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的石油储量有多少
(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处松辽拗陷带中心部位,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油田外围又发现新的油气资源。1959年9月26日当地第3号钻井喷油,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为大庆油田。油田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储量10.8亿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来,原油年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原油产量的一半,居全国之首。1995年产原油5600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十多年里连续稳产高产,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见的。所产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过大庆—铁岭—秦皇岛—北京、大庆—铁岭—大连两条输油管和铁路网,运往东北、华北及全国许多大炼油厂、石化企业加工利用,并有部分通过秦皇岛和大连港出口。
(2)胜利油田。在山东省黄河入海口东营市。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储量7亿吨。1995年生产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12.85亿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过鲁宁输油管运往南京及长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过输油管直达青岛市黄岛油港外运出口。
(3)华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称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层发现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产量达466万吨,有输油管通往北京、沧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围包括天津和河北沧州、唐山地区濒临渤海地带的陆地、海滩和极浅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5亿吨,1995年年产原油430万吨。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阳和山东省东明等12个县市间,又名东濮油田。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油气富集,储量大,1979年投产,1995年年产石油410万吨。
(6)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1亿立方米。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产340万吨,是东北地区重要原油生产基地。
(8)克拉玛依油田。在北疆准噶尔盆地西缘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为黑,“玛依”意为油,因产石油而得名。1955年发现,1956年开始油田建设。沉积层厚达13000米,含油面积大、储油构造多、油质好,为我国内陆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左右,建有炼油厂,输油管已通乌鲁木齐,大量原油通过兰新铁路东运兰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又称青海油田。地质上属新生代凹陷,多储油构造,面积大、油层多、埋藏浅。1959年发现,1995年年产原油121万吨,石油产品供应青海及西藏地区需要。
(10)玉门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处祁连山北麓的老君庙油田,又名玉门油矿,1939年始建玉门油矿局,是我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所产原油大量东运至兰州等地加工。
(11)南阳油田。在河南省南阳盆地,又称河南油田,1977年开发,1995年年产191万吨。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4)长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5)江苏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16)江汉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17)延长油田。 1995年年产原油73万吨。
❷ 中国石油储量历史
4.1.1.1 石油资源量与储量
资源量和探明储量是国家制定能源政策和长远能源规划的重要依据,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49年以前,由于勘探技术落后,地质认识局限,预测的全国石油资源仅2亿~5亿吨。1954年,燃料工业部根据西部几个盆地的普查,认为全国石油资源量约15.5亿吨。大庆油田发现后,全国石油资源量的预测结果才达到了115.5亿吨。其后,随着渤海湾等盆地的突破,石油资源量的预测结果也持续上升。
为了系统地评价中国石油资源潜力,为制定中国中期石油工业发展规划,1981年石油工业部启动了全国石油资源评价工作,经过6年的研究和评价,于1987年公布了全国第一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石油地质资源量787.5亿吨。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联合完成了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是全国有石油地质资源量940亿吨。之后,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鄂尔多斯、柴达木、渤海湾等盆地的勘探实际与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不相符的矛盾日益凸显。2000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对各自探区内的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评价。汇总三大石油公司评价结果,得出全国共有石油地质资源量1041亿吨。与第二次资源评价结果相比,海域石油地质资源量减少了21亿吨,减幅为8.5%;陆上石油地质资源量增加了122亿吨,增幅达17.6%,其中东部地区增加了47.3亿吨、增长了13.0%,中西部地区增加了74.8亿吨,增长了25.2%。从盆地资源变化情况来看,资源量增加最多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增加了66.8亿吨,是第二次资源评价结果的4.5 倍;其次是渤海海域,增加了36.4亿吨,增幅达90.4%;准噶尔、柴达木、渤海湾和松辽盆地各增加了10亿吨左右。
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4.2亿吨。其中,东部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7.2亿吨,西部47.6亿吨,海上19.4亿吨。
(1)地质储量在各盆地的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渤海湾、松辽、准噶尔和鄂尔多斯四大盆地,地质储量分别为90.7亿吨、66.9亿吨,17.4亿吨和15.9亿吨,分别占全国石油地质储量的44.2%、28.5%、7.4%和6.7%。
(2)地质储量的地层时代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和中生代,地质储量分别为110.1亿吨和104.6亿吨,分别占总地质储量的47%和45%。
(3)地质储量的规模大小分布,特大型油田只有一个,即大庆萨尔图油田,地质储量25.7亿吨,占全国石油总地质储量的11%。大型油田46个,地质储量110亿吨,占总地质储量的47%,也就是说,大型和特大型油田,虽然油田个数只占7.6%,但地质储量占了一半多。大型油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部大型油田地质储量77.2亿吨,占大型油田地质储量的70%,占全国地质储量的近1/3。
(4)地质储量的丰度分类,石油以中丰度储量为主,地质储量102.3亿吨,占全国储量的44%,主要集中在东部,东部中丰度储量74.9亿吨,也接近中丰度储量的1/3。高丰度储量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质储量57亿吨,占高丰度储量的81%,占总储量的1/4。
(5)按储层渗透率分类相对而言,特高渗和中渗储量仍然是中国石油储量的多数,尽管近几年找到的油田中低渗和特低渗占绝对多数,但由于历史上有萨尔图这样的高渗油田为积淀,低渗油田的特征在累计统计上不太明显。
(6)从油藏的埋深上看,中浅层仍是中国储量的主体,储量153.1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2/3。
(7)从油藏类型上看,构造油藏储量116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一半多,岩性油藏次之,石油地质储量58.5亿吨。
国际上所使用的“资源量”均指可以采出的石油资源量,而中国大多使用“地质资源量”,在对其进行经济有效性校正和预测采收率的校正后即可得到可采资源量,并可与国际上的资源量相对比。2005年,国土资源部组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公司进行了新一轮的石油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不含南海深水区域和青藏高原地区)目前拥有可采石油资源量的预测平均值为198亿吨,其中已采出了原油44.9亿吨,原油探明可采储量24.3亿吨,尚有128.8亿吨可采资源量有待探明(图4.1)。
图4.9 中国原油新增可采储量增长阶段
(1)起步阶段(1949~1955)。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石油工业底子非常薄弱,1949年在酒泉盆地发现了1110万吨的可采储量后的5年里都没有新增可采储量。中国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年的勘探井数超过100口,在“一五”期间,勘探井数逐年增加。
1949~1955年期间,中国年均新增可采储量266万吨。从资源探明率指标来看,年度资源探明率非常低,平均值仅为0.01%。到1955年,中国的累计资源探明率为0.09%。本阶段内的探井密度逐渐增长,但直到1955年,中国的探井密度才增至约1口井/万平方千米。
在理论与技术上,本阶段内,槽台说、背斜理论是当时主要的地质理论,随着勘探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国的陆相生油理论也逐步发展。
从中国的国家能源政策来看,政府大力鼓励石油工业的发展。在1950年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上确定了石油工业要在三年内恢复已有基础,发挥已有设备效能,提高产量,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勘探和建设工作。
(2)快速增长阶段(1956~1985)。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当年新增可采储量达324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原油储量进入增长阶段。
在1956~1985年期间,中国原油每年平均新增可采储量1.25亿吨。新增可采储量从1956年的3240万吨增至1985年的1.92亿吨,年均新增可采储量增长速度达到17%。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勘探工作量受到影响,特别是在1967~1973年期间最为严重,在这7年中有5年的新增可采储量低于5000万吨,最低时仅为1000多万吨。
本阶段内中国的年度资源探明率从0.16%跳跃式增长至0.97%,其中1961年、1976年、1983年和1984年的年度资源探明率都超过1.5%。本阶段的平均年度资源探明率为0.63%。到1985年,中国的累计原油资源探明率已达到19.16%。本阶段内的新增可采储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勘探工作量的增长,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的勘探工作量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勘探井密度从1956年的1.68口井/万平方千米增至1985年的38口井/万平方千米。
从勘探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的发现。60~70年代,“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成油理论”促进了渤海湾盆地断块油气藏勘探的加速发展。80年代以来,由于低熟油、煤成油、盆地成藏动力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应用,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相继发现了一批大油气田,扩展了油气勘探新领域,促进了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从国家石油政策来看,由于十年动乱,中国的资源勘探受到严重影响,石油勘探投资严重不足,加上老油田产量自然递减加快,石油储量的增长的速度跟不上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1981年,为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国务院决定在石油行业实行1亿吨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条:①对石油工业实行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即石油工业部在每年完成1亿吨产量的任务后,可用超产、节约自用和降低损耗的原油出口,并将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的差额除上缴重点能源交通建设资金外,绝大部分作为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国家对石油工业的投资保持在1981年的水平上。这项政策解决了石油工业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大大增强了石油工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了老油田的调整和新油田的开发工作,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局面。②海上大陆架实行对外开放,公开招标,开始对外合作勘探海上石油。这使中国进入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新时期。③国家允许石油工业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暂时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并可向国外贷款,为迅速提高中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3)稳定增长阶段(1986~2005)。1986年之后的五年里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此阶段,中国对石油工业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扩大开放”的方针。1986~2005年期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在这20年间,原油储量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从1986年的1.43亿吨增至2005年的1.64亿吨。本阶段内的年均新增可采储量1.39亿吨,新增可采储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79%。
在本阶段,特别是1988年以后,中国撤销了原来的石油部,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并将海洋石油总公司独立出来。这一政策使得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引发了石油工业内在机制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使中国石油工业再次获得空前发展。1999年以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又分别进行重组,并在2000年以他们的股份公司上市。这些改革措施都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1990~2005年中国的新增可采储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60%。
从资源探明率来看,本阶段平均年度资源探明率为0.70%。正是由于新增可采储量保持着稳定增长,累计资源探明率在此期间也大幅提高,从1986年的19.87%增至1970年的34.93%。本阶段的勘探工作量增长迅速,平均每年钻勘探井1064口,年均勘探井进尺260万米,探井密度从1986年的39.8口井/万平方千米增至2000年的61.9口井/万平方千米。勘探工作量的迅速增长是原油储量高位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从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来看,本阶段内中国开展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沉积模式、沉积体系、各类储层非均质性、露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各类储层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分布及成因机理以及储层敏感性研究。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评价的配套技术和方法,把中国陆相储层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勘探技术方面,目前中国已形成了综合配套的技术系列,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井间技术、石油地质实验技术,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和区带-圈闭评价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地震勘探已融入三维地震技术、高精度地震数字处理技术、计算机交互地震解释技术以及各种地下成像技术。在测井技术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数字测井技术到数控测井技术,发展到成像测井技术。在钻井工艺方面,已完成7200米井深钻探,不仅能钻中深井,还可钻探定向井、水平井、丛式井以及高温高压特殊工艺井等。
从国家能源政策来看,中国在1986年以来一直实施着“油气并举”的方针。90年代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4年原油进口突破亿吨大关,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占消费量比重)达到40%。为解决原油供需矛盾,200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新时期的石油工业发展方针:“实行油气并举,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考虑进一步放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准入管制,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领域,促进市场竞争。进一步剥离企业行使的政府职能,使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营;还将进一步加强石油行业的监管,完善资源矿产权的管理,打破勘探区域的划界、矿权登记,建立有序的、竞争的勘探开发市场,促进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进一步改革石油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市场化的石油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4.1.1.6 未来储量增长领域
从中国近期勘探发现的启示和资源潜力分析来看,今后中国石油勘探主要在以下七大领域:山前冲断带(前陆盆地)、大型隆起带(古隆起和继承性隆起)、新构造运动造成的晚期成藏、大面积岩性地层油藏、隐蔽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海域(含渤海湾滩海地区)。它们是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加大勘探投入的主要目标区,也是今后发现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100]。
(1)山前冲断带(前陆盆地)。在中国中西部盆地与造山带毗邻地带,发育了一系列前陆盆地及山前褶皱-冲断带,它们是中西部盆地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近几年勘探实践表明,前陆盆地是中国未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重点领域。近几年针对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如库车盆地新发现了中国陆上储量丰度最高、整装性最好的克拉2气田,酒泉盆地祁连山山前逆掩冲断带的勘探新发现了青西油田,三级储量超过5000万吨,从根本上改变了玉门探区近20年来有勘探无储量的被动局面。准噶尔盆地在南缘吐古鲁、卡因迪克以及四川盆地的川西前陆都获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发现。前陆盆地所找到的油气田具有规模大、储量丰度高、单井产量高的特点。
(2)大型隆起带(古隆起、继承性隆起)。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大型含油气盆地发育一系列的大型古隆起带。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大型含油气盆地中的隆起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往往是多期油气运移、聚集区,同时在同沉积阶段又往往有高能环境储集体的集中发育,因此,可能形成大型油气田。
(3)新构造运动造成的晚期成藏领域。中国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十分发育的国家,四周被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等围限,多方受力,断裂活动频繁,喜山期构造运动在中国非常强烈,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这种构造特征对中国许多盆地内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一批重要发现,如渤海海域浅层、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和中西部盆地的许多发现均属于这一领域。中国晚期成藏具有广阔的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西部大量的山前冲断带,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严重的盆地,如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四川、莺歌海盆地等,都具有晚期成藏的条件。
(4)坳陷型盆地中的大面积岩性地层油藏。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中国油气剩余石油资源中占比例相当高,相信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岩性地层油藏将成为中国石油增储稳产的重要领域。
(5)断陷型盆地中的隐蔽油气藏。隐蔽油藏是指那些在油气勘探中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复杂难找的油气藏类,包括局部岩性地层油气藏、砾岩油藏、裂缝油藏、潜山油藏和火山岩油藏。近年来,中国在渤海湾、二连等盆地中的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形成了一定的储量规模,为该区增储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并逐步形成了在成熟区找油的一个新领域。
(6)海相碳酸盐岩。长期以来,海相碳酸盐岩一直是中国勘探者不断探索的领域。中国海相地层面积为330万平方千米,海相碳酸盐岩的石油资源量约为135亿吨,目前石油资源探明率还不到10%,剩余资源潜力非常大。
(7)海域(含渤海湾地区)。中国海域盆地包括渤海湾海域、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台西、台西南、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南中国海盆地,勘探证实以油为主的盆地包括渤海湾海域、珠江口、北部湾3个盆地,以气为主的盆地包括东海、莺歌海、琼东南3个盆地。目前中国海域盆地的资源探明率低于10%,剩余资源潜力还非常大。
❸ 我国 最大的石油基地有几个
1、哈密石油基地
吐哈石油基地建设对中心城市的影响 吐哈油田是继塔里木、准噶尔油田之后新疆第三大储油盆地,其石油勘探开发被列为我国石油工业战略西移的重点地区之一。
基地占地面积 646公顷,东半区为生活区,西半区为工业区,基地自1993年建设以来,初步具备了教育、医疗、科研、机修、培训、生活服务等综合功能。吐哈石油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哈密市城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对哈密市发展城市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吐哈油田石油基地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成立于1991年2月,是一个以油气钻井、 录井、井下作业、工程建设、油气化工等多业并举、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技术、人才密集、装备实力雄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深圳赤湾石油基地
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基地)于1984年由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加坡海洋联合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
位于珠江口,与蛇口赤湾深水港相连,毗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为在中国南海海域从事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活动的作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服务。
4、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岛,全岛面积5.4平方公里,西与宁波北仑港隔海相望。这里库容总规模仅次于镇海基地,占地1.42平方公里,有50座10万立方米储油罐,依山而建,比邻江海,总库容为500万立方米,总投资超过40亿元。
5、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新港镇,占地0.73平方公里,总投资25.1亿元人民币,能储备原油300万立方米,这一数字相当于大庆油田年产量的6%。共有30个10万立方米储油罐。分5个罐群组,每组由6座10万立方米储罐组成。
❹ 中国地下石油库的发展方向以后有没有可能修建地下石油库,依据
不是有没有现在已经建成好多了!
中国现在的石油储备可以满足一个月。
2003年起,我国开始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地区建设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共注入1.02亿桶原油,合1640万立方米。至2008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9年起开始建设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设计容量为2680万立方米。天津滨海新区的石油储备基地、新疆独山子基地、辽宁锦州基地、鄯善石油储备基地、广东惠州基地、江苏金坛基地(利用岩盐开采后留出的空间)、甘肃兰州基地等7个基地已经开始了建设,这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规划库容为2680万立方米,约合1.69亿桶。
目前,我国共有11个石油储备基地,第三批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址正在进行之中。(预计有湖北和重庆)
❺ 江汉油田石油资源还可以开采多少年
江汉油田截至2008年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8亿吨;原油年生产能力162万吨。05年底累计生产原油4466万吨。照这个速度再采个百八十年问题不大,而且每天还在勘探,例如,江汉油田分公司2009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2万吨。
❻ 中国石油储量究竟有多少
(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处松辽拗陷带中心部位,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油田外围又发现新的油气资源。1959年9月26日当地第3号钻井喷油,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为大庆油田。油田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储量10.8亿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来,原油年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原油产量的一半,居全国之首。1995年产原油5600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十多年里连续稳产高产,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见的。所产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过大庆—铁岭—秦皇岛—北京、大庆—铁岭—大连两条输油管和铁路网,运往东北、华北及全国许多大炼油厂、石化企业加工利用,并有部分通过秦皇岛和大连港出口。
(2)胜利油田。在山东省黄河入海口东营市。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储量7亿吨。1995年生产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12.85亿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过鲁宁输油管运往南京及长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过输油管直达青岛市黄岛油港外运出口。
(3)华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称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层发现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产量达466万吨,有输油管通往北京、沧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围包括天津和河北沧州、唐山地区濒临渤海地带的陆地、海滩和极浅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5亿吨,1995年年产原油430万吨。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阳和山东省东明等12个县市间,又名东濮油田。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油气富集,储量大,1979年投产,1995年年产石油410万吨。
(6)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1亿立方米。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产340万吨,是东北地区重要原油生产基地。
(8)克拉玛依油田。在北疆准噶尔盆地西缘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为黑,“玛依”意为油,因产石油而得名。1955年发现,1956年开始油田建设。沉积层厚达13000米,含油面积大、储油构造多、油质好,为我国内陆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左右,建有炼油厂,输油管已通乌鲁木齐,大量原油通过兰新铁路东运兰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又称青海油田。地质上属新生代凹陷,多储油构造,面积大、油层多、埋藏浅。1959年发现,1995年年产原油121万吨,石油产品供应青海及西藏地区需要。
(10)玉门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处祁连山北麓的老君庙油田,又名玉门油矿,1939年始建玉门油矿局,是我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所产原油大量东运至兰州等地加工。
(11)南阳油田。在河南省南阳盆地,又称河南油田,1977年开发,1995年年产191万吨。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4)长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5)江苏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16)江汉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17)延长油田。 1995年年产原油73万吨。
❼ 我国资源状况.如,森林的覆盖率,煤,石油等的储藏量是多少.谢谢了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煤:世界第二
水: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 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 。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 较丰富”的国家;
煤就不用说了吧~~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我国的煤的储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