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是什么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杠杆在平衡时才得出你提问的那个平衡公式。而力所做的功(该力产生的能量)等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杠杆左右两端只能做围绕支撑点(可以看作圆心)作圆弧运动,凡是经过支撑点(圆心)的力都不做功,因为支撑点是固定的,力通过该点都不产生位移,能量也为零。所以,运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杆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于杠杆的力与平行于杠杆的力,该两个力中,平行于杠杆的力(实际就是沿着杠杆方向的力)因为通过圆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杆的力要达到两边平衡(能量守恒):力*位移 两边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圆弧的长度,因为杠杆两端只能作标准圆周运动:由数学得知,圆弧长度只与半径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径 要两半相等,而该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径的长度,由此得出该公式的成立。
㈡ 量子平衡试验是什么原理
实验目的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实验要求: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步骤: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附表: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M)
动力×动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㈢ 铁碳相图中杠杆原理的实验意义是什么
在简单的二元系相图中,恒温连接线和液相线固相线有两个焦点,处在连接线上任一点回所代表的体系状答态都会发生两相平衡,体系成分固定后,AB两项成分分别是xbA和xbB,根据质量守恒,该温度平衡的AB两项的相对量。
AA(wA)=(xbB-xb)/(xbB-xbA),AB(wB)=(xb-xbB)/(xbB-xbA)。
杠杆定律由于质量守恒推导出来的,不一定平衡才满足。无论系统是否平衡都应该满足杠杆原理。
(3)杠杆平衡原理实验扩展阅读
铁碳合金相图中有三个等温过程,分别是包晶(线 HIB)、共晶(线 ECF)及共析(线 PSK)。
点H:δ铁素体中,最大碳溶解度的点 点 I:包晶 δ+L → γ。
当钢加热或冷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特性不连续变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点。
A1–线P-S-K,当碳含量>0.02%时,超过723°C时奥氏体会分解为珠光体。
A2–线M-O,加热超过769°C(居里点)时会失去铁磁性。
A3–线G-O-S,冷却时会形成含碳量较少的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游离的碳会开始累积,直到温度到723°C的共析温度为止。
㈣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单怎么写 要有实验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
实验要求: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
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M) 动力×动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㈤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方法是什么
(1)不能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
(2)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1)、平衡螺母水平
(2)、水平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杆原理
3、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本身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中不能再旋动两端的螺母
实验中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在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㈥ 科学课杠杆原理实验步骤
用木棍做一个起重机 就行了 支点.主动臂.阻力臂
㈦ 杠杆没有平衡就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会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实验前,应调来节杠杆在水平位置自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挂上钩码后再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测量力臂;(1)根据实验次数1中数据和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1.5N×10cm=1N×L2,得L2=15cm.根据实验次数2中数据和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1N×20cm=F2×10cm,得F2=2N.(2)弹簧测力计没竖直下拉,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即L1不是F1的力臂;(3)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故答案为:重心;便于测量力臂;(1)15;2;(2)L1不是F1的力臂;(3)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㈧ 研究杠杆平衡的实验原理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两边的重力的力臂可以在杠杆上读出来。
结果: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组力臂
㈨ 在研究杠杆平衡的原理实验里平衡螺母的作用是______,调节时要求在水平线上保持平衡,原因是______
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作用是测量前调解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专衡,力臂在属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故答案为: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直接在杠杆上测量出力臂的长.
㈩ 杠杆平衡的原理
杠杆原理就是“来杠杆平衡条件自”。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10)杠杆平衡原理实验扩展阅读: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杠杆原理基本有3种类型,第一类的杠杆例子是天平、剪刀、钳子等,第二类杠杆的例子是开瓶器、胡桃夹,第三类杠杆如锤子、镊子等。 杠杆分为3种杠杆。第一种是省力的杠杆,如:开瓶器等。第二种是费力的杠杆,如:镊子等。第三种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如天平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杠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