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管理学案例分析:韩国大宇公司结构重组
作业自己做!
❷ 韩国什么产业最发达
电子制造,汽车,电子软件像游戏什么的,美容,整容,影视行业都比较发达,尤其是电子发达,像三星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像美容和影视只是在东亚发达。
❸ 韩国外汇储备近2900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韩国想加大在国际影响
❹ 我要知道韩国企业的特征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 金宁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中国企业除了积极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如纺织品退税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贷规模;简化出口退税手段;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韩国政府从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值得欣慰的是韩国政府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将征收调节关税的中国38种产品减少为19种,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对生铁等不再征收配额关税。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❺ 韩国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韩国奇迹
无论从人口还是面积来说,韩国都只是小国。然而韩国近半个世纪来经济增长的成绩,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个东邻小国刮目相看。
1961年,军事强人朴正熙上台,为了争取国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对其威权政府合法性的认可,从1962年起,实行了多个经济增长企划。当时的韩国经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民生产总值仅23亿美元,人均GDP只有87美元,基本上是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但在朴正熙执政的近20年里,韩国经济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1970年代初提出的经济口号,“人均GDP上千美元,我家有轿车了”,在他被刺的1979年就基本实现了。与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台湾一起跨入了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列,被称作“东亚四小龙”。以同样方式上台的全斗焕,也是将发展经济作为其政绩的“第一考量”。“汉江奇迹”主要就是指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那段时期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接近两位数。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人均GDP就已经超过10000美元。但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1998年韩国经济竟破天荒地出现了负增长,是年GDP下降了6.7%。在国难面前,韩国人表现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韩国各地的献金运动,各界民众包括海外韩侨纷纷踊跃捐出美元、金银首饰来充实外汇储备,共纾国难,场面令人感动。
韩国是受危机波及最深的国家,但也恢复得最快。进入2005年后,韩国经济景气正全面恢复。韩国经济界将金融危机后的重振及今后韩国经济的前途归功于:“IT”和“中国市场”。韩国分外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们认为,韩国惟一的资源、最重要的生产力就是他们的大脑,即“人力资源”。
2004年,韩国的信息化程度在世界综合排名第7,居民使用互联网宽带的比重居世界第1。他们的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纳税等电子商务活动的普及率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今天的韩国是IT产业强国,三星电子公司已经是世界超一流IT企业。2004年,员工总数不过10万的三星电子销售额为50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近8%!2004年韩国在IT研发方面的总投资额为138亿美元,占GDP的2.5%。其他行业如现代汽车、LG家电、SK通讯、韩进流通等韩国著名企业也都是靠重视研发才实现快速扩张的。
另外,中国市场对韩国经济贡献巨大。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韩国经济学家说,“两国市场的边界日益模糊”,韩国媒体还发明了一个新词:KOINA=KO-REA+CHINA,来说明“中国市场攸关韩国经济的生死,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有人还形象地说,“中国市场打个喷嚏,韩国经济就得感冒”。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❻ 韩国企业问题~~
韩国: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 金宁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中国企业除了积极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如纺织品退税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贷规模;简化出口退税手段;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韩国政府从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值得欣慰的是韩国政府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将征收调节关税的中国38种产品减少为19种,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对生铁等不再征收配额关税。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❼ 韩国形成IMF体制的原因
答: 在97年,韩国也遭受到了美国金融机构的(索罗斯为代表)的货币战争,主要是针对本国金融进行的入侵,由于韩国企业的高负债,在投资人和投行的大量抛售下,股市和韩元大幅度贬值,使得企业融资困难和资不抵债,纷纷破产,同时国家必须拿出他们的外汇储备来干预稳定汇市,但是由于外汇储备过少,以至于没有起到稳定汇市,而美元储备没有了,这时候韩国的股票和资金价格已经严重低估,但是韩国需要大量的美元,所以就像邪恶的IMF申请求助,进行贷款,IMF允许贷款,但是必须用韩国的稀有资产(自来水,电力,资源)进行抵押,而且贷款利率很高,由于价值低估,所以IMF就像屠夫一样,用很便宜的价格就买到了实惠的东西,韩国因此贷款了200亿美金。 IMF除了要求资金抵押,利率很高,而且还要求韩国开放其金融市场,改革监管手段,开放外资投资持股比例等,让美国的公司,进来大肆搜刮,已经丧失了金融监管和掌控权,成为了美国的尤物,被美国控制,世行和IMF都是以救世的名义来进行,其实都是像豺狼虎豹一样的贪婪,其幕后老板都是美国。
❽ 韩国号称是全世界整容业最繁荣的国家,该行业究竟有多乱
我们知道现在的时代当中这是一个讲究谁拥有更漂亮的脸蛋,更高颜值谁就用了更多的优势,这是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所以现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包括许多男性也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皮肤保养。但是说到整容,我们不得不说一下韩国。韩国号称是全世界整容业最繁华的一个国家,每年会有很多人从中国去往韩国进行整容。那么关于该行业来说,究竟有多乱?这其中的答案有以下几点。
三、许多公司没有一个必要的整容资格。最后一点就是很多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整容资格,却开设自己的公司。因为整容也是要一个较为准确的资格审查,但有些公司为了赚取抱我的利润没有通过审批,无证执业一样,所以这样情况韩国是非常之多见的。
❾ 韩国都有哪些行业
鞋匠,糕点师,理发师,看门人,医生,士兵,军官,警察,物业,保安,宠物店老板,成人用品店老板,性服务者,护士,美容师,清洁工,城管。。。好像没有,饭店老板。。。
❿ 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哪些和我们国家是否冲突竞争是否激烈
韩国经济实力雄厚,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已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其中造船和汽车制造等行业更是享誉世界。大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星、现代、SK、LG和KT(韩国电信)等大企业集团创造的产值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