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元如何编织佩戴不能打孔哦
阁下带什么不好,佩戴银元!打孔?哼,打过孔的银元就是废品,只能当银子卖,50块钱一大关。我可以告诉你常见银元的目前价位,阁下看看打个孔带身上划算,还是卖了划算。
价格全国各地有差异很大 只做参考 (品相为通货好品价位为中间价)
以下是普品成交价 (单位/元)
袁大头三年 九年 十年 510
袁大头八年 660
孙小头开国纪念币 400
23年帆船 510
22年帆船 550
鹰洋 230
四川军政府(汉版)510
大头中圆 1000
坐洋壹元 220
站洋壹元 520
34年北洋龙 1100
33年北洋龙 1500
29年北洋龙 1200
26年北洋龙 5000
25年北洋龙 2300
24年北洋 3000
23年北洋 5000
帆船三鸟 10000
造币总厂 2000
大清银币 1500
新版云南光绪7.2 1800
湖北光绪、宣统 1100 /1100
广东光绪、宣统 1100 /1100
云南光绪、宣统 2800/3500
四川光绪、宣统 1400 /1800
唐军长正像 450
唐军长侧像 2000
四川卢比 450
日本龙洋 400
江南甲辰 1100
江南壬寅 1200
江南辛丑 1200
江南庚子 1600
江南戊戌 3000
江南己亥 3100
江南癸卯 3300
江南乙巳 3500
老江南 20000
外国银元报价
摩根1921年和和平银币 VF-XF 批发 185 零售190 UNC 200元
摩根1921年以前 VF-XF 批发195元,零售 205 UNC 250元
坐洋 300 站洋600 鹰洋 350 日本龙洋 500
西班牙双柱 370
马剑 高冠 270 披纱 300
大奶妈 180
比利时5法郎 150
法国大力神 160
荷兰2.5盾 130
墨西哥1947-48年5比索印第安人 200
美国投资银币 250
❷ 银元可以打孔做吊坠吗
干吗要把银圆去打孔做吊坠啊,把银圆卖了的钱可以买一堆吊坠了。
❸ 吊坠,可以装银币的。 我有一颗银币,但是不想把它损坏,就是不扎洞,有没有一种可以装银币的边框然后
有的,我们做过一款吊坠,就是用来装银币的,不知道您的银币规格是多少?
❹ 中华民国九年造一元银元 请行家看看价值几何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沈尹默题字,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作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作底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1996年12月第2版,2008年7月第3版 [6] 。
❺ 我想把这个银元做一个挂坠牌子感觉怎么样想听听各位的想法,
挺好的,还是龙,给你宝宝带吧!大人带有点不合适
❻ 这个如意吊坠花了1万大洋买的买贵了吗尺寸41*35*9
黄金有价玉无价
❼ 识别真假银元的标准方法
巧辨真伪勿做“冤大头”
由于“袁大头”逐渐得到收藏市场的认可,因此不乏众多造假者为追逐利益伪造或仿造“袁大头”,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为了“袁大头”而稀里糊涂成了“冤大头”。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姚朔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鉴别“袁大头”真伪的技巧:
第一种方法是“敲”,拿两块银币,用双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银币的中心,慢慢靠拢,当两枚银币重合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时,使得两枚银币轻轻地磕彼此的边缘,真币发出的声音清脆,伪币声音听来发木。
第二种方法是“吹”,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银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银元的竖边,迅速放到耳朵边听,真的成色好的银币尾音悠长而清亮,而其他金属或非纯银的不会有这样的尾音,比如市场常见的灌铅银币几乎不响,因为铅比较重比较软,不容易震动发音。现在的伪造者大多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第三种方法是“称”,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热衷于银币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诉记者他鉴定银币真伪的好办法:将银币在一块试金石上擦拭几次,直至出现道道银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盐酸和硝酸。这时,如果是真币,擦痕上的混合液体呈乳白色,伪币则呈无色透明状。如果银币含银量不足,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体也呈现乳白色,但不够浓郁。含银量越少,其浓郁度就越低.
银圆,亦称“银元”,最初是从国外输入的,因其形制划一,使用方便,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民间开始仿制,地方政府看到有利可图便插手统一官铸。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条例,确立银元为国币,停止了各地的自由铸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次年始铸“大清银币”,开创了我国近代以银元为单位的货币流通体系。银元以其美观大方的铸造形式和独具的贵金属货币形制,受到民间大众和收藏者的青睐。但是,当前市场伪品赝品充斥,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含银量很低甚至为零的所谓“机制版精仿银币”,另一类是含银量较高的所谓“纯银高精仿翻造银币”。随着铸造手段的不断改进和电脑扫描技术的运用,有的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笔者在收藏实践中汲取他人经验和自己的教训,归纳了几条辨伪方法,就教于同好及行家。
一、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七、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
时下,收藏各种钱币古玩已成风潮,就清朝及民国银币而言,上到几十万元一枚的珍品,下到价值几元的银毫,仿造的假币无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让人防不胜防。下面列举真银币及几种假银币的不同之处,略供参考。
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图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伪造的黑色及绿锈用沸水煮泡即会褪尽,很容易分辨。
20世纪70年代末,两广及福建、湖南山区所铸锰镍合金假银币几乎遍及全国城乡,此币工艺粗糙,砂眼多,含颗粒,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铜镍合金镀镉制成的假币工艺有所进展,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但仍有些县城小摊把其当真银币卖。
第三种假银币面世于10年前,材料为镍锌合金,颜色黑亮,发铅黑光,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略比铜镍合金沉闷,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目前此币在省城钱币摊还能见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种制作较为精良的镍镉钒合金假币,除去少许砂眼,版面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近年产于广东、湖南一带,银质优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另一种改字、加字的普通银币往往使有些老手也会一时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币加英文的签字版;加“甘肃”二字及打瑞金产“苏维埃”三字;孙像开国纪念币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数字错版币等。其实以上银币两个版面本有图文差异,改制方法为先铲去多余的,后焊上点银再刻字。字迹略欠神韵,有刀痕,且会破坏周围版面,洗后涂上水彩绿色较易发现刀痕破绽。
清朝及民国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色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❽ 民国直齿边银元什么样
你的是什么样子,没有图片,我没法知道,给你个中国址,你去看看中华民国三年壹圆齿边是什么样子吧。 中华民国三年壹圆_中华民国三年壹圆价格_中华民国三年壹圆图片_来自藏友中华民国大总统_钱币_地摊交易_华夏收藏中国 cang中国 中国//中国cang中国/trade/show-1556286-2.html 银圆是一种以银铸造的钱币,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广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银元最为流行,在中国俗称银元、圆银、银钱、银饼、银洋、洋银、大洋钱、大洋、洋钱、洋钿、花边钱。 最初在中国沿海地区流通的是西班牙银元(Spanish Carolus dollar),又称加罗拉银元,俗称本洋。系1535-1821年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铸造的银币。墨西哥于1821年独立后,1824年开始铸造墨西哥银元(Mexican Dollar),因币面花纹有鹰鸟,俗称鹰洋,误称为英洋,华北各地又称之为正英。据1856年伦敦造币厂对中国流通的银币的一次化验,证明墨西哥银元含纯银371.57英厘(grain),值英币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罗拉银元含纯银370.9英厘,值英币50.12便士。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银元取代西班牙银元成为在华主要流通银币。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几乎以墨币为主币。晚清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还有:英国银币,因币面花纹有人执仗站立,俗称人洋或站洋;日本银币,因币面有龙纹,俗称龙洋或龙番。 乾隆时曾开铸镌有班禅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元年(1821)鼓铸了赏赐用的银币,但用机器自铸新式银元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平(吉林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后世罕见,时市面流通的银 币主要是洋钱。张之洞督,于十三年奏准由广东造币厂试铸,每枚 重库平七钱二分,币面镌有龙形,越二三年铸成,在市面流通,是为龙洋的起源。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统称为龙洋。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在武昌设立银元局铸造一两银元。以后各省仿效,相继奏准铸造,但因质劣及成色、重量不符标准,不受民间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能按枚计值,只能按重量计值。 二十九年,清政府曾下令划一银元,但未贯彻。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以圆(元)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辛亥革命爆发后,所有已铸成的银币均充作军饷,故终清一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色、重量都符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铸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和国民政府铸造的镌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是自铸银元中流通最广的两种。进入民国后,仍维持着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1935年实行纸币政策,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收兑银元(见币制改革)。以后银元虽间或有在市场上出现,或被个人窖藏,但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结。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机器局开始铸行“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从光绪二十五年起,吉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中心图案有万年青、太极图等多种版别,光绪三十四年,又出现两种新版别,一种是中央满文“大清”,另一种正面中央有阿拉伯数字,一元是“11”,二角是“2”,一角是“1”。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在天津筹建制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同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在此期间,天津造币总厂制有币面标为光绪二十九年的户部光绪元宝试样币一套,面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共五等币值。湖广总督张之洞此时极力主张银元重一两,在湖北开制了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重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图,此币有少量进入市场流通。 由于“两元之争”一直没有结果,天津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二年试制了一套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面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共四等;光绪三十三年又试制了一套丁未大清银币,面值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共四等。户部所制的这几套银元,制作都极精美,有标准币之称,但都未正式发行。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9年),天津造币总厂制造光绪元宝银元一套,币面计重为:库平七钱二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共三等币值,回复到了币面看似计重,实际当作一元、二角、一角流通。这是光绪年间清朝中央政府制造发行的仅有的一套银元。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开始制造宣统元宝银元,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 大清银币,是清朝光绪至宣统年间的全国通用铸造的一套银币,贵者数十万,贱者数百元.正面书"大清银币"四个直读大字,反面是蟠龙纹,其中以错版钱(反龙,倒"A'字版)尤为珍贵,造假也很多,希望收藏者小心。 正面“寿”字外围仙鹤云朵,背面拄杖老寿星一元银币 这币流逝极少,非常珍贵,价值连城。这是和珅专门为讨好太后祝寿时所献的一盒专向用币,当时在皇后做寿的前一天就叫刘仨挑着一担“黄豆”(一万块该币分别放 在两桶里,上面盖着黄豆)给皇后送了去,本来皇后爱喝豆浆的,每餐都饮,而且号召宫里的人都 喝,说为了健身。皇后一看送去了黄豆,便很不 高兴,于是大怒道“和珅安得什么心?!——传旨:叫和珅立刻上殿见我!”和珅马上进宫跪下解释:“皇后喜怒,奴才该死!皇后你 听奴才解释:皇后您明天做寿的,今天奴才拿来黄豆明天叫人磨成也不晚,绝对不会耽误明天大事,保证喝的上新鲜豆浆。皇后你再看桶里黄豆下面是什么东西?”“那打开看看!”皇后说。和珅连袖子都顾不上挽,下手扒开,翻出了一块块寿字寿星银元笑着对皇后说:“皇后您看,这里边有一万块"寿"字银元,那表示“皇后万寿!"这些黄豆明天一早就变成豆浆,今天不磨成豆浆,那就是无疆(浆),整体那不就是“皇后万寿无疆!”皇后笑了:“和珅你 想得真全,才干,才干!” 银元, 又称银币、 洋钱, 清代为“龙洋”、“大洋”, 民国“ 大头”居多, 为袁世凯、孙中山大头像, 孙像开国纪念币又称“小头”, 背帆船又称“船洋”。随着存世量的不断减少、收藏与爱好者的不断增多, 银元造假卖假成了一些人牟利的手段, 引人上当受骗。源于此, 如何鉴别真假银元已成为收藏爱好者不可缺少的知识。结合本人所学知识和多年的收藏鉴别经验, 现介绍几种粗浅的鉴别方法, 供初涉银元收藏的爱好者参考。 铜质银元:这种银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元相似, 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制造出来的, 因为铜质坚硬造成图案粗糙模糊, 虽然外表镀银, 但一磨擦, 即现出铜的本质, 敲击出来的声音比真银元尖亮, 并伴有哨声。 铅质银元:是以铅充银、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 图案与真银元基本上没有差别, 但敲击出来的声音比较厚实, 发闷, 阴沉而带嗒音, 用火烤热, 随之变形, 铅即流出。 夹馅银元: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 银层比较厚, 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迹. 这种夹馅银元是假银元最为常见的一种, 内夹铜、铁、钢、铅、锌、锡等多种成分, 敲击出来的声音厚实、短促沉闷, 没有转音, 重量比真银元轻, 通常不足25克。 砂版银元:这种银元是运用翻砂技术制造出来的, 表面粗糙, 图像模糊不清, 重量在20克左右, 用力向地上一砸, 即可碎裂, 碎裂面呈浅灰色, 材质多为铅、锡等近白色金属, 敲击出来的声音也比较尖亮。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私制银元:这种银元是私人制造的, 材质为银, 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来的, 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 因此又称琼版银元, 品种有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等, 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 质量低劣, 银的成色不足80%。总的来说, 这种私制银元也是旧银元的一种。 改版银元:这种银元一般无法用肉眼鉴别, 不论敲声或测试银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浆均是旧制, 这种造假的方法很逼真, 是把真银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 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 冒充高档的珍稀品传世银元, 牟取暴利.。这种改版银元唯一的辨别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 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 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迹。 新版银元:这种银元现在市场上比较多, 是用真银通过高仿制成。伪造新版银元是因为早期银元日渐稀少, 它的收藏价值已远远高于银子价格的数倍数十倍, 利润可观。这种新版银元虽然在图案、声音、重量等方面难以区别, 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早期的银元是用几十吨的机器冲压制成, 因此表面平滑如镜, 银的密度较好, 而新版银元因制造设备简陋, 工艺简单, 大多数又是翻砂版,即便是用机器冲压而成,机器的重量也比不上原先的老机器,所以 细看银元表面及局部有较小的沙眼, 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镜观察, 其图像无立体感, 尤其城墙垛口和齿边不规整。 总之, 真银元的标准重量是26.6克左右, 经过流通磨擦, 也不会低于25克, 真银元的图案清晰, 城墙垛口和齿边平整光滑, 细微的笔划也有立体感, 银元表面越擦越亮,亮光柔和, 假银元越擦越灰暗, 这些基本准则把握住了, 仔细辨别, 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的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 巧辨真伪勿做“冤大头” 由于“袁大头”逐渐得到收藏市场的认可,因此不乏众多造假者为追逐利益伪造或仿造“袁大头”,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为了“袁大头”而稀里糊涂成了“冤大头”。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姚朔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鉴别“袁大头”真伪的技巧: 热衷于银币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诉记者他鉴定银币真伪的好办法:将银币在一块试金石上擦拭几次,直至出现道道银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盐酸和硝酸。这时,如果是真币,擦痕上的混合液体呈乳白色,伪币则呈无色透明状。如果银币含银量不足,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体也呈现乳白色,但不够浓郁。含银量越少,其浓郁度就越低. 一、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七、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❾ 如何识别真假银元技术之鉴定银元神器教程
巧辨真伪勿做“冤大头”
由于“袁大头”逐渐得到收藏市场的认可,因此不乏众多造假者为追逐利益伪造或仿造“袁大头”,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为了“袁大头”而稀里糊涂成了“冤大头”。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姚朔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鉴别“袁大头”真伪的技巧:
第一种方法是“敲”,拿两块银币,用双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银币的中心,慢慢靠拢,当两枚银币重合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时,使得两枚银币轻轻地磕彼此的边缘,真币发出的声音清脆,伪币声音听来发木。
第二种方法是“吹”,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银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银元的竖边,迅速放到耳朵边听,真的成色好的银币尾音悠长而清亮,而其他金属或非纯银的不会有这样的尾音,比如市场常见的灌铅银币几乎不响,因为铅比较重比较软,不容易震动发音。现在的伪造者大多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第三种方法是“称”,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热衷于银币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诉记者他鉴定银币真伪的好办法:将银币在一块试金石上擦拭几次,直至出现道道银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盐酸和硝酸。这时,如果是真币,擦痕上的混合液体呈乳白色,伪币则呈无色透明状。如果银币含银量不足,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体也呈现乳白色,但不够浓郁。含银量越少,其浓郁度就越低.
银圆,亦称“银元”,最初是从国外输入的,因其形制划一,使用方便,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民间开始仿制,地方看到有利可图便插手统一官铸。宣统二年(1910年),清颁布币制条例,确立银元为国币,停止了各地的自由铸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次年始铸“大清银币”,开创了我国近代以银元为单位的货币流通体系。银元以其美观大方的铸造形式和独具的贵金属货币形制,受到民间大众和收藏者的青睐。但是,当前市场伪品赝品充斥,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含银量很低甚至为零的所谓“机制版精仿银币”,另一类是含银量较高的所谓“纯银高精仿翻造银币”。随着铸造手段的不断改进和电脑扫描技术的运用,有的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笔者在收藏实践中汲取他人经验和自己的教训,归纳了几条辨伪方法,就教于同好及行家。
一、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七、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
时下,收藏各种钱币古玩已成风潮,就清朝及民国银币而言,上到几十万元一枚的珍品,下到价值几元的银毫,仿造的假币无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让人防不胜防。下面列举真银币及几种假银币的不同之处,略供参考。
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图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伪造的黑色及绿锈用沸水煮泡即会褪尽,很容易分辨。
20世纪70年代末,两广及福建、湖南山区所铸锰镍合金假银币几乎遍及全国城乡,此币工艺粗糙,砂眼多,含颗粒,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铜镍合金镀镉制成的假币工艺有所进展,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但仍有些县城小摊把其当真银币卖。
第三种假银币面世于10年前,材料为镍锌合金,颜色黑亮,发铅黑光,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略比铜镍合金沉闷,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目前此币在省城钱币摊还能见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种制作较为精良的镍镉钒合金假币,除去少许砂眼,版面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近年产于广东、湖南一带,银质优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另一种改字、加字的普通银币往往使有些老手也会一时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币加英文的签字版;加“甘肃”二字及打瑞金产“苏维埃”三字;孙像开国纪念币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数字错版币等。其实以上银币两个版面本有图文差异,改制方法为先铲去多余的,后焊上点银再刻字。字迹略欠神韵,有刀痕,且会破坏周围版面,洗后涂上水彩绿色较易发现刀痕破绽。
清朝及民国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色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❿ 有条银项链上面有小葫芦,吊坠有俩个,样子和光绪北洋造银元一样,大小和一角硬币差不多,值钱吗
我有两枚光绪元宝,上面写着光绪元宝北洋造库平七钱二分,另一面有条龙和诚信信誉第一。主要回收。黄金。铂金。18K金。白金。银元。金银币。白银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