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1)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
(1)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时,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动弹簧测力计,则有用功为W有=Gh2=2mgh2,总功W总=F1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W有 |
W总 |
2mgh2 |
F1h1 |
(2)钩码的悬挂点在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1?OA=G?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2?OA=G?OC;从图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有用功不变,但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做的功,并且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大,即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3)因为第1与第2的有用功相等,并且第2的额外功小,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1的机械效率小于第2的机械效率;
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不变,物重增加,由W有=Gh2可得,有用功变大,但杠杆提升的高度与第2相同,额外功与第2相同,又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3的机械效率大于第2的机械效率.
综上所述,第3的机械效率最大.
(4)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
故答案为:(1)匀速;
2mgh2 |
F1h1 |
② 小明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
解答:解:(1)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通过支回点,杠杆重力的力答臂为0.
(2)如图,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F1的力臂是OD,而不是OA,小明误将OA当作动力臂.
故答案为:(1)0;(2)误将OA当作动力臂.
③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如图1所示:下面是他所设计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步骤:①把杠杆的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应先进行的是杠杆的组装与调平,第①步骤中版,只描权述了杠杆的组装,没有调平的步骤,因此是不完整的;
故答案为:第①、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第1组实验数据中,2N×0.3m≠1N×0.4m,而是2N×0.3m=1N×0.6m,所以第1组数据错误,阻力臂实际值为0.6m;
故答案为:0.6.
(3)因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设计的拉力方向不要与杠杆垂直即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再是力臂,这样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得到结论就不能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故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图和这个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4)∵重物G和a点到O的距离不变;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钩码的重力与b点到O的距离的积是一个定值,
即:钩码的重力与b点到O的距离成反比.
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图象应该是第一象限内的曲线.
故选B.
④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先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应调节______,使杠杆在_____
(1)为了方便的读出力臂,实验前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①内设杠杆一个小容格代表L,一个钩码重为G,
杠杆左端:2G×2L=4GL,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在B位置挂钩码的个数:
nG×L=4GL
n=4;
②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2)当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时,力臂变小,即L1<4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2N×2L=F×L1,即F=
2N×2L |
L1 |
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水平;(2)4;不合理;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4)大于.
⑤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如图所示,下面是他所设计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步骤:①把杠杆的中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应先进行的是杠杆的组装与调平,第①步骤专中,只描述了杠杆的属组装,没有调平的步骤,因此是不完整的;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第1组实验数据中,2N×0.3m≠1N×0.4m,而是2N×0.3m=1N×0.6m,所以第1组数据错误,阻力臂实际值为0.6m;
(3)因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设计的拉力方向不要与杠杆垂直即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再是力臂,这样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得到结论就不能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故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图和这个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1)第①;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2)0.6;(3)见上图.
⑥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
(1)杠抄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图中,由杠杆平衡条件得,4G×3L=nG×2L,
解得:n=6(个),所以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6个相同的钩码.
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如果实验中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下方斜拉,要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拉力力臂变小,拉力F的大小将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
(1)没挂钩码;左;
(2)6;正确;仅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变大.
⑦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1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
(1)设每只复钩码的重力G,杠制杆每一格的长度为l,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2G×2l=nG×l,解得,n=4,则在杠杆b处应挂的钩码数是4个;
(2)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端,杠杆该端下沉.如果再在A、B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杠杆的左端:3G×2L=6GL,
杠杆的右端:5G×L=5GL,
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3)斜向下拉,力臂变小,力变大.
(4)实验中,用如图2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因为该种方式力和力臂数目过多所以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5)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如果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故答案为:(1)4;(2)左;F1L1=F2L2;(3)大于;(4)D;(5)B.
⑧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
(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假设每小格长度1cm,
如图杠杆左端F2=G×4=4G,L2=1cm×3=3cm,右端L1=1cm×4=4cm,根据F1L1=F2L2得
F1=
F2L2 |
L1 |
4G×3cm |
4cm |
故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3个;
(3)若拉力F向右倾斜时,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
(4)做实验时,如图丙所示的杠杆已达到平衡.当杠杆由图乙的位置变成图丙的位置时,其动力臂、阻力臂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动力是不变的.
(5)①有用功为W有=Gh1,总功W总=F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W有 |
W总 |
Gh2 |
Fh1 |
②杠杆提升钩码时,对钩码做有用功,克服杠杆重做额外功,W有+W额=W总,
设杠杆重心升高的距离为h,所以,Gh1+G杠h=Fh2,G不变,h1不变,G杠不变,
钩码从A点到C点,钩码还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杆上旋的角度减小,杠杆升高的距离h变小,
所以Gh1+G杠h变小,所以Fh2也变小.
根据η=
Gh1 |
Fh2 |
故答案为:(1)左;测力臂;(2)3;(3)变大;力臂变小;(4)不变;(5)①
Gh2 |
Fh1 |
⑨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回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答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据题能看出,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偶然性大,不能代表物理规律性,故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且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3)在杆上A点处仍挂4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原位置平衡,在C点处测力计应竖直向上拉,理论上拉力大小为:
FCLC=FBLB
FC?4L=4N?3L
解得FC=3N;
如果测力计由沿竖直方向转为向右上方拉杠杆,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
(4)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向上L向上=F向下L向下
但由于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与钩码同时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故测力计读数×3dm大于4N×6dm.
故答案为:(1)左;水平;力臂;(2)①一组数据不能得出一般结论(或没有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②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3)上;3;变大;(4)大于;杠杆自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