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的稀土储量到底占全世界的多少
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工业储量约9261万吨REO,中国稀土工业储量占全世界的71.1%,达6588万吨REO。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稀土资源较大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
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中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单一、分布面广而相对集中。
(1)稀土矿产地储备扩展阅读: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
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⑵ 中国稀土主要产区在哪
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
我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中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地。
(2)稀土矿产地储备扩展阅读
稀土的理化性质
一、缺少硫化物和硫酸盐(只有极个别的),这说明稀土元素具有亲氧性;
二、稀土的硅酸盐主要是岛状,没有层状、架状和链状构造;
三、部分稀土矿物(特别是复杂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呈现非晶质状态;
四、稀土矿物的分布,在岩浆岩及伟晶岩中以硅酸盐及氧化物为主,在热液矿床及风化壳矿床中以氟碳酸盐、磷酸盐为主。富钇的矿物大部分都赋存在花岗岩类岩石和与其有关的伟晶岩、气成热液矿床及热液矿床中;
五、稀土元素由于其原子结构、化学和晶体化学性质相近而经常共生在同一个矿物中,即铈族稀土和钇族稀土元素常共存在一个矿物中,但这类元素并非等量共存,有些矿物以含铈族稀土为主,有些矿物则以钇族为主。
在已发现的250多种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适合现今选冶条件的工业矿物仅有10余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稀土资源
⑶ 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
中国--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中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地。但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
http://wenku..com/view/795fb5d276a20029bd642ddb.html中国稀土矿主产地一览表
⑷ 中国什么时候颁布有关稀土储备战略政策
要问目前中国稀土管理处在什么阶段?国外媒体似乎比国人更加清楚这一点:德国《焦点》周刊9日称,中国稀土管理正在走向“建立一个令人垂涎的商品战略储备”的“第二阶段”。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决定设立首批稀土矿国家规划矿区的消息,更是直接印证了“第二阶段”理论。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稀土资源的重视程度开始加码至“国家”层面,但由于各地特别是南方资源分散,恐一时难以治理开采不统一之痼疾。
据了解,此次首批稀土矿国家规划矿区落定在江西赣州,包括勘查区、开采区及成矿远景区共11个区块,总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预测稀土远景资源量约76万吨。
对于将首批规划区的点“敲定”赣州,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这一选定是依据资源的重要程度、地质特征及生产条件等综合因素来考虑的。赣州号称“稀土之都”,拥有国内绝大部分的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其产量占全国中重稀土的70%左右。
事实上,赣州只是中国稀土资源的一个影子。中国是全球稀土最大的资源国和产量国,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贸易量却占全球贸易量的 90%以上。而在中国为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供应下,美日等发达国家却开始了“收缩”的局面。精明的日本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台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坊间传言目前日本存量够用20年以上。而美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13%,但2009年产量却为零;俄罗斯储量占世界19%,但产量仅为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
在国外开始战略储备的同时,国内对于稀土资源也开始日益重视。去年11月,商务部发布公告提出“国家将对稀土出口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此外,启动稀土资源国家战略储备计划等传言也日盛。
业内专家表示,选点赣州成立首批稀土矿国家规划矿区,既有利于控制稀土优势矿产的开发强度,提高对稀土和铁矿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也是国家重视稀土资源“一脉相承的政策”。
意义 遏制滥采摸清“家底”
资源丰富的背后,却是不同企业“无序开采”的乱象。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为例,其境内拥有钨、锡、锰、锆、铪、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20多年前人们便开始在全南开采稀土矿,2006年以来集中爆发,全县出现近百个稀土矿非法开采点,仅全南县陂头镇就有几十个矿点。
江西省赣州市矿管局局长李国清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思想影响下,赣州稀土资源陷入滥采滥挖、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几乎县县开采,最高峰时有采矿证的矿山就达1035个。
而粤北部分地区也是稀土主产区之一,龙川县地处于我国第三大稀土产区腹地。2005年以来,在高额利润驱使下,该县境内非法开采稀土资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地方,虽经连续几年的强力整治却屡禁不止。
一边是采矿点的蜂拥而上,一边则是中国稀土疯狂的走私贱卖。中国以“白菜”的价格廉价出口稀土资源,导致资源储备急剧减少,这也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万吨,但实际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已超过20万吨。此外,分离稀土合金提取稀土正成为中国稀土流失海外的主要途径,有专家预计我国每年大概稀土走私有2万吨左右。
被誉为“稀土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指出,我国南方五省蕴藏着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达150万吨,但已经开采了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
因而,此番划定稀土和铁矿国家规划矿区有利于“摸清资源家底”。曾参与设立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专家评审会的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王彩凤表示,设立国家规划矿区的目的是让国家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资源储量的变化,推动资源可持续发展。
问题 资源分散规划“特区”难治一时痼疾
在国内,以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四川氟碳铈稀土矿为代表,并称为中国三大稀土资源产地。北方形成的“内蒙模式”一般由几家公司牵头,统一采控源头控制;但由于位于南方的中重稀土产地分散、开采量小,不利于集中统一开采,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南方模式”,赣州则是典型的代表。
目前,南方盘踞着五矿、中铝、包钢稀土、赣州当地稀土等一批企业,均对中重稀土虎视眈眈,并期待在资源整合中分一杯“羹”。而相邻的广东、福建两省的局面则更清晰一些,广晟有色与厦门钨业则是上述两省的主要开采力量。
江西省稀土学会秘书长孟学江表示,迄今为止,这一政策我们“只看到了一纸公告,没有看到具体的实施办法”。
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则表示,毫无疑问,稀有的矿产资源确实应该集中在国家手中,至少很大一部分应由国家层面控制,就像煤炭和石油一样,从源头集中,减少源头介入的企业数量。目前看,由于南方的稀土资源过于分散,可能导致稀土的“规划区”统一开采权很难有实操性。
据了解,目前稀土行业沿袭由工信部主管生产总量指标、由国土资源部主管采矿指标、由商务部主管出口配额的管理机制。此次,由于国土资源部的公告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业内人士推断中央重新收回采矿权再分配的可能性较小。
⑸ 我国稀土的主要产地在哪里中国稀土的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稀土的储量与产量的比例如何
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稀土资源较大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中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单一、分布面广而相对集中。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截止当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
除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
(5)稀土矿产地储备扩展阅读:
美国稀土资源是世界稀土矿储存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储藏量较大的主要有氟碳铈矿、独居石及在选别其它矿物时,作为副产品可回收黑稀金矿、硅铍钇矿和磷钇矿。
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圣贝迪诺县的芒廷帕斯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氟碳铈矿,该矿山1949年勘探放射性矿物时发现,稀土品位为5~10%REO,储量达500万吨之多(占全球百分之十三),是一大型稀土矿。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芒廷帕斯矿长期供应着世界一半以上的稀土产量,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世界稀土供应市场,但直至90年代初期,芒廷帕斯一个矿山的稀土供应量一直可以与整个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供应量相匹敌。
美国很早就开采独居石,开采的砂矿量为佛罗里达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矿。矿床长约19km,宽1.2km,厚为6m,独居石较为丰富。此外,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矿分布,储量也相当可观。
⑹ 中国是否有稀土储备
有,包钢稀土应该已经实行了,刚开始时企业在做,现在是企业行为还是国家行为就不太清楚了。是提炼出来储备的,另外国家也要求白云鄂博封存一部分减少开采量只是一直都没照做。
⑺ 在已探明储量中,中国的稀土资源从第一位已经具体下降到第几位
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我国居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21000万吨的43%
⑻ 稀土矿山管理制度
要问目前中国稀土管理处在什么阶段?国外媒体似乎比国人更加清楚这一点:德国《焦点》周刊9日称,中国稀土管理正在走向"建立一个令人垂涎的商品战略储备"的"第二阶段"。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决定设立首批稀土矿国家规划矿区的消息,更是直接印证了"第二阶段"理论。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稀土资源的重视程度开始加码至"国家"层面,但由于各地特别是南方资源分散,恐一时难以治理开采不统一之痼疾。
重视加码稀土资源成立国家级"特区"
据了解,此次首批稀土矿国家规划矿区落定在江西赣州,包括勘查区、开采区及成矿远景区共11个区块,总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预测稀土远景资源量约76万吨。
对于将首批规划区的点"敲定"赣州,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这一选定是依据资源的重要程度、地质特征及生产条件等综合因素来考虑的。赣州号称"稀土之都",拥有国内绝大部分的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其产量占全国中重稀土的70%左右。
事实上,赣州只是中国稀土资源的一个影子。中国是全球稀土最大的资源国和产量国,资源探明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贸易量却占全球贸易量的90% 以上。而在中国为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供应下,美日等发达国家却开始了"收缩"的局面。精明的日本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台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坊间传言目前日本存量够用20年以上。而美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13%,但2009年产量却为零;俄罗斯储量占世界19%,但产量仅为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
在国外开始战略储备的同时,国内对于稀土资源也开始日益重视。去年11月,商务部发布公告提出"国家将对稀土出口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此外,启动稀土资源国家战略储备计划等传言也日盛。
业内专家表示,选点赣州成立首批稀土矿国家规划矿区,既有利于控制稀土优势矿产的开发强度,提高对稀土和铁矿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也是国家重视稀土资源"一脉相承的政策"。
意义
遏制滥采摸清"家底"
资源丰富的背后,却是不同企业"无序开采"的乱象。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为例,其境内拥有钨、锡、锰、锆、铪、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20多年前人们便开始在全南开采稀土矿,2006年以来集中爆发,全县出现近百个稀土矿非法开采点,仅全南县陂头镇就有几十个矿点。
江西省赣州市矿管局局长李国清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思想影响下,赣州稀土资源陷入滥采滥挖、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几乎县县开采,最高峰时有采矿证的矿山就达1035个。
而粤北部分地区也是稀土主产区之一,龙川县地处于我国第三大稀土产区腹地。2005年以来,在高额利润驱使下,该县境内非法开采稀土资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地方,虽经连续几年的强力整治却屡禁不止。
一边是采矿点的蜂拥而上,一边则是中国稀土疯狂的走私贱卖。中国以"白菜"的价格廉价出口稀土资源,导致资源储备急剧减少,这也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万吨,但实际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已超过20万吨。此外,分离稀土合金提取稀土正成为中国稀土流失海外的主要途径,有专家预计我国每年大概稀土走私有2万吨左右。
被誉为"稀土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指出,我国南方五省蕴藏着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达150万吨,但已经开采了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
因而,此番划定稀土和铁矿国家规划矿区有利于"摸清资源家底"。曾参与设立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专家评审会的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王彩凤表示,设立国家规划矿区的目的是让国家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资源储量的变化,推动资源可持续发展。
问题
资源分散规划"特区"难治一时痼疾
在国内,以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四川氟碳铈稀土矿为代表,并称为中国三大稀土资源产地。北方形成的"内蒙模式"一般由几家公司牵头,统一采控源头控制;但由于位于南方的中重稀土产地分散、开采量小,不利于集中统一开采,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南方模式",赣州则是典型的代表。
目前,南方盘踞着五矿、中铝、包钢稀土、赣州当地稀土等一批企业,均对中重稀土虎视眈眈,并期待在资源整合中分一杯"羹"。而相邻的广东、福建两省的局面则更清晰一些,广晟有色与厦门钨业则是上述两省的主要开采力量。
江西省稀土学会秘书长孟学江表示,迄今为止,这一政策我们"只看到了一纸公告,没有看到具体的实施办法"。
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则表示,毫无疑问,稀有的矿产资源确实应该集中在国家手中,至少很大一部分应由国家层面控制,就像煤炭和石油一样,从源头集中,减少源头介入的企业数量。目前看,由于南方的稀土资源过于分散,可能导致稀土的"规划区"统一开采权很难有实操性。
据了解,目前稀土行业沿袭由工信部主管生产总量指标、由国土资源部主管采矿指标、由商务部主管出口配额的管理机制。此次,由于国土资源部的公告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业内人士推断中央重新收回采矿权再分配的可能性较小。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采矿权"完全收归中央,地方没有积极性;完全撒给地方,地方被利益驱动有时又不按中央执行。"因此盘踞在赣州的几家企业不可能一家独大,最终结果很有可能是相互整合,成立一家各家都有股份的大公司。
⑼ 专栏一:矿产地储备系统架构及优化分析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供需发展变化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优势和短缺矿产资源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相关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从保护资源、保障供应的角度出发,开展矿产地储备分析研究,探索发掘矿产地储备系统功能,优化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协调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对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能够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一、矿产地储备系统的内涵
矿产地储备系统首先是个组织、整体,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它是开展矿产资源储备系统及其相关工作的因素综合体,是自然资源与社会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属于复合系统。另外,矿产地储备系统与周围环境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属于广义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在现实中,其与矿产资源的赋存环境、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等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其又具有开放系统的特质。从功用上考虑,矿产地储备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矿产资源中长期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该系统亦具有远平衡系统的特质。
二、矿产地储备系统的架构
矿产地储备工作具有挑战性、复杂性,从矿产地储备系统的特性可以发现,由其相关事务组成的系统较为复杂,该系统从理论上应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在架构矿产地储备系统时,根据系统的特质,结合目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大环境等因素,可从目标、管理、运行三大方向分类进行,组建目标(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运行(子)系统等共同组成综合性系统。
1.目标(子)系统
矿产地储备的目标系统,主要是完成矿产地储备的矿种选择、储备规模和储备地布局目标的系统整体。该系统内应当建立储备矿种选择机制、储备规模控制机制和储备地布局管控机制,由三大机制共同推进目标系统的正常运转。
(1)储备矿种选择机制。主要依靠对拟储备矿产资源的资源禀赋及供需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充分考虑资源的重要性,开展拟储备矿种的遴选工作原理分析,制订矿种选择方式体系。在实际储备矿种选择中,原则上,凡是战略性矿产资源都应予以储备,但为切合实际情况,应有选择、有重点,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坚持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原则,重点开展我国矿产资源优势度分析,相关矿产资源的全球性紧缺度、资源性产品进口依赖度分析,研究制订完善的遴选机制,为矿产地储备的下一阶段工作提供方向。
(2)储备规模控制机制。通过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实力、世界资源产消趋势,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根据储备成本、风险概率、储备收益及国力可承受强度等,分析测算,综合确定合理的矿产地储备规模范围。并跟踪资源的历史消费、未来需求、贸易进出等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建立储备规模的控制措施,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通过储备规模控制,调控资源供应,合理体现我国优势矿产的战略价值,准确表现出其应有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达到保护国家资源安全的目的。
(3)储备地布局管控机制。以相关资源规划、资源禀赋、资源开发利用形势、经济发展节奏等因素条件为基础,研究确定矿产地储备区域,开展总体布局。根据拟储备资源的地质工作进展、供需形势、替代资源应用、开发技术、生态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开展储备区域的变换工作,形成合理的布局管控机制。把布局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使储备地的布局趋向最优。
2.运行(子)系统
矿产地储备运行(子)系统,主要是实现储备地要素在该系统内的正常流通,是矿产地储备事务活动的运行机理部分,根据运行阶段及分工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储备地的收储、动用与轮换。因此,矿产地储备运行系统主体上由收储机制、动用机制和轮换机制联合架构组成,并在辅助条件下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
(1)收储机制。矿产地储备收储活动是储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部分,收储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后续储备地动用与轮换程序。在开展收储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目标约束条件:通过分析拟规划储备矿种的资源品质要求、储备的规模、布局等,制订相应的储备战略、规划;根据拟储备矿种的收储成本、勘查、开发风险、供求形势等动态约束条件,制订约束收储的调控机制;针对拟储备矿种,在资源储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或市场供应过剩时,制订目标矿产资源地收储决策,实施收储。
(2)动用机制。储备地动用是发挥矿产地储备效用的关键环节,何时动用、动用多少是建立动用机制时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储备地处于封存状态时,应动态监测其具备的区位优势,是否有较高的经济性:若是国内矿产品供应严重不足,说明供求关系长期失衡;或是储备地规模经过勘查后超出预期规模,则要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因素,研究动用措施,并根据影响度的大小,确定动用的时机、规模、区域等具体动用目标,形成良好的动态反馈机制。
(3)轮换机制。储备地轮换是通过动态管控矿产地收储和动用活动,适时调节矿产地储备的规模与布局,优化储备地的布局、结构、质量,节约管理成本,使资源能得到最佳开发时间段保障,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在开展轮换活动时,需要重点考虑储备地规模的变化动态、储备地区位优势的变化、替代资源可供性的变化、经济发展背景变化(如产业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等因素,采用合理的轮换周期与强度,形成稳定的储备地储备机制。
3.管理(子)系统
矿产地储备管理(子)系统是由矿产地储备系统内的管理者、操作者与储备地相互作用形成的,是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运行机体。矿产地储备管理系统应在储备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系统内的组件、工作机制应当具有科学化的布局结构,科学的矿产地储备管理系统可使矿产地储备工作运行效率优化,助推系统的发展壮大。为此,要根据矿产地储备工作的需要,考虑储备地的工作特性等因素,完成由储备机构系统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信息与技术跟踪机制架构的矿产地储备管理系统。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在最优性价比下,保障矿产地储备工作的良好运转。
(1)储备机构系统化机制。完备的矿产地储备机构系统应当由基本要素和弹性要素组成。机构中的基本要素是为保障储备工作的正常运作而设置的,通过运用其正式和规范的运作可将复杂的储备事务分类划别,并纳入可供观察和解决的轨道上。基本要素是矿产地储备管理部门履行其职能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现实中矿产储备管理部门保持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弹性要素是指存在于储备机构基本要素之外的一些成分,是在矿产地储备管理部门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来的、对矿产地储备管理部门完成其基本功能和职责起辅助作用的一些机构、机制、程序和规则等。从机构组成的基本要素范畴上分析,矿产地储备的机构组成应当由牵头负责机构、日常操作机构、储备地基层协管机构组成。弹性要素方面,在矿产地储备机构当中有必要成立管理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其对矿产地储备工作的大政方针出台起决策导向的作用,是矿产地储备工作中的中枢系统。
(2)资金保障机制。矿产地储备理应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性事务,需要高水平的基础支撑,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资金运作方式是矿产地储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在资金来源上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作用,设立矿产地储备专项资金,同时发挥中央地勘基金作用。在资金监管方面,建议设立矿产地储备资金监管机构,直接归矿产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管理,构建数字监管系统等全程监管矿产地储备资金的动向,保障矿产地收储、管理正常运行。
(3)信息与技术跟踪机制。矿产地储备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储备地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加强矿产地储备资源调查、统计、监测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积累与动态跟踪分析,构建矿产地储备指数,为及时提出增储、轮换、动用政策建议作重要支撑。在实际操作中,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协助矿产地储备管理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和信息收集工作。技术跟踪方面,重点关注储备地的资源调查技术研究、储备地监测管理、跟踪技术的系统实现,同时注重与管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探索形成方便快捷的动态反映机制,实现数字管理与人力管理有效结合,为储备地管理系统的良好运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三、矿产地储备系统优化模式
依据系统论观点,要实现矿产地储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矿产地储备系统必须具有优化模式。矿产地储备系统的优化,在管理范畴上属于矿政管理的一部分,在战略安全范畴上是国家资源安全与保障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矿产地储备系统优化涉及资源系统与非资源系统,以及资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1.主体合作机制
矿产地储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储备地布局问题、不同区域的协同(即A、B、C储备地的相互协同),要实现对储备地全局动态协调功能的共同保障,则需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各分区域有其独立要素,又是系统整体的一个部分,需要系统中心(管理部门)的协调统筹,发挥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促进不同储备地分区域的运转常态化和协调发展。使分区域之间,以及与矿产地储备系统中心形成互为依托、互相支撑,互动合作的主体合作机制。
2.要素互补机制
矿产地储备系统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各种要素都有自身的禀赋和优势。要素之间只有互为利用、互相补充,才能提高和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对要素进行重组的过程中,应取长补短,互相为对方提供生长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强系统整体功能。在不同储备地中,可根据不同储备地的因素,如资源品质(因素之一),考虑储备地责任分工,作为储备地动用、轮换的考虑因素,使其相互之间保持联动,为整体功能发挥正向作用。以稀土为例,根据稀土轻重之分,北方稀土储备与南方稀土储备布局就应充分利用要素互补机制,协同制订储备的规模、布局等具体确定措施。另外,A储备地的管理经验可以与B储备地的管理经验共享,这也属于要素互补机制范畴。如稀土联合监管工作实践,可以成为稀土矿产地储备系统要素互补机制建立的经验借鉴对象,从而探索稀土矿产地储备在管理上的要素互补模式。
3.区位整合机制
同一储备矿种在部分区域内可能出现在多个储备区域中,而多个储备区域相距较近,可能具有多种相似特征条件,如资源特征、环境特征,资源开发现状等(如,有三个储备地A、B、C,B储备地和C储备地相距较近,同时存在相应的区位整合条件,则可开展区位整合),那么在储备地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区位因素,建立形成区位之间的协作机制,统一管理,共享资源,减少管理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执笔:余良晖)
⑽ 中国最大的稀土金属产地是哪
中国最大的稀土金属产地是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
白云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最大的铁-氟-稀土综合矿床,含有丰富的铁、萤石和稀土。稀土矿和铌矿资源居全国之首,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还有石英、磷矿、铜矿、金矿,富钾板岩和石灰石矿等。
白云鄂博矿区的工业以白云鄂博铁矿和黑脑包铁矿为主,是包头钢铁集团和稀土生产原料的主要基地。截止2012年已探明铁矿石储量约14亿吨,铌储量660万吨,稀土储量约1亿吨。
(10)稀土矿产地储备扩展阅读:
中重稀土矿储量为150万吨,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以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其中江西赣州就占到36%。
赣州是全国第二大的稀土矿资源集中地,重稀土储存量占全国80%,拥有全国30%以上离子型稀土矿储备,门类齐全、品位优越,素有“稀土王国”的美誉,全球70%的中重金属产自这里。
近些年来稀土生产里中重稀土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政策也越来越往中重稀土倾斜,2013年以上这些省份共有67个采矿权证,其中45个在江西,44个集中在赣州地区。国家下达的中重稀土开采指标,70%以上分给了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