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影响
国际储备多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摆脱了对美回元的过分依赖,使各答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不再只受美国经济变化左右。
2)减缓了外汇储备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使得各国货币当局在储备资产的选择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3)当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时,可促使储备货币所在国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
2、不利影响
1)外汇储备货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2)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加大了各国货币当局进行国际储备管理的难度。
3)储备货币多元化增加了国际储备的供给,使储备货币总额过分增长, 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② 国际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1.一国金融当局必须具有无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力;2.该资产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国际储备的作用
1.国适度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3.充当本国对外借债的基本保证。
4.影响货币发行量。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
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一般国际储备需求决定其规模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
1.有国际储备机会成本的持有量。
2.外部冲击的规模和频率。
3.政府的政策偏好。
4.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5.对外交往规模。
6.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
7.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8.各国政策的国际协调。
③ 国际储备过少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外汇储备既是财富,但规模过大也成为“负担”,可能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提高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制约也会加强。为了给庞大外储“减负”,中国正努力推动“藏汇于民”。
外汇储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境内其他主体持有外汇资产的增加。这意味着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更加丰富,这是中国“藏汇于民”战略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IMF曾提出一揽子综合指标,考核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该指标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应相当于该国30%的短期外债、10%-15%(比例大的适用于固定汇率制国家)的证券投资、5%-10%的出口和5%-10%的广义货币(M2)总和的100%-150%。
按照这一标准,花旗银行进行计算,中国央行目前应该拥有至少2.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自3.99万亿美元峰值后下滑,但仍持续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整体规模相对充足。
(3)国际储备的影响扩展阅读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账户还会保持顺差,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资持续增长。中国外汇储备充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未来外汇储备有所增减也是正常的。
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为27亿美元。2014年该数字增长近52倍,升至1400亿美元,比吸引外国投资规模高出约200亿美元。中国这一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④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制度对世界经济有哪些影响
国际储备多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内,使各国外汇储容备的价值不再只受美国经济变化左右。
2)减缓了外汇储备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使得各国货币当局在储备资产的选择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3)当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时,可促使储备货币所在国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
2、不利影响
1)外汇储备货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2)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加大了各国货币当局进行国际储备管理的难度。
3)储备货币多元化增加了国际储备的供给,使储备货币总额过分增长,
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⑤ 国际储备的影响因素
1.进口规模: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的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进口规模越大、占用的外汇资金越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极数额也往往越大,就需要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另外,进口规模也是影响一国储备下限——“经常储备量”的决定因素。
2.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储备水平与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正相关。
3.外债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外债规模越大,短期需偿还的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
4.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持有的国际储备越多,意味着放弃利用实际资源就越多,利润损失就越大。该机会成本=一国边际投资收益率-国际储备资产利率-因储备而减少的实际资源的投入经乘数效应引起的总利润
5.外部冲击的种类、规模和频率。
6.一国对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选择:如果一国采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定制汇率制、目标汇率区制等,就可适当减少持有的储备量。
7.政府的政策偏好/一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8.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筹集应急国外资金的能力和成本:筹资能力越强,成本越低,一国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适当减少持有储备的数量。
9.一国国际储备的范围和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果一国是IMF成员国并且参与SDR的分配,则该国的国际储备中除了黄金和外汇储备外,还包括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从而增加了该国的储备形式和国际清偿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另外,如果一国是储备货币国(如美国),就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储备货币的不足。而不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比如美国常常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当然,这主要是由美元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决定的),但从来不需要担心发生无法平衡逆差或对外支付的困难。
10.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封闭、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国家,通常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也较少。
11.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运用及其有效性。比如,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且能采用配额的形式严格有效地控制进口和外汇资金流动,就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
⑥ 国际储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通俗点讲,国际储备多,自然说明国家存款多。存款多了,说明你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在国际贸易中的自由度就大了。但储备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货币增值在于流转,不流转等于贬值。太多的储备说明货币运转不太有效,对国家的经济当然也不是太有利了。
总的来说,国际储备多,说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是好事。
⑦ 国际储备对经济的影响
通俗点讲,国际储备多,自然说明国家存款多。存款多了,说明你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在国际贸易中的自由度就大了。但储备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货币增值在于流转,不流转等于贬值。太多的储备说明货币运转不太有效,对国家的经济当然也不是太有利了。
总的来说,国际储备多,说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是好事
⑧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
1、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等于进口品投资收益率与持有储备仔细的收益率差额。
2、外部冲击的规模和频率。
3、政府的政策偏好。
4、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5、对外交往规模。
6、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
7、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8、各国政策的国际协调。
(8)国际储备的影响扩展阅读:
适度储备原则:
1、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是对其进行数量管理的首要问题。
(1)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2)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量过少也会使该国蒙受损失;
(3)一国政府在国际储备总量管理中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适度国际储备,二是采取何种措施使国际储备达到适度水平。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判断一国国际储备不足的客观指标是:
(1)持续高利率政策;
(2)加强对国际经济交易的限制;
(3)把增加储备作为首要的经济目标;
(4)持续的汇率不稳定;
(5)新增储备主要来自信用安排。
⑨ 国际储备过少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外汇储备的作用主要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是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简单的说,外汇储备一般多一些比较好,可以防止像97年泰国的金融危机再度发生,以至于出现亚洲金融风暴,但是太多也不好,给国家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人民币升值就不利于出口······很多。
不利影响大概如下:
外汇储备不足或低于警戒线,会削弱或损害国家调控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加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
望采纳!不明白可以追问哦。O(∩_∩)O~
⑩ 简述国际储备的作用
1、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地位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国际储备由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 F IMF 的储备头寸组成。由于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 95%以上,所以说, 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
(10)国际储备的影响扩展阅读
国际储备的构成
(1)货币性黄金: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而持有的黄金。
提示:由于货币当局在执行黄金储备职能时不能以实物黄金对外支付,所以黄金只能算作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2)外汇储备: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
提示: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非黄金储备中占比高达 95%以上。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是指在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包括会员国向基金组织缴纳份额中的 25%可自由兑换货币(储备档头寸)和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超储备档头寸)
(4)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的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根据一篮子货币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