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玉米价格是多少宿州地区
2016年玉米价格市场行情走势分析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2015年10月19日来源:玉米价格信息网标签:2016年玉米价格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玉米(来源于网络)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眼下秋粮收获临近尾声,今年又是一个丰产之年,往年这个时候期货市场开始炒作收储托市价格,但今年却一反常态,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连连下挫,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已创出年内新低每吨1760元。原来,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近日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每斤,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新农作物上市后最大的去向是国家收储,冠通期货指出,国家收储价格下滑10%将至少带动新粮价格下滑10%,这导致了农户种植效益下降。山东种粮大户荆茂祥就面临丰产但不丰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亩秋玉米丰收了,产量较往年每亩增产200斤以上,亩产达到1300斤左右,老荆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去年一斤玉米能卖一块多,但是现在玉米价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钱,荆茂祥测算,今年玉米一亩地少卖200多元,全年统算起来,2040亩地少收入40多万元。目前,荆茂祥们还在等待收购的执行,而就在他们等待观望之时,国际农产品却依然大摇大摆流行于市,这是因为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难进难出仓满为患价格下跌让农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这并不影响市场上供应过剩的格局,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部分农产品出现了仓储难题。秋粮收购高峰已经来临,目前产粮区正做着腾仓并库的准备,临储农产品也在加紧拍卖抛售。然而,在库内的储粮却难抛售。10月9日进行的国储黑龙江玉米拍卖结果显示,本次拍卖计划销售玉米234.4万吨,实际成交3.37万吨,成交率仅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仅为0.08%。其实,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据统计,今年临储玉米拍卖至今累计成交566.9万吨,进口玉米累计成交14.8万吨,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成交仅1.88万吨。经过近两年的拍卖,2012年的3083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2137万吨,2013年的6919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915万吨。在玉米之外,其他农产品亦面临同样的抛储难题。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临储早籼稻拍卖周期中,每周进行一次拍卖,每周投放量大约在50万吨左右,但是成交并不理想,流拍现象居多,除了与进口大米配额挂钩的那次拍卖成交比较活跃,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并且成交率非常低,其余全是流拍。市场人士指出,大量农产品堆积在国家粮库卖不掉,就会占用库存,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也会造成新一季粮食上市后,收购量有限。对此隐忧,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通知》还指出,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个别地区老旧仓房“带病储粮”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安全储粮设备欠缺、技术措施落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当一部分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秋季结露、结顶霉变的风险;南方部分地区仓外罩棚储粮的粮温持续偏高,虫霉防治难度大;由于调销不畅,还有部分粮食超期储存,影响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821亿斤,同比增加了89亿斤,目前夏季收购旺季基本结束,而秋粮收购拉开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苏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而商品粮数量为3.98亿吨,相比之下,巨大的粮食仓储仓容缺口显现出来。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王国富也对媒体透露:“按照全省现有粮食收储能力计算,扣除库存,只有200亿斤左右的收储能力可供收购秋粮。按照下一个收粮季1400多亿斤的新粮保守收购量分析,将有1200亿斤的仓储缺口。”库存不减进口不辍为何出现“储粮难拍卖、库存粮满仓、新粮难入仓”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2015年中国夏粮实现“十二连丰”。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其中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7140万吨,同比增长12.7%。同时2014/2015年度以来,中国累计进口玉米535万吨,同比增长64%;累计进口高粱达909万吨,同比增长175%;累计进口大麦856万吨,同比增长107%。2015年前7月进口粮食7256.8万吨,同比增加22.4%。小麦图片(来源于网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下游企业也倾向于采购低价进口农产品,这样就导致储粮难拍卖,甚至新粮难入仓。“中国进口的大头是大豆,大豆主要满足谷内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来谷物进口也有所增长,其中用于酿酒和饲料的大麦、高粱占比较高。这是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缺口所致。”李国祥说,“不过,对于部分农产品的库存粮满仓,进口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以玉米为例,目前,中国玉米进口实行进口配置制度,进口配额每年维持在720万吨,占2015年国内消费量的比重为4.36%,而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国玉米进出口对国内供需的影响较小,玉米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李国祥说。从供给上看,国内玉米产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维持在6%左右,供给压力剧增。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将2015/20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值下调至2.29亿吨,较早先预测值调低300万吨。不过调低后的玉米产量仍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较上年产量增长6.2%。从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饲料消费持续低迷。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猪存栏连续9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猪连续22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来,加工行业亏损情况不断扩大,近日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农民粮款上亿,频临破产,后由吉林省政府接盘。整个产业来看,企业淀粉加工亏损在每吨350至400元,行业的开工率只有50%左右。倒逼政策改革价格是调节供需平衡的关键,但是在政策干预下,价格调节机制失效了。由于临储政策的保护,玉米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丰收,国内市场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农户也意识不到过剩的市场关系,良好的种植效益不断刺激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全国玉米产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的结构,造成了供需过剩、国储库存高企等问题。市场人士指出,现在国货入库已经出现困难,未来国货入市能否竞争得过洋货仍是个问号。如何在价格、质量上获得优势,还需政策的改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粮食库存与消费量的比例达到17%被称为粮食安全系数,而中国2014年玉米产量达到2.16亿吨,2014年新增库存量高达5600万吨,占我国每年消费量的35%,2014年总库存为1.4亿吨,年末库存消费量比高达84.86%。按此比例,有很大调整空间。李国祥说:“自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通过储备收购切实维护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跟着强农惠农政策、种植收益提高而水涨船高。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政策的干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供求关系,并不能完全改变供求关系,此次玉米临储价格大调,恰是透露出高价托底的临时收储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从2004年起相继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8年起在东北等四省区实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连续7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稻谷和小麦两个品种7年累计提价幅度分别达96%、69%。受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支撑影响,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持续攀高,逐步逼近“天花板”。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这种两头挤压的状况,使得单纯依靠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从长远看,必须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同时,引导促进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李国祥建议,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大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大豆和玉米种植收益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明年大豆和玉米种植结构不会出现明显变化,美国农业部就是利用补贴政策来调节农民种植品种的切换,如果大豆产量过高,下一年大豆种植补贴会对应减产需求而相应减少。”他进一步说。其实政策变化已经开始,此前国内棉花、大豆、油菜籽的临储保护政策已经取消,换了一种方式补贴农民。对于玉米种植来说,这将是趋势。另外,今年玉米收购质量标准为历年来最严,色变粒按不完善粒归属;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过2%的不能进入临储收购,收购门槛的提升预示着未来优质农产品才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低劣品质的农产品将进入市场竞争中自行淘汰。”李国祥说。
② 现在吉林玉米什么价格
吉林玉米收储价1500元每吨,但老百姓只能卖到八,九百元每吨,一是水分原因,二是打算卖给国库是要走后门的,一般人卖不上收储价!加上收储质量要求严,刨去水分和杂质也就能卖到一千二三一顿!!!
③ 日本美国怎样储存粮食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更注重减少运行成本,压缩财政开支,联邦储备的数量不断缩小。相反,农场主储备和自由储备的规模正不断扩大。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1年度,美全国玉米的总库存为10.59亿蒲式耳(1蒲式耳约合36.4升),其中政府的库存仅有500万蒲式耳,占总库存的4.7%。高粱、大麦、燕麦的总库存量分别为4500万、9200万和5700万蒲式耳,全部都是市场自由储备。也因为日本储备粮两年一换。日本储备粮两年一换多年来,这种不断吐旧纳新的滚动式储备被日本专家认可。与之相对的囤积式储粮存在很多不足,主要的弊端有4个:一是如果无需动用储备粮,储备粮就只能用于对外援助或饲料,给日本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二是储备粮一旦被长期搁置,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质量下降;三是如果储备粮数年更新一次,更新时必然要扩大生产量,导致生产规模的急剧变动,对民间生产造成不便;四是囤积式储粮花费多,如以5年一次的更新周期计算,囤积式储粮每年要花费日本政府600多亿日元的费用,是滚动式储粮的3倍。当然,如果出现储备粮也难以应付的紧急情况,政府则会考虑将其他用途的米转作主食用米,同时购买进口米。花心思卖储备粮美国的粮食仓库多为私人公司或农场主所有,国家不经营。如果国家要寄存粮食,就要付仓管费。美国粮仓多为立筒库,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型仓库的储藏能力可达10万多吨,一般粮库可存三五万吨。美国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储备粮的销售也主要依赖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日本民众喜爱国产米,所以日本的储备粮基本来自国产米,进口米在日本少有市场。这些来自国产米的储备粮一般不作加工,收割后直接以稻谷的方式进行保存。日本的储备粮都在签有契约的米店里销售。日本全国共有2万家米店和超市在协助销售政府储备米。
④ 中储粮回应储备粮出现质量问题,如何加强粮食问题的监管
应该出粮食储备前就应该严格审查粮食的质量,然后再储存过程中,应该加大力度保存,监管,对于仓库的选址建造更应该严格管理。
⑤ 吉林松原现在都那个粮库收玉米,价格多少求大神帮助
10月11日,长春大成开秤,正式拉开吉林省2007/08年度新季玉米收购的大幕。与此同时,另外两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启动新玉米收购,但多数加工企业并不被所动,市场虽然表现出一致的关注,但也一时难改延续了四个月的清冷氛围。 1、大成平静开秤 也无风雨也无晴 昨天一早,记者专程来到长春大成进行实地考察。长春大成新季收购国标二等玉米挂牌价格为1300元/吨,国标三等1290元/吨,1比1扣量。根据一上午的实地了解,昨天收购玉米水分平均在33-34%,杂质在1.5-3%,霉变2%之内,实际卖价集中在0.497-0.523元/斤。 由于开秤第一天,大成质量检验较为宽松。记者根据经验观测,场地内新送玉米水分与实际检验结果较为吻合,这一点送粮户也多数赞同。同时,杂质控制也非常低,少部分并不扣杂。最后,现款支付也是农民实际收益得到保证。按照以外惯例,企业总是开秤价好,以吸引更多粮源。另外,目前送粮全部为农民自产自卖,个体粮商由于不清楚定价以及无销售方向尚未开始活动。预计随着大成开秤消息的传播以及新产玉米上市量的增加,企业收购质量控制将趋向严格,再加上现金支付的延迟,将使玉米实际卖价低于现行价格。 大成的开价处于市场预计范围之内,此前吉林省业内人士对于吉林省开秤价格较为一致的观点为1300元/吨之内。而记者此前的观点则是1250-1260元/吨,按照1.3的扣量方法30%水分在0.50-0.51即可保证收购量。 对于大成的开价,粮农心理表现出一定的分歧和矛盾。一方面多数送粮者表示接受当前开价,并认为随着上市增加,价格将呈下行之势;另一方面,部分粮农比较去年高位,结合单产下降的实际,强烈看涨,惜售心理较强。基于此,当日出现极个别退车现象。 2、陈粮库存充足 深加工大军未动 除了长春大成,另外两家老牌深加工企业松原赛力事达及公主岭黄龙也延续了早开的传统。赛力事达在大成开秤当日挂出高价,而公主岭黄龙也在低调进行着少量收购。但今年的收购与去年有很大不同,在库存充足的背景下,三家企业新玉米收购的补充性和试探性意味更浓。 根据记者的了解,截至9月中旬,长春大成集团陈玉米库存仍高达60万吨左右,足以支撑三个月之久。2006年二等陈玉米成本在1460元/吨之上,高于2007年新收玉米成本(按目前挂牌价1300元/吨)达160元/吨,使用新玉米无疑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陈玉米库存庞大,外销又存在较大困难,不得不按照一定的速度及时吃掉,保证一定比例的新陈掺用才能获得最大效益。赛力事达及黄龙均为生产淀粉类产品的企业,随着淀粉利润的缩水淀粉企业开工率普遍下滑明显,两家企业在代收库储备的库存仍然不少,因此对新玉米收购的态度也只是调剂,并非依赖。 在三家企业之外,记者也联系了吉林省其他多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尚未启动收购,新玉米收购的计划日程也普遍较为模糊,基本上都要晚于去年。主要原因还是06/07年度玉米库存较为庞大,而多数企业由于深加工产品利润的降低实际加工量大大减少,期间很多企业因阶段性生产亏损或国家环保控制而间歇性停产,实际加工量远远小于库存准备量,造成库存积压的增多,并不允许今年抢收多收。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利润限制,连开工可能性也成了未知数。根据记者的调查了解,目前吉林省内大中型玉米深加工企业阵营中,多数企业库存水平在三个月之上。 此外,今年东北玉米上市延迟也使收购晚于去年成为自然合理的事情。由于秸杆发育阶段天气干旱,玉米生长进程慢于常年。再加上初霜来晚,农民待玉米充分后熟才开始收割,整体上市时间明显晚于去年。以长春大成为例,2007年大成的开秤日较2006年开秤日(9月28日)晚了近半个月。 总体而言,2007年吉林省玉米收购显得平静有余。价格平开,竞争晚至。在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在库存饱满的基础上,在政策调控的环境中,动荡之后的东北玉米收购很容易重拾平静。牛肉的话 在降价 在吉林的牛肉近来出现过参假现象 如果要收购 还是要看好
⑥ 吉林大安一粮库竞拍玉米有大量虫眼,官方如何回应
中储粮高度重视,及时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汇报,28日当晚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吉林分公司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连夜赶赴大安开展调查。
⑦ 中储粮是如何回应外租收储库“玉米变筛糠”的
14日晚间,就网传“黑龙江某粮库所储玉米变筛糠”一事,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说明称,经初步核查,视频反映的这批玉米数量质量问题与事实基本不符,仓内个别点位的质量问题不代表整仓玉米质量状况。
经第三方检测机构——黑龙江省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现场扦样和实验室检测,色泽气味正常,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各项检测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与该批玉米提报拍卖标的时的质量指标基本一致。经对该货位剩余玉米进行核查,数量账实相符。
中储粮集团还称,关于视频中反映的“水泡粮”和“筛下物”问题。经向当事人核实,她所说的“水泡粮”是黑龙江个别地方一种民间叫法,是指玉米在生长期后期因雨水偏多、光照不足,造成成熟度不够、籽粒不饱满,经高温烘干后产生的色变粮粒,不是被水浸泡过的玉米,现场扦样检验也未发现该批玉米有被水浸泡的情况。
(7)粮库储备玉米变筛糠扩展阅读:
个别点位质量问题不代表整仓状况
从网友发布的辽宁省一次性储备玉米的出库情况来看,整体玉米质量非常好。
此外,每日粮油注意到,截至目前为止,7月13日、14日举行的中储粮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仍旧保持着高成交率,这也表明市场对于一次性储备玉米的认可。
从目前态势来看,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起因承储企业违规收取“好处费”所引发的炒作事件。目前,中储粮方面已经给出答复,核查中如发现中储粮直属企业人员存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集团公司将依规依纪依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