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仓储决策包括哪些
进行有效的仓储决策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的人工管理
劳动力是任何成功仓储最重要的因素。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处理的程序越来越复杂,人工成本占库存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是否能够分配好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作是高效仓储管理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人工管理技术可以帮助那些被员工困扰的仓储企业,辅助管理者决策所需仓储员工的数目,并且可以采用工程劳动标准和支持系统评估仓储工人的绩效。另外,公司应该提供激励措施给由员工组成的团队而不是个人,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
有不少仓储管理系统缺少在人工管理及绩效考核方面的考虑,或者是缺少对人工管理这一功能的衔接。若单纯引进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未和物流仓储的结合又导致企业整体信息化的脱节。时力科技为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的仓储管理部分就充分考虑了企业对人工管理的需求,可以实现任何一天的现有职工数与所需人数、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比较,从而仓库在当天作业结束后就可以准确地知道各个部门甚至每名员工的绩效。
2.仓库布局设计和设备的改进
作为物流流程整个系统的枢纽,仓库的设计布局是否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例如可以把仓库按产品类别分为不同的拣选区。这样,整箱、拆箱、整盘分开作业,可以避免现场零乱,减低货物掉落破损。另外,对仓库的设备改进还体现在对货物物资的包装上。长期以来,仓储企业为了追求“零库存”,一直投资于仓库存储环境的改善和库房建设上,以吸引货主的青眯。但库房利用率不可能始终保持在100%,而且仓储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这时,对货物包装的投资成为仓库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的一个考虑因素。
先进的包装不但可以为货物提供有效的保护,吸引货主(特别是那些教难保存的货物),而且还能为仓储机械化作业提供方便。引进无线射频和数据自动采集技术使包装的标准化、集束化,可以充分发挥装卸搬运机械的效能,从而提高装卸、搬运、堆码垛的效率,加速实现仓储作业机械化。另一方面,现代仓储信息化的自动化收发不仅要求物资包装的尺寸、规格统一划一,而且还要求将物资信息通过条形码等技术体现在包装上,而这恰恰是物资包装标准化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改善物资包装,有利于仓储管理自动化。目前,国内的大部分WMS软件都包括了RFID技术等数据自动采集的功能。
3.开展增值服务以及逆向物流的实现
传统的仓储主要收益来源于保管费,所以希望仓库总是满满的。聪明的仓储企业向货主提供的服务不再局限于收货、储存和运送,已经开始向货主或零售商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一些制造业希望同时向多个市场提供产品,零售商也希望顾客能够收到其所需的货物,或是专门的推销商品。仓库会在货物出库前对产品(货物)进行加工,根据货主的需要对产品进行设计、组合、包装和贴标签,然后向不同的市场发货。例如PC机的库内加工,就是将原来分散的各个计算机配件组装成一台顾客需要的PC,而这一切不需要计算机的制造商将分散的货物出库完成,完全由仓库代劳。
逆向物流也正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很多没有自己物流仓储系统的制造商或零售商来说,仓储中心对逆向物流的支持成为竞争因素之一,任何作业的神经中枢都是仓库,有效管理仓储中心产品的回收、处理、修理及退换对客户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时力科技的图书行业物流系统中,不但实现了WMS对图书回收的处理,并且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图书库内加工(例如破残图书修补)情况,有力地支持了增值业务的拓展。
4.仓库内的中枢指挥中心
中枢指挥中心可以是一个项目管理机构,指导库存新账的完成、报告执行结果以及每一部的进展情况,同时维系外部客户联系。指挥中心应该包括两部分:人和系统。仓库内的作业操作是在“四面墙”的仓库内完成的,仓库管理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包括进出货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拣选、复核、、商品与货位基本信息管理、补货策略、库内移动组合等“墙内”的系统功能之外,还要考虑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客户管理、员工管理系统之间的衔接。在仓库管理系统下能够实时查询产品的存放地点以及在供应链的存放地点,并且运用实时信息可以准确、合理地在多节点网络中分配货物。这就是WMS作为库内指挥中心的作用。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一般提供仓储、配送、综合物流一系列的信息化服务,就是为了整个物流过程的衔接与统一。仓库在引进WMS时也要为今后物流其他环节的信息化应用留好对接口。
虽然有了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但是人在指挥中心中的作用不能被技术所代替。物流项目负责人需要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分配。仓储不是自动化业务,仓储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对仓储内外熟悉的负责人担任起总控的角色。
『贰』 仓储有什么类型
1) 按仓库的职能不同分:
① 口岸仓库—大都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主要储存待运出口和进口待分拨的商品。
② 中转仓库—大都设在商品生产集中的地区和出运港口之间,以收储转运的商品。
③ 流通加工仓库—这种仓库将加工业务与仓储业务相结合,以方便对某些商品进行挑选、整理、分装、改装。
④ 存储仓库—主要存放待销的出口商品、援外物资和进口后待分拨的物资。
(2) 按存储商品的性能及技术设备不同分:
① 通用仓库—存储没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品和农用品的仓库。
② 专用仓库—这是专门用于存放某一类商品的仓库仓库,以确保该类商品的质量安全,因而要相应地增加一些设施,如密封、防虫、防霉、防火及监测等方面的设备和器材。
③ 特种仓库—这主要用于存放化工产品、危险品、易腐蚀品、石油及药品等,这类仓库主要有冷藏库、保温库、危险品仓库等。
(3) 按仓库的主管部门不同分:
① 自用仓库—这类仓库均由各企业自营自管,只存放本企业的货物,不对外。
② 公用仓库—这类仓库面向社会,由经营者自行管理.
③ 保税仓库—这类仓库由海关统一进行监督管理,专门存放进口未税的商品。
(4) 根据物流的目的不同分:
① 配送中心型仓库—具有发货、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② 存储中心型仓库—以储存为主要仓库。
(5) 按仓库的建筑不同分:
① 平房型仓库。
② 二层楼房型仓库。
③ 多层楼房型仓库。
④ 地下仓库。
⑤ 立体仓库,又称高层货架仓库。
(6) 根据仓库自动化程度不同分:
① 普通仓库—这类仓库无现代化设备,即使有也为数很少。
② 智能化仓库—这类仓库全部利用计算机系统操作,所以又称为“无人仓库”。货物进出库的验放、存取、分拣、配货、配送、统计、结算等等操作,全部自动化。现在日本拥有1833座,居世界第一位。建造这种仓库的投资金额是建造变通仓库的3-4倍。
『叁』 如何实现团队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
一家企业若想长治久安,稳步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人才阶梯队伍,确保在企业内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的优秀人才接任未来的重要岗位。那么,企业人才梯队应如何建设呢?看企业培训讲师钟虹添老师的人才梯队建设八步法:第一步,人才盘点根据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为了保证人力资源的及时、充足供应,对关键岗位制定接班人计划,对相关岗位进行人才储备,以建立人才梯队。所以,首先必须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综合规划,再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掌握各岗位还需要多少人力,最后对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进行预测,清楚人力资源有哪些来源,最终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第二步,构建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针对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地完成该职位职责,也是人才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胜任力模型在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人才梯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任职资格体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继任候选人与储备人才甄选、人才梯队资源库建设、人才培养、继任者选拔都需要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第三步,建立人才任职资格体系为更好地对企业人才进行激励,有计划、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促进人才的发展,需要规划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任职资格等级标准,建立在岗人员的晋升/淘汰制度,形成人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为人才梯队建设打好基础。胜任力模型和任职资格体系是两种相互重叠又侧重不同的能力评价方案,胜任力模型倾向于与工作不直接相关的潜质的评价,而任职资格体系侧重于与该职业工作相关的能力评价,所以,胜任力模型与任职资格体系都是人才梯队建设的依据和基础。第四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在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满意度,留住优秀人才,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并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促进人才梯队建设,保证企业未来人才需求和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避免企业人才断档和后继无人的情况出现。第五步,建立人才测评系统人才测评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越来越广泛,人才测量和人才评价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人才测评在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人才梯队建设中的胜任力模型认证、任职资格体系等级认证、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梯队资源库后备人才选拔、后备人才培养、接班人甄选等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人才测评工作,所以,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人才测评系统。第六步,建立人才梯队资源库通过前面的人力资源盘点,厘清了企业的人才缺口,企业必须进行人才梯队建设,解决人才缺口问题,对关键岗位制定继任者计划,相关岗位制定储备人才计划,建立企业人才梯队资源库;设计测评方法和工具,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测评,使测评合格者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为对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进行系统、针对性的培养打好基础。第七步,进行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实施体系方案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根据继任计划/人才储备计划,结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企业对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规划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法,制定培养管理制度,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达到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企业会根据目标岗位/通道层级对人才的需要,在资源库中选拔继任者,选拔成功者成为继任人而“出库”,选拔失败者淘汰“出库”。一批人才“出库”了,企业根据储备人才的需要,又会甄选一批人才“入库”,周而复始,不断为企业培养合格的继任人才。第八步,人才梯队建设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才招聘(包括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人才培养、培训管理、职业发展管理、晋升管理、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等息息相关。企业必须制定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人才梯队建设过程,确定人才梯队建设的工作内容和范围,通过有效管理,保证人才梯队建设工作高效、顺利进行。增强企业各单位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各单位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对各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整体绩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并且作为单位负责人晋升、奖励、处罚的依据之一。
『肆』 什么叫石油战略储备
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若人体中血液不够,轻则致病,重则有生命危险。对于石油进口较多的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战略储备,那么一旦石油进口中断,在缺乏石油供应的地区必然会对各行各业产生灾难性打击,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交通瘫痪,生产停滞。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能源的不断供给来保证。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0%,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国某报上有幅漫画,画了“9.11”3个竖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阴影却形成了“oil(石油)”三个字母,生动地揭示了美国“反恐倒萨”是为石油而战。中东石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号称“世界油库”,谁能控制中东石油,谁就能支配世界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近期明显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计委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供应年均增长只有1.67%。1993年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共进口石油7000 万吨,2003年进口石油已超过8000万吨,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第3大石油进口国。据统计,1995年国内所需石油的6.6%靠进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这个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进口石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石油进口,保障石油供给。为此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必须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以应付突发事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进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缓解石油危机和调节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由21个原油进口国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建议,至少储备90天的原油进口量。美国20世纪末的石油储备量高达1.6亿吨,日本石油消费的99.6%依靠进口,因此石油储备更多,达到160天的原油进口量。储备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设大型油库。 水库在雨季多水时储水,在旱季缺水时放水,以调节江河水量和稳定发电。石油储备库的作用类似,当产油地区动乱或运输通道不畅而无法正常供油时,可动用储备石油满足国内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当国际油价波动较大时,可低买高卖,谋求国家经济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我国基本上没有石油战略储备,因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当务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在“十五”期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从2003年开始,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陆地石油储备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采纳
『伍』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管理体制
国外矿产资源储备一般都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工作,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这些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组成的、相互分离的三级管理体制。
我国矿产资源储备实行分部门管理,矿产品储备、石油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分别由两个部门负责。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正处于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鉴于储备对保证国家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考虑到矿产品储备、石油储备和矿产地储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应该由高层机构统筹考虑3种储备之间的协调,实行大储备的管理体制,使各部门之间的储备工作得以有效衔接。
大储备管理体制是将矿产品储备和矿产地储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协调矿产品储备和矿产地储备的规模和结构,从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短期、中期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目的和层次科学、统一安排矿产品储备和矿产地储备两种储备形式的规模、布局和结构。为此,中国的大储备体制也可以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组成。
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决策层可考虑成立国务院矿产资源储备委员会,由国务院组织相关部门组成,对储备规模、储备结构、储备布局、增储和释放等进行决策,统一协调全国的储备工作。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层根据储备对象和储备形式的不同,由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行使物资储备(包括原材料储备)、石油储备和矿产地储备3方面的储备管理职能。管理层中的各职能部门下设储备机构作为执行层,负责储备工作的组织设施。石油储备、物资储备根据储备库建设、维护、保管、运营的需要,还应设作为操作层的储备公司和地方储备机构。矿产地储备由于不存在实物储备库,因此,初期可由执行层直接负责收储、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机制完善后,根据储备勘查基金保值和运作的需要,也可成立基地储备运营准公司作为操作层负责对基地储备勘查基金进行动作和保值。由于储备工作比较复杂、影响面大,为了保证储备的科学决策和有序运行,在国务院矿产资源储备管理办公室下设国家矿产储备科学研究所,专门为各类储备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图5.1)。
图5.1 大储备管理体制结构图
从目前情况看,按照各部门的三定方案,已经将矿产品储备、石油储备和矿产地储备的职责分别赋予了两个部门。矿产品储备和石油储备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国家物资储备局和国家石油储备管理中心承担具体实施工作;矿产地储备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国土资源部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承担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权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矿产地储备的管理权限和职责。我国的矿产地储备管理架构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行政管理层,即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矿产地储备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决定矿产地储备的矿种、方式和规模;决定储备基地的收储和动用。
第二层次是执行层,即国家矿产地储备管理机构。从目前的职能划分情况看,中央编办通过三定方案将矿产地储备的具体实施职责赋予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这一机构负责矿产地储备的日常组织实施工作,包括进行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分析,分析和研究矿产地储备情况动态;研究拟储备基地的储备方案,对储备基地实行论证和筛选,提出增储或释放的建议;储备基地的日常管理,建立台账等;组织实施纳入储备基地的勘查;研究提出储备基地的动用建议;对已纳入规划的储备基地,指导监督下级主管部门履行职责。
第三层次是操作层,从未来的运作看,矿产地储备工作一旦推开,仅仅依靠矿产地储备管理机构来执行,力量有限,有一定难度。同时,出于市场化运作的需要,可以在矿产地储备管理机构之下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公司,该公司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有明显区别,即不以赢利为目的,负责储备资金的周转,实现储备规模的动态稳定,并根据国家规划和管理机关的意见,调整储备布局。当储备基地经批准动用释放时,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地质勘查,但实行特殊矿业权管理,矿业权归国家所有。需要指出的是,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公司与石油储备基地公司的性质不同。石油储备基地公司的主要职责是基地的运行管理,而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公司是模拟市场运作的平台,在矿业权收购、储备基地轮换或梯次动用时,由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公司充当市场交易的主体。
此外,地方国土资源部门负有储备基地维护的义务,具体任务包括保留纳入储备的矿产地,根据矿产资源基地储备管理机构的意见或委托,配合或组织开展储备地地质工作;对已达到详查和勘探程度的矿产地,对其进行保护,防止盗采;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代的其他工作和任务(图5.2)。
图5.2 矿产地储备三级管理体制
采取三级管理的架构,符合我国现实的体制情况和矿产地储备的要求,也是国际上矿产地储备的通行做法。这种管理体系具有职责分明,管理集中,政令畅通和简洁高效的特点。
『陆』 对今后中国战略储备的看法
无论是抗击冰雪,还是汶川抗震救灾,最需要的就是物力资源。充足的物力资源,不仅是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工作的需要, 在战争中也是实施快速动员打赢战争的需要。目前,我国物力资源储备实行的是国家和军队两条线,容易造成部分物资的重复建设和储备,为了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应着眼应急应战的需要,对部分应战物资和应急物资进行协调管理,使各类物资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双应”物资信息数据库。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对各种储备物资的种类、型号、性能、数量、分布以及存储环境、运输条件等信息进行搜集、储存、处理和传输,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综合集成和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实施动员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其主要任务是及时给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物资资源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决心。建立“双应”物资信息数据库主要建立各种资源数据库,对各类物资进行统一编码、规范包装、射频标签和自动货单系统,制定物资信息统计体系与分类代码、电子数据交换和信息流程标准,运用智能技术对物资信息进行监控,逐步实现物资采购、储备、管理、保障过程的自动化、可视化和标准化。为了实施精确投送,对应急应战通用物资包装袋、托盘或集装箱上附加条形码或射频卡,在野战仓库、机场、码头等物资中转站,用扫描器、询问机等自动识别装置,快速读取和传输物资装备信息,再依托信息网络传输到各级应急应战物资指挥控制中心,以提高保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科学确定物资储备范围。目前,我国应战物资储备和应急物资储备是两条线,为避免物资资源的重复储备,可将军民通用性大、适应性强、应急应战共同需用的物资进行有机整合,统一储备。储备的物资范围根据需要可分为生活物资和通用物资。生活物资是指保证从事应急应战人员生存必需的物资,如给养、被服、日用品等;通用物资是指具体应用于应急应战中的物资,通常包括军民通用的车辆、机械设备和随其配套的仪器、器材、备件,饮食装备,药品、医疗器材,液体燃料、润滑油、润滑脂、特种液及油料装备,以及营具、帐篷、照明器材,各种金属、非金属原材料和机电产品等物资。其次,国防工程中的一些设施、设备也可被列为储备范围为应急服务。如各类人防设施、战备公路、滚装码头、交通迂回线等国防动员基础设施,在和平时期可以为应急提供服务。
构建合理的物资储备结构。建立和完善物资储备体系,是一项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来服务于应急工作的系统工程。由于不同地区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因此,在进行物资储备时,要本着“平时不易筹措的物资多储,易于筹措的物资不储或少储;高新技术的物资多储,一般技术的物资少储;消耗大的物资多储,消耗小的物资少储;抢运、抢救、抢修器材重点储,其他非常用物资器材有选择地储”的原则,科学制定物资储备结构。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要求,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强储备。重点储备: 即有选择的储备战略物资,就是要着重搞好遂行应急应战任务所需的动员资源储备。重点搞好交通运输、通信设备、医疗器械、药品、油料和其他高新技术物资、器材和设备的储备。合成储备:就是要着眼应急应战任务的不同需求, 按照计划科学、种类配套和功能匹配的原则,对于平时消耗量少,不易贮存管理,战争时期或发生突发事件等非常时期需要量又大的物资,均采取平时储备少量成品,适当储备生产能力和技术资料的方法,为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应急任务提供有力保障。特需储备:就是结合不同地区应急应战的特点,突出抓好特殊环境下需要的特需物资储备。如“非典”急需的供氧设备、高寒地区需用的防寒保暖被服、高原炊具、野战医疗设备、野战净水装置、野营保暖帐篷等特殊情况下需要的物资。另外,根据反恐怖等特种作战需要,还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特种作战物资,确保急需。
科学规划物资储备布局。由于应急应战保障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分散在各个层次管理的物资集中起来,重点建设若干个战略储备基地,统一调度使用,以满足不同方向、不同任务的需要。首先,建立物资综合储备基地。立足我国军事战略和应急情况的需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实际,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交通运输、资源状况、经济发展、联勤保障等因素,依托现有国家、军队和地方仓库群,集中力量建设若干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具有全方位保障能力的大型综合性保障基地。真正解决好储什么、如何储、储多少、哪里储、“双应”调用怎么方便等问题,以适应“双应”的保障需要。其次,改进物资储备管理方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追求低投入、高效益已成为物资储备必须把握的原则。要依托市场建立军民结合开放型、流通型的物资储备机制,减少库存,加快周转,降低损耗,精简管理层次,压减行政消耗性开支,努力提高物资储备效益。第三,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轮换制度。大部分的储备物资都存在一个时限问题,过了时限,物资的使用价值就会降低甚至失效。因此,在储备管理过程中,应在保证一定储备规模的情况下,加快储备物资的轮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柒』 分析储备库和物流库的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
储备库和物流库都是用来集中存放物资的。
不同之处:
储备库专一般是国家用以集中保管国属计民生战略物资的。如粮食、棉花、肉类、钢材、石油等,不以盈利为目的,存放物资单一,存放周期相对固定,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审批才能动用储备库的物资。
物流库是用来存放流通过程中的物资的。是以盈利为目的,存放周期短,品种多,物资出入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