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际储备体系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特里芬难题”的出现
“特里芬难题”的出现及其补救措施的失败,是促使国际储备体系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前所述,保证美元的中心储备地位须有三个条件,但自60年代开始,这些条件均不同程度地丧失或被破坏。
1、美国自60年代开始,持有的黄金储备逐年降低,从战后初期的245亿美元降至1967年的121亿美元,再降至1971年美元第一次贬值时的 102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已远远不能满足其他国家官方美元储备向美国兑换黄金的需要;
2、由于只存在单元的中心储备货币,因此,随着各国持有的美元储备的增长,对美元的需求压力也会增大,美国国际收支必然逆差。美国从50年代开始,国际收支就连年出现逆差,至1970年,其逆差累计高达492亿美元。从1971年开始,曾连续80年之久的贸易顺差也转变为逆差,从而加剧了美元外流。 1977年和1978年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两年都在140亿美元以上。
3、黄金大量外流,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导致了美元信用下降进而导致人们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硬货币,最后导致美元危机爆发。
在这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两难其全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储备货币发行国即美国要满足世界各国对储备货币的需求,其国际收支就会发生逆差,而国际收支逆差又会降低该储备货币的信誉,导致储备货币危机;另一方面,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要维持储备货币信誉,则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而国际收支顺差又会断绝储备货币的供给,导致他国国际储备的短缺,最后影响国际清偿力。由于最初揭开这个矛盾现象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因此称为“特里芬难题”。为解开这个难题,国际货币基金还于1969年10月创设了特别提款权,试图以此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补充,减轻不断增长的国际储备需求对美元的压力,缓和美元危机,并最终取代黄金和美元而成为中心储备货币。但由于特别提款权的“纸黄金”性质以及其他局限性,这一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美元危机仍不断产生。据统计,从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至1973年2月美元战后第二次贬值为止,先后共发生了l0次美元危机。美元危机又反过来削弱了美元的信用,且进一步加剧人们对美元储备的心理预期,只要外汇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抛售美元,去寻找新的国际储备来源。
二、日元、马克等货币地位的上升
随着战后日本、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相应地,这些国家的货币也被人们不同程度地看好而成为硬通货。当美元信用逐渐削弱而使美元危机迭生时,这些硬货币也就成了人们作为中心储备货币的最佳选择。因此,许多国家在预期到美元贬值时,就纷纷将美元储备兑换成日元、马克、瑞士法郎等硬货币,甚至还抢购黄金,从而使国际储备资产分散化和多元化。1979年11月,美国对伊朗资产的冻结,又加速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进程。石油输出国为避免储备美元的风险,将大量的石油美元从美国调往日本和欧洲,并兑换成日元、马克和其他硬货币。这样储备货币中美元的比重就不断下降,而其他硬货币的比重则不断增加。据统计,至 1979年底,美元在诸多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重从1973年的84.6%降为1979年的65.1%,而其他货币所占比重则由1973年的15.4%上升为34.9%。到70年代末期,国际储备构成已包括美元、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荷兰盾、日元和欧洲货币单位以及黄金等,一个新的、系统的、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国际储备体系建立起来了。
三、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储备意识的变化
一个储备体系的建立,除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这个主观条件,主要是指各国对国际储备的意识。多元化国际储备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这一意识的变化推动的,表现在:
(1)美国愿意降低美元的支配地位。战后美国一直坚持维护美元在储备体系中的垄断地位,这样,美国可借助于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这个优势,用直接对外支付美元的方式弥补其国际收支逆差,还可以用美元大量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获取高额利息,甚至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但70年代以来,因美元危机对内外经济造成巨大的压力,迫使美国改变意识,表示愿意降低美元的支配地位,同各国分享储备中心货币的利益。
(2)前联邦德国、日本等硬货币国家愿意把本国货币作为中心储备货币。
这些国家最初是不愿本国货币成为中心储备货币的。因为一旦成为中心储备货币,就成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它虽然可获得一定的好处,但必须对外完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对资本输出入也不加任何限制,这样就会影响国内的货币政策乃至经济发展。同时任何一国货币作为储备货币都会遇到“特里芬难题”,即随着储备货币发行量的增长,其信用保证必然下降,进而影响货币汇率。但自1979年遭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后,这些国家改变了态度,放松了对资金的管制,鼓励外资内流以及外国中央银行持有本国货币的增加,加速了这些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进程。
四、保持国际储备货币的价值
从1973年开始,浮动汇率制成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主体,随之而来的是汇率剧烈波动,且波幅很大。为了防止外汇风险,保持储备货币的价值,各国就有意识地把储备货币分散化,以此分散风险,减少损失。这种主观保值行为也推动了国际储备体系走向多元化。
❷ 外汇储备多了有什么作用(利弊)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要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则人民币就会贬值,所以汇率就会下降。
简单地说,外汇储备就好象是我们手中的钱,当然是越多越好,想买什么都不用愁了。但是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也就是说你出口东西比进口的东西多了,你赚了别人的钱,人家当然不高兴了,当然会产生贸易摩擦。对于自己来讲,经常握有大量现金而不去投资赚钱,这不是浪费吗?经营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就象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一样,既要够用,又不能影响自己的生意,还不能太与别人抢生意惹人不高兴。就这么简单。
❸ 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多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优点和缺点
目前多种储备货币体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对美元是一种约束,在调节不同储备货币 的供应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多种储备货币提醒使世界清偿力的增长能摆脱对美元的过 分依赖,从而使世界清偿力有比较充分的来源。但储备货币的多样化也使用国际金融市场的 汇率风险增大,汇率风险增大又使短期资本移动频繁,这增加了各国国际金融和储备资产管 理的复杂性,也使国际清偿力总量供应的调空更加困难。
❹ 请问现在我国国际储备增加的利与弊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近年外汇储备余额如表1所示。而作为第一外汇储备国的日本到2005年12月底仍维持在8288亿美元,但如果把人民银行通过汇金公司对三大国有银行的注资以及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外汇掉期包括在内,我国的外汇储备可达到8800亿美元左右,已超过日本。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近几年来持续快速的增长,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我国对于外汇储备的衡量缺乏一个成型的理论模型,因此众说纷纭。 一国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影响一国最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进出口规模、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这些因素究竟是否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影响,其具体的影响力大小如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希望可以找到影响外汇储备的长期而稳定的因素。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 本文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的年进出口数据,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经笔者整理得出了1984-2005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及各个拟影响因素的有关统计资料,并建立表1。其中: FR是当年外汇储备量, IOP是进出口贸易差额,GDP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DEB是国家外债余额,FE是年均汇价。 选择拟影响因素。本文的选择依据是国际收支差额理论、外汇市场汇率理论和基础的外汇储备决定理论。从供给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收支和货币供应量;从需求角度分析,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坚实后盾,而且外汇储备也是一国对外支付和偿债能力的保证。同时,外汇储备与GDP密切相关,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和影响因素范围。根据理论界的研究和官方的政策可知,外汇储备与其相关因素是线性关系,因此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FRt = C(1) + C(2)*DEBt + C(3)*FEt + C(4)*GDtP + C(5)*IOPt+μt 其中: C(1)是常数虚拟变量,包括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 C(2)、 C(3)、 C(4) 、C(5)是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μ是随机误差项。 参数估计及模型实证检验。本模型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是从1984-2005年,利用Eviws 3.1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第一步先将所有解释变量引入模型进行线性拟合,然后进行t检验,剔除未通过t检验的变量,再进行线性拟合,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回归方程中没有未通过t检验的变量存在为止。 第一步的回归结果为: FRt=979.3121041+1.238462543*DEBt -5.155597631*FEt +0.04159675974*GDPt +0.05693191985*IOPt 但是变量 IOP 没有通过 α=0.05的t检验,因此被剔除出模型。 第二步的回归结果为: FRt=974.5150252+1.237556549*DEB - 5.160974772*FE + 0.04190290907*GDP 考虑在模型中加入一个DEB的滞后变量。 第三步的回归结果: FRt=579.426783+2.918567053*DEBt - 2.99704786*DEBt-1-3.820115785*FEt +0.0516435*GDPt 模型中加入了DEB的滞后影响因素后,但Durbin-Watson stat的数值达到标准,比较理想,但常数项的t值没有通过检验。第四步的回归结果可以表述为:FRt=3.738268151*DEBt-3.79221*DEBt-1 -2.754640282*FEt+0.04692028987*GDPt 模型中剔出了常数C,这一步模型得以拟合。即外债余额及其滞后一期、国家汇率变动、国民生产总值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外汇储备的大小,其影响系数分别为: 3.738268151、3.79221、 (2.807721) (-3.610380) 2.754640282、0.04692028987 (-4.352413) (2.663384) 模型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量增长的决定因素 从模型中可知,国家外债余额及其前一年的外债余额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通常一国外债规模越大,短期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为维持清偿力,需要的国际储备就越多。随着国际资本的迅猛流入,我国外债余额也急剧膨胀,并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自 1984年以来,我国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到 2005 年底,外债余额折合2810.5 亿美元,比2004年年末增加525.5亿美元,增长了20%。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短期外债快速增多、投机性外汇资本的流入,对外汇储备增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外债的增加,必然导致外汇储备相应地增加。但是负债与持有外汇储备都需要成本,因此需要权衡他们各自所发挥的作用与持有的成本。 (二)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这意味着在必要时中央银行可以入市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适当干预,进行逆市场操作。 近几年来,面对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大,我国又一次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被迫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因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所带来的外汇(其中主要以美元为主),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 (三)外汇储备与我国GDP的回归关系 外汇储备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国家信用的保证,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多多益善,过多的外汇储备未必能增加外商投资者的信心,在资源相对短缺情况下反而是一种浪费。 外汇储备增加表示相应的资源被外国使用,这意味着我国放弃了相应量的投资和消费,所以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付出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也就越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福利的改善。 (四)影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进出口贸易额 进出口贸易差额的变化与外汇储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从而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占用的外汇资金数量。一国占用的外汇资金越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及数额往往就越大,因此需要保持较多的外汇储备。 2005年,我国的进出口差额为1019.0亿美元,比2004年末增加了2.2倍之多,这也是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在2005年高涨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如何合理的管理外汇储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对于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问题,尚未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可以进行衡量。因此就需要政府和国家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储备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http://finance.qq.com/a/20070119/000660.htm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10/26/content_5250150.htm
http://finance.sina.com.cn/forex/forexroll/20060407/0819637158.shtml
❺ 论述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的弊端
这不就是中国一篮子货币么.这个问题可以网络:
1.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
2发展特征
3 建立多元国际储备体系的利弊
网络三个问题,编编就行了
❻ 国际储备多元化利和弊
1.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有利方面
(1)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由于国际储备多元化减少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从而减轻了维持美元汇率稳定的义务和压力,其次减少了因美国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恶化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2)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在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情况下,各货币发行国可以进行公平竞争,避免或减轻了在单一储备体制下货币发行国操纵或控制储备货币的供应所形成的霸权主义,便于各国进行政策协调和主动选择所需的储备货币。
(3)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在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对本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而在单一储备体制下,为调节国际收支而采取变更汇率措施时,必须事先征得基金组织同意后才能实施。
(4)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在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情况下,各国可以根据外汇市场变化,适当调整其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以防范或减轻外汇风险和损失。而在单一储备体制下,当单一货币宣布贬值时,必将遭受难以防范的损失。
2.国际储备多元化的不利方面
(1)加剧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国际储备多元化以后,外汇市场上各种储备货币受储备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往往会引起更多的不稳定性。这种状况给外汇投机活动以可乘之机,从而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2)增加了掌握储备数量和组合的难度。国际储备多元化以后,各储备货币发行国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储备货币持有国需求不一致,以及国际间经贸发展情况不同,都会影响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化和汇率的涨跌,从而增加了掌握储备货币数量和组合的难度。
(3)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国际储备制度的稳定是建立在多种货币稳定的基础上。由于世界还没有为储备多元化建立起权威的协调和约束机制,因此,当储备货币发行国中的任何一国的经济发生波动时,都会影响其货币的变动,从而加深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❼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多,有何好处有何坏处
外汇储备过高的积极影响:
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投资者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4.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予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过高的负面影响:
1、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货币当局独立制定货币政策。近年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央行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抛出本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应量被放大,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进行对冲操作的工具还比较有限,对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如果外汇储备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继续增加。
2、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继续维持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有碍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巨额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且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变得过度宽松,从而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我国有可能陷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和资金流入”这种恶性循环。此外,不断高涨的外汇储备还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恶化国际收支失衡,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带来高额的机会成本,加大资金收益风险,加大了汇率风险一个国家持有外汇储备,就是把这些资源储存起来,而放弃和牺牲利用他们投资的机会,在经济上就形成了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一国外汇储备越多,机会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资产,汇率波动较为频繁,高额外汇储备有可能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
5、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巨额贸易顺差通过结汇转换成人民币资金进入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大规模投放在货币乘数作用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使市场流动性急剧膨胀。商业银行的存差规模日益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都与这一因素有关。或许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流动性过剩还会引发企业利润下滑、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消极后果。
FX168财经网-专业外汇黄金资讯网
❽ 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影响
促进国家的各项政策更加透明吧。
还有,您现在也可以炒一下国际黄金。
http://blog.sina.com.cn/tensengold
在投资市场上,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品种十分丰富。为什么要选择黄金投资呢?黄金投资与其它形式的投资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①在税收上的相对优势
黄金可以算是世界上所占税项负担最轻的投资项目了。其交易过程中所包含的税收项目,基本上也就只有黄金进口时的报关费用了。与此相比之下,其它的不少投资品种,都存在着一些容易让投资者忽略的税收项目。例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如果需要进行股票的转手交易,还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比例的印花税。如此计算下来,利润将会成比例的减少,如果是进行大宗买卖或者长年累月的计算,这部分的费用可谓不菲。
又比如说,您进行房产投资,除了在购买时需要交纳相应的税收以外,在获得房产以后,还要交纳土地使用税。当您觉得房价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出售获利的时候,政府为了抑制对房产的炒作,还会征收一定比例的增殖税。这样算下来,收益在交纳赋税以后,收益与以前所比,真的会有很大的差别。
在进行任何一种投资之前,都应该对所投资的项目的回报率进行分析(投资回报率=投资净收益/起初的投资额)。这里所涉及到的投资净收益,是交纳赋税以后的收益。也许您开始觉得自己大赚特赚了一笔,但是当支付了一定比例的税收后,您的收益也许让您会感到少的可怜。尤其是在一些高赋税的国家里,投资前的赋税计算就变得及其的重要,否则可能会是您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②产权转移的便利
假如您手头上有一栋住宅和一块黄金。当您打算将它们都送给您的子女的时候,您会发现,将黄金转移很容易,让子女搬走就可以了,但是住宅就要费劲的多。住宅和股票、股权的转让一样,都要办理过户手续。假如是遗产的话,还要律师证明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并且交纳一定的遗产税,这样您的这些财产就会大幅度的缩水。
由此看来,这些资产的产权流动性根本没有黄金那么的优越。在黄金市场开放的国家里,任何人都可以从公开的场合购得黄金,还可以像礼物一样进行自由的转让,没有任何类似于登记制度的阻碍。而且黄金市场十分庞大,随时都有任何形式的黄金买卖。
③世界上最好的抵押品种
很多人都遇到过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解决这种窘困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就是进行典当,第二就是进行举债。举债能否实现,完全看您的信用程度,而且能借到的能否够用也不能确定。这时,黄金投资者就完全可以把黄金进行典当,之后再赎回。
可以用来典当的物品种类很多,除了黄金以外还有古董、字画等等。但是由于古董、字画等投资品的赝品在市场上实在是不少,因此在这方面来看,黄金进行典当就要容易的多,需要的只是一份检验纯度的报告。正是由于黄金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物品,根本不愁买家承接。一般的典当行都会给予黄金达90%的短期贷款,而不记名股票、珠宝首饰、金表等物品,最高的贷款额也不会超过70%。
不过在银行方面用黄金进行抵押就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在香港的银行就不习惯接受黄金作为抵押品,可能是不欲进行检验或者是风俗方面的原因吧。但是在法国这种黄金文化比较深厚的地方,银行都欢迎用黄金进行贷款,而且贷款的比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④黄金能保持久远的价值
商品在时间的摧残下都会出现物理性质不断产生破坏和老化的现象。不管是房产还是汽车,除非被某个名人使用过,不然经过岁月的磨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贬值。而黄金由于其本身的特性,虽然会失去其本身的光泽,但是其质地根本不会发生变化。表面经过药水的清洗,还会恢复其原由的容貌。
即使黄金掉入了他的客星“黄水”里,经过一连串的化学处理,它仍然可以恢复其原有的容貌。正是由于黄金是一种恒久的物质,其价值又得到了国际的公认,所以从古到今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经济角色。
⑤黄金是对抗通涨的最理想武器
近几十年间,通货膨胀导致的各国货币缩水情况十分剧烈。等缩水到了一定的程度时钞票就会如同废纸一般。此时,人心惶惶,任何政治上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人们纷纷抢购各种宝物的自保行为。比如当时在南美的一些国家里,当人们获得工资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跑到商店里去购买各种宝物和日用品。很大面值的纸币连一个鸡蛋都买不起,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黄金却会跟随着通涨而相应的上涨。因此,进行黄金投资,才是避免在通涨中被蚕食的最佳方法。
⑥黄金市场很难出现庄家
任何地区性股票的市场,都有可能被人为性的操纵。但是黄金市场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金市基本上是属于全球性的投资市场,现实中还没有哪一个财团的实力大到可以操纵金市。也有一些做市的行为在某个市场开市之处,但是等到其它的市场开始交易的时候,这些被不正当拉高的价格还是会回落,而又再次反映黄金的实际供求状况。也正是由于黄金市场做市很难,所以为黄金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保障。
⑦没时间限制,可随时交易
香港金市的交易时间市从早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30分(冬季是3点30分),投资者可以进行港金和本地伦敦金的买卖。香港金市收市,伦敦又开,紧接着还有美国,24小时都可以进行黄金的交易。投资者可以随时获利平仓,还可以在价位适合时随时建仓。另一方面,黄金的世界性公开市场不设停板和停市,令黄金市场投资起来更有保障,根本不用担心在非常时期不入市平仓止损。
黄金投资的优点如此之多,应该成为投资人士门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tensengold
❾ 国际储备体系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建立的深远影响
一、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建立的积极影响1、缓和了国际储备资产供不应求的矛盾。在美元一黄金储备体系或以美元为中心的储备体系下,美元是单一的储备货币,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元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无法满足,造成了国际储备资产供不应求的矛盾,这显然不利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下,同时以几个经济发达国家的硬货币为中心储备货币,使各国可使用的储备资产增加,为各国提供了满足多样化需求和灵活调节储备货币的余地。
2、打破丁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在美元一黄金储备体系下,美国可利用其特殊地位,推行对外扩张的经济政策,操纵国际金融局势,控制他国经济。多元化体系的建立,使美国独霸国际金融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各国经济不再过分依赖美国。同时因国际储备货币多样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一国利用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而强行转嫁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此外,多元化储备货币的付诸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为了维持多元化储备体系的健康发展和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各国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干预与管理。这些都有利于各国加强在国际间的金融合作,改善相互间的经济关系。
3、有利于各国调节国际收支。一方面,各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种硬货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逆差,这比起只有单一美元储备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方便得多;另一方面,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处于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环境中,在此制度下,各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国际收支,但在单一储备体系下,各国为调节国际收支而需变更汇率时,须征得IMF同意后才可进行。
4、有利于各国调整储备政策,防范、分散因储备货币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这是因为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为各国提供有效组合储备资产、规避风险的条件,即各国可根据金融市场具体的变化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储备资产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的搭配组合,从而避免或减少因单一储备资产发生危机而遭受的损失,保持储备价值的相对稳定,并尽力获取升值的好处。
二、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带来的难题
多元化储备体系的积极作用,使该体系多年来经受住了多事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如两次石油危机、两次严重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国际债务危机等。但该体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第一,国际储备资产分散化,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一个导因是国际储备货币总额的过分增长,而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恰好能“制造”出更多的储备货币,促使国际储备总额成倍增长。如国际储备在1969年底才397.93亿特别提款权,至1980年底却增长了7.4倍,达2 931亿特别提款权,每年平均增长逾20%,大大超过60年代平均增长7.5%的水平。而1985年更达到4 368.66亿特别提款权,从而使西方国家的通膨胀率,由60年代的平均2%~3%增加到70年代的两位数以上(平均),直至80年代中后期,才使通货膨胀率回落至4%左右。
第二,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国际储备资产分散化以后,储备资产的稳定如何,就成了国际性问题。因此,一国在管理国际储备时,必须要密切关注诸多储备货币国家的政治经济动态,密切关注外汇市场上这些货币汇率的变化,根据各种储备货币的外汇风险和利息收益,不断调整储备资产的货币构成,而这需要极发达的通信系统、灵敏的判断力以及过硬的操作技术,因此增加了储备货币管理的难度。
第三,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尚无法彻底平抑外汇市场投机,甚至有时还会刺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扩大了储备供给,同时增加了世界储备总额,但与此同时,市场短期资本或游资也在成倍增长。国际游资天生有两个特性--趋利性与投机性,且“光速般”地流动。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表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的短期银行储蓄和其他短期证券至少有7.2万亿美元,约等于全世界经济产出的20%。此外,当今世界国际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而这些金融工具的创新,又对短期资本的流动起了乘数作用,使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各国国际储备尽管也一直在增长,但仍然有限,因此就一国来说,是无法抵御庞大游资的冲击的。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际社会在1985年成立了联合干预机制,以期通过联合的力量来捍卫主要货币。但从现实来看,货币汇率危机仍不断出现。90年代以来发生的重大货币危机,都与国际游资在全球的“游击”密切相关。
由于国际游资的存在和制造机会赚取高额利润的投机家处处可见,因此就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来说,一旦该体系中某个储备货币因某种原因日益坚挺时,就会在市场出现竞相抛售其他货币而抢购此硬货币的行为,其结果就会导致储备中的相对软货币去“追逐”硬货币的现象,导致储备货币的汇率大起大落,当市场投机力量过大时,就会刺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此外,这种资金的流动又会给各国经济政策的运用带来负效应。如一国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了紧缩信用的措施,提高利率,使大量游资流入,并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一国经济的增长,但很显然,大量游资的流入,又抵消了紧缩的经济政策效力,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可见,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管理上的困难。因此,如何利用这些优点,克服它的缺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储备政策与管理体制,是摆在各国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❿ 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利弊(求速度,,哥哥们)
利:1、缓解了特里芬难题2、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3、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
弊:1、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难度2、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动荡3、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