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理財 » 銀行理財選擇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銀行理財選擇

發布時間: 2021-03-31 11:03:35

❶ 怎麼選擇銀行理財

投資理財成為了越來越多人所關注的話題了,當下的投資理財產品類型十分豐富,多達上千種,不同的投資理財產品,收益高低不同,風險大小也不一致。對於投資理財用戶來說,在進行投資理財產品的選購的時候,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投資理財產品,需要從幾個方面對投資理財產品進行綜合考慮。包括投資理財的收益,風險,以及投資的時間長短,如果要贖回投資理財產品,有多少損失,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性怎麼評估,也十分重要。
很多人都十分熱愛當下的投資理財產品,對於投資理財產品類型中,保本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風險是最小的。但是這一種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也不高。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性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我們在看一種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如果收益非常高,那麼我們也要小心它的風險也是非常高的。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性可以通過風險管理來進行規避。但是,這個風險管理機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發揮出最好的效果的。也有風險管理失敗的時候,也就是說,不是任何一個投資理財用戶的理財產品,都能夠百分之一百賺錢的。這是沒有辦法保證的。投資理財產品用戶,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需要通過投資理財產品的了解,來降低風險。
了解了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性之後,就可以進行投資理財了。當下的投資理財產品,豐富的投資理財類型,讓我們在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有的時候不好選擇。千萬不要只看投資理財的收益高低作為判斷標准,也要關注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問題,這是十分有必要的理財方式。

❷ 如何選擇中國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率、風險等級、投資期限等方面均有差異,需根據您的理財規劃以及風險偏好確定。建議您詳詢理財經理。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❸ 如何選擇合適的銀行理財產品

選擇理財產品時,您可以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流動性等綜合考慮。
若您有招行一卡通,可嘗試了解下招行個人理財產品。招行網銀和手機銀行均可查看招行在售、預售、過往的本外幣理財產品。您可登錄手機銀行,通過「我的→理財→理財產品」,選擇「全部」再點擊漏斗按鈕,可以高級篩選在售產品;或者您在該頁面的頂部,可以按代碼、名稱搜索想要了解的產品。(溫馨提示:購買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❹ 如何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起點是5萬,如果沒有5萬就沒法購買。

如果你有餘錢,建議你投入網路理財。

網路理財產品:網路百賺

近期收益率非常高,超過了淘寶的余額寶。

收益率高達6.038%,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要高!

而且,存取靈活方便!

這里購買:http://8..com/?hmsr=%E5%87%A4%E5%B7%A2&hmmd=&hmpl=&hmkw=&hmci=

❺ 如何選擇銀行理財

作為普通投資者,如何挑選出「靠譜」的銀行理財產品顯得尤為重要。
先搞懂理財類型
理財產品可劃分三大種類: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
保本固定收益型。顧名思義,銀行提供理財本金及收益保障,此類產品風險較低。
保本浮動收益型。此類產品銀行保障投資本金,但不保障理財收益,即在收益方面,用戶需承擔一定風險,但從歷年此類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結算來講,很少出現產品的最終收益率低於產品預期收益率的情況。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此類銀行不提供本金及收益保障,客戶理財資金面臨一定的風險,建議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客戶購買。
看清理財產品從哪發行
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很多人認為只要是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就靠譜,風險就不會太大。其實這是一個誤解,銀行除了自營的產品,還會幫別人賣產品。我們經常聽說的「飛單」事件,就是銀行員工為了賺取差價,私自向顧客出售非銀行自營的產品,而是第三方機構,比如信託、保險、基金等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的風險要比銀行自營的大得多。而且一旦出問題,銀行往往會認為這是員工個人行為,不承擔相關責任,投資人也只能欲哭無淚。
所以在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注意是不是銀行自營的。那麼如何辨別買的理財產品是不是銀行自營的呢?
第一,凡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只要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會查詢到對應的產品,如果查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第二,仔細看合同上的發行方是不是銀行。如果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合同中會有銀行名稱,說明是哪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第三,看看產品收益率是否「靠譜」。「飛單」產品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收益高,一般是正規銀行理財產品的兩三倍,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跌破4%。投資人不要盲目追求收益,以免掉進「飛單」陷阱,使本金遭受損失。
面對銀行理財收益需謹慎
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時,工作人員多會以誘人的預期收益來吸引投資人,不過他們不會告訴你的是,許多產品的收益率都是浮動的,之所以說「預期」,也就意味著它有可能達不到這個目標。
據媒體報道,去年底,南京某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宣傳年化收益率為26%,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已虧損近15%。有數據顯示,在該銀行已經到期的理財產品中,19隻都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只有6隻實際收益超過預期(在這之中,超出預期收益的部分還會被抽取一定的產品費率)。
此外,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銀行代表著絕對安全。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種類較多,既有固定收益類的,也有浮動型的,有銀行自發設計和銷售的,也有代銷的,有風險偏低收益穩定的,也有可能導致本金出現損失的。
以銀行推出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例,其將一部分資金用於衍生性金融產品的操作,掛鉤諸如外匯、股票、商品等標的,往往需要承擔額外的風險。比如,掛鉤匯率的產品要受到國際外匯市場波動的影響,掛鉤黃金的產品要受到國際市場黃金價格的影響等。假如在觀察期內,不能滿足達到預期年化收益率支付條件,則產品收益就無法達到預期收益,甚至是收益為零或損失本金。
所以,業內人士提醒,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要光聽工作人員介紹,還需主動了解清楚產品屬於哪種類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投資需求。
了解運作周期特點制定理財規劃
每款理財產品都有自己的運作周期,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都具有較長時間的募集期和清算期,比如某商業銀行一個理財產品,9月26日開售,10月7日才結束募集開始計息,到期後一周之後才能提現,這兩段時間內,投資人的資金實際上是處於「隱性站崗」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