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理財 » 大古理財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大古理財

發布時間: 2021-03-26 07:23:28

❶ 看看古代大咖們是如何投資理財

一、 理財穩健派
理財特點:收益覆蓋成本與風險,選擇最佳的投資機會
代表人物:白圭
白圭有一套獨到的投資術,他把自己的投資原則總結為「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與」為予人實惠之意)。在投資過程中,白圭認為最重要的四點是:「智」——權衡利害;「勇」——當機立斷;「仁」——拿捏取捨分寸;「強」——知進退取捨。
戰國時期,商人都樂於從事珠寶生意,因為經營珠寶可以獲利百倍。白圭卻用他的「智」另闢蹊徑,他看到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敏銳地意識到農副產品的經營將會成為利潤豐厚的行業,並提出「欲長線,取下谷」的經營策略。
二、 理財激進派
理財特點:追求高收益,不懼高風險
代表人物:呂不韋
呂不韋的理財途徑主要是通過發現「潛力股」(秦國公子異人),向其注入「風險資本」,幫助其「上市」(登基為帝),以獲取巨大收益。這可以說是開創了風險投資的先河。不過,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如果沒有合理的退出機制,後果將不堪設想。呂不韋後來的遭遇也證明了這一點。
三、 理財保守派
理財特點:量入為出,保守投入,風險趨於零
代表人物:蘇軾
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後,俸祿大幅減少,於是他痛下決心,決定將每天的開支控制在150文以內。每月發工資後,大文豪會取出4500文錢,分成30 堆用繩子串起來掛在房樑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長長的畫叉挑取一串,取完後把畫叉藏起來。如果開支有剩餘,蘇軾會將錢存進「儲蓄罐」,以備來客招待時使用。
光是 「節流」還不夠,蘇軾經多方申請,從當地衙門弄到數十畝廢棄荒地,於是他帶領全家人開荒種地,在「節流」的同時「開源」。
炒房團的開創者
代表人物:和珅
說起和珅和大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因為和大人實在是太出名了!這位在乾隆皇帝身邊服侍多年的寵臣,位高權重,不斷利用自己的職權收受賄賂,聚攬錢財。據說當年從和大人家中抄出的各種金銀財寶、古玩字畫價值白銀9億兩之多(當時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只有區區的7000多萬兩),金磚就有4288塊,用富可敵國都不足以形容和大人的財大氣粗。
不過和大人不光貪污,同樣也會投資,而且他投資的項目還很符合今天的社會現狀,那就是--炒房!和大人投資房產,選擇的都是黃金地段,升值空間絕對沒得說。所以以和大人的炒房能力,在當今的這個房地產市場,那絕對是地產界的大佬級人物了,分分鍾秒殺一切炒房團。或許今天的炒房團還是師承和大人呢!

❷ 中國古代的名人理財案例有哪些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
陶朱公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判斷價格的漲落,即」論其(商品)有餘和不足,則知(價格)貴賤。」他發現價格漲落有個極限,即貴到極點後就會下落;賤到極點後就會上漲,出現」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規律。因為一種商品價格上漲,人們就會更多地生產,供應市場,這就為價格下跌創造了條件。相反,如果價格太低,就打擊了積極性,人們就不願生產,市場的貨物也就少了,又為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
2.呂不韋,戰國末年衛國人,古今中外第一風險投資商。
他以投機商業的手段投機政治,並不是讓人只要金子,不要銀子。面對現實中要有準確的把握,對市場前景進行理性分析,呂不韋崇尚的更多的是投資方面,喜歡去發掘一些有潛力、價值被低估的物品,然後低價買進,再高價賣出,來賺取差額獲得利潤。當然投資這些領域,你一定要懂行。
3.蘇軾,北宋人,控制自己的開支
他為了能節約開支,每月將自己的4500文錢俸祿,分成30份用繩子串起掛在房梁之上,每天需要使用的就取下一串來使用。如果每天沒用完的錢,他便用繩子重新串下來。而且規定自己每天開銷控制在150文錢以內的,這樣通過方法也控制自己一定的消費。

4.白圭,戰國人,後人稱「商聖」他不貪圖眼前小利,善於推測觀測市場的走勢,然後抓住最佳投資時機,來獲得最大收益。
喜歡觀察市場情況,當穀物成熟時,他買進糧食,出售絹帛綿絮;當蠶繭養成時,他買進絹帛綿絮,出售糧食,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
知道了中國古代人的理財方式,其實我們可以明白,理財方法千變萬變,卻不會離開幾條最基本的原則,省錢、控制消費、關注行情、抓住投資機會。

❸ 古代為朝廷理財的人怎麼稱呼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此職可追溯至漢朝,時有置尚書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財帛委輸,即國家財政工作。曹魏時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費統籌。經隋朝稍加改變稱民部尚書,至唐朝遂改稱戶部尚書,至後代仍為常職。戶部尚書主要掌管國家經濟,包括戶口、稅收、統籌國家經費等等。

❹ 古代理財"四大天王"都是誰

范蠡:多元化投資的「暴發戶」
這位老兄是春秋時期的人物,出身貧賤,但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就成為暴發戶了,後人尊稱為「商聖」。具體他是什麼時候開始真正成為富豪的,這一點沒有找到確切的資料來證明。不過,他「三遷定陶」開始,應該是一個節點。
當時他助越滅吳之後來到了齊國,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耕作的同時,兼營副業(捕漁、曬鹽),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隨後,他又涉及了皮革業和制陶業。用今天的話講,他是跨界經營,多元化投資。
多元化的指導思想,一個好處就是風險的攤分,不會弔死在一棵樹上。我們投資理財也應該如何,但有些人看到哪個產品高收益,結果是蜂擁而上,重倉再重倉,這種思想要改改了。
白圭:索羅斯的前輩
這位哥們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戰國時期的人物,《漢書》中評價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那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主張,當時他也是受到了前輩范蠡的影響的。
白圭是一個市場型的投資者,他的「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聽起來感覺很像索羅斯的「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的調調,看來投資界的厲害角色,都是善於撥開迷霧,懂得辯證看事看物的。
他的思想,可以用在現在投資那些權益類理財產品上,「人棄我取」,就是別人不願問津時,就趁機買進,「人取我予」則是當自己手中的貨價格大漲時,就趁機賣出。炒股也要這樣,把握好時機,獲取最佳收益。
呂不韋:擅長挖掘潛力股的操盤手
在投資理財這個江湖,很多人都是喜歡大家熱炒的東西,股市高的時候炒股,樓市高的時候炒樓,比特幣高的時候炒比特幣,大宗商品高的時候搞搞大宗商品,結果死都不知道怎麼死,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如果是呂不韋,他不會這樣乾的。很多人知道他是當年秦國的宰相,但可能沒多少人知道他還是一位著名的商人。他的投資思想是:不跟潮流,集中精力挖掘潛力股,然後低買高賣,賺取巨額利差。
當然了,這種方式是很考驗個人的投資眼光的,但人家宰相大人就有這種魄力和眼光,呂不韋很適合在這個年代搞搞股權投資,或者當風投基金的操盤手。不過這種投資方式意味著在高收益中伴隨著高風險。
事實上,他作為天使投資人,最成功最精彩的一次投資,就是看中了嬴子楚這個當時的「垃圾股」。呂不韋一見到嬴子楚就萌生了「奇貨可居」的念頭,最後這位天使投資人,通過一系列的資本資源運作,成功地讓嬴子楚上位了,當年的垃圾股變成了秦國一哥,宰相大人當然也是名利雙收了。
不過就像上面講的,這種方式也是高風險的,前提是你要懂行,對趨勢要懂得把握和判斷,要不然,各種看起來牛逼的沖動行為,一擲千金,最後會傻逼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那些待價而沽的物品,比如藝術品古玩之類的,還有各種創業項目。不過安心貸小編認為,安心貸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項目,不知道現在呂不韋在哪裡?
蘇軾:勒緊褲腰帶也是理財方式
很多人經常抱怨,就那麼點錢月月花光,怎麼理財。要麼就說,我那麼點錢怎麼理財。這種心態,都有一個心理上的預設,那就是理財只是有錢才能理財,或者有很多錢才能理財。
這種心理如果讓我們的大文豪知知道,他可能會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疑凝噎。」你們沒錢理財就了不起啊,難道不會學著勤儉節約嗎,賺錢不行,省錢總可以吧。
是的,我們的大文豪文學成就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泰山,但賺錢能力一般般,不知道文人是不是都這樣。他一生慘遭政治迫害,被朝廷貶了很多次,實在沒什麼錢了,所以他的理財很傳統很樸素:禁止生活中各種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當年他老人家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那點公務員收入實在少得可憐,所以他開始實施量入為出的策略。
我們的大文豪怎麼搞的呢?他把每月的俸祿分成30份,用繩子串起來掛在房樑上,強制每天最多用一份,杜絕任何的鋪張與浪費,而每天沒用完的錢便用竹筒裝起來。不僅如此,他還通過衙門弄到數十畝廢棄的荒地,帶領全家人在城東開荒種地,真正做到了開源節流。
看看,人家艱苦奮斗,量入為出,但還是撐住了,最終他在貧寒的環境下,懂得釋放壓力,多次免費旅遊,在黃州城外的赤壁山上游覽,然後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
對了,他帶領全家人在城東開墾荒地,最後有了一個雅號:東坡居士。

❺ 古代和現代的有錢人是怎麼理財投資的

在古代沒有投資理財的概念吧,現代的人是因為放在手裡的錢貶值太快,購買力越來越差,才會去選擇理財的,絕大多數混跡與股市裡面,少數人則是拿去做實體投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