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市场 » 当期汇率指数
扩展阅读
类似于金条 2021-03-31 20:26:33
何兰黄金市厂 2021-03-31 20:26:32
蒲币对人民币汇率 2021-03-31 20:26:27

当期汇率指数

发布时间: 2021-03-23 12:58:54

㈠ 外汇汇率波动率怎么算

汇率波动率=(计算期汇率-基期汇率)*100%/基期汇率

汇率波动年率=(计算期汇率-基期汇率)*100%*12/(基期汇率*计算期与基期之间的月数)

是以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其高低最终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买卖一般均集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1)当期汇率指数扩展阅读:

产生原因

1、贸易和投资

进出口商在进口商品时支付一种货币,而在出口商品时收取另一种货币。这意味着,它们在结清账目时,收付不同的货币。

因此,他们需要将自己收到的部分货币兑换成可以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与此相类似,一家买进外国资产的公司必须用当事国的货币支付,因此,它需要将该国货币兑换成当事国的货币。

2、投机

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随着这两种货币之间的供需的变化而变化。交易员在一个汇率上买进一种货币,而在另一个更有利的汇率上抛出该货币,他就可以盈利。投机大约占了外汇市场交易的绝大部分。

3、对冲

由于两种相关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那些拥有国外资产(如工厂)的公司将这些资产折算成该国货币时,就可能遭受一些风险。当以外币计值的国外资产在一段时间内价值不变时,如果汇率发生变化,以国内货币折算这项资产的价值时,就会产生损益。

公司可以通过对冲消除这种潜在的损益。这就是执行一项外汇交易,其交易结果刚好抵消由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外币资产的损益。

4、汇率

外汇买卖一般均集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它们买卖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方法就是贱买贵卖,赚取买卖差价,商业银行等机构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叫“买入汇率”(BuyingRate),也称“买价”。

卖出外币时所依据汇率叫“卖出汇率”(SellingRate),也称“卖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国不尽相同,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商业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买入汇率与买出汇率相加,除以2,则为中间汇率(Medial Rate)。

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外汇牌价一般均列有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外币后的一个本币数字表示“买价”即银行买进外币时付给客户的本币数;后一个本币数字表示“卖价”,即银行卖出外币时向客户收取的本币数。

在间接票价法下,情况恰恰相反,在本币后的前一外币数字为“卖价”,即银行收进一定量的(1个或100个)本币而卖出外币时,它所付给客户的外币数;后一外币数字是“买价”,即银行付出一定量的(1个或100个)本币而买进外币时,它向客户收取的外币数。

经济报刊上所说的外汇汇率上涨,在直接标价法下,说明外币贵了,因而兑换本币比以前多了,本币兑换外币的数量比以前少了。外币汇率下跌,情况则相反。

㈡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趋势及原因

由于美元指数走强,非美货币普遍表现低迷,人民币持续贬值是大概率事件

㈢ 宏观经济分析十大基本指标什么其中利率与汇率指标有什么区别

去年年底,笔者参加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举办的国外培训班,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堪培拉大学与有 关专家 教授进行研讨,在宏观经济分析视野和方法技巧方面有了新的感悟。澳大利亚统计工作非常发达,国家统计局地位很高,其统计制度领跑国际规范。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述,尽管可能是ABC,也希望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有所助益。 澳大利亚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与同类其他国家一样,其经济体存在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经济活动是由统计部门运用指标进行统计的。澳国政府正是在这些经济指标统计之上,形成各项经济政策。 经济指标对于观察经济状况和把握经济趋势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把各个统计指标孤立起来,就无足轻重,只有把各个指标联系起来,把握各个指标变化的辩证关系,才能使统计分析有所依托,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真正起到调控作用。 举例来说,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相互联系的,当GDP较高而且持续增长时(如经济增长阶段)时,失业率会很低,而当GDP增长速度减缓时(如经济衰退阶段),失业率通常会上升。经常帐户余额也与GDP也有密切关系,当GDP增速很快时,由于用于进口的支出增加,经常帐户余额就会下降。再比如,在经济强劲增长时期,信贷和投资增长率就会比较高。 很多情况下,统计指标数据会彼此冲突,政府就要根据当时最为关注的指标相应确定优先顺序。比如,政府的经济政策是通过削减支出确保财政盈余,那么就与降低失业率目标南辕北辙。政府可以通过向经济中注入大笔支出以改善失业状况,但这恰恰与财政盈余目标相悖。 所以我们说,每个指标所反映的状况,都只不过是构成经济整体的一个方面的情况,必须把它们彼此联系起来进行考虑。 一、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总的或平均的价格水平持续的或加速的上涨。这些价格上涨可能是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以不同速度上涨,也可能是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上涨过快,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跌速度不足以抵销所导致。通胀率是监测平均物价水平的统计指标。 通胀率主要由澳大利亚统计局(ABS)进行监测。在对价格变化的几种监测指标中,最为人熟知的并广泛使用的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PI每季度测算一次,它是根据占澳大利亚总人口较大比例的典型城镇家庭每季度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测算其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程度。这些商品和服务通常被称为“商品篮子”,要随着人们购买情况的变化逐年进行调整。 通货膨胀对经济中的不同群体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影响方式各异。即一些群体获得好处,另外一些群体遭受损失。从通胀中获得好处的群体有:政府,它通过征收累进的税收获得额外收益;重要行业的寡头和垄断企业,它们可以自行制定价格;某些领域的强力组织,如法律职业组织;借款人,由于通胀降低了真实货币价值,他们偿还的贷款价值也下降;投机者,通胀使资产价格上升速度比一般价格水平要快,他们因此获利。 因通胀而遭受损失的群体有:衰退部门的工商企业,他们很难转嫁价格上涨的成本;固定收入获取者,如退休人员,通胀使他们收入的实际价值降低;衰退行业弱势工会会员;还款利率高于通胀率的借款人或还款利率低于通胀率的贷款人。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通胀趋势是走低的,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从紧的财政政策致使需求和支出双下降。但是低水平的通胀的代价却是非常高的失业率。90年代中期,由于澳大利亚经济从衰退中复苏,经济增长加快。为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的通胀率,储备银行密切关注通胀率并把通胀率保持在2-3%作为目标。2000年年初,通胀率小幅上升,储备银行随即提高利率,以避免经济的扩张性累积。 二、 失业率和参与率 失业与劳动力概念相关。劳动力指年龄在15岁和64岁之间,具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愿的群体。所以劳动力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失业率=失业人数÷总劳动力数×100% 按澳大利亚统计制度,界定失业在于把握几个特征:年龄大于15岁;目前没有工作但积极寻找工作;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承担工作;可能等待失业后恢复工作。 测算失业率有二个统计来源:澳大利亚统计局月度抽样调查和社会保障部月度数据,反映有收入人员的情况。因为失业人员实际代表了国民产出损失,失业影响整个经济。此外,由于要对失业人员提供福利支付,这也是国家付出的代价,同时还有他们个人和家庭所承受的社会代价。 在澳大利亚,失业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影响要比对其他群体的影响更甚,这些受影响最大的包括: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年轻(15-20岁)和年老(55-65岁)工人;女性工人;移民和土著居民。 1990-1994年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急剧上升,但随着90年代下半期经济复苏和高增长,失业状况有所好转。2000年初,在参与率仍然较高的情况下,失业率十年来第一次降至7%以下。 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中年龄在15岁和65岁之间,或寻找工作的人数在全部工作年龄人口中的占比。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工作年龄人口×100% 参与率指国民经济中隐藏的失业水平(那些有工作能力却不在劳动力人数中) 参与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接受学校教育较长的学生;劳动力中已婚妇女;提前退休人员。在经济高涨期,参与率往往较高,而在经济衰退期,由于失业工人增加,参与率往往较低。 参与率越高,整个经济的产出越高(GDP),经济增长率也就越高。 三、官方现金(利率) 利息是货币的价格,也可以说是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澳大利亚从1983年金融市场逐步放松管制以来,储备银行(澳大利亚中央银行)不再直接限定银行利率,转而通过调控“现金率”来影响利率。 实际利率是各种利率的加权平均利率,各家银行以此利率相互间进行交易清算资金(ES)的借贷。由于支票清算和其他类似原因,银行从其他ES资金持有者收付基金时,储备银行的清算帐户每天都要波动。银行在出现资金短缺时常常从资金盈余的银行拆借并支付利息。储备银行监控实际利率确保利率水平符合货币政策目标。储备银行设定利率目标,市场则通过提高或降低实际利率相回应。这也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一旦有需要,储备银行“鼓励”商业银行超额现金需求或供给。如果市场对目标利率变化的反应不如储备银行所愿,储备银行将出售或买入一年期以下联邦政府票据。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是储备银行与大商业银行签订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票据回购协议。这就是通过削减商业银行交易清算资金的水平来降低系统的现金供给。 整个90年代下半期,澳大利亚利率从7.5%逐步下降,2000年2月后上涨0.5%达到5.5%。这一方面是因为担心持续高经济增长引发通胀率高于2-3%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对冲7月政府消费税实施及相伴的所得税削减所引起的预期扩张和通胀效应。 四、经济帐户余额国际收支余额 经常帐户余额是指一年内由于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财务往来中进入本国的所有资金与流出资金的差额。举例来说,如果澳大利亚对日本出口,澳方接到日本的支付为贷方(流入),如果澳从美国进口商品,对美国的支付为借方。贷方加入澳国的外币资金中,而借方则从外币资金中扣除。帐户余额是贷方和借方的差额。 收支余额分为两大类帐户:1、经常帐户包括净商品(商品出口-进口)和净服务,如运输费、旅游和保费等。这两个项目的余额是商品和服务余额。 收入净额指澳方以利润或分红的形式向国外投资者的支付减去澳方从国外的投资收益。它是澳大利亚每年经常帐户上最大的逆差,大约占经常项目帐户赤字80%左右。 经常转移净额是个小项目,主要包括对国外的援助及海外侨民收支差。 以上三个余额相加就是经常帐户余额。 2、资本帐户包括对外资本移动,如在外国投资设厂或收购公司。 在浮动汇率体系下经常帐户逆差要由资本帐户顺差来弥补。也就是说要靠国外投资收益来支撑经常帐户逆差。 简言之,由于几个方面原因澳国历史上一直是经常帐户逆差国:过高的成本结构使出口产品成本高;相对于传统贸易伙伴过高的通胀率(近年来有所改善);随着高经济增长,需求也日益旺盛;每年对澳国企业的国外投资者支付过高的利润和红利;对外债支付高额利息;国外对农产品过高的保护水平;澳国人较低的储蓄水平。这些是造成澳国目前经常帐户赤字的主要原因(CADs) 澳大利亚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长期困扰本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制定的微观经济政策就是要改善制造业的长期效率,从而使它们更具国际竞争力,以削减经常帐户赤字。 五、主要汇率 汇率是一国货币以另一种货币表现的价值。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获得另一国家(有贸易关系)货币所必须支付的价值。 澳大利亚放松金融管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澳元浮动。这意味着从仅由中央银行改变的固定汇率向不断变化的或灵活的汇率转变。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的价格由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来决定。举例来说,1澳元兑换65美分,对每一个贸易国都有相应的汇率。 外汇市场上对一种货币的需求是由对那个国家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决定的。为了购买另一个国家的商品,或在那个国家投资,或者到那个国家旅游,首先要做的就是购买那个国家的货币。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外汇供给由是一国与另一国的交易决定,如购买进口品,支付利润和红利给外国投资者,到国外旅游,这些都要求放弃(或出售)本国货币,获得他国货币。这就增加了外汇市场上澳元的供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澳元对大多数外汇趋向贬值,意味着澳国必须出口更多商品以购买同等价值的进口商品。这造成经常帐户赤字,并增加了外债。较高的汇率可以削减债务负担,较低的汇率会增加债务负担。 六、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如果GDP以市场价格(现价)计算,那么年度比较必须考虑一个时期比上一个时期的价格变化(通货膨胀)。如果扣除价格影响,那得到的数据就是实际GDP,这样就可以比较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的生产总值。 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 七、出生率和净移民率 国家的人口规模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模,后者又是商品和服务生产的主要要素。 国家的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移民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为每年出生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 出生率受以下因素影响:育龄妇女数;经济状况――经济高涨时出生率提高,而衰退期出生率降低;居民对家庭规模的文化态度;政府对家庭规模的态度;政府鼓励人口出生的政策,如家庭津贴;计划生育措施的有效性。澳大利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总趋势是一直下降。 净移民是移入移民与移出移民之差,以占人口的百分比表示。 净移民率=净移民人数÷总人口 自二战以来,澳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移民。构成劳动力的主要部分。高出生率要花很多年才能形成劳动人口力,而具有技术的移民可以立刻增加劳动供给量。 人口增长率是通过普查来统计的,澳每五年一次,近年数字是1900万人,年平均增长1.2%。100年以来自然增长一直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大约占人口增长量的三分之二。 由于政府政策及澳国和其他国家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状况等因素净移民量波动较大。统计局估计到2050年澳人口将到大约2500万。 八、信贷增长率 过去十年澳国经济的一个大的转变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支付帐单的方式。随着现代技术在金融业的采用,现金支付越来越成为明日黄花。 随着塑料信用卡的引入,现在大多数支付是通过电子资金划拨,从而削减了经济中的现金需求量,导致了更安全更便捷的偿债方式。 银行业对此趋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经济中信用迅速扩张。信贷是指将资金提供给需要它的人。 根本上说,消费者获得资金的机会要快于以前支出受限于当期收入和储蓄时的情况。这些便利的使用者所提供的较高的信贷利率是金融机构获得的大量利润的主要来源。 信贷增长与整个经济增长紧密相关。信贷增长数据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信贷扩张对于当期通胀起主要作用的时候。信贷扩张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对特定产品如住宅,汽车家电等的需求增加。当家庭收入中大部分用于偿债时,这将削弱居民的储蓄能力。 最近的数据表明信用卡总的负债已经超过140亿元,每个成年澳国人平均负债1700澳元。 九、投资增长率 经济中的总需求主要由消费品支出(C)和投资品支出(I)构成。投资品是指用于本期生产而不是用于消费的商品。 商业周期显示一国经济所经历的经济活动的各个阶段。当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相对不变时,投资支出变化较大,所以投资支出是商业周期中经济活动波动的主要因素。投资取决于一系列因素:新增人口,新资源,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新发现和新技术以及利率和经济状态。 1999年前由于外部需求削减(亚洲危机引起)和国内增长减缓,澳国经历了二年的衰退,1999年以来澳国工商业投资有了改善。由于国内销售和对外出口的改善,1994年来工商业信心达到顶点。房地产和工商服务部门的增长尤其强(每年12%),此外,采矿业的增长,计算机软件业的持续增长也很强,约占总投资支出的12%。 2000年初工业投资约占GDP12%左右,接近198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由于未来经济增长形势看好,有利于投资支出进一步增长。 十、联邦政府预算 如果不首先得到议会的准许,政府不能收钱或花钱的。政府必须向议会提供下一财政年度收支计划,即预算。预算是对来年收支的详细估计。正由于是估计,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可能与计划不符。有很多因素影响联邦政府预算的最终结果。 澳大利亚三个层次的政府都必须编制和提供预算报告。但是联邦政府可能通过变动预算来影响整个经济的支出水平。这被称为是财政政策,是政府用来谋取最合意经济活动水平的多种手段之一。 当政府支出超过收入时,称为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赤字造成经济中总支出的增长。整个80年和90年代澳大利亚预算一直是赤字。当政府计划收入超过支出时,被称为预算盈余。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赤字财政下,政府必须从国内或国外借钱来弥补不足。在国内借钱是较好选择,因为从国外借钱会增加已然过多的外债。由于澳国人储蓄率较低,资金不足,有时从国外借钱也是必须的。 近年来政府承诺削减赤字(95-96年101亿),创造盈余(2000-2001年54亿)。主要目标就是提供给政府充足的资金偿还外债中政府所欠部分,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预算盈余还可避免进一步借外债来弥补赤字。

㈣ 汇率,利率,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关于三者的研究有很多,说法也不太一致。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可能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说一下吧。
总体来说,通胀率高时,往往意味货币供应多,利率降低;汇率取决于两国间的利率的对比,因此要看两国利率的变化。
几个公式:
关于利率与通货膨胀。有名的是费雪效应和泰勒规则。
根据费雪效应:i=r+βp。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预期,β为名义利率因通货膨胀预期而做出的反应。
根据泰勒规则:i=π+gy+h(π-π‘)+i’。
其中,i为短期利率,π为通货膨胀(相当于P的百分比),y为实际收入对其预期的偏离程度的百分比,π‘和i’为常数,前者一般是人们计划实现的通胀目标,后者为估计得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斜率为(1+h)。
泰勒规则很明确地显示了利率与通胀的关系,往往被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性公式。
关于利率与汇率。比较有名的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
由于一价定律,实际收益在交易后各国应趋同。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则Y(1+Rh)=Y*E0(1+Rf)/Et
其中,Y表示货币量,Rh为本国利率,E0为本国当期汇率,Rf为外币利率,Et为远期汇率。
整理得:Et/E0=(1+Rh)/(1+Rf)。
关于汇率与通货膨胀。有很多理论,其中购买力评价说和货币分析说比较有名。
绝对购买力平价:r=Pa/Pb。
其中r为汇率,Pa为A国物价总指数,Pb为B国物价总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Pa1/Pb1)/(Pa0/Pb0)】。
其中r1为远期汇率,r0为基期汇率。Pa1、Pb1、Pa0、Pb0分别为AB两国远期和基期物价总指数。
物价总指数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因此上述公式就将汇率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货币分析说是在购买力评价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强调了货币供给(通胀)对汇率的影响。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或许关于三者还有其他公式证明其关系,但俺就不知道了。。。
上述内容仅做参考。

㈤ 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㈥ 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是有中国中央银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6)当期汇率指数扩展阅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其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均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始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指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做出的系统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制。后来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

㈦ 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

  1. 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是正常现象

  2. 从国际金融史上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安排,都没有只涨不跌的货币。尤其是汇率形成越市场化,汇率制度越灵活,汇率弹性就越大。战后,伴随着经济起飞,日元和马克均成为世界强势货币。

  3. 19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日元和马克在长期升值趋势过程中都经历过起伏调整。

  4. 1994年汇率并轨之前,人民币是一种弱势货币,官方汇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美元兑1.58元人民币,螺旋式贬值至并轨前夕的5.80元人民币。并轨后,人民币汇率开始转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逐步确立了人民币新兴强势货币的国际地位。

  5. 1994年初并轨到201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43%,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即衡量人民币相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平均汇率水平的多边汇率),分别累计升值55%和81%。在国际清算银行监测的61种货币中,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分别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36%,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升值32%和42%,后两者分别排国际清算银行监测货币的第一和第二位。过去二十年,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持续坚挺,逐渐形成并强化了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6. 从2016年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仅下跌了0.9%,境内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也仅分别下跌了1.4%和1.1%。这一调整幅度,与过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并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兴市场货币指数显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兴市场货币平均贬值了8.2%,同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仍升值2.5%,也表明现在人民币汇率调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内外6个月期权市场反映的人民币汇率隐含波动率仅为2.5%左右,仍远低于同期24种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平均波动率为9.5%的水平。

  7. 一般认为,股指涨跌20%才能被称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对人民币汇率有一点双向波动就大惊小怪。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不应该过度解读,更不应该上纲上线为中国汇率政策的改变。

㈧ 基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一样吗

不一样。
基是指统计基数,期是指统计时限。
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属于这期的有“入选样本股票”称为基期股票;规定的基日;规定的基日指数值(基期指数)。基期股票的市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即期意思是立即;近期;短时间内。
在财务金融理论中,即期有“当期”“现时”的意思,比如即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后,在两个工作日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这一汇率一般就是现时外汇市场的汇率水平。

㈨ 解释经济学中、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三者这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写出"公式"来说明)

关于三者的研究有很多,说法也不太一致。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可能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说一下吧。
总体来说,通胀率高时,往往意味货币供应多,利率降低;汇率取决于两国间的利率的对比,因此要看两国利率的变化。
几个公式:
关于利率与通货膨胀。有名的是费雪效应和泰勒规则。
根据费雪效应:i=r+βp。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预期,β为名义利率因通货膨胀预期而做出的反应。
根据泰勒规则:i=π+gy+h(π-π‘)+i’。
其中,i为短期利率,π为通货膨胀(相当于P的百分比),y为实际收入对其预期的偏离程度的百分比,π‘和i’为常数,前者一般是人们计划实现的通胀目标,后者为估计得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斜率为(1+h)。
泰勒规则很明确地显示了利率与通胀的关系,往往被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性公式。
关于利率与汇率。比较有名的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
由于一价定律,实际收益在交易后各国应趋同。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则Y(1+Rh)=Y*E0(1+Rf)/Et
其中,Y表示货币量,Rh为本国利率,E0为本国当期汇率,Rf为外币利率,Et为远期汇率。
整理得:Et/E0=(1+Rh)/(1+Rf)。
关于汇率与通货膨胀。有很多理论,其中购买力评价说和货币分析说比较有名。
绝对购买力平价:r=Pa/Pb。
其中r为汇率,Pa为A国物价总指数,Pb为B国物价总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Pa1/Pb1)/(Pa0/Pb0)】。
其中r1为远期汇率,r0为基期汇率。Pa1、Pb1、Pa0、Pb0分别为AB两国远期和基期物价总指数。
物价总指数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因此上述公式就将汇率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货币分析说是在购买力评价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强调了货币供给(通胀)对汇率的影响。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或许关于三者还有其他公式证明其关系,但俺就不知道了。。。
上述内容仅做参考。

㈩ 国际金融

一.1D 2A 3C 4A 二.1ABE 3.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