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金储备 » 711储备干部
扩展阅读
类似于金条 2021-03-31 20:26:33
何兰黄金市厂 2021-03-31 20:26:32
蒲币对人民币汇率 2021-03-31 20:26:27

711储备干部

发布时间: 2021-03-17 03:50:13

Ⅰ 性格内向的人选择哪个实习单位比较轻松(①711的储备干部②沃尔玛的楼面实习生)

①就是搬货的,兼给办公室打扫卫生②就是摆货的,兼给推销活动打个下手——要说交流,就算你想交流其实机会也没那么多的,要说不交流,别说这两个工作没法干,社会上九成九以上的工作你都没法干。
性格内向不是你逃避工作的借口,世界上性格内向的人占一半,不与人交流的工作万中无一,性格不适应工作,改性格,再说你到底是性格内向还是社交能力缺乏还不好说呢,这两种情况本质上来说就不是一回事。从你这个专业来说就没有选择“与人频繁交流的工作”以外的余地,少一点牢骚和挑剔,早一点投入到早就应该投入的能力改造过程里来。

Ⅱ 零售的哲学,都讲了什么内容为什说便利店从业者必看

关于本书

在这本书中,铃木敏文回顾了自己四十年的从业史,讲述7-11便利店是如何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并提炼总结了日本7-11的选址、订货、销售、物流、管理、海外拓展等方方面面的策略和方法。

核心内容

第一,7-11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为顾客提供有品质的商品,并在追求品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设立了专业的产品研发团队、严格的控制标准、不断进行产品升级。

第二,零售业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顾客的需求。经营管理需要把握顾客的消费心理,并通过单品管理等方法对顾客的需求进行预判与追踪。

再比如,7-11还为居民提供配送服务。而且,这个送上门的员工不是专门的快递员,就是附近7-11店铺的店员。因为7-11很早就注意到,顾客需要“熟悉的安全感”,让常驻员工送货上门,就能通过熟悉的面孔让顾客消除疑虑。这种考虑超越了单纯的“便利”,还强化了买卖双方的信赖关系。而且,外送服务也带来了意外收获,许多顾客总会在店员送货上门时,还要追加新的送货需求,这就给门店带来了更多的回头客。

除此之外,7-11还首创了代收水电煤气费的业务,安装了多功能复印机,销售非处方药等等。这一系列服务,超越了对传统便利店的定位和印象。没有哪个便利店既能做银行、打印店,又能当药店,还有外卖送餐服务。就这样,7-11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共享经济平台,能让供货商获得利益,也成了顾客离不开的“生活基础设施”。

总结一下,铃木敏文一再强调,在零售行业,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将他的想法毫不打折地传递下去,为顾客带去便利。7-11通过单品管理手段积极应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并提供了多样的便利服务。

时代在不断变化,顾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像7-11这样的便利店,必须随时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总结

到这里,本书的精华内容就给你讲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7-11如何高效经营、高速发展,为顾客带去真正的“便利”。

第一部分,提高生产效率,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这是7-11区别于传统日本小商铺、实现差异化运营的根本。7-11通过密集选址策略和共同配送、温度管理的物流模式,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并设置了专业、高标准的产品研发部门,为顾客带来有品质的便利商品。

第二部分,不断贴近顾客需求,为顾客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商品,也为他们提供便利性服务。这两点叠加,让7-11最终成为了我们离不开的“生活基础设施”。铃木敏文创造了“单品管理”制度,并要求每一个店铺都使用“假设-执行-验证”的方法,日复一日地追踪顾客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在日本,7-11除了可以买东西,还能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也带来了新的流量,提升了品牌价值。

你看,7-11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便利店,或者说,便利店三个字已不再足以形容它。现在,7-11已经是公认的“生活基础设施”,是居民的“生活据点”。有数据统计,在日本,单纯为买东西进入7-11的顾客只有20%,更吸引人的,是7-11提供的各式各样的便利服务。

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7-11迅速恢复营业,为灾民提供生活必需供给。2017年,7-11、伊藤洋华堂等7家便利店和超市被日本政府列为指定公共机关,在遇到灾害时协助政府救灾。7-11还在可能受灾区域的店铺内配备了海啸救生艇,并配备食物、水和简易厕所。你看,7-11作为一项生活基础设施,真的将“便利”做到了极致。

再回头看7-11的很多策略,在当时看来非常超前,甚至与潮流截然相反,在推行的时候总会遇到重重阻力。但为什么7-11总是能获得成功呢?再来看铃木敏文和反对者的观点,我们能发现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多数反对者支持或反对一项提议的时候,判断标准是大家有没有这样做。但是铃木敏文一再强调,有些决策尽管看上去跟行业传统不一样,但并不违背生活常识。没有先例可循,不代表注定失败。重要的是一旦认清需求,决定开拓事业,就一定会坚持到底。

撰稿:费十二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

摘自 得到 每天听本书

零售的哲学,讲了什么?



如果感觉有用,给点个小赞

关注我一下吧

Ⅲ 请问下 7-11超市的储备干部和韵达快递的储备干部 哪个比较好点

做物流就是蛮辛苦,是按件计费的,当了中层管理者还没有送件员挣的多,而且干的时间再长,再换工作比较有局限性;711工作环境好一点,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的,按行业来说,我认为还是711好一些,有利于将来再换工作,起码能积累一些经验。这是我的意见,有待你考虑。

Ⅳ 如何进入互联网行业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1:踏实做事,从简单的开始,有谈融资,谈上市,谈收购的功夫,还不如踏踏实实去学点行业的知识!这个时候,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人才储备,谈了人家心里会嘲笑你!
第2:熟悉互联网这个大环境,比如门户网站,社交网站,淘宝盈利方式;互联网很特别,这是一个用户购买效应尤其聚集的行业,电商平台淘宝一家独大,微博新浪独大...只有了解了环境,这样才能制定做战计划。
第3: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知识:什么是流量,什么是站长,什么是广告联盟,什么是病毒营销...只有了解了,才会看见相关行业知识,才能引起你的共鸣和想象。
第4: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所有的创新 都是建立在 商业模式上的,你想成为乔布斯那样的人都是可能的。商业模式是行业运作的基础,不要把线下的商业模式用在线上,线上的商业模式总是 要和线下的结合。
第5:培养创新能力,乔布斯最伟大之处,就是,用户体验。别人都在喊用户体验,尤其是国内的企业,但是国外的企业才是我们真正该学的。为什么呢?国内企业,尤其线下的企业。有没有注意到:在成都的711超市
这点做的尤其好!下一阶段,,敢断定7-11肯定会进入互联网领域!要善于学习和观察!
第6:用优势去做事!你善于销售,就多钻研营销类的。善于细节思考,不妨从产品经理开始做起。这是性格方面的!也可以从专业方面去想,总之找一个切入点进入,一个行业,只有进入了,才知道最适合哪方面!
第7: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以及后面会慢慢进入生活的物联网,不再是 单兵作战的年代。一个人开店,一个人当站长的创富时代过去了。选择伙伴要慎重!

Ⅳ 十万火急!唐山市基本情况;唐山市产业结构;唐山市投资状况;曹妃甸基本情况;

乐亭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东南部,面积1308平方公里,地处环渤海湾地区中心地带和京津唐秦四市环抱之中,东南两面濒临渤海,海岸线长98.2公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气候温和湿润,属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29条大小河流,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年无霜期180天。现辖9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680个行政村,49.3万人口。耕地面积95万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对外开放县,被河北省确定为秦唐沧环渤海开放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乐亭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0.21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28亿元、19.10亿元和20.83亿元,分别增长6.7%、15.3%和15.5%。

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蔬菜生产面积38.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6.5万亩,大中小棚等设施蔬菜12.8万亩,总产206万吨。被列为“河北省蔬菜特产之乡”、“全省七大蔬菜中心产区之一”、“环京津蔬菜生产基地县”和“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基地县”。全县蔬菜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四季生产不断档,常年批发有货源。在全省率先注册了“青健”牌商标,韭菜、西红柿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标”认证。果品生产以桃、葡萄、苹果、梨为主,栽培面积26.5万亩,其中鲜桃栽培面积13.7万亩,设施果品面积1.5万亩,果品总产量56.3万吨,注册有“乐丰”果品商标,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鲜桃之乡”和“全国经济林示范县”。9种果品被评为名优产品,3种果品被评为省级名牌。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009万头(只),其中以貂、貉、狐为主的珍皮动物饲养量达到131万只,居全省首位。全县畜禽优种率达80%,珍皮动物品种改良率达64.5%。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海水养殖以对虾、贝类为主,对虾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贝类精养面积11万亩,扇贝精养面积4.5万亩,名优海产品工厂化养殖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农产品产销衔接较好,流通顺畅,被誉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和“全省25个县域经济示范县之一”。投资1亿元,占地300亩的冀东果菜批发市场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4元,比上年增长5%。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有工业企业479家,固定资产总量15亿元,从业人数2.5万人。初步形成了纺织、建材、造纸及纸制品、化工、机加工、医药、原盐、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骨干行业,180多种产品,1000多种规格。产品主要有钢铁、水泥、原盐、机制纸、农用机械、出口农具、化工产品、服装、棉纱等150多种。2002年,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32亿元,工业增加值15.57亿元,工业利税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17.3%和20.4%。企业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县域工业民营化步伐。到目前,县乡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93.9%,退出国有集体资产1.9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1亿元,1500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工业基建技改项目投入不断加大。2002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投入3.6亿元,实施基建技改项目92个。

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02年以来,全县共签约外资目项13项,总投资4.02亿美元;利用内资项目17项,总投资88.25亿元人民币。到2002年底,全县接转和新开工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计62项。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4.8%,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出口创汇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面积9.5平方公里,建成了茂源小区、富强大街、冀东果菜批发市场、电力大厦、县医院门诊楼、乐泰宾馆、青春广场、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形象工程。县城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8平方米,城区供水、供热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100%、40%和32%。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

旅游业渐入佳境。以跻身环渤海黄金旅游带、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为目标,把沿海旅游资源开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招商引资,广泛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乐亭旅游业。2002年,共投入建设资金1.4亿元,以“三岛(菩提岛、月坨岛、金沙岛)、一湾(浅水湾)、三场(金银滩浴场、碧海浴场、翔云岛林场)”为主的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启动,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1200万元,社会效益近亿元。

财税、流通、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下大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管理,减轻农民负担。2002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县内有设施完备的大型综合集贸市场17家,200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1070户,从业人员17553人,注册资金19944万元;私营企业317家,从业人员3354人,注册资金21362万元。县内共有金融保险机构7家,各级信用社、银行储蓄点遍布城乡。2002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24.0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3.13亿元。

交通、电力、通讯飞速发展。形成了集港口、铁路、公路为一体的交通运输格局。县城南部京唐港与国内外120多个港口实现了通航,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已跻身全国港口20强。北接京山线、南通京唐港的坨港铁路贯通全县南北31公里。唐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与京沈、唐津等高速公路动脉相连。秦唐沧沿海公路实现了乐亭与沧州、山东和东北地区的直接通连。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的公路干支线四通八达。2001年乐亭作为华北电网第一批农改县完成了1363公里的农网建设与改造,目前,境内共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9座,年供电量2.86亿千瓦时,供电能力达到9.58亿千瓦时。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全县拥有固定电话10万户,移动电话3.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36户。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县乡村三级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员总数达到1万多人。2002年,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197所,在校生7.57万人,教职员工4923人。文化业繁荣发展,乐亭大鼓、乐亭皮影、乐亭秧歌是冀东艺苑三枝花。县城有文化馆、图书馆、歌舞厅、保龄球馆、健身房、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多种文体娱乐场所。全县有14个乡镇文体站指导基层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40所,技术人员1482人,病床1258张。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及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取得历史性飞跃,全县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36所,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县。民政事业不断发展,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和“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是典型的半山区市。该市地处东经118度26分至118度55分,北纬39度51分至40度15分之间。东西跨度39公里,南北纵距45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5度。全年降水量711.9毫米。全年日照2292.5小时,无霜期198天。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1.8万,其中首钢5万人。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有53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

(1) 综合实力雄厚,县域经济发达。 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完成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1.2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1.3亿元,同比增长27.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同比增长45.9%;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1.19亿元,同比增长69.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6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利税达到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10元,同比增长13%。
1996年撤县设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分别名列第82位、第80位、69位、53位,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河北省县级30强之首。在全国最发达百强县中名列第97位。
(2)工业基础雄厚,支柱产业鲜明。2001年,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2%(一产占13.7%,三产占34.2%),初步形成了冶金铸造 (15.7%) 、水泥建材(4.9%) 、地毯服装(1.3%)、造纸包装(2.5%)、医药食品(7.3%)、电线电缆(0.7%)等六大支柱产业 (上述比例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年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2.5%)。全市工业企业总资产达到35.6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5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达到89家(其中超亿元的7家:华丰造纸厂、弘业地毯有限公司、第一包装有限公司、冀东线缆公司、建源钢铁有限公司、赵店子铁矿、西峡口铁矿),利润超百万元企业达到49家,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40家(超1000万元的3个:天波集团、隆宇工贸公司、弘业地毯有限公司)。全市564家乡村集体企业和105家市属企业已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累计盘活存量资产20.5亿元,国有资产“退出”的达到21亿元,出租的资产达到11.5亿元,年可收取租金1.1亿元。
(3)农业条件明显改善,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近年来,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2亿多元, 开发高标准“围山转”工程20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2.3万亩,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54万亩,喷灌面积达到3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1%和40%,是全国农业喷灌示范县。以实施菜篮子、花卉、苗木、绿色食品“四大工程”为载体,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01年底,已经建成万亩以上精品干鲜果品基地3个,千亩以上设施果菜基地1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养鸡小区4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生产基地5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生产基地4个。2001年出栏生猪71.5万头,肉牛5.7万头,肉鸡800万只。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 已由“八五”末的半壁江山跃升到目前的四分天下有其三,上缴税金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4)第三产业发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到200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41032户、私营企业1090家,从业人员达11.7万人, 综合注册资金16.5亿元,实现个体工商税收9430.4万元。 全市已拥有各类市场55个,其中,综合市场37个,专业市场12个,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6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亿多元。城乡市场日益活跃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23.3%。
(5)双向开放活跃,经济外向度高。全市已建成投产三资企业10家,新加坡胜科能源有限公司、北爱尔兰戴尔特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日本歧阜武株式会社先后落户迁安,累计利用外资2274.98万美元,利用亚行贷款248万美元。已与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和80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引进合作项目100多项,资金3.8亿元,人才1000多人。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58万美元,增长48.5%;引进省外资金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32.5%;出口创汇达到3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9.7%。

京唐港曹妃甸港区位于唐海县南部海域,距我县陆岸仅17公里,是京唐港正着手开发建设的以进口矿石、原油为主的大型深水港区,港口在我县直接上陆,省市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与其配套的部分工程已经开始启动。

一、码头建设规划

1、吞吐量预测
基准年:2002年。
水平年:2020年。
铁矿石:按照冶金工业发展规划,沿黄、渤海海岸线建设3个大型矿石接卸码头,为包括首钢、包钢、唐钢、承钢等钢铁企业接卸来自南美、南非、澳洲等地的进口矿石,预测铁矿石吞吐量3000万吨。
原油:按照中国石化工业发展需要,腹地内部分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需要进口中东原油,考虑国家实施战略储备原油计划,预测原油吞吐量3000万吨。此外,2010年前将建成生产能力为800万吨的炼油厂。
液化天然气(LNG):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区人口密集,对液化天然气(LNG)需求量大,预测将从中东进口1000万m3。
焦炭:腹地内煤矿众多,可生产部分焦炭,预测外运吞吐量800万吨。另外,20l0年前将建成年产400万吨的焦化厂、l200万吨的烧结项目和30万吨的煤焦油项目。
钢铁:首钢“2160”轨钢项目计划于2010年投产,年产量500万吨。连同其它钢铁企业产品,包括造船用的厚钢板和其它钢铁产成品,预测钢铁吞吐量500万吨。
集装箱:腹地内生成量将超过1000万TEU,预测集装箱吞吐量300万TEU。
其它:唐山市属于冀东地区,盛产水泥,预测包括水泥、机电产品、粮食、化肥、木材和日用品在内的货物吞吐量500万吨以上。

2、曹妃甸港区性质和功能
曹妃甸港区宜分阶段、有步骤开发。第一步:建设大型专业化散货港区;第二步:进一步发展工业港区;第三步,建设功能完善的、货种齐全的、保障有利的综合性港区。

3、曹妃甸港区规划船型
根据规划期内预测的港口分货类的吞吐量和分货类的流量流向,进行分航线的合理运输船型论证,结合港口自然条件、国际国内船型发展趋势确定分货类的合理运输船型。
二、临港工业区规划

1、用地发展方向
临港工业区在保证港口发展的前提下,同时保证陆上各项设施陆路进港的要求。规划用地由南向北发展。使各项目用地安排结合港口布局,形成完整的布局结构体系。

方案一
紧邻深水码头布置,从临港工业区周围四个方向来看,东南部是沿海冶金和石油化工工业区,靠近深水码头作业区,临港工业区可以沿东侧向北发展。西北侧是生活区,靠近浅水码头区,位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侧向,免受工业区的污染,生活区可以沿西侧向北发展。

方案二
在临近码头的陆域布置,西侧为工业区,东侧为生活区,用地可平行向北延伸。

2、建设用地项目构成及规模结构
临港工业用地内一期建设计划安排首钢500万吨/年钢铁厂、300万吨/年炼焦厂、1200万吨/年烧结厂、30—40万吨/年焦化厂、600—800万吨/年炼油厂、华北石油储备基地等冶金化工项目。二期建设用地安排首钢700万吨/年钢铁厂及热电厂一座。临港工业区占地规模37.68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占地21.97平方公里。工业区计划需要职工人数约5万人,带眷系数按3.5计,同时考虑港口职工及流动人口等因素,临港工业区内人口规模约20万人。其中一期人口10万人。

方案一
占地2197.08公顷,人均占地219.7平方米,工业用地安排在东南侧,生活居住用地在西北侧,发展备用地可分别平行向北延伸。

方案二
占地1269.61公顷,人均占地126.96平方米,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安排在靠近铁路和青林公路一侧(西侧),生活居住用地在东侧,发展备用地可分别向北延伸。

三、配套设施建设

1、铁路:自坨港地方铁路滦南站接轨,向南经滦南赵庄、唐海第一农场,至曹妃甸港站止。新线长度67.75Km,其中曹妃甸港区l7KM,陆域60.75公里。建设年限及投资估算(建设年限:自2003年开工,2004年建成,总工期二年。投资估算总额:本建设方案估算总额为6l8l9.5万元。)
2、公路:全长52.2公里,平原区一级公路,路基宽25米,路面宽22米,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额49324万元。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北段于2003年底简易通车,南段于2003年8月底形成钢渣路面,简易通车。
3、供水:管线总长99Km,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根据需水量预测和供水水源分析,确定本工程建设总规模为年供水9000万立米(24.7万m3/d),满足工业园区近期用水规模的要求。远期年需水17560万m3。其中唐海200万m3。

工程目标
(1)建设年限:本工程从2003年9月10日动工,工期两年。不含勘测、设计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时间。
(2)水量:本项目工程建成后,总供水量达到9000万M3/年。
(3)水质:本项目工程建成后,每年560万M3出厂水水质经过处理后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其余部分只进行消毒处理后供工业用水。
(4)水压:供水水压满足配水管网最不利点自由水压不低于0.24MPa。

Ⅵ 济源市国土资源局

杨学忠 党组书记、局长

杨国鸣 党组副书记、调研员

李贤玲 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女)

郭同德 党组成员、副局长

贾长廷 党组成员、副局长

邱建平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学忠简介:河南内乡人,1953年7月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72年10月参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济源县物资局机电公司经理,济源市辛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济源市思礼乡党委书记,济源市风景办主任兼九里沟风景管理局局长,济源市风景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2001年8月至今,任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机构设置】2010年,机关内设办公室、地籍管理科(测绘科)、规划调控科、土地利用科、耕保用地审批科、执法监察科、财务科、人事政工科、矿产开发储量科、地质环境科等科室;行政编制22人,正科级中层领导职数10名,以《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济政办〔2010〕40号)印发。下设6个二级机构,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征地事务所、土地测绘服务站、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5个国土资源分局,即城区分局、五龙口分局、克井分局、轵城分局、王屋分局。全系统干部职工286人,其中党员12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11人,土地估价师5人,工程师6人,经济师23人。机关年龄超过52周岁人员不再担任科室领导职务,14名同志进行了轮岗交流,9名同志充实到科室中层岗位;分局和局属单位有17名同志充实到班子或进行了交流,有10名同志充实到基层中层岗位。

【土地资源】济源市土地总面积189871.18公顷,其中,农用地148666.19公顷,建设用地25110.89公顷,未利用地16094.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8.30%、13.23%、8.50%。在农用地中,耕地47161.57公顷,园地3967.13公顷,林地89267.13公顷,其他农用地9066.43公顷。在建设用地中,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18013.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541.2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234.94公顷。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7027.27公顷,其他土地9066.43公顷。济源土地资源的特点:一是山地多平原地少,山地和丘陵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8%;二是土地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水土流失较严重;三是林地面积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7%;四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后备资源少。全市未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48%。但未利用地大部分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缺乏。

【矿产资源】济源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7种,查明矿产地113处,其中上表17处。上表矿产地中,煤炭6处,资源储量20853.501万吨;铁矿2处,资源储量659.2万吨;铝土矿1处,资源储量747.2万吨;硫铁矿1处,资源储量446.5万吨;伴生硫铁矿1处,资源储量3.1万吨;伴生钴矿1处,钴金属资源储量643吨(为河南省唯一提交钴基础储量的资源地);含钾岩石1处,其他如灰岩类、白云岩类等矿产只有很少的上表储量。优势矿产主要是煤炭、建筑石料、铝土矿、玻璃硅质原料、白云岩、地热水等。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矿床小、贫矿多,优势矿产上表储量少。矿产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以封门口断层为界,其南部和太行山以南的广大冲积平原以外生沉积矿产为主,西、北部则以内生矿产为主。

【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与各镇、街道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量化标准,切实提高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加快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建立并完善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图件,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及耕地保护图件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农户和地块。紧紧抓住第二次土地调查和新一轮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对全市可开发整理和可用于占补平衡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摸底,建立了二调新增耕地统计台账。认真落实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挂钩制度,全面加强耕地后备资源库建设、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建设。2010年,共实施占补平衡项目22个,总投资1892万元,总规模2848.8亩,新增耕地2501.55亩。确保了全市耕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62.25万亩和59.25万亩,连续10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认真做好乡级土地利用总法规划编制工作,克服体制限制,得到省政府授权,于2010年5月28日,济源市政府以济政文〔2010〕59号批准了《济源市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为济源今后10年的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达2万亩。

【土地年度计划指标】2010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济源市2010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为1995亩。同时,因该局被评为2009年度目标完成优秀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奖励该市土地计划指标1000亩。在此基础上,通过该局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在分配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建设用地指标1800余亩。因此,2010年度济源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共计4795亩。

【建设用地预审】2010年,完成35千伏邵原变电站、110千伏承留变电站、110千伏工业变电站、110千伏高新变电站、孟州产业集聚区铁路(济源段)、小浪底北岸灌区的初审及三湖治理项目的预审,涉及用地面积91.2742公顷。出具市级项目用地意见51个。认真做好省市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共完成审批事项72项,参与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前期联审56个。

【建设用地报批与管理】2010年,济源市共上报省政府审批批次用地8个,总面积3114.72亩;单选项目5个,总面积1000.554亩;上报省政府审批区位调整用地2个批次,总面积854.643亩;上报市政府审批乡镇集体建设用地14个批次,总面积998.2485亩。审批梨林、五龙口两个镇45户村民宅基地,用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因宅基地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政府名义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暂行办法的通知》(济政〔2010〕36号),完成了两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申报。其中,两批挂钩项目拆旧区3157.695亩土地全部复耕,新增耕地近3200亩;两批挂钩项目建新区主要用于工业、教育用地、基础设施、新农村及标准化厂房建设,拟建规模2812.164亩,特别是解决了太行路小学、济渎路小学、济源三中等项目的用地。

【国有土地供应】2010年,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5宗、2084.118亩,其中,划拨8宗、916.0035亩,出让27宗、1030.0785亩,总成交价款近5亿元,实现土地出让纯收益2亿元。

【土地收购储备】土地收购储备融资1.2亿元,收购储备土地3724亩(新增建设用地1620亩),出让处置922.91亩,成交价3.86亿元,净收益2.12亿元(含“城中村”改造出让收益返还上交省国土资源厅)。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土地28宗,面积1602.534亩,新增标准化厂房面积40万平方米;服务南夫、北街、东马蓬、马庄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城中村”改造面积357.1035亩。

【土地二级市场管理】2010年,共办理改变土地用途4宗,面积109.3935亩,成交价款3743.5万元;补办出让6宗,面积85.2555亩,成交价款938.58万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21宗,流转面积114.8445亩,流转金额358.5574万元;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33宗,转让面积1217.5275亩,转让金额1.05亿元;土地使用权抵押142宗,抵押面积2609.0895亩,抵押贷款金额2.18亿元。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对供应成交的每一宗地,都将其基本信息在土地市场监管系统的“成交公示”模块进行对外公示。7天之后,在“供地结果”模块进行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数据上传,并根据具体宗地的开发利用建设情况等在“开发利用”模块不断进行数据更新,及时监管批后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对于违约宗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分别处理。目前,共上传出让合同27份、划拨决定书8份、出让公告14份、成交公示35份;发现违约宗地15宗,已及时进行了处理。

开展了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对2006年以前未竣工的房地产用地和2007~2009年12月31日未开工的房地产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出住宅用地71宗,面积2773.3605亩。其中,未按期竣工1宗,面积87.4695亩,已经按有关要求对企业违法行为查处到位。

【第二次土地调查】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安排,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任务,修改了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整合完善了市级调查数据库;完成了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数据库建设,目前,根据省厅意见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并按有关要求,协调、组织对全市基本农田划定、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数据等资料进行了复核,上报了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成果,开展了储备耕地和后备耕地调查;完成了全国“一张图”工程建设外业调查;完成了标注调查信息的外业调查底图、修正完善监测图斑之记、填写农村土地调查起止时间统计表等工作任务,按要求及时向省厅上报了调查成果。

【地籍管理】2010年,完成国有土地登记发证204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64宗,变更登记140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73宗;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142宗;受理各类争议案件15件,已调解处理7件。其中,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争议3件,已调解处理1件;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争议12件,已调解处理6件;接待各类土地登记公开查询238次。全市国有土地初始登记率超过90%,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超过85%,城镇住房用地分割登记发证完成了总量的95%,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到96%。

【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综合整治】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6个,开发整理复垦面积20000亩,拟投资6035万元。其中,市级项目11个,开发整理面积8790亩;镇级项目35个,开发面积11210亩,整理面积5155亩。梨林镇大许等12个村9700亩和王屋镇麻庄等12个村近1.8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经完工,梨林镇南官庄等19个村近2.1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经完成总投资额的80%,累计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通过对“水、电、路、林、渠”的综合治理,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市土地整理中心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对全市11镇200余个村庄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摸清全市尚有耕地后备资源4500余亩。

【粘土砖瓦窑厂整治】严控关闭的粘土砖瓦窑厂出现死灰复燃现象,对全市30家新型墙材企业实地核查,部门联动,无存在粘土晾坯区场,无使用轮窑制坯,无一家粘土砖厂。

【征地补偿】全面实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修订成果,严格执行征地“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对征收土地方案未征求被征地农民意见、补偿安置不符合法律规定、没有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一律不报批用地手续。2010年底,完成各类补偿近3亿元,有力地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采矿权管理】2010年1月25日,济源市加强治理整顿铝土矿开发秩序工作现场会在下冶镇召开,重点解决非煤矿山,尤其是铝矾土开采的安全隐患问题。副市长田志华出席会议。

全面规范采矿权审批程序,新设采矿权全部实行“招拍挂”。全年共办理采矿登记发证3家,其中变更登记1家、延续登记2家,收取采矿权价款3.5万元。认真做好采矿权年检审查,本年度应参审矿山企业97家,实际参审97家,审查率100%;实地审查矿山数30家,实地审查率为31%;合格矿山数94个,合格率97%。

【探矿权及储量动态管理】开展了全市探矿权年度检查,25个勘查项目全部持证,地质勘查持证率100%,勘查项目年审合格率100%。对省级发证35家矿山企业的2009年储量检测报告上报省厅进行复核;市级发证矿山企业的储量检测工作全部初审完毕,监测率达到100%。对孟州市工业集聚区铁路专用线工程等8个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进行了初步审查,并出具了初审意见。对《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水库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资源储量报告》等6个储量报告及评审意见进行了备案。

【矿产资源整合】2010年,认真组织建筑石料和水泥用灰岩的资源整合工作。涉及资源整合的22家非煤矿山已经全部签订整合协议。济源市的非煤矿山数量由原来的67家整合为51家,对其他不适宜整合的独立矿山进行升级改造,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到期后关闭。积极配合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济源市年产15万吨以上的14家煤炭企业已签订了整合协议。

【地质灾害防治】在2009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对济源市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了再次排查,重新确定了该市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13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0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制定了2010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召开了全市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各镇及有关责任单位向市政府提交了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承诺书,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地质灾害联络员体系,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报预警制度。积极和市气象局协商,在雨量达到中雨以上时在市电视台联合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报,并在12121气象预报信箱设置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语言信箱,通过政务办公平台向全市群发地质灾害防治短信。2010年,组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和群测群防员地质灾害“五到位”培训600余人,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单位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等近6000份,设立警示牌和警示标志388个,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抢险分队13个,发布雷电、暴雨预警20余次。实现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无人员伤亡的“双无”目标,并通过了省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审查和验收,达到应创建数的10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010年,认真落实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矿山企业交存保证金78.612万元,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9家。

【执法监察】创新监管机制,落实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推行了违法案件联合通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查办案制度及案件移送制度。2010年,共立案33起,向检察分院报备案件5起,向中级法院申请执行5起,移送公安机关1起。并结合人大、政协议案建议的办理,组织公安、林业等矿管委相关部门,赴山西省长治市、太原市、临汾市学习考察打击非法开采先进经验,为济源市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开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共对全市各类非法开采点进行了200余次巡查和6次集中打击。炸毁非法开采窝点25处,封堵50余处。没收或销毁各类非法开采工具500余件、电线近千米。拘留非法开采人员4人,进入批捕程序的2人,对非法开采行为产生了有效震慑。

【信访工作】建立了信访问题分析排查、协调处理、“分级”处理机制,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010年,共受理信访案件92起,办结率达98%。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成立了全市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实施方案。同时,出台了《济源市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警示约谈办法(试行)》,对违法违规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耕地比例达到10%以上的镇、街道,启动警示约谈机制。此次卫片执法检查较2009年,违法用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图斑数较去年下降171个,宗地下降176块,面积下降2672.4亩,特别是违法违规用地宗数由2009年的41宗下降到2010年的7宗,面积由711.1亩下降到123.9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3.80%下降到5.27%,在全省18个地市中排到第8位。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及中评估检查】2010年1月11日,市政府召开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世界地质公园评委赵逊教授,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秉忱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陈安泽研究员以及省内有关地质专家、学者近50人。6月4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巴西阿拉里皮地质公园缔结友好公园签字仪式在阿拉里皮地质公园举行。7月14~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盖伊·马提尼博士、亚不拉罕·库莫教授、马兹林莫克塔、努赞尼阿兹曼四位专家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及济源市、洛阳市新安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对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四年一度的中期评估考察。10月3日,在希腊莱斯沃斯岛的米提利尼所举办的国际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会议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局作出了关于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复评的结果以及建议。专家认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自2006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成员以来,已开展了多项活动来增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也建成了(或在建)多个游览设施,并为当地经济带来增长。地质公园已成为展现重要地质遗迹、亮丽景观的范例,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考察。10月17日,由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申报的济源天坛峰构造地貌景观获河南省首届“十大优美的地质景观”称号。

【测绘管理服务】2010年2月6日,济源市召开数字济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暨专家讲座。河南省测绘局局长贾志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博士李成名,济源市人民政府市长赵素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郝祥国、副市长田志华、市政协副主席李国平及市直有关部门、各镇、街道负责人参加了签订仪式。9月10日,济源市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顺利通过河南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站验收。济源市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项目完成了100个D级GPS控制网点的埋设等工作,为济源地区建立了高精度的测量基准,提供了高精度的地心坐标,确定了济源准确可靠的WGS—84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为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全市统一的测绘基准,标志着济源市基础测绘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应用在全国“数字城市”建设中尚属首次。2010年,完成勘测定界206宗,面积865226平方米;完成地籍测量170宗,面积4848825.52平方米;变更分割56宗,面积642350平方米;家属楼分割42宗,面积91733.65平方米。

【王屋山名山测高】2010年7月28日,河南省测绘局、省地图院、济源市国土资源局有关领导在济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坛峰顶共同为王屋山高程立碑,标志着济源市王屋山名山测高工作圆满结束。自2008年4月8日王屋山最高峰高程测量开测,经过1年多的时间,河南省地图院完成了测高工作,并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济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海拔为1711.3米,王屋山主峰是国家公布的五岳之外59座名山之一。

【行政审批和企业服务年活动】2010年,共接待前来咨询的用户达4500余人次,受理各类报件687件,报件办结率达98%。在全市开展的企业服务年活动中,局班子成员带领相关科室先后40余次深入局分包联系的5家企业进行调研,收集整理意见15条,现场解决问题5个;对市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8家企业所反映的12项问题进行了办理。

【信息化建设】2010年,添加各类政府信息600余条。其中“咨询平台”上共回复网友提问20余条,被国土资源部定为“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单位”。

【宏观调控与综合统计】2010年,进一步明确各科室统计任务,建立统计人员定岗负责制、统计数据负责制、统计数据月报表制、数据统一制等统计制度及市态监测制度,及时、准确完成全年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月报表》及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表工作。

【省级文明单位创建】2010年8月10日,由市宣传部副部长张伟、文明办主任组成的检查组,对全局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复检。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活动】2010年4月23日,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和市两级检察院召开联席会议,结合新形势下职务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特点,共同研究制定预防职务犯罪的新对策、新措施,建立了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机制。11月24日,全局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漯河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参观学习。对漯河市国土资源局的干部廉洁从政“三早、三卡”预警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廉政文化进社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各科室、局属单位分别与对口单位进行对接,全面学习了漯河局的风险点排查及防控工作。

(孙璐)

Ⅶ 711的店员也就是见习班长和肯德基之类的连锁餐饮储备干部哪个发展前景更好一点

肯德基之类的会好很多。
711的店员包括见习班长相当于肯德基里的值班经理一类的,属于未入主流的员工。而肯德基的储备干部是肯德基真的为店经理储备的人才,储备经理干上一段时间后一般都可以成为店经理助理,这就已经是百胜公司正式的签约员工了,向上继续有副理和店经理。到了店经理后,可以选择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做餐厅运营,比如向上有区经理和区域经理;二是走向办公室,比如公司的运营部等。

Ⅷ 郸城县国土资源局

郸城县位于茨河上游,北依鹿邑县,西连淮阳县,南接沈丘县,东南和东部与安徽省界首市、太和县、毫州市为邻。地处北纬33°25′~33°49′,东经115°00′~115°38′之间,东西长58.9公里,南北宽43.5公里,总面积1490平方公里。全境地势平坦,地势由西向东南微缓倾斜,海拔在35.6~43.8米之间,相对高差最大为8.2米,地面坡降平均为1/7000。境内南、北部均较高,中、东部稍低,略呈向东南开口的簸箕形浅平洼地。全县辖8镇、11乡、3个街道办事处,518个村委会(居委会),2338个自然村,总人口130万人,耕地面积163.611万亩,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棉花生产百强县,河南省超级产粮大县。

陈德堂 党组书记、局长

李成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正科级)

陈宝聚 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英华 党组成员、副局长(女)

张献中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勇立 副主任科员

孙玉君 土地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副科级)

陈德堂简介:汉族,1964年1月出生,郸城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7年8月~1996年10月,在郸城县棉麻公司工作;1996年10月~1999年1月,任郸城县胡集乡政府副乡长;1999年1月~2002年4月,任郸城县政府纠风办副主任;2002年4月~2006年6月,任郸城县纪委廉自办主任;2006年6月~2007年4月,任郸城县纪委常委;2007年4月~2010年4月,任郸城县纪委副书记;2010年4月至今,任郸城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郸城县国土资源局一级机构设16个股(室),分别是办公室、人事股、纪检室、财务股、宣教股、信息中心、保卫股、耕保股、用地股、地政地籍股、规划股、监察股、土地利用股、地矿股、信访股、窗口办;二级机构6个,分别是土地行政执法大队、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勘测设计室、年租金征收大队、土地储备中心;下属洺南、洺北、新城、工管委、城郊、吴台、虎岗、汲水、张完、南丰、白马、丁村、宁平、双楼、秋渠、石槽、宜路、东风、钱店、巴集、汲冢、李楼、胡集23个乡(镇、工管委)国土资源所,全系统干部职工共478人。

【土地资源】郸城县土地总面积149003.93公顷。农用地124828.15公顷,其中,耕地109125.33公顷,园地911.20公顷,林地5897.31公顷,其他农用地8894.31公顷;建设用地20812.28公顷;未利用地3363.50公顷。

【耕地保护】2010年,郸城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39.6764万亩,新增耕地9391.05亩。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9个、保护片493个、保护块4093块;设立保护标志1521块,其中一级保护标志19块,二级保护标志493块,三级保护标志1000块;县、乡、村、组、农户层层签订基本农田目标责任书3.25万份。

【土地整理】2010年,郸城县汲水乡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1359.43公顷,投资总规模2559.90万元,新增耕地41.0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02%,涉及观音寺、赵庄、杨古寺、高王庄、朱恺店、仵屯、白衣店、天齐庙等8个行政村;郸城县南丰镇等3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784.98公顷,总投资1405.96万元,新增耕地23.88公顷,新增耕地率3.04%,涉及郸城县汲水乡、南丰镇、白马镇等3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郸城县2009年市本级补充耕地储备项目,郸城县2009年胡集乡补充耕地项目,该项目建设总规模为77.45公顷,总投资135.78万元,新增耕地47.59公顷,新增耕地率61.45%,涉及胡集乡郝寺、后屯、大于庄、史桥、王庄、郭庄、武河沟、小任庄等8个行政村;郸城县2009年石槽等3个乡镇补充耕地项目为县级投资补充耕地项目区,建设规模为58.56公顷,总投资109.09万元,新增耕地面积45.79公顷,新增耕地率78.19%,涉及东风乡梁庄、赵寨、大韩,石槽镇高庄、宋楼、翟庄,宜路镇党庄、倪集、陈庄、张寨等10个行政村。郸城县钱店等11个乡镇补充耕地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3.9133公顷,预算总投资183.41万元,新增耕地46.718公顷,新增耕地率63.32%,涉及虎岗乡雷庄、路集、王庄、长营,丁村乡大刘庄,巴集乡潭寨屯民、后屯、巴屯钱店胡庄等10个行政村;郸城县宜路等两个乡镇补充耕地项目区建设规模总面积148.70公顷,预算总投资164.2421万元,增加耕地面积73.42公顷,新增耕地比例为49.37%,涉及宜路镇和秋渠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郸城县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9年完成修编,2010年通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周口市国土资源局评审验收。全县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09125.33公顷、109566.3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93519.65公顷以上。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盘活面积19.6公顷,到2020年盘活面积60.4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2005年的25万元/公顷、19.5万元/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45.6万元/公顷、38万/元公顷,2020年的136万/元公顷、115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年的107.85平方米分别降到2010年的140.84平方米和2020年的101.57平方米。

按照郸城县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体系,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005年的16.51%增加到18.62%,2020年达到21.28%。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缩小,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由2005年的83.49%减少到2010年的81.38%和2020年的78.72%。农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25098.15公顷减少到2010年的124828.15公顷和2020年的124458.15公顷,期内净减少46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2005年的19628.93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9878.93公顷和2020年的19928.93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590.42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610.42公顷和2020年的930.42公顷。规划期内,整治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000公顷,确保基本农田质量逐步提高。至2020年,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1137公顷,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增减挂钩试点项目】2010年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豫国土资函〔2010〕711号审批)使用项目区周转指标面积60.1058公顷,建新区位于郸城县新城办事处、工业区管委会、洺北办事处、胡集乡和汲冢镇,占用耕地面积58.3431公顷,使用三项整治指标面积62.72公顷,拆旧区位于钱店、秋渠、虎岗、白马、石槽、张完6乡镇。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全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35宗,面积729.1亩,收缴出让金2.379亿元。其中盘活存量8宗,面积198.69亩,成交价款0.61亿元。新增建设用地27宗,面积530.47亩,成交价款1.769亿元。其中,拍卖11宗,面积133.194亩,成交价款0.903亿元;挂牌出让24宗,面积595.98亩,成交价款1.476亿元。

【地籍管理】截至2010年底,郸城县共登记发证176宗,其中农村集体土地登记57宗,国有土地初始登记111宗,土地抵押登记18宗。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到了95%以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达到了85%以上。注销土地使用证2起。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共报批城市建设用地1个批次,面积26.5500公顷;全年供应土地9宗,面积20.6824公顷,其中,划拨供应5宗,面积18.3673公顷;农村宅基地供应2宗,面积0.5751公顷;养殖场供应2宗,面积1.74公顷。

【执法监察】2010年,郸城县初步形成了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监察局、国土资源局等多部门参与的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共同责任机制。通过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开展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12336土地违法举报电话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落实违法用地预警和约谈制度,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占用耕地的势头。全年共拆除“小产权房”6处,建筑物面积4000多平方米。发现土地违法案件6件,立案6件,结案6件。

【卫片执法检查】2009年度卫星遥感监测郸城县辖区内共31个图斑,监测面积1233.5亩。增补图斑2个,面积64.18亩,经过核查,33个图斑涉及用地52宗,面积1297.68亩,耕地1034.78亩。新增建设用地34宗,面积918.95亩,其中耕地845.45亩;实地伪变化18宗,面积378.73亩,其中耕地189.33亩。全县17宗违法用地,立案查处17宗,立案率100%。提出处分建议3件,落实3件,申请法院协助执行17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1件。

【信访工作】2010年,郸城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主动配合县四个班子领导的接访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竞赛活动,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坚持局领导班子成员值班接访、班子成员包案、信访案件会审评判和信访案件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努力实现“三个减少”、“两个提高”和“三个确保”目标。截至年底,共接待来人来访100余人次,办理市国土资源局交办案件12起、县政府交办信访案件13起,受理来信24封,来电6次,代政府答辩行政复议案件9起,代政府出庭诉讼案件22起,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3起。

(邢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