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习山东经验 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土地管理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
(2005年8月20日)
2005年6月1日~9日,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区副主席宋爱荣率领的新疆党政代表团,在山东省、河南省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到山东、河南学习考察。我作为代表团的成员,通过几天的学习和考察,耳闻目睹了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大发展、大变化。特别是山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呈现出高速度、跨越式和超常规的发展局面,以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优势运用到位,把潜力挖掘到位,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位,全力以赴发展经济的干劲给人以深刻印象。此次学习考察,使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我要认真学习山东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创造的宝贵经验和做法,尤其要借鉴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正确处理土地利用和保护的经验和举措,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山东省土地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认识到位,思想解放
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省委连续在全省各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要想在发展上不落后,首先在思想上不能落伍,要加快发展,关键看思想观念、看机制运作、看措施落实,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集聚效应,创造发展奇迹。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正确处理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做到既不“撞车”违规操作,又不“刹车”等待观望,更不“误车”坐失良机。2004年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收入达256亿元,特别是在提供用地保障上,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变压力为动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山东省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对近几年出台的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489个文件予以废止和修改;对省、市、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确权发证、土地执法监察、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全省共撤销各类开发区739个,保留各类开发区251个,核减了3/4;处理相关责任人员1000多名;对先上车后买票的违规用地,进行了查处,补办了用地手续,使占用地总量一半的违规用地完善了手续。在补办用地手续中,实行补办用地手续的不占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政策。借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东风,变压力为动力,解决了多年遗留的问题和矛盾,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灵活掌握政策,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山东省也和全国一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日渐突出,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呼声高涨。山东省及济南市、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后,根据国家规定,没有进行过调整,但其他市、县(市、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山东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规划的调整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的规定,进行了调整。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由县、市人民政府申请,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仍由设区的市审批”的规定,山东省规划的调整主要是调整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为建设项目大部分落实在乡镇。在规划调整中,主要做法是调整布局和用地方向,多个项目集中,一并调整,原则上不突破建设用地总规模。
截至2004年4月,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至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已经用完。国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下达后,采取用计划指标替代规划指标的办法,相应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保证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实施。同时,对于经国土资源部同意批准的城市规划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也视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山东省政府于2004年制定并公布了各县(市、区)耕地最低年产值标准,补偿倍数不低于法定倍数的16倍。一些市针对因征地降低生活水平的,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经费由财政解决。在城市规划区内征地,积极推行“区片综合价”(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项)制度,合理确定不同区位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5〕7 1号),在进一步落实货币安置、农业安置等措施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征地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可以以土地补偿费入股或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可以采用留地安置的办法,按规划用途预留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确定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用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五)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投资、储备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机制。由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及时保障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缩短项目落地的时间,项目一到就可落地,而不是常规的选址、征地。有些暂无项目的耕地继续由农民耕种,有项目及时收回。极大的方便了招商引资工作。如济南市2004年投入40亿元进行土地收购储备。青岛市对308国道两侧的土地全部进行了储备。威海市通过红线储备、协议储备、实物储备等多种方式,逐步将企业搬迁腾出的土地、政府收回的违法用地、经营性用地及其他依法可以收回的土地,全部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六)盘活存量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针对用地空间比较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紧张、建设项目用地多的实际,加大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一是认真开展了存量建设用地的清理,向存量建设用地要发展空间。2004年以来,青岛市共清出678宗存量建设用地,面积5万余亩,近期可挖潜利用近l万亩。二是“海、陆、空”并进,即:填海造地、整理复垦折抵建设用地、建多层厂房提高利用率。通过上述措施,解决了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只有18万亩、实际用地达40万亩的困难,保障了土地供应。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层、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建平房、圈大院、搞“花园式工厂”、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明确要求新增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国家和山东省产业政策;划分区域强化投资强度,土地投资强度标准为不低于100万元/亩,同时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小于5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七)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解决各业用地矛盾
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整理,节约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合理利用;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适当集中;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和其他闲置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整理的耕地面积,等量置换为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和计划指标,用于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建设,以缓解用地供需矛盾。兖州市大力推进“合村并点”,全面实施“小村并大村,四百变一百”工程,力争利用15~20年时间,将全市400个多个行政村合并建设成100个中心村,预计可节约土地4万多亩。
(八)新增用地向工业倾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招商引资中,山东省看重的是企业落地后增加的税收、就业的机会、带动的消费和科技的进步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拉动的长期效益。特别对工业项目用地,采取倾斜的供地政策,在工业项目用地上全部采用协议方式。并根据各地财政的实际情况,予以补贴或返还。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原则上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但对具有带动作用和凝聚效应的经营性项目用地,在有意向投资者后,则以挂牌方式供地为主。
在征地工作中,为减轻企业负担,由政府埋单,是山东省的一大特点,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由政府缴纳、耕地开垦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由财政补贴。具体实施中,政府只收取评估地价的20%出让金,主要用于缴纳新增建设用地费。
威海市提出了“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的服务理念,投资者确定项目后,由市招商局和服务中心代理企业办理落地的所有手续,受到客商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山东省开展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工作。集体建设用地依法由地级市人民政府审批,只进行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而不征为国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时,多采用租赁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的形式。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及时落地,也有利于农民集体长期稳定地增加收入,化减了征地补偿安置的困难和矛盾。如企业要求取得土地使用权,5年后可申请征为国有,并办理出让手续。
(九)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形成凝聚效益
近几年,山东结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整合优势园区,集中连片开发,充分发挥重点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开发区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主要选择荒山荒滩搞建设。如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荣成经济开发区、乳山银滩旅游度假区90%以上的用地是沿海滩涂,避免了占用大量耕地。二是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积极引导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到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和城市工业区集中。如乳山市出台了园区招商的“飞地政策”,即不论哪个乡(镇)引进的项目落户开发区,便实行税收“五五分成”,调动了各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节省了大量基础设施投入,达到了集约用地的目的。
(十)夯实基础,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高效、科学的国土管理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山东省下大力气开展土地管理基础工作。投资上亿元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开展农地分等定级,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规划设计也取得丰硕成果,山东省2004年上缴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2亿元,通过扎实的基础工作,落实整理项目,争取了全部上缴经费的返还。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山东省积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准备工作,完成了规划实施评价和8个专题的研究工作,争取省财政安排规划修编经费660万元(已落实,不含规划数据库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各市、县(市、区)的规划修编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通过下大力气夯实基础工作,为科学决策、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巩固成绩,学习先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我区土地管理工作
与山东省比较,在土地管理工作方面,我们也有我们的特点,学习山东省的长处和经验,取长补短,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所以,有必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和山东的工作进行一次比较。努力做好结合的文章,抓好落实的工作,实实在在地将我们在山东省学到的经验落实到新疆的发展中。
(一)自治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的土地管理工作自2000年8月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肯定,为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是积极开展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和科学研究等基础业务工作,奠定了土地管理的基础。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通过对新疆后备土地资源及坡耕地、沙化耕地的调查,查清我区2030年以前有水源保证的可开垦后备资源4978万亩,摸清了新疆土地资源家底,为自治区和国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组织编制完成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镇)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增强;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及时更新城镇基准地价;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使全区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85%以上。
二是正确处理土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障土地供应,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服务。按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积极为自治区能源、水利、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以及符合供地条件的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和优质服务;开展了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的工作,查清了全区城镇闲置土地、空闲地和批而未用的土地7.08万亩;制订了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减少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土地使用权有偿收入7.23亿元,2004年达到25.365亿元;增强服务意识,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了国有企业结构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三是加强征地管理,严格执法监察。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健全征地程序,依法加强征地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拓宽征地安置途径,落实征地制度改革措施;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费分配使用的监管,防范征地中损害农民合法权益问题的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严格土地执法监察,加强动态巡查,预防和制止土地违法发生,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四是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制定配套政策和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核减违规设立的开发区(园区)13个;违规干预和插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现象得到遏制,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纠正和解决;自治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已通过国务院的初步验收;抓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为核心的地方性国土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为自治区国土资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供了法律保障;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新疆的开发建设,新疆国土资源厅起草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已转发各地执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荒山绿化优惠政策,使乌鲁木齐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方面,采取灵活优惠政策,促进了新疆优势产业特别是林果业的发展。如,喀什地区1999年还只有60万亩林果,到现在林果面积已经扩展到253万亩。
五是抓机遇,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是,积极组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编制,2000~2003年,自治区申报国家项目55个,总规模15327公顷,总投资21190.18万元,到位资金9157.415万元;2003~2004年,申报自治区项目28个,总规模7171公顷,总投资9344.01万元,到位资金8589万元;2005年1~4月,申报国家投资项目43个,总规模37124.34公顷,总投资61427.22万元。特别是完成了伊犁南岸大渠灌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为启动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奠定了基础。在全国耕地面积逐年锐减的情况下,2001~2004年自治区耕地增加157.76万亩。
六是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年作风建设在自治区8个被评议的部门中名列第一,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开展“文明处室创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创建“青年文明号”等一系列活动,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学习山东经验,促进我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建议
纵观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历届山东省委思想观念的解放,持之以恒、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的落实。通过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在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层层要求土地上有什么优惠政策,而是充分认识到土地既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更是政府所要经营的主要资产,将土地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依照法律程序办事。通过经营城市、经营土地,改善投资环境,使以地聚财、以地生财落在实处,增加了财政收入,也推动了招商引资。
通过学习考察,我深刻感觉到山东省各级干部思想解放,勇于实践,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与山东省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观念和认识方面,许多地方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管理工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不清、认识不到位,缺少敢于实践、敢于超越的气魄和勇气。二是在灵活运用政策方面,自治区已经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但许多地方对文件学习不够、领会不深,没有用足、用活、用到位。三是在服务意识方面,在国家已经三令五申明确土地管理审批权限和程序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还在要求分权。投资环境的改善不是靠审批权的下放,招商引资需要的是良好的资源和环境,只有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才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学习山东省的经验,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联系起来,抢抓机遇。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认真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国务院28号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在理解和执行政策上、要结合自治区实际,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精神,既要认真严肃,也要思想解放。对28号文件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新疆实际的办法。要着眼于运用政策去推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要着眼于发展的全局,采取更加灵活方式和方法。在土地供应上,要充分发挥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优势;在建设用地上,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新疆发展的,就支持、保护和扶持。
2.依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适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上,既要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也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的依法进行调整,使规划服务于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大局。在目前自治区级、地(市)级、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还未正式开展的情况下,对没有突破规划目标的,可以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由县(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地区行署或州、市人民政府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审批。对经国土资源部同意批准的城市规划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视为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因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影响项目落地的问题。
3.充分利用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优势,招商引资
结合我区实际,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9号),对荒山荒地、绿化用地、退耕还林还草用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畜牧业发展用地、农牧民开展民俗旅游项目和发展服务业用地、企业(转制科研机构)改制用地及招商引资项目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优惠政策,为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政策保证和支持。
尽快出台《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用地意见》,制定具体优惠措施,支持自治区的工业发展。
4.继续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新疆尤为重要。要加强征地工作管理,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安置补偿基数和标准应及时调整,尽可能采取高限,必要时政府可以从财政收入中予以补贴。目前,征地安置补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民政、社会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安置失地农民的途径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5.进一步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工作
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根据城镇规划建设需要,结合融资还贷能力,合理确定储备土地的资金投入、规模和周期。要结合实际,从政府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确定一定的比例充实土地收购储备资金,专项用于土地收购储备。对存量建设用地也纳人土地储备的范围,建立“政府投资,储备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机制,对工业用地可采取集中连片的储备形式,形成“地等项目”的格局,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用地的及时供给。
6.用活政策,支持项目建设
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坚持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按市场方式进行配置;对工业生产型项目的用地,仍以协议供地。在工业项目用地协议出让中,根据评估地价,明确政府收益比例,使政府收益能够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相关直接费用。其余涉及征地的相关费用,由用地单位按规定支付给农民集体和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予财政补贴或减免的,可由当地政府研究决定。
7.统筹规划,加强开发区建设
自治区已通过国务院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验收,开发区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对开发区建设应当加强研究论证,在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开发区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产业关联,具有凝聚效应和带动作用的产业聚集区。
8.加大基础工作投入,提高工作水平
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下大力气开展土地管理基础工作,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完成65个县(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基本农田的调整奠定基础;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尽快应用农地分等定级成果,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新疆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西部生态建设也需要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因此,需要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编制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做好项目可研、规划设计、预算,充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自治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肩负着国土资源管理、评价、规划、利用和保护工作,是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我们要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努力提高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为促进自治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各级的推动作用。在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个大局,既要依法行政、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保障,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疆土地资源的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土资源优惠政策上下功夫,使这些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合理开发利用的力度,确保建设用地的供应,发挥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赴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原载《新疆国土资源》2005年第5期)
Ⅱ 外出考察报告怎么写的范文
考察报告 目录[隐藏]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三、考察报告的写作四、考察报告阅读提示
[编辑本段]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 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写作文体。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们制定有关政策。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在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
科研人员要为某项科研任务获取科学数据,也需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对事物的内部的活动规律进行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我国社会科学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传统,但对自然科学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才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综合考察范围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特别是对许多边远地区,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以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为例,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完成其中规定的有关国家边远地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项综合考察,先后组成十个大型综合考察队,每年有上千人同时考察。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地区开发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依据;促进了资源研究和考察事业的发展。在综合考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有的考察队还系统地编写了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科学考察报告,成为学科专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任务的增加,科学考察活动,尤其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为振兴中华肩负着光荣任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各类学科的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考察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以报告的对象为依据,可分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古生物考察报告,考古考察报告,卫生防疫考察报告,生产力发展考察报告等等,每门学科都可以成为考察对象,写出考察报告。
以写作特点为基准,可分为概貌介绍型考察,考证型专察,论证型考察,学术型考察等。
人们习惯上常把单门学科的考察报告称为考题性考察,把二门以上学科联合考察写成的报告称为综合性考察。报刊上常见的是专题性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考察报告。
我们这里着重从写作特点的角度分类,讨论各类不同考察报告的特点及其写作。
1.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常用于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考察。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将被考察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出来。它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普查性、综合性。考察对象广泛。考察地区的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都是考察对象,有必要时还需要考察该地区的民俗人情。
比如像杨勤业写的《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这篇考察报告考察了“位于横断山脉西侧高黎贡山主脊线以西,隶属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冶州沪水县”的片马的各种情况。如地理地形特点,“片马,包括上片马和下片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下”,“是脑昌卡河源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人口、农业耕种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是:“历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属六库登格土司所管辖”,现在“总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亩,这里至今仍然广种薄收,虽然也进行最低限度的松土耕作,可是没有施肥的习惯。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片马的气候特点:“片马年降水量估计在1400毫米左右。每年雨季从六月开始至十月结束,长达五个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计占全年的一半左右。所以,尽管片马海拔较低,气温并不比东坡地沪水高”,“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晚上睡觉还离不开棉被。”片马的森林资源情况:“片马的沟从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山坡上的常绿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成为云南松林”,“进入林子,藤蔓缭绕,草类茂密。到处是几人合抱的人树”,“乔木的上层树冠就可以分五六层之多,组成极复杂,在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属以及樟科的一些种属。上层乔木冠幅直径3.5米,茂密的枝叶使林下不见阳光,湿生草木特别发育,盖度可达90%以上”。“片马经济林非常丰富。只要在老乡古老的木屋周围走一圈,就会看到家家用茶树作篱笆,户户用桃李和苹果作遮阴,用核桃和梨树作围墙。”片马地区居民的特点是:“片马居民以景颇族和僳僳族为主。他们热情好客”,对于“远方来客,更是招待殷勤、周到。”
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的考察对象众多,考察面广泛。上面举出的这篇考察报告,把片马地区的各种优势及其不足之处,考察得清清楚楚,从而为提高该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开发该地区的水利、经济、林木资源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第二个特点是“记游性”。所谓“记游性”是指游记的一些特点。具体说,首先是指介绍概况要有鲜明的真实性。如介绍地质地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山川古迹,物产资源、建筑特征、民俗风情等,必须有鲜明的真实性,绝不允许“合理”想象或夸大。考察报告以其真实性,使读者对该地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次,是指有优美的形象性。概貌介绍的记叙状貌时既可以用说明、记述的方法,也可以用描写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将概貌考察写得清晰明了,又优美形象,从而使读者在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美感。《片马行》有些山川景物的描写就非常生动形象:“藤曼缭绕,草类茂密,到处是几人合抱的人树,树身上披满了绿苔,树干悬挂着绿纱般的松萝,藤蔓从一棵树绕到另一棵树,从上层乔木绕到下层灌木,好象一条条巨蟒来往穿织。”这种描写能激发读者的美好想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记游性”的一另一个特点是指清晰的踪迹。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往往是以作者的考察足迹来组成全文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
这种类型的考察报告的文体特点更接近散文文体,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应用文体。诸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等都是接近散文体的考察报告。有些到国外访问考察的同志写成的考察报告,如李国山等人写的《考察归来——少数民族畜牧业考察团记问新西兰》,又如陈有为、安建国写的《青山翠竹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区考察记》,则更明显地具有“游记”的一些特点,所以往往被误认为是游记。事实上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只具有“记游性”,但并不是游记。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写作宗旨不同。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是为有关决策部门开发各种资源,制定有关发展计划提供科学资料与依据,实用性极强,而游记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作者对游览地各类情况的特点的记叙,来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怀,折射时代的特征。抒情性浓郁。
2.考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报告的任务:作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考察,对一般说法提出异议并予以纠正,确立新的科学结论;或对有争议的考察结果,表述自己的考察结论。
前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考察研究成果用今天的科学尺度去重新评议,难免有不准确或不精确之处。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前人研究成果已成定论的一般说法,即“通说”,或至今仍有争议的科学项目重新进行考察,以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得出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给沦,是考察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考察报告的重要内容。
黄效文先生①写的《江源考》②就是一篇考证型的考察报告。
长江的源头在何处?《辞海》这样注释:“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上源沱沱河出青海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丹冬雪山。纳当曲后称通天河……全长6300公里。”这是前人考察研究的成果,已成“通说”。我国曾在1976年、1978年两次派出江源考察队至长江源头考察。这两次考察,把源头的水文地理等情况弄得清清楚楚,确认沱沱河上游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正源。这样,长江长达6395公里。新的长度把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列为世界上第三位。但也有一些考察队认为长江上游地段的另一主流当曲,也不失为长江主源之一。此说目前有争议,为此黄效文先生于1985年夏季亲自到沱沱河及当曲源头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作者在报告中写道:可以进一步证明,“姜根迪如南侧冰川实为沱沱河(玛尔曲)的主源”,当曲亦是长江的源头,“当曲正源发自卡史贡东北的扎日山贯麓的马鞍形山脊中,北为拖喇山,南为沙亚山(皆藏语译音),有溪从山沟中流出,哪个最长。”作者的考察结论是:“若以此地为算,当曲源应更比沱沱河长得多,长江长度亦应有新的计算。”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以事实说话,由事实本身引出结论。黄效文先生在《江源考》中全部是用事实来证实自己的正确结论,纠正一些错误的考察结果。这篇报告这样写道:“查实这里的当曲源头与有关书本所说的当曲源头出入颇大。霞舍目阿巴山于此当曲源之西南3天马程,那里的东西两条小河名为绕德曲和查敦曲,并非有关书中所说的多朝能或达姆曲等。霞舍日阿巴山当地名阿日西诺。另书谓源头山名扎拉荣,更不对了,因当地各藏民皆肯定扎拉荣为扎曲(即澜沧江)的源头,在当曲之北,莫云公社之西。”作者在考证当曲的正源为何处时,也是以其考察的事实来说话:“查实当曲正源的霞舍日阿巴山之东北约120至150公里(按藏族说3天马程)”,“我们骑马考察最上源为沼泽蓄水聚流而成,主流两旁各有较短的同样小溪来会。当曲水下流约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约4900 米),乃沿北往南过一小山丘(藏名左米当),再折西流至错尼家小地区,折西北流向。往西流前另一小溪从东来会,此也可算当曲另一源流,约可溯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东南一山名我勒山,沟名沙扎,源头发自小水潭,长约1.5米,阔0.5米,潭中小石带黄色斑纹,水从地下出,间流间断而成小溪。”
作者的考察极为认真仔细,由此得出的结论令人坚信无疑。
潘裕生写的《三上打加拉》①也是一篇考证型考察报告。作者通过三天周密细致的考察,“确定了代表大洋地壳的蛇绿岩套的存在”,“查清了打加拉蛇绿岩套的②是由偏上部的辉绿岩墙群到下部的堆积岩层组成,进而可以恢复地质历史上这个海洋的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和当初的自然环境。
由考察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来纠正“通说”,或消除争议,或证实久而未决的考察结果,是“考证型考察报告”的主要特点。这类考察报告,是人们习惯中所认为的“正宗”型应用考察报告。
3.论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的任务是:作者通过考察对错误的结论或言论予以驳斥,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这类考察报告的典范。
这篇考察报告,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错误言论而写的。为了有力地批驳错误的言论,毛泽东亲自到湖南进行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通过对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运动进行深入考察,总结了农民协会领导下所作的十四件大事,从中得了符合农民运动本质规律的科学结论:农民运动,“好得很”。“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上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考察报告用铁的事实驳斥了“糟得很”的错误论断和所谓“过分”,所谓“痞子运动”等错误言论。这篇考察报告在当时给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势力以有力的回击,同时为党内外正确认识农民运动,为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论据,也为当时的革命当局正确处理农民运动,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Ⅲ 考察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的写法上关键是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统率全文。调查报告要告诉读者什么,目的明确了,主题不跑偏,
报告才显得有“劲”。如调查报告《车场24小时》,从公交工人“半夜即起”写到“夜深回场”,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上海公交工人24小时的工作情况,由于写作中突出了“特种车”、“新风车”等重点材料,写得具体生动,
调查报告主题与材料达到和谐统一,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在写作中,要详细地占有材料。写调查报告,调查研究是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对所调查事物内在规律的理论认识是写不好调查报告的。
怎样写调查报告?这里有两条要基本做到的:一是收集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政策规定、研究成果,二是深入基层了解事情的全过程,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如笔者写的调查报告《水利化、机械化、科学化刘家堡乡形成现代农业雏形》,作者一方面很好地做了理论准备,专门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作者在该乡一蹲就是半个月,每个村都住了一夜,把有关情况吃透了,所以写出的调查报告很受好评。
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调查报告不是材料的堆砌和罗列,而是通过研究分析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以推动指导当前的实际工作。因此材料割舍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下一番由表及里的改造创作工夫,得出合乎实际的正确结论。
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对此,包括新旧对比、正反对比、今昔对比、成败对比等。对比往往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要善于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主题。恰当地运用数字,尤其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情况下的统计数字,往往可以增强调查报告的概括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直接说明主题的效果。而确凿的统计数字,比起千万言的空洞说教来,其效果不知好多少倍。大量建立在统计数字基础上的真实材料,准确地说明一项工作、一个问题、一项政策、一种事物的来龙去脉,向人们揭示出它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调查报告的要旨所在。
要了解读者需求。写调查报告是为了影响读者,产生指导意义,因此必须明确要写的调查报告是给谁看的。比如党政机关写的调查报告,大部分是为同级或上级领导决策服务的,要求站在一定的高度,针对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见解和思路,使领导从中了解真实情况,受到启迪,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水平。调查报告一旦失去针对性,无异于放了“哑炮”。
另外题目是调查报告的眼睛。题目应准确明了,把报告的基本内容反映出来,少用关于XXX的调查之类的平俗题目。段落小标题要与大标题有机呼应,每段的开头结尾和中间衔接,要运用精练的概括性语言。
Ⅳ 考察报告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及对外交流的增加,现在很多单位都采取外出考察的方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行业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不足、寻找差距、明确方向的过程,这对于落后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对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考察结束后,考察方将整个外出考察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外出考察报告。我认为,外出考察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ⅹⅹ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附:
关于赴ⅹⅹ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激发全县上下大干工业、大上项目的热情, 6月2日至10日,我们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赴ⅹⅹ市六县(市、区)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农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感受ⅹⅹ,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ⅹⅹ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几年来他们却取得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落后地区迅速崛起的“ⅹⅹ现象”。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他们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改革开放力度之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解决难题的办法特别多,他们推动工作开展的方式特别活,他们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强。(例子)
二是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ⅹⅹ市各县(市、区)无论是工业园区的总体规模还是企业的单体规模,都气势恢弘;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堪称一流。(例子)
三是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考察团参观的ⅹⅹ市几个县(市、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措施,激活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巨资,借助外力加快了自身发展。(例子)
是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当地干部群众的精神都十分振奋,不管是党委政府的负责人,还是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不肯服输的劲头,都有一种居安思危、勇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魄力。(例子)
二、分析ⅹⅹ,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从总体上讲,ⅹⅹ市各县(市、区)思想体制障碍克服得好、主体主动性调动得好、发展环境打造得好、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得好,这些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超前的思想意识,赋予了他们宏大的气魄。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了迅猛的势头和强大的后劲,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拥有开阔的眼界,能够敏锐的发现机遇甚至主动的创造机遇,能够动态的、创造性的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与他们相比,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有的存在唯条件、唯客观的思想,缺乏加快发展的信心;有的在工作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有的看问题总是先看到困难,而不会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利用机遇。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障碍,是我们落后的根源,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外向型经济格局,提升了他们发展的速度。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得到飞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把扩大开放作为兴县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上敢探索、敢尝试,借助外力激发了内部潜力,使经济发展焕发出旺盛的活力。虽然我们也把“开放兴县”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招商引资经验,但实事求是的讲,相当一部分同志在这方面还是“门外汉”,思路不够宽,方法不够多。http://jeepy.cn/
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他们腾飞的基础。“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经济规模的扩张,离不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ⅹⅹ市各县(市、区)都把园区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工业园区,以完善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吸纳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区发展,形成了聚集效应,拉动了经济发展。就我县来看,近年来自己与自己比,迈出了不小的步伐,拉出了园区的基本框架,引进培育了一批项目,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ⅹⅹ各县(市、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饱满的精神状态,铸就了他们永往直前的动力。精神状态是信念,是支柱,更是一种动力。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精神,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小进即退、慢进亦退的道理,不能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努力跳出本地本单位的“小圈子”,放眼全市全国的“大范围”,瞄准先进,奋起直追,以一种见贤思进、见贤思齐的雄心壮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优越的创业环境,实现了他们跨越发展的梦想。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ⅹⅹ市各县(市、区)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磁场效应和连锁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学习ⅹⅹ市,就必须进一步树立“环境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从“干部”的层面提高到“全民”的层面,努力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
Ⅳ 实地考察报告怎么写
主要得看你考察哪方面。何地考察。
比如房地产考察,内容格式主要有:
1、考察行程
2、某地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3、考察的地块及周边环境;
4、地块可参照的在售项目情况及营销启示;
5、地块投资及收益预算分析;
6、风险分析评估
7、项目建议。
如是政府或事业单位考察初中教育。
1、考察行程
2、某地初中教育整体情况;
3、某地初中教育特色;
4、我地初中教育学习借鉴之处;
Ⅵ 外出学习考察总结 外出参观学习总结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这么多范文啊,我不主张抄袭,但是这些可以参考,很不错~先谢谢拉!
Ⅶ 外出考察报告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正文:
考察团一行于11月12日上午观摩了相城区的城市建设和园区发展状况,实地参观了相城区御窑社区和漕湖社区,了解了在拆迁安置方面的有关状况,之后与相城经济开发区管委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开发区配套建设、产业发展、拆迁安置等方面的状况。
下午参观了xx工业园区,与园区管委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园区规划、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行政服务理念等方面的状况,随后我区各部门人员与xx工业园区对口部门人员进行了单独深入交流,之后实地参观了xx生物纳米园、金鸡湖金融商贸区,了解了园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显著成就。
11月13日观摩了xx高新区的园区发展状况,并实地参观了xx镇湖刺绣博物馆和太湖生态湿地公园,了解了xx在发展传统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当日下午,召集各镇、区直部门、驻区单位负责人召开了会议,总结了xx发展的经验,并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谈论xx发展经验,确保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要坚持以人为师、以人为鉴,比较xx各开发区,查找我区的不足和差距;要用心开拓思路,创新办法,探索适合我区发展的路径;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工作考核,确保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