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金储备 » 中日战争储备
扩展阅读
类似于金条 2021-03-31 20:26:33
何兰黄金市厂 2021-03-31 20:26:32
蒲币对人民币汇率 2021-03-31 20:26:27

中日战争储备

发布时间: 2021-03-23 13:15:17

A.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到底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供了多少作战物资

查二档馆出版的《民国档案》2002年第2期“军政部军需署编制之历年拨发第十八集团军及新编第四军经费服装数量表”
大体为:
年度 第十八集团军 新编第四军 合计

二十六年 7972423.50 773301.00 8745724.50
二十七年 2845300.00 无 2845300.00
二十八年 8051000.00 无 8051000.00
二十九年 6478000.00 945567.51 7423576.51
三十年 269904.00 无 269904.00
合 计 25616627.50 1718877.51 27335505.01
附注:二十七年度因会计年度改历年制实际仅半年年度

其实,民30年前的也没有发足,除上述表明显看到新四军军饷有三年没有以外,军需品发放也不足。比如37年冬(还是抗战初期国共蜜月是期),按45000人定员的八路军,军需署实际只发放了21000件棉大衣和13500件棉背心。

至于装备……
八路军在东渡黄河出发到山西时,收到国府拨发的6门苏罗通小炮和百多挺DP机枪。序列上八路军归二战区,阎老西弹药供应到39年,卫立煌也给过弹药。

B.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情况

二战前,日本人的日子其实挺好过的。虽然日本没有英美等欧美列强发达富裕,但在亚洲首屈一指,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国。当时的日本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日本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非常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国内民众也基本都能吃饱饭。

可以说在当时来讲,日本人的生活是非常安逸和富裕的,甚至让人羡慕。但战争爆发后,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

1936年,由日本军部支持的广田弘毅正式上台组阁,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日本正式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次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进入战争状态。由于日军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陷入了中国战争的泥潭。

日本是个小国,资源匮乏,底子也很薄,没多久外汇储备就用光了,财政也开始入不敷出。由于日本无法在国外借到钱,所以只能从国内百姓身上想办法。为了支援前线,日本人开始节衣缩食,民众纷纷把积蓄拿出来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但没多久,日本国民就已经没有什么积蓄,全都过的紧巴巴。

没钱不可怕,节衣缩食还能对付一下。问题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个无底洞。由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所以日本政府财政和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为了维持战争,日本把国内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军事上,并加大了对国内民众的掠夺,连日本国民的口粮都被征用了。

城里人再也吃不上雪白的大米,即使条件好一些的也只能吃一些掺杂粗粮的糙米。而乡下的农民们就更惨了,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基本上全部都要上交国家,自己只能吃粗粮和野菜。一到冬天来临,很多没吃没喝的日本农民根本撑不过寒冷的冬季。所以,每年日本农村很多地方都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日本人不仅忍饥挨饿没饭吃,他们的日用生活品也非常匮乏。由于执行配给制,日本国民手里又没有钱,所以他们只能分到数量很少、质量极差的生活品。大部分日本人分到的衣服是一种用木浆和树皮混合着粉碎的废旧棉布制作的粗制服装。

这种服装非常易碎,穿着也不舒服,但能够分到一套衣服已经非常不容易,因为有的人连衣服都没有。至于糖、油、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对于日本人来说完全属于奢侈品。二战后期,为了满足战舰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炒菜做饭的豆油都给征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

公园里的铁栅栏、路边的井盖甚至家里的收音机和门板也都被征用了。实际上,日本政府征不征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大部分民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由于盟军的轰炸,大量房屋被炸毁,很多人只能住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和老鼠住在一起。当时日本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他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力,除了为国家卖命什么都不能做。即使不被拉到前线充当炮灰,也要在后方像机器人一样进行超长时间和超长强度的乏味工作,忍受着折磨,为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圣战”服务。

所以“满洲”成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乐土,他们都梦寐以求的希望能到满洲去,因为满洲国被日本军部宣传的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实际上,真的如此吗?答案自然不是,当时的满洲并不比日本本土民众生活的好多少。不过满洲拥有他们渴望的和平。

毕竟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他们会生活的更好,也不会落到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的地步。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参与了日本的对外侵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即使忍饥挨饿、遭到轰炸,也不值得人们同情。

(2)中日战争储备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日本国内环境:

日本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走上侵略道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国际环境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各主国联调查团调查南满铁路被炸情况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绥靖政策,客观上纵容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连。

中国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然而西方政治家们此时主要精力集中于欧洲战场,未向中国伸出援手。国联的绥靖主义态度使日本对国际社会不再心存忌惮,它向日本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尝到了甜头的日本从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C. 抗日战争时期军需物资由谁来供给

在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之所以能实行“力争外援,休养民力”的财政方针,抗日根据地经济和人民不堪负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共产党的抗日战争得到了海内外广大爱国和进步人士的大力支持。在陕甘宁边区,1938年11-12月,香港汇款50万元法币,孙夫人菲岛汇款6万元法币,重庆转来汇款8万元法币,西安1939年1-2月汇款59.0948万元法币,其他汇款7万元法币,5个月之间,捐款达到130万元法币 。除此以外,国内一般的富有者(主要是农村的大地主和城市的商人)也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为抗日军队捐献钱物。如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募捐的对象主要是地主和商人,每百斤募集的粮食中地主富农占62.5斤,一般群众占37.5斤。除捐粮食外,还有捐钱和物的。如山东根据地范明枢先生捐助国币200万元,刘醒吾先生捐汽油机一部。在鄂豫边区,一个锅厂老板一次捐13700元,应城膏盐矿商,献出大量银元资助部队。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安徽省爱国人士朱蕴山曾为新四军募集食盐100包,大米700包。同时,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捐献,如安徽南港等地民众捐献粮食180石。
捐献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就山东抗日根据地来看 ,1938年,胶东地区捐款占财政收入的71%,1939年占66% 。至于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国内外进步人士的捐款就更多了。外援金额在财政收入中所比重,1937年为77.20%,1938年为51.69%,1939年为85.79,1940年为70.50% 由此可知,在抗日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外援与捐献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来源,在财政收入中占到70-80%,极大地弥补了这一时期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为广大农民恢复元气创造了条件。

D. 抗日战争中从日军身上能缴获到多少军用物资

实际上,八路军的军火来源只有一小部分是从鬼子那儿缴获的,大部分是自己军工厂秘密生产的,但即使这样,我军的武器弹药还是非常紧缺,由此可以想象我军在抗日战争中打得有多艰难,我们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

E. 中日战争 日本真的是因为美国才输的吗

不是
日本不管打不打美国
都是必输无疑的
首先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打美国
日本脑残吗
非要在苏联和欧美之间选一个打?
那是因为资源不够了
当年日本的工业是强大,但工业强大的副作用就是需要消耗的资源也多,而日本本身又是资源贫乏的国家。
本来以为3个月就能解决的中国战争拖了这么久,战略物资储备都快见底了,没有铜铁造子弹,没有石油驱动飞机坦克,难道和中国人去肉搏么?
这些资源,特别是石油必须从苏联或者欧美殖民地抢。
于是,为了将在中国的战争继续下去,必须和苏联或者欧美开战。

F. 中日战争日本会输吗

1937年与中国的全面战争爆发后,日本发现完全无法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为了维持在华作战,不得不多次在国内增加税收,压缩民用工业,并列编大量特别军费,其政府公债余额从1936年末的104亿日元大幅增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的373亿日元,通货膨胀导致日本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1/4以上,国家财政面临崩溃。更为可怕的是资源危机,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1937年战争前主要资源对外依赖度为:铁矿石52.3%,铁矾土100%,橡胶100%,石油80%,盐63%,棉花及羊毛99.9%,废钢铁67%,铜.铝.铅锌等均为一半及一半以上。由于侵华战争的巨大消耗,日本在粮食、电力、煤炭等资源领域等出现危机,其在1936-1941年的国际收支逆差达50亿日元,黄金外汇储备所剩无几,以至日本不得不开始动用战略储备物资。在此情况下,日本有三种选择:1、撤出中国,结束侵华战争,但这对日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因为日本伤亡已达数十万,并且已经耗费了几百亿元的军事开支,而且这将使因战争而掩盖的财危机爆发,从而导致经济崩溃;2,以对日本有利的条件来停止侵华战争,但在中国方面的顽强抵抗下,无法实现,据日本在1941年估计,要想打胜侵华战争,至少还需要3年,而且这是在中国无外援条件下的估计,而日本的黄金外汇储备是无法支撑这样长的时间,那就只剩下了第3条路,南进掠夺资源以支撑对华战争。而日本南进的作法又触犯了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利益,导致了美英的经济封锁,进而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从资源角度看,如果日本不发动太平洋战争,其战时经济根本不足以支撑到1945年。

G. 二战日本在中国得到多少物资(包括满洲国的出产)最好用日元表示

日本大举侵华之后因战争它当年的GDP猛增了3倍

占领东3省期间 抢走煤炭2亿吨以上生铁回3000万吨
具体数据没人能说答清楚

H. 2战前 日本的黄金储备有多少

日本人,人均一颗大金牙!

《黄金武士》——二战日本掠夺亚洲巨额黄金黑幕
〔美〕
斯特林·西格雷夫
佩吉·西格雷夫 合著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 译
王 选 译校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财经时报:二战期间日本掠夺亚洲国家黄金揭秘(摘编之一)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5/11/12/000783951.shtml

二战日本黄金宝藏的秘密:黄金武士http://bbs.qianlong.com/thread-1232108-1-1.html

战后日本为何倔起的如此之快?——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兽兵二战杀人掠夺的黄金宝藏
http://bbs.1931-9-18.org/viewthread.php?tid=168245

洗劫南京:日本人把尸体金牙也敲下来http://auto.sina.com.cn/news/2006-01-24/1600165419.shtml

日本人掠夺中国六千吨黄金 尸体上的金牙也要敲下http://www.stnn.cc/reveal/200610/t20061020_367751.html

当代日本黄金市场(七十年代至今)http://ke..com/view/4280339.htm

关于日本人的金牙问题,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网友说法一:打仗打的没钱了,普通老百姓都要砸锅卖铁,于是一些人为了存下硬通货干脆镶上金牙,这样鬼子政府也不好拔牙收集资源吧。结果倒霉的是被派到前线了便宜了美国佬。

网友说法二:日本人确实爱镶金牙,特别是军人,出征前家人都要为他们准备一颗金牙,好像是保佑什么的。可惜镶金牙没能让他们躲开子弹,反而让他们的尸体遭受二次破坏。多少日本人因此被毁的惨不忍睹啊,真是活该。

网友说法三(爆笑类):小日本特喜欢甜食(看东史郎日记就能感受到),而当时日本没全国牙防组推荐使用的牙膏,所以蛀牙应该不少。那时候镶牙的材料黄金比较普遍,故而便宜了米英鬼畜。

网友说法四:老美觉得亚洲人什么都是金做的,朝鲜战场上美国大兵扒尸体上了瘾,连青铜器和铜锣都当宝抱回去…翻译告诉他们这不是黄金是铜他们还死活不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网友说法五:镶金牙不光是日本人多,犹太人也不少,中国人解放前也很多。牙齿坏了,用其它东西镶补,有的不结实,有的生锈,只有金牙不生锈还软硬适度,还有镶银牙的。有些人为了炫耀有钱,还专门把没坏的牙镶一个金套,一呲牙金光闪闪,让人觉得俗不可耐,可他们自己觉得很风光,很有面子。这也曾经是一种文化。

小说节选,注意里面提到有关金牙的事——下数第三段:

周天化的爷爷是修铁路的华工。周天化的父亲20岁时,被爷爷从广东乡下带到了加拿大。当时父亲已经结婚,可母亲还太小,还没生孩子。父亲来加拿大后想把妻子带出来,但那时带一个人要付500加元的人头税。父亲交不起这么多钱,带不出老婆,结果在当地找了个女人结婚了,生了三个孩子。周天化的母亲等了十年后才被带出国,作为二房和他的老公以及另一个老婆和她三个儿子住一起。那时加拿大海关严格限制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配偶进入,所以这里的黄种女人很稀少,大部分男人都是打光棍单身的。周天化的妈妈从广东乡下来到温哥华之后,正遇上一个日本人餐馆急需女工,出的工钱比华人餐馆高得多。周天化的妈妈后来一直在这间日本餐馆做女招待。周天化就是在这期间出生的。

母亲生下他之后一个礼拜后,就带着周天化去上班了。周天化是和餐馆老板吉岛茂的儿子熊本一起长大的,后来又是在一个学校一起读书。那个时候本地出生的移民孩子已可以免费读书,学校里中国孩子日本孩子还有白人孩子都在一起上课。但是在1937年中日爆发全面战争之后,两国侨民也开始了对立。两个街区的商业停止了交往,人员也相互有了敌意。周天化的母亲不再去吉岛茂的寿司餐馆做女招待了,但是她变得不再快活,不久就生了大病。在病倒之前,母亲带他去一个日本牙医那里安了一个金牙齿。对于日本人来说,装上一颗金牙表示他已经成人了。装金牙的过程象是举行一次成人礼。周天化那颗被敲下来的牙齿会被放到寺庙里,和其他日本年轻人的牙齿混在一起。这些牙齿会受到僧人的保护,因为这些牙齿如果落到敌人手里加以伤害,那么它们的主人就会灾难缠身。

装完金牙之后,母亲的病情加重了。她临死之前对周天化说:孩子你现在长大了,应该去干活了。我想你还是上吉岛茂那里做事吧!你可以和熊本他们一起到渔业合作会社里当水手,到大海里去打渔,你在那里会过得快活一点的。他们会接受你的。

就这样,周天化和吉岛茂之子熊本一起出海打渔了。这个时候他们的渔船是带着机器动力的,可以开出很远。在这些加拿大出生成长的青年人心中,对于他们的祖国没什么特别强烈的观念。尽管中日两国已经打得山崩地裂,他们之间在船上从来没有不和。那年武汉保卫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正是他们在海里追赶金枪鱼群的季节。

I.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

1949年7月4日,国民党政府又在广州发行所谓可无限制兑换的“银元券”,规定版1银元含权纯银23.493448公分,仅指定9个城市为兑换点,这等于是限制兑换。并规定l银元兑换5亿元金圆券。银元券只不过是国民党政府的‘种垂死挣扎,很快在中国大陆地区彻底崩溃。
与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同时存在的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货币制度。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F的农民协会就建立了一些银行机构,并发行过货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也发行过各种货币,以支持战争,发展生产。例如,1928年广东海丰劳动银行发行过银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了钞票、银元和铜币。这种钞票注明凭票即付相应的银元。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其中很多货币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流通的货币。解放区的货币大多是以银行券形式发行的,除个别地区曾实行过短暂的兑换外,都是不可兑换的银行券。由于那时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处在被包围、被分割状态下,因而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货币具有分散性和非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