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
中国外汇管理局:截至10月底,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总量为3.53万亿美元。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美元空头仓位,《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应该为3.1万亿美元
⑵ 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多少
您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数据统计,
对比2014年减少了5126.56亿美元。
⑶ 中国外汇储备现在有多少
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一季度回末,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答增至3.94万亿美元。[1]2014年6月底达到39932亿美元的最高峰。
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2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04亿美元,连续第七个月下滑,并自2017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3万亿美元。2018年元月公布的中国外汇储备是3万1千多亿美元。
⑷ 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大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汇储备的解释为:它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期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为3.51万亿美元,减少432亿美元。
8月份外汇储备减少创纪录的939亿美元至3.56万亿美元。
中国9月末黄金储备612亿美元,8月末为618亿美元,减少6亿美元。
⑸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
中国的外汇储备即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9879亿美元,且正以每个月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这样一个数据引来世界各国关注,它们惊讶的同时也感到担忧,不少人甚至替中国出谋划策,为怎么花这些钱“支招”。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它会有什么危险吗?
各方反响不一
日本对中国外汇储备创新高心情复杂。《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连续对此进行了报道,强调“中国的外汇存款已超过一般的安全水平”。报道称,为抑制人民币升值,中国花了大量人民币购买美元,造成中国外汇储备急速增长。同时,它们对包括美国花旗银行在内的大型国际银行积极地向中国政府“自我推销”感到眼红。
《富士产经新闻》报道时文章所用的标题就意味深长——《中国外汇储备即将达到1万亿美元,存储了美元却增加了火种》。文章把重心放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称美国“一向要求人民币升值,却并不希望中国出售手中拥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在《富士产经新闻》看来,中国会以出售手中存有的大量美国国债来“反制”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很可能导致美国国债水准降低,出现美元利息上升等负面连锁反应,而且,“也很可能导致出现布什最不愿意看到的美元贬值局面”。
欧洲对中国外汇储备也一直很关心。瑞士《时报》18日以《中国和它的1万亿美元》为题,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进行了报道。文章称,这是由反复出现的外贸顺差和外国投资者所进行的大量投资造成的。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中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5%,道琼斯所有股票总市值的1/4,意味着北京“随时有能力”收购埃克森、英特尔、波音等美国著名工业企业中的一大部分。
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结构风险,是一些国家反应的重要内容。10月17日出版的《印度日报》指出,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债券和股票市场有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将面临化为泡沫的危险。对此,欧洲的想法最实际,那就是想办法增加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比例。
除了关心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西方也关心中国如何花这笔钱。《商业周刊》今年7月就曾“借”世界著名银行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的文章为中国“出谋划策”,列出8项建议,内容包括每年花20亿美元引进2万名外籍著名教师到中国大学任教,花20亿美元在中国大城市市郊为低收入者建房,花5.05亿美元引进30名世界著名足球明星分布到中国15个一流球队,并引进50名外国教练等等。
不过,欧洲大部分国家仍认为,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欧洲议会在今年9月初通过的《欧中关系报告》中就表示,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显然,欧洲议会的报告将“外汇储备激增”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欧洲议会议长博雷利是一位经济专家,9月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大为赞赏,谈到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国,他说,“有意思的是,资本主义美国的钱,却握在社会主义中国手中”。
外汇储备增安全信心
广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基本上就是其所有经济活动节余的外汇积累,但这里有个“藏汇于国”和“藏汇于民”的问题,国家统计和公布的外汇储备指的是政府所拥有的外汇资源,更直接地说,就是央行拥有的外汇。商业银行、企业、个人手里的外汇并不算在一国的外汇储备之内。
经济大国的外汇储备,最主要的来源是对外贸易顺差。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快速增加。2004年,中国的外贸顺差是320亿美元,去年猛增到1019亿美元,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预计将达到1500亿美元。正是在这种促进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4年的将近8000亿美元,很快增加到即将突破1万亿美元。
国家持有外汇储备有3大作用:一是支付,国家进口重要战略物资和关键技术必须用外汇购买;二是保障金融安全,这是最关键的,比如发生战争、灾害或国际经济形势突然变化,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资,央行可以用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对付突发的金融风险;再比如,一旦本国货币面临贬值的风险,政府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干预外汇市场,应对金融危机;还有一点是软作用,但在现代经济中也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力的象征,能够产生巨大的心理作用,让国际投资者对该国的经济安全和该国货币的币值充满信心,同时也能增加这个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金融影响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说话的分量。
过去,在国际收支活动还不是很多的时候,国家的金融安全对外汇储备规模的要求并不很大。曾有一种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够3个月的进口额就基本可以了。但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国际收支活动极其频繁和复杂,金融安全随时都会面临挑战,所以外汇储备必须具备相当大的规模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宏观经济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外汇储备的这些基本作用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是一件好事,它增大了中国金融运行的安全系数,更增添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提高了中国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力。
外汇储备结构待调整
有关专家认为,外汇储备过多也有问题。外汇是需要用人民币买入的,所以在外汇储备大大增加的过程中,中国的央行必然要投放大量的人民币,而人民币源源不断的投放势必推动投资的过快增长,使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中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一些回笼人民币的应急措施,使通胀的压力并未变成通胀的现实,但那毕竟只是延缓,需要及时采取对策。
从短期来看,一味鼓励出口创汇和招商引资的政策需要适当调整,同时增加进口,这样来平衡国际收支。
通过调整外汇管理政策,把相当一部分的外汇放到企业、商业银行和个人的手里,适当地“藏汇于民”。例证之一就是,原来中国公民换汇必须凭出国签证和邀请函,而且一般都以2000美元为上限。而现在公民想换外汇,只要出示个人身份证就可以,一年的换汇上限达到2万美元。
在已有和还将继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中可以拿出一部分来进行金融和实物投资,通俗地说,就是花掉一部分。但作为国家拥有的外汇是不能乱花的,专家的说法是,需要把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战略物资储备。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非常希望购买一些中国发展需要的高科技产品。显然,在这方面,中国遭遇到了西方设置的障碍,比如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的是高科技禁运的政策,否则,只需要几个进口项目就可以大大减少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徐皓 林梦叶 尚未迟 李永群 程刚 江雪晴 张楠伊)
⑹ 中国2015年流失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怎么回事
1. 中国偿还外债:这部分成为主要流出因素之一,约占资金流出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美元对人民币不断走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提高了中国偿债成本,迫使中国公司想要尽快摆脱其外债。而去年8月份人民币汇率的“深潜”,加剧了快速还债的这一趋势。
2. 净误差和遗漏项:这包涵一些没有纳入国际收支平衡计算项目的一部分,包括像地下的资本流动和贸易误报。合计流出1880 亿美元。
3. 中国增持海外资产:2015年由于人民币不断贬值,中国居民争相增持海外资产。
外国人收回在中国银行[-0.90% 资金 研报]的投资:2015年由于人民币贬值,外国居民从中国本地银行撤走1230 亿美元。这也反映出资本流动的更广泛趋势,即从新兴市场流向发达市场。
4. 证券投资︰主要涉及两点。首先,2015年中国居民为预防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分散了他们的投资组合和对冲基金,增持了更多的海外资产。第二,针对2015年第三季度市场下滑,外国投资者开始撤资。
5. 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开始大举买入外国公司,增加了中国的资本外流。
2016年早期资金流出减缓。中国官员已经取缔地下银行,并且要求银行严厉打击那些试图通过“拆分洗钱”来躲避50 000 美元取款限额,或假借朋友或家庭成员的名义以小额度来转移资产的中国公民。
⑺ 至2015年底中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
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但是有一部分是以债务形式存在的,也就是不能直接花,要出售美债换成美元。这个数据是国家直接持有的,没有计算个人和企业的美元资产。
中国不出口也可以用几十年
⑻ 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是多少
截至到2010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
2010年10月8日1美元兑换6。683元人民币。
欧洲市场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市场之一。中国注入欧洲的资金累计已突破千亿美元,其次是中东,总额近700亿美元。众多专家预测,中国今后仍将加速对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