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金储备 » 我国外汇储备体制
扩展阅读
类似于金条 2021-03-31 20:26:33
何兰黄金市厂 2021-03-31 20:26:32
蒲币对人民币汇率 2021-03-31 20:26:27

我国外汇储备体制

发布时间: 2021-03-19 09:08:12

A. 中国外汇储备

一、全球及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恶化,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不断上升。199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约为1.78万亿美元,2007年底上升至6.40万亿美元,增长了2.6倍。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又集中体现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外汇储备的增长。1999年底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约为1.05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59%),2007年底上升至4.90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77%),增长了3.7倍。相比之下,工业化国家外汇储备同期内仅增长了1.1倍。

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0.16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9%),2007年底上升至1.53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24%),增长了8.6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外汇储备的飙升主要归因于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自1994年至今,中国经济连续14年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由于中国政府选择了小幅、稳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套利,这加速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累积。仅2007年一年,中国外汇储备就增长了4619亿美元,与2006年底相比增长了43%。如果考虑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汇资产、央行要求全国性商业银行用美元缴纳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则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额超过了6300亿美元。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由于中国外管局并未披露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我们只能利用其他国家披露的相关数据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IMF的“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数据库提供了138个国家(包括27个工业化国家与106个发展中国家)汇总后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虽然COFER数据库中未包括中国这一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是一种遗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汇储备规模毕竟占到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64%(2007年)。同时,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投资并未表现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央行迥然相异的特征。因此,我们不妨用COFER披露的币种结构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潜在币种结构。

进入21世纪之后,IMF COFER数据库中全球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包括:第一,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欧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渐上升,从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镑取代日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中第三重要的币种,2007年英镑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为5%,而日元资产比重为3%。上述结构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该时期内,欧元和英镑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而美元和日元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导致各国央行主动或被动地实施了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

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调整更加积极。从1999年底至2007年底,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重由69%降至61%,欧元资产比重由19%升值28%。俄罗斯、伊朗等国更是将石油交易计价货币由美元转换为欧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欧元在全球储备与交易货币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同期内工业化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由73%降至69%,欧元资产比重由23%升至33%。

我们认为,近年来随着美元有效汇率的下跌,中国外管局主要是在外汇储备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资产比重,在外汇储备存量上的减持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中国央行的币种多元化行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央行相比是类似的,因此我们可以用COFER数据库中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截至2007年底,我们估计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约占65%,欧元资产约占25%,其他10%包括英镑、日元及其他币种资产。

三、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
......

四、对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现状的评价

在上述对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与资产结构进行粗略估计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现状的评价如下:

首先,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首要目标。这主要表现为在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中,传统上低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的国债和机构债占90%左右;

其次,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过高。无论是从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2007年为19.1%)还是从对美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来看(2007年为7.3%),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65%的比例都过高了。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货币中依然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现了中国政府进行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的困境: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在外汇市场上大量减持美元资产必然会造成美元汇率下跌,从而影响到外汇储备中存量美元资产的价值。

再次,近年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遭受严重损失。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65%以美元计价,那么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贬值必然造成以贸易加权的一篮子货币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显著下降。例如,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了1.8万亿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资产占65%,那么一旦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0%,以人民币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价值将缩水1170亿美元,相当于抹杀了3.9个百分点的GDP增长。

第四,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除了面临汇率风险外,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信用等级调降、市场价值缩水的风险。2008年7月,美国两家房地产巨头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机,需要募集750亿美元资本金以避免资不抵债风险。如果美国政府不对其进行救援,则房利美、房地美发行的机构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如果美国政府为两家机构买单,则信用风险最终为美国政府所承担,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无论出现哪种局面,对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的中国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后,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日益凸现,中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压力。中国外汇储备的90%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收益率不超过5%,而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1.24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外国在华FDI企业的平均收益率超过22%。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如何积极管理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成为当务之急。

五、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前景
......

B. 如何看待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态势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为了应付国 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即外汇储备。同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随时动用的款项一起,构成一国的官方储备(储备资产)总额。 2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3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4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5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国际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6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 带来了较大的利差损失。 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会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也将严重缩水。 3、 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 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我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 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 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我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6贸易顺差的加大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日益加深,矛盾也日益突出,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已经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据商务部统计,欧盟去年对我国反倾销调查势头较猛,涉案金额已达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贸易救济调查总涉案金额的60%。其次,尽管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有所减少,但对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调查的案件却日益增多,而且还通过修改反倾销规则等手段加紧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实施贸易限制。再次,印度、土耳其、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与我国不断出现摩擦新热点。遭受贸易摩擦导致的产品出口受阻往往会使过剩的产能转向国内市场,必然使国内市场价格受到冲击,进一步缩小原本已经比较微薄的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这些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冲击对就业等方面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7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扭曲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体系。 对于持有近万亿美元资产的货币当局来说,外汇储备并非天上掉馅饼。货币当局为了维护国内物价水平稳定,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发行票据的手段从市场上回收货币。因此增加了新的债务——央行票据。所以,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不仅降低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也使得货币政策的操作效应大打折扣,并扭曲了中国的金融市场。由于货币当局发行的票据是要支付利息的,也就意味着支付发行成本,这使得货币当局与财政部门之间的矛盾压力加大。? 8大量外资涌入导致国民福利的流失

C. 结合实际谈谈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看法

一、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8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2009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21316.06亿美元:;2010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24470.84亿美元,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4543亿美元。
2.国际收支双顺差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额在1999—2001年有所回落,但大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三年以来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尤其是2006年达到2498.6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5%。资本与金融账户也只有在1998年出现逆差,从2001年以来顺差的幅度也不断扩大,在2004年曾突破千亿大关,该差额在2006年出现明显回落,较2005年回落84%。两个账户共同影响到双顺差的总额,在1998年至2000年出现低潮,而后几年保持大幅度上升,在2005年超过2千亿。
二、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持续的贸易顺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并形成了多年的贸易顺差。这已经成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升值预期导致各种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任何国家的资本管制都是有一定缺陷的,大量国际游资(即,热钱),绕过资本管制进入目标国,以期获得升值之利,并导致了外汇储备增加。
四、我国现行出口结售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业和个人外汇留存,抑制和直接限制了外汇需求和有效利用,导致外汇储备持续、被动的增加。

三 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
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储蓄而用于对外投资的话,可以用于进口或投资,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汇储备,就有更多的机会成本。
(二)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
(三)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1994年初,我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近年来,我国连续贸易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
从国际金融体系角度观察,我国外汇储备快速上升,但结构仍以美元为主。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已有成果和未来命运承受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美元汇率风险。
(五)结构相对单一,增大了储备风险
目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也将十分激烈,因此汇率风险增大。另外,一国大量地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假使中美关系恶化,我国很可能面临持有的美元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六)巨额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来维持币值的稳定
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七)央行所承受的风险日益加剧
央行长期以来一直是外汇市场的出清者,因此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外汇储备不断扩张,资产越来越“外币化”;同时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发行也在飙升,负债越来越“本币化”,央行面临日益严重的货币错配风险,以至使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汇率风险加速向央行集中。
四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
妥善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提高我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增加国家财富。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笔者有三点管理政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内外均衡。
在我国经济内外失衡并存的结构中,外部失衡是外在表现,内部失衡才是根源所在。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而持续15年左右的双顺差是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存在内外失衡和市场扭曲现象的结果。协调经济的根本途径是要转变中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建立在以内需为主的基础上。
二、逐步推进意愿结售汇制。
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结汇和售汇在经常项目下一直是放开的,而我国主要的进出口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再加上大中型进出口企业的用汇也基本放开,所以实行意愿结售汇制不会给外汇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企业和居民持有一部分外汇可以减轻我国外汇储备过度的压力,同时对于外汇体制的完善和外汇市场的活跃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提升外汇储备管理理念,拓宽外汇运用渠道。
按照“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经营管理外汇储备,转变思想观念,将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性放在管理的首位,并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富裕储备的多元化运用渠道。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注资改制国有银行,不但促进了国有银行改革,也提高了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为化解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高风险,可尝试外汇储备证券化以释放过多的外汇储备;也可适当引入战略储备政策,购买全球战略性物资,建立战略储备,提高宏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五、总结
中国的外汇储备高增长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因国内经济不平衡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表现。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探讨高外汇储备的综合管理政策,另一方面,还需从多角度入手,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扩大消费需求,以保持内部平衡的方式化解外部不平衡。鉴于当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高外汇储备的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D. 为什么外汇管理制度使中国外汇储备庞大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迄今已超过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外汇储备的30%以上。
有人基于“藏汇于民”理念认为, 应当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民众。然而, 这一建议中国外汇管理局已经否定, 因为那将在中国引发通货膨胀。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著名经济学者温元凯教授表示,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正在被绑架在美国金融危机的战车上”,中国拥有最多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已最够所需, 剩余的两万多亿美元应该用来做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首先就是改善民生。尽快实行中国的全民教育和全民医疗的基本免费系统;第二是要把外汇储备拿出来到全世界去买资源。首先是买矿产资源、买发明创造、买专利、买高科技的公司、有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第三个是买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第四有一个说法是利用大陆的经济实力和台湾发生进一步的合作,形成一个大中华的经济圈。让整个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进一步的崛起。”

有人计算,如果中国想购买国家,中国三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能够买下意大利;如果购买大宗商品,三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购买可以满足中国近13年的石油净进口需求;如果买企业,中国可买下美国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国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近期曾表示,中国需要四五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足够了, 因为将外汇数额控制在六个月的支出水平已经属于合理范围; 中国要想控制住外汇储备的疯狂增长,有效使用和管理, 藏汇于民是必须要做的。

然而,,藏汇于民不等于说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民众:

“分给民众呢不恰当。实际上造福于民很关键。而且下一阶段我认为很大的问题是富民政策。而且让富民优先,尤其是政府不要与民争利,包括国企、央企。这是下一阶段改革的大问题。”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解释,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百姓, 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发钞票, 扩大货币的发行量, 其结果就是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 而在于民众持有外汇的意愿。

E. 中国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一)国内原因
1、长期以来政府的政策导向。
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过去25年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外资优惠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国际收支问题上,中国政府长期确定的方针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57亿美元,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外汇短缺在中国几乎都成为一种常态。所以长期以来比较看重外汇储备的功能,认为中国外储备越多越好,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动用。在外汇政策上表现为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同时由于中国自改革开放长期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外资导向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资金流人较为容易,而流出则需层层审批,导致经常项目大量顺差和FDI流人的不断增加。具体政策如下:
(1)1979-1987年,国家对外贸企业经营统负盈亏,以财政补贴支持外贸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效率低下,为了配合引进外资政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 为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政府对外贸企业实施了出口卒 贴政策。
(2)1988-1993年,补贴政策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并举,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国务院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当时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实施承包制的同时仍然保留中央财政对外贸的补贴。
(3)1994至今,国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人世后,国家对外贸的支持逐渐由直接与间接的财政补贴,转向与国际规则接轨,逐渐以关税、税收、利率等手段来调节与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此外,放开外贸经营权,扩大对外贸易主体;对外商投资实行许多包括税收减免,免税进口以及其他优惠在内的优惠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外贸发展。中国从1985年4月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不过从2007年7月份开始,该政策逐渐减弱。继7月1日出口退税新政实施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于8月23日联手推行《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告44号,共计2247个海关商品编码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同时要求对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2、经济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滞后之间的矛盾。
2007年10月19日,吴晓灵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汇率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顺差是中国内部经济不平衡的反映,是由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问题造成的。在过去20多年里,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支持下,中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结构调整步伐经常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在近些年里,国内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工业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之后,商品、资金和劳动力市场都出现了过剩。生产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法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需要,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并进一步造成就业困难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
同时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价值少、地区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内需的扩大和内部平衡的实现。经过多次利率调整而中国的居民储蓄仍然很高。一国储蓄多,而有效投资和消费相对较少,其结果只能是过剩储蓄转移到境外,必然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顺差,从而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据统计,中国投资率由2001年36.5% 增长到2006年42.7% ,同期,消费率则由61.4%下降至50%。据世界银行{2006世界发展指标》,2004年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消费率为62% ,投资率为21%。其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9% ,投资率为23%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58% ,投资率为26% ;高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3%,投资率为20%。可见,我国投资率比全球平均高20多个百分点,消费率则低10多个百分点,而且,消费率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从2001年的50% 、50.1%和一0.1%变为2006年的38.9%、40.7% 和20.4% ,可以看出,投资和净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
此外,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能力和增长速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快于非贸易品部门,成为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扩大的基础。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正是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但相对于贸易品部门而言,中国非贸易品部门生产效率提高较慢,开放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也就成为抑制国内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国内汇率制度缺乏充分弹性。
从1994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改革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人民币汇率遭遇了强烈的贬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逐渐变相成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外汇管制较严,根据IMF的汇率制度分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缺乏弹性的(如表1)。
而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非弹性汇率制的存在,因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不干预外汇市场,经常收支顺差(逆差)必然等于金融、资本收支逆差(顺差),外汇储备原则上不发生变化。但在非弹性汇率制下,为维护某一基本不变的汇率水平,政府必须买人超过需求的外汇供给,否则外汇汇率要下跌,本币汇率要上升,其结果贸易顺差和资本流人就转化为外汇储备。当前中国面临热钱的涌人,必须加强对热钱的监督,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有序调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热钱涌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中国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和汇率机制的相对不灵活。”于是,在不灵活的汇率机制下,“预期升值一本币升值一进一步预期升值一本币继续升值”会形成一个恶性本币升值周期。因此,要改变或者说有序化热钱的流动,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增加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加快汇率改革步伐,实施合理的外汇管理制度。
(二)国际原因
1、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
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纷纷将纺织制衣、塑料玩具以及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正好已形成了基本的开放态势,因而自然而然地融人了这场世界性的产业转移。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全球高科技泡沫破灭,进一步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之国内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力军,从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国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9% ,但是一般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仅为7.7% ,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而加工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9.5% ,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4.8% 分别上升到56.9%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2005年中国的总出口是7620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55%左右。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是177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差将近1900亿美元。
大量贸易顺差使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以至目前处于高额状态。李扬先生说: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顺差很大,但是,从结构上看,中国只是对两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盟)顺差,而对其他国家都是逆差。中美贸易顺差不是汇率问题,而是经济结构问题。因为中国是后发国家,而且正在进行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所以很快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2、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
近些年来,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给钉住美元或货币篮子中美元比重过高的很多亚洲货币以巨大的升值压力,尤其是人民币,施压其升值会对亚洲货币升值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近些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还在不断扩大,从表面上看1994年到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5%左右,如果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物价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20%左右。尤其是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为调节机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正不断释放着它的弹性。两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了10%(如图1)。
有鉴于此,巨额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民币投机狂潮。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的联系表现为:一方面,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形成又助长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因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强的预期,所以很多的热钱流入了资本市场,造成了现在的股市泡沫。同时由于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投资都是向内流动,而境内的投资者本该对自己的资产组合进行多元化投资,可以把资本流向日本、美国、欧洲等地,但是人民币升值导致了国内股市的回报预期的提高,加上投资境外的限制,国内股市成了主要的投资目标,这也就加剧了国内资产泡沫的形成。l8 多年来,中国结售汇顺差远大于贸易顺差,转移收入明显增多。
3、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狭隘的国际金融霸权和国际金融资本无序流动等三个方面。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狭隘的金融霸权是国际金融体系无序性的主要表现,也是当代国际金融体系持续动荡的根源。
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由于没有真正的最后贷款人,一国发生金融危机,事实上无人可以救助,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因此,发展中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不得不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到2007年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4万亿美元。如果说这种格局可能会造成某种资源不合理配置问题的话,那么其根源正是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是目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

F. 论述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有哪些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我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余额四部分组...

G.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际储备制度。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国际储备体系。

H. 中国外汇储备的状况发展

中国外汇储备(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 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2010年12月国家外汇储备28473.3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2010年单位:亿美元 月份 数额 1 24152.21 2 24245.91 3 24470.84 4 24905.12 5 24395.06 6 24542.75 7 25388.94 8 25478.38 9 26483.03 10 27608.99 11 27678.09 12 28473.38 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另外,6月M2同比增长28.46%,创下1996年5月份以来新高,而M1同比增长24.79%,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9年7月15日的数据, 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国家外汇储备增长17.84%
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856亿美元,同比少增950亿美元。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21亿美元,同比多增302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19元人民币。
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对国民经济影响日益增强,加之西方经济持续低迷,促使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全年增量超过500亿美元。2001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466亿美元,外汇储备量突破2000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二位。伴随着入世后外汇储备规模的较快增长,2001年,外汇储备经营以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建立了投资基准经营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框架,完善了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
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总值超过6000亿美元。此外,美元利率的下降使得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进一步促进了外汇的流入。因此,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增长,2006年2月底更是达到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的850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17962亿美元,同时外汇储备达到了38877亿美元。
中国成立外汇管理机构20年来,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了78倍。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843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7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1428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0.8%。
12月减少1079亿美元
2015年12月,外汇储备减少1079亿美元,全年累计出现了首次下滑,当月降幅超出经济学家的预估,人民币贬值担忧加剧。
2015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33万亿美元,较11月下降创纪录的1079亿美元。
在经济减速和股市重挫之际,中国政府为了抑制人民币贬值而消耗了外汇储备。人民币兑美元周四跌至五年低点,当日央行把中间价设于出乎意料的低位,暗示其对人民币贬值的容忍度上升。
2015年1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304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5127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2284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1.4%。

I. 谈谈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

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至关重要,是融通国际收支赤字、
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举借和偿还外债的保证等,但持有外
汇储备是有一定的代价的,体现为用它进口资本品的投资收益率(机会成本
)、造成资源的浪费等。储备增长过快还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使本币产生
升值压力,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
生不利影响,等等。在国际资金流动规模日益庞大的情况下,一国如何确
定储备的合理数量是各国积极探讨的问题。同时,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带
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升值预期、货币政策灵活性下降等负面影响如何
缓解,是、与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元的不断贬值使各国储备资产正
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实现
保值、增值,是货币当局面临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笔者选择“中国现阶段外汇储备管理研究”为题,展开丫较为深入的分析
和讨论。
通过本书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创新观点:①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外
汇储备规模理论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这些理
论都有各自的优势,当然也不乏不足之处。本书认为,各国应根据本国的
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来确定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②中国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将是巨大的,而储备供给却不容
乐观。危机发生时,被冲击国的外汇储备需求急剧上升,而外汇储备的供
给却急剧下降,所以,发展中国家需要外汇储备的超前积累来满足危机时
的需要。因此,我斟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明显偏大,现有储备规模应
该包括未来储备的超前积累部分。③短期内,由于中央银行的干预和不完
全的市场机制,使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但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影响货币发行而间接影响消费物价指数
,从而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外汇储备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但二者的
相关系数较小,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增加必然会导致本币升值;外汇储
备和货币供应量的被动增加,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动性大大降低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导致货币供给渠道改变,对东西部贫富差距扩大有一
定影响,体现在:外汇储备增长与东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费水平差距
扩大之间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时,东部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减慢,
这与同期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和人均GDP不相协调,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
国东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经进入“边际效益递减”阶段。④
建议从制度上和机制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长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着力在以下
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加强对资本
项目的监管;稳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积极采取其他冲销措施;积极发展
货币市场等。⑤建议成立国务院领导下的由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
国际储备战略决策小组,实现各部门对储备管理的高度协调和配合。对于
外汇储备委托经营部分和中央银行自营部分提出了建立相应的授权系统。
⑥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方面,可将外汇储备分成两大部分分别管理:是稳
定组合和投资组合。同时,对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和货币结构安排做
出了设计。

【本书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有关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有关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有关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影响的文献综述
1.3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
2.1 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
2.1.1 亚洲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2.1.2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轨迹
2.2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综述
2.2.1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的提出
2.2.2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综述
3 中国外汇储备的需求研究
3.1 中国外汇储备的近期需求
3.2 中国外汇储备的远期需求
3.2.1 传统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3.2.2 用卡尔标和范的定性分析法分析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因素
3.3 外汇储备干预汇市、防范危机的功效分析
3.3.1 投机冲击时外汇储备的供求分析
3.3.2 外汇储备在货币危机中的作用分析
3.3.3 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中外汇储备作用的实证分析
4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负面影响分析
4.1 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4.1.1 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影响的文献综述
4.1.2 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4.1.3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4.2 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助长国际投机资本流入
4.2.1 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的表现
4.2.2 外汇储备增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
4.2.3 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的危害
4.3 降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灵活性,制约宏观金融调控效果
4.4 改变货币供给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4.4.1 使内、外资企业在人民币资金分配上形成不平衡局面
4.4.2 形成对外资企业的严重依赖
4.4.3 加工贸易模式有可能使我国进入“贫困化增长”
4.4.4 政策建议
4.5 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增加
4.5.1 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
4.5.2 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
5 降低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负面影响的措施
5.1 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5.1.1 加快完善外汇市场
5.1.2 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
5.2 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监管
5.2.1 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
5.2.2 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
5.2.3 加强对外债的监管
5.3 稳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
5.3.1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合理性
5.3.2 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5.4 其他冲销措施
5.4.1 政府存款转移
5.4.2 适当放松证券投资
5.4.3 征收资本进口税
6 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
6.1 东亚各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比较
6.1.1 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6.1.2 韩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6.1.3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6.1.4 中国香港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6.1.5 东亚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异同及对中国的启示
6.2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6.2.1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2.2 中央汇金公司面临的新问题及在金融国有资产管理上的角色定位
6.3 改革现有的储备经营管理体系
6.3.1 建立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授权体系
6.3.2 加快外汇储备立法
6.4 提高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效率
6.4.1 完善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6.4.2 明确外汇储备的投资策略
6.4.3 拓宽外汇储备的运用范围
7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恩 好好 研究 ~ 加油哦 分 顶顶顶顶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