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理財 » 為什麼買理財產品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為什麼買理財產品

發布時間: 2021-03-22 20:22:51

⑴ 為什麼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呢

平台理財對於老年人有一定障礙。首先,平台理財的傳播有限,對老年人影響力很弱;其次,平台理財大多依靠網路和移動端(手機)進行交易,而網路的虛擬性對老年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第三,老年人對智能手機操作實在有限,很多僅打電話,最多看看火山,刷刷抖音,你要他開戶或交易,的確非常困難。第四,非銀行理財負面消息太多,令人有談虎色變,避而遠之的感覺。少年們,請不要以為老年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太老套。你可知道,當他們退休以後,這些錢都是他們含辛茹苦,省吃儉用,積累下來用來養老的血汗錢。一旦有任何閃失,晚年的生活該怎樣維持,一身的病痛靠誰來救治?人到老年,再也沒有主動性收入,抗風險能力也會極度下降,保守理財才是上上策,寧可少掙利息,也要保證本金的安全,這才是老年人成熟理性的投資理財觀。

⑵ 為什麼要選擇理財

一、為什麼要理財?

首先明確一點,理財的目的不是財產迅速增值,而是保值的基礎上穩定升值。這里,保值是第一位,升值是錦上添花。

如果你在資金量很少,企圖通過錢生錢的方式一勞永逸財富自由,那麼你一定會陷入概率學意義上贏面低於50%的賭博,黃金、石油、現貨期貨、美元這種高杠桿游戲確實能以小博大,但是All in之後的傾家盪產比比皆是,控制好風險率用極少的資金博一把是可以的,然而很遺憾極少的資金意味著贏了也不等同於一夜暴富。所以很多大佬都說控制風險是理財極為重要的藝術,而在我看來,這就是保值的內涵。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理財界最有名的一本入門書籍,是Robert T.Kiyosaki寫的《富爸爸窮爸爸》。這也是我在大學畢業以後看的第一本理財類書籍,當年青澀的我如獲至寶,覺得看完此書財富金山定在眼前,現在想想真是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簡稱智障。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里強調的最重要理念就是:

1.讓金錢為人工作,而不是人為金錢工作

2.購買資產而不是負債。

第一點很容易理解,就是通過理財的方式讓金錢二十四小時不停生錢,其實存銀行獲得利息也是其中一種方式,只不過錢的獲利效率低了點(笑),起碼得跑過通貨膨脹吧。

第二點可能稍難理解,舉個例子吧,在Robert看來,購買理財產品、房產、股票、提升技能的培訓等是投資行為,而購買華麗的衣服、最新款的iPhone、新汽車均是購買負債。 所以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是什麼呢?資產就是可以給你帶來現金流入的產品,而負債則是導致資金流出的產品。

具體分析一下,購買理財產品、房產、股票,在穩妥的投資下是可以獲得現金流入的,提升技能的培訓是對人主體的投資,而遵循技多不壓身的傳統規律,變得優秀是可以帶來現金流入的。
另一方面,華麗的衣服、新款iPhone、新汽車不僅存在到手就折舊的風險,而且對這些產品的維護、使用均會產生現金流出。不過,看待事物也要一分為二,經濟學講究「效益」,引申出了諸如「邊際效益」、「效益最大化」等許多概念。而值得一提的是,「效益」這個詞本身的內涵是豐富而模糊的。如果購買一台新的iPhone可以為你帶來極大的持久的愉悅和工作方便,購買一台汽車可以為你省去大量的通勤時間,你那麼這個行為本身的邊際效益是很大的,那就果斷買。如果購買的物品與節約時間相關性很大的話,我私以為也是屬於資產,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對於這句話的認可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加深的。

二、理財原則

1.保值(穩妥=總體低風險)

2.確保一定現金流,或者流動性很好的理財產品

3.分散投資

這三個原則非常好理解,在此原則上,我試著給出一個比較折中的理財方案。有小夥伴一定會提到廣為流傳的標准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如下圖:

圖3 流動性說明

做幾點說明:

1.風險高低和流動性好壞是根據個人偏好定義的;

2.資產以10萬元為例,投資比例應每3-6個月做一次調整,以動態適應個人狀況;

3.此表為推薦資產配置,每個人需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再次警告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四、關於保險

每當我對身邊的人提起保險,他們總是一臉懷疑地看著我,眼神里都是「你是不是轉行做保險了」……這個現象是有歷史原因的,大陸長期以來的保險營銷策略導致了公司和投保人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一方面人們不願意被「忽悠」參保,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對於主動投保人也提防「騙保」行為。
在財富積累階段,最難以承受的就是意外和疾病帶來的大量資金消耗,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重大意外和疾病可以瞬間摧毀一個普通家庭的積蓄,甚至背上負債。還記得投資的第一原則嗎,保值。保險就是在我們遭受重大意外等小概率事件時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保證資產價值不過分縮水以小博大的最好投資。大多數人情願每年為幾十萬的車買保險,卻總是幻想意外與自己無關。 操作起來很簡單,選擇大陸的知名公司,無非平安、太平洋、人壽等,每年買一份意外險和一份重大疾病險,小提示:保險越年輕買越實惠。近年來也流行去香港買保險,香港保險性價比高,當然前提是必須親自去香港簽合約。

五、關於股票

就我自己經驗而言,投資基金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投資某幾只股票,務必放長線釣大魚,眼光放長遠一點,時間一定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投資需趁早,更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狀態,你的努力定會迎來回報。

六、關於互聯網金融

2016年底開始,我定投的產品就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了,因為也是選了比較穩健的理財平台,專服務體驗也很好,可以滿足我10%的年化收益率,又不用花時間去管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對互聯網金融的第一反應是P2P,但其實還有P2B。P2B是個人對企業投資,我們可以了解企業的所有信息,知道錢借給誰,借款方如何做抵押,相對比較放心。 但P2B同時也是最難做的,因為需要平台有足夠的產品源及風控能力。

我就說說怎麼判斷自己投的平台穩:

1.基本指標:銀行存管、信息披露、風控系統、三級等保……硬核過關

2.歷史記錄:從沒有逾期記錄,甚至節假日有時候還提前還款

3.企業風格:不是高大上,但是小而美;標的有就上,沒有就不上,不做假標

4.平台活動:不用高息返現來吸引投資,這家平台最近做的活動就是注冊投資送500京東購物卡的,比起其他平台來說,其實蠻普通的,但是有總比沒有好。100紅包+500京東卡

5.客服水平:一家尊重客戶的公司,任何時候提問,客服都會第一時間相應,如果有什麼不滿,可以直接在客戶群吐槽,連CEO有時都會出來和客戶溝通,有什麼說什麼,沒有什麼可美化的

6.信息渠道:有個專門的論壇無界部落,是投資者可以任意發言的,可以看到其他人在這里理財的感受。還有公司員工每周都會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正我看著挺踏實

其實我投資的麻袋、桔子、小金,都還可以,但是整體來看還是這家最安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們就按照我這個標准挑就對了!

⑶ 房貸為什麼要買理財產品

如果要有房貸又要搭配買理財產品的話,這是銀行的一種門欄,我覺得對這種門欄搭配式的銷內售可能對容於銀行更加的有利,但是對消費者確實存在很大的現金,對於不正常的貸款,我覺得還是要消費者擦亮眼睛,選擇自己適合的銀行,對違規的也應該繼續向銀監會舉報。

⑷ 中國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大量購買理財產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澱資金,隨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發布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1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多喜愛公告,增加閑置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閑置募集資金。

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這樣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大多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是以保障資金安全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這樣一算,一個億買一年理財利息是:1億元*3%=300萬元,這可是凈利潤,基本沒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劃算。

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對上市公司的說法偏聽偏信,需要審視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眾多案例的總結,可以看出,其實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另外,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再補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

⑸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呢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每個人或每個家庭以不同的方式理財,都希望錢可以生錢,達到資金達到保值和增值的效果,年輕人精力旺盛,抗風險能力較強,喜歡選擇股票或基金,而大多數老年人喜歡將錢存在銀行,年紀大了,更願意把白花花的銀子放到銀行里。雖然相比其它互聯網理財,銀行理財收益要低一些,但銀行理財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更適合老年人。在各種投資渠道中,銀行理財安全系數最高。這種傳統金融行業有國家做後盾,錢放在銀行里,不擔心虧本,也不擔心銀行倒閉,所以老年人更願意相信它。

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很大程度上還是看中了銀行的背書,看中了銀行理財產品比較穩定的投資收益率,而安全性、收益率優勢,卻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的參與。實際上,如果老年人通過正式渠道購買真正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生風險與問題的概率並不高,但老年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更需要把銀行理財產品的條款看清楚,並做好相應的風險評估,做好充分准備後,再行考慮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其實老年人喜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這也不能全怪他們,畢竟他們接觸的網上理財產品太少了,而且思想又比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差。每到發退休金的日子就是銀行里老年人最多的日子。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平時要多幫助老年人,給他們講解一些理財的知識,告訴他們除了銀行之外,購買理財產品的渠道是很多的,要教會他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可以學會在網上購買一些理財產品,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⑹ 銀行為什麼拚命叫你買各種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在銀行存錢,業務員幾乎沒有提成,但是如果是保險業務和理財產品,那麼相對來說,提成更高,那麼業務員賺到的也多,那麼當然是願意推銷理財和保險業務產品了。
1、存款一定要小心
到銀行去存款別把存款存成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了。現在去大型銀行營業廳存款,一般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了,而且很多銀行也意識到了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對於銀行信譽的損害。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銀行營業廳裡面,還有一些人員打著銀行的旗號去推銷保險和理財產品,對於這些人員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你在存款的時候也確實心動了,想買這家銀行理財產品,而且銷售人員也說是他們自己發行的,不要偏聽銷售人員的話術,還可以到辨險識財上面查看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評價報告,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2、銀行這樣做的原因
唯一的原因就是利益。
現在對於銀行來說,存貸款業務能夠賺到的錢並不算多,而且存款對於銀行業務員來說,可能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提成的。
但是如果是能夠推銷出去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提成會高不少,比如有些保險產品的傭金提成是很高的,可能會達到10%左右,也就是說,賣出去1萬元,能夠提成1000元。當然了,分紅型保險可能沒有這么高的傭金,但是可能傭金也會達到1%左右,也就是1萬元能夠提成100元。如果一天能夠拉到10萬保險,就是1000元的收入,如果能夠拉到100萬保險呢,那就是1天1萬的提成收入了。

⑺ 為什麼買理財保險 兩大理由告訴你

不僅是對於許多高收入的家庭來講,一份理財保險能優化家庭資產配置,減少家庭理財風險。對於許多高收入人群,理財保險也是不可缺少的保障之一。特別是許多有企業、有公司的企業家,理財保險在幫助規避資產配置風險的同時,也能給個人財富增添保障,如果因意外不幸造成巨額債務,一份理財保險,便能為困難中的你帶來希望。但對於許多家庭經濟一般和收入一般的工薪階層來講,還需要以保障型保險為主,在有富餘經濟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購買教育金、商業養老保險來進行理財

⑻ 為什麼現在的人需要理財

一、為什麼要理財?

首先明確一點,理財的目的不是財產迅速增值,而是保值的基礎上穩定升值。這里,保值是第一位,升值是錦上添花。

如果你在資金量很少,企圖通過錢生錢的方式一勞永逸財富自由,那麼你一定會陷入概率學意義上贏面低於50%的賭博,黃金、石油、現貨期貨、美元這種高杠桿游戲確實能以小博大,但是All

in之後的傾家盪產比比皆是,控制好風險率用極少的資金博一把是可以的,然而很遺憾極少的資金意味著贏了也不等同於一夜暴富。所以很多大佬都說控制風險是理財極為重要的藝術,而在我看來,這就是保值的內涵。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理財界最有名的一本入門書籍,是Robert
T.Kiyosaki寫的《富爸爸窮爸爸》。這也是我在大學畢業以後看的第一本理財類書籍,當年青澀的我如獲至寶,覺得看完此書財富金山定在眼前,現在想想真是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簡稱智障。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里強調的最重要理念就是:

1.讓金錢為人工作,而不是人為金錢工作

2.購買資產而不是負債。

第一點很容易理解,就是通過理財的方式讓金錢二十四小時不停生錢,其實存銀行獲得利息也是其中一種方式,只不過錢的獲利效率低了點(笑),起碼得跑過通貨膨脹吧。

第二點可能稍難理解,舉個例子吧,在Robert看來,購買理財產品、房產、股票、提升技能的培訓等是投資行為,而購買華麗的衣服、最新款的iPhone、新汽車均是購買負債。
所以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是什麼呢?資產就是可以給你帶來現金流入的產品,而負債則是導致資金流出的產品。

具體分析一下,購買理財產品、房產、股票,在穩妥的投資下是可以獲得現金流入的,提升技能的培訓是對人主體的投資,而遵循技多不壓身的傳統規律,變得優秀是可以帶來現金流入的。

另一方面,華麗的衣服、新款iPhone、新汽車不僅存在到手就折舊的風險,而且對這些產品的維護、使用均會產生現金流出。不過,看待事物也要一分為二,經濟學講究「效益」,引申出了諸如「邊際效益」、「效益最大化」等許多概念。而值得一提的是,「效益」這個詞本身的內涵是豐富而模糊的。如果購買一台新的iPhone可以為你帶來極大的持久的愉悅和工作方便,購買一台汽車可以為你省去大量的通勤時間,你那麼這個行為本身的邊際效益是很大的,那就果斷買。如果購買的物品與節約時間相關性很大的話,我私以為也是屬於資產,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對於這句話的認可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加深的。

二、理財原則

1.保值(穩妥=總體低風險)

2.確保一定現金流,或者流動性很好的理財產品

3.分散投資

這三個原則非常好理解,在此原則上,我試著給出一個比較折中的理財方案。有小夥伴一定會提到廣為流傳的標准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如下圖:

圖3 流動性說明

做幾點說明:

1.風險高低和流動性好壞是根據個人偏好定義的;

2.資產以10萬元為例,投資比例應每3-6個月做一次調整,以動態適應個人狀況;

3.此表為推薦資產配置,每個人需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再次警告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四、關於保險

每當我對身邊的人提起保險,他們總是一臉懷疑地看著我,眼神里都是「你是不是轉行做保險了」……這個現象是有歷史原因的,大陸長期以來的保險營銷策略導致了公司和投保人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一方面人們不願意被「忽悠」參保,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對於主動投保人也提防「騙保」行為。

在財富積累階段,最難以承受的就是意外和疾病帶來的大量資金消耗,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重大意外和疾病可以瞬間摧毀一個普通家庭的積蓄,甚至背上負債。還記得投資的第一原則嗎,保值。保險就是在我們遭受重大意外等小概率事件時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保證資產價值不過分縮水以小博大的最好投資。大多數人情願每年為幾十萬的車買保險,卻總是幻想意外與自己無關。

操作起來很簡單,選擇大陸的知名公司,無非平安、太平洋、人壽等,每年買一份意外險和一份重大疾病險,小提示:保險越年輕買越實惠。近年來也流行去香港買保險,香港保險性價比高,當然前提是必須親自去香港簽合約。

五、關於股票

就我自己經驗而言,投資基金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投資某幾只股票,務必放長線釣大魚,眼光放長遠一點,時間一定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投資需趁早,更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狀態,你的努力定會迎來回報。

六、關於互聯網金融

2016年底開始,我定投的產品就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了,因為也是選了比較穩健的理財平台,專服務體驗也很好,可以滿足我10%的年化收益率,又不用花時間去管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對互聯網金融的第一反應是P2P,但其實還有P2B。P2B是個人對企業投資,我們可以了解企業的所有信息,知道錢借給誰,借款方如何做抵押,相對比較放心。
但P2B同時也是最難做的,因為需要平台有足夠的產品源及風控能力。

我就說說怎麼判斷自己投的平台穩:

1.基本指標:銀行存管、信息披露、風控系統、三級等保……硬核過關

2.歷史記錄:從沒有逾期記錄,甚至節假日有時候還提前還款

3.企業風格:不是高大上,但是小而美;標的有就上,沒有就不上,不做假標

4.平台活動:不用高息返現來吸引投資,這家平台最近做的活動就是注冊投資送500京東購物卡的,比起其他平台來說,其實蠻普通的,但是有總比沒有好。100紅包+500京東卡

5.客服水平:一家尊重客戶的公司,任何時候提問,客服都會第一時間相應,如果有什麼不滿,可以直接在客戶群吐槽,連CEO有時都會出來和客戶溝通,有什麼說什麼,沒有什麼可美化的

6.信息渠道:有個專門的論壇無界部落,是投資者可以任意發言的,可以看到其他人在這里理財的感受。還有公司員工每周都會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正我看著挺踏實

其實我投資的麻袋、桔子、小金,都還可以,但是整體來看還是這家最安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們就按照我這個標准挑就對了

⑼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買銀行理財產品呀

1: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預期收益xxx%,你要明白什麼叫預期,說白了就是有可能達到甚版至高於此這權個收益,也可能達不到甚至虧損,明白了么?
2:一年期的定期存款5萬元和買理財產品哪個劃算?這個真不好說,你需要了解這個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投向,如果你不明白,建議你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還是少聽銀行的忽悠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