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与改革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本次汇率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其他中间类型的汇率制度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够成为本次汇率改革选取的目标。汇率改革下一步的方向应该是浮动汇率制度。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1999),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可分为8类(见表1)。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第三类即盯住美元制度,改革后实行的汇率制度同时兼顾了第三类和第七类的特点。
一、 对现行汇率制度的认识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较之于原先的汇率制度,从形式上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二是选取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方式取代原来单一盯住美元的调整方式;三是选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原来的固化的汇率制度,它既吸收了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与管理浮动制度的优点,又摈弃了两种汇率制度的缺点,从理论上讲是人民币走向区域货币道路上的最佳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否如理论设想那样完美,还有待检验。
1. 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方式优于单一盯住方式。
(1)从贸易多元化的角度看,美国虽然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但也仅占1/6,比日本和欧盟都略低一些,中国和亚洲的贸易则占57%。因此,应该参照所有主要贸易国的一篮子货币,而不能只盯住美元。另外,改参照一篮子货币,会鼓励人们减少用美元结算,长期而言有助于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国际贸易的结算单位与货币。
(2)从降低内生交易费用的角度考虑,中国应选择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的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参照的对象。单一的盯住美元,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而且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情况和政策倾向有很大的差别,单纯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冲击。近年来,我国和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总贸易额的比重几乎相当,欧盟和日本的对华投资也不逊于美国。因此,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对象更适应我国的对外经贸往来。
(3)从满足人民币汇率政策出口竞争力的目标看,人民币汇率政策出口竞争力的目标是:稳定出口国际竞争力与进口成本。参照一篮子货币制度的突出优点是稳定人民币的名义贸易加权汇率(如果权数按照贸易比重在各货币之间分配)。如果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差异,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也保障了真实贸易加权汇率的稳定。
2.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优于原先的固定汇率制度。
(1)从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本身看,它既具有固定汇率制度的某些优点,又能使汇率保持一定的弹性。在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一方面,汇率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调整,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可以对汇率进行较多的干预和管理,从而能够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避免本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2)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以下的基本优势:①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刺激或紧缩经济方面的作用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质疑和实践效果的挑战,但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前瞻性的微调而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目前在发达国家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而恰当的利用货币政策对我国这种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②调整国际收支的灵活性。这种价格的调整可以减轻国际不利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③阻止投机冲击。在20世纪90年代,频繁的货币投机冲击对资本开放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害,这一教训对我国在未来逐步开放资本市场过程中相当重要。
3. 现行汇率制度并非完美无缺的。
(1)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意味着人民币将逐步不再直接与美元挂钩,由于我们参照的货币实行的均是浮动汇率制度,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变动频率与幅度都增加,这会给对外贸易和投资带来汇率风险。
(2)对于人民币汇率三项政策目标金融安全、出口竞争力和内外部均衡中的任何一项都难以完全顾及。而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我国国内市场经济制度发育还不完善等现实,又要求目前的汇率政策必须有所侧重。
(3)不能充分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由于货币当局对汇率进行管理浮动,汇率变化的幅度被限制,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因而难以有效调节商品交易和资本流动。还有可能引发操纵汇率之嫌,容易导致贸易争端。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只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个阶段性的取向,在人民币具有区域货币功能后就应该再次调整。
二、 对汇率目标区制度的认识
在本次汇率改革前,理论界很多学者提出以兼具本文表1中4、5、6类的货币制度特征的汇率目标区制度作为改革的选择目标。从实践看,这种方案没有得到认可。原因在于:
1. 从理论上看。首先提出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弗来明认为一国也许会希望将其货币的汇率限定在或接近于某一“目标区”内,如果实际汇率的波动超出了这个目标区,该国就应调整政策使汇率向目标区内移动。后来,克鲁格曼进一步将汇率目标区模式化,提出了汇率目标区模型,威廉姆森进一步发挥了汇率目标区理论,他提出了“BBC制度”。多恩布什和帕克将这一思想近年来的发展称之为BBC规则。为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货币当局要设立一个基础均衡汇率以便同国内经济、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相适应,并且围绕这一可调整的均衡汇率设定较宽波幅,达到一方面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一方面使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之目的。但基础均衡汇率计算很困难,而如果不能计算出合理的基础均衡汇率,目标区汇率的合理性将在根本上受到动摇。此外,汇率目标区体系应包括哪些货币,其宽度和调整频率应根据什么标准确定等一系列问题也不好解决,或确立起来具有很大随机性。
2. 从我国实际看。汇率目标区制度在我国实行有三大难题。(1)汇率目标区制度下的中心汇率难以确定。(2)资本流动性和投机冲击难以抵挡。(3)我国不满足实施汇率目标区的三个前提条件,这三个条件是:不同国家的目标值一致;竞争力水平的目标值必须与国内宏观经济均衡相协调;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3. 从实践效果看。已经崩溃的全球性的汇率目标区—布林顿森林体系和目前正在运行的区域性汇率目标区—欧洲货币体系下的欧洲汇率机制是最著名的实践。从实践的效果看,布林顿森林体系无以为继,最终崩溃。欧洲汇率机制运行中也是困难重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国家组成汇率目标区,其运行的制度环境与调节机制是无法与欧洲汇率机制相提并论的。
因此,本文认为,类似于汇率目标区制度的中间汇率制度在中国是难以实行的,它既不会成为当今的选择,也不会成为汇率制度改革下一步的选择。
三、 对单独浮动汇率制度的认识
1. 单独浮动汇率制度具有制度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均衡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供求所决定,因而不会出现外汇的超额供给有超额需求的问题,外汇资金的利用服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理,从而更有效率。二是由于汇率决定于市场的供求,资本的流出入只会引起汇率水平的升降,而不会改变货币供应量,使货币政策有了较大的独立性;同时,由于汇率水平的升降能够自动的调节国际收支使之达到均衡,降低了大量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减少了中央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三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变动呈连续、轻微的态势,投机者的获利空间狭小,使投机行为相对减弱。
2.我国还缺乏将单独浮动制度理论上的优点转化为现实中的优点的实力。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宏观经济预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将继续进行,人们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也就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加上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资本的流动性将随之增强,其结果对我国的货币供需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期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也具有高度的易变性。如果贸然采取一步到位的汇改策略,走上浮动汇率的道路,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3. 单独浮动汇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最大问题就是存在着汇率的过度波动或汇率的易变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并且使经济中面临的汇率风险增强。弗里德曼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之所以出现不稳定。主要是因为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由于人们对货币供给、实际收入的预期决定着当前的汇率,如果人们的预期是不稳定的,汇率就会表现出易变性,且汇率波动的幅度会大大超过货币供给和实际收入的波动幅度。依据该理论,如果人们的预期是稳定的,汇率就应当是稳定的;而事实上则是,在大多数预期稳定或预期较大稳定的情况下,汇率仍然是易变的。因此,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对外汇市场调控能力较强的国家,或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较深,需要充分利用汇率机制调节作用的国家,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汇率制度。
B. 研究人民币汇率的目的
因为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对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诸多方面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很多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低廉赢得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迫使出口企业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不是仅依靠价格和资源优势;迫使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大力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许多大企业也开始实施国际化的经营战略,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外的资源,使人民币海外购买力增强,降低了海外并购的成本。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技术提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出口企业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需 求将不断扩大。
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能用更少的资金购买先进技术设备,直接降低企业技术研发成本,间接促使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改进产品档次, 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发展。人民币升值可以最有效率地对出口企业进行洗牌,把制造业中那些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出局,有 利于改变过去资源过度向制造业集中的局面,引导更多资源转向服务业,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共同协调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4,对内升值有利于压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控制通货膨胀,调控房地产价格,促进股市制度性下跌,降低股市圈钱功能,使优质上市公司受到损失,损害本国实体经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大经济衰退风险。
5,对外升值有利于推高本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出口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因自主科技水平不足,又失去一定价格优势,而竞争力大幅下降,使国家出口减少,经济增长乏力。同时,降低进口产品价格,令外国企业在具有技术优势的同时,又获得了成本优势,而加大对中国的出口,通过对中国的贸易,使本国经济获得复苏。
6,降低本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有利于留学生定居国外,到外国学习先进理念,和舒适生活,促进中国人才的全球扩散,传播中国文化。
7,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对即将破产企业或业务进行收购,促进中国的对外投资,帮助世界各国经济复苏,体现了中国的良好风范。
C.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民币汇率的形成、公布和调整。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特点: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E.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摘
要]近年来,中国正经历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逐渐凸显出来,进而成为国际舆论关注
的焦点。文章首先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我国人民币汇率
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及政策走向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引言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
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在国际金融史上,迄今为止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采取适当的汇率制度,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将会起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一) 双重汇率制时期(1981——1993)
1.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
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确立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始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以搞活经济。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奖出限入,促进企业经济核算,适应
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汇率制度,从1981年起试行双重汇率。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汇率,这是内部调
节进出口贸易的平衡价;另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汇价,按官方公布的汇价办法,仍然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特点是:(1)典型的双重汇率;(2)从性质上说是属于贸易性汇率,它是以我国的贸易政策为中心,为出口创汇服务的;(3)人民币仍然处于高估的状态,难以很好地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2.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
1980年我国恢复了在IMF中的合法地位,按照IMF的有关规定,其会员国可以实行多种汇率,但必须尽量缩短向单一汇率过渡的时间。为了解决汇率制度带来的诸多问题,尽快达到国际标准,从1985年1月1日起,我国又恢复了单一汇率,该汇率以贸易汇价为基础。
另
一方面,1980年10月起我国创办了外汇调剂市场,开展外汇调剂业务,当时规定外汇调剂价格是在官方汇率之上加10%。在这之后,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
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在这期间名义上是单一汇率,而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出现了官方牌价和调剂市场价格并存的局面。
(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2004)
1993
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该公告把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推到了日程表上,标志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正式起步,改革的主要内
容有:第一,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银行宣布1994.1.1起执行外汇调剂市场和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并轨;第二放开人民币兑换,允许人民币有条件市场兑
换,同时取消人民币额度管理制度,取消各类外汇留成;第三,成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原外汇调剂中心继续保留,服务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需要;第
四,从即日起(1994.1.1),境内不允许外币流通,不允许在任何非法的途径进行外汇买卖,暂停原外汇券的发行,已发行的继续使用,直到对换完毕。
除上述规定外,《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还对外资外债管理、强化外汇宏观管理及强化国际收支统监等很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从而拉开了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三)被称为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的实施(2005—至今)
中
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推出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是人民币不再仅看美元的脸色行事,而是有条件的选择若干主要币种,按照相应的权重
决定人民币的浮动汇率,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及外贸现状采取的一项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政府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些管理和调节
都是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上述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当时规定出台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日起即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民币汇率制度其实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涵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外汇市场和外汇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规范。当前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
一点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效性受到现有外汇管理制度的制约,这主要体现在我过强制性的外汇结算制度方面。这种外汇结算制度的后果是强制结汇政策导致国家
在外汇资金已经相当充裕的情况下,仍然不得不大量吃进真实贸易项下和投机人民币升值项下的双重外汇流入,被动地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其结果是:央行一方面在
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不得不收购进入国内的大量的外汇资金,造成流动性过剩;与此同时,却为了减轻流动性过剩问题,又被迫的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或加大公开市
场操作的方法收回流动性,形成左手出右手进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降低了政策执行的效率。
第二点是在决定汇率未来走向方面,
该政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造成政策的左右为难的局面。比如当前局势下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增无减,人民币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的强大压力,但是如果现在大幅度升
值,必然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造成外汇储备的具量减值,形成无可置疑的损失,也会影响到持有外汇的其他人群和机构;更为严重的是大幅度升
值还会人为造成人民币汇率拐点的出现,极易引发资金外逃,造成金融的危机。但另一方面如果抑制人民币升值或采取当前缓步升值的方法,经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还会频繁的出现。
第三点是人民币汇率经过改革虽然受美元的影响有所消弱,但不可否认,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响仍然是决定性的,客观上为美国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转移经济成本提供了通道。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综
上所述,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
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全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
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想吻合,
同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增强汇率弹性,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应是增强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逐渐放松对资本和外汇的管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把握的原则是: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第二,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管理和监控,防止汇率波动带来严重冲击。国际游资为追求高额投机利润而在全球金融市场中频繁流动、积聚和炒作,在股票、期货、房地产等极富投机性的市场上,巨额游资可以轻易地在较短时间内吹起经济泡沫,引发市场的暴涨暴跌。
第
三,调节外汇储备规模,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虽然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增长态
势,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增强海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波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持续激增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结果,顺差也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现
在,我们应该由过去的“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藏汇于民”转变意味着民众与市场也要分担承受汇率风险,这就要求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外汇市场,这个
市场上要有多样的风险对冲工具,还要让企业和个人有较多的外汇投资领域和投资品种,央行抛出“藏汇于民”的政策深意,目的就在于加快资本项目改革,将会在
健全外汇市场、丰富外汇投资领域和投资品种上做文章。
F.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是如何选择以及如何制定汇率制度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亦简称汇率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强和成熟,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对汇率波动承受力的要求,尤其在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大势下,也迫切要求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汇率 外汇市场 弹性 政策敏感性
我国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从1994年元旦开始实行的。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生成逐步向市场化靠拢的开始。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这个核心所规定的汇率形成机制是非常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20年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客观上来说,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也存在着的诸多的缺陷,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加以完善。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被歪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结售汇制的建立,一直是我国人民币外汇体制改革的十分重要的一面。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行基础包括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结售汇制。从理论上来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然而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却存在着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其一是是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其二是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以上两点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由此可以看来人民币汇率在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汇率的,而相反却可以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
(1) 银行间外汇市场具有封闭性
所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它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以改进,但是实践来看,初衷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并未达到,反而暴露了银行间外汇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这:
第一,封闭性的市场。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的是会员制,作为外汇市场的主体,首先银行必须是中央银行指定的,确定银行获得了会员资格,然后要报送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局审批。这样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自然就使这个市场失去了开放性。
第二,被动干预的市场。在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会弥补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不完全匹配的头寸。为了保证外汇市场的“出清”,保证外汇市场的有效运转,中央银行就处在了被动干预的角色上。这种迫不得已,不仅限制了央行干预的灵活性,而且使外汇市场的人民币汇率趋于僵化,浮动空间非常狭窄。显而易见,这种扭曲的人民币汇率制约了市场的外汇资源配置,大大降低了外汇的使用效率。
第三,严格管制的市场。不仅在市场准入上非常严格,在外汇的持有额度上,中央银行也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外汇指定银行也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持有外汇,更难以进行资产的收益最大化和规避汇率风险,比如依据人民币与外币资产的合理组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所有交易当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是中央银行,外汇银行的持有额度,控制权在于中央银行。与此同时庞大的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这三者使得中央银行拥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具有非常强的政府意志。
第四,单调的市场。在我国目前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交易的币种尚且只有美元、欧元等几种外国货币,其中,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为主。人民币的外汇远期交易,只有极少几家银行有资格办理,根本没有外汇的期货交易等丰富的汇率衍生工具,使得外汇市场显得没有生机。交易种类的单调与稀少,严重制约了形成多层次的外汇市场结构。
(2) 具有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
我国的结售汇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就具有挺大程度上的强制性。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出口企业因出口所得的外汇,必须毫无条件的卖给外汇银行。出口企业不可以自己持有单独的外汇账户,以后虽然允许大型的外贸企业持有部分的外汇,但是要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根本不能依据企业自身对未来的外汇需求和对未来的汇率走势预期,自行选择适宜的数量和出售时间。但是出口企业的非贸易用汇则受到了比较严格的人民币外汇审批的制约。这样一来,出口企业就没有办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持有外汇。所以说,这样的“强卖”所形成的人民币汇率不会是真实的市场汇率。
2、人民币汇率缺乏应有的弹性
没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人民币汇率长期在很小幅度内的波动,导致整个外汇市场忽视了汇率风险,导致企业在自身经营当中,在进行融资活动当中,很少考虑到风险,这样就累积了一定的风险。
没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之间产生了差距。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制度,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只是浮动在很窄的范围之内,这样其他货币间的汇率变化就让人民币汇率不好及时调整。近年来,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不太稳定,美元处于不断贬值的趋势,导致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结果就使名义汇率表面上保持稳定,其实早就与实际有效汇率发生了差距。
1994年我国人民币实行并轨制,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每天就只有几个基本点。究其原因是中央银行每天都参与外汇市场,市场有买卖差额,央行就进行平补。这种制度造成了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敏感性。长期的结果就是向市场传达一个信号,汇率的大幅度波动是政府允许或者说意愿的。这样一来,汇率政策的操作弹性就大大降低了以至于没有了弹性。
3、人民币汇率调整没有准确的依据
我国是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的可兑换,但只限于经常项目。在资本项目下,仍然实行严格的管制。这样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就取决于贸易项目。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与贸易有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货币的购买力。所以,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有必要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理论依据。这就与已经逐步成为固定汇率制度的人民币汇率相悖。在目前的情况与条件来看,购买力平价的理论适用条件几乎通通不可以满足,比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为零,关税为零等等。但是,在购买力平价的理论下,一般物价水平的计算包括贸易品和非贸易品,这样的结果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这样,从理论上看,人民币的汇率调整的真实依据也不充足。
4、维持现行汇率制度成本高
就目前的趋于固定汇率制度的汇率制度,维持它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首先是加大操作货币政策的难度。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固定的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其唯一用途是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而在资本管制的条件下,资本不能自由流动,不能进行资本套利,利率平价理论也发挥不了作用,固定的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也因此又获得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其次增加了财政负担。在美元强势的趋势下,若继续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例,我国的出口将受到冲击。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我国外汇市场相比以前,已经日趋活跃了,但是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一种市场倒逼改革的趋势。所以人民币汇率改变的步伐迫在眉睫,完善人民币的汇率的形成机制刻不容缓。■
G.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出口创汇成本,但高于国内外消费物价之比。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不过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从兼顾贸易和非贸易两方面的需要出发,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第二阶段是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州让简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第二,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为了配合外贸改革和推行承包制,我国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1988年起增加外汇留成比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调剂市场汇率,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第一阶段
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2005年7月)。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总滑祥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而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间小幅度升值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1999年,IMF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第二阶段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册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H.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人民币汇率合理水平研究
在汇率合理水平的研究当中,均衡汇率理论及其相关的实证模型(Williamson 1994, McDonld and Stein 1999, Montiel and Hinkle 1999)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很多人民币汇率合理水平的研究也都借鉴了均衡汇率的理念与实证研究方法。但是,均衡汇率的研究方法究竟是否适合中国问题的研究同样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刨除那些由于对均衡汇率不了解所产生的质疑以外,有些质疑确实会动摇将均衡汇率理论与实证模型地应用于中国问题的合理性。
尽管均衡汇率理论在应用于中国问题研究时候面临着一些缺陷,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我们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做出修正,更好地贴近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为后续的实证模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2、加强对于均衡汇率模型当中所使用的经验数据的细分、整理,更好地服务于相关实证研究;3、丰富不同均衡汇率模型的研究,尤其是基本面均衡汇率模型(FEER)的研究,通过不同均衡汇率模型之间的交叉比较,为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模型奠定更有力的支持;4、对均衡汇率模型的批判性研究,以及确定人民币汇率合理水平的其他方法的研究。
I.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利于缩小国际收支差距,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一些层面方面看,这一汇率制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人民币汇率因素贸易巨额顺差关系太过密切,“外需”变身为“内需”将推动国内资产泡沫迅速形成,还有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拐点,升值预期的消失将导致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外资大量出逃等,这些问题都需逐步加以完善。
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应适用浮动汇率安排,而近中期内应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人民币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中心所在。 降低以投机人民币升值为目标的外资流入。现今,公众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过高,对于这一点,国家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考虑实施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或设定阶段性升值上限,影响升值预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措施制定上应当保有灵活性,即面对汇率形势的变化,在人民币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之前,不至于造成外汇出口打得开关不掉的被动局面,一旦人民币汇率预期掉头,大量的外资流出将是十分危险的。
总体来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正在也应该朝着更加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方向稳步推进,只有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金融市场才会变得安全。
J. 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哪些优缺点
现行汇率制度的正面效应分析
汇率制度由之前的固定汇率机制向浮动汇率机制转变后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
1、富有弹性。相比于之前的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现行汇率制度更具弹性且经常波动,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
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同时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有效的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击由此引发的结构失衡,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
2、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
3、对市场反应灵敏。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敏反应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利于间接融资企业的发展。
4、有利于以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现行汇率政策推动外需扩张,带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三、现行汇率制度的负面效应分析
在看到现行汇率制度的优点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
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
实现汇率的稳定性目标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性独立性两个目标中,只能“二选一”。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变动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是根据篮子中货币之间的汇率来被动调整的,是中央银行被动干预的结果。
因此,目前的汇率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2、汇率基本上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汇率的变动可以起到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调节一国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但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下,货币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央行规定的一定幅度之内,从而使得汇率基本上失去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且维持成本较高。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
此外,维持现行汇率制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其总维持成本较高。
4、推迟了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由于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需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资本项目基本平衡,那么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5、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现有汇率制度约束了汇率变化的灵活性使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杠杆功能被弱化,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如果人民币仅是小幅波动,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应对汇率变化,但未通过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而,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造成了风险的累积而这些风险的累积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
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固定当国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便导致了单边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但当套利收益超过套利成本时套利会通过非法逃套汇等形式进行这就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而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增加了无风险套汇的机会也使投资者可以在国内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产品在国外销售后换取外汇
再兑换成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保证了这种投机行为无风险从而增加了无风险套利机会。
6银行风险增加。虽然间接融资企业对汇率的敏感性强于对利率的敏感性,但是对浮动汇率制下的市场波动适应性较弱。这些企业向银行的借款并不会随利率的升降而出现大幅变化,但是企业经营国际贸易的收益却会随汇率的变化而波动。企业还贷不确定性增加,银行贷款回收率下降,贷款风险增大,呆账坏账增加,银行利润率和收益率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