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其实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大致内容是说什么‘’用小成本去撬动大资金从而获取高利益‘’ 我有点不理解,
【经济学术语】
在经济学里,杠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财务杠杆”。一个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这样风险也大,如果生意赔了,亏损大过自有资金的量,就成了资不抵债。一般企业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多挣钱,又保证可控的风险,指标就叫做“资产负债率”。
广义的杠杆涵盖所有“以小搏大”的经济行为,但核心还是借贷。比如在期货市场,你有一块钱,但市场允许你下十块钱的单。期间如果亏损到了一块钱,你就强制退出。
宏观经济中的杠杆利用的是资金流动倍数产生作用。比如加息减息。加减0.1%的利息率看起来是很少的,但资金流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多次的,所以效用会放大很多倍。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张三从银行借十万块钱,可能马上去商场购物,而商场到了晚上就把钱又存进了银行。银行又把钱借给李四,李四开公司,钱借出来了可还存在银行户头里。银行的钱还是那么多,只是多了两层债务关系而已。
当政府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时,会同时对多层借贷关系起到作用,从而产生放大效应。
改变银行准备金率也类似。
“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㈡ 股市科普:什么是去杠杆化
简单来说,“杠杆化”,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之所以要去杠杆,是金融周期到达顶部后提出的客观需求,也是银行和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行为,是市场配置的力量。
企业盈利下降,无法负担更高的债务,所以会选择收缩产能,偿还债务。
银行坏账率上升,影响业绩和生存,所以会选择尽量催收贷款并少放贷。
㈢ 什么是去杠杆化悖论
杠杆化是借别人的钱,来帮自己赚钱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较高风险的投资策略,投资人若个性保守,或不能承担亏损的后果,就尽量少利用为好。
去杠杆化表示该虽然目前还有利润,但是利润正越来越小而风险却越来越大,再使用杠杆原理就不行了!
选我!!!!
㈣ 银行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4)关于去杠杆化的深入理解doc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当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去杠杆化时,一般不会对中国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经济目前受到的最严重的影响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过程中,贸易信贷也受到了波及。
㈤ 什么叫去杠杆化谢谢
就是交易向杠杆式交易发展,而杠杆式交易可让您以低于合约交易金额的资本进行该项交易。因此您以自己的资本所取得的回报(正或负回报)就会增加(或可说让杠杆撬起了)。盈利或亏损和利息将按照顾客的整笔交易的总额进行计算。同样一笔交易,顾客所投入的资本越少,则杠杆效应则越高。然而杠杆式交易可带来倍增的利润,也可令您的亏损因应您的杠杆比率而扩大。
㈥ 什么是去杠杆化
去杠杆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通俗来讲去杠杆就是减少负债。
㈦ 各位股友,金融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最通俗的讲是不是去泡沫化
1、金融去杠杆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少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例如CDO CDS等,使用这些金融创新工具可以放大货币量,例如100元可以变成1000元使用,这样就是10倍杠杆。
2、泡沫通俗讲就是不该有很多钱的地方多出了很多的钱,例如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一些人去投资5000/m的房子抄到20000这就是泡沫化,这个价格是脱离真实物价水平的,就像是吹的泡沫一般价格胀大但也容易破裂。
拓展资料
1、简介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2、概述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3、阶段
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风险名词就是"债务",就本质而言,债务其实就是对信用的一种过度透支,滥用信用就会造成债务风险,并最终导致债务危机。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经济周期波动往往体现为经济体系杠杆率的调整过程。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去杠杆化过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经济回升和公共部门去杠杆化。
㈧ 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
阿基米德[1]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费力杠杆例如:剪刀、钉锤、拔钉器……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还要看重点(阻力点)和支点的距离:重点离支点越近则越省力,越远就越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如定滑轮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去杠杆化”是从“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开始的。金融创新繁荣时期,在众多证券化的资产基础上,产生了大量衍生结构性金融产品,如CDO、CDS等,这就是“金融产品的杠杆化”。当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行、房贷违约率上升时,其影响首先体现在各种建立在次级按揭房贷基础上的衍生产品的价格上。这是由于杠杆化操作,衍生产品能够放大内在资产价值的变化。“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就是此类衍生性金融产品市场灰飞烟灭的过程。
“去杠杆化”的第二阶段,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投资银行,连商业银行都购买了大量杠杆化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投资银行在短期资金市场(如票据)上的融资。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然而,由于投资衍生产品造成的巨大损失,迫使银行减记不良资产,并大幅减少其资产负债表整体对风险类资产的暴露。这就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大大消弱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具体表现在信贷成本大幅上升,借贷条件变得异常苛刻。这使那些长期依赖金融机构,获得部分短期资金来源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成了无源之水,从而不得不出售其所持资产(尤其是风险较高的资产)来保持足够的现金水平,以备不时之需(如投资者的赎回)。这就是“去杠杆化”的第三阶段——“投资者的去杠杆化”。
“去杠杆化”的第四阶段,是“消费者的去杠杆化”。投资者出售资产,加剧了各类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缩水并产生负财富效应,这使以英美家庭部门为代表的消费者所能做的惟一选择,就是增加净储蓄,以缓冲家庭净财富的萎缩,而这只能通过减少举债或提高储蓄率来实现。以消费的放缓为代价的储蓄增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基本面恶化的速度和程度。
面临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方案。政策的效果不仅是政府主导的支出规模的函数,而且也取决于其“乘数效应”的大小。如果要放大“乘数效应”,则要求有关政府的支出,尽量用于购买在本国制造的产品。否则,刺激效应会通过进口而“漏出”到本国经济系统之外,不能使本国经济受益。这就为贸易保护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各国政府“各扫门前雪”的结果,就是导致“去杠杆化”的第五阶段,也是其最高阶段:“全球经济的去杠杆化”,或称之为“去全球化”。
㈨ 谁有《去杠杆化、负财富效应与信贷市场萎缩——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向何处去》一文的全文doc或pdf
这个花了很长时间找的。
次贷、杠杆和CDS:美国金融危机到底有多严重
对美国金融危机,学术界最普遍的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DefaultSwap,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使用几个假想的例子,试图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
【杠杆】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CDS合同】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允许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CDS市场】C在旁边眼红了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合同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合同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合同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合同就在市场上反复地炒,现在CDS合同的市场总值已经炒到了62万亿美元。
【次贷】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次贷危机】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那一天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地付,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那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于是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哪里,反正有B做保险合同。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合同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合同在哪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合同,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合同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合同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金融危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CDS合同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美元危机】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一个接一个倒闭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合同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保险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保险。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㈩ 去杠杆化指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
“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10)关于去杠杆化的深入理解doc扩展阅读:
金融去杠杆化的原因:
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高杠杆行业,无论是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都具有比普通工商企业更高的财务杠杆比率,即高资产负债率。这是由金融企业经营产品的特性决定的,金融行业经营的产品是货币,天然具有高风险特征。
据统计,普通工商企业的杠杆化比率平均为2 倍左右,而次贷危机发生的2007 年,美国存款货币银行平均杠杆比率为10 倍,投资银行更高达30 倍。运用高杠杆比率在税前盈余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更高的提高金融企业的股权回报。
然而高杠杆比率同样意味着经营上的高风险,高杠杆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金融机构低估了风险,导致拨备不足,很容易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20 倍、甚至30 倍的杠杆作用下,放大至整个集团,甚至传给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