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理財 » 廣東囯礦貴金屬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廣東囯礦貴金屬

發布時間: 2021-03-23 15:20:35

⑴ 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分析

我國與世界主要資源國尤其是周邊國家,呈現較強的資源互補性。可以認為,目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資源是較為豐富的。但是,這些資源能否形成產能,能否進入市場,能否為我國所用,則主要取決於我國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的實施情況。以下我們分別從區域和礦種兩個角度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4.2.1 區域分析

從區域上看,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周邊國家是重點,非洲、拉丁美洲等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是基礎,部分發達國家中的資源國也可為我國所用。從供應安全保障角度看,重點是資源優勢互補的我國周邊、近鄰國家,實施周邊戰略,建立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從為礦產資源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尋找新的生長點這個角度看,根據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除實施周邊戰略外,還要實施礦產資源海外供應基地戰略,著力發展與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的資源國的合作。針對周邊、非洲和拉丁美洲,應分別按照「面、線、點」的模式,構建我國礦產資源全球供應格局。

4.2.1.1 周邊國家

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發現並探明了一大批鈾、鐵、錳、鉻、銅、鋁、鉀鹽和鉑族元素等大型-特大型礦床,與我國礦產資源具有極好的互補性。充分利用周邊睦鄰友好的國際環境和較為安全的陸地運輸方式,最大限度地分享周邊國家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保障我國礦產資源穩定供應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全球礦產資源戰略最為重要和現實的舉措。

周邊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地區)主要包括東北亞地區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5國,中南半島的緬甸、寮國、泰國、越南和柬埔寨。根據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上述國家可分為3類,一類是原蘇聯國家,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較高,發現了數量眾多大型、超大型礦床,但由於資金缺乏,采礦設備落後和基礎設施差,開發利用率低;另一類是中南半島5國,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低,已發現的大型、超大型礦床相對較少,但資源潛力大;第三類是蒙古,介於二者之間,近年隨著投入的增加,陸續新發現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目前,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緬甸等國家的勘查開發條件最為有利。

據統計,我國周邊國家(圖4.1,表4.1)的天然氣儲量佔世界42.0%,鐵佔33.9%,銅佔22.6%,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資源優勢十分明顯。這些周邊國家與我國大陸山水相連,具有運輸距離短和安全性高等優勢,且大部分國家都與我國建立了良好的地學合作關系,為進一步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我國經濟、政治、外交工作的重點地區之一,周邊國家近年來與我國的經貿和民間往來日益頻繁,睦鄰關系友好。因此,無論是從礦產資源潛力,還是從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考慮,選擇這些國家作為我國實施資源「走出去」戰略的首選之地,不僅有利於維護我國的資源安全,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

圖4.1 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大型礦床分布圖

表4.1 周邊主要國家優勢礦產資源一覽表

1)重點一:東北亞地區。東北亞地區位於東西向中亞-東亞構造帶與華北、西伯利亞板塊的接合區,經強烈的中生代構造-岩漿活動所活化,形成了銅、鉛鋅、錫、鉬、金、銀、鉑鈀、鐵、鎳、鉻、鈷、鈾以及石油、煤、金剛石等礦產,其中有些礦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如巴列依金礦床、達拉宋金礦床、斯特列措夫鈾鉬礦床、諾依昂-塔洛格鉛鋅銀礦床、克魯契寧鐵鈦礦床、別列佐夫鐵礦床、高爾索努依螢石礦床、查夫銀鉛鋅礦床、烏蘭鉛鋅銀礦床和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床等。東北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銀、銅、鉛鋅、鎢、錫、鈾、鉬、鉑鈀、煤等,目前已發現大量大型、超大型礦床,同時仍然具有極大的資源潛力,特別是蒙古南部地區和朝鮮。鑒於俄羅斯和蒙古2國,特別是蒙古逐步開放其礦業市場,並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且俄羅斯、蒙古東部的絕大多數已勘探礦床尚未開發利用,因此,應積極探討加強與蒙古和俄羅斯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合作的可行性。

2)重點二:中亞地區。根據大地構造單元性質、地層、岩漿岩、火山岩的展布以及成礦構造環境和成礦地質條件,中亞地區可以劃分出5個大的構造成礦域和25個成礦區帶。在這些成礦區帶中,已發現鐵、銅、鉛、鋅、鉻、鎳、鈷、金、銻、汞、鈾等一大批世界級特大型礦床,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著名礦床包括穆龍套金礦床、庫姆托爾金礦床、科翁臘德銅礦床、阿爾馬雷克銅礦床、傑茲卡茲甘銅礦床、尼古拉耶夫銅鋅礦床、捷克利鉛鋅、薩雷賈茲錫礦床、瓊科伊汞礦床、傑特姆鐵礦床和霍爾宗鐵礦床等。中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銅、鉻、鎳、鉛、鋅和鈾等。相對中南半島而言,中亞地區地質工作程度高,探明礦產地數量多。盡管如此,一些重要成礦帶的資源潛力仍然巨大,找礦前景良好。目前,中亞5國市場化程度不同,政治和社會穩定形勢各異,礦業政策各具特色。其中投資條件好的國家是哈薩克,其次是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再次是土庫曼。這些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開發其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

3)重點三: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位於環太平洋成礦域和特提斯成礦域的交匯部位,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礦產種類多,儲量豐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寶庫之一。該區礦產資源分布具有點多面廣、礦種齊全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中南半島5國已發現礦產100餘種,礦床、礦點1000餘處,其中大型礦產地137處,中型195處;有色金屬礦產地413處。預測儲量鉀鹽300億~500億噸(KCl)、鐵礦100億~150億噸、銅礦1000萬噸以上、鉻鐵礦8億~10億噸、鉑族金屬100噸以上、鎳礦150萬~200萬噸、鋁土礦1000萬噸以上。中南半島5國的優勢礦產為石油、天然氣、無煙煤、鉻鐵礦、富鐵礦、富錳礦、錫礦、富銅礦、富銀鉛鋅礦、鉀鹽、鋁土礦、重晶石、硬玉及寶石等,其中,鉀鹽、富銅、富鐵、鉻鐵礦、鉑族金屬潛力很大。越南的富鐵礦和富銅礦、越南南部和越柬邊境線上的優質鋁土礦、緬甸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及寮國、泰國的鉀鹽等,均已展示出大型以上的規模。根據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分布特徵,中南半島可以劃分出3個Ⅰ級成礦區帶、24個Ⅱ級成礦區帶和34個Ⅲ級成礦區帶,這些成礦帶中已發現了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如多樂鋁土礦床、沙空那空盆地鉀鹽礦床、貴鄉鐵礦床、曼沙-孟瓦錳礦床、努山鉻鐵礦床、茂奇鎢錫礦床、沙蒙錫鎢礦床、望瀨銅礦床、包德溫鉛鋅銀多金屬礦床、金廠銀鉛鋅多金屬礦床、帕達恩鋅礦床和巴朗金礦床等。

東盟由10個國家組成,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經濟區,目前總人口約5億人,總GDP大約6500億美元。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和全球第3大市場,區內GDP總量將達20000億美元,區內貿易總量將達12000億美元。2005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全面啟動了自由貿易區建設。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將進一步增長。盡管從某種意義上看,目前東盟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尚不是特別理想,但是東盟國家資源稟賦好、資源潛力大,並且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其礦業投資環境必將進一步改善,因此當前是勘查開發和利用東盟國家礦產資源的最佳時機。①東盟國家的礦產資源與我國有較強的互補性。我國短缺的鋁土礦、銅、鉀鹽與油氣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並且目前開發利用程度也不高。我國相對優勢的一些礦產資源,特別是稀有和分散金屬、重要非金屬,東盟國家相對短缺,在其工業化和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進程中,對我國優勢礦產的需求將大幅增加。這樣,雙方在資源領域的合作就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②資源領域的合作有助於促進中國-東盟能源安全機制的形成。目前在東盟國家內部有相對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機制。隨著近期我國與周邊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等就南海油氣合作勘查開發形成並不斷完善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機制,該區域內潛在的能源利益沖突業已解決,有可能共同確立一種中國-東盟能源安全保障機制。同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對我國缺煤的南部地區至關重要,也可以緩解我國「北煤南運」壓力。③有色金屬領域的合作空間巨大。中國短缺的鋁土礦、銅等有色金屬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並且大部分尚未充分開發利用,深加工程度更低。不僅可以勘查開發東盟國家的有色金屬資源,而且還可以實現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產業的梯次轉移,在東盟國家投資有色金屬冶煉乃至加工業,並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開辟新市場。④東盟國家在我國礦產資源全球戰略中居於特殊重要地位。

4)重點四:西南亞地區。西南亞地區位於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中西部,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礦產包括銅、鐵、鉻、鉛鋅、鋁土礦、金和煤等。由於區域地質工作程度很低,資源潛力很大。主要成礦區帶有東伊朗山脈鎢錫銅鉬鉻成礦帶、中伊朗-中阿富汗鐵銅鉛鋅金鉻成礦帶、興都庫什-喀喇昆侖銅鐵鉛鋅鎢錫成礦帶、卡拉奇-白沙瓦錳鐵鉛鋅鉻成礦帶等。

總之,應該實施周邊戰略,建立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我國幾乎所有短缺礦產,都可以通過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解決。通過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的構建,對區域經濟發展、對擬議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對形成周邊安全機制發揮積極作用。周邊最優先的3個國家:蒙古(銅、煤、鈾等)、哈薩克(石油、天然氣、銅、鉻鐵礦等)、越南(鋁土礦等)。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①西、北周邊以油氣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為主要內容的礦產資源安全圈。在這個圈層內,對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蒙古應略加區別對待。從優先順序上,首選蒙古、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次選俄羅斯,最後考慮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②東南亞以有色、鉀鹽等為主要內容的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優選石油、天然氣、鉀鹽、鋁土礦、銅、鎳這幾種我國短缺的礦產,國別選擇的優先順序是:首選越南、寮國、緬甸、泰國,次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然後是馬來西亞、柬埔寨等。

4.2.1.2 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通過周邊戰略、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的建立,基本上能夠滿足我國對短缺礦產的需求。我們還要從為礦產資源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的角度,按照「補缺、補差、補劣」的原則,根據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實施礦產資源海外供應基地戰略,著力發展與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的資源國的合作。按照《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的精神,重視勘查開發非洲國家的礦產資源。利用我國的政治影響,以已有的勘查開發工作「點」為基礎,採用「連點成線」的模式,進一步開拓和發展非洲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市場。要積極穩妥地參與拉丁美洲地區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從中選取幾個礦種對路、投資環境較好,以若干「點」為基地,擠入拉丁美洲礦產勘查開發領域,漸求「連點成線,以點帶面」。最值得我們重視的國家包括南非、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秘魯等。

1)重點一:西、北非地區。西、北非是全球油氣、黃金勘查開發的一個新熱點,近期屢有大發現。西、北非地區有許多國家與我國友好,並且我國一些企業已有在西、北非成功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經驗,如蘇丹的石油和迦納的黃金,進一步加強資源開發合作的可能性很大。西、北非地區可供合作的礦產資源狀況見表4.2。除油氣和金外,幾內亞(及喀麥隆、馬里)的鋁土礦,摩洛哥的磷礦石等,也值得重視。

表4.2 西、北非地區主要礦產資源

2)重點二:東、南非地區。東、南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在全球礦產資源供應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東、南非地區,對我國有戰略意義的主要是鉑族金屬、鉻鐵礦、錳礦石、鋰、銅、鈷等(表4.3)。

表4.3 東、南非地區主要礦產資源

3)重點三:拉丁美洲地區。自1993年以來,拉丁美洲始終是國際礦業投資的最熱點地區,也是西方大國及跨國礦業公司控製程度最高的地區。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公司在起主導作用。日本、歐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公司也在拉丁美洲從事礦產勘查開發活動。其中有些國家如智利、秘魯等,外國礦業投資在10年間增長5~10倍。拉丁美洲佔世界銅產量的近一半,近幾年世界范圍內發現的世界級金、銅礦床,大多數位於拉丁美洲。但目前,拉丁美洲地區礦業市場「准入」的成本,對於新來者而言,已相當高。但盡管如此,拉丁美洲仍有一些空白地(表4.4)。

表4.4 拉丁美洲地區的戰略優先選擇

續表

4.2.1.3 部分發達國家中的資源國

發達國家中的部分資源國,對我國短缺資源的供應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2個國家傳統上一直是西方社會的資源供應國,但目前也面臨開拓新市場的挑戰。澳大利亞礦業理事會董事長最近指出:「澳大利亞和中國是天然的礦產品貿易夥伴」,加拿大礦業協會等一些機構也提出進一步擴大兩國資源合作的建議,這值得我們充分重視。

澳大利亞在我國短缺礦產全球供應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除油氣外,是西方國家僅次於美國、加拿大的第3大礦產生產國。以單個國家計,澳大利亞是吸引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資最多的國家。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澳大利亞本土礦產資源的消費量很低,80.0%以上用於出口,與南非、加拿大一起並列為西方國家戰略礦產的關鍵供應國。同時,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與我國有極強的互補性,我國短缺的大宗礦產資源,除油氣外,富鐵礦石、富錳礦石、鋁土礦、銅等,在澳大利亞均十分豐富。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在全球的地位見表4.5。

表4.5 澳大利亞重要礦產資源在全球的地位

續表

加拿大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許多我國短缺的礦種,加拿大的儲量、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值得我們重視的礦種包括鉀鹽、銅及其他有色金屬、油砂、鈾等。大約有17種礦產品,加拿大的產量可排在世界前5位。加拿大礦產產量的80.0%供出口,主要出口去向包括世界150多個國家。礦產品出口佔加拿大出口總額的16.0%,使加拿大的貿易順差達到90億加元。加拿大礦業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6800多個礦產地擁有權益,在100多個國家積極進行礦產勘查活動。加拿大礦業公司在世界上是最活躍的,世界固體礦產勘查計劃的大約35.0%是由加拿大的礦業公司所控制的。對世界上4300多家礦業公司的調查說明(不包括生產煤炭、油氣和低價值工業礦物的公司),加拿大的礦業公司佔全球礦業公司總數的37.0%。

4.2.2 礦種分析

4.2.2.1 石油

以中亞、俄羅斯為重點,且努力使二者互為平衡;重視參與西北非、中東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加強拉美(特別是委內瑞拉)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為確保我國石油供應安全,要重點開發利用俄羅斯和中亞石油資源;在俄羅斯東、西西伯利亞,加強石油的勘查開發,購置現有儲量,盡快形成實際產能,以便在擬議中的管線建設和運營中占據主動地位;圍繞已經取得礦業權的哈薩克烏津油田及阿克糾賓油氣田,擴大在哈薩克及其他中亞國家的產能,加快挺進裏海,以形成與中俄石油合作的互相制衡和促進,力爭俄羅斯和中亞能夠解決我國石油供需缺口的50.0%~60.0%;擴大與伊朗等中東國家的合作,注重中長期供貨合同和產能的購買;在開發北方的同時實施南進戰略,加快實質性進入南中國海勘查開發石油;加快在印度尼西亞(重點是馬六甲油田)及緬甸(重點是安達曼海及中部欽墩盆地等地區)等國的石油勘查開發,加大對新加坡、汶萊等國下游石油部門的投資,在馬六甲海峽形成全面的實質性存在,力保馬六甲海峽的暢通,以便使我國石油供需缺口的40.0%~50.0%能夠在馬六甲海峽自由通過。

除加大開發利用我國周邊國家包括西亞、北非石油資源的力度之外,也要重視開發利用西非及拉美的石油資源。西非幾內亞灣是世界重要的新興產油區之一,近些年石油探明儲量及產量增幅較大,同時投資環境也有較明顯改善,願意與我國在石油勘查開發領域發展合作關系。拉美的石油資源也比較豐富,其中委內瑞拉是拉美最大的石油資源國,尤其是重油儲量,如果能夠充分開發利用,將在世界石油市場上占據更重要地位,目前我國已在委內瑞拉勘查開發的石油資源,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

4.2.2.2 煤炭

北部周邊重點是蒙古(塔溫陶勒蓋)、哈薩克、俄羅斯,南部重點是越南。此外,重點還包括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

4.2.2.3 天然氣

以俄羅斯、中亞為重點,且努力使二者互為平衡;加強澳大利亞天然氣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加大東南亞國家的液化天然氣的利用力度。在液化氣方面,將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作為重要供應來源;在管線氣方面,一是把利用俄羅斯的天然氣放在優先地位,二是將開發利用中亞天然氣資源作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一部分統籌考慮。

4.2.2.4 鈾

重點國家包括蒙古、哈薩克、澳大利亞、尼日等。

4.2.2.5 鐵礦石

重點是澳大利亞、巴西、秘魯等,此外還要重視勘查開發越南、印度及拉美其他國家的鐵礦石資源。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多數是富鐵礦,儲量居世界第2,其中富鐵礦石儲量居世界第1,產量居世界第3,佔世界總產量的16.0%,出口量居世界第1,佔世界總出口量的1/3左右,早在1983年我國就已在澳大利亞投資建設鐵礦,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巴西的鐵礦石產量居世界第2,並且主要用於出口。秘魯也是拉美重要的鐵礦石生產國,1992年我國購買了秘魯的鐵礦山。

4.2.2.6 鉻鐵礦、錳礦石

重點是南非及其他南部非洲國家如辛巴威等,此外還要重視哈薩克。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供應國。南非錳儲量居世界第1,佔世界總儲量的54.4%;鉻鐵礦儲量世界第1,占總量的80.0%。

4.2.2.7 鋁土礦

重點是越南(多樂省)。越南鋁土礦幾乎全部為易選冶的三水型,資源量十分豐富,估計有60億~70億噸。僅多樂省多農縣鋁土礦區就可能蘊藏有20多億噸鋁土礦(中國鋁土礦儲量中三水鋁儲量不足1000萬噸),且開采方便,交通便利。幾內亞、牙買加的鋁土礦也值得我們重視。

4.2.2.8 銅礦石

以蒙古(奧尤陶勒蓋項目,1600萬噸銅儲量)、俄羅斯(烏多坎項目,2000萬噸銅)為重點,兼顧拉美、非洲的大批中小型(100萬~500萬噸)項目。周邊國家重點是蒙古(奧尤陶勒蓋)、哈薩克、烏茲別克、緬甸、阿富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如蒙古銅資源豐富,金屬儲量數千萬噸,且主要用於出口。除周邊國家外,重點是拉丁美洲的智利、秘魯、阿根廷及非洲的尚比亞、剛果(金)等。世界2/3的銅儲量和產量集中在西半球,尤其是拉丁美洲。拉美的銅資源開采成本很低,儲量豐富,規模大,秘魯和智利的進入條件較好。非洲尚比亞銅礦帶是世界著名銅礦帶之一,儲量約佔世界銅儲量的7%,並且尚有較大的潛力。

4.2.2.9 鎳礦石

重點是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

4.2.2.10 鉀鹽

重點是寮國和泰國。這兩個國家鉀鹽資源條件極為優越,如寮國萬象地區,鉀鹽礦床面積達845平方千米,已探明可供開發的KCl可采儲量1億噸,工業儲量2億噸,遠景儲量50億~100億噸KCl(中國鉀鹽探明儲量只有7億噸);礦層平均厚度達40.5米,KCl平均含量達15.7%,是儲量大、品質好的優質鉀鹽礦床。泰國鉀鹽資源更為豐富,但開發進入條件較嚴。

⑵ 我國資源狀況

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有2400m3,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
我國森林面積為15894.1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除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外,人工林面積4666.7萬公頃,居世界首位;
我國石油資源量約為10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47萬億立方米。通過對不同類型盆地油氣勘查,新增儲量規律和各種方法的 分析,測算出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50億~160億噸,天然氣可采資源為10萬~14萬立方米 。按照國際上(油氣富集程度)通常的分類標准,我國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屬於油氣資源「比 較豐富」的國家;
煤就不用說了吧~~穩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燒煤的話,我國的煤的儲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燒大約100年

⑶ 廣東國礦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的介紹

廣東國礦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是廣東金礦黃金投資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受國家級版新區廣州南權沙新區邀請注冊落地,運營總部位於 廣州市CBD核心金融區—珠江新城,是廣東省貴金屬交易中心首批綜合類會員(會員編號:0 29);同時,也是中國黃金協會理事單位、廣東省貴金屬投融資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單位、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副會長單位。

⑷ 我國有哪些礦產資源佔世界首位

​中國礦產資源(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的、礦產自給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一部分礦種(礦組)的儲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但人均佔有量卻低於世界水平。
中國至少在50 萬年以前就開始利用礦產資源(見周口店古人類遺址)。
在明代和更早的時期,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技術就居當時世界先進地位。19 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以掠奪方式在中國開辦礦山,因而自清朝末年開始,中國的礦產資源就處於這種半殖民地的地位被開發掠奪。但到1949 年為止,中國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種僅有18 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對礦產資源的大規模勘查,到1990 年年底,中國已發現162 個礦種,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48 個。主要有:
①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鈾、鈈等。
②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鉻、釩、鈦等。
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銅、鉛、鋅、鋁、鎢、錫、鎳、鉍、鉬、鈷、
汞、銻、金、銀、鉑等。
④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鈮、鉭、鋰、鈹、稀土族元素、鍺、鎵、銦、
鎘、硒、碲等。
⑤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硅石、菱鎂礦、
耐火粘土、螢石、鑄型用砂、高鋁礦物原料等。
⑥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硫鐵礦、自然硫、磷、鉀鹽、鉀長石、明礬石、
硼、芒硝、天然鹼、重晶石、鈉硝石等。
⑦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雲母、石棉、高嶺土、石墨、石膏、滑
石、水泥用原料、陶瓷粘土、磚瓦粘土、玻璃用砂、建築用石材、大理石、鑄石用玄武岩、珍珠岩、沸石、蛭石、硅藻土、膨潤土、葉蠟石、剛玉、天然油石、玉石、瑪瑙、金剛石、冰洲石、光學螢石、藍石棉、壓電水晶等。
⑧中國從20 世紀50 年代以來,把地下水、地熱等也列為礦產管理。(見
中國水資源)
自50 年代以來,采礦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共建立了重要礦山5000 多處,鄉鎮集體和個體辦礦也有12 萬處。全國礦石產量從1949 年的4000 多噸,增加到1984 年的12 億多噸,采礦、選礦和加工技術也有很大提高。
中國礦產資源的不斷發現及其地質分布規律中國的許多礦產資源在不同地質條件下作有規律的分布,如:雲南東川銅礦、個舊錫礦、湖南錫礦山的
銻礦、貴州汞礦、華北地區的煤礦、東北地區的煤礦、新疆的煤礦、鞍山的鐵礦、江西的鎢礦、新疆阿爾泰的稀有金屬礦等。20 世紀50 年代初至60 年代初期,根據已掌握的一些礦產的形成和分布特徵,相繼擴大或發現並勘探了一批新的礦產資源產地,如:長江中下游鐵、銅礦,四川西昌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北京和冀東地區的鐵礦,白雲鄂博稀土及鐵礦,貴州六盤水地區的煤礦,東秦嶺、伏牛山地區的鉬礦,西南及中南地區的磷礦,祁連山地區的銅、鎳礦,新疆、陝、甘、寧地區的油田,松遼平原的大慶油田,渤海灣、河北、山東及江漢地區的油田等。70 年代中期以來,又在遼寧復州灣發現了與山東魯南地區類似條件的原生金剛石,在膠東半島擴大了金礦的遠景,肯定了西藏昌都地區以銅為主的多種金屬成礦帶和西藏的鉻鐵礦遠景,在江西、江蘇、安徽發現了鹽礦,在山東、南京、吉林等地發現了石膏礦,在南海與東海相繼發現了工業油流等等。
中國的礦產資源是按一定的地質規律而出現、分布的。

⑸ 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哪個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自然資源的內含,隨時代而變化,隨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擴自然資源
展。按自然資源的增殖性能,可分為:

可再生自然資源
這類資源可反復利用,如氣候資源(太陽輻射、風)、水資源、地熱資源(地熱與溫泉)、水力、海潮。

可更新自然資源
這類資源可生長繁殖,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生物資源,為能生長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機體,其更新速度取決於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環境條件,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利用。

不可再生資源
包括地質資源和半地質資源。前者如礦產資源中的金屬礦、非金屬礦、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其成礦周期往往以數百萬年計;後者如土壤資源,其形成周期雖較礦產資源短,但與消費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緩慢的。對這類自然資源,應盡可能綜合利用,注意節約,避免浪費和破壞。這類資源形成周期漫長。
所以這個 沒法說的

⑹ 中國現在所有的資源的一些情況求大神幫助

中國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分區分帶特徵,礦產分布的區帶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區、各省礦產資源組合分布特徵不同,以及不同的資源配套特點。 華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礦產資源屬於以鐵礦、煤礦、石油為主的礦產資源配套類型。其中,華北地區主要礦產有煤、鐵、稀土、鈮、耐火粘土、鑄型用砂、芒硝、天然鹼、建築用大理石、石灰岩等26種礦產;東北地區主要有鐵、石油、金、菱鎂礦、滑石、硼、金剛石、鉑、硅藻土等19種礦產。 華東地區礦產資源以有色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礦產有銅、鎢、金、銀、鉭、金剛石、菱鎂礦、明礬石、螢石、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葉蠟石、石膏等22種礦產。 中南地區以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及建材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錳、鉛、鋅、鎢、錫、鉬、銻、鉍、鈮、鉭、鈦鐵砂礦、獨居石、銀、磷、硫鐵礦、壓電水晶、高嶺土、油頁岩、玻璃用砂等47種礦產。 西南地區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為主,主要有鐵、釩、鈦、銅、鉛、鋅、錫、汞、錳、鉻、煤、天然氣、磷、岩鹽、石棉、剛玉等32種礦產。 西北地區礦產以煤、石油、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為主,主要有鎳、鈷、鉬、鉑族、煤、鉛、鋅、銅、石油、鈹、鈮、鉭、鈉鹽、芒硝、鉀鹽、玻璃硅質原料、石棉等31種礦產。 上述分布特徵,為中國礦產資源區域性綜合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資源基礎。 中國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概況 二.找礦前景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投資概況 四.礦產品概況 五.礦山企業生產概況 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七.降低資源消耗 八.礦產資源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 九.二次資源產業 十.開發替代產品 十一.開發新的資源 十二.礦產品進出口貿易概況 十三.外商企業 十四.中國區域礦產資源概況 十五.礦產資源核算 一.礦產資源概況 截至1995年底,全國已發現礦產168種,有探明儲量的礦產151種,礦產地2萬余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產達154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87種,其它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3種。 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國和礦業大國。 據初步評估,礦產資源潛在總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種礦產在世界上具有優勢地位。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總量大、配套程度較高的資源大國之一。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較大,約佔世界的12%, 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從這方面看,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一)優勢礦產 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稀土、鎢、錫、鉬、銻、菱鎂礦、螢石、重晶石、膨潤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礦產,不僅已探明儲量可觀,居世界第1、2位,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資源質量高,開發利用條件好,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和較強的競爭能力。 具有區域性優勢的礦產有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礦產質量較差,人均佔有量低於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有鋅、鋁土礦、釩、珍珠岩、高嶺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儲量相對不足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錳、鎳、鉛、銅、金、銀、硼等。 (三)短缺的礦產有鉻、鉑、鉀鹽、天然鹼和金剛石等。 二.找礦前景 中國除已探明的儲量外,還有大量未發現的資源量。預測石油資源量940億噸、天然氣43萬億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淺范圍內煤資源達3.2萬億噸。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儲量僅為預測資源量的17%、2.2%、28%,金、銅、錳已探明儲量僅為預測儲量的1/4~1/5,仍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從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區新增儲量潛力很大。中部內陸地區以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為主,銅、鋁、金、銀、煤的保有儲量在東、中、西三個地區中居首位。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鉻、釩、鈦、鎳、汞、鉑、鉛、鋅、磷、芒硝、重晶石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磷礦、鉛鋅礦儲量均大於東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氣也擁有一定的儲量。此外,西部地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煤、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貴金屬、鹽等,資源潛力很大。 目前,西部鉛、鋅、鋁土礦、金、煤、磷、硫鐵礦保有儲量增長速度超過東部或中部的兩倍以上,可望發展成為21世紀中國重要的能源、稀有貴金屬、化工非金屬礦業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礦開采深度已達5000米,中國僅達600~700米水平。開發地下深部資源仍有很大潛力。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投資概況 (一)歷史成就 中國從事地質勘查的人員約105萬人,分屬11個部門。【表ⅩⅪ】新中國成立40多年來,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類礦產儲量不斷增長。【第29頁表6】 改革開放以來,礦產勘查又取得了新的進展。10多年來,累計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450多處,有117種礦產增加了儲量;查明了中國地下水資源總量, 完成了2300多項城市供水勘察工作,累計探明大中型地下水源地214處,日供水量達6020萬立方米,保證了一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和特區、開發區的供水要求,完成了黃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漢平原、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及寧夏、內蒙古、河套平原等13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供水勘查工作。勘查工作的這些巨大成果,絕大部分是通過國家投入取得的。 (二)勘查投資渠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在改革開放前實行計劃經濟時期,地質勘查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撥款,國家每年通過指令性計劃逐級安排落實到各基層勘查單位。這種地質勘查投資方式,對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民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地勘投資渠道已由單一的重要財政撥款,逐步向多元化投資方向轉變。 地方、企業和外商投資用於商業性的礦產普查、詳查和勘探已逐漸增多。 據對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不完全統計,「八五」期間利用社會資金共安排了1705個項目,已完成1267項,吸收的地質勘查工作資金達8.3億元。其中,陝西、上海、河北三省市吸收的社會資金均已超過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的17年間,除中央地勘費以外的地勘資金投入已近10億元人民幣,利用這筆資金提交了1萬多份勘查報告, 盡管這種改革滯後於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但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礦產品概況 1995年,中國固體礦石總產量達51.20億噸,原油1.50億噸,天然氣179億立方米,礦業總產值4636億元。礦產開發總規模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水泥產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2位,鋼和有色金屬居第3位,原油居第5位,黃金居第6位。【第282頁表Ⅸ,表Ⅺ】 五.礦山企業生產概況 截至1995年底,中國已建成礦山企業28萬多個,其中,國有礦山企業8377個,集體個體礦山企業27萬多個,礦業從業人員達到1426萬人。形成了300多個以礦業為依託的城鎮。 1995年中國國有礦山企業甲類固體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採掘總量達13.48億噸,佔全國固體礦產礦石產量的37.0%,實現產值1364.54億元,占同期全國固體礦產產值的75.8%。國有礦山企業占據著主體地位。【第15頁表3】 1995年,中國集體礦山總數已達27.43萬個,開發利用礦種達154種,涉及除石油、放射性礦產之外的幾乎所有礦種。1995年,集體礦山企業固體礦產礦石產量37.72億噸,佔全國固體礦產礦石總產量的73.7%。其中,甲類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總產量23億噸,佔全部甲類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總產量的63%,集體煤礦的產量佔全國煤炭產量的42.6%。同年,集體礦業產值達到750億元,佔中國礦業總產值(石油、天然氣除外)的35.5%。按12.4%的平均產值利稅率計算,1995年中國集體礦業創利稅93億元,並為約2900億元的後續加工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級產品。中國至少有520個縣的集體礦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力量。【第17頁圖3】 中國礦產資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多。中國約有40%的集體礦山開採的是零星分散的資源。中國集體煤礦生產的4.9億噸煤炭產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為國有礦山企業難以利用的薄層煤。

⑺ 獨聯體國家經濟已失去了在本地區的領先地位

眾所周知,獨聯體國家都已進入改革和民族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其特點是在這些後蘇維埃地區出現了非常復雜的政治和社會經濟形勢。在本節中,我們將分析和評價獨聯體國家在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過程中的地位問題。

專家們指出,獨聯體國家在演變過程中有下述基本特點:

①當前的改革政策和行動方向是在20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改革思想基礎上形成的;

②新的國家體制及其主張使這些行動更復雜化和激化;

③經濟改革的目標和任務通常會觸及到國家體制更深層的基礎,觸及到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的機構與組織;

④經濟改革是在「新的歷史選擇」背景下展開的,它往往伴隨著大眾社會文化思潮的根本轉變;

⑤現有的民族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並非單一地受到轉型的影響,而是作為經濟一體化空間(市場空間)的一部分,是統一的經濟思想體系、生產技術體系的一部分。

世界上沒有哪個處於變換中的國家遇到過這么多復雜的問題。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所有的獨聯體國家都不可能在改革過程中完成原先擬定的所有經濟改革任務。在私有化進程中仍遺留了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建立規范的競爭環境和有效的私人投資機制等一系列問題。資本仍在持續向獨聯體以外的地區流失。民族貨幣仍表現很不穩定,甚至有出現動盪的危險。通貨膨脹繼續在增長,國民預算不穩定,支出部分不僅未減少反而增大。沒有哪個獨聯體國家建立了能在國內外市場上對民族企業家加以有效保護和支持的國家體系。拖欠債款的現象並未得到扼制。

與上述問題相關的還有,財政危機更促使各國民族貨幣貶值,降低了信貸的可信度,嚇跑了投資者(尤其是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投資者),減少了來自國外的直接投資,損失了某些有前景的國外市場。

按經濟發展指標判斷,獨聯體國家已失去了在本地區的領先地位。在改革之前,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在這個關鍵指標上超過了波蘭和羅馬尼亞,相當於法國指標的1/3。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經濟發展的水平曾超過土耳其和伊朗。按這個標准,中亞各國曾明顯地高於中國和巴基斯坦,曾接近於土耳其和伊朗。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水平只能與羅馬尼亞相比,哈薩克也只能與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比較,烏茲別克的相關指標也接近於這些國家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看到,現有的獨聯體國家是在同一個經濟空間中求發展,都必須研究如何發揮自己領土上的礦物原料優勢,並把它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礎。

蘇聯解體後,原有的「采礦-加工」體系鏈條斷裂了。其中,俄羅斯失去了鉛的冶煉生產。另外,蘇聯解體強化了俄羅斯在鉑組金屬和鎳生產領域,哈薩克在鉻礦儲量和開采領域的壟斷地位。有些獨聯體國家在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的人均儲量和產量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貴金屬和有色金屬原料基地結構不均衡問題不僅沒有緩解,而且由於近7~8年來缺乏新增儲量和礦業生產下滑,使問題變得更加尖銳了。

據全俄礦物原料和資源利用研究所的估計,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的已探明儲量和開采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占的比重分別是:石油已探明儲量佔86%、產量佔92%,天然氣為86%和78%,煤炭為70%和58%,鐵礦為60%和44%,鎳、錫、釩、鉑金、稀土、雲母 白雲母和金雲母分別為90%和100%(表3.1)。

表3.2中列舉了獨聯體各國1990年和1996年貴金屬與有色金屬儲量、產量的分布情況(按所佔前蘇聯數據的百分比)。

必須指出,與1989年相比,整個俄羅斯聯邦礦產儲量的增長情況都呈下降趨勢,而且還在繼續下滑(表3.3),獨聯體其他國家的情況也未見好轉。

由歐亞煤與金屬國際聯盟提供的獨聯體國家礦業產品產量相對指標的變化情況見表3.4。由於國內市場需求量下滑,原先形成的協作關系被破壞,加之用戶支付能力差,財政形勢不穩定,生產效率下降,能源和運輸費用上漲等原因,給歐亞煤與金屬國際聯盟成員國的煤炭和冶金工業發展造成了眾多負面影響。俄羅斯冶金工業的生產利潤從1991年的28%~33%降至1996年的5.8%,面臨破產邊緣的企業數達70%。而獨聯體其他國家的情況更糟。

獨聯體國家煤炭與金屬礦業部門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極低。主要產煤國(哈薩克、俄羅斯、烏克蘭)煤炭的生產能力僅利用了60%~75%,吉爾吉斯僅利用了30%,喬治亞也降至了歷史最低水平。1996年俄羅斯鐵礦開採的生產能力僅利用了79%,烏克蘭為46%。而亞美尼亞和喬治亞的銅礦開采能力僅利用了42%~50%。在黑色金屬和其他有色金屬領域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也很低。

表3.1 俄羅斯的礦產儲量、產量和消耗量在獨聯體國家中所佔的比重(%)

資料來源: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

上述國家1996年採煤量合計為40500萬噸,而1995年為43300萬噸,降低了6.9%。有些國家則降低得更明顯,烏克蘭降了16%,哈薩克降了8.6%,俄羅斯也降了2.8%。哈薩克的採煤業到1997年上半年仍在持續下滑。

獨聯體各國1996年鐵族礦產的開采量也在下降,其中哈薩克的鉻礦產量下降了1倍多。與此同時,上述國家近年來某些黑色金屬及其製品的出口量卻在增加。歐亞煤與金屬國際聯盟成員國金屬製品的重要銷售方向是出口,包括出口到獨聯體以外的國家。獨聯體國家增加了金屬產品的供貨量,從而對市場行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經常導致價格下跌,從而引起承認出口限額和反傾銷協議組織成員國的抗議。所以不僅迫切需要對歐亞煤與金屬國際聯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政策進行改進與協調,還要改善與第三國的貿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