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家油气安全的表现形式
前面的论述已经说明,本书所讨论的国家油气安全主要是指油气的供应安全。那么涉及油气供应安全又有哪些问题呢?我们从油气供应安全的表现形式来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油气供应安全。我们认为油气供应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油气储量、产量安全,国际石油市场安全,油气贸易安全,油气储运安全,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安全,国际石油合作安全等。只要在这些安全形式上严格防范和控制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恰当的战略与策略,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来有效地保障国家油气安全。本节主要就油气储运、油气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国际石油市场与贸易、国际石油合作将分别在第四节和第五节讨论,油气储量与产量等问题将在后续章节继续研究。
一、油气储备安全
世界上资源战略储备问题的提出,最早出现在1917年的英国。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经历,使各国政府认识到,争夺自然资源和原料是国际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资源战略储备最早作为一种备战的重大措施而提出,而且大量的战略性资源储备是通过国际市场取得的。这种储备对矿产资源的实际占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储备的含义还远不止如此,它实际上是通过国际市场争夺世界矿产资源的一种形式,一些国家和企业,正是通过储备来控制国际油气市场的。但是,由于油气储备一般是国家为了保障油气安全而采取的战略性措施,成本较高,因此,多数为政府行为。下面我们从油气储备的产生来看看发达国家建立油气储备的意义,并借鉴其油气储备的安全措施。
1.石油储备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建立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国家是美国。1923年,美国总统哈丁下令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海军地下油储,以保障海军石油的安全供应。所谓“地下油储”是指建立这些地区的石油储量,对这些油区只探不采,仅在紧急情况下开采供海军使用。由于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以及战争的不确定性,从美国建立海军地下油储开始,油气储备的形式和目的开始多元化。
就目前各个国家所建立的石油储备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矿产资源战争储备,这种储备是从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军事利益的需要而进行的矿产资源储备,其主要用途是供战争时期使用。作为战争储备的矿产资源有很高的机密性,储备工作主要由国家政府来实施。
第二种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储备,这种储备是为保障和平时期经济发展,防止矿产资源供应中断,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消除市场大幅度波动而进行的储备,也主要由国家来实施。据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估计,世界原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将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0.5%,经济增长放慢0.25%。2000年一季度,美国联邦储备局公布的国家发展数据表明,官方通货膨胀率在1.9%左右,但如果将油价暴涨也考虑在内,则其通货膨胀率为2.7%。同样油价暴涨也使欧元11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能源成本增加将直接导致经济复苏的脚步减慢,因此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将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抛售油气战略库存,降低油气价格,使与油气供求关系十分密切的行业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减少油气价格上涨的负面效应。
第三种类型是市场安全储备。这种储备是为防止由于季节变化、供求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油气供应障碍而进行的必要矿产资源储备。由于这类储备是为了保证矿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因此也叫商业储备,主要由大型油气集团进行。2000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BP等一些大油气公司业绩突出,收益比上年明显增长,其增长的原因,除了高油价因素外,不能排除这些公司在石油高价位时抛售低价油库存。因此油气价格对大型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有一定范围内支配权的油气战略库存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能源供应设立可靠的战略保证,同时可以调节企业经济利益,规避国际油气价格的频繁波动,为企业利润平稳增长奠定基础。
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在1998年的国际能源机构的国际能源计划协议承诺,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24个成员国要建立相当于各自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2.天然气储备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天然气平均运距的加大,以及用气量的季节性和昼夜性变化,就会出现如何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和连续供气的问题。国外曾靠用金属储罐、储气管束和地下储气库储存天然气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金属储气罐和储气管束的容量不大,经济效益低,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储气方式是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便在用气高峰时补充供气量的不足。
目前,国外天然气地下储存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季节调峰、应急对策(短期)、牟利和战略储备(长期)四种。季节调峰型储气库,主要是适应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供求变化;以应急对策为目的的储气库主要应付供应源管线的短期中断供应问题;战略储备型储气库主要用来对付政治上的不稳定,国家禁止输出等长期停止供气的情况;牟利型储气库是随天然气现货贸易市场价格的变动而进行压入或抽出天然气,以及为其他公司进行储气服务,如加拿大。通过这种方式储气的商业集团可以牟取利润。许多国家的地下储气库的目的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目的兼而有之,以季节性调峰为目的的占多数,如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
二、油气运输安全
油气运输安全主要是指油气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能够安全地从资源开采地运输到消费地。石油运输可以采取海运、陆运、空运、联运、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由于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间远隔重洋,而且进出口数量庞大,所以,目前石油运输主要是海上船运。海上船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不受道路和铁路限制等优点。而天然气则由于其多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因而天然气的运输比石油更复杂,它还涉及气态天然气液化的问题,因此,本节就这些问题展开简单的分析。
1.海上航线
目前,海上运输线主要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等(王金洲,1999)。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北美地区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其贸易航线主要从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然后到达美国的圣弗郎西斯科港。同时,日本进口的原油有60%多也是从中东进口的,也需要从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和中国的南中国海到达日本。这样,这条航线的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的战略意义十分巨大,也就成为了中、美、日等大国争夺海权的地带。
2.管道运输
采用管道运输石油具有运量大、安全、方便和运费低等优点,因而成为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厂之间的纽带,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也是与油轮相辅的运输方式。由于天然气的物理形态的特征,天然气主要采取管道输送。世界油气管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了远距离、大口径的管道系统,二是管道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前苏联。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例如,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千米2,在荷兰为265米/千米2,法国为48米/千米2。另外美国在天然气管输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截止到1999年末,美国有天然气长输管道408525公里,100余个州际天然气管输公司,管网遍及本土48个州。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还分别有6条和4条国际供气管道。
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两亿。
近几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全欧对清洁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前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Ⅱ管线、“欧洲管线”、霍尔腾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在东欧输气、配气管线的修复与新建计划正在进行。北非输气管线长度的增长与欧洲天然气扩建项目密切相关。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开始建设欧洲—马格里布管道系统在其本国的系统。在亚太地区,天然气和管道建设发展前景巨大。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向韩国和日本输送天然气项目正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道项目。
就世界各国(地区)的管道建设与发展来看,有如下特点:
第一,油气管道建设与经济和资源的关系密切。世界油气运输,特别是天然气运输业最发达的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前两者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后者是世界天然气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他们都有强烈的油气消费欲望。
第二,油气消费量是管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北美、西欧、前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是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前三者也是世界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区。
第三,油气产区远离消费区是油气管道发展的前提。从世界储量分布分析,这种产、需区域严重分隔的现象将不断推动油气管道的发展。
3.LNG(液化天然气)船运
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的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以便于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指海上船运。亚太地区是LNG贸易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出口LNG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文莱等国。其中亚太地区,除马来西亚有少量LNG向欧洲出口到西班牙外,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的LNG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另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阿曼等国的LNG除少量出口到欧美地区外,很大数量的LNG出口到日、韩两国。中国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LNG,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从以上LNG的进出口国别方向来看,与石油进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其运输特点基本一致。要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必须兼顾所有这些运输渠道的安全。
三、油气技术安全
石油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百年石油工业发展史已经证实技术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世界油气资源是丰富的,但是现在还有很多油气资源没有办法开采出来,如全球海上待发现油气储量的90%蕴藏在915米以下的深海。我国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前陆盆地、低渗透储层、碳酸岩盐层区、滩海及海域中,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很少涉足、油气资源禀赋非常复杂、目前技术还不成熟的领域。只有这些领域的勘探理论和技术进步了,才能带动储量增长和产量上升,才能满足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没有技术的进步,或者技术被封闭起来,世界将面临油气供应危机。
近年来,世界油气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有美国石油公司所拥有的比较先进的油藏描述技术、钻井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日本和韩国有比较先进的LNG技术等。还有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将天然气转换为可用常规输油管道技术输送的液体燃料技术,管道泄露技术,地下储气库技术等。这些比较先进的储运技术一般为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的国家所拥有,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国家,可以凭借其技术优势,与缺乏这些技术但油气比较丰富地区的国家和急需这些技术的国家展开合作,影响需要这些国家的油气管道的建设和油气的消费,确保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全球的地缘政治优势。
从石油公司的投资战略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油气公司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石油天然气部门的资本支出居公司各部门之首,其比例高达80%以上,有的公司甚至达90%以上,而在油气部门中,勘探开发支出占整个油气部门支出的绝大部分。
B. 结构设计中应如何考虑安全储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的问题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工程结构设计中也逐渐渗透了安全的理念。一个成功的建筑工程项目,除了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必须要保证其安全性。实践证明,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定义
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实质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具体指建筑工程设计师通过合理的设计,提高工程施工的合理性,防止建筑结构发生破坏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是由工程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工程的施工水平决定的。当然,建筑的安全性还与建筑结构的使用和维护有关。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中,不仅要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考虑进去,而且还要兼顾到建筑工程的经济适用性。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功能:
1、安全性。所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指在建筑工程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建筑结构能够承受由于各种破坏作用,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突发事件中保持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是建筑工程建设发展的灵魂,任何建筑工程的建设都要将其放在首位。
2、经济性。经济性建立在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只有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才能够考虑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在正常的情况下,建筑工程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进而为社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3、耐久性。我们通常说的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不仅包括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包括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耐久性是建筑结构的可靠标志。建筑结构在相关规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预定功能发生的概率,在建筑领域被称之为建筑结构的安全度。因此,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就必须要将建筑结构进行良好的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房屋建筑的体制改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财产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的造价中,建筑结构的造价和相关材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并不大,适当的安全储备几乎不会影响建筑工程总造价的波动,但是却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建筑保障问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那些安全度相对较低的安全财产,业主加大保险金的付出,从经济的角度上讲,并不是很划算。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通过材料的选择,采取科学的建筑构造措施,使建筑结构的安全储备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提高建筑结构耐久性的投入并不是非常多,但是却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工作量。因此,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不仅能够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而且也能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措施
(一)加强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管理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聘用好的设计单位,只有资质深的工程设计单位才能够设计出安全的建筑工程,因此,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相关单位一定要具备级别高的资质,而且要具备非常强大的实力,同时还要有先进的内部管理。这样的设计单位在设计理论比较扎实,设备齐全,同时设计工作者的知识丰富,具备非常高的素质,因此,设计出的工程结构更安全,让人放心。
(二)设计单位要提高设计水平
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设计单位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设计水平。工程结构设计人员要对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掌握,再在实际的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充实。例如,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材料,人们对它还没有实现全面的认识,因此,设计单位要不断对设计相关知识进行理论的研究,加强各种结构形式的更新,在工程的设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工程设计人员能够熟悉掌握相关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全面设计计算工程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设计者考核和工程计算项目都能够实现达标,但是近几年来发生了许多建筑工程事故,调查显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故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工程的设计者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计算时,遗漏了个别的小项目的计算。例如长春某设计院设计的一座大桥,工程还没有完工就出现了裂缝,经过调查和现场勘察,最终发现是由于设计工程时遗漏了对裂缝宽度的验算,也就是工程中出现裂缝宽度过大的原因。
(四)要对设计文件上的内容做详细的说明
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个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的素质都是不同的,正是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不同,受过的教育不同,工程项目的设计者才更需要对设计图纸做详细的说明,尤其是一些很重要的施工环节。比如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上,没有说明钢筋的接头问题,因为钢筋的长度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通常会把钢筋的同一个面接长,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不说明便出现了问题。因此,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者要对工程施工图纸的细节做详细的说明,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而且设计工作者还应该积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小心谨慎地设计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施工图纸,有效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五)全程监控施工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完成以后,工程的设计单位要与施工单位随时保持联系,最好设计单位能够派人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的监督。一旦发现施工问题,要及时与图纸进行核对,指导施工人员对施工问题进行改善,最好还能够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或者建议,进而引起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由于监控不力出现的事故很多,一旦发现不正常的现象,一定要对工程提出质疑,引起管理人员与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C. 这次的<铁矿事件>,中国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铁矿石事件”的警示
对于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BHP公司提出的铁矿石再度涨价要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已断然拒绝。双方较力目前仍相持不下,但此前中国钢铁业被迫接受的71.5%的铁矿石涨幅,已对中国钢铁业及相关产业形成冲击之势。
作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非但不能取得订价主动权,反而一再受制于人,发人深思。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陈雨露教授所总结的,“铁矿石事件”警示我们,要站在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从建立统一对外的资源采购联合体、实施资源“走出去”战略和建立资源危机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我国在资源安全保障方面的整体战略部署。
警示之一,就是要组建国内统一的资源采购联合体。在此次进口铁矿石涨价事件之中,我国深陷被动,多头采购、各自为战的采购体制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采购国,当然有影响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能力和手段。改变采购体制,避免分散竞争,通过建立采购联合体,形成中国的采购联盟,形成对外谈判的统一价格,以整体的力量加重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的谈判砝码,确属当务之急。不仅是铁矿石,我国在能源、农产品及其他工业原料采购中,也都存在着多头竞价、追涨杀跌的被动局面,使国家和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在建立大宗资源采购的国际战略基础上,组织采购联盟,形成统一采购,才能发挥“大买家”的优势,逐步争得资源采购主导权。
警示之二,就是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国内企业实施以资源为导向的“走出去”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是投资海外矿产资源开发。金融机构要对这种资源导向型“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当然,这种支持在获得资源安全的同时要兼顾投资效益。对于风险较大但是对我国资源安全至关重要的投资项目,应由国家牵头,组织政策性银行为企业的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提供政策性贷款;对于风险较小的项目,则由政策性银行牵头,为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提供商业性贷款。同时,应让国有大型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利用政策性贷款进行先期投资,待到投资项目进入风险较小的平稳期之后,通过以较高的溢价出售股权或者增资扩股的方式逐步引入民营资本,做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双赢。
警示之三,就是要尽快建立国家资源危机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行之有效的资源危机管理机制还尚未形成。从长远来看,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一般的公共危机,建立我国的资源危机管理机制刻不容缓。这一资源危机管理机制要由权威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各个相关部门,还要设立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运作。同时,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资源危机事件,都应当预先设定完善、有效的应急预案。还要及时充分地掌握有关信息,在资源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作出预警,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企业作出补救行动,减少损失。此外,要着手建立战略资源贮备安全机制,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并举,用市场的力量推进商业储备建设。
D. 中国有多少的钢铁储备每年消耗多少
“十五”期间我国的钢产量先后突破了2亿吨和3亿吨大关,年消耗废钢达5000—6000万吨。这期间我国的废钢铁资源紧缺,每年缺口1000万吨左右靠进口解决。根据2004、2005年的钢铁市场情况和废钢消耗的市场价格分析,我们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的废钢资源及消耗情况进行了预测,预计2006——2007年废钢资源仍然紧缺,2008年起废钢资源紧缺状况可望逐年好转。
200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2.72亿吨,全国炼钢消耗废钢5430万吨,炼钢废钢消耗量比2003年增加了610万吨,吨钢耗废钢量199公斤,比2003年下降了17公斤。
2004年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6178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内部回收废钢铁1700万吨,比上年增加17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3300万吨,与上年持平,进口废钢1023万吨比上年多进口94万吨,是进口废钢最多的一年。
2005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全国炼钢耗废钢约为6100万吨,比2004年增加670万吨,吨钢耗废钢185公斤,比上年又下降了15 公斤。2005年我国废钢资源总量约为680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回收废钢1890万吨,社会回收废钢3800万吨,进口废钢约1100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90万吨、500万吨和77万吨。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需要资源和能源的保障。面临我国富矿少、贫矿多、每年有超过50%的铁矿石须进口的现状,发展我国的废钢产业,多回收废钢,多进口废钢铁,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节能降耗的重大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也是近三十年才壮大起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急需调整。炼钢生产中,转炉钢比例占85%,电炉钢比例占15%,吨钢耗费废钢量200公斤左右,对废钢需求量很大,废钢资源的社会积蓄量、废钢的年产生量、废钢市场的价格走势等是我们十分关心并需要很好研究的重大课题。以下这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各位代表研究和思考。
一、1996—2005年我国废钢铁消耗情况
1996—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十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变的十年,是各种钢铁产品供给不足到自给有余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的钢铁产量连续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钢产自中国,中国钢铁市场的繁荣带动了世界钢铁市场繁荣,中国钢铁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后,用了七年的时间,在2003年迈过了2亿吨的台阶。今年,我国钢、铁、材的产量突破3亿吨,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十年来,我国累计产粗钢173578万吨,炼钢耗废钢37650万吨,平均废钢单耗217公斤/吨钢,,也就是说有22%的钢产量是由废钢炼成的。十年来,企业内部回收废钢15309万吨,占废钢消耗量的40%以上。社会采购废钢21823万吨,进口废钢6110万吨,废钢资源总量43760万吨。
在“九五”计划期间,钢产量以3—7%的年增长率增加,进入“十五”计划后,钢产量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超常发展,使废钢资源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得不靠多进口废钢来保证国内废钢资源的供需平衡。“九五”期间进口废钢1294万吨,“十五”期间,预计进口废钢量将达到4816万吨,是“九五”期间进口废钢量的3.72倍,其价格也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废钢进口国之一(见表一)。
“十五”期间我国的钢产量先后突破了2亿吨和3亿吨大关,年消耗废钢达5000—6000万吨。这期间我国的废钢铁资源紧缺,每年缺口1000万吨左右靠进口解决。根据2004、2005年的钢铁市场情况和废钢消耗的市场价格分析,我们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的废钢资源及消耗情况进行了预测,预计2006——2007年废钢资源仍然紧缺,2008年起废钢资源紧缺状况可望逐年好转。
200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2.72亿吨,全国炼钢消耗废钢5430万吨,炼钢废钢消耗量比2003年增加了610万吨,吨钢耗废钢量199公斤,比2003年下降了17公斤。
2004年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6178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内部回收废钢铁1700万吨,比上年增加17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3300万吨,与上年持平,进口废钢1023万吨比上年多进口94万吨,是进口废钢最多的一年。
2005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全国炼钢耗废钢约为6100万吨,比2004年增加670万吨,吨钢耗废钢185公斤,比上年又下降了15 公斤。2005年我国废钢资源总量约为680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回收废钢1890万吨,社会回收废钢3800万吨,进口废钢约1100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90万吨、500万吨和77万吨。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需要资源和能源的保障。面临我国富矿少、贫矿多、每年有超过50%的铁矿石须进口的现状,发展我国的废钢产业,多回收废钢,多进口废钢铁,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节能降耗的重大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也是近三十年才壮大起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急需调整。炼钢生产中,转炉钢比例占85%,电炉钢比例占15%,吨钢耗费废钢量200公斤左右,对废钢需求量很大,废钢资源的社会积蓄量、废钢的年产生量、废钢市场的价格走势等是我们十分关心并需要很好研究的重大课题。以下这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各位代表研究和思考。
一、1996—2005年我国废钢铁消耗情况
1996—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十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变的十年,是各种钢铁产品供给不足到自给有余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的钢铁产量连续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钢产自中国,中国钢铁市场的繁荣带动了世界钢铁市场繁荣,中国钢铁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后,用了七年的时间,在2003年迈过了2亿吨的台阶。今年,我国钢、铁、材的产量突破3亿吨,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十年来,我国累计产粗钢173578万吨,炼钢耗废钢37650万吨,平均废钢单耗217公斤/吨钢,,也就是说有22%的钢产量是由废钢炼成的。十年来,企业内部回收废钢15309万吨,占废钢消耗量的40%以上。社会采购废钢21823万吨,进口废钢6110万吨,废钢资源总量43760万吨。
在“九五”计划期间,钢产量以3—7%的年增长率增加,进入“十五”计划后,钢产量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超常发展,使废钢资源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得不靠多进口废钢来保证国内废钢资源的供需平衡。“九五”期间进口废钢1294万吨,“十五”期间,预计进口废钢量将达到4816万吨,是“九五”期间进口废钢量的3.72倍,其价格也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废钢进口国之一(见表一)。
2001—2005年,由于钢产量以20%以上的增长率增加,加上我国的废钢积蓄量不高,废钢的产出率不高,五年共进口废钢4800多万吨。2006—2010,我国钢铁工业的产量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废钢的社会积蓄量增多,废钢资源量逐渐丰富,预计“十一五”末期,我国的废钢资源紧缺的状况可以改善。
有人认为,我国到2007年废钢即可以自给,也有人认为要到2014年。
废钢的需求量取决于转炉钢和电炉钢的比例,“十五”期间,电炉钢的比例逐年下降,吨钢耗废钢水平逐年减少,按2005年的耗废钢水平185公斤/吨,测算,电炉钢的比例只有13%。
如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吨钢耗废钢达到200公斤/吨,2006年将是我国进口废钢的高峰期,需进口1200—1400万吨的废钢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2001—2010年我国废钢积蓄量及废钢需求预测情况见表-4。
关于2006—2010年,废钢积蓄量及废钢需求预测的说明:
1. 钢产量:假定钢产量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十一五”期间,钢产量控制在3.3—3.6亿吨之间。
2. 通常废钢积蓄量是以前8—30年消耗钢材量来测算,2005年我国废钢积蓄量13亿吨,2006年为14亿吨。
3. 废钢产出量指23年废钢积蓄量的年平均值。
4. 废钢产出率= 废钢社会采购量 / 废钢产出量
世界废钢产出率平均水平在80%以上,很多国家达90%。我国废钢产出率“十五”期间仅46—67%,且不稳定。“十一五”期间按67%测算废钢的产出,废钢产出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多产出废钢60—80万吨。如果“十一五”期间,我国废钢产出率能增加10个百分点,则每年可多产废钢700万吨左右。
5. “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自产废钢按钢产量的6%测算,十五期间企业自产废钢占钢产量的比率由8.8%下降到5.7%,企业加强管理,抓好渣钢的回收利用,企业内部回收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四、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为行业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方面;在沟通政府和企业关系方面;在稳定废钢市场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在废钢供需体制改革,组建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在冶金渣的开发利用、废钢贸易、废钢设备的研究制造方面;在进口废钢市场清理整顿、规范化管理方面;在推动废钢行业技术进步,贯彻废钢新国家标准方面;在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满足了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对废钢的需要。
协会的工作及服务归根到底是信息服务。为会员和企业提供政策、工艺、技术、废钢加工设备、废钢市场价格、废钢市场形势分析是我们主要的职责。为了作好信息服务工作,三届理事会期间,秘书处根据理事会的决定重组了协会信息部,改组了废钢铁杂志编辑部,信息部由废钢铁统计、《中国废钢铁杂志》、《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三部分组成,协会信息部也是杂志和网站的编辑部。
1. 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
二年来,召开了两次废钢铁统计信息工作年会,及时总结了废钢铁统计工作,表彰了54名优秀的统计员、废钢铁信息员,组织了废钢铁网上录入汇总统计软件培训,大多数企业通过网络传送废钢铁统计数据,废钢铁统计信息化、自动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组建了废钢铁价格信息网,编辑发行了《废钢铁价格周报》及月报,废钢铁价格周评和月评。在统计员、信息员和所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已发出废钢铁价格信息周报64期。我们的废钢铁统计资料反映了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废钢铁收、支、存状况;发布的废钢铁价格信息周报及月报,反映了全国各地废钢铁含税进厂价格及其市场价格走势,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废钢铁市场行情,避免了一些网站对废钢铁市场不负责任地炒作。我们的信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中国废钢铁》杂志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及时地反馈给会员单位,为大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2.《中国废钢铁》杂志
2004年,协会信息部开始负责 《中国废钢铁》杂志的编辑工作。出版发行正刊四期、增刊两期,并完成了杂志在北京的发行注册更名工作。
2005年,《废钢铁》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国废钢铁》,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发行量不断扩大。内容重点放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标准;登载行规行约,协会决议和文件;推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发表管理、技术论文和废钢铁统计数据,废钢市场研究,成为具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专业性科技读物。
3.《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http://www.chinascrap.org.cn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自2004年5月底开通以来,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栏目,及时上传和废钢铁相关的信息,为会员提供迅捷的信息服务。网站的主要栏目有:行业资讯(国内信息、国外信息),市场信息(价格快报、价格总汇、国内、国际市场综述),政策法规,环保动态,协会介绍,行规行约,废钢标准(国内废钢标准、国际废钢标准),交易市场,科技园地、数据库,电子杂志等栏目。行业信息、市场信息等主要栏目信息每天更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注册用户达5700多名,文章阅读达39万人次。在行业协会自办的网站中,是点击率较高的网站之一。
各位代表,协会的工作离不开会员单位的支持,《中国废钢铁》杂志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是协会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杂志和网站目前仅仅是在维持成本下运行。
希望会员单位、与会的各位领导伸出你有力的手,支持协会的工作。像武钢、鞍钢、太钢一样,做到会员单位的领导、每一个科室、班组能订阅一份《中国废钢铁》杂志,所有的会员单位都能成为我们网站的甲级会员。把《中国废钢铁》杂志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网站》作为从事废钢铁应用、废钢贸易、设备制造的良师益友和展示自身形象的平台。我们将进一步作好信息服务工作,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用实际行动报答会员单位的厚爱!
结束语
“十五”期间,废钢铁资源十分紧张,我们紧紧抓住国内、外两个市场,较好地满足了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对废钢资源的需要。其间废钢铁价格几经波动,目前已稳定在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
“十一五”期间,虽然废钢社会资源偏紧的状况并没有根本地改变。我国钢产量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位,但废钢消耗远赶不上世界第一的水平。美国钢产量不足1亿吨,但年消耗废钢7000万吨以上,我国要成为钢铁强国,废钢产业任重而道远。
E. 战略性矿产资源及储备的内涵与分类
1.1.1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1.1.1.1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
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和供需趋势分析,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是: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的,由于受资源短缺或技术能力制约,国内供应不能满足的、或发生供应中断、市场震荡时会对重要产业和国防安全产生巨大影响的,以及对世界市场具有调控能力的矿产资源。
1.1.1.2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分类
依据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大致可分为3类:
第一类是短缺性矿产资源。这类资源包括铁、锰、铬、铜、铝等大宗矿产,以及钴、铂、铼、铪、铌等稀散元素矿产,前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用量大,价值量大,用途广泛,产业关联度高,后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功能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类是技术制约性矿产资源。这类资源包括品质不佳,开发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以及加工技术不高而形成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如海绵钛、铍、锂、硫等矿产资源;
第三类是能够调控国际市场的优势矿产资源。这类资源产量占据了全球的绝对份额,其供应量直接决定着全球的市场形势,如稀土、钨、锡等。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分类不是完全绝对的,存在3种情况,一是属于某一类战略资源;二是有些矿产资源的状况介于两类之间;三是随着勘查和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或者资源的消耗,战略资源的类属会发生动态变化。
1.1.2 储备的定义及分类
储备就是储存和备用。矿产资源储备是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自然等突发事件,稳定矿产资源市场而进行的储存和备用。矿产资源储备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通过调整储备规模,矿产资源储备具有保障需求、稳定市场和调整产业3种功能。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储备主要有3种分类方法。
1.1.2.1 根据储备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
国家储备:国家储备也叫政府储备,是国家根据需要而统一实施的储备,它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而建立,由国家统一管理、调度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一般而言,国家储备的资源都是有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
民间储备:是指由企业和消费者进行的储备,如企业为维持生产进行的原材料储备(库存)。其储备费用由储备者负担,其调度和使用权属于储备者。
1.1.2.2 根据储备的目的不同分为战略储备、经济储备和商业储备
(1)战略储备
是从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了应付政治、经济和自然等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的国家储备。当今世界,一方面局部军事、政治、经济事件时有发生,一个国家很难预料是否会卷入战争之中或受到资源来源地、运输通道偶然事件造成的资源供应中断。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弱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界,全球产业或市场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资源安全,经济危害的连锁性明显增强。因此,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资源战略储备不可忽视。
战略储备的内涵体现在:①储备的主体是国家,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而建立,国家统一管理;②储备的对象是战略性的,是有严格选择和限定的;③储备提供的是国家安全品,是公益性的,而不是直接的经济品;④储备量的大小与国家应对安全风险的决心和战略目标有关。
(2)经济储备
是为了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防止资源供应中断而进行的储备。由于各种灾害、事故以及市场震荡、禁运和有条件的输出等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引起资源短缺和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就需要进行经济安全储备。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主要手段,经济安全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战略储备的内涵远远超出传统的国防储备的范畴,并且与经济储备的目的和职能日益重叠。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储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并入国家战略储备的范畴。
(3)商业储备
也叫市场储备,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自身有序经营而建立的适度储备。有些企业和个人为了牟取暴利,垄断市场,囤货居奇,人为制造余缺而进行的某些资源储备也属于商业储备。与战略储备不同,商业储备的目的主要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因而依据市场情况,商业储备的主体和客体都可能发生很大变化。
1.1.2.3 根据储备形式的不同分为矿产地储备和矿产品储备
矿产资源储备有两种形式:矿产品储备、矿产地储备。石油储备因为储备对象的重要性和储备规模较大,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储备形式,但就其储备性质而言,只属于一种矿产品储备。
国内研究矿产资源储备的学者之一王玉平教授曾经提出矿产资源储备分为4种形式: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储备,即只探不采;形成生产能力后的矿山产能储备;矿产品储备;矿产品加工产品——原材料的储备。综合考虑国内外社会经济政治态势、正常时期矿产品消费水平以及非常时期对矿产品的特殊需求等因素,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矿情,现阶段,我国的矿产资源储备主要分为矿产地储备和矿产品储备两种形式。
1.1.3 矿产地储备和矿产品储备的定义及特点
1.1.3.1 矿产地储备
矿产地储备是后备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一部分。后备矿产资源开发基地是指经过地质勘查划定蕴藏有或可能蕴藏有矿产资源的地区。这些地区一部分继续开展地质工作,直至开发利用;一部分则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未来需求,或当前开发技术不可行、开发不经济,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储备起来,作为战略保留基地,留待以后勘查、开发和利用。这种行为称之为矿产地储备,也称矿产地储备。矿产地储备的量取决矿产资源储备的规模和结构。
矿产地储备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同的储备形式。按照储备手段的不同分为规划储备和矿业权储备。规划储备是通过国家矿产资源规划以及矿产地储备专项规划进行的储备;矿业权储备是通过回购、申请等方式由矿产地储备管理机构持有矿业权而进行的储备。按照矿产地资源品位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分为优质矿产地储备和资源禀赋条件差的矿产地储备。优质矿产地储备是将品位高、开发条件好的资源地储备起来,其目的一是为了保护优势资源,二是为了保证短缺资源具有一定的应急开发能力;资源禀赋条件差的矿产地储备是将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开发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或者一些压覆矿产地储备起来,其目的主要是减少资源浪费、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保障能力。按照储量规模的不同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矿产地储备。按照勘查程度的不同分为储量储备和远景资源储备。储量储备是对经过详查阶段以上地质工作形成储量的矿产地进行的储备;远景资源储备是对未形成储量的矿产地先进行储备,然后再组织后续地质工作。实现科学的矿产地储备要综合考虑各种储备形式的特点,形成各种矿产地储备形式的合理搭配。
矿产地储备的优点:一是可以节省储备建设成本,便于管理;二是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储存,储备形式更加安全,在遇到人为和自然条件突变时,更能保证资源的安全存储;三是储备规模调节幅度大,依据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矿产地储备的规模可以通过增储、轮换和梯次动用等方式实现储备规模的大幅变化;四是矿产地储备具有威慑作用,有利于增强在国际资源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五是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当技术、经济条件具备时再行开发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为技术进步赢得时间;六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时效长,调整资源在代与代之间的分配,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矿产地储备的缺点是应急能力差,动用起来周期长,对短期的供应中断和价格变化的反应能力弱。
矿产地储备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一般来说,矿产地储备的实现途径分为规划储备和矿业权储备。
矿产地储备的功能:保障国家中长期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的日趋耗竭。一方面,一个探明储量的矿产地要形成产能一般需要3~5年的周期。另一方面,矿产地储备更能实现资源的安全存储,储备规模调节幅度大。因而,矿产地储备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地储备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美国在阿拉斯加北坡划出了大片含油土地作为国家石油储备地,只探不采。这是美国为了其长期的战略利益,把自己的资源储备起来,先去开发其他国家的资源。此外,玻利维亚、墨西哥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也曾将国土面积中的一部分作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地区保留起来。
1.1.3.2 矿产品储备
矿产品储备,是指已经开采出的原料矿产或冶炼加工成成品、半成品的储备。矿产品储备是资源储备的最传统、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矿产品储备包含产品储备和原料储备。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石油储备的对象大多为原油,就属未加工的矿产原料储备。而成品油的储备则可归为稍加工的矿产品储备。两者均属广义的矿产品储备。
矿产品储备特点:便于操作,能够及时供应,应急能力比较好。但储备成本较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营管理较为复杂。
矿产品储备的功能:由于矿产品储备可以快速投放市场,保证及时供应,所以矿产品储备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应对中短期供应中断,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稳定市场,保障当期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矿产品储备主体可以由政府、公共机构和企业共同投资。吸储的形式可以是现货,也可以是期货。期货储备,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迅速对供需变化作出反应的优点,可以节省储存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但可控性较差,一是期货到期时点不一定是国家紧急需要时点,二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保证货物正常交货或运输。现货储备可以弥补期货储备的缺点,但储备成本要高于期货储备。所以,在矿产品储备时要综合考虑这两种形式,进行组合储备。
现阶段,我国矿产品储备和矿产地储备规模的合理组合还需要慎重权衡。一方面,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更多储备应急能力强的矿产品;但同时,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较低,国力还不够强大,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从这个层面上讲,储备成本低的矿产地储备又显得更为迫切。所以应该权衡设定矿产品储备和矿产地储备的规模结构。但是,矿产品储备在我国早已开展,包括了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而作为储备重要方式之一的矿产地储备在我国还属空白,为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力,现阶段加快推进矿产地储备显得尤为紧迫。
矿产品储备的优点:①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矿产品储备的储备对象是已经开采出的原料或冶炼加工完的成品、半成品,在市场出现供应中断或者价格出现飙升时,可以迅速投放市场,平抑价格,缓解供应紧张局势;②矿产品储备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储备矿种、储备规模、增储渠道不受资源地制约,可以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变化,灵活确定储备方案;③可以实现政府、企业、民间的多元储备主体;④储备形式多样化。矿产品的储备可以采用现货、期货或者现货与期货相结合的形式储备。
相对于矿产地储备,矿产品储备的缺点是储备成本高,储备规模小,安全性较差,保障周期较短。
F. 铁 路安全作文500字数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机车乘务员,千百名旅客和国家上千万财产的安全交给了我们,我们只有凭借我们的业务技术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把旅客安全、正点运送到目的地,才算一名合格的机车司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可见安全生产有多么重要。什么为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机车乘务员分内应做的就是干好本职工作,安安全全的完成运输任务。工作性质要求我们不是轰轰烈烈的去大干事业,我们只要安安全全、平平稳稳的跑好每一趟车,这样就是一个好机车司机。有的人说得一句话很刺耳,但是很实在:“保证不了安全的司机是无能的司机!”确实,我们可以不谈平稳、不谈正点,连最起码的安全都保证不了,我们的火车谁还敢坐?所以,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保证安全是我们每个火车司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态度。安全,对我们铁路行业来说是放在首位的,我们经常讲“安全第一”。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原则。安全是保证我们事业顺利完成的法宝,安全是我们取得效益的前提,安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就要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不重视安全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我们不能把安全第一只放在口头,只做成标语写的哪里都是,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在思想里刻上安全第一,在做每件事前都要考虑安全,在工作的每时每刻不忘安全,特别是有违章违纪没有什么的思想念头出来的时候、在冒一次险不会出问题的时候,这时候想一下安全第一,我想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经验。每出一个事故,都能总结一二三条教训,日积月累,就成了我们的规章。换一种说法,血的教训换来了我们的规章制度,我们靠规章制度来保证我们的安全。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事故后受害者多么惨痛、肇事者多么可怜,我们要树立防事故、保安全的思想,处处想在前、安全关口前移,真正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防止事故的经验,人类之所以进步,就是人类善于总结、并从总结中得到进步。我们也要善于在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想一下,别人在处理这样问题是怎么做的,我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荣誉。有的朋友很疑问:“安全是什么荣誉?”甚至很不以为然,我这里可以坚定的告诉大家:“对我们铁路行业来说,安全就是一种荣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旅客们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我们铁路企业就是抓住了安全,才赢得了市场、取得了效益,这是我们铁路行业共有的荣誉。我们铁路企业以安全、正点、优质服务在国人面前出尽了风头,功劳的取得也和今天在座的各位分不开,正因为在座的各位呕心沥血、谨慎细心,风里来、雨里去、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休息日安安全全的完成运输任务,成绩的取得对大家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荣誉吗?
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一切。有的同志说了,这话说得大了,安全怎么可能就是一切呢?大家都可以想到:没有安全,我们的生命有保障吗?我们的企业效益有保障吗?我们的队伍稳定有保障吗?我们的铁路事业有保障吗?说得实在一点,保证不了安全,我们谈什么家庭幸福?谈什么个人理想?我们郑州机务段之所以现在在郑州分局、乃至铁路局能够响堂堂的,我们的职工收入能够在整个分局名列前茅,就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把我住了安全,我们才有现在的一切,我们才有美好的明天!
追根结底,安全就是我们机务段的命根子,就是我们的每个人的命根子。我们大家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克服种种困难,吸取别人的教训,遵章守纪、严格把关、搞好自控互控,从工作的每一分钟入手,从每一趟车的安全入手,从每个安全月入手,最终实现一个个安全百天、安全千天,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另外,安全的目标也不是靠一个人、一天、一件事就能实现的,,这样会有很多困难,这就靠我们长期的、大家齐心协力的才能把握住安全。我们谁也不敢说会一辈子不出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有把握:低级的事故不出、可以防止的事故不出。我们要善于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竭尽全力的把事故堵在外边,尽量的提高自己防止事故的能力,延长自己的安全周期,取得更好的安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