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有用吗
外汇储备多的确是国家实力强的证明,但是并不见得越多就越是一件好事。版
当中国外汇储权备迈过1万亿大关,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时,政府更应该忧虑而不是沾沾自喜。
1,中国强制结汇。当本国有着一笔巨额的外币财富时,汇率首先成了巨大的问题。如果投放美元,吸纳RMB,就会加剧RMB升值和美元贬值的压力;如果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换美元,则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汇率和通胀权衡是很重要的。
2,当国库中存储着1万多亿美元时,中国政府如何消化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实际上,庞大数量的美元都被用去买波音和支援非洲友好兄弟了。托这笔钱的福,教育局下设各高校的公派出国名额都多了很多。
㈡ 从经济学角度讲,中国的外汇储备到底多不多
经济有宏观微观之分,就宏观来说,我国外汇储备据称已经位居天下第一,但是就微观经济来说,人均外汇储备少得可怜。
而且现在国际上外汇储备的衡量货币仍旧为美元,但是美元是人家美国人印刷的无价值力的纸张货币而已,本身不具备储藏价值和应用价值,倘若美元急速贬值,则中国的外汇储备形同没有。
究其本质上来说,这么多美元储备也是相当于一分钱没有的,和美元挂钩等与就要受美元价值胁迫,相当有风险,故此,提议中国进行多货币外汇储备的搭配政策,或者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现时采购等领域,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而不是企图用乌经济价值的纸币来进行储备。
㈢ 外汇储备是什么 为什么说巨额外汇储备会给中国带来很大压力
什么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系是指持有外汇资产之总称。其定义有三:一、全国外汇储备:定义之范围最广,指全体国民、政府机关、银行体系及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国外资产。二、银行体系中外汇储备:指包涵中央银行及全体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国外资产净额,亦即国际经济学中谓的国际储备金(International Reserve)。三、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此即我们日常提及的外汇储备,亦即中央银行本身持有之国外资产。其中涵盖中央银行原有外汇资金、向外汇市场买入的外汇、以及中央银行运用外汇存底所获得之操作利的与利息所得。
外汇储备的压力:
一,内债剧升
政府为吸收这些外汇,需要发行大量的人民币;而为减轻由此导致的通货膨胀,又需要发行大量的央行票据或国债去回笼货币。如果我们把“印钱”(发行货币)理解成增加政府的隐性债务,那么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过程可以看成中国政府以扩大债务(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或国债)为代价兑换外币资产的过程。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显性的中央政府内债(央行票据或国债)也急剧增长。据统计,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年底的1656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增加额达4443亿美元 。 而同期国债余额由13000亿元增加到27787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余额由零增加到1170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200亿美元;外债也增加了约 78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仅显性的中央政府内债已经达到GDP的30%。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需要承担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的隐性债务,而对于后者的规模目前还没有完整和准确的估计。但可以肯定,中国内债近年急速增长,其规模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区域。内债及政府负债率的进一步增长,将影响中国政府对于全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及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增大国内经济的金融风险,影响长治久安。
二,金融风险高.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很大部分都是美元,由于美国双财政赤字常年居高不下,造成美元贬值,必定会带来外汇储备实际价值的缩水.况且外汇储备中有1000亿都属于预期人民币升值而进来的热钱,监管不好,很容易出问题.
三,侵蚀了国内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外汇储备主要来自国内企业产品出口的利润,长期积压在国外,不能投放国内建设,对于中国资金本来不充裕的市场,也是一种损失.
㈣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是多少 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
截至201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为31097.16亿美元。
外汇储备过多可能引起的问题:
1、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有可能通过基础货币的扩张,引发泡沫经济或通货膨胀风险。而泡沫经济和通货膨胀,是威胁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两大宿敌。尽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冲销干预吸收过多的货币,但是,其效果会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从市场的承受能力来看,央行每年大规模发行票据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一旦出现通货膨胀风险,央行会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2、过多的外汇储备有可能降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和财富增长速度。这一结论主要来自以下三个观点:其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要远远低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收益率,二者的差额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国民财富的流失。据推测,通常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至少达到10%。其二,央行发行票据回笼货币需要支付利息,而外汇储备利息形成央行收入,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央行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会相应上升。其三,官方外汇储备属于短期、低收益对外投资,而民间对外资产主要为中长期、高收益投资,因此,前者的比重过高会降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
3、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会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贸易摩擦。国外一些人士一直把外汇储备的增加作为中国政府阻止人民币升值和操纵外汇市场的“证据”,并据此要求中国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和实现人民币升值。此外,一部分发达国家政府也会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由此可见,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外汇储备过度增长,不仅妨碍了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威胁”着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较低、就业状况有所好转的宏观形势下,国际收支不平衡正在成为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突出矛盾。正是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㈤ 求中国现在外汇储备的构成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是——
2000多亿美元次级债(分文不值),
3700多亿美元两房债券,
2000亿美元被中投控制,
3000多亿美元短期债务,
5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
2000多亿美元现金或欧元资产,共计1.8万多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1.币种构成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的报道,据估计,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2.外汇储备结构原因
之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有以下几方面历史和国际金融理论原因:
1、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
2、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的央行拒绝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
4、国际贸易中2/3以美元结算;
5、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批发交易绝大多数以美元交易,各国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采用美元;
6、各大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
7、国际银团贷款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债券。
3.储备成本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资产较多,在2000年之后的美元大跌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在账面上贬值严重。有观点认为,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约200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账面损失约400亿。
4.流动性风险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上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中国的外汇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然而约占60%比例、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受到中美关系、美国国债市场规模的威胁。
5.非常规使用
2004年1月,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充实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这次注资行为不属于外汇储备的常规运用范畴,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执行人的角色。
6.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有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随后,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上升,截至2008年9月末,达到创纪录的19056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美元、欧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08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降至1.89万亿美元以下,为自2003年年底以来首次下降,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460.30万亿。
有观点认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以GDP的10%左右为好,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亚太区国家的外汇储备额占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国家高出很多,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而且高外汇储备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有帮助的。有些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的银行坏账情况比较严重,适当的增加外汇储备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现在的储备水平还太低。
人民币汇率曾经采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币/美元购买力平价失衡、全球预期人民币将会相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热钱涌入中国换取人民币,以求收买廉价资源并获得汇率波动收益。中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统计表明,2004年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人民币的汇率2005年7月21日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已超过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有学者认为,不应再用中国外汇储备来买美国国债,因美国未来的形势不明,应尽快实现分散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可能在协助解决金融危机上扮演更多新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外汇储备不能再以每年3000亿元的速度增长。
㈥ 对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水平的看法
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18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089亿美元,过去三年累计增加了5325亿美元。如果考虑到2003年年底和2005年年中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因素,我国这几年外汇储备的实际增幅更大。时下,人们对于外汇储备的问题又有诸多议论,笔者拟就此进行探讨。
从进口支付能力和短债偿还能力等传统的国际警戒指标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一年多的进口或外债余额的两三倍,总体上不存在国际支付风险。但是,外汇储备规模大大超过国际警戒标准也常遭人诟病。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做任何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一国持有外汇储备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把握一个度。当前关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在全社会引起较多关注,意味着中国正逐步走出外汇短缺思维,有其积极意义。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外汇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国家已明确将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列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如果国际收支能够基本平衡,则作为国际收支的平衡项目——外汇储备规模—— 的增减就不会很大。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中国不刻意追求积累外汇储备的原因所在。
当前讨论外汇储备规模问题时存在一种倾向,经常把它孤立起来分析,就外汇谈外汇,将外汇储备增加作为国家刻意所为的宏观调控目标,并由此批评政府在总体国际偿付能力已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大幅增加储备的做法。这里,且不论中国究竟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合适,也不论中国是否将增加外汇储备作为目标(实际上,我国确立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已经证明这种推测缺乏依据),持上述观点者至少忽视了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前三者属于经济对内均衡目标,国际收支平衡属于对外均衡目标。理论上讲,当一国经济内外均衡时,上述四个目标则都达到最优状态。但现实世界中,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在不同阶段,上述目标反映的问题不同,解决起来不可能同时兼顾,只能抓主要矛盾。目前,在国际收支连年较大顺差、国内市场外汇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不收购外汇、增加外汇储备,势必导致人民币汇率较快上升。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很可能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造成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由于增加就业是国家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势必要让位于充分就业目标。因此,“储备增加、汇率稳定”虽不是最优却是可行的政策组合。
关于外汇储备激增的化解之道
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外汇储备充足,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降低经济转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制约货币政策操作、加剧经济结构失衡、激化国际经贸摩擦,等等。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外汇储备激增的态势。对此,一般想到的是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扩大资本输出、减少资本流入等办法。这些措施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现实中却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现阶段增加进口不仅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助于引进经营人才和管理经验。但是,增加进口不能靠行政指令,应由市场自主选择。过分鼓励出口的做法要调整,不计成本的出口也必须改变,但如果采取特别的措施来限制出口,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况且,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还存在着将进口产品卖给谁、国内产品不出口谁又能买的问题。是否限制资本流入也要认真研究。虽然我国本外币资金都已不再短缺,但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而引进外资则可以带来国内缺乏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理,无非是要加强对短期套利资本流动的监控和控制,但很难将短期套利资本与合法合规的贸易投资完全区分开来。适当扩大资本流出,不仅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也符合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但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不取决于外汇供求状况,而是取决于宏观调控效力、公司治理水平、产权保护程度、金融监管能力等其他约束条件。
汲取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解决外汇储备激增问题,关键是要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不平衡是经济对内不平衡的反映,因此,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不能局限于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本上还是要从恢复经济对内平衡入手。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改善储蓄、投资、消费的关系。其次,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增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减少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因此,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不是为国际收支平衡而平衡,根本上还是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这正是各部门形成共识、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
在外汇短缺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涉外经济发展优先的非对称管理政策模式,外贸“奖出限入”,资本“宽进严出”,外汇“增收节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的刚性,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约束。有鉴于此,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尤其是国际收支的总量平衡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但这种调整不应刻意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国际收支顺差时对资本流动实行严进宽出、国际收支逆差又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削足适履,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还会影响到政策的连续性,进而损害整个投资经营环境。
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遵循市场化的方向,致力于逐步取消资本和外汇管制,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和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在目前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开放资本流出的风险较小,改革步伐可以大一点、快一些。当然,所有相关改革不能仅从当前国际收支状况考虑,更要看市场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同时,应继续按照“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重要作用;逐步统一中外资企业和境内外资金使用的税收政策,减少对内外资的税收扭曲;稳步推进土地、能源、电力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切实落实土地、环境和劳动保护等相关政策法规,逐步解决人为压低要素成本所带来的价格扭曲和资源不合理配置。
关于外汇储备的经营与使用
我国外汇储备已达数千亿美元之巨,如何实现这笔巨大财富的保值和增值,相关部门责任重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持有国家外汇储备,授权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其进行经营和管理。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运用储备资产的方式。其中特别强调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储备的货币和资产结构,继续拓宽储备投资领域,把储备运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积极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水平。这些阐述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众所周知,采取储备货币和资产结构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是必要的。但这种调整必须基于长期、战略和发展的考虑,不能盲目追随市场波动,更不能片面理解为增持或抛售某种货币或资产。有人用美国官方公布的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情况来说明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地位在下降,这实际似是而非。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持有美国国债2005年11月底达到2498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69亿美元,中国减持美元资产的结论不攻自破。况且,除国债之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国际金融组织债券等,也符合储备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也是我国储备资产运用的重要方面。此外,考虑到我国经常项目出现持续较大顺差,尤其2005年外贸盈余激增,经常项目顺差急剧扩大,我国包括储备经营在内的资本输出也必然相应达到较大规模。在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对外证券投资是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美国金融市场仍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场,美国无疑仍是我国重要的资本输出目的地。
从理论上讲,货币需求有交易、预防和投机等动机,因此各国持有外汇储备无外乎是出于国际支付、稳定汇率和增加财富等目的。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较为充足,已基本满足了国际支付和市场干预的需要,所以,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的情况下,储备经营管理的赢利要求自然更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外汇管理局已经确定了明确的储备经营管理目标,即拓宽外汇储备投资领域,把储备运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积极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水平。实际上,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就是储备经营的一种有益尝试,既支持了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又为外汇储备赢得了较好的回报。当然,还有其他形式可以进一步探索,如改革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借鉴新加坡模式,按照公司制原则招揽市场人士经营管理部分外汇储备,从而谋求更高收益;尝试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储备,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进口国内紧缺的石油、矿产等,建立战略物资储备,等等。
总之,我们有这么多外汇储备,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避免矫枉过正,尤其要防止将外汇储备资产当作财政的钱来用。如果国家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3强的外汇储备都用于行政配置,势必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而且,与日本、新加坡等国不同,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央行资产而非国家财政的钱,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家财政支出,就会再度形成财政向央行的透支,最终酿成通货膨胀、信贷膨胀、资产膨胀的等恶果。另外,将外汇储备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做法简单地外延拓展,还有可能形成广泛的道德风险,从长远看也会侵蚀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基础。(作者:文亮)
㈦ 中国外汇储备即将返回五年前水平 外储下降有什么影响
去年中国外贸形势严峻,外储连续下降对外贸有什么影响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远芳指出,当前外汇储备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和资本项目下的资金外流,而不是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顺差变化。
“外汇储备增减对外贸没有直接影响,但有间接的影响。”孙华妤指出,这种间接性体现在人民币汇率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企业出口。为控制人民币贬值幅度,央行会出售以美元为主的外币,外储因此减少。
有机构认为,目前外储下降或使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分析,2016年第一周,人民币对美元已贬值超过1.5%,至5年来最低水平。外汇储备水平并非币值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其下降或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心理影响,刺激更多外汇流出。
“短期内市场存在外储下降和人民币贬值的趋势,这将利好出口企业。但由于我国加工贸易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来料加工的企业,其进口成本也将因人民币贬值而上升,令出口的价值优势打了折扣。总体来看,外储下降、人民币贬值对外贸的影响是中性的
㈧ 高分!!我国历年外汇储备额及其动态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分析
一、外汇储备的经济意义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国际储备代表一国的国际清偿力,其数量多少反映了该国清算国际收支及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而外汇储备在所有类型的国际储备中规模最大,使用频率最高,发挥的作用也最大。因此外汇储备就具有了不寻常的经济意义。对一国来讲,外汇储备的经济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外汇储备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三:1.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3.是一国国际借贷和支撑本币币值稳定的信用保证。因此,合适的外汇储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保持正常的外贸、稳定本国货币币值、抵御外汇风险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保证。
第二、外汇储备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外汇占款,占用货币当局的基础货币投放量,会通过乘数放大到经济运行中,这样外汇储备的规模就会影响到一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到其他的经济变量,比如通货膨胀、利率等。
第三,外汇储备数量的变化往往代表外汇市场上本币与外汇的供求情况,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或减少,意味着本币的升值或贬值压力,进而可能对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第四、外汇储备以外币资产存在,这意味着将本国资本输出到外国进行投资,在获取一定收益的同时也会承担机会成本,即动用储备进口物资所带来的本国经济增长及投资收益率。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2004年年末已经达到6099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汇储备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经济运行,我国外汇储备无疑应成为值得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数量和币种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分析。
二、从数量变化看中国外汇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顺差,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长。1985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6.44亿美元,1990年超过100亿美元,到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 2003年已达到4032.51亿美元,到2004年年末更是高达6099亿美元。表1为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的统计,体现了近 20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情况。
(一)、中国外汇储备数量变化原因分析
理论上讲,外汇储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进出口和外资引进净额。在会计上,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中非储备部分的余额和净误差与遗漏三者之和,需要用官方交易进行弥补和平衡,而交易的结果体现为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其中变化最大的便是外汇储备。外汇管理制度的变化也往往是导致外汇储备变化的重要原因。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储备变化可分两个阶段,这正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化相符。
1、1985年到1993年
这一时期中,我国外汇储备波动幅度较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当时为了调动创汇单位积极性,增加企业活力,国务院确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在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统一平衡、保证重点的同时,对有收汇的部门、地方、企业,按照收汇金额及规定的留成比例,分配给相应的外汇使用指标,由其自行安排使用。分配下去的外汇国家无法自由支配,不占用基础货币,也不体现为外汇储备,因此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也就相对稳定,增长比较缓慢。同时,当时我国国际贸易逆差积累较多,国际资本流入规模也相对较小,客观上也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缓慢增长。
此期间内外汇储备总体处于缓慢增长,但1992与1993两年都比1991年稍少些,这是因为1991年以前,我国国家外汇库存与中国银行外汇年终余额都记人外汇储备.而1992年开始,由于中国银行的商业银行化,不再负责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其外汇年终余额也不再记人国家外汇储备中,因此为体现为外汇储备的减少。
2、1994年及以后至今
此期间内,我国外汇储备呈高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约为450亿美元,而且增幅呈增长态势,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099亿美元。笔者以为这同样有两大原因。
一是制度原因。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了银行间统一的外汇市场,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1996年7月起对外商投资企业也开始实行结售汇制度。于是所有进出口和外资引进净额都需要国家以人民币收购,变成外汇储备,这构成了我国外汇储备呈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
二是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这是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物质原因。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自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基本全部形成顺差,只有1998年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63.21亿美元,而同期经常账户顺差则达到了293.24亿美元,因此,自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中,虽然每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各自变动幅度较大甚至出现逆差,但总体一直保持“双顺差”的态势,尤其两者合计更是呈高额顺差,2003年为986.01亿美元,而2004年仅上半年即达到742.68亿美元。排除误差与遗漏因素,这与每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幅度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正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而这其中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一直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促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首先经常账户顺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高额顺差。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转移支付。其中我国服务与收益项下常年为逆差,而转移支付虽然保持顺差,但涉及金额太小,不构成大的影响,只有货物项下即通常所说的进出口贸易则在1994年以后持续保持高额顺差。因此,进出口贸易的持续高额顺差使经常账户体现为顺差,同时造就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而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1994年汇率并轨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则事实上刺激了出口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国际贸易持续保持顺差。
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则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项目中,这主要得益于外资引进的迅速增加。一直以来,我国都保持着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1994年至 1995年的高利率及1996年开始实行的优惠外资政策都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率长期为全球之冠,这才是对外资最实际最有力的吸引。
(二)、探求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尝试
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外汇储备不足,形成外汇短缺,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引起国际支付危机和本币信用危机,进而将导致债务危机及货币危机的爆发;而如果外汇储备过多,虽然可以提高国际清偿力,增强干涉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能力,提升在国际借贷和支撑本币币值稳定方面的信用保证,但同时也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积累本币升值压力,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面对目前我国持续迅速增长的高额外汇储备,找到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即是外汇储备的规模既能满足国家外汇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而又不对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造成大的影响。
面对目前我国持续迅速增长的高额外汇储备,有许多学者依据传统理论计算得出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过量。黄有光(2004)通过计算外汇储备与GDP占比这一指标得出,中国超过30%,日本为12%,认为中国现在完全不是外汇不足,而是持有太多低息美元债券.并蒙受美元贬值的损失。余林、梁志坚(2004)综合考虑年进口额、外债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等因素,计算得出2003年时我国外汇储备已经明显过多。高丰、于永达(2003)利用阿格沃尔模型分析得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实际规模要大于根据模型计算出来的适度规模,而且差值不断增大。
不过鉴于这些传统方法,总是偏重于考虑经济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影响,具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因此由其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我国外汇储备究竟是否过多,还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现阶段国际交往的深入发展,影响和决定一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因素日趋复杂,很难简单地通过某一模型,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下面结合各种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分析。
第一、我国实行结售汇制度,因此国家外汇储备代表着全社会的国际购买力,并不仅仅是官方储备的含义。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是合理的。
第二、进出口贸易。我国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高,很容易受到国际物价水平及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外汇收入可能会有较大波动。而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在技术、能源、原材料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进口规模。因此,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是很必要的。表2中的数据很能说明这一点,1994--1996年经常账户顺差都低于100亿美元,而继.1997--2003年的较高顺差后,2004年上半年顺差却只有74.65亿美元。
第三、外资流人并不稳定。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资的大量流入,但外资流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表2显示,在我国实行极优惠的外资政策的同时,外资流人也会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而有很大的波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1998年出现逆差63.21亿美元,其后的1999年和2000年顺差水平也很低。当今世界,风云变动,国际货币体系更是蕴涵着很大的内在不稳定性,国际环境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有利于防范这方面的风险。
第四、外债余额。我国外债余额历年来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由此产生的还本付息压力,要求我国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表3为1994-- 2003年我国外债情况表。
第五、我国人民币还不是完全
可兑换的货币。人民币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完全自由兑换是人民币的当然目标。而即使在现在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仍有巨额的国际游资热炒人民币升值,因此实现自由兑换后,为抑制针对人民币的投机活动,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增强市场对人民币币值的信心,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第六、我国实行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为保持汇率的稳定,防范外汇市场上的大规模投机,需要我国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
第七,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缺乏灵敏的调节政策传导机制,无法提供较高的诱导性储备,因此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对国家外汇储备的依赖程度较高。落后的金融市场客观上要求我国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
第八、著名华裔经济家钱颖一教授和IMF高级经济学家黄海洲教授 (2002)研究认为,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几乎为1001事实表明,此观点似乎过于悲观但确有可信的成分。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防止中国陷入金融危机,不用担心经济危机的出现。
第九、外汇储备过多对经济的最显著不利影响是推动通货膨胀。但从表4可以看出1994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基本处于温和水平,并且一度出现过通货紧缩,即使在外汇储备规模达4032.51亿美元的2003年,当年通涨率也只有1.2%。2004年虽然CPI一度高位运行,6--9月份与去年同比增长超过5%,但随着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实,以及今年的粮食丰收,经济生活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逐步减弱或者得到抑制。物价总水平趋于稳定,CPI出现回落,11月份的同比增长就已经下落到了2.8%。因此,高额外汇储备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基本处于控制之下,未对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造成大的影响。
综合上述因素,而且在外汇储备规模较高且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一直在健康平稳运行,并保持着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因此总体看来,我国目前高企的外汇储备还是处于适度规模的范围内的。但问题在于1994年实行外汇管理
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结售汇制度,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基本上是被动式形成的,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我国外汇储备很可能会增长到超出适度规模,造成更大的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减缓我国外汇储备被动式高速增长的建议
虽然我国目前高企的外汇储备规模仍在适度规模之内,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被动式的,长此以往难免会增长到一个不合理的程度。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采取一定措施改变这一局面。
第一、结售汇体制需要适当放宽。历史证明,1994年以来实施的结售汇体制,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增加了我国国际清偿力,提高了国际支付的能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借贷和支撑本币币值稳定方面的信用保证,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结售汇体制也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被动式高速增长,适当放宽结售汇体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放缓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而且在新形式下,严格的结售汇制度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首先,结售汇制度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包含一部分民间外汇储备,同样占用着基础货币,增加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其次结售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我国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积累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最后,我国将走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为寻找更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也需要适当放宽结售汇体制。
第二、加强对战略性物资的采购。外汇增长太快就花掉一些,增加采购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海外的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资源,加强我国战略性物资的储备,这无疑也是控制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三、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提高公开市场的容量,提高央行对冲性公开市场操作的效力,冲销外汇储备增长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对此,李扬(2003)认为为了收回因购买外汇而增加发放的基础货币,我们的货币当局必须卖出些什么。但我们现在没什么东西可卖,货币当局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供使用,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他提出要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提高国债市场规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从币种结构看中国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管理的另一个方面是外汇储备的币种管理。70年代以前,外汇储备只有美元,但70年代之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元化的储备货币币种,波动较大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不同的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迅速发展的国际金融市场,都加强了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1、根据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走势,合理搭配币种,在各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化中保持外汇储备的币值稳定;2、适当地搭配币种和投资方式,以求达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组合,保持外汇储备的赢利性;3、为方便国际经贸往来,进口商品、劳务或其他支付的结构分布需要,应该是币种结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该说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较好的遵守了上述原则, 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曾有5%左右(李杨2003)。但2002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贬值向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挑战,香港《明报》2004-年11月29日报道,在我国现有的S000多亿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国债券)大约至少占3000多亿(60%以上)。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估计,美元至少要贬值20%,最多可能贬值 40%。这意味着中国会损失600亿到 1200亿美元的外汇购买力。虽然实际情况可能没有那么坏,但毫无疑问,我国外汇储备正因为美元的贬值而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外汇管理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余永定(2004)中国外汇储备2003年底为4033亿美元,其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580.89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39.22。截至 2004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创下了 5145亿美元的新高,而174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占比为33.9%,较2003年底下降了5.3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减缓了购进美元资产的速度,降低了美元资产的比例,定程度上减少了可能的外汇损失。
㈨ 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有多少的
我国现在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4万亿美元的水平。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外汇储备排名据2009年4月底数据,中国大陆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罗斯居第三。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