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哪些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
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中国的人民币主要用于东亚和东南亚。截至目前,中国已与欧洲央行、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约2.3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日本、菲律宾、朝鲜、越南、泰国、柬埔寨、俄罗斯、泰国和新加坡、印尼、韩国、阿根廷、缅甸、老挝等国。另外,还有一个国家也直接放弃美元,改成人民币,那就是委内瑞拉。当然,上述交易主要是官方交易。对于私人交易,实际上老挝、缅甸、柬埔寨等落后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尽管人民币升值,但其外汇储备资产仍不足2%。同期,美元外汇储备占世界外汇储备的62%,欧元外汇储备占20%,中国老对手日本外汇储备占世界外汇储备的4.5%。因此,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人民币充其量只是一种地区性货币,而不是一种世界性货币的名称。
㈡ 哪国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马来西亚、泰国、老挝、菲律宾、韩国、越南等东盟国家都以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㈢ 老挝的经济状况
http://www.nncin.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338
这个里面有详细介绍
㈣ 有那些国家欠中国的钱;中国又欠那些国家的钱。
你这问题问的很明白,其实欠钱与否最主要是看我们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由于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工业出口为主,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而我们国家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卖的钱多买的钱少,所以由此导致了我们国家外汇储备一直攀升,截止到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21316亿美元,这已是世界第一。
那么别人欠钱就要看我们的外汇储备持有哪种货币了,我们持有了那么那国家就欠我们钱,其实外汇储备的分布一直是国家机密但是据分析估计我国外汇储备美元占70%日元占10%英镑和欧元占10-20%,所以说欠我们中国钱的最主要有美国欧盟和日本。
其实外汇储备那个多一点其实多看货币的保值性,美元虽然近几年不断贬值,但是不得不看到他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所以我们的外汇储备虽有损失但是还是以美元为主导。
讲到我们中国欠别人钱,这种国家很少,即使有也是很少!
㈤ 世界哪个国家把人民币当成外汇储备
原来没有的,因为RMB是不允许在国际市场流通的,所以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获得足够多的RMB以作为外汇储备。
之所以不可以流通在于中国的货币管制,为了避免像97年金融危机的悲剧,因此不让RMB在境外流通。97年,索罗斯在泰国境外慢慢地,不被察觉的吃进泰铢,并逐渐掌握了足以撼动整个泰国市场的货币量,而泰国自己却毫无察觉。最后索罗斯在高位抛售海量泰铢,从而导致泰国经济崩溃,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
而现在,中国由于已经与一些东盟国家签署了货币互认协议,开始将一部分RMB和东盟国家的货币互换,互相作为储备货币。现在马来西亚、泰国、老挝、菲律宾、韩国、越南等国,都已持有一定量的RMB作为外汇储备。
而为了避免RMB跨境交易再次出现97年的问题,中国也早在n年前,就已经开始现在国内打造了银联交易网络,现在,国内的银联已经成网络了,已经开始向国外拓展。因为如果让RMB只在银联平台上交易,这样交易的信息,可以都被中国的银行察觉到。反之,visa和master交易系统上的交易都可以被网络终端——华尔街监控。无论是考虑国家国防安全,还是金融安全,另立交易网络都是必要的。因为二战期间,英国的情报部门就通过犹太银行家,监控着德国在二战期间在瑞士的每一笔国际交易。德国买了多少战略物资一目了然。
由于支付系统对市场信息的高度控制性,中国的银联系统显然已经动了英美银行家的奶酪了,因此在推向国际化方面一直比较缓慢。几个月前,第一个认可银联支付系统的外国国家韩国,正式批准引入银联支付系统。
㈥ 外汇储备过多或过少对经济的影响
外汇储备越多,那证明国家的经济增长越快,那国家就越富强.那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对股市当然是好事,有了外汇储备做资金的后盾,即使股票有一天到了一跌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就需要动用到外汇储备来救市了.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香港也是动用外汇储备来救市的如果外汇储备过少 就像泰国 缅甸 老挝 金融危机的到来 无法抵御 成为经济泡沫
㈦ 世界各国外汇储备
— 世界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 7,471,093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㈧ 2010各国外汇储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㈨ 当今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基本情况如何
菲律宾,印尼,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
基本情况参见网址http://www.aftabiz.com/wljj.php。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产值约占GDP的一半,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后期采取经济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此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呈下滑趋势。90年代初拉莫斯总统执政后,为振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菲经济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1999年,菲经济逐渐开始恢复。2000年,由于政局动荡,菲金融形势一度恶化,汇率创历史新低,股市亦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2001年阿罗约总统执政后,推进经济改革,重点提高农业生产力。受全球经济减速和政局动荡的影响,菲仅保持缓慢增长,经济走势低迷。外贸下滑,外来投资减少,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贫困问题仍较突出。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海岸线长约161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年均气温28°C。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是经济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近年非油气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2001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66%。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力图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近年来建筑业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油气工业的重要产业。服装业亦有较大发展,已成为继油气业之后的第二大出口收入来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狭小、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技术和劳动力严重匮乏等。
新加坡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对美、日、欧、和周边市场依赖性很大。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自90年代起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后,新加坡经济所受冲击较小,并迅速回升,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9.9%。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电子产品周期性衰退等因素影响,2001年新加坡经济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年负增长2%。为此,政府两次出台总值相当于GDP8.4%的配套计划刺激经济,同时开始酝酿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要攀登知识经济的新高峰,“打造新的新加坡“。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商贸。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 %。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70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出现下滑。政府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等措施后,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马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下跌幅度曾达46%,股市综合指数下挫过半。1998年,马经济出现13年来首次负增长(-7.5%),失业率和通膨率上升。1998年9月,马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并出台选择性资金、货币管制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对短期外资进行监管,将林吉特兑美元汇率固定在3.8:1水平以及禁止岸外林吉特交易等。马金融形势趋于稳定,股市逐步回升。1999年2月,马政府以征收撤资税取代对短期外资的管制,外资开始回流。1999年第二季度,马经济开始复苏,全年经济增长5.4%。2000年,马经济在1999年复苏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数基本恢复金融危机前水平,经济增长率达8.5%。2000年10月,马政府取消了撤资税,但仍保留货币管制措施。受美、日经济不振影响,2001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越南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1986年越共“六大”确定实行革新开放路线,1996年越共“八大”制定(2001年“九大“重申)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6种经济成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小业主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外资经济)。近年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1996年至2000年五年计划期间,GDP年均增长6.7%,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5%、12.2%和6.4%,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30万吨,大米、咖啡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三位。5年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47亿美元。2000年GDP增长6.7%,其中农业增长4.9%,工业增长15.7%,出口增长24%(计划增长11-12%),进口增长30.8%, 外汇储备有所增加。2001年继续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努力推进国企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刺激消费、加大扶贫力度。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自然灾害严重情况下,GDP仍保持稳定增长。
泰国自1961年起开始实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2年起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实行自由经济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和竞争,引导私营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增加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努力扩大出口。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解除经常项目下外汇交易管制,允许外国银行在曼谷经办“离岸业务“(BIBF)。此外,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积极参加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泰、马、印尼“成长三角“合作。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崛起,泰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农业国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工业制成品成为泰国主要出口商品。1990年至1996年,泰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达8%。1995年泰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500美元,世界银行将泰列入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带来巨大冲击,当年经济增长-1.4%,1998年经济大幅衰退,增长率为-10.5%。1999年下半年起,泰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当年增长4.4%。2000年6月,泰国宣布脱离IMF监管,经济逐步回升,当年GDP增长4.3%。2001年,泰国继续实行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鼓励消费,拉动内需,扩大出口。在努力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主要有:成立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呆坏帐,成立人民银行,扶持中小型企业,延缓农民偿债三年,实施“乡村百万铢发展基金“和“30铢医疗计划“,发展地方特色产品以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外债有所减少,外汇储备略有增加,股市缓慢回升。截止2001年底,外债降至694亿美元,外汇储备增至330亿美元。
老挝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88年以来,推行革新开放路线,调整经济结构,即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入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颁布外资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1991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老挝货币基普急剧贬值。老挝政府通过采取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扩大农业生产等措施,基本上保持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的稳定。2001年老挝党“七大“制定了2001年至2005年经济发展规划,今后五年老挝GDP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7%,重点发展农业、能源、矿产、旅游等优势产业,增加出口。至2020年人均GDP翻三番,达到1500美元。
印度尼西亚1968年以来,特别是80年代调整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后,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通货膨胀控制在10%以内。1994年4月进入第二个25年长期建设计划,即经济起飞阶段。政府进一步放宽投资限制,吸引外资,并采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旅游、增加出口。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创,经济大幅衰退,货币贬值、通膨高踞。为摆脱经济困境,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援。1999年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整改阻力较大,私企外债、银行呆账等问题难以解决。
柬埔寨是农业国,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占总人口36%。1993年王国政府成立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商贸自由化。1998年新政府成立后,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训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出台多项改革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裁减军政官员,减少行政开支。2001年,柬努力推进行政、税务、金融和司法等方面的改革,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GDP):36.4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