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水平的8个科学小实验
试验1
名称:橡皮筋吉他
材料: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个纸盒,两根木条
制作方法:把木条放在纸盒两侧,把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有规律的捆在纸盒和木条上。
比较一下,是绷得较紧还是放松的橡皮筋音调高?是粗橡皮筋还是细橡皮筋的音调高?
你能否用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试验2:
可乐瓶一个,硬质塑料吸管一段
把可乐瓶盖上弄一个孔,刚好可以把吸管插入,使盖好盖子后下端尽量接近瓶底部,外面漏出一段就行,
密封吸管与瓶盖的结合部(我是用2秒胶粘的)
打开瓶盖灌入半瓶水,盖好盖拧紧了,向瓶内吹气,气泡聚集在瓶中水以上,使封闭的空气压强增大,嘴巴脱离吸管,会有水通过吸管从瓶中喷出
说明气压存在,这也是喷雾剂的原理
参考资料:瓶子越大越容易成功
另,,,,,,,,,,,,,,,,,,,,,,,,
实验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2. 怎样做杠杆实验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3. 小学六上关于杠杆的小实验
杠杆定理么
定理:F动*L动=F阻*L阻(F阻,L阻一定时,L动越大,F动越小)版(L是力臂长度,F是力的大小)
小六权估计是不是很懂。。。
解释:
物(重力G为F动)///物(F阻)
---------------------(杠杆)
///////////△(支点)/
|---L动-----|---L阻---|
4. 杠杆的作用实验过程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5. 铁碳相图中杠杆原理的实验意义是什么
在简单的二元系相图中,恒温连接线和液相线固相线有两个焦点,处在连接线上任一点回所代表的体系状答态都会发生两相平衡,体系成分固定后,AB两项成分分别是xbA和xbB,根据质量守恒,该温度平衡的AB两项的相对量。
AA(wA)=(xbB-xb)/(xbB-xbA),AB(wB)=(xb-xbB)/(xbB-xbA)。
杠杆定律由于质量守恒推导出来的,不一定平衡才满足。无论系统是否平衡都应该满足杠杆原理。
(5)杠杆原理小实验扩展阅读
铁碳合金相图中有三个等温过程,分别是包晶(线 HIB)、共晶(线 ECF)及共析(线 PSK)。
点H:δ铁素体中,最大碳溶解度的点 点 I:包晶 δ+L → γ。
当钢加热或冷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特性不连续变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点。
A1–线P-S-K,当碳含量>0.02%时,超过723°C时奥氏体会分解为珠光体。
A2–线M-O,加热超过769°C(居里点)时会失去铁磁性。
A3–线G-O-S,冷却时会形成含碳量较少的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游离的碳会开始累积,直到温度到723°C的共析温度为止。
6. 杠杆原理如何简单点讲解大班小朋友能够理解的
我们可以跟孩子们说他们经常玩的“跷跷板”啊。跷跷板孩子们就比较熟悉,最容易理解了。希望采纳。
原理:
跷跷板原理是杠杆原理,人对跷跷板的压力是动力和阻力,人到跷跷板的固定点的距离分别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重力加速度导致一上一下,高者重力加速度要大于低者,所以高者下降,同时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将低者翘起来,如此循环。
7. 怎么做个关于杠杆的科学小模型
(1)取一根长宽适中的均匀薄木条,从木条中点开始向两端画上等间回距刻度线。在中点处钻一答个孔,用细线将木条悬挂在支架上即成一杠杆。如果悬后不水平,则可在翘起端绕上金属丝(或卷上胶布、粘上橡皮泥)调成水平。
钩码可用装有细砂的青霉素药瓶代替。
(2)在薄木条的中心挖一圆孔,圆孔内嵌进一段玻璃管。在支架上钉一锉成夹劈形的铁钉,将玻璃管套在铁钉上,再将杠杆调平衡即可。
(3)也可直接用学生的刻度尺(学生尺),放在三棱木块的棱上代替杠杆,用相同质量的硬币(或棋子)代替钩码进行实验,,效果也很好。
8. 科学课杠杆原理实验步骤
用木棍做一个起重机 就行了 支点.主动臂.阻力臂
9. 杠杆原理小实验 切合实际
管菜市场卖菜大爷借个杆秤!
10. 小学生趣味科学小实验
一、奇特的杠杆
(1)实验目的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2)实验器材 约4米长的木杆1根,木支架个,重约5千克的石块1块,桌子1张(桌面略低于木支架)。
(3)实验过程 ①取石块放在桌面上,并让其1/3露出桌面,再让一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用木杆另一端把石块用力往上挑,这时,石块被能挑动吗?②仍让这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再在桌子前面用一个木架支起木杆。然后用木杆另一端顶住石下方,再用手往下按,石块能被挑动吗?③把支架慢慢移向桌子,并不断撬动石块,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④把支架慢慢移开,使之离桌子越来越远,并不断撬动石头,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二、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炸掉。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实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自己动手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