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金储备 » 外汇储备对通胀实证分析汇率对通胀
扩展阅读
类似于金条 2021-03-31 20:26:33
何兰黄金市厂 2021-03-31 20:26:32
蒲币对人民币汇率 2021-03-31 20:26:27

外汇储备对通胀实证分析汇率对通胀

发布时间: 2021-03-28 12:24:53

『壹』 中国的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物价的短期波动中表现不明显,在短期内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加没有导致物价所应有的上涨或未必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对长期的均衡关系的分析在前文的理论论述中已经进行了阐述,下面就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短期关系的实证结论予以分析。

1中央银行的对冲政策

由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外汇储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小且滞后,外汇储备增加也就不能通过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来减少经常项目盈余,从而减轻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货币投放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和资本项目管制,外汇储备增加也不能使利率下降从而使资金流出增加以减少资本项目盈余、减少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但是,在短期内,通常见到的是在一段时期里外汇储备在持续、大幅增长,而物价并没有出现爆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央行的政策干预以及不完全的市场机制。下面从实际考察我国中央银行的干预情况,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995-2004年度数据,在这段时间之中及前后代写硕士论文我国经历了汇改,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段时间还含概了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几段时期。

外汇储备余额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呈现出相似性,趋势几乎一致,偏离程度不大,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增长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性,尤其是2003年之前。在央行对政府部门的净债权、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和对非金融部门的净债权之和总体下降的情况下,货币发行却一直在持续增长,很显然这一负债的增长完全是依赖于外汇储备增长的支撑,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不是通过央行增加对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的贷款实现,而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形式流入到经济中去的,货币发行的增长趋势总体较为平稳,但外汇储备的增长明显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之前。1994年初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汇率并轨,建立银行代写硕士论文间统一的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储备数量随之出现大幅度增长,这一强劲的涨势一直持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这一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超过了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当外汇储备增长较快时,为了不使央行资产规模增长太快而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然会进行一些反向操作,比如减慢央行其它资产的增长速度或减少对其它资产的净头寸;第二阶段是1997-2000年。这一阶段,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放慢,增速低于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如图曲线显示),这一时期的货币发行增长主要来自于央行对金融机构净债权的增长,且2000年达到最高点(6100.5亿元);第三阶段为2000-2003年。在这一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外汇储备又恢复了迅速增长,增速超过了货币发行的增速(如图曲线显示),作为对冲操作,央行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同时迅速下降,对政府净债权在2001年短暂回升之后也持续下降。

2003年之前,外汇储备余额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趋势偏离程度不大,但自2003年始,外汇储备呈现迅速增长(2003年增长率约为41%,2004年增长率约为51%),外汇储备余额呈现出明显快于货币发行余额的增长速度,二者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离(如图10)。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外汇占款投放货币量迅速增加。为减轻物价上涨压力,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出现了急剧下降。

在2003年之前,用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变化对货币投放能够做出大概较好的解释。央行通过减少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可以较好地对冲过多的货币投放。

根据1995年-2004年这段时间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看出,在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涨,央行采取对冲政策(如前所述)之后,使我国的物价水平并没有出现暴涨。1995年我国的CPI指数比上年增长了17.1%(而1994年比上年增长24.1%),1996年的CPI指数比上年增长8.3%,而1997年比上年增长2.8%,物价上涨率逐渐下降,直至1998年CPI指数比上年下降了0.8%,这时国内出现了紧缩症状,经济又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又开始迅速增加,CPI指数又略有上涨。这说明,央行为减轻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对物价上涨产生的压力,采取的这种对冲措施在这段时间来说是有效的。

央行所进行的这些反向操作导致了央行净资产结构的变化,从而货币投放渠道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央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净投放的货币减少了,而对外贸部门投放的货币增长很快,货币投放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对宏观经济有显著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货币投放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这些内向型部门的职工队伍庞大,它们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消费能力的提高,影响到国内市场的物价水平。因此央行对金融机构等净债权的减少抑制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多数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从而抑制了物价的上涨。相比之下,外贸部门就业人数比重较小,这些部门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对全国物价的影响不大,况且这些外汇收人中有很大部分归外商所有,职工只赚取少量的劳动报酬,因此该部门收入增加对职工工资的提高影响较小,对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就更小。这就解释了央行的货币投放一直在增长,但物价却没有暴涨的原因。

对于货币投放一直在增长,而物价却没有暴涨的原因,另外还有一种理论,是由Leeper(1991)提出,后由Sims(1994)、Woodford(1995,1996,2001)、Cochrane(1998,2000)等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价格决定财政理论。他们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决定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论强调财政波动对价格

水平的影响,认为价格由政府债券的数量决定,即均衡价格水平必须调整到使实际政府负债等于预期政府盈余的现值(()为在t期到期的政府债券(名义值),为从t期到t+j期的贴现因子,为实际初期政府盈余(不包括政府利息支出的财政盈余)),因此在政府收入给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由实际债券余额决定,是财政冲击而不是货币冲击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

尽管如此,种种对冲措施仍然不能有效吸纳外汇占款投放的过多货币。在2003年之后,二曲线(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曲线与货币投放曲线)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用原有的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变化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货币投放,CPI指数开始上升,物价上涨迹象开始显现。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快速增长,在2003年诞生了央行票据这代写硕士论文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这种对冲工具也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2004年央行不但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共进行110次公开市场操作,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同时开发了3年期央行票据、1年期远期央行票据等新品种。投放、回笼相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2005年央行在逆回购同时,进一步加大票据发行力度。央行票据这一对冲政策工具的干预使央行各种净资产的组合和货币投放二曲线的偏离情况得到很大的纠正。

因此,从我国的数据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长,但是在短期内,央行可以通过减少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来消除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投放过度增加的压力,使物价并没有达到如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所应致使的物价上涨幅度,所以说通过这些对冲操作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

『贰』 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那都是在放P,外汇绝对是越多越好。
没有任何国家不希望外汇一年比一年多。我学经济学出身的,但相当鄙视高鸿业等尸位素餐的人的理论!
外汇越多越好,证据就是国家每年都在尽可能增加外汇储备。如果外汇多真的会让政府头疼的话,那干脆停止资源性商品出口不就行了吗?给华夏子孙造福,给千秋万世荫蔽,岂不一举两得?
其实中国至今仍然在进行着大量的资源性商品输出,目的就是---得到更多的外汇。
外汇绝对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反而可能造成通货紧缩,原因就是外汇是商品,而不是货币。因为外汇本职上就是本国商品的外国表示形式,外汇是不可能在国内大规模流通的,更不可能作为商品媒介广泛流通!就算有人炒汇,试问下,全国的储蓄总额能炒动一年的外汇总额不?
所以说,高鸿业那伙人纯属扯淡,外汇当然是越多越好!而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另外,中央政府头疼外汇过多,其实是在担心“外汇通货膨胀”,相对于国内其实属于通货紧缩。因为在地球范围内,短期财富和商品总额是一定的,如果中国的外汇持有大于资本输出和资本买入总和,中国的经济状况相对于世界经济就会上升(名义额度而已,实际上短期之内不可能上升),人民币就会升值,相对于国内来说,外汇就会贬值。但是相对国际来讲,中国持有的外汇并没有贬值,只是国内物品增值而已。但是会影响到出口贸易。

但是反过来说,出口就是为了得到外汇,得到外汇的必然结果就是像上文说的一样。如果说政府怕这种情况发生,哈哈,就太愚蠢了!试想一下,即使外汇贬值,抛出外汇进口粮食,矿产之类的东西不就可以了吗?所以政府根本不会害怕外汇过多。所谓“外汇威胁论”只是高鸿业等空头理论学者们的谬论而已。政府之所以支持,仅仅是为了国内通货膨胀找借口而已。当然,任何国家都会这么做。

至于为什么不用外汇来买金属货币?呵呵,没有国家会傻到这种地步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纸币和黄金储备直接挂钩。举个例子吧:

如果A国有100斤黄金,而只发行了10万块钱,则一块钱平均对应的一两黄金。如果A国拿1万块钱来进口B国的商品,B国就会拥有这个国家1万块钱的外汇,B国就会拥有9万块钱的纸币,11万块钱的商品和100斤黄金,B国会拥有A国1万块钱的外汇。

此时A国单位商品的名义价值为 9万/11万=0.82元,实际价值金为100斤/11万=0.91两,一单位货币的黄金代表量为1.11两

此时,B国如果用这1万块钱外汇购买A国商品,则可以购买1万/0.82元=1.22单位商品。

但如果B国把这些钱换成A国的黄金,然后用黄金来购买商品,则会出现下面情况。

1万外汇×1.11两/元=11.1斤

如果A国答应这笔交易,则A国会发生一下状况。

纸币总额10万元,黄金88.9斤,商品11万单位。
此时每单位食品的实际价值为88.9斤/11万=8.08两
B国如果再用这11.1斤黄金来购买A国商品,则可以得到11.1÷8.08=1.37单位商品。

所以,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任何商品输入国(货币输出国)都不会同意外国用所持有外汇来兑换本国金属货币。否则就像上文所说,在国际贸易中净损失1.37-1.22=0.15单位商品!

这下明白了不?反正我是累得不轻。

『叁』 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来系:源

  1.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不符的事实。

  2.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

  3.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水平高的国家其货币必然对通胀水平低的国家的货币贬值。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个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

  4. 其二是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肆』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这个问题应该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我国的经济改革起步于发展出口导向的经济,出发点是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制造业,以低价商品竞争国际市场。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和人工均呈上升趋势,成本压力要求出口产品涨价,但又不具备国际议价能力,那只能通过低估人民币价值,保持出口商品外币标价不变。
问题是出口发展了,收汇增加了,谁来消化外汇?人民币这么“贱”,就显得进口货贵,国内外汇市场呈卖多买少市况,没人认这个价,只能中央银行买,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买外汇,使人民币多了一个投放通道(过去主要通过信贷)。
买外汇(国家增加了外汇储备)使国内人民币量增加,出口商品使国内商品减少,就此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现实基础。

『伍』 汇率上升怎样影响通货膨胀的

汇率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1)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汇率可以理解为价格,汇率上升则价格上升。在汇率的表示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单位外币折合成多少本币来表示,为直接标价法,这种方法下汇率上升的含义是单位外币折合成本币数增加了,即本币贬值了;另一种为单位本币折合多少外币来表示,称为间接标价法,这种表示方法下外汇汇率上升是指本币升值了。
国际上极大多数国家用直接标价法,因此没有特别说明,直接标价为默认标价,汇率上升为本币贬值。一般所说的汇率是指单位外币兑换人民币。
(2)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同样外币购买的本币数增加,出口获得的外汇兑换本币数增加,促进出口。相对地,进口成本的增加,抑制进口。一方面引起国际收支有顺差,外汇储备的增加,储备所需要的本币发行增多,另一方面出口的增加减少了国内的商品供应量,本币发行的增加和国内商品供应的减少均引起了物价的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汇率变动(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被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汇率发生变化,或某货币相对于另一个货币价值的改变。引起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贸易、通货膨胀等。
货币贬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下降,或称该国货币汇率下跌。汇率下跌的程度用货币贬值幅度来表示。
货币升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上升,或称该国货币汇率上涨。汇率上涨的程度用货币升值幅度来表示。
汇率的经济影响:
(一)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上升(直接标价法),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
(二)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
1、对无形贸易收支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外币购买力提高,本国商品和劳务低廉。本币购买力降低,国外商品和劳务变贵,有利于该国旅游与其他劳务收支状况改善。
2、对单方转移收入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如果国内价格不变或上涨相对缓慢,对该国单方转移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3、对资本流出入影响:汇率对长期资本流动影响较小。从短期来看,汇率贬值,资本流出;汇率升值,有利于资本流入。
4、对官方储备的影响:①本国货币变动通过资本转移和进口贸易额的增减,直接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②储备货币汇率下跌,使保持储备货币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遭受损失储备国家因货币贬值减少债务负担,从中获利。

『陆』 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

你的理解只差一步

首选,应该是顺差过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所谓的干预汇率,就是顺差越大,本币升值的需求越大,这里的干预就是指不让本币升值或者大幅升值

拿我国来说,由于是属于强制结汇(就算不强制结汇,企业在国内生产,也是必须换人民币的)企业赚到的外汇,需要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样就导致人民币增发了,也就是流动性增加,但这个不是无缘无故的增发,是由于外汇进入导致的被动增发

是多发行货币,但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是由于外汇兑换造成的

『柒』 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首先,通胀是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实际数量,使得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的现象。一句话,通胀就是货币供应过量。
目前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4条渠道:一是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二是外汇占款;三是对财政贷款或透支;四是央行的直接贷款。
我国近年来连续呈现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使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所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通胀压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其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央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才保证的人民币不贬值。”意思是央行通过抛售外汇,回笼人民币,改善国际市场上人民币供需失衡的局面,从而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时达到治理国内通胀的目的。

『捌』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

外汇储备,是直接导致我国通胀高居不下的原因。
其实道理很简单,外汇储备是通过对外贸易得来的。换言之,外贸公司、代工企业、原材料出口商,等等,将本国的生产的商品、产品、原材料卖到外国,换取回来的是外币,外币在我国不可以流通,各企业商家收到外币后,就要跟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才能发工资,交水电费,租金,奖金,等等。哪怕是去腐败一下都要用人民币呀。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了保障币值稳定,央行就会在收到外币后,相应的发行人民币,外币作为储备留起来了,而增发的人民币,增加了市场流通量。货币的市场流通量越大,物价就会越高。这就是外汇储备为国内带来了通货膨胀了。
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幅迅速,这就使得国际热钱觊觎人民币对外升值,因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越高,意味着该国的本币对外币越坚挺,而在我国,外汇储备增幅远比人民币对外币升值的幅度快得多,所以国际热钱对人民升值产生预期,加速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在这种情况下,热钱进入的越多,因为境内外币流通不畅,都要换成人民币,这就令到市场人民币流通量大幅上升,热钱进来后,不可能仅仅存银行收息,肯定会进入市场找商机,在我国最容易进入的市场,一是房地产,二是股市。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价格在没有国民承接力的情况下仍然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我国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物价高涨,外汇储备是根源,热钱是推手。
当然,我国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不仅仅这两样,至少还有其他四大原因。在此暂且不表了。

『玖』 外汇储备增加为什么会引起通货膨胀

外汇储备过多就会造成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就会造成通胀。比如一个企业做出口版生意赚的权美元汇回国内后就会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强制按照当时的牌价换成人民币,等于实际增加本国的流通货币,而实际流通环节增加了货币自然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

(9)外汇储备对通胀实证分析汇率对通胀扩展阅读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如果该国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即抛售外币,买进本币,政府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本币的贬值。

政府的干预将直接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从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来看,如果国际收支逆差是由经常项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么必然导致与出口有关的部门就业机会的减少,导致经济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