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用结绳记事还有什么记
1 是结绳记事说.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用结绳记事,以帮助记忆.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结绳记事的遗迹,但可以在现在的一些民族中找到实例.如过去的云南省的怒族、佤族用大小不同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情和数目.结绳记事不能演变为文字,但它的表现方法对文字产生了影响.
2是物件记事说.物件记事是用实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如用一块牛排表示友好和希望联合,用一根砍断了的牛肋骨表示断交,苦果表示同甘共苦,藤叶表示永不分离等.这种借实物音、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后来成为“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
3是刻画符号说.因为可以创造出许多符号,刻画在不同的物件上,所以这种记事方法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学学》中指出:“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其中他所指的图画其实就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的.我国曾在四十多个地方先后发现了五百余个刻画在陶器、甲骨上的符号,它们跟商代的甲金文有的同形,有的近形,时代距今最远的有近八千年历史.因此,有人认为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起源.
⑵ 书是谁发明的呢
书的起源 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是怎样 起源的呢? 在远古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传达消息。但是 声音不能传得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和传播 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多了,就 会忘记,就会记错,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为了补救这个缺陷,曾经 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实物来唤起记忆,这 就流行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堆石记事”等等各种方法。 “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用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来表 示不同的意义。现在,这种记事方法在汉族中已绝迹了,可是在我国兄 弟民族中,如云南的僳僳族、哈尼族,台湾的高山族,都还有这种结绳 记事的习惯。 除了结绳,刻木记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头上刻上许多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 同的事物。 这种结绳和刻木是帮助回忆记事的符号,是书的前身,但还不算文字,如果要 说“文字”,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图画文字”。我们的祖先把从事生产劳动,与 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我国周口店山顶洞以 及法国、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发现和留存着旧石器时代人所绘的画,这些画画 得很逼真,使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就慢慢地只用几根线条来组成一个 大概形似的轮廓,把原来复杂细致精确的图画,简化为一定形式的图案符号,使人 们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知道代表什么事物,这么一来,这些简化的原始文字符号就 和语言有了意象关系。以后就逐渐地用它来代替语言表达思想,进而交流经验、传 播知识,这样,便出现了原始的图画文字。 这种图画文字,起初是很不统一的。有繁有简,后来就有人进行整理、统一、 简化,也使书写方便了。当时,整理创造文字的人很多,这里要说的就是传说的仓 颉造字。我国古代曾有这样的记载,说仓颉长有4只眼睛,非常聪明,生下来就会 字。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仓颉就根据它们的形象,创造出文字来。但 是话又说回来,历史上是否真有仓颉这个人呢,这就很难说了,这都是根据传说和 古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不过,说它长有4只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创造,这是不符 合事实的。因为文字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共同创造的,仓颉只不过对文 字进行搜集和整理罢了。
⑶ 说说仓颉都用了哪些方式来记事
1
实物记事
借用实物作为符号来帮助记忆或者表情达意
简单的实物记事
主要用于计数或计时,有些少数民族在文化不发达的时期数字观念比较差,他们常用的计数工具有玉米粒、小石子、小树枝等。如:云南景颇族用玉米粒解决纠纷,云南哈尼族用木片记日。
复杂的实物记事
以物表物,如用牛角表示牛,用鸡毛表示鸡等。以物表物是以实物象征某种意义,如以槟榔、草菸、茶叶、盐表示友好,以火药、子弹、辣椒表示敌对,以砍断的牛肋骨表示关系破裂,以鸡毛、火炭、竹箭表示事情急迫等。
以物表音是借用实物名称的音,表示与之音同或音近的词的词义。如:汉族在年画上画一个小孩抱着一条鱼或者一只大公鸡,表示“年年有(鱼)余、开门大(鸡)吉”。此外还有更复杂的,如云南景颇族中流行的“树叶子信”。
汪宁生《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一文中列举了16种景颇族载瓦支树叶子信得物品。
2
结绳之法
曾盛行于亚、非、拉美、澳洲许多国家,在我国也有古老的渊源。
《老子》第八十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译:没有多少杂事需要复杂的言语记述,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就足矣应付事情。)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孔颖达疏引郑玄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简单的结绳用于备忘或计数
解放前独龙族与亲朋约会时,会以结绳的方式来备忘和计数着相约的日子,等到绳结解完了,便在相约处相会。
复杂结绳根据绳大小、部位、颜色不同
云南佤族的一根记债结绳的有八个结,每个结各表示不同意思。
南美洲秘鲁古印度人将结绳染成七种颜色,黑色结表示死亡,白结表示银子或和平,红结表示战争等等;没有染色的表示数目,单结是十,双结是百,三结是千。
魁普(Quipus)
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结绳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最长的记事绳长达二百五十米,各地都有专门使用和讲解记事绳的人员,称作“魁普”。
3
契刻记事
用刀在竹木骨角等材料上契刻以记事《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契刻可以剖开成一式两份,由当事双方各执一份,不像结绳那样容易更改和作为,所以广泛地用于各种契约。
综上三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实物和结绳都不可能产生作为书写符号的汉字,契刻也不是产生文字的源头,但实物、结绳和契刻,除了备忘之外,无疑都具有符号的性质,并有一定的交际功能,对文字的起源有着启迪和促进的作用。
⑷ 典籍的构成是怎样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既存在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也存在于大量的文化遗存中。而文化载体是多样的,石器、玉器、甲骨、青铜器、秦砖汉瓦、竹简木牍、缣帛纸张都是形态与内涵各异的文化载体。典籍这一文化载体的构成必然具备若干基本要素。
典籍是用文字书写的,因此文字的形成是产生典籍的先决条件。近代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在自己产生繁衍的过程中,储存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记事、图画记事、符号记事、文字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传递与储存的手段已日新月异,不可限量。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来看,汉文字产生以前,也大致经历了以上所说的几个基本阶段。结绳是我国远古先民实物记事的主要形式。《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东汉郑玄的注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这些记载说明远古初民曾以结绳作为实物记事的方法来记载史事,传递信息。近代民族调查报告也表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倮倮族、哈尼族等,仍保留下结绳记事的一些实物。此外,云南佤族还保存了刻木记事的例证,就是在一些长木板上,刻下深浅不同的缺口,表示历年发生过的大小事件,以帮助记忆,再由族中耆老负责解释,代代相传。
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图画曾经起过类似于文字的作用。《易·通卦验》曰:“伏羲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这就是说,在文字产生之前,伏羲作《易》,是以图画的形象来表达他的思想的。1987年以来,我国考古学者在西北贺兰山东麓发现了岩画一万多幅,刻画上限定在商周时期,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古代贺兰山游牧民族在文字发明之前运用图画记载社会生活和宗教习俗的情况。民族学研究成果证明,云南纳西族就使用过图画文字,他们用图画文字书写的典籍至今还有大量遗存。这也证明图画曾是很多种文字产生的前身。
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所共识之后,其笔画结构开始简化,出现了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出土的八千年前的龟甲,其上有契刻的符号;在仰韶文化早期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批六千年前的土陶器,表面刻划有几何形符号;在属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遗址出土的一批四千年以前的土陶器,则刻划有象形符号,它们都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先驱。
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及符号记事,虽然也能表意,但由于每一独立表意单位的构成繁琐,包含的信息量少,很难表达复杂的事物;更由于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表意的不稳定性,所以它们不可能成为记录知识信息的理想手段。只有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记录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构成典籍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文字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典籍的产生。起初,文字写刻在各种材料上,往往只是对一事一物的简单记录,这样的记录材料只能统称之为文献,因为它并未形成某种知识体系。比如,一片龟甲上锲刻的卜辞说:“乙巳卜贞,王大令众人曰牠田。其受年?十一月。”它的意思是:“乙巳这一天占卜,史官问道:商王下了命令,叫平民们一起去种田。有好收成吗?”十一月是占卜的月份。这是一条有关农业生产的卜辞,有时间、人物、事件的记载,可以看出商代对于农业的重视及当时农耕采用了“牠田”即集体耕作的形式。但由于它仅仅是对一时一事的零散记载,所以只能是单篇文献,还不能称之为典籍。这种单篇文献只有在成批汇集、形成有逻辑性的档案时,才具备典籍的性质。
典籍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逐步积累,通过有目的地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以后,典籍的产生才成为可能。因此,典籍凝聚知识信息的系统性是与单篇文献的零星记载有根本区别的。
编连成册的形式是典籍构成的第三个重要因素。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引用庄都的话说:“典,大册也。”指出典籍的外部形状是册。“册”在甲骨文中作“”,象形造字,如甲骨联缀之形。这些都说明自古典籍就有编连成册的形式。
典籍的形式是与内容相互联系的。随着人类对自然与自身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文字记录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独立单位的载体材料已不能容纳逐渐增多的记录内容,于是必须产生集合形式的载体材料来记录有关内容;或者,独立单位的载体所记录的内容必须有意识地排列组合,形成有系统的记录内容,这就产生了编连成册的典籍形式。
特定的事物总是具有特定的形式,典籍正是依靠编连成册的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文献材料的。单片的甲骨文献与典籍的差别,不仅可以在内容体系上区分,也可在载体形式上区分。
⑸ 在产生文字之前 人们曾用那两种方式记事
1 是结绳记事说。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用结绳记事,以帮助记忆。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结绳记事的遗迹,但可以在现在的一些民族中找到实例。如过去的云南省的怒族、佤族用大小不同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情和数目。结绳记事不能演变为文字,但它的表现方法对文字产生了影响。
2是物件记事说。物件记事是用实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如用一块牛排表示友好和希望联合,用一根砍断了的牛肋骨表示断交,苦果表示同甘共苦,藤叶表示永不分离等。这种借实物音、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后来成为“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
3是刻画符号说。因为可以创造出许多符号,刻画在不同的物件上,所以这种记事方法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学学》中指出:“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其中他所指的图画其实就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的。我国曾在四十多个地方先后发现了五百余个刻画在陶器、甲骨上的符号,它们跟商代的甲金文有的同形,有的近形,时代距今最远的有近八千年历史。因此,有人认为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起源。
⑹ 书的起源和作用
书的起源
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是怎样
起源的呢?
在远古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传达消息。但是
声音不能传得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和传播
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多了,就
会忘记,就会记错,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为了补救这个缺陷,曾经
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实物来唤起记忆,这
就流行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堆石记事”等等各种方法。
“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用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来表
示不同的意义。现在,这种记事方法在汉族中已绝迹了,可是在我国兄
弟民族中,如云南的僳僳族、哈尼族,台湾的高山族,都还有这种结绳
记事的习惯。
除了结绳,刻木记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头上刻上许多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
同的事物。
这种结绳和刻木是帮助回忆记事的符号,是书的前身,但还不算文字,如果要
说“文字”,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图画文字”。我们的祖先把从事生产劳动,与
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我国周口店山顶洞以
及法国、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发现和留存着旧石器时代人所绘的画,这些画画
得很逼真,使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就慢慢地只用几根线条来组成一个
大概形似的轮廓,把原来复杂细致精确的图画,简化为一定形式的图案符号,使人
们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知道代表什么事物,这么一来,这些简化的原始文字符号就
和语言有了意象关系。以后就逐渐地用它来代替语言表达思想,进而交流经验、传
播知识,这样,便出现了原始的图画文字。
这种图画文字,起初是很不统一的。有繁有简,后来就有人进行整理、统一、
简化,也使书写方便了。当时,整理创造文字的人很多,这里要说的就是传说的仓
颉造字。我国古代曾有这样的记载,说仓颉长有4只眼睛,非常聪明,生下来就会
字。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仓颉就根据它们的形象,创造出文字来。但
是话又说回来,历史上是否真有仓颉这个人呢,这就很难说了,这都是根据传说和
古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不过,说它长有4只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创造,这是不符
合事实的。因为文字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共同创造的,仓颉只不过对文
字进行搜集和整理罢了。
书的作用是传播知识,表述思想,教育人民等。
⑺ 书起源于什么时候
书的起源
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是怎样
起源的呢?
在远古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传达消息。但是
声音不能传得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和传播
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多了,就
会忘记,就会记错,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为了补救这个缺陷,曾经
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实物来唤起记忆,这
就流行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堆石记事”等等各种方法。
“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用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来表
示不同的意义。现在,这种记事方法在汉族中已绝迹了,可是在我国兄
弟民族中,如云南的僳僳族、哈尼族,台湾的高山族,都还有这种结绳
记事的习惯。
除了结绳,刻木记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头上刻上许多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
同的事物。
这种结绳和刻木是帮助回忆记事的符号,是书的前身,但还不算文字,如果要
说“文字”,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图画文字”。我们的祖先把从事生产劳动,与
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我国周口店山顶洞以
及法国、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发现和留存着旧石器时代人所绘的画,这些画画
得很逼真,使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就慢慢地只用几根线条来组成一个
大概形似的轮廓,把原来复杂细致精确的图画,简化为一定形式的图案符号,使人
们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知道代表什么事物,这么一来,这些简化的原始文字符号就
和语言有了意象关系。以后就逐渐地用它来代替语言表达思想,进而交流经验、传
播知识,这样,便出现了原始的图画文字。
这种图画文字,起初是很不统一的。有繁有简,后来就有人进行整理、统一、
简化,也使书写方便了。当时,整理创造文字的人很多,这里要说的就是传说的仓
颉造字。我国古代曾有这样的记载,说仓颉长有4只眼睛,非常聪明,生下来就会
字。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仓颉就根据它们的形象,创造出文字来。但
是话又说回来,历史上是否真有仓颉这个人呢,这就很难说了,这都是根据传说和
古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不过,说它长有4只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创造,这是不符
合事实的。因为文字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共同创造的,仓颉只不过对文
字进行搜集和整理罢了。
⑻ 图片与实物不符
找他们理论呀误导消费,不过结果就不好说了,没人为两个鲍鱼怎么着,最多下回不去了
⑼ 古代人在没有文字之前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记事的
古代人在没有文字之前使用实物、结绳和契刻来记事的。
实物记事,是借用实物作为符号来帮助记忆或者表情达意。
简单的实物记事,主要用于计数或计时,有些少数民族在文化不发达的时期数字观念比较差,他们常用的计数工具有玉米粒、小石子、小树枝等。
复杂的实物记事,即以物表物,如用牛角表示牛,用鸡毛表示鸡等。以物表物是以实物象征某种意义,如以槟榔、草菸、茶叶、盐表示友好,以火药、子弹、辣椒表示敌对,以砍断的牛肋骨表示关系破裂,以鸡毛、火炭、竹箭表示事情急迫等。
结绳之法曾盛行于亚、非、拉美、澳洲许多国家,在我国也有古老的渊源。最长的记事绳长达二百五十米,各地都有专门使用和讲解记事绳的人员,称作“魁普”。
简单的结绳用于备忘或计数,解放前独龙族与亲朋约会时,会以结绳的方式来备忘和计数着相约的日子,等到绳结解完了,便在相约处相会。
复杂结绳根据绳大小、部位、颜色不同,如云南佤族的一根记债结绳的有八个结,每个结各表示不同意思。南美洲秘鲁古印度人将结绳染成七种颜色,黑色结表示死亡,白结表示银子或和平,红结表示战争等等;没有染色的表示数目,单结是十,双结是百,三结是千。
刻契是古人在结绳记事后又一种帮助记忆的实物记事法,多作契约用,即用刀在竹木骨角等材料上契刻以记事。契刻可以剖开成一式两份,由当事双方各执一份,不像结绳那样容易更改和作为,所以广泛地用于各种契约。
(9)实物记事与书符之间的关系扩展阅读
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及其远古的地域,可以追溯为最早的文字起源地,在远古时代,世界上还没有语言,人类便靠着一些简单的声音、手势、图形,或其他方法来表达传递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记载事物的图形发展成了写起来较容易的图画式象形文字,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文字,基本上有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等象形文字。
中国的甲骨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逐渐又发展出金文、大篆、小篆,逐渐发展成汉语的现代文字,汉字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五个阶段。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象形文字发展出了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发展出了元音辅音相结合的字母文字。现代的英语字母就是从古埃及文字发展而来,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音节、辅音、元音五个阶段。
文字的发展也是从低级到高级,文字形式从形象到抽象,发音也是从原始的发音到有标音的符号,其指示的意思也逐渐多元,从自身的含义到扩展和引升出其他含义,这样,现代文字体系也就逐步的形成。
随着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英语逐渐形成了有独立的发音音素、词素、音节等,汉语逐渐形成了偏旁部首,等现代的文字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进一步组合,就形成了具体的英语词汇,汉语文字。单词或汉字的进一步组合就形成了合成词,词组等。
这样,文字的意思就进一步丰富,从基本意思到延展意思,到引升含义,都是从文字本身的深度、宽度、强度上深化和扩展了文字本身的意义。这样的变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变化发展当中,文字除了本身的含义,也不断演化出新的意思。
西方文字的发展不像汉字那样较为直接融合,它是多个民族合力开发的文字产物,而且文字模式的形成直接受到语言本身的引导。
从人类最早的文字到希腊字母的发展过程,西方文字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在另一方面,汉字在产生后也传播到其它的亚洲地区,启发当地民族发展出仿汉字的方块字或直接使用汉字表记本民族语言。汉文字是中华各民族融合过程中共同开发的文字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