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
二、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在实行售汇制后,取消经常项目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计划审批。
境内企事业单位 、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此项下的对外支付用汇,持如下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兑付。
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
四、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
五、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国家对外信誉对境外资金的借用和偿还,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条件审批和外债登记制度。
为境外法人(含中资控股的机构和企业)借款出具担保,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办理。
六、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体制仍维持现行办法。
七、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
八、加强国际收支的宏观管理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单一汇率制。
(1)1994年汇率改革扩展阅读:
建国以后,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发生过多次调整,不同时期各有其鲜明特色。
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遭遇重创,而中国安然无恙,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功不可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由官方确定,实行固定汇率。改革开放之初,形成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
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㈡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
汇改历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七家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近期事件: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奥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强硬,超出国际市场的预期。他强调中国致力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但只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并在下一步推进汇改安排中提出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丰富外汇产品,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㈢ 为什么在94到95年中美的汇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直接与基础货币的投放相连接。 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由企业结售汇、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市场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94年后,对于经常项目的管制逐步放松,并将于96年底前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同时对于企业实行了强制结售汇制,企业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比例下降;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外汇结售汇头寸限额的限制和企业结售汇的影响,减少了外汇资金来源。由于企业与商业银行缺乏在外汇资产上的调节能力,而中央银行为了将汇率稳定在目标水平上,当外汇供大于求时,就必须以托盘性买入美元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汇率。目前,中央银行实际上采用了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一政策,央行频繁干预外汇市场;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止汇率波动对外贸的冲击和稳定物价。94年的外汇改革是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消除了多重汇率的弊端,推动了我国出口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促进了金融和物价的稳定。但是,94年以来,随着经济中许多条件的变化,汇率政策的效果也开始有所不同。在这些变化的条件中,重要的有:①经济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②人民币可兑换性在逐步提高;③国内外利率差别加大;④国外资本流入增多。由于上述条件的变化,使得目前以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越来越难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二 、钉住汇率制与国际收支平衡1、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目前,钉住名义汇率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保证出口能力。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确定为8.7元。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干预的直接目的是将汇率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下。94年以来,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的主要效果是稳定了名义汇率。 但是,决定出口能力的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的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的下降。 所谓实际汇率是指扣除国内外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水平;而有效汇率是指将出口的不同地区和结算币种加权平均后的汇率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我国95年底的名义有效汇率基本保持在94年底的水平上,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近5.5%,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我国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进出口的变动;2资本净流入;3、国内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工资性支出变化的因素;4进出口税率;5国内外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基本上保证了名义汇率的稳定;但是,人民银行无法直接控制上述影响实际汇率的其它因素的变动。94年以来,国外资本流入,出口部门工资过快的增长,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国内较高通胀水平,都形成了推动实际汇率的上升的压力。在实际汇率上升的条件下,从今年起,进出口形势,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总量上看,对外贸易由较大顺差转为基本平衡;从结构上看,一般贸易出口下降,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增加。上述进出口形势的变化,对国际收支带来的重要影响是:首先,由于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比例的下降,将使资本帐户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加大;其次,一般贸易下降说明国内可贸易品部门的相对萎缩;第三,加工贸易比例扩大,将使价格转移的可能性增加,资本管制难度增大。 94年以来,人民银行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是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同时,中央银行还采取了办理特种存款,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在外资引进方面,开始有选择的引入项目投资,并加强了资本项下的管制;在外债管理方面,95年开始不再增加境外中长期商业贷款,而以外汇储备转存款的政策替代,并提前偿还部分利息较高的国外借款。上述措施,缓解了由于国际收支盈余给货币供给带来的压力。94年以来,我国采取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操作手段是由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所决定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水平较高,不适宜再提高准备金率;由于财政性分权的现实,将财政性存款集中转存中央银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中央银行虽然可以通过央行融资券来对冲外汇占款,但也受到财务成本上的限制。中央银行以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手段的原因是,1再贷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比例较高; 2 相对于财政借透支和政策性贷款,再贷款的可调控性强,弹性较大。但是,除了再贷款这一政策工具本身的特点不适宜作为中和政策手段外,中和政策能否有效主要要取决于财政政策能否相应的调整。
㈣ 求94年汇率改革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如题 谢谢了
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直接与基础货币的投放相连接。 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由企业结售汇、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市场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94年后,对于经常项目的管制逐步放松,并将于96年底前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同时对于企业实行了强制结售汇制,企业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比例下降;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外汇结售汇头寸限额的限制和企业结售汇的影响,减少了外汇资金来源。由于企业与商业银行缺乏在外汇资产上的调节能力,而中央银行为了将汇率稳定在目标水平上,当外汇供大于求时,就必须以托盘性买入美元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汇率。目前,中央银行实际上采用了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一政策,央行频繁干预外汇市场;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止汇率波动对外贸的冲击和稳定物价。94年的外汇改革是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消除了多重汇率的弊端,推动了我国出口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促进了金融和物价的稳定。但是,94年以来,随着经济中许多条件的变化,汇率政策的效果也开始有所不同。在这些变化的条件中,重要的有:①经济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②人民币可兑换性在逐步提高;③国内外利率差别加大;④国外资本流入增多。由于上述条件的变化,使得目前以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越来越难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二 、钉住汇率制与国际收支平衡1、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目前,钉住名义汇率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保证出口能力。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确定为8.7元。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干预的直接目的是将汇率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下。94年以来,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的主要效果是稳定了名义汇率。 但是,决定出口能力的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的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的下降。 所谓实际汇率是指扣除国内外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水平;而有效汇率是指将出口的不同地区和结算币种加权平均后的汇率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我国95年底的名义有效汇率基本保持在94年底的水平上,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近5.5%,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我国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进出口的变动;2资本净流入;3、国内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工资性支出变化的因素;4进出口税率;5国内外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基本上保证了名义汇率的稳定;但是,人民银行无法直接控制上述影响实际汇率的其它因素的变动。94年以来,国外资本流入,出口部门工资过快的增长,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国内较高通胀水平,都形成了推动实际汇率的上升的压力。在实际汇率上升的条件下,从今年起,进出口形势,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总量上看,对外贸易由较大顺差转为基本平衡;从结构上看,一般贸易出口下降,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增加。上述进出口形势的变化,对国际收支带来的重要影响是:首先,由于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比例的下降,将使资本帐户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加大;其次,一般贸易下降说明国内可贸易品部门的相对萎缩;第三,加工贸易比例扩大,将使价格转移的可能性增加,资本管制难度增大。 94年以来,人民银行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是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同时,中央银行还采取了办理特种存款,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在外资引进方面,开始有选择的引入项目投资,并加强了资本项下的管制;在外债管理方面,95年开始不再增加境外中长期商业贷款,而以外汇储备转存款的政策替代,并提前偿还部分利息较高的国外借款。上述措施,缓解了由于国际收支盈余给货币供给带来的压力。94年以来,我国采取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操作手段是由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所决定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水平较高,不适宜再提高准备金率;由于财政性分权的现实,将财政性存款集中转存中央银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中央银行虽然可以通过央行融资券来对冲外汇占款,但也受到财务成本上的限制。中央银行以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手段的原因是,1再贷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比例较高; 2 相对于财政借透支和政策性贷款,再贷款的可调控性强,弹性较大。但是,除了再贷款这一政策工具本身的特点不适宜作为中和政策手段外,中和政策能否有效主要要取决于财政政策能否相应的调整。
采纳哦
㈤ 简述1994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就是94年汇改。
㈥ 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历程
2005年7月21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内节、有管理的浮容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为8.11:1。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每天在0.3%的范围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每天浮动幅度在1.5%以内。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2005年9月23号,央行宣布,从当日起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浮动幅度扩大到3%。
2006年1月4号,我国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
2006年5月15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
2007年1月11号,人民币对美元突破7.8关口,同时13年来第一次贵过港币。
2007年5月21号, 央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波动区间的上限至0.5%。
㈦ 1994年汇率
1994年人民币贬值,当时为1美元=8.7人民币,由当时的外汇牌价可推算出1马来西亚币=2.1人民币,1新加坡元=5人民币,1菲律宾币=0.32人民币。
㈧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 )。
1、答案:BCD
2、解析: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单一汇率制。基本内容如下:
1、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 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经常项目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计划审批。
3、 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市场的主要职能是为各外汇指定银行相互调剂余缺和清算服务,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监督管理。
4、 在市场的运行中,各外汇指定银行以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之内自行挂牌公布汇率。
5、 中国人民银行向外汇交易市场吞吐货币,以保持各银行挂牌汇率的基本一致和相对稳定,并由计算机联网,将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沟通起来,加快运作速度。
6、 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允许在外汇指定或境内的外资银行开立现汇帐户,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对外支付和偿还境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本息,可在现汇帐户余额中直接办理;超出现汇帐户余额的生产、经营、还本付息和红利的用汇,由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授权部门批准的文件及合同审批后,向外汇指定银行购买。
7、 自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境内禁止外币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停止发行外汇券,已发行流通的外汇券可继续使用,逐步回笼。
8、 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
9、 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国家对外信誉。对境外资金的借用和偿还,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条件审批和外债登记制度。未办理登记手续的外债和境内机构违反规定为境外法人借债提供担保引起的支付责任,各银行不得擅自为其办理对外支付。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为恢复我国关协定缔约国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更是促进外汇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