进行清理。
2.清理的原则和方法
(1)清理原则
全面调查→重点清理,典型示范→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即在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保存完好、相关资料齐全、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实物,进行重点清理;根据清理目的,制定清理方案,选择不同类型地区进行典型示范,总结经验,然后在全国全面铺开实物地质资料的清理工作。
(2)清理方法
制定工作标准→进行全面调查→汇总数据→建立数据库→综合分析。选择1999年以前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重点省份和1999年以后大调查项目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重点项目各2~3个进行典型调查,获取资料,制定全国实物清理标准,统一清理调查表著录项并附详细说明。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各实物保存部门详实规范填报清理调查表,由组织实施清理工作的单位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汇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3.拟采取的工作步骤
1)制定全国实物地质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岩心库基本情况调查总表、各岩心库基本情况调查表、重要实物地质资料调查表、濒危实物地质资料调查表等。
2)根据调查情况汇总分析,制定详细的实物清理表和著录项。包括保管机构及库房数据采集表、岩心目录表、化探副样数据采集表、地层标本数据采集表、钻孔数据采集表、地质报告数据采集表、实物数据采集表等。按照数据采集原则、数据文件格式与说明填写信息表。著录项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库藏设施、管理机构、保存状况及未来产生的实物类型和数量、存在问题和管理建议、重要实物和濒危实物类型数量、意义等。
3)建立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并将实物清理信息录入数据库,在网上发布,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各部门、各地区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保存状况、开发利用价值及管理机构、管理设施、管理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分级管理与委托管理责任、管理机构、管理设施等。
清理工作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步骤示意图
⑹ 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姜文利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服务的社会化是地质工作成果价值的体现。本文介绍了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现状,提出了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思考;建议
实物地质资料是记录地质特征和地球演化历程的最真实、最直接的证据之一,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发挥地质资料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公众和科技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认识
1.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组成部分,是地质工作取得的最客观的成果。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实物档案,具有以下特点:①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②体重大,运输保管困难,库容需求量大;③类型多样、数量巨大。
2.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和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求更加强烈而又迫切。近年来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升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国内地矿市场迅速发展,勘查投入持续增加,地质工作成本越来越高,地质找矿的难度和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提高地质工作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地质找矿及其他地质工作对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空前迫切,除了需要利用成果地质资料外,还常常需要利用原始地质资料和观察测试实物地质资料。另一方面,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境外地质勘查以及海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科学钻探等蓬勃兴起,因此产生许多新的特别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急需得到及时保管。
3.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2003年国务院印发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第十五条指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获准延期的……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第十八条指出“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这些都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公开和利用。
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再次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须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状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国家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从地质工作开展之始便有,但大多属于零散和自发的管理。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颁布后,正式开展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国土资源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非常重视,2008年1月11日颁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确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及细目、汇交程序、保管体制及利用规定。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出台了地方管理办法,如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北京市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箱具及标签使用和样品整理要求》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细则》,辽宁省印发了《辽宁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管理体系和从宏观到微观的行业制度规则。
2.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取得成效
要使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于社会,就需要有硬件支撑,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于2004年建成,建设总规模为5612.92m2,由实物存贮区、整理观察区、展览展示区、学术报告厅、管理办公区及连廊组成。拥有立体存储和自动化管理设备,可存储70×104m岩心,规模和设施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配套服务楼建设项目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2013年开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功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实施后,开始筹划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其中,安徽省已经建成实物地质资料库,福建、广东、广西、浙江、黑龙江、江苏、重庆、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吉林、西藏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实物库建设调研工作,部分省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方案;部分行业也开始着手实物库建设工作,如核工业地质局、中联煤层气公司、国家海洋局等。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设也初步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库藏体系。
3.汇交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体系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重大调查和科研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国家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实物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实物地质资料,中央财政安排的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应汇交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
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源初具规模,截止到2012年5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共收藏了254份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380个钻孔的190377m岩心、9005 袋岩屑、12102块标本、36810件薄片、290件样品和67个典型矿山的129块大型矿石标本。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来自:全国157个典型矿山的岩心与标本;93幅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标本及薄片;江苏东海大陆科学钻探1井岩心、岩屑;3个“金钉子”完整剖面标本和柱状样;40个重点煤矿区的106件样品。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矿山岩心和区调标本为主体、以大陆科学钻探岩心岩屑和“金钉子”剖面标本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重要性为精品的国家实物库藏体系。
除上述实物地质资料外,部分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如黑龙江、广东、浙江、辽宁等,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始接收实物地质资料。
4.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服务中初见成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98号)的要求,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已建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站”,并于2010年改版升级为“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窗口,及时向社会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要求,发布包括国家库在内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提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网络检索与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在线服务;开展馆藏资料研究,开发服务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
为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水平,国土资源部建立了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对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实施全程在线监管。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初见成效。
为更好地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正在研究利用网络数据库、信息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研究,集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资源,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
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与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实行国家、省两级政府管理。管理顶层上,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基础层面上,由各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管理。保管和服务层面上,顶层由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及油气、海洋等委托保管单位;省级层面上,有的省在国土资源厅设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独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省由其他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目前的管理体制,管理侧重点不同,职能相对分散,上下不对口。实际运行中,责任和权限不够清晰,容易造成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或者业务关系不顺等问题,不仅影响了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而且给服务对象和馆藏人员带来了不便。
2.现行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虽然已出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①缺乏配套的管理实施细则,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的公开和利用缺少明确的规定;②需进一步完善地方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办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③需完善不同行业操作规范。
3.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方式还较落后
近年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有了自己的网站,但整体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表现在:①还不能完全实现网络在线服务,提供目录、查询浏览和下载;②实物地质资料从基层的采集到汇交还没有形成数据的共享;③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网络。
四、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几点建议
1.修订、补充和完善法规和政策
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贯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省级馆藏机构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地质资料监管,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配套政策法规,细化工作流程和要求,增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的可操作性;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制定馆藏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
2.构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新机制
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上,建议设立二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即设立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系。国家设立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地方各省、市(指地级市)分别设立“省、市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省、市国土资源厅(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
在构建新体制的基础上,首先,明确界定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其次,完善服务手段,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加快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后,完善保障体系,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场地及设备等基本保障。
4.推进信息化建设,丰富数字化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能力
开发、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支撑软件,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实物图像分析管理系统、全国实物目录管理系统等;开展以岩心扫描为主体、标本和薄片照相为辅的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程,建设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岩心扫描图像数据库、标本和薄片图像数据库等专业数据源;完善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推动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
5.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开发服务产品,拓展实物地质资料利用途径;完善服务利用手段,配备实物地质资料观察、岩矿测试等服务利用设备,建设开放实验室;依托库藏资源,建设专业教学与科普基地,普及地质科学知识,传播地质科学文化,建设学生实习基地;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国际影响。
⑺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简介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前身为“地质矿产部五六二综合大队”,始建于1976年。2000年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更名为“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并进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
我中心位于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102国道北侧,西距天安门35公里,西北距首都机场25公里,东南距天津120公里,东距秦皇岛2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京秦铁路穿过本区,北京(八王坟)至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车走高速只需40分钟。
一、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简介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规模为5612.92平方米。实物库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其中包括岩心立库、整理区、机加工区、展览区、观察室、检测室、扫描室、计算机房和办公区,能满足对外服务要求。设备包括堆剁机、叉车、岩心箱、岩心扫描仪、钻取机、磨片机、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储岩矿心约40万米,可满足15~20年需要。
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利用堆垛机、转移台车等实现存取、搬运机械化;在实物地质资料对外服务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远程访问、查询,以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业务范围
主要负责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保管及向社会提供服务,并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有关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处理、预测分析,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支持。具体包括:①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规范拟定;②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③实物地质资料接收整理与保管利用;④实物地质资料基础信息研究分析与咨询服务;⑤实物地质资料软件开发;⑥相关业务培训;⑦环境地质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⑧矿产地质研究;⑨深部地质研究;⑩区域地质研究和实验测试。
三、成果简介
成立27年来,我单位先后承担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120余项,发表论文420余篇,专著27部,有4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四等奖11项)。
⑻ (二)新疆土屋-延东铜矿富集区实物地质资料
新疆土屋-延东铜矿富集区包括3个铜矿床,即土屋铜矿、土屋东铜矿和延东铜矿。土屋铜矿位于新疆哈密市西南210°方向约80 km处,主要交通干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在矿区北部80 km处通过,有两条简易公路可分别通往哈密市和了墩火车站,从哈密市经南湖乡、南湖煤矿抵达矿区的公路里程约120km,矿区内可通行载重汽车,交通甚为方便。延东铜矿位于土屋铜矿西6 km处。地质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矿区地质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屋-延东铜矿富集区的发现与勘查已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
1.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对接缝合带北侧的石炭纪增生拼贴岛弧带中。南距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2km,北距大草滩断裂4.6km。康古尔塔格断裂以北出露地层主要由钙碱性岛弧型火山岩及内源碎屑岩组成,属准噶尔板块南缘增生扩张产物,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是中基性火山熔岩,夹有少量内源碎屑岩。康古尔塔格断裂以南出露地层主要为一套富含蛇绿岩的深海复理石建造,后期叠加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区内侵入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齐全,从正常系列的基性岩至酸性岩均有出露,以偏酸性深成侵入岩为主。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浅成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与铜矿化有关。
(1)地层
土屋铜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企鹅山群,包括3个非正式的组。第一组由内源碎屑岩、沉凝灰岩组成,局部夹少量生物灰岩、砂砾岩等。第二组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拉斑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等,其间夹有英安岩、火山(集块)角砾岩、复成分砾岩和砂岩。火山岩岩石系列以钙碱性为主,碱性和拉斑系列次之,具过渡特征,岩石组合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第三组岩石组合为灰色—绿灰色砂岩、含砾砂岩、中酸性火山角砾岩、玄武岩以及少量凝灰岩、安山岩、英安岩等。铜矿床分布于第二、第三组的分界处。
(2)侵入岩
矿区内只有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两类,形成于晚石炭世—二叠纪的浅成侵入体,均具较强铜矿化。闪长玢岩呈不规则状NEE向展布,出露面积大于4km2,大部分地段被中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岩体特征与企鹅山旋回中基性火山岩相似,应属火山喷发末期潜火山(或浅成)岩浆上侵产物。斜长花岗斑岩呈不规则状零星分布,出露面积很小,大部分地段为企鹅山群第三组砂砾岩残留体覆盖。岩体具有较强的孔雀石化,属偏碱性铝过饱和I型花岗岩,形成时代晚于闪长玢岩体。
(3)构造
矿区总体为一轴向近EW向的复式背斜构造。该背斜呈宽缓似箱状,由两个背斜和一个向斜组成,核部为含矿闪长玢岩体和花岗斑岩体占据,两翼依次为企鹅山群第一岩组细砂岩、凝灰岩和第二岩组玄武岩。断裂主要发育近EW向层间断裂带和NS向隐伏线形断裂带,二者的交汇部位控制着岩体和矿体的空间分布。断裂带内碎裂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青磐岩化十分发育。局部发育有少量NE向断裂。
2.矿床地质特征
(1)土屋铜矿床
1)矿体的形态、产状与规模。土屋铜矿床主矿体产于绿灰色闪长玢岩和灰白色斜长花岗斑岩内。地表矿体长1400m,宽4.0~87.2m,矿体平面上呈脉状、局部透镜状或眼球状。走向近EW,倾向南。剖面上矿体平均厚174m,斜深大于600m。矿体向东略有侧伏趋势,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形,矿体上盘产状较缓,倾角为50°~60°,下盘产状较陡,倾角为70°~75°。
2)矿石特征及品位。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低,有用矿物种类少,成分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和黄铁矿,含微量辉铜矿、蓝辉铜矿及磁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及少量的阳起石、绿帘石、黝帘石、方解石等;次生蚀变矿物为孔雀石、褐铁矿。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呈不规则粒状,粒径多在0.02~0.06 mm之间,分布在石英脉中的石英间隙或石英与其他矿物粒间,易于单体解离。矿石结构为中细粒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细脉状和星点-稀疏浸染状。按矿石的氧化程度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种矿石类型,以原生矿石为主,氧化矿石少量。矿石的多项分析成果表明,有用组分除铜外,金、银等伴生组分含量较高,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地表铜品位为0.86%,深部矿体为0.72%,伴生金达0.34×10-6,银平均品位为4.32×10-6。
3)围岩蚀变与分带。土屋铜矿床围岩蚀变发育,类型齐全,蚀变分带明显,表现为面型青磐岩化和近矿热液蚀变。这些蚀变在时间上有一定顺序,空间上既有分带性又有叠加的特点,主要包括青磐岩化、绢云母化、硅化和黑云母化。以矿体为中心向两侧,由于温度的差异,出现比较明显的“中心式”对称面型蚀变分带,依次为石英核(强石英-绢云母化带)、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上述蚀变中,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黑云母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青磐岩化是成矿的前提,对铜的活化、迁移起着重要作用。黑云母化和硅化蚀变强烈叠加处铜明显富集。
(2)土屋东铜矿床
以0.02% 为边界品位圈定矿化体长1300m,平均宽32.16m,最大宽84.15m。矿体地表形态呈东西宽、中部窄的狭长带状,初步确定剖面形态为上窄下宽的倒“楔”形。矿体产状向南陡倾,倾角65°~80°。地表矿化体铜平均品位0.30%,钻孔平均品位0.35%,局部矿石品位略有增高,矿体厚度增大,显示向东有侧伏趋势。矿石矿物成分与土屋铜矿大致相当,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次要矿物有斑铜矿、铜蓝和辉钼矿,金属矿物分带性明显。斜长花岗斑岩铜矿石以稀疏浸染状为主,闪长玢岩铜矿石中有细脉浸染状和薄膜状两种。矿体蚀变类型有青磐岩化、泥化-石膏化和石英-绢云母化。
(3)延东铜矿床
延东铜矿床地表控制矿体840 m(两端为侏罗系覆盖),宽30~136 m。铜矿地表平均品位为0.36%,深部Cu品位达0.59%。矿石微量元素以偏中低温的亲硫元素高浓度分布为特征,与铜矿体关系密切的元素有Au、Ag、Mo、Sn、As、Sb。其中Au、Ag、Mo等为伴生有用组分。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黄铁矿、辉钼矿和磁铁矿,黄铁矿与黄铜矿呈反相关关系,主要产于铜矿体顶部的斜长花岗斑岩中,或以单一黄铁矿细脉穿插于隐爆角砾岩中,辉钼矿、磁铁矿与黄铜矿关系密切,呈共生关系,主要发育在含矿闪长玢岩体中。脉石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长石、石英、碳酸盐等,另有少量原岩残留矿物。
矿石结构为中-细粒半自形至他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为主,细脉浸染状和团块状次之,在矿体顶板的斜长花岗斑岩中多见浸染状构造。主矿体内发育的(定向)糜棱面理是赋矿的主要微细构造空间。
矿体围岩以闪长玢岩为主,其次为斜长花岗斑岩及两种岩体接触的混合隐爆角砾岩。矿体蚀变类型齐全,蚀变分带明显,地表发育石英-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闪长玢岩弱青磐岩化;由钻孔资料来看,自下而上依次形成黑云母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石膏-高岭土化带,其中黑云母化带规模最大,是主矿体分布中心。
3.成因分析
据芮宗瑶等研究认为,土屋、延东等矿床作为斑岩型矿床特征是十分明显的。证据归纳如下:
1)矿石构造为典型的细脉浸染型。整个矿化由两种分布形式:一种为浸染状和斑点状黄铜矿、斑铜矿和黄铁矿矿化;另一种为细脉状黄铜矿、斑铜矿和黄铁矿矿化。两者常常构成统一体。
2)在各种矿石中含子晶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随处可见。这表明有独立流体相参与成矿流体,否则流体包裹体中很难形成高盐度的子晶。
3)黑云母化可以作为钾硅酸盐交代岩的标志矿物;大量的钠长石化可以作为有独立流体相参与的交代反应的标志。
4)钠长石花岗斑岩顶部(斜长花岗斑岩)和火山杂岩(闪长玢岩)中由独立流体相的出现,引起残余硅酸盐熔融体和独立流体相本身体积急剧膨胀,使成矿体系内压力增大,当膨胀机械能足以使上述岩石产生微裂隙时,成矿流体就会沿微裂隙乘机活动,发生交代和充填,形成相应细脉浸染型蚀变和矿化。
5)从矿石建造来说可以归为铜(金)建造(土屋)和铜(钼)建造,这种矿石建造也是斑岩型所特有的。
6)围岩蚀变发育,类型齐全,蚀变分带明显,表现为面型青磐岩化和近矿热液蚀变。这些蚀变在时间上有一定顺序,空间上既有分带性又有叠加的特点。
4.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新疆地质工作者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对斑岩型铜矿进行研究和找矿,但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仅发现10余处小型矿床和矿点。近年来,新疆地勘局十分重视资料的二次开发,特别是强化了靶区的优选,并合理运用激电、磁法等常规物探方法,对发现的异常及时分析论证,大胆使用钻探工程进行深部验证。
土屋铜矿是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质大队1994年在开展1∶5万八幅联测区调过程中发现的,同年对该矿点进行了地表初步检查评价,圈定了矿化蚀变范围。1996年通过资料的二次开发认为土屋铜矿点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遂于1996年9月提出立项。新疆地勘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此项目进行了全面论证,认为土屋铜矿点与国内外斑岩型铜矿床有相似之处,具备寻找同类矿床的良好条件,批准立项,并下达了铜矿普查的任务书。1997年地质一队在地表槽探揭露和激电、磁法测量的基础上,选择0、7线异常和矿化发育地段进行钻探验证,发现了视厚超过60 m的铜矿体。1998年原地矿部将其列为部控重点项目。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其列为地质大调查项目,加大了投入力度,累计投入钻探工作量超过2×104m,通过几年的工作,证实土屋铜矿是具有大型以上规模的斑岩型铜矿床。
1998年来对土屋铜矿开展普查评价和外围找矿。沿土屋矿区向西完成1∶2 万激电30.88km2、磁法21.6km2、1∶1万高精度重力与磁法剖面10.28km、激电测深点9个。在土屋铜矿西6km的延东发现一明显激电异常,异常长3800m,宽40~246m,充电率一般为5%~7%,最高8%。该激电异常中心区地表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地表有零星孔雀石分布,槽探揭露孔雀石发育。选择激电异常中心292/1957 点布置钻孔,累计见矿557.55m,铜品位0.594%,钼品位0.03%。因此发现了延东铜矿。
土屋铜矿床的发现,为新疆寻找斑岩型铜矿提供了适用的找矿经验和模型,对今后区内的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土屋铜矿的发现与勘查,拓宽了找矿思路,理清了区域成矿规律。在成矿规律指导下新发现赤湖、灵龙、维权、雅满苏、卡拉塔格等一批铜矿床。
5.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理由及采集方案
通过上述论述,采集土屋 -延东铜矿富集区实物地质资料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铜是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急缺矿种,采集铜矿实物地质资料意义重大;
2)东天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金成矿区,斑岩型铜矿是东天山地区铜矿主要的成因类型,斑岩型铜矿实物地质资料对指导区域地质找矿意义重大;
3)土屋、土屋东、延东铜矿床是大调查资源评价项目取得突破进展的重要勘查项目,采集该矿床实物地质资料,可以充分反映这一重大成果;
4)土屋-延东铜矿富集区已控制相当大的储量,该区有望成为储量超过千万吨的超大型矿区。因此采集该区重要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意义重大。
通过筛选选择了3个钻孔岩心,收集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保管。
(1)土屋铜矿ZK703钻孔
ZK703钻孔为土屋铜矿的代表钻孔,孔内见孔雀石闪长玢岩、破碎蚀变闪长玢岩、蚀变含铜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等。矿化可分为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氧化带可见少量的孔雀石,混合带见星点-稀疏浸染状黄铜矿及少量的黄铁矿,原生带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次为斑铜矿。
该孔终孔孔深564.07 m。100.77~230.67 m为低品位铜矿体,铜平均品位0.32%(视厚度129.90m),230.67~540.67m铜平均品位0.68%(视厚度310m)。
(2)土屋东铜矿ZK4801钻孔
ZK4801钻孔为土屋东铜矿的代表钻孔,孔内见蚀变安山岩、闪长玢岩及蚀变闪长玢岩及蚀变破碎带。氧化带矿体产于蚀变安山岩中,金属矿物为自然铜和孔雀石。混合带矿体产于蚀变闪长玢岩中,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及少量辉钼矿。原生矿体产于闪长玢岩中,金属矿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少量的黄铁矿和辉钼矿。
该孔终孔孔深523.25 m。37.55~219.67 m 铜平均品位0.26%(视厚度182.12 m),219.67~240.20 m铜平均品位0.53%(视厚度20.53 m),240.20~262.70 m铜平均品位0.29%(视厚度 22.50 m),262.70~276.15 m 铜平均品位 0.52%(视厚度 13.45 m),276.15~307.85 m铜平均品位0.42%(视厚度31.70 m),307.85~358.60 m铜平均品位0.60%(视厚度50.75m),358.60~447.00m铜平均品位0.31%(视厚度88.40m)。
(3)延东铜矿ZK1501钻孔
ZK1501钻孔为延东铜矿区内代表钻孔,孔内见火山角砾岩、辉石角闪安山岩、蚀变火山角砾岩、蚀变安山岩、蚀变安山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含铜闪长玢岩等,同时可见氧化带矿体、混合带矿体、原生带矿体。氧化带金属矿物极不发育,混合带可见少量褐铁矿化及粒状孔雀石,原生带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少量的辉钼矿。
该孔终孔孔深836.20 m。335.16~355.81 m 铜平均品位0.36%(视厚度20.65 m),355.81~392.35 铜平均品位0.63%(视厚度36.54 m),392.35~520.84 m 铜平均品位0.28%(视厚度 128.49 m),520.84~542.27 m 铜平均品位 0.5%(视厚度 21.43 m),542.27~836.20m铜平均品位0.28%(视厚度293.93m)。
6.相关资料
1)ZK4801钻孔地质编录;
2)ZK703钻孔地质编录;
3)ZK1501钻孔地质编录;
4)土屋铜矿7勘探线样品分析成果表;
5)土屋铜矿8勘探线剖面图;
6)延东铜矿15勘探线剖面图;
7)土屋东铜矿48勘探线剖面图;
8)ZK703钻孔柱状图;
9)ZK4801钻孔柱状图;
10)ZK1501钻孔柱状图。
⑼ 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是贯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关键。目前除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有现代化的立体实物地质资料库外,省级馆藏机构仅个别省份建有规模小、设备落后的岩心库,部分省仅开始馆藏机构和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可行性论证。在《关于印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8号)中要求,“未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房的省(区、市),应尽快落实建设计划,在新建库房投入使用前,应采取租借等方式保证有符合保管条件的库房,确保《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在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布局和规模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和省级馆藏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立实物地质资料分库。”根据这个规定,国家库除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国家级实物库外,根据需要可在全国其他地区建立地区分库;省级库也可由一个中心库和若干个分库组成。
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布局:①要充分考虑全国和不同区域的地质特点(地层区、成矿带等);②考虑交通和通讯条件;③要考虑利用需求。在这方面,国家库可首先考虑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地质调查中心建立分库,就近保管地质调查项目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减轻国家中心库的压力。
实物地质资料库的规模,首先了解地质工作规划,预测产生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和数量,然后分析库藏定位,预计实物入库进度,按照至少满足贮存20年的要求,规划实物地质资料库的规模。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中心库的容量为60多万米,每年计划入库岩心约30000 m,可满足20年需求。
(二)实物地质资料库的类型
实物地质资料从自然形态上可分为岩(矿)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从保存条件上包括普通实物和特殊实物。特殊实物如海底软泥、易溶盐、可燃冰等需要具备特殊的保管条件,才能保持实物的性状,满足服务利用的需要。所以在筹划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时,一定要考虑特殊库房及设施的建设,可以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仅有常温常压条件的普通实物地质资料库。随着发展的需要,国家库收藏实物类型的多样化,一些特殊实物需要收集到国家库保存,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尽快考虑建设特殊实物地质资料库——首先开展国内外特殊实物保管调研,分析国家库应当保存的特殊实物类型,提出保管条件解决方案,然后提出建设申请和实施计划。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也要考虑发展的需求,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特殊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建议。
(三)实物地质资料库仓储设备
现代实物地质资料库(尤其是岩心库)主要采取立体存储和自动化存取。通过计算机检索下达指令,驱动堆垛机到指定货位以托盘为单元存取实物。目前国家库和国内主要油田岩心库基本采用了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保管岩心,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可参考借鉴。
(四)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资金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国土资源部负责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列入中央财政预算。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⑽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采集
(一)信息采集目的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和用户需求分析,多角度、全方位、科学采集信息,合理设置检索点,满足用户快速搜寻信息的需求,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用户的检索方式有3种:①文献检索,如我国保存了哪些卡林型金矿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资料在哪里;②数据检索,用户需要的是确切数据,如紫金山铜金矿矿床规模(储量等);③事实检索,用户需要的是特定事实,如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等。
(二)信息采集要求
采集信息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1)用户类型:当前在各个社会活动领域中,实物地质资料的主体用户群体是地质勘查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和矿权营销人员;在上述各类用户中,根据行业和专业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小类,如科学研究人员包括了诸如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矿床学等等不同专业的专家,不同专业用户无论在范围、层次还是质量上有不同的信息需求。
(2)信息层次: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是多层次的,如时间地层单位有界、系、统和阶4个层次;构造分区有全球构造分区、一级构造分区、二级构造分区;成矿带有Ⅰ、Ⅱ、Ⅲ级之分等。
用户类型多样性和信息的多层次性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内容的采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第一个方面要求,在信息采集时,必须考虑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专业用户的需求,采集多维多元数据。尽管现实的数据可能不全,但应该尽最大努力补齐这些数据,这也是在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时要求其相关资料完备的一个原因。如西藏某图幅的一块斜辉辉橄岩标本,其原始记录除了必要的描述性信息(图幅名称、产地、所在剖面、采样位置、采样时间、采样人等)和简要的数据信息(岩石名称、岩性描述等)外,缺少侵入时代、岩体名称、构造位置等信息,对于岩石学研究来说,显然已有的信息是不够的。通过相关报告和文献的研究,确定了侵入期为喜马拉雅期,构造位置为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南侧,这样就丰富了这块标本的信息内容,在用户以侵入时代为检索点搜寻喜马拉雅期岩石标本时,就能快速地查到它。
针对第二个方面要求,在信息内容采集时,必须考虑信息层次的深度。这种深度影响着信息检索的准确性。一般来说,信息表述的层次越深,查准率越高。例如,用户需要查询山西大同早石炭世地层标本时,如果在信息采集时,采集层次定得过浅,地区定在省级,时间地层单位定在系级,用户的检索结果就包括了所有山西石炭纪地层,从数量上看,与用户的需求相关性偏差太大,影响了查询准确性,降低了查询效率。
(三)信息采集对象
采集对象是指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描述的对象,它是信息承载的最小单位,同时也是最小信息资源标识。信息资源查询的结果最终是这个最小标识,通过这个标识,用户就找到了所需资料的存放位置。采集对象选择是有层次的,采集对象也是有大小的。层次和大小的选择依赖于用户检索的需要、依赖于资料的内容特征、依赖于仓储条件与设备条件。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仅仅以单个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资源潜力的用户,则对资料的检索需求仅仅是了解该矿区的实物地质资料有多少,存放在什么地方,保管利用条件如何,这种需求只要把一个矿区作为一个采集对象即可。对于地层学家来说,如果想了解某一地质时期地层岩石组合,则对资料的检索需求可能是某一标准剖面某一组的地层标本有多少、存在什么地方,这时就得把一个标准剖面甚至一块标本作为一个采集对象。
从资料的内容特征来看,内容单一的可以在较高层次上适当扩大采集对象,内容复杂多样的应在较低层次上尽量缩小采集对象。例如,“三峡水库引水工程秦巴段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项目,施工了一个601.66 m的钻孔,全孔岩心均采自大竹山沟燕山期花岗岩体内,岩性单一,均为角闪二长花岗岩,仅有风化程度和粒度的细微差别,信息采集时,以整个项目作为一个采集对象,对应一份信息描述记录表。再如1∶25万苏吾什杰幅区调项目,国家库保管了7条剖面的296块标本,它们分别代表了该区不同时代、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层和侵入岩,这些标本每一块都有其独特的地质意义,如其中的一块榴辉岩标本是高压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代表了该区强烈的区域变质事件,反映该区经历强烈的板块运动,如果以一个图幅为对象采集信息,该信息有可能被掩盖,不能被迅速检索到,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以单块标本作为信息采集对象。
从仓储条件来看,不同的库房有不同的基本保管单位。国家实物库主要以岩心箱为基本保管单位保管岩心,以一个货位为一个存储单元,每个货位可容纳12个或18个不同规格的岩心箱,实物地质资料的出入库以一个货位为单位。当用户需要这个货位一段岩心或一块标本时,必须将整个货位的实物地质资料全部取出。从库房管理的角度,一个岩心箱或一个货位的实物可以作为一个信息采集对象。
从设备条件来看,信息采集对象的大小要与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相匹配。一般情况下,采集对象越小,采集的信息量就越多,同时对设备的存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越高。
(四)信息采集步骤
(1)确定采集对象:通过对资料信息内容的认真分析,从用户检索信息的需求出发,结合资料保管情况,分不同的层次确定采集对象单元的大小。从而保证采集的信息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详略程度。
(2)准备信息源:信息源即进行信息采集时描述信息的来源和出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的信息源主要来自实物及相关资料以及实物整理信息、入库保管信息等。
(3)填写信息采集表格: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多维多元性考虑,该表格是多维表格,数据项设置主要考虑各专业的需要。
(4)实物表面信息采集:主要指的是实物表面图像扫描和立体照相。目前国家实物库开展了岩心表面彩色扫描,提取了岩心表面图像。
(5)数据存储:指的是将采集的信息录入或导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