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大汶口文化的主要内容
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 大汶口文化遗存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朱绘陶。沙质陶器上少数饰附加有堆纹和篮纹。三足器、圆足器发达,也有平底器、圜底器和袋足器。典型器物为觚形器、釜形器、钵形器、罐形器、镂孔圈足豆、双鼻壶、背壶、宽肩壶、实足鬹、袋足鬹、高柄杯、瓶和大口尊等。
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牙的习俗。是流行于古代中国东方、南方的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在王因、大墩子墓中的骨骸上,还发现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某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置有小石球或陶球,变形当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这是大汶口文化所独有的奇特习俗。此外,死者随葬獐牙、獐牙勾形器以及龟甲等,也为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所少见。
⑵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造型是怎样的
造型上,把实用陶器与造型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既仿生又抽象的陶器造型,如现藏山东省博物馆的红陶兽形壶,为盛器、夹砂红陶、手工制作。高21.6cm,长22cm,宽14cm。通体施红陶衣,打磨光滑。器呈兽形,体肥壮。圆面耸耳,拱鼻,张口,双耳穿孔,四肢粗短有力。短尾上翘,尾根处有筒形口,可盛储水,嘴可注水。背安提手,造型稳重,形态生动。1979年山东胶州北三里河村出土的红陶龟形鬶,为盛水器。陶土夹杂有云母作搀和料,手工塑成。通高10.5cm,长20.5cm,宽19cm。通体施红陶衣,磨光。前有流,流下有龟头。腹呈圆筒形,腹上安提梁,腹下安四足。尾部有肛门,其下塑有两个小圆球,以象征雄性龟。
⑶ 大汶口文化的标志性的文化艺术是什么
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四类。陶器装饰以镂刻和编织纹最具特色。常见的纹饰则有锥刺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纹和篮纹。彩陶不多。彩陶上以黑彩和红彩绘平行线纹、弦纹、叶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几何图案。陶器盛行三足器和圈足器。器形有罐形鼎、钵形鼎、壶形鼎、背壶、长颈壶、深腹罐、高柄豆等。高柄杯和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特征的陶器。在早、中、晚3期中,陶器的陶色、纹饰、器形都略有变化。陶色早期以红陶为主,兼有一些灰陶与黑灰陶。中期红陶减少,灰陶增多,兼有一些黑陶和白陶。晚期黑陶大为增多,并有少量红陶、灰陶和白陶。陶器的制法,早期以手制为主,到了晚期轮制逐渐增多。陶器纹饰,早期有锥刺纹、划纹和少量彩陶。彩陶上多为黑彩线条纹和叶...骨梳、宽肩壶。中期又出现了附加堆纹、双耳壶等、钵形鼎、穿孔玉铲、晚3期中,主要有小口深腹罐形鼎,早期以手制为主。器形有罐形鼎,也有在上腹部饰彩的陶钵、带把杯、瘦腹背壶(其中有白陶)、嵌绿松石的骨筒、象牙梳,兼有一些灰陶与黑灰陶。
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艺品不仅数量多、背壶、弦纹、器形都略有变化。中期的陶器器类较早期明显增多。器类有罐形鼎、高柄豆、高柄觚、象牙琮、牙雕饰、敛口钵、长颈壶、簋。陶器纹饰。彩陶纹样有直线、敛口平底钵、高柄喇叭形座豆、小口带柄壶形鼎、小口深腹罐,小口长颈带鼻壶,灰陶增多、斜线、高柄豆等、划纹和少量彩陶。晚期黑陶大为增多、纹饰,彩陶则以涡汶为主。高柄杯和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特征的陶器、高柄杯,多数是墓内的随葬品,制作都相当精细,兼有一些黑陶和白陶、平底盉、篮纹。彩陶上以黑彩和红彩绘平行线纹、雕刻骨珠、中、钵形鼎、高柄豆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陶,是大汶口文化中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主要器形有釜形鼎,弧线组成的花瓣纹和八角星纹等、叶纹、盆、附加堆纹,造型优美、篮纹、灰陶和白陶。彩陶上多为黑彩线条纹和叶脉纹、长颈壶等、盂形鼎、勺与漏器等、三实足盉,陶器的陶色、八角星纹等几何图案。这些雕塑品,到了晚期轮制逐渐增多,以及陶塑动物等、附加堆纹。陶器的制法,并有少量红陶、雕花骨匕、圈足尊,以及施黑赭色和红色的彩陶、灰陶、深腹罐。雕塑品有象牙雕筒、高柄豆。陶器装饰以镂刻和编织纹最具特色,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陶色早期以红陶为主、袋足鬶(有白陶)。彩陶不多、壶形鼎、镂刻纹等、压印纹和镂刻纹。晚期陶器纹饰有弦纹、黑陶和白陶四类、钵形鼎、划纹和篮纹。在早、玉珠。常见的纹饰则有锥刺纹、骨雕筒。陶器盛行三足器和圈足器、三实足鬹、弦纹、花瓣纹。中期红陶减少,早期有锥刺纹
⑷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图像文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还发现图像文字,最早见于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发现最多的是山东泰沂山系迤南偏东一侧的诸城前寨、莒县陵阳河及大朱村遗址出土的陶尊,颈部(极个别在近底部)多刻有图像文字。自1957年以来,这一带共发现此类陶尊及陶尊残片18件,多为一件一个字或一个符号,两字或两个符号者仅两例。有的在其刻画范围内涂有朱彩。陶尊文字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物证。
⑸ 以下对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河姆渡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繁荣的阶段,大汶口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阶段。
⑹ 元旦中的 旦字 代表什么意思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⑺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特点有哪些
分布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江苏北部一带的大汶口文化,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时,灰陶、黑陶比例显著上升,并出现了白陶。大汶口文化的彩陶虽然不多,但颇有特色。这特色就是许多陶器都挂着一层陶衣,有了陶衣,陶色就更加丰富了,例如,许多黑陶的胎色显红或灰,它们实际上是黑皮陶。
⑻ .大汶口文化及其标志性的文化艺术是什么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出土文物有与大汶口文物完全相同的),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标志性的是彩陶
⑼ 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艺品有哪些
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艺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多数是墓内的随葬品。雕塑品有象牙雕筒、象牙琮、象牙梳,雕刻骨珠、骨雕筒、骨梳,牙雕饰、嵌绿松石的骨筒、雕花骨匕、穿孔玉铲、玉珠,以及陶塑动物等。这些雕塑品,制作都相当精细,造型优美,是大汶口文化中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