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量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目前在200万吨至300万吨间
有来自央行的报告认为,中国国内的不少资源价格长期低于国外,很容易刺激出口快速增长,带来贸易顺差。而如果国际投机资本因此迅速流入,造成资本项目顺差,最终将导致国际间的收支失衡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压力。
有来自海关总署的数字显示,2007年的1至6月间,中国进口的原油总量达到了7972万吨,同比增长13.4%。而有评论就认为,在中国石油消费越来越依靠进口的形势之下,一旦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2007年09月11日,陈德铭曾在出席中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论坛时对外界表示: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而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1200万吨,大约相当于中国30天的石油进口量。
那么2010年我们希望能够达到30天这样的储备,如果成功的话,对我们的石油安全的保障,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从比较长远的来讲,石油储备不仅是为了一个本国的安全,也是世界上各国之间互相的一种帮助,如果世界发生了突发的不可应对的事件,那么各国都应该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油来解决,那么每个国家,特别像我们这么一个大的国家,不同的灾害啊有时候难免,所以我们长远的目标,到2020年我们还是要达到90天,像日本美国他们都那么做。
2. 各国战略石油储备天数
70年代先后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在西方引起了极大震动。危机过后,
西方各石油消费大国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到1992年3月底,经合组织
(OECD)共有战略石油储备40640万吨,可供消费93天;其中美国储备20170万吨,可
消费94天;日本储备8000万吨,可消费111天;瑞典540万吨,可消费107天;另外法
国也拥有储备4230万吨,可消费116天。这一庞大的石油储备,大约相当于世界年石
油消费总量的1/6,经合组织消费量的1/4或进口量的1/2。
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包括公司储备和政府储备,与美国不同,日本更重视
公司储备而不是政府储备。日本的公司储备指私营公司的储备和液化石油天然气进口
商的储备。
从1972年,日本的石油公司开始进行石油储备活动,截止到1995年3月底,
公司石油储备约为4540万立方米。同时,日本的政府石油储备也不少,1995年3月底,
大约为4500万立方米。总储备量相当于157天的消费量。另外,与美国相比,日本除
储备石油外,还建立了液化石油气的储备。1981-1988年液化石油气储备已能保证50
天的消费水平。
70年代先后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在西方引起了极大震动。危机过后,
西方各石油消费大国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到1992年3月底,经合组织
(oecd)共有战略石油储备40640万吨,可供消费93天;其中美国储备20170万吨,可
消费94天;日本储备8000万吨,可消费111天;瑞典540万吨,可消费107天;另外法
国也拥有储备4230万吨,可消费116天。这一庞大的石油储备,大约相当于世界年石
油消费总量的1/6,经合组织消费量的1/4或进口量的1/2。
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鉴于石油的
安全供应事关重大,所以美国石油政策的制订非常重视国家石油供应的充足与安全,
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石油供应,给予极高的重视。美国从1912年到20年代中期就在国会
中陆续通过法律,将国内4块可能有丰富油气储藏和3块有大量页岩矿藏的广大地区划
为“海军用油保护区”,规定只许海军在战时急需时经国会批准后开采。迄今这些地
区的矿藏仍在美国国家严格控制之下。
美国自1975年由国会授权政府开始兴建庞大的应急石油储备体系。1977年进行了
第一次政府购买。大规模的采购则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1978-1980年美国的石油储
备维持在1亿桶。1981年则猛增到2亿桶,这主要是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市场
供应趋于紧张,油价看涨,西方因恐慌心理疯狂抢购库存油,美国也不例外。尽管当
时油价很高,1981年美国购进的战略石油储备仍高达每天33.6万桶。1982年战略石油
储备上升到3亿桶,到1990年接近5.9亿桶。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
储备总量占经合组织国家政府战略石油储备总量的60%。目前已达到6亿桶。
3. 战略油气储备概念的界定
油气储备就是将油气这种物资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储存备用。当然,油气这种物资储存会因储存的目的不同、供给的对象和备用领域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形式等。如从国家防御角度看,中国战略油气储备不仅应重视储备原则和储备数量,还应根据油气资源的品种和军队的需要区分储备主辅关系,明确储备对象与储备形式的关系。
因此,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背景下,油气储备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国家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门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使用不同的管理政策制度、管理方法和途径去解决。但是对于油气资源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物资,其储备管理应该系统、全面地从战略角度去认识这是毫无疑问的。
战略油气储备是国家或企业对油气或其产品以一定方式进行储存,应对国家安全的需求。在此概念中既包括了应急性石油及其产品的实物库存形式的需要,还包括为这种方式建立更加长久的接替储备形式的需要。有另一种更加广义的石油储备概念,即石油资源储备的内涵。所以在储备物资形态上既应该包括石油及其产品实物形态的库存形式,也应该有试采后封存的石油资源储备形式,以及具备一定条件但需进一步勘查的特殊地理位置的石油资源勘查储备形式。
在石油资源开采、加工、销售物流链上(图7-4),战略油气储备在几个关键环节上都应该有储备形式。如勘查阶段的储备、试采后的储备、开采出的原油储备,以及加工成成品油的储备等。
图7-4 油气资源获取工艺流程
战略油气勘查储备形式是已完成最基本的勘查工作,其他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的一种储备形式。战略油气矿产地封存储备是完成了图7-4中的前二项工作,需要时再直接开采即可。而以石油实物形态的储备是将石油开采出来后储备在特定的地方。石油产品储备已经将油气加工后成为直接可用的某一种石油制成品,如汽油、航用柴油等,再进行储备。
从油气储备的应急程度看,第一种油气储备形式应急程度最高。应急时间只要考虑从储存地利用供油网络管道输送到使用地即可。第二种油气储备形式应急程度低于第一种。不仅要考虑从储存地输送到使用地这段时间,还要考虑从储备的地质构造区域开采出来输送到储存地这一部分时间。第三种油气储备形式应急程度最低,是为第二种提供接替地的一种形式。
国家储备既可以有国家战略安全储备部分,也可以有商业储备部分,其后者是为了获得新的、更多的储备经费而储备。如美国的国家石油储备为大选而动用筹集资金。2005年9月2日国际能源署26个成员国同意在为期30天里每天动用20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以应对“卡特里娜”飓风造成国际石油市场每天150万桶原油损失,缓解供油紧张局面。这一行动导致当天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和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2005年8月30日的70.85美元/桶、68.89美元/桶跌至67.57美元/桶、66.06美元/桶[161]。
中国政府规划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建设,计划分三期,在约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家石油储备量达到90天的消费需求水平(表7-6)。从这个规划储备量看,应该是从应急储备角度而得到的。那么,在这个储备水平上,战略石油储备的市场调节功能的发挥有效性将会受到约束。
表7-6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情况统计
注:“天数”为总储备量在应急需要时能够替代进口的时间。(据参考文献[150,162])
因储备与消费密切相关,而且往往储备的量和地点由消费的量和地点来决定,所以应该首先关注消费状态分布。另外,影响能源与矿产资源消费的基本因素有经济发展、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表7-7)[127]。而且表现出4点规律性:一是,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总能源消费基本上呈线性模式增长;二是,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后工业化阶段,人均GDP与人均消耗资源量二者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三是,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强度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当经济逐渐成熟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费强度开始下降;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费速率显示出三阶段模式。
表7-7 工业化过程中能源消费与GDP关系
(据参考文献[127])
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速/GDP增速。
这说明战略石油储备量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设计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精确预测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尤其要注意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折点,以便灵活调整战略石油储备目标等一系列指标。
美国的石油储备量时常成为国际热钱操控石油价格的标杆。这一点可以充分地体现战略石油储备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美国石油库存增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就会下跌。而其减少,意味着大量买进石油的需求来了,国际油价就上涨。这已成为目前国际石油市场表现出的明显规律。
虽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通过15年的建设可以达到一定规模(表7-6)。但这距离美国的石油储备已经达到9×108桶相距甚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购买量越大,影响市场价格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战略石油储备达不到一定规模,要想影响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势可能性就不大。所以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量还需进一步扩大。
战略油气储备要达到以上两个目的,还需要解决以什么形式储备、怎么储备的问题。储备形式多元化可以更好地降低风险。加大地面石油储备也并不是唯一选择。加强中国自主油轮船队建设同样是解决的方式之一。目前一些石油公司在海上已贮存了大约8000×104t石油,大约30~35艘巨型油轮和10艘苏伊士级油轮被石油公司用于海上漂浮石油贮存。这些超大型油轮停泊在美国的墨西哥湾,另外的超大型油轮停泊在亚洲和中东地区[162]。
综上所述,中国战略油气储备的内涵应该包含更长远、更安全、更系统的需求满足和意义。
4. 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排名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耗石油近3亿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占70%以上),因而对石油安全特别关注。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有关法律就规定了企业的石油储备义务。1974年日本加入国际能源总署,建立了政府石油储备。1983年,位于日本青森县的小川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开始了由国家储备基地储藏石油的时代。日本是个平原狭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又缺乏地下盐穹或岩盐层的地质条件,因此采取了多种储备方式,如地面油罐、半地下油库、海上油船和油罐、地下岩洞油库等。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每个规模为150~665万立方米。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民间储备的石油则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厂和销售网点。目前,日本石油储备量的规定是90天,实际储备91天,100%为原油储备。而民间石油企业的义务储备量规定为70天,其中成品油占55%,原油占45%。日本液化石油气的3/4靠国外进口,为此也建立了液化石油气国家战略储备,2010年建成液化石油气国家储备150万吨。
5.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有多少桶
早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有关部门就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6.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在哪
中国确实已经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工程。近日,中国石化建造的浙江镇海石油储备基地已悄悄动工,这里打算储备1000万立方米石油,相当于大庆油田1/5的年产量。
中石化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专家告诉记者,它应该是国家圈定的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的。
据悉,镇海成为四大基地之一有其内因:中石化原来在镇海就有设施,它又背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沿线分布着上海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化纤等众多巨型石化炼油厂,市场需求非常庞大。
过去的一个多月,国家石油储备办和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低调曝光引起广泛关注。对于投资60亿元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的具体地点,流传最多的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认为,四大基地分别是浙江镇海、杭州湾附近、山东黄岛、广东大亚湾;而第二个版本认为,浙江镇海、浙江舟山岙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两个版本中,镇海都是排头兵。
石油专家分析说,国外一般都会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在沿海或沿江地区。
事实上,最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化进出口公司等“巨头”都参与到石油基地的运作中,中石化、中石油秘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的消息早已悄悄传出。国务院发展中心产业部专家冯飞对记者说,在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立之初,发挥公司优势相当重要。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2005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2.9亿吨左右,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近日长江三角洲出现的“油荒”事件,更是把能源短缺这个尖锐矛盾放在了刺眼的位置。
因此,上下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制度已达成共识,今年5月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运作后,四大储油基地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运作。目前这应该只是一期工程,中国还可能在中原、江汉和新疆等地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7.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如何
以前,我国一直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石油储备主要依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0天左右。为防范石油供给的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早在1993年,我国就在酝酿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直至2003年,国家才正式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项目。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战略石油储备也已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今,我国每年石油产量约两亿吨,进口则达到两亿五千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此外,由于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及其他刚性需求的较快增长,使得我国今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目前我国石油储备(量)为30天。主要包括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原油和成品油储备比例大致为3∶1。2008年底我国已经建成了第一期四个石油储备基地。2009年随着新疆独山子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石油储备二期建设项目全面展开。在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建设项目完成后,还将开展第三期项目的建设,最终达到发达国家90天储备量的水平。
8. 什么叫石油战略储备
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若人体中血液不够,轻则致病,重则有生命危险。对于石油进口较多的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战略储备,那么一旦石油进口中断,在缺乏石油供应的地区必然会对各行各业产生灾难性打击,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交通瘫痪,生产停滞。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能源的不断供给来保证。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0%,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国某报上有幅漫画,画了“9.11”3个竖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阴影却形成了“oil(石油)”三个字母,生动地揭示了美国“反恐倒萨”是为石油而战。中东石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号称“世界油库”,谁能控制中东石油,谁就能支配世界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近期明显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计委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供应年均增长只有1.67%。1993年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共进口石油7000 万吨,2003年进口石油已超过8000万吨,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第3大石油进口国。据统计,1995年国内所需石油的6.6%靠进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这个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进口石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石油进口,保障石油供给。为此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必须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以应付突发事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进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缓解石油危机和调节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由21个原油进口国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建议,至少储备90天的原油进口量。美国20世纪末的石油储备量高达1.6亿吨,日本石油消费的99.6%依靠进口,因此石油储备更多,达到160天的原油进口量。储备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设大型油库。 水库在雨季多水时储水,在旱季缺水时放水,以调节江河水量和稳定发电。石油储备库的作用类似,当产油地区动乱或运输通道不畅而无法正常供油时,可动用储备石油满足国内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当国际油价波动较大时,可低买高卖,谋求国家经济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我国基本上没有石油战略储备,因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当务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在“十五”期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从2003年开始,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陆地石油储备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采纳
9. 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
战略石油储备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众多发达国家都把石油储备作专为一项重要战略加以部署实属施。当前存在战略储备与平准库存两种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以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而以平抑油价波动为目的的石油储备是平准库存。战略储备体系应该考虑市场化的因素,但战略储备体系本身是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的,几乎不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