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健康森林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明确表示,“生态”与“民生”成为今后林业发展的关键词。
改善民生、保护生态是近年来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两大重点、热点问题,其背后是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而在以往的实践工作中,人们重视前者胜于后者,两大建设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提出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思路,把生态与民生、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深刻认识两大问题的关系、推动两大建设协调发展,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的体现。
生态与民生实现最佳结合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简单地说,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与生活。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表现为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面。改善民生,目的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生态与民生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建设领域,它们的概念、内涵、任务与目的各不相同,但这两大问题、两大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时曾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可以说,生态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民生的改善。同时,只有解决民生问题才能缓解生态问题。近两年来,国家林业局从生态视角认识民生问题、从民生角度认识生态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最核心的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林业有多种功能、有多重效益,决定了林业在满足人们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需求中,能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林业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生态需求、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享受良好生态、宜居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林业通过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治理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生产出丰富的生态产品,营造出优美的生态家园,这些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至关重要。人们常说,环境美不美,要看绿和水。没有森林和绿色,也就谈不上美了。
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方面,林业大有可为。可以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从来就离不开林业。“树叶蔽身、摘果为食”和“钻木取火、构木为巢”,生动描写了先民们是如何依靠森林来生存的。到了今天,我们住的房子、用的家具、吃的食品、穿的衣服等很多都取材于林业。林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可以生产出与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10多万种产品,同时林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是现阶段最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正在深入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8700多万农户得到了26亿多亩林地的使用权和价值数万亿的林木所有权,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林业作用独特。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充分反映了森林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森林文化历久而弥新,具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品格与特征,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人们对森林文化更加渴望、更加追求,对森林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更加迫切。大力弘扬森林文化,生产出丰富多彩的森林文化产品,可以收到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影响人的良好效果。
赵树丛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林业局要把发展民生林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更丰富更优质的林产品,让森林更好地造福社会,让林业更好地服务人民。
生态建设全方位融入民生
近年来,生态建设作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一项重要强农惠农举措,其使命不断被强化。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国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业改革继续深化。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国确权集体林地27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7.7%;发证面积25.78亿亩,占确权林地的95.5%,8949万农户拿到林权证。林下产值达2300多亿元。建立农民林业专项合作组织10.77万个,林权管理服务机构1435个,林权流转逐步规范,林权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完善。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4亿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676亿元。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共识,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林业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助政策获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决定在重点生态脆弱区继续退耕还林,三北五期工程规划获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范围扩大到6个省(区、市)138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由200个扩大到300个。新增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处,启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全年恢复湿地2万公顷,新增湿地保护面积9万公顷和68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确认了11处国家重要湿地。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完成造林9012万亩。全年生产林木种子3000万公斤、苗木300多亿株。共营造珍稀储备林165万亩、速生丰产林981万亩。
资源保护管理切实加强。全国林地“一张图”拼接和入库工作基本完成,16个省(区、市)成立了濒危物种履约执法协调小组。截至11月底,全国共查处、侦破涉林案件27万多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亿多元。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1.2亿亩,无公害防治率达87%,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主要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控制。
森林防火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1月底,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883起,受害面积1.5万公顷,伤亡21人,同比分别下降28.5%、48.8%和76.9%,连续4年实现“三下降”。
林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7万亿元,增幅21%,提前三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有望达到1200亿美元。全国木材产量达8088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2.07亿立方米,干鲜果品、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量达1.46亿吨。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536万亩,销售额达到1068亿元,出口创汇4.8亿美元。油茶种植面积超过5500万亩,产量超过37万吨,实现年产值245亿元。国家级森林公园达764个,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突破5.1亿人次、比去年增长15%。
生态文化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新增10个国家森林城市、10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和78个全国生态文化村。
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年中央林业投资达1400亿元,比2011年增加180亿元。国家级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扩大到17个省份。
如今,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绿色增长和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吃上丰富健康的绿色食品,享受健康的生态文化,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愿望。实现生态良好,改善民生福祉,是中国林业承担的新使命,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航标。
改善民生促进生态保护
实现生态与民生的互促共赢,除了推动生态融入民生外,更重要的是实现民生生态化,就是通过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和住房生态化,实现民生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现代教育是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价值的统一,而且生态价值日益融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价值中。但我国现有教育尚未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工业文明教育理念与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与模式远未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现代教育中,促使工业文明教育模式转向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族生态文明素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业难也是基本民生问题,扩大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大力促进绿色就业和创业意义重大。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下岗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贫穷和失业的增加加重了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因为更多的人不得不更直接地依赖这些资源。近几年,我国绿色产业方兴未艾,国家出台了各项立法及政策,为绿色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据预测,最具前景的十大绿色职业是农场主、育林人、太阳能安装师、建筑节能工程师、风力涡轮机制造者、生态保护工作者、绿色企业家、资源回收商、可持续发展智能软件开发者、城市规划师。目前,国内出现了一批绿色创业领军人物,为绿色创业者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劳有所得也是基本民生,分配不公加剧生态保护压力。就个人收入差距而言,贫困人群急于摆脱贫困,又缺乏其他有利条件,只好用自然资源来改变生活状况,向森林、河流求生路,滥砍滥伐,结果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加,破坏生态平衡。就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城市扩张侵占大量林地、耕地,城市垃圾运往市郊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城市废水排放引发城市及周边农村的水污染。有专家认为,农村面临污染问题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生态不和谐,既影响农村人的生活与健康,也通过水、大气和农产品影响城市人的生活质量。要改变这一面貌,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尽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正在深入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贡献巨大。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我们视发展经济为解决贫困的唯一出路,忽视公平分配和社会保障的作用,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覆盖面窄、资金不足、统筹层次低、城乡反差大等问题, 进而导致部分民众贫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贫困使底层民众迫于生存压力而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农民原本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使其陷入毁林开荒、过度农垦、与森林争地的境地。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尤其要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确保广大人民基本生活,才能避免贫困人群对破坏自然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住房难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建设绿色保障性住房,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重视数量、忽视质量以及环境经济效应,没能切实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景观、增加了节能改造的工作负担。针对我国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状况,相关部门要求,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发展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色住房应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目标。
林业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以2003年中央9号文件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五位一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开辟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
赵树丛指出,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林业转型升级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必须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协同推进,互动双赢。一要始终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思想。真正把生态建设放在林业的核心位置,努力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要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思想。既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林业建设成果,也要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热情。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决反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野蛮掠夺式开发和生产,坚决反对漠视群众生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如何运用生态文明理念统领中国林业发展,使林业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课题。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林业不仅有生态功能的公益性,又是绿色经济的宝库,还担负着重要的民生意义。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关系到几亿人口的就业和生计,是“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总目标,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林业的总任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人类文明起源于森林,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林业是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林业具有可循环可再生的独特优势,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潜力所在。丰富的林业资源,是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的优势在林、潜力在林。林业要承担起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职责,要通过做大做强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在推动绿色增长、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就业增收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绿色发展,是林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既是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的最大潜力所在,又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最佳途径。要坚持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掘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和林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发挥林业产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满足社会对绿色林产品的需求,增加绿色经济总量。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党的十八大强调,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产品等。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决定着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必须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林地、湿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让人民享受生态,兴林致富。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全体务林人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
美丽中国的梦想为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画卷徐徐展开,高举生态和民生两面大旗,林业发展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人民的幸福生活越来越近。
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1、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更多绿色。
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森林质量提升,良种使用率从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4895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三北工程启动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
2、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
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3、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2)生态储备林赚钱扩展阅读: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③ 厉害了我的国生态环境嗯发展了哪些成就
1、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更多绿色。
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森林质量提升,良种使用率从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4895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三北工程启动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
2、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
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3、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④ 好养护树种泓森槐是储备林最好的选择吗
是的。泓森槐病虫害少,养护成本低,生长速度快,木材经济价值高,使用范围也很广,同时还不受杂草影响。同时泓森槐还能改善土壤肥力,不会破坏环境,在环保、水土涵养、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非常突出。所以,好养护的泓森槐作为储备林项目品种,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⑤ 我承包的是生态林,若我想加入国家储备林,国家有没有政策性补偿
你可以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