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储备粮够十四亿人吃多久
我国一共有.1亿吨的仓房仓容,虽然并不代表着每个仓库都装满了粮食,但正常来说,保守估计一半的量应该是有的,如果按照一半的量来算,我国的粮食储备大约有4.55亿吨,那么按照每人每天所消耗总量大约0.72千克来算,全国总人口每天消耗10.08亿千克,储备粮食可以满足人们一年以上的消费量,但这仅仅是一个保守估计的统计数字,专家表示中央储备粮加上地方储备粮,可以保障我国两年的粮食用量,而且后期夏粮和秋粮也会陆续上收,不会出现严重的短缺情况。
粮食储存量非常充分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人口大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非常的大,如果粮食不够,就会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我国的粮食储备粮具体数目有多少,并不对外公开,所以网络上并没有确切的数据。
但我们可以根据白皮书的数据来做推算,在18年的时候,全国共有标准粮仓6.7亿吨,简易粮仓2.4亿吨,有效粮仓比96年增长了31.9%,也就是说我国的储备粮一直非常充分,不必担心粮食问题。
『贰』 贮备和储备的区别
1、概念不同
贮备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贮存备用。
储备是指储存,准备,备货。
2、读音不内同
贮备读音是zhùbèi
储备拼容音chǔ bèi
(2)粮食储备未来扩展阅读:
储备:储存备用的东西
1)储存以备应用。多指物资。《六韬·农器》:“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梁书·张弘策传》:“ 高祖 覩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弹药物资也作了足够的储备。”
2)储存的备用物资。《梁书·夏侯夔传》:“溉田千馀顷,岁收谷百馀万石,以充储备。”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刁氏夫人贤德》:“会夫君之弟以解掾 毗陵 ,聚口甚众,储备不足。夫人经营转易,得不困乏。”
贮:动词
1)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积存,收藏。
2)侧重于保存,含有积累储存的过程。
『叁』 坐拥五六十年都吃不完的粮食储备,隋朝为何还这么快灭亡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199】
一
天朝经济,向来讲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谓“广储量”是也。
从五胡乱华到隋朝重建大一统,将近三百年的战乱造成的食不果腹,饿殍遍地,给隋文帝杨坚君臣的肚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加上隋朝建立后,关中即环首都地区几乎年年旱灾,接连出现大范围饥荒。
为了吃饭,隋文帝只有率领群臣百姓集体外出讨饭,跑到洛阳去吃粮,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逐粮天子”。
“吃饱饭才是硬道理”,成为隋朝君臣的广泛共识。只要手中有足够的粮食,就能稳住钓鱼台,任凭他风吹浪打。
于是,隋朝的“义仓”政策很快出台。
二
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义仓”(又叫“社仓”),理论上这是一种由国家出面组织,百姓自愿交粮以便赈灾自助的民间粮食储备。
丰收年景,百姓拿出家里的一点剩余粮食交到本乡本土的“义仓”里,等到青黄不接的月份和灾荒连连的年头,揭不开锅时,就分“义仓”里的粮食吃。国家只是出面协调,丰年交多少粮食,灾年怎么分粮食,全由本乡百姓自己决定。
但这种制度设计仅仅是理论上而已。“义仓”设立不久,就开始了“国进民退”的进程。
“义仓”虽然设在乡里,但逐步由政府接手管理,放不放粮,什么时候放粮,都由政府说了算。
到开皇十年,即公元595年正月,隋文帝以“义仓”设在民间粮食损耗太多为由,下令所有“义仓”纳入所在州政府管理,启动“义仓”的国有化进程。“义仓”由民间自救储备,转变为国家粮食储备。
二月,隋文帝干脆直接下诏,强制性要求百姓往“义仓”交粮,“社仓(即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
“义仓”粮食来源,从“劝导”百姓自愿交纳、邻里互助转变为强制性的国家税收。
三
“义仓”国有化后,隋朝迅速富强起来。
两年后,即开皇十二年公元597年,财政部门给隋文帝打报告,“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
要知道,这种景象在隋朝以前,只有汉武帝时才出现过。而汉朝达到这般富庶,用了七十年。而隋朝从开国到现在,才短短十来年,积累速度相当于汉朝的七倍。
从汉武帝到隋文帝,虽然过了七百年,但社会生产力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生产效率显然没有提高七倍。
隋朝积累财富的速度如此之快,除了战争破坏性没有汉初那么严重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富尤其是粮食,大规模的从百姓家里转移到政府手里。
国家财富的高度集中,带来的必然是普通百姓的相对贫穷,大河满了,小河自然就枯了。百姓抗风险能力迅速下降,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
到开皇十四年,天下大旱,赤日当空,“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本来以应对灾年为目的的“义仓”,此时竟然拒绝开仓赈灾。这还是仁厚的隋文帝时期,更不用提炀帝了。
通过“义仓”的集聚,隋朝积累了巨型的粮食仓库,洛阳“含嘉仓”等粮仓的粮食,直到唐朝建立五六十年后还没吃完。而隋末民变的直接原因,就是老百姓没饭吃,活不下去,只有去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手握天量粮食财富的隋朝短命而亡,其间关节,就在这里。
四
唐太宗贞观初年,天下仍然是水旱连年,又有大臣建议设立“义仓”。
李世民明确予以拒绝,害怕重蹈隋朝变备荒粮储为国家重税的覆辙,注意藏富于民,把握好国家与民间在社会财富分配上的尺度。
李世民认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只要百姓手中有粮,那国家就心中不慌。
在这一宽松财政税收政策的指导下,不久,唐朝就迎来了民富国强的“贞观之治”。
可惜,懂得这个道理的李世民很少,不懂得或不承认这个道理的杨坚很多。
小河干了,大河的水还能存多久呢!
与其等着百姓决堤放水,还不如自己主动泄洪。
『肆』 中国未来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吗
突如其来的世界粮食危机使整个世界面临饥荒,它是比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世界性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又严肃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养活这13亿人口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显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重要得多。这就要求中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的战略性商品,对其战略性和商品性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有危机意识,时刻警钟长鸣,才能确保军需民食,社会和谐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郑重强调:“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对促进粮食增产起了很好的作用。尽管国家通过粮食直补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种粮的比较收益仍然偏低。为此,需要采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法保障稳定增加粮农的收入,并改进对粮农补贴扶持的方式,使农民在国家优惠扶持下从种粮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第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满足国内粮食基本需求。要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提倡顾全大局,务必高度重视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和稳定多年花大力气建成的商品粮基地,只有这样国家粮食安全才有望得到保证。因此,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二要加大对水利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三要加大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粮食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只能主要靠中国自己解决。第三,增强国家调控实力,健全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粮食行业扶持更是史无前例。各级政府不但每年出巨资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单就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由中央财政出资修建的18个机械化骨干粮库,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粮食物流的现代化水平。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储备粮及其他粮食市场信息需透明化、公开化,可以有效地引导粮食生产、商业储备和销售。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生产者和商业部门参与粮食储备,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调节国内市场。第四,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切实扭转耕地质量和水环境恶化趋势。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对耕地实行最为严厉的管理政策,确保18亿亩耕地这一红线不被突破。统筹农业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政策。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对非建设性占用耕地的管理,切实遏制耕地过快减少的势头。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加大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第五,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使用,切实保证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但人均占有能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近50%的原油需要进口。发展替代能源,是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但从近期政策动向看,政府要把粮食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中国发展生物能源的原则是“不与民争粮,不和粮争地”。
因此,中国粮食安全虽然没有近忧,但不能说无远虑。中国已经建立了十分庞大的资源和较为坚实的农业生产力基础来确保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中国也能够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保证高水平的食物安全。国家出台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 000亿公斤以上,到2020年达到5 400亿公斤以上。其中,稻谷、小麦保持自给,玉米保持基本自给。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重要品种基本自给。”
『伍』 粮食的未来怎么样
讲了很多很全面。而且我觉得最好的事他看问题一直都用两方面来看,对食品贸易,从外国进口食品,印度的绿色革命,以及备受争议的转基因食物,都认真地访问了相关的专家,听取不同的说法,真的好认真。
『陆』 中央粮食直属储备库的公资待遇怎么样未来发展怎么样
待遇还可以,稳定,2000一各月。刚毕业的学生喜欢稳定,我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学一门技术,日后到哪里都有饭吃。比如做外贸就是技术活。公务员嘛,35,40都可以考。去新疆工作和内地一样,没区别,就是新疆城市化率较高,做公务员的优越性没内地高。官多,新疆有新疆地方政府,兵团政府,一个大军区,官多。一个地级市官吏多如牛毛。乌鲁木齐物价较低,其它地方物价高,如果不是本地人可以不去。如果你找不到其它工作可以去。
『柒』 国家粮食储备不足对广大人民生活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涉及到战略储备的问题啊,和石油的一样吗?石油随时可以购买,但粮食是有季节性的。储备不足对市场反应,粮食价格会上涨吗
『捌』 粮食储备到底如何
中央直属粮库是国家直接管理的储备库,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基层单位。中央直属粮库具有储粮规模大,仓储设施好,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中央直属粮库管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水平,以及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建设的成败。因此,中央直属粮库要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成为示范库和样板库。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中央储备粮实行经营管理的方针,中央直属粮库要做到“三抓一创”,即抓管理、抓经营、抓效益、创一流,为提高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和完善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央储备粮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质,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管好中央储备粮,不仅是中央直属粮库的首要职责和战略性主题,而且是国家赋予中央直属粮库的政治任务。中央直属粮库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全力以赴地抓好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服务。
一是规范仓储设施管理。各仓均建立了规范的仓房建设档案,制定了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明确的要求,配备了严密的防鼠防雀防虫设施,密闭性能良好。各仓粮食全部实行散装储存,各仓信息卡片制作规范,内容完整。制定了完善的仓储管理预案和储粮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各项保粮措施。
二是加强粮情监控,规范日常管理。严格按照“低损耗、低成本,高品质、高效益”的工作思路,规范粮情检查制度。严格按照“一、三、七”粮情检查制度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采用环流熏蒸、电子检测、机械通风等储粮新技术监控粮情、熏蒸作业、通风降水,准确把握粮情变化情况。
三是规范出入库流程。按照国家收购政策要求,濮阳国家粮库不折不扣地把国家收购预案执行到位。严把出入库粮食质量数量关,规范出入库流程,加强现场管理。入库时按照“准备——登记——检验——检斤——清杂——入仓——去皮——结算”的标准流程,出库按照“准备——收款——登记——检验——检斤——结算——出库”的标准流程。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分管副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每天随机到现场督促检查,协调指导工作开展,部门经理是直接责任人,现场值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发问题。
四是规范储备粮轮换管理。制定《储备粮轮换出入仓现场管理操作规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责任,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机制。
五是规范器材物资管理。制定了器材领用管理制度、《机电日常管理制度》、《机电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器材机电管理帐务清晰、帐实相符,仓内器材摆放整齐有序,卫生整洁。
六是规范库区环境管理。办公区、仓储区和物流区各区域标志明显,功能完善,库区道路硬化率100%,单位绿化率40%。争取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玖』 中国现在的粮食储备是多少,够全中国人吃多少天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表现向好,且全年粮食丰收可能性大,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根据2019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当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水平。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自2015年开始,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需求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
同时在大中城市以及价格容易产生波动的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按这储备量,哪怕今年全国不生产粮食,也能保证全国人民吃上一年多。
(9)粮食储备未来扩展阅读:
在感叹国家储备数量庞大的同时也该明白我国是“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个“浪费大国”。所以哪怕是今天外出吃饭的时候也要学会做到“光盘“,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1、在餐馆用餐时不用点菜太多,适可而止吃不完打包回家。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更是如此,刷饭卡,打了饭,就一定要吃完。
4,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5,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拾』 中国粮食储备够用多久
我国储备量比较高,全国人民都吃,大约4个月。但我国面积大,不会全国都受灾,另外还要进口国外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