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必要性
1.2.1 矿产资源形势严峻,需要开展矿产资源战略储备
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资源潜力不足,境外资源供应缺乏安全,大宗矿产价格上涨迅猛,经济发展的资源代价过高,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越来越紧迫。开展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是改善资源形势的中心环节。
1.2.1.1 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强劲,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矿产品的消费快速增长。1990~2007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长2.4倍、钢增长9.4倍、铜增长6.2倍、铝增长16.5倍、锌增长近10倍,10种有色金属增长11倍、水泥增长近6.3倍。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品生产能力也有很大提高,1990~2007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增长4倍,氧化铝增长25倍,精炼铜增长12倍,锌增长5倍。消费量增速大于矿山产量增速,国内供应能力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缺口不断增大。
(1)能源矿产
2007年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7.8%,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7.2%,产量增幅略小于消费增幅。其中,石油表观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产量增长速度,2000~2007年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65%,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只有1.95%,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煤炭,在需求拉动下产量增速较快,2000~2007年间煤炭产量翻了一番。
(2)黑色金属矿产
我国铁矿石产量大幅度提高,但钢铁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对铁矿石需求大幅增加,国内铁矿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进口量越来越大,2007年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长17.41%,对外依存度为52%。我国铬铁矿资源一直依靠国外进口,2007年我国铬铁矿对外依存度达到96.82%。我国锰矿资源也非常短缺,对外依存度为56%。
(3)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
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特别是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继续上升,产业发展风险加大。按2007年有色金属消费估算,我国是美国的两倍或更高,所以我国有色行业中的铜、铝、铅、锌、镍等原料短缺问题一直比较突出。2007年全国精铜产量仅能满足精铜冶炼需求的23.75%;铅精矿原料产量仅能满足铅冶炼需求的34.58%;锌精矿原料产量也只能满足锌冶炼需求的73.72%。
(4)非金属矿产
当前国内水泥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肥料需求增长比较快。2007年,钾肥表观消费量为852.15万吨(K2O量),对外依存度为70.7%。
预测显示,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2008~2020年累计需求超过430亿吨;石油5亿吨,累计需求超过60亿吨;铁矿石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精铜矿730万~760万吨,累计需求超过1亿吨;铝1300万~1400万吨,累计需求超过1.6亿吨。
纵观我国的矿产资源供应形势,我国的大宗资源储量已经难以满足工业化进程的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来弥补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巨大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矿产资源需求还将大幅度增长。这种需求必然导致国内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渐加大。
据预测,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将有19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将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70%左右。此外,锰、铝、铅、锌、镍等主要金属原料将全面短缺,就连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锡、锑等也将进入短缺的行列。
1.2.1.2 境外资源供应缺乏安全保障,风险大
境外矿产来源地高度集中。我国2004年进口的铁矿石中,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3个国家的进口量占铁矿进口总量的86%;铜进口地也如此,智利、秘鲁、蒙古3国占全部进口份额的69%。此外,我国钴、钛及其他金属的对外依存度及进口集中度也很高。如果矿产资源主要供应国之中的任何一个,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供应中断,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从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的运输途径来看,绝大部分为海上运输,而且路途遥远。一方面运输周期长,另一方面又必须经过一些重要海上运输要塞,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倘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我国的境外矿产安全供应构成严峻威胁。
1.2.1.3 矿产品价格波动大,经济运行的资源代价高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矿产品市场垄断、资源需求拉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以铁矿石为例,2007年宝钢与CVRD、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矿石巨头就2007年铁矿石粉矿价格达成协议,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上涨9.5%,这也是国际铁矿石合同价格连续第5年上涨。矿产资源境外供应面临着价格上涨,提高了我国经济运行的资源成本,使得经济运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1.2.2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1/3的饮用水都取自于矿产资源。如果考虑制造业、化工业等下游产业,可以说,矿产资源支撑了70%以上的国内经济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供应是否稳定、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但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的需求是无限的。由于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速度受到科技进步水平、勘探开采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形成了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与人类社会无限制需求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够及时预见和理性处置矿产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则迟早会出现资源供应不安全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进行必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不仅可以弥补战略矿产资源短期供应不足,而且可以争取时间,开发新的矿山,研制替代产品,保障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世界矿业的突出特点是集中度不断增大,供应方与需求方相分离,市场联合垄断加剧。一次突发事件往往造成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供应局部短缺,甚至中断,世界矿产资源价格飙升,影响有关国家的经济安全。近年来,我国铁矿石、铜、铝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0%~40%,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少数超大型跨国矿业公司掌控着世界主要资源,操控着世界矿业市场,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取超额利润,世界原材料市场,尤其是石油、铁矿石价格的成倍增长,增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代价和供应风险,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数以千亿元计的损失。
不论从战略储备的理论还是各国的实践来看,战略储备是应对资源市场垄断(卡特尔)和供应中断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德国、日本等国家声称,建立的矿产资源储备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如德国矿产储备的名称即为经济安全保障储备;韩国建立储备的目的是稳定供应和市场价格;瑞典1973年建立的是经济安全保障储备,防备和平时期出现供应障碍。事实上,美国为国防安全目的而建立的战略矿产储备也为美国的经济安全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美国的锡主要靠国际市场,1956年成立的锡卡特尔在国际市场上居垄断地位,但由于美国有35万吨锡金属储备,国际锡价一直扬不上去。钨也有类似的情况。在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下,一些国家的储备目的,开始从国防安全为主转向以经济安全为主。然而,出于国防目的的储备并未停止,出于经济安全目的的储备在某种程度上则有所加强。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的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主要手段。全球化逐步把各国经济纳入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之中,它在实现全球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削弱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弱化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边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将发生连锁反应。全球化中各利益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以及利用经济和市场的形式对全球资源无孔不入的控制,给国家资源安全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我国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依赖国外资源的状况,这一趋势还将在2010年之后继续加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
1.2.3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的需要
世界上已建立矿产资源储备的国家明确表示,矿产资源储备是保障国家安全,防备战争时期供应中断,供国家非常时期使用的。如美国1946年《战略物资储备法》及1950年《国防生产法》宣称,“美国某些战略物资和急缺矿产,由于自然资源不足或开发不足,不能满足工业、陆军、海军公共防御的需要,美国国会的政策及本法的目的和意图是为了获得和保障这些物资的储备,并促进美国国内这些物资来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尽量减少和防止美国在紧急时期为保证这些物资的供应而对外国的依赖。因为这种依赖不仅危险,而且代价昂贵”。出于国防安全目的,这些矿产资源储备,虽然基本上未曾动用过,但一直是一股巨大的威慑力量,它对维持冷战期间国际格局的平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国际冲突的重要导火索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十年来,因矿产资源而引起的国际争端或潜在的国际争端不少于13宗,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我国的南沙、西沙和东海。
以全球储备较为成熟的石油贸易为例,历史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曾经以“石油武器”,通过大幅度提价或禁运,破坏敌方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胁迫对方作出让步,达到其政治目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石油武器”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给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依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不可否认,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增长很快,“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有所下降,石油市场供应多源性已经形成。这一方面有利于石油消费国分散石油供应来源,降低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多元性供应的各方之间石油生产能力不能互相替代,这就使得掌握“石油武器”的国家也相应由一方变成多方,任何一方使用“石油武器”都会冲击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当石油净进口国没有足够的石油储备时,在产油国挥舞“石油武器”时能做的只是让步。但当石油消费国有足够的储备或者有集体安全措施时,“石油武器”的威力就会大大削弱。如果石油消费国在储备的支撑下能维持几个月的经济基本正常运转,很难想象石油生产国,特别是那些国内部矛盾重重,经济单一性强的国家还能够坚持停止两个月、甚至半年的石油生产和出口。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先后建立起来的石油储备是1985年以来“石油武器”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 优势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可以增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控能力
由于矿产勘查投入不足,找矿勘查成果下降,加之高强度的开采,我国优势矿产的储量赶不上储量耗竭的速度,表现为总的查明资源储量逐年下降,如钨矿查明资源储量从2001年的583万吨减少到2005年的569万吨;锡矿和锑矿查明资源储量也从2001年开始一路下滑,锡资源从2001年的506.9万吨下降到2006年的476.92万吨,降幅5.91%,锡资源潜力和保证程度下降,根据现有生产能力和2006年储量计算,我国锡矿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只有10年左右;稀土查明资源储量更是连续25年下降。另一方面,一批建设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矿山,后备储量衰竭,资源接替问题严重,生产能力逐步萎缩。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国内外资金追逐的投资热点(如钨、稀土等),采矿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量大大超过国家制定的总量控制目标。受利益驱动,部分省区的矿山企业超计划指标生产的情况十分严重,且产能盲目扩张。例如广东钨精矿生产量比上年超产的幅度高达2~3倍,而湖南、内蒙古的超产幅度也达30%~40%。由于严格控制总量的综合治理措施和限制初级产品项目建设的产业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产能过剩,产量过大,争抢资源,争抢市场,造成了激烈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行业整体效益的发挥。
由于一些地方、企业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加上管理工作还不到位,在特定矿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不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开采,造成过度开发,矿产品竞相压价,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附加值低,盲目出口初级产品,部分高附加值产品尚需进口,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以致造成一些地方生产经营秩序混乱,产品长期供过于求,资源优势不能发挥效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如铟矿作为新型战略资源,我国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0%,产量却占60%以上,大量廉价出口,资源外流现象非常严重。
1.2.5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是降低国家外汇储备风险的一种形式
传统的国家储备通常指硬通货——黄金和外汇,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15282.49亿美元。外汇储备可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提高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可以保护一国免受外部冲击。作为稳定货币的手段,外汇储备的确是需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要考虑其成本问题,拥有过多的外汇储备是不经济的;外汇储备过多,还使得我国货币面临升值压力,很可能会成为国际炒家的追逐对象。此外,外汇储备过多还会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在必要时还要反过来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国家提供帮助。因此,过高的外汇储备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如何分担国家过高的外汇储备风险,是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适度分散国家储备是减少风险的有效形式。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不可再生资源,其价值总体趋势应该是逐步增大,价格逐步走高的。国家动用一定的外汇储备进行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实际上也能起到一种保值升值效果。如果对矿产资源战略储备采取灵活管理体制,甚至动用一定程度的储备量参与商业活动,也能起到套期保值作用,按照这样观点来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不完全是一种“狭义”上的负担,也有可能起到资金的保值增值和增加国家财富的作用。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防备国际强权政治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制裁以至破坏,防备各种可能的自然灾害,对矿产资源尤其是我国比较短缺而用量又比较大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建立适当规模的战略储备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
建立我国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紧迫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抓住未来的战略机遇期。着手建立健全我国的资源战略储备,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和抢占资源制高点十分重要,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资源保障的一个重要手段。
『贰』 战略物资有哪些
战略物资是对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资料。包括主要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按加工深度,可分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
战略物资概念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从扩军备战的需要出发,积极储备或控制铝、铬、石油等重要物资,从而逐步形成了战略物资的概念。最初,战略物资专指用于制造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确定战略物资的着眼点已不局限于军事方面,而是基于国民经济的总体需要,因而战略物资的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战略物资对于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如钢铁是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的主要材料,有色金属对于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稀有金属与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等尖端工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各种战略物资的具体作用,随着经济。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有人预言,钛将成为用仅次于铁和铝的第三代金属,锂将成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稀土将成为强磁超导材料,等等。
世界各国因资源状况、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军事战略不同,战略物资的选定标准和具体分类也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确定战略物资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资要列人;二是本国资源和生产能力情况,蕴藏量少。产量低。依赖国外供应可靠性差的物资要列人;三是本国科技水平和工业生产水平,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一般把稀有金属等确定为战略物资。苏联把对国计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矿产原料。燃料、化工产品和农产品统统列人战略物资,而不论其来源状况如何。美国按
《1979年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规定,计有62类93个品种,其中工、矿产品80种,农畜产品13种;矿产品中有13种完全依赖进口,23种一半以上依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由于资源丰富,加之在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了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重工业,所以基本保障了军工生产对原材料的需要。法西斯德国本国战略物资缺乏,依靠从被占领国掠夺多种原料进行军工生产,后来其原料来源被切断,军工生产便难以为继,这是导致其经济崩溃和彻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级大国为争夺和控制战略物资,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中国地大物博,战略物资丰富。以有色金属为例,已探明储量的有50余种,其中钨。锡。铅。锌、锑。钛。稀土等均居世界前列。为了保障战略物资供应,中国从50年代开始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并不断在实践中予以完善和发展。
『叁』 战略性矿产资源及储备的内涵与分类
1.1.1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1.1.1.1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
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和供需趋势分析,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是: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的,由于受资源短缺或技术能力制约,国内供应不能满足的、或发生供应中断、市场震荡时会对重要产业和国防安全产生巨大影响的,以及对世界市场具有调控能力的矿产资源。
1.1.1.2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分类
依据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大致可分为3类:
第一类是短缺性矿产资源。这类资源包括铁、锰、铬、铜、铝等大宗矿产,以及钴、铂、铼、铪、铌等稀散元素矿产,前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用量大,价值量大,用途广泛,产业关联度高,后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功能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类是技术制约性矿产资源。这类资源包括品质不佳,开发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以及加工技术不高而形成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如海绵钛、铍、锂、硫等矿产资源;
第三类是能够调控国际市场的优势矿产资源。这类资源产量占据了全球的绝对份额,其供应量直接决定着全球的市场形势,如稀土、钨、锡等。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分类不是完全绝对的,存在3种情况,一是属于某一类战略资源;二是有些矿产资源的状况介于两类之间;三是随着勘查和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或者资源的消耗,战略资源的类属会发生动态变化。
1.1.2 储备的定义及分类
储备就是储存和备用。矿产资源储备是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自然等突发事件,稳定矿产资源市场而进行的储存和备用。矿产资源储备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通过调整储备规模,矿产资源储备具有保障需求、稳定市场和调整产业3种功能。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储备主要有3种分类方法。
1.1.2.1 根据储备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
国家储备:国家储备也叫政府储备,是国家根据需要而统一实施的储备,它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而建立,由国家统一管理、调度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一般而言,国家储备的资源都是有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
民间储备:是指由企业和消费者进行的储备,如企业为维持生产进行的原材料储备(库存)。其储备费用由储备者负担,其调度和使用权属于储备者。
1.1.2.2 根据储备的目的不同分为战略储备、经济储备和商业储备
(1)战略储备
是从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了应付政治、经济和自然等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的国家储备。当今世界,一方面局部军事、政治、经济事件时有发生,一个国家很难预料是否会卷入战争之中或受到资源来源地、运输通道偶然事件造成的资源供应中断。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弱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界,全球产业或市场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资源安全,经济危害的连锁性明显增强。因此,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资源战略储备不可忽视。
战略储备的内涵体现在:①储备的主体是国家,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而建立,国家统一管理;②储备的对象是战略性的,是有严格选择和限定的;③储备提供的是国家安全品,是公益性的,而不是直接的经济品;④储备量的大小与国家应对安全风险的决心和战略目标有关。
(2)经济储备
是为了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防止资源供应中断而进行的储备。由于各种灾害、事故以及市场震荡、禁运和有条件的输出等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引起资源短缺和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就需要进行经济安全储备。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主要手段,经济安全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战略储备的内涵远远超出传统的国防储备的范畴,并且与经济储备的目的和职能日益重叠。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储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并入国家战略储备的范畴。
(3)商业储备
也叫市场储备,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自身有序经营而建立的适度储备。有些企业和个人为了牟取暴利,垄断市场,囤货居奇,人为制造余缺而进行的某些资源储备也属于商业储备。与战略储备不同,商业储备的目的主要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因而依据市场情况,商业储备的主体和客体都可能发生很大变化。
1.1.2.3 根据储备形式的不同分为矿产地储备和矿产品储备
矿产资源储备有两种形式:矿产品储备、矿产地储备。石油储备因为储备对象的重要性和储备规模较大,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储备形式,但就其储备性质而言,只属于一种矿产品储备。
国内研究矿产资源储备的学者之一王玉平教授曾经提出矿产资源储备分为4种形式: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储备,即只探不采;形成生产能力后的矿山产能储备;矿产品储备;矿产品加工产品——原材料的储备。综合考虑国内外社会经济政治态势、正常时期矿产品消费水平以及非常时期对矿产品的特殊需求等因素,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矿情,现阶段,我国的矿产资源储备主要分为矿产地储备和矿产品储备两种形式。
1.1.3 矿产地储备和矿产品储备的定义及特点
1.1.3.1 矿产地储备
矿产地储备是后备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一部分。后备矿产资源开发基地是指经过地质勘查划定蕴藏有或可能蕴藏有矿产资源的地区。这些地区一部分继续开展地质工作,直至开发利用;一部分则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未来需求,或当前开发技术不可行、开发不经济,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储备起来,作为战略保留基地,留待以后勘查、开发和利用。这种行为称之为矿产地储备,也称矿产地储备。矿产地储备的量取决矿产资源储备的规模和结构。
矿产地储备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同的储备形式。按照储备手段的不同分为规划储备和矿业权储备。规划储备是通过国家矿产资源规划以及矿产地储备专项规划进行的储备;矿业权储备是通过回购、申请等方式由矿产地储备管理机构持有矿业权而进行的储备。按照矿产地资源品位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分为优质矿产地储备和资源禀赋条件差的矿产地储备。优质矿产地储备是将品位高、开发条件好的资源地储备起来,其目的一是为了保护优势资源,二是为了保证短缺资源具有一定的应急开发能力;资源禀赋条件差的矿产地储备是将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开发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或者一些压覆矿产地储备起来,其目的主要是减少资源浪费、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保障能力。按照储量规模的不同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矿产地储备。按照勘查程度的不同分为储量储备和远景资源储备。储量储备是对经过详查阶段以上地质工作形成储量的矿产地进行的储备;远景资源储备是对未形成储量的矿产地先进行储备,然后再组织后续地质工作。实现科学的矿产地储备要综合考虑各种储备形式的特点,形成各种矿产地储备形式的合理搭配。
矿产地储备的优点:一是可以节省储备建设成本,便于管理;二是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储存,储备形式更加安全,在遇到人为和自然条件突变时,更能保证资源的安全存储;三是储备规模调节幅度大,依据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矿产地储备的规模可以通过增储、轮换和梯次动用等方式实现储备规模的大幅变化;四是矿产地储备具有威慑作用,有利于增强在国际资源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五是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当技术、经济条件具备时再行开发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为技术进步赢得时间;六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时效长,调整资源在代与代之间的分配,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矿产地储备的缺点是应急能力差,动用起来周期长,对短期的供应中断和价格变化的反应能力弱。
矿产地储备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一般来说,矿产地储备的实现途径分为规划储备和矿业权储备。
矿产地储备的功能:保障国家中长期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的日趋耗竭。一方面,一个探明储量的矿产地要形成产能一般需要3~5年的周期。另一方面,矿产地储备更能实现资源的安全存储,储备规模调节幅度大。因而,矿产地储备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地储备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美国在阿拉斯加北坡划出了大片含油土地作为国家石油储备地,只探不采。这是美国为了其长期的战略利益,把自己的资源储备起来,先去开发其他国家的资源。此外,玻利维亚、墨西哥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也曾将国土面积中的一部分作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地区保留起来。
1.1.3.2 矿产品储备
矿产品储备,是指已经开采出的原料矿产或冶炼加工成成品、半成品的储备。矿产品储备是资源储备的最传统、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矿产品储备包含产品储备和原料储备。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石油储备的对象大多为原油,就属未加工的矿产原料储备。而成品油的储备则可归为稍加工的矿产品储备。两者均属广义的矿产品储备。
矿产品储备特点:便于操作,能够及时供应,应急能力比较好。但储备成本较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营管理较为复杂。
矿产品储备的功能:由于矿产品储备可以快速投放市场,保证及时供应,所以矿产品储备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应对中短期供应中断,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稳定市场,保障当期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矿产品储备主体可以由政府、公共机构和企业共同投资。吸储的形式可以是现货,也可以是期货。期货储备,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迅速对供需变化作出反应的优点,可以节省储存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但可控性较差,一是期货到期时点不一定是国家紧急需要时点,二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保证货物正常交货或运输。现货储备可以弥补期货储备的缺点,但储备成本要高于期货储备。所以,在矿产品储备时要综合考虑这两种形式,进行组合储备。
现阶段,我国矿产品储备和矿产地储备规模的合理组合还需要慎重权衡。一方面,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更多储备应急能力强的矿产品;但同时,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较低,国力还不够强大,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从这个层面上讲,储备成本低的矿产地储备又显得更为迫切。所以应该权衡设定矿产品储备和矿产地储备的规模结构。但是,矿产品储备在我国早已开展,包括了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而作为储备重要方式之一的矿产地储备在我国还属空白,为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力,现阶段加快推进矿产地储备显得尤为紧迫。
矿产品储备的优点:①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矿产品储备的储备对象是已经开采出的原料或冶炼加工完的成品、半成品,在市场出现供应中断或者价格出现飙升时,可以迅速投放市场,平抑价格,缓解供应紧张局势;②矿产品储备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储备矿种、储备规模、增储渠道不受资源地制约,可以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变化,灵活确定储备方案;③可以实现政府、企业、民间的多元储备主体;④储备形式多样化。矿产品的储备可以采用现货、期货或者现货与期货相结合的形式储备。
相对于矿产地储备,矿产品储备的缺点是储备成本高,储备规模小,安全性较差,保障周期较短。
『肆』 战略物资是指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从扩军备战的需要出发,积极储备或控制铝、铬、石油等重要物资,从而逐步形成了战略物资的概念。最初,战略物资专指用于制造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战略物资的着眼点已不局限于军事方面,而是基于国民经济的总体需要,因而战略物资的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战略物资对于国计民生和国防有重要意义。钢铁是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的主要材料,有色金属对于国防工业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稀有金属与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尖端工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人预言,钛将成为仅次于铁和铝的第三代金属,锂将成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伍』 战备储备的物资有哪些
战备储备通常分为战略储备,战役储备和战术储备。
物资储备:是指重要的武器装备,军工生产原料材以及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储备。
财力储备:指贵金属、外汇及本国货币的储备,必要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军需品和战略物资。
能源储备:则是指国家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储备,以防战时进口受到限制时能源供应不畅。
其他储备:战略储备还包括人力资源的储备、军工生产能力的储备、交通运输能力的储备等多个方面。
(5)战略储备金属扩展阅读:
战略储备:系指为保障战略行动和支援战区作战及其他特殊需要所进行的物资储备,通常由军队最高领导机关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战役储备:系指为保障战役作战需要所进行的物资储备,通常由战役军团组织实施。
战术储备:系指为保障部队战斗需要所进行的物资储备,包括移动储备和加大储备,通常由师(或相当于师)以下部队组织实施。
『陆』 国家战略储备都需要储备哪些东西
原油及原油制品、外汇、金属(钒、铬、锰、钴、镍、钼、白金、银、铜、锌、铅、钨、铟以及稀土等)、棉花、橡胶、食盐、煤炭、医疗器械、药品...
以上列出的是国家各种法律上明确提出的战略物资。
『柒』 战略物资有哪些
战略物资是对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资料。包括主要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按加工深度,可分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战略物资的选定标准和具体分类世界各国因资源状况、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军事战略不同,战略物资的选定标准和具体分类也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确定战略物资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资要列入;二是本国资源和生产能力情况,蕴藏量少、产量低、依赖国外供应可靠性差的物资要列入;三是本国科技水平和工业生产水平,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一般把稀有金属等确定为战略物资。苏联把对国计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矿产原料、燃料、化工产品和农产品统统列入战略物资,而不论其来源状况如何。 美国按《1979年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规定,计有62类93个品种,其中工、矿产品80种,农畜产品13种;矿产品中有13种完全依赖进口,23种一半以上依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由于资源丰富,加之在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了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重工业,所以基本保障了军工生产对原材料的需要。法西斯德国本国战略物资缺乏,依靠从被占领国掠夺多种原料进行军工生产,后来其原料来源被切断,军工生产便难以为继,这是导致其经济崩溃和彻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级大国为争夺和控制战略物资,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中国地大物博,战略物资丰富。以有色金属为例,已探明储量的有50余种,其中钨、锡、铅、锌、锑、钛、稀土等均居世界前列。为了保障战略物资供应,中国从50年代开始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并不断在实践中予以完善和发展。 专门立法管理战略物资储备好处 专门立法管理战略物资储备,至少有几大好处:一是规划更系统。从法律层面明确到底哪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哪些部门承担管理职责,需要储备至何种规模,如何规划储备布局,等等,便于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二是保护更严格。对列入战略物资储备名录的资源能源,严格依法进行保护,该限制出口的就限制出口,该完成储备额度的就切实完成,否则可以依法问责。 三是应对更及时。对战略物资的供给应进行安全监测和及时评估,在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设计调整储备规模的预案,发挥其“蓄水池”作用。 望采纳,谢谢 !
『捌』 人类最大的战略储备物资是什么
主要包括物资储备、财力储备和能源储备。
1、物资储备
是指重要的武器装备、军工生产原料材以及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储备;
2、财力储备
指贵金属、外汇及本国货币的储备,必要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军需品和战略物资;
3、能源储备
则是指国家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储备,以防战时进口受到限制时能源供应不畅;
4、其他储备
此外,战略储备还包括人力资源的储备、军工生产能力的储备、交通运输能力的储备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