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理財 » 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匯率影響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匯率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21 17:44:22

❶ 國際原油價格跟國內油價有什麼關系

國際油價影響因素很多:如:匯率的變化,供需的變化,政策因素,各種突發事件,人為操縱等等很多,價格天天都在變,不過加油站所用的成品油價格會相對穩定,變化不會像原油那樣平凡和復雜,特別是中國市場。
國內的油價會隨著國際油價的變動而變動,不過它有一個特性是:滯後性,一般會滯後一個月的時間。
油價的漲跌會對需求造成影響,影響加油站銷售量,從而影響利潤。民營加油站只要保證自己合適的利潤和油品的質量,會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的。

問題很多,得你的分真不容易!

❷ 求 國際油價與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關系 的論文

本文在以下幾方面闡述中國經濟的真相。

1、 什麼是經濟發展
簡單的講經濟發展就是有錢,但錢從何來錢只能印出來。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印鈔機不停的運轉
假設一個島上有1000口人,與世隔絕,人與人之間交換物品生活,但有時候手裡用來交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對方想要的,怎麼辦於是人們就用都喜歡的金銀作為交換的東西,於是交換方便了。但金銀要磨損,攜帶也不方便,當交換活動頻繁時,發現這個東西太繁瑣,限制了交換活動,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由島上的管理者發行一種符號,用它來代替金銀,於是鈔票出現了。
剛開始這種鈔票可以隨時得兌換金銀。大家都很放心,因為鈔票就是金銀。可是島上金銀的產量太小,當人們的交換活動更加頻繁時,鈔票不夠用了,只能暫停交換。暫停交換的後果就是大家不生產別人想要的東西了,因為雖然別人用,但交換不出去,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經濟發展減速了。
於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成立一家錢庄,這個錢庄是大家的,由錢庄來發行鈔票,印出的鈔票借給想用錢的人,然後這個人有錢了再還給錢庄。於是銀行就出現了。 銀行的出現,能保證交換活動更持續的進行,大家都拚命的生產,島上的東西越來越多,銀行根據產品的生產數量,不停的印製鈔票,以保證交換能更深入的進行。
後來人們的交換活動更頻繁了,一家錢庄太少了,於是出現了很多錢庄,總要有個管錢庄的吧,於是指定一家錢庄管理其他錢庄,並且鈔票只能由這家錢庄印刷,然後通過其他錢庄借給用錢的人,中央銀行就這么也出現了。

2、什麼是對外貿易
有一天島上的人發明了船,於是就到處劃船跑,發現了另一個島嶼,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鈔票,也像自己島上這么活動。但自己島上生產的東西多,那個島上生產的東西少,1元錢在自己的島上能買1斤大米,那個島上的一元錢只能買半斤大米,於是另外島上的錢來這個島上買東西時只能2元換1元才行。於是匯率出現了。算好匯率後,他們開始互相買賣東西到對方島上,這就是對外貿易。對外貿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生產需要,使交換活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潮。

3、什麼是通貨膨脹
由於島上生產的產品太多了,以至於沒法准確估計到底該發行多少鈔票,發行多了的時候,因為沒有那麼多產品可買,產品就開始漲價,發行少了呢就開始降價,為了保證價格穩定,央行要求各錢庄要把一部分錢放在央行裡面用來調節產品的價格,根據價格情況多放和少放。這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聰明人開始怎麼才能把錢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邊撿了一顆石子,說這個石子值100萬快錢,把它賣給了一個人,這個人覺得整個島上的錢加一起也沒有100萬啊,怎麼辦,於是向錢庄借,錢庄也沒有這么多錢,於是把印鈔機打開,印了這100萬,借給了他買了這個石子。
然後這個人開始賣這個石子,100萬賣給了第二個人,由於第一個賣石子的人把錢花了,所以島上的錢多了,所以這一百萬可以籌集到,多買些產品就有了。但當把這個石子以200萬轉讓的時候,錢庄只能又印了100萬鈔票,就這樣鈔票越印越多,可是當這個石子不停的流動轉讓時,大家並不覺得島上的錢多,產品價格還是原來的那樣。可是當這個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時,大家覺得錢多了,可是如果當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於島上憑空多出N多個100 萬來,怎麼辦,央行最害怕的就是這顆石子沒了。它沒了島上產品的價格就會飛漲,就會通貨膨脹。那麼持有石子的人就綁架了島上的經濟。

4、房價能綁架中國經濟嗎
中國的房地產已經使中國央行發行了太多的人民幣,如果房價下降,等於把那顆石子投進了海里,那麼多印出來的錢會使中國產品價格飛漲,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看似房價與石子毫無相干,可是他們的屬性是一樣的,就是價格和價值嚴重的背離。實際上房地產的崩盤受害最大的並不是中國的商業銀行,而是整個中國經濟體系。為什麼政府遲遲沒有把房價降下來,不是降不下來,如果真想降房價,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產價格會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可是後果誰能承擔,嚴重通貨膨脹誰來負責
房地產業已經綁架了中國的經濟,是無可置疑的,是客觀實在的,沒有人能改變。
不管誰是總理,廉潔也好,貪污也好,都希望社會和諧,可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5、房價和通貨膨脹有關系嗎
可更棘手的問題還不僅僅在這里。如果降房價,面對的是馬上的通貨膨脹,可不降房價,那麼面對的就是更嚴重的通貨膨脹,何去何從
所以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穩定房價,然後在社會產品增加時,減少貨幣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業銀行准備金率、縮小信貸規模等輔助手段,來使中國經濟軟著陸,這是最好的辦法,看到的一切政令也是這個邏輯。不信的話,可以查閱一下近年來政府發布的一系列調控房地產業的措施。
可是為什麼房價不穩定而且更加的瘋長呢難道是開發商與政府在博弈嗎告訴在中國沒有人能和黨叫板,幾個肚子大點的開發商是沒有這個實力的。實際上是幕後的另一隻黑手在和中國政府博弈,這支黑手就是外資,以美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攫取中國人民血汗的黑手。

6、房價高漲的原動力是什麼
使房價上漲的動力很多,房價上漲對其有利的人就是動力之一,比如:為了GDP和個人利益的地方政府、為了賺錢的開發商、炒房族、以至於買了房的所謂「房奴」都是是房價上漲的動力,可是最大的原動力不是這些,是外資,是美國的以攫取超額利潤的各大財團。
開發商作為商人,為了賺取高額利潤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各行各業都有商人,難道想賺就有嗎那除非是神話。房地產業的開發商也一樣,不是他們想賺多少就有多少的。根據價值規律,當商品的價格和價值嚴重背離時,會有一種趨向正常價格回歸的力量鉗制價格的上漲,可是在中國的房地產業,這種規律似乎不起作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忽視了一個參考范圍的原因,如果以中國經濟本身而言確實打破了這個規律,可是目前的情況是有一股力量在維持著房地產業的價格,即托市,那麼誰在托市呢
誰能在房地產業失控能得到巨額利潤的人就是托市的人。
討論這個問題前,現看一下中國的外匯儲備情況。中國的外匯儲備在近幾年迅速由1、2千億突破萬億,並且還在迅速的增長,難道是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掙來的嗎這個不需要證明,看中國的GDP增幅就知道,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明顯大於GDP的增幅。顯然不是掙來的,那麼除了掙來的一部分,那麼就是所謂的「國際熱錢」的湧入,而國際熱錢的湧入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取得高額的回報。
國際熱錢進入中國市場後,首先要兌換成人民幣,那麼一下子哪有這么多人民幣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印鈔機沒日沒夜的工作,然後這筆錢用來托住已是燙手山芋的房地產市場,就是拚命的投資房地產業,當房地產價格因背離價值而向下波動時,通過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復如此,給人的表象就是房產價格決沒有偏離價值。導致房價越漲越高。
而開發商呢,他們一到房子將要賣不出去的時候,就有人出高價買下來,他們怎麼會降價,如果沒有這部分資金在運作,別說是開發商聯盟,就是全國只有一個開發商,價格也會降下來,沒有人買了,難道等房子發霉嗎
那麼外資持有這么多高價房產做什麼不怕砸到手裡嗎
不怕!在這個資本運作的過程中,有一個冤大頭在最底下接著呢,是誰呢就是中國的商業銀行,由於火爆的房地產市場,一流的流通性,近年來沒有看到任何萎縮的跡象,放了貸款就盈利,為什麼不貸款呢沒有理由不放貸款。
加之中國老百姓買房的心情,外資可以輕易的把高價房轉嫁到中國的銀行和消費者身上,連炒房的農民都能賺到一杯羹,職業的外資會賠錢嗎那麼房價一直漲下去,會怎樣呢請看下一節:

7、房價一直漲下去,開發商會笑還是會哭什麼情況下會笑什麼情況下會哭
在中國政府近幾年來密集的幾十道金牌的調控下,房價還是如脫了韁的野馬一樣狂奔不止。暫且不論何時能停止上漲的勢頭,畢竟房價在目前還是上漲的,所以就看看房價上漲不止會帶來什麼。
首先:由於GDP上漲,中國政府為了維持上文說的「保持產品交換的繼續」要不斷地投放人民幣,即開動印鈔機。只要房地產這個石子還沒有投入到大海里去,還有一定的流通性,那麼就不會有通貨膨脹的發生。
其次:開發商會在這個過程中也賺取巨大的利潤。
再次:能看到的是,炒房族會賺錢、所謂的買房的「房奴」會增值。
都賺錢!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到底誰虧了呢錢從哪裡來呢如果是有炒股的經驗就會知道,如果投資價格和價值背離的商品,賺的錢就是別人賠的錢,那麼套用到房地產上,就是買房自住的人,現在看似增值,那是鏡中月、水中花,不變現就不是的。再有就是當價格完全回歸真實價值的時候,有時甚至會到真實價值一下,被高價房套住的投資者。還有一個就是開發商!
為什麼說開發商也有賠錢呢大家知道商人的本性是賺錢,賺取利潤。如果一個商人投機一次就永遠都不做這個生意了,他是賺錢了,可他不是商人,這種商業行為沒有意義。由於商人的本性,所以賺來的錢會繼續擴大再生產,在能賺錢的領域不斷的加大投資。這個道理從生活中就可看出來,越是做大生意的人總喊沒錢,因為要更大的流動資金來維持其擴大再生產的需要。
所以一旦房價回歸真實的價值之時,就是有一大批開發商崩潰之日。這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行為為轉移的。如果現在有開發商逃離房地產業的角斗場,那麼跑得慢的就是最後的輸家。如果都不跑,就像擊鼓傳花一樣,最後拿到接力棒的就是接盤者。有句話叫:「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也許只不過是方式不一樣,看誰的運氣好而已。
可是現在卻沒有任何的開發商賠錢的跡象,有的是開發商不斷的賺錢,老百姓送錢都來不及。只是因為目前房價還在上漲,房產還在不斷的流動。
一個巨大的問題來了,這樣不斷上漲的房價何時是個頭啊。

8、坐在華爾街辦公室的財團們是如何吸干中國山區一個農民的血汗的。
毛主席說過:「帝國主義沒有睡大覺,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動,在圖謀不軌,想達到他們的罪惡目的。誠然他們的氣焰的確沒有以前那麼囂張,但他們確實在活動著。」是不是冷戰結束就代表著人類的和平得以實現呢「一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就能掩蓋帝國主義噬血的本質嗎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對的,但它只不過是帝國主義用來欺騙人們的伎倆罷了,說到和做到永遠是兩碼事。
國際財團通過國際熱錢湧入中國,使人民幣加大發行量,然後通過房地產炒作,把中國的國內價格水平無限制的提高,GDP的增長又一次使人民幣的發行量被迫提高。國際財團心黑手狠,雙管齊下,目的就是使中國經濟熱到燙手,熱到讓每個中國人為之瘋狂。
暫不去關心這個過程,放眼未來,看看這一過程的結果是什麼樣呢換句話說財團的目的是什麼呢
很明顯,中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財團們最樂見的結果。先做個假設,比如國際熱錢在投資的中國房地產領域里上演最後的瘋狂後,然後把房產成功解套全部變現,如果此時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達到美國預期最高時,匯率是熱錢逃離時需要相乘的那個倍數,會發生什麼誰都能想到,所有熱錢會一夜之間全部兌換美元逃離。財團們會賺得溝滿壕平,中國市場上除了錢就是錢,能遮住天的大把人民幣將成為中國人民的噩夢。
這是中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也是財團最樂見的結果。近期美國不斷的通過政治、貿易等手段逼迫人民幣升值,而中國政府遲遲不升值或小范圍的升值,遠遠沒有達到美國政府的預期,這是在出口處的中美之間的博弈。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順便提一句,如果真的這個升值預期達到了,中國樓市將重演日本上世紀90年代崩盤的歷史。只是那時中國經濟也會像日本一樣進入一個連續低迷不振的不歸路。
在這種攸關民族生存的問題上,政府會坐視不管嗎就算是退一步來講,一個完全不負責任的政府遇到這種情況,因為這個資本運作同時也極大侵犯了政府的利益,也會拚命反搏的。
那麼中國政府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化解這一「經濟危機」呢請看下一節:「在有關這場圍繞房價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選擇的中庸路線」。

9、在有關這場圍繞房價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選擇的中庸路線
物極必反,中庸,是老祖宗留給後人解決棘手問題的殺手鐧!
既然是中國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的經濟,那麼就從「綁架」說起。何為「綁架」,應該是相對弱的一方,拿著相對強的一方的「要害」,使相對強的一方即便有能力對付弱的一方,但礙於投鼠忌器,無力可施。
先來看看綁架雙方的陣容和各自手上的籌碼。房地產業的主體是開發商,所以開發商算一方,它綁架的要害是中國經濟,那中國經濟是誰的要害呢是中國人民的要害,代表中國人民的,目前只能是中國政府。中國政府算一方。外資呢它是煽風點火者,劃到開發商一方。中國政府一方有公權力,可以通過稅收、財政、經濟政策、行政手段對開發商陣營施力,開發商陣營通過源源不斷的後備資金來綁架中國經濟,且不斷的提高贖金。
問題已經擺在這里,怎麼辦呢沖上去一槍擊斃,那歹徒非撕票不可,太極端不可行。所以有為政府開出葯方,只要實現了某某一條既可降低房價的主意,就猶如這一槍擊斃一樣是不可行的。想像如何解救綁架事件的,首先要穩定住對方的情緒,再一步步地靠近,但這種靠近雖會引起歹徒的敵意,但不會導致他撕票,然後再進一步穩定情緒,再靠近,然後條件成熟時,再穩准狠,即保證人質的安全,又要保證歹徒一舉拿下。這才是真正的營救。
所以中庸才是解決棘手問題的殺手鐧。極端、盲目、冒進是要不得的。

針對如何解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綁架問題,就要圍繞問題的關鍵部分一步步地施加反作用力,然後一舉成功,才是正道。
第一個關鍵的部分就是匯率,中國政府會嚴把匯率關,可以預期的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決不會過快升值,但會小幅升值,就是要穩定對方的情緒,如果一點不升,對方會狗急跳牆,如果升的過快,是給自己掘墓,所以為什麼中國匯率升幅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看看美國政府的態度跟一個綁匪是多麼的貼切,我要一瓶果汁,為什麼拿來半瓶水。可又說不出什麼來,畢竟還能暫時解渴。
第二個關鍵是限制資產流動性,既然房地產能綁架中國經濟,說明它舉足輕重,限制房產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資產的流動性,注意這里是兩個概念,「資產流動性」和「房產流通性」。兩者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關。房產流通性減弱,資產流動性減弱,那麼需要印刷的人民幣就減少。就像那個石子,不流通馬上通脹,不漲價流通沒問題,可是行不通,外資也不同意。既然是不斷的上漲價格,只能一步步地限制房產流通,只要房產流通性少一點,通脹就會顯現一點,然後再通過上調准備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來調整一點,用柳葉棉絲掌來化解泰森的一記重拳,以綿柔克強剛、化千鈞於無形,這就是中國政府的策略(這好像是中國人最擅長的事情)。從官方媒體就能看到相關的消息,樓市簽約率在下降,即流通性在下降,然後物價開始有所漲幅,如豬肉等副食產品,但央行馬上上調准備金率和加息,來穩定物價。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也看出些端倪。可預期的是,到完全化解危機之前,會不斷地加息和調高准備金率,同時房產流通性會越來越弱,這個預言是否准確可在以後的央行政策上驗證。等完全消除了由於經濟過熱導致的通貨膨脹預期,那麼就是房地產價格回歸真實價值之時。
不管看到沒看到,這已是最後的瘋狂,從兩方面來分析:
第一,如果這場博弈以外資勝利而告終,那麼中國經濟將步日本90年代持續下滑的深淵,由於外資撤走,房市賴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價會一落千丈,可到時候不管是開發商還是老百姓都將承受經濟下滑之苦,持有的貨幣迅速貶值,即便房價落下,也不一定買的起。這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可接受的,也是無法接受的。
第二,如果外資以失敗而告終,即在匯率上把住出口,讓房價回歸真實價值,把外資同樣套在中國,這才是勝利的前提。那麼以美國財團為首的帝國主義噬血者必將瘋狂報復,會在投資、出口等各方面對中國施加壓力。今天人民幣升值沒有達到美國預期,已經導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受打壓,進而引起了眾多的貿易摩擦,由此可見一斑。知道,經濟發展的三套馬車是,投資、出口和消費,在投資、出口領域遭到報復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我相信不會影響的發展速度,別忘了還有一套馬車是「消費」,房價下降後,如果是愛國者,請現在保護好的錢包,到時千萬別羞羞答答,要果斷地出手買房,中國經濟會在消費領域異軍突起,繼續獨佔世界經濟引擎的鰲頭。
所以要相信的政府,配合的政府,政府在事關全局的問題上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政府是水上承載的舟,人民是水,沒有水,何以載舟。

❸ 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對我國國內能源市場的影響

字數多了,貼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長期石油政策抉擇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為一種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歷來是影響各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當今世界經濟處於經濟調整的復甦階段,各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轉折、更新,進一步擴大了對國際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升級周期,更加大了對石油能源資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價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價格過高,將促使生產成本上升、物價上升,直接制約經濟的發展速度;反之,如果油價過低,將使石油出口國的外匯收入大大減少,從而損害了石油出口國的經濟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將國際石油價格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是國際社會需要妥善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1、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是世界經濟進一步增長的不確定因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上漲5美元,1年內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將下降0.3個百分點。石油生產和價格漲跌是一個周期性問題,並且會影響不同類型國家的經濟增長。國際油價處於高位時會導致石油生產過剩、供過於求,繼之價格又會暴跌,由此又導致石油生產收縮,石油價格上漲,這已經是由歷史證明的經驗。因此,有關國家經濟增長不能不受這種石油生產------價格周期的影響,相比之下,石油輸入國將比較出口國更易受到這種經濟周期波動的沖擊。目前工業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對石油的需求也有增無減,石油是發達國家最重要的進口項目,並且是對外貿易中最大的逆差項目。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對於嚴重依賴進口的歐元區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將最為直接,歐元貶值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所造成的歐元區通貨膨脹上升的壓力。即使由於石油輸出國增產,使漲價問題一時得到緩解,也不可能改變這一基本走勢。

從發展中國家看,近年來亞洲經濟復甦勢頭比較好,擴大了對石油供給的需求。1990--1999年期間,除西亞產油國外,亞洲東部國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約佔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價居高不下,將對亞洲國家的財政收支、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收支、償還外債能力等都形成較大的壓力,影響亞洲經濟繼續增長的良好勢頭。北美、歐洲和亞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場,其中亞洲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最快,但是作為亞洲主要產油國的產油量卻基本上沒有增長,這使亞洲各國從中東的石油進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產油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動盪性也直接影響著油價的波動上漲,如委內瑞拉的政治問題使石油減產嚴重,沙烏地阿拉伯經濟引起的設備老化石油減產,以及伊拉克破壞性的石油資源狀況,都是油價潛在波動隱患。在產油國中,一些嚴重依賴石油收入拉動經濟的發展中國家或經濟轉軌國家,如俄羅斯等,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漲價使之大喜,跌價則大悲。2003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世界經濟的總體復甦態勢和增長水平。隨著伊拉克緊張局勢因突發暴力事件再度惡化,國際油價的高企可能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障礙。

2、能源需求結構調整的必然性。伴隨經濟全球化、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各國國民經濟實力的快速增強以及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各國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萬桶,石油日消費量達到7990萬桶。同時,國際能源需求的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世界原油庫存在減少,石油開採的資源、技術與設備綜合問題凸顯;還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氣需求迅速增長,從而使國際燃油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隨著新經濟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國際石油生產、運輸、儲存等也有高新技術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資源組合也逐漸顯現,天然氣、氫氣等能源開發也對國際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響。由於世界經濟面臨傳統經濟轉向新經濟的轉換,特別是出口拉動轉向投資帶動的結構轉型,各國內需的擴大不僅增加了投資需求,也促使國際原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石油與鋼鐵、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漲便具有連帶反應。全球化商品流動時代使國際石油市場出現運輸瓶頸和儲存技術難題,運輸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擁擠、儲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價進一步上揚。

美國能源署預計,全球對各種形式能源的需求將在今後20年中增長54%,僅原油日消費量就將可能增長至4000萬桶;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2025年遠景預測還顯示,發展中國家能源使用增長將最為強勁,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因經濟頗具活力將進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預計今後20年中,發展中國家的能源使用量將銳增91%,而工業化國家用量將增長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增至每日1.21億桶,2004年為每日8100萬桶。美國、中國以及亞洲其它發展中國家將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數據顯示,亞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將增長8%-10%,石油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國際經濟關系的協調性。石油問題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具有多層面的復雜性,比如OPEC與非OPEC之間的矛盾,石油供給國與需求國之間的矛盾,進而延展至大國與大國、強國與強國、富國與富國、大國與小國、富國與窮國等不同層次的復雜協調合作關系。國際石油價格不確定的波動干擾了世界經濟的復甦,增加了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策協調的難度。國際石油問題引發的國際經濟關系中石油產出和需求的關系變異,聚焦在金融安全與經濟利益,石油問題成為國別關系強化與鬆散、重組與離合的重要籌碼,其中主導的突出影響因素是美國經濟利益、政治霸權、軍事強權及其在金融市場中獨特地位。石油問題是美國對外政治、貿易、經濟與外交關系的主線,也是美歐日經濟金融競爭與較量的主要戰線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從中東的石油進口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25%,歐洲佔60%,日本佔80%,美歐日三大利益集團競爭源於石油,又怨於石油。

世界經濟發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顯,發達國家是主要石油消費國,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種需要不斷調整和協調的關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歐洲之間的多重和復雜的國際關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滲入,政治意圖也已成為油價波動的重要誘因。特別是俄羅斯與西方一些大國的利益交錯,其中既有西方對外擴展與俄羅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圖,也有西方對俄羅斯石油需求的戰略意圖,日本的西伯利亞輸油管線舉動已經顯為人知,美國更是謀劃長遠。

從資源地域角度看,海灣石油是工業發達國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託點。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國際力量都緊緊盯住海灣巨大的石油儲量,巴以沖突不斷、海灣戰事連連,也就不難尋味。海灣石油是世界經濟和政治問題的焦點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預示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趨勢。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預測國際石油前景將更為困難,戰事對石油市場影響超出預期。2004年政治因素將對石油價格起主導作用,隨著政治問題的化解減弱和積聚增強,油價波動繼續擴大。

4、全球化和區域化的差異性。自歐元問世以來,對歐元的排擠和打擊一直是美國國際金融戰略的主旨,有形和無形較量已經使歐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風險。美歐根本性的差異對立在於全球化與區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經濟全球化的極力推崇者,因為美日經濟規模與市場份額和發展水平的主導,使他們在本地區內難以與弱勢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經濟體相融合,擔心在區域化中付出"代價",他們必然以全球化顯示其優勢並鞏固其利益,;而歐洲則是政治、經濟、金融和貿易等相對均衡的發達國家經濟體,具有實現區域化的先天優勢,歐盟5月1日東擴10國的實現,使新老歐洲的融合形成更強大的經濟聯合體,無論經濟、人口或市場已經超出美國。美日和歐洲之間全球化利益主導和區域化利益差異,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狀況,是形成各自經濟全球化和歐洲經濟區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歐日經濟金融理念的差異也反映在金融市場匯率、股價、金價或油價等價格競爭中。在國際石油的爭奪上,三大經濟體或貨幣體也必然會以各自經濟全球化或區域化理念,加大國際資源產品的競爭。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沖擊原來的石油供求格局,輔之以貨幣競爭,則是不可忽視的美國全球化戰略意向。從日本看,為彌補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緊與亞洲、中東國家的經貿合作,改善甚至強化與俄羅斯的關系,其動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際石油價格走勢已經超出市場相對樂觀平和的預期,石油作為政治戰略籌碼的用途大有提升,並潛藏有美國等大國金融戰略的策劃。美國可以運用美元報價體系的優勢,以美元掛鉤石油報價手段控制油價,並伴之石油儲存的策略,進一步顯示其全球石油戰略和金融戰略的綜合優勢。

[對策]國際油價走勢與我國石油戰略

國際石油價格因全球經濟復甦需求而擴大,因產油國政策調整而緊張,因地緣政治因素而惡化,因季節因素而變化,未來前景不容樂觀。無論如何,石油持續走高必然影響世界經濟增長。預計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趨勢短期內難以穩定向下,中期將會繼續持續高企。因此,2004年的國際石油價格高點將會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將可能達到35美元左右,高於去年31美元的平均價;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一段時間維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經濟增長至少有0.2個百分點的減值;未來2-3年,國際石油價格將繼續在漲跌中高企,但年平均價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區間波動。對於世界經濟而言,金融風險與石油危機都不可掉以輕心,更值得關注與防範因石油價格變化所引發的國際金融風險,包括美元動盪性風險和歐洲貨幣潛在的危機風險,這兩大貨幣匯率走勢與石油價格水平直接聯系,必將影響全球經濟、金融、貿易和投資等相關層面的變化與調整。今年以來已經召開和即將再聚會的G-7,都一直關注石油與匯率問題,突出表明了石油與金融安全的必然聯系和重要影響。而全球利率上調的動向,將會進一步加大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石油市場聯動效應。

我國是國際石油市場一個新興的戰略因素。擴大石油進口成為國際石油價格的一個重要影響。隨著經濟持續增長,我國已經成為石油需求大國,去年進口石油達到9941萬噸,今年可能達到1.1億至1.2億噸,這也是4年來世界石油消費量的最高點。近期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指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將繼續超出預期,為高企的國際油價提供支撐。國際能源署將我國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調18萬桶,至614萬桶,較去年同期增長18%。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3年原油及油品進口量平均為每日210.6萬桶。我國2月石油日進口量猛增至創紀錄的316.2萬桶,比1月高28.3萬桶。我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04年前3個月的原油進口量達3014萬噸,較上年同期飆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報告中也指出,由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OPEC將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費量預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費量預期由原來的每天2387萬桶提高到2617萬桶。

在我國能源消費開始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的同時,國際油價的波動也導致了我國國內的油價波動。我國從1998年開始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實行動態管理,即根據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的漲跌來調整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國際市場油價的巨幅波動,不僅影響石油及上下游企業的經營績效,加大了相關企業的經營難度,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的走向,特別是價格走向產生廣泛影響。有鑒於此,我們應當加快實施"國家石油儲備戰略",開展石油期貨交易,完善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價格形成與調整機制,維護我國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確保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❹ 中國油價什麼時候降降多少

據測算,目前中國內地國III標准93號汽油每升售價大致在人民幣6.25元左右,按目前匯率,相當於每加侖3.46美元。美國能源情報署10月14日公布的數據則顯示,10月6日,美國加油站的汽油價格僅為每加侖3.15美元。有人很氣憤,國內油價比美國還高,無論如何是不正常的。所以,提出政府即使不打算放開市場,也沒理由現在不降價。這至少代表了目前許多老百姓希望成品油價格下調的呼聲。
國際油價在短短2個月中跌去55%。國外的成品油價格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不變,國內汽油價格當然會高過美國。目前中國成品油由政府定價,這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滯後成為一件沒有辦法的事情。
每當國際油價波動很大,我們就可以觀察到,油價上漲時,政府調價總是會跟不到位;而當油價下行,國內油價一般又不能馬上下跌,這就是政府定價的滯後性。美國油價是市場定價,隨行就市,當國際原油價格往上走的時候,美國的成品油價格肯定比中國的要高,反之亦然。這不完全是中國想比美國高或低的問題,而是個定價機制的問題。美國肯定也存在一些能源的政府幹預和補貼,但其能源價格基本上跟市場走,反應靈敏。
即使政府想國際油價接軌,政府定價就一定滯後。因為調價有一個過程,有觀望期、判斷期和決定審批期,因此對市場反應就顯得不是很敏感。進一步說,政府還不一定就想油價國際接軌。定價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調價的過程,就是看市場,再綜合宏觀經濟的各方面因素來制定想調的價格,還加上一個實現的過程。比如說,通貨膨脹高,政府就不調價了,或者只調一點點;這是宏觀的需要,當然其中也可能出現決策失誤。
公眾一般的看法是,國內成品油價格跟國際接軌時,是跟漲不跟跌,尤其是跟漲的速度比較快。比如說今年6月份,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地走高,6月20日發改委就開始對國內成品油提價了,大家的感覺是,提價的速度跟得很快,沒有滯後的問題。
這種說法不對。當時的提價也是拖了很長時間,從2007年11月1日成品油調價,到2008年6月20日再次調價,那次國際原油價格往上走的時間要比這次往下走的時間要長得多,這是沒有疑問的。而且那時候經濟形勢沒有現在這么混亂,當時原油價格基本上是一路往上走,趨勢非常明顯,而現在是一種「過山車」的態勢。國際金融危機對油價的走勢究竟會是什麼樣的影響,誰也說不清,那些所謂的能說清的人,一定是迷惑別人。大家之所以認為國內成品油價格跟漲不跟跌,這和公眾的心理有關系,對漲價特別敏感,對下調又十分迫切,便宜總是省錢,這是可以理解。
目前中國的成品油的定價方法是政府根據石油企業的成本加合理利潤定價。問題很多,還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石油國企從國家能源資源賺錢,為國家承擔社會責任而進行社會補貼,這就是政企不分。政企不分,會使能源國企過多地將精力放在與政府的政策博弈上,既不利於能源國企,也不利於政府和公眾。政府定價還不利於社會和諧。盡管有些時候(比如油價在147美元一桶的時候),從供應成本來看,成品油價格應該比現行市場價格高,但是,公眾付了低價卻還會抱怨,因為國有石油企業說賠了卻還在賺錢。目前這種政企不分的油價機制使得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石油國企既虧損又賺錢。業界人士都不太清楚價格如何形成,老百姓更是不明就裡。所以,公眾對每一次價格上調都不會理解,都覺得吃虧。
構建和諧社會是政府的核心任務。必須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既要強調與國際接軌原則,又要尊重中國現階段國情,如果目前在價格水平上仍不能隨時國際接軌,可以在價格機制上下功夫,建立合理透明的價格機制實際上可以在不提高,或者少調高整體價格水平的條件下進行。因此,作為改革的第一步,可以建立一個合理透明的市場價格機制:包括市場定價和政府補貼。就是將補貼和交叉補貼從價格中剝離出來,從石油企業的「暗補」轉變為政府的「明補」,這可以在沒有大動成品油整體價格水平的前提下做到,還可以使成品油與國際接軌,能上能下,必要時,還可以用特別基金來穩定油價,使其避免大幅度波動。
成品油必須反映其原油市場供應成本,以鼓勵節約。中國是一個轉型的發展中國家,考慮到承受能力以及社會和諧,對於市場定價和其他社會目標必須有一個平衡點。這就是政府補貼的合理性。當然,任何補貼都應該是透明的、設計合理和過渡性的,不透明的或設計不當的補貼會進一步扭曲市場,影響石油行業效率。從石油企業的「暗補」轉變為政府的「明補」就可以通過補貼的合理設計來防止富人搭窮人的「車」。
對於石油企業來說,一個合理透明的市場價格機制可以將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分離,使其行業的效率提高得到比較公正的評價,改善管理、技術創新可以得到合理回報。對於民營和外資來說,一個透明合理的市場價格機制、政企分開是公平競爭的開始,也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從石油企業的「暗補」轉變為政府的「明補」可以按成品油供應成本收費,減少商業運行的不確定性。
對於消費者來說,透明合理的市場價格機制可以讓他們知道價格形成的每個環節。政府可以補貼應該受到補貼的消費者,並明確告訴他們,在成品油價格形成的各環節中,哪些是由財政補貼的,補貼多少,這樣公眾就可以清楚石油企業的利潤來源和利潤是多少,從而就能夠接受價格上漲的事實。中國都認同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國際石油價格上升和下降可能跟吃飯一樣平常,那麼,透明合理的價格機制可以在避免今後的漲價中,公眾總是認為自己是受害的「沉默的大多數」。
對於政府來說,一個透明合理的市場定價機制可以理順成品油價格結構,把供應成本和補貼核清楚,讓石油企業按供應成本定價,對消費者按需要補貼。對石油國企進行比較有效的監督,也可以通過區別補貼來提高補貼的有效性,只有在充分反映成本,透明合理的價格的機制下,漲價的理由才有可能被公眾理解。
目前成品油價格下調的呼聲或許會促使政府盡快地下調成品油價格。但是,要不滯後,只有改革定價機制。只要是政府成品油的調價,滯後就意味著一定會調過了或沒調夠。政府定價不可能讓價格成為及時有效的市場信號,滯後只能通過改革,形成市場定價的價格機制來解決。市場定價應該是一個隨行就市、自我調價的過程。成品油價格對原油市場的反應通常非常敏銳。
至於說目前成品油價格是不是該往下調,中國只能猜猜政府想怎麼做。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相對清楚,但應該是穩定在那個價位,專家基本上都在猜。事實上,人們對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要多久、有多大,既不完全理解,也無法正確判斷。國際油價像「過山車」一樣,上下波動非常大,從7月底最高峰的每桶147美元降到目前的65美元。所以,這是一段非常混亂的時期。在這樣的關口上,政府大概不會做什麼,至少要到相對穩定的時候才會有相應的動作。因此,如果情況穩定下來,原油期貨的價格開始在每桶穩定於80美元之下,政府一定會下調成品油的價格。
在等等吧。

❺ 原油價格上漲或下跌意味著什麼

原油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能源,原油的價格下降意味著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衰退.原油價格上漲則說明經濟發展良好.那麼下面具體給樓主詳細講解:
1、供求關系的影響
供求關系是影響任何一種商品市場定價的根本因素,燃料油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到2003年國內燃料油的產量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一半,而進口資源佔到供應總量的半壁江山,進口數量的增減極大地影響著國內燃料油的供應狀況,因此權威部門公布的燃料油進出口數據是判斷供求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新加坡普式現貨價格(MOPS)是新加坡燃料油的基準價格,也是我國進口燃料油的基準價格,所以MOPS及其貼水狀況反映了進口燃料油的成本,對我國的燃料油價格影響更為直接。

2、原油價格走勢的影響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產品,原油價格的走勢是影響燃料油供需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燃料油的價格走勢與原油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據對近幾年價格走勢的研究,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和新加坡燃料油現貨市場180CST高硫燃料油之間的相關度高達90%以上,WTI指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其期貨合約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上市。國際上主要的原油期貨品種還有IPE,IPE是指北海布倫特原油,在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上市。WTI和IPE的價格趨勢是判斷燃料油價格走勢的二個重要依據。

3、產油國特別是OPEC各成員國的生產政策的影響
自80年代以來,非OPEC國家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二,最近幾年有所下降,但其石油剩餘可采儲量是有限的,並且各國的生產政策也不統一,因此其對原油價格的影響無法與OPEC組織相提並論。OPEC組織國家控制著世界上絕大部分石油資源,為了共同的利益,各成員國之間達到的關於產量和油價的協議,能夠得到多數國家的支持,所以該組織在國際石油市場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其生產政策對原油價格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4、國際與國內經濟的影響
燃料油是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能源,特別是在電力行業、石化行業、交通運輸行業、建材和輕工行業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燃料油的需求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分析宏觀經濟時,有兩個指標是很重要的,一是經濟增長率,或者說是GDP增長率,另一個是工業生產增長率。在經濟增長時,燃料油的需求也會增長,從而帶動燃料油價格的上升,在經濟滑坡時,燃料油需求的萎縮會促使價格的下跌。因此,要把握和預測好燃料油價格的未來走勢,把握宏觀經濟的演變是相當重要的。
5、地緣政治的影響
在影響油價的因素中,地緣政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地緣政治中,世界主要產油國的國內發生革命或暴亂,中東地區爆發戰爭等,尤其是近期恐怖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散和加劇,都會對油價產生重要的影響。回顧近三十多年來的油價走勢不難發現,世界主要產油國或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發生的重大變化,都會反映在油價的走勢中。
6、投機因素
國際對沖基金以及其它投機資金是各石油市場最活躍的投機力量,由於基金對宏觀基本面的理解更為深刻並具有"先知先覺",所以基金的頭寸與油價的漲跌之間有著非常好的相關性,雖然在基金參與的影響下,價格的漲跌都可能出現過度,但了解基金的動向也是把握行情的關鍵。
7、相關市場的影響
匯率的影響。國際上燃料油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標價,而目前國際上幾種主要貨幣均實行浮動匯率制,以美元標價的國際燃料油價格勢必會受到匯率的影響。利率的影響。利率是政府調控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利率的變化,可了解政府的經濟政策,從而預測經濟發展情況的演變,以及其對原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影響。所以匯率市場和利率市場都對油價有相當的影響。

❻ 國內推出原油現貨意義重大

原油是基礎性的大宗商品,涉及中下游眾多的產業鏈。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主要由紐約商業交易所、洲際交易所決定,亞太地區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原油基準價格。我國雖然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產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但在亞太石油定價體系中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國內原油價格實質上是國際價格的「影子」。
我國推出原油期貨的意義
作為一個在世界經濟體系和石油市場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戰略大國,我國推出原油期貨的意義十分重大。
一、爭取原油定價權,增強國際競爭力
由於亞太地區還沒有權威的原油基準價格,「亞洲升水」使我國進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約20億美元。近二十年來,因為中國等亞洲國家無定價權,在不考慮運費差別的情況下,亞洲主要的石油消費國對中東石油生產國支付的價格,比從同地區進口原油的歐美國家的價格每桶要高出1—1.5美元。
亞太范圍來看,近年各國對亞太石油定價中心的爭奪日益激烈,我國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亞洲最大的兩個能源期貨市場是日本石油期貨市場和新加坡石油期貨市場。我國大慶生產的原油掛靠印尼米納斯原油(Minas)定價,勝利、大港原油掛靠印尼辛塔中質原油(Cinta)定價,渤海原油掛靠印尼杜里原油(Duri)定價。推出原油期貨,無疑將有助於中國爭奪國際定價權,穩定國內經濟運行。
二、為石油石化及相關企業提供保值避險工具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目前進口佔比超過55%,進口原油的保值和價格鎖定需求顯得十分強烈。根據我國入世協議,外國企業獲得與國內石油企業同等的國民待遇,外國企業帶著價格制定優先權和石油套期保值的雙重優勢進入國內石油市場。如國內企業無法通過石油期貨交易進行避險,就會處於更加被動和不利的境地。其他的石油石化企業,比如一些民營企業,在產業鏈中沒有定價權,急需在原油期貨市場套期保值,鎖定生產經營成本或預期利潤,增強抵禦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
三、促進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
我國現行的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油價形成機制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調價時間的滯後性。國內油價變化比國際油價滯後,不僅與市場當時的實際情況不一致,而且在接軌價格十分透明的情況下,市場參與者的投機傾向十分明顯,不利於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二是價格接軌的簡單機械性,沒有考慮到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在消費結構、消費習慣及消費季節等方面的差異,難以反映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真實供求狀況。期貨市場則是一個公開、集中、統一以及近似於完全競爭的市場,能夠形成直接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石油價格。
四、作為國家對石油市場調控的手段
現代石油市場是一個由現貨市場、現貨遠期市場和期貨市場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完整市場體系,這三個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各有不同。如果推出石油期貨,國家對石油市場的宏觀調控可以通過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同時進行,不僅多了一個手段,也增加了靈活性。同時,原油期貨的推出將成為加快產業優勝劣汰進程的利器。具有一定規模、管理先進的技術型企業能夠依託人力、物力、財力優勢,利用期貨市場更好地規避市場風險,不斷做大做強,進而實現行業整體的結構性優化,並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過渡。
五、協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維護國家石油安全
石油戰略儲備是一個國家能源安全體系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不儲存足夠的石油,一旦石油通道或者石油供應發生問題,比如在霍爾木茲海峽發生戰爭,大量的石油供應就會被切斷。推出石油期貨交易,一方面利用期貨的保證金制度,幫助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預買預賣,建立起穩定的遠期供銷關系,可以相對減少企業的石油現貨庫存和資金佔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貨石油儲備的不足;另一方面通過「保稅交割」上市原油期貨,國際石油貿易商會在中國建立交割倉庫以儲存石油,大量石油將被運輸和儲存在中國,形成資源的社會儲備,從而利用國際資金幫助我國儲備石油。
國內原油期貨上市許加快步伐
即將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登陸的原油期貨上市日期漸近,作為國際化交易品種,匯兌等相關細節問題進展如何?會不會成為最後的「攔路石」?
原油期貨作為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突破口」,境內外資金在此進行套利和對沖,對匯率市場化和波動非常敏感,在人民幣自由兌換未實現、外匯期貨尚缺席的背景下,原油期貨上市須加快清障。

❼ 人民幣升值對誰有利對誰不利

大家可以想想人民幣升值後的結果:
現在:1$=8.3rmb
升值後:1$=7rmb
我國產的某產品現在出口價格:10$=83rmb
我國產的某產品升值後出口價格:10$=70rmb
清楚了嗎?國際上結算是以美元或者黃金為單位的,不是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的,而我們國內是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的。
升值的結果,我們生產同樣的產品,升值前,我們可以得到83元,升值後,只可以得70元。
升值只對既得利益者暫時有利,即他們的70元暫時=83元,購買力大增,隨即造成物價上升乃至通貨膨脹,因為我們的紙幣發行量是一定的。
所以:人民幣對外升值其實就是對內貶值。從上面等式可以看出,我們的國民總產值是一定的,升不升值都是一個單位(可以是萬億或者十萬、百萬億)的美元量,升值就是7個單位(可以是萬億或者十萬、百萬億)的人民幣量,不升值就是8.3個單位(可以是萬億或者十萬、百萬億)的人民幣量。
知道為什麼別人都要我們人民幣升值,而我們為什麼堅持不升的道理了吧!
毛主席說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對航空、造紙、園區開發、房地產、通信運營、通信設備等行業構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業外,對其他行業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對鋼鐵、視聽器材、石油開采、紡織服裝、元件等行業有一定的利空
人民幣升值對各主要行業影響的傳導路徑和范圍各不相同,總體來看可以從以下角度加以分析:

1、外匯負債類行業將明顯受益,主要包括航空、貿易等行業。這些行業由於有較多的外匯負債(特別是美元負債),因此人民幣升值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匯兌損益,特別是像航空類公司,往往都有巨額的美元負債,因此將明顯受益。

2、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也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紙漿進口)、鋼鐵(鐵礦石進口)、轎車(部分重要零部件進口)、石化(原油進口)、化纖及塑料(原料進口)、航空(航空器材進口)、服裝(高檔面料進口)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中國造紙行業中的紙漿成本佔70%,而紙漿中的38%是進口的,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造紙行業的成本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從而明顯提升造紙行業的盈利水平。

3、投資品行業也會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土地價值的房地產、園區開發等行業、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由於此次升值幅度不大,因此境外資金有可能對通過投資這些行業中的公司所擁有的土地或房產來獲得升值收益,從而加大資金對這些投資品行業的吸引力,從而引發價格的上漲。

4、傳統的出口優勢型行業則受到直接沖擊,包括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產品。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僅2%的升值幅度影響不大,通過成本壓縮和價格適當轉移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5、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它們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

6、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將也會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後會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並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

7、外貿服務業行業可能會間接受損。由於人民幣升值可能對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將可能對港口、機場和航運行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由於升值刺激進口可能也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其影響幅度相對較小。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是較為復雜和多角度的,往往是利空和利多的綜合。匯總分析,結合我們對各行業重點公司在人民幣升值2%的情況下的盈利情況變化分析,我們認為此次人民幣升值對航空、造紙、園區開發、房地產、通信運營、通信設備等行業構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業外,其他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對鋼鐵、視聽器材、石油開采、紡織服裝、元件等行業有一定的利空,但從我們跟蹤的重點公司業績變化來看,程度不大。而其他的行業總體是一個較為中性的情況。

房地產:物業持有類公司受益最大

中信證券 升值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有利好、利空兩方面:

利空影響:貨幣持續過度升值會導致經濟減速(因為FDI下降、凈出口下降)、外資需要下降,從而使房地產需求下降,並會導致通脹水平下降,從而使房地產價格漲速下降。

利好影響:第一,升值預期導致外資對房地產的投資需求加大。貨幣升值預期卻會導致外資的涌外,並大量投資到房地產上,從而增加房地產投資需求,推高房價,這是貨幣升值過程中必然發生的;第二,收入效應及財富效應導致國內房地產需求增加。升值導致物價變得更便宜,用於購房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購房能力的提高導致需求增加。

利空與利好影響相迭加形成升值對房地產的最終影響,因此,升值的最終影響取決於升值後宏觀經濟的走向,如果經濟仍然能保持較高的增長,則升值對房地產是利好,如果經濟出現嚴重衰退,則房地產亦將受損。

升值對房價的影響是最早持續上漲、然後泡沫形成、最後泡沫破滅、房價下降。韓國、日本、我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的歷史均是如此。這一過程的原因在於:

在升值初期,經濟形勢良好,需求增加,特別是外資投資需求增加,導致房價上漲;升值過程中,房價在不斷上漲,泡沫形成,但支持房價的宏觀經濟卻受到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最後,幣值升至最高時,房價到了最高點,但出口受到重大影響、外資撤退,宏觀經濟開始走向衰退,這時就是泡沫破滅,房價下降的時候。

整個過程周期長度取決於升值周期長度,一般會較長,如韓國是4年,1986年至1990年;日本是24年,1971年至1995年;我國台灣是8年,從1985年至1992年。

人民幣升值剛開始,對房地產是利好,房地產需求增加,房價上升。

房地產上市公司將從升值中受益:一是持有物業及儲備升值,二是需求上升加快銷售進度,三是房價上升提高毛利率。

受益最大的公司是物業持有型公司,能享受房價長期上漲帶來的利好,這類公司包括金融街、招商地產、小商品城、華僑城等;其次是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開發類公司,只能通過現有儲備升值帶來項目毛利提高中受益,新增儲備成本上升,從而無法保持長期的高毛利,這類公司包括萬科、金地等。

但受國家對房地產行業調控的影響,升值不會改變住宅開發類公司增長下降的趨勢。

旅遊業:收入效應大於價格效應

中信證券 目前,我國入境旅遊者中,香港同胞所佔比例最大,為6成多,外國人僅為1成多;但在國際旅遊外匯收入中,外國人比重接近5成,香港同胞接近3成。在入境外國人中,亞洲佔到6成以上,歐洲和美洲分別在2成和1成左右。從前15個主要客源國結構中可以看出,匯率變動能影響入境客源和國際旅遊收入的主要是亞洲貨幣:日元、韓元、盧布和美元,以及香港元和澳門元。

匯率變動對入境旅遊的影響主要是價格效應。根據WTTC編制的各國旅遊競爭力指數,中國旅遊業的價格競爭指數非常高。2003年中國的飯店平均價格為98.43美元,在全球21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120位,基此測算的中國旅遊業價格競爭力指數為89,在21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2004年中國的飯店平均價格為72.13美元,在全球排106位,基此測算的中國旅遊業價格競爭力指數為80,排名第16位。2004年價格競爭力排名有所降低,但依然位居前列。

中國旅遊產品和服務價格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非常便宜的。因此,即使人民幣升值,對本來就很便宜的中國旅遊業而言,入境旅遊者數量不會因價格效應而明顯減少。況且,目前入境旅遊市場競爭比較激烈,旅行社和酒店內部即可消化人民幣小幅度升值的價格效應。

中國的國際旅遊產品結構尚處於較初級階段,即以團隊觀光為主,而度假產品遠未成熟。這種產品結構的特點是旅遊者的價格敏感性不高。以1994年為例,當年人民幣匯率並軌,對美元匯率並軌到8.7人民幣/美元,正常規律當年的入境旅遊應有大幅度增長,但實際情況是當年的入境遊客增長率是1990年至2002年這13年期間的最低點(5.2%)。

匯率升值將通過收入效應對出境旅遊產生明顯影響。近年來居民出境旅遊傾向不斷提高,出境規模不斷擴大,人民幣升值將提高居民出境旅遊消費能力,有出境游資格的旅行社將從中受益。由此也將分流部分原計劃在國內旅遊的人群,可能對國內飯店和景區的接待量產生影響,但數量輕微,可以忽略。

總體看,我們依然堅持年初和年中的判斷,即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入境旅遊市場需求會產生價格效應,但作用不會大,對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則有積極的收入效應。從上半年情況看,入境旅遊增長速度超乎預期,而國內旅遊增長趨緩。人民幣升值則有助於促進國內旅遊,對旅遊市場的總體效應為正面。

人民幣升值商業受益

中信證券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商業零售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收入效應。從短期看,匯率升值帶來財富增加效應,消費者實際購買力增強,促進商品消費增長,商業零售業從中受益。但如果人民幣升值對國民經濟增長產生較大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消費增速減緩,零售企業受損。

二是價格效應。主要體現在進口商品價格下降,產生與收入效應的疊加,刺激消費增長,使零售企業受益。其中受益比較明顯的是進口商品銷售比重較大的百貨業態公司。

三是渠道效應。匯率升值後,出口價格競爭力下降,先前國內以出口為導向的消費品生產商將尋求國內渠道作為替代,由此在商品供給數量和價格上使商業零售類企業受益。銷售終端對供應商的談判力也將顯著提高。這其中受益最大的應該是具有渠道優勢的連鎖商業。

人民幣升值也對國際商業資本的進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積極因素看,匯兌收益將促進已進入外資的擴張,從消極方面看,初始資本門檻提高將對新資本的進入產生抑製作用。就目前情況看,國際商業資本主要在國內采購,因此升值後,商業領域的內外競爭將進一步強化。

另外,人民幣升值也將通過地產價格效應促進商業店鋪租金的提高,由此那些具有商業地產資產的企業也將受益。

總體來看,匯率升值將使國內廠商的國際銷售通道受阻,國內銷售渠道的價值凸現。我們判斷,商務部從去年開始高度重視內貿領域,為人民幣升值做准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也要看到,上述三種效應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加上采購周期的存在,人民幣穩健小幅升值對今年商業類上市公司的業績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建議關注具有網路優勢的連鎖類商業企業,以及具有優良商業地產的企業,例如百聯股份、新世界、大商股份、華聯綜超、蘇寧電器等,從中期看,匯率升值將對這些公司的業績有所貢獻。

對石油石化子行業利弊不一

中信證券 匯率是一個影響石化行業盈利的主要外部因素。石化行業對進出口的依賴性比較強,特別是大宗原材料部分。匯率的變動直接構成對企業利潤的影響。由於不同子行業對進出口的依賴程度不同,因此,人民幣升值對不同子行業的影響也是有差異的。

從進出口的角度分析,匯率的升高必然會降低進口的門檻和增加出口的難度。對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品,我國主要是進口,例如合成橡膠和合成樹脂,而出口則主要集中在基礎化工原料,在這方面的優勢是資源,而不是技術。因此,匯率的升值必然更加強化附加值高產品的進口,導致國際產品對國內市場佔有的加劇。同時,會更加壓榨資源類化工產品的利潤空間。

對原油開采業的影響。對於原油開採行業,目前我國進口依賴度比較大,按照2004年的數據測算,我國原油的進口依存度達到40%。國內原油價格是根據以美元定價的國際原油價格制定的。這就存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問題。從理論上講,如果人民幣升值1%,進口的原油價格用人民幣衡量就會相應降低1%。對國內原油開采業來說,售價也將下降1%,對開采業的影響是不利的。

對煉油行業的影響。對於煉油業,由於人民幣升值1%,則原油成本相當於下降1%。而成品油價格的定價機制是區間機制,售價不僅僅與國際定價有關,還與定價機制有關。因此,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與成本並不聯動。如果成品油的價格下降幅度小於原油的下降幅度,對煉油業將構成利好。在目前的定價機制下,成品油的價格調整滯後於市場價格的變動,因此,由於人民幣升值將直接構成原油進口成本的下降,對煉油業帶來利好,這種利好的持續性將決定於政府對成品油價格的調整幅度和頻度。

對大宗化工品的影響。對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為代表的中游產品來說,目前處於進口大於出口的格局。雖然國內產品供不應求,但如果人民幣升值,進口產品價格的走低將加劇國內市場競爭,對國內產品價格將產生壓製作用。而成本方面,石腦油是受匯率和定價機制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中游產品的價差空間有可能縮小。匯率的下降將引導國內產品價格同幅度的下降,而成本取決於多個因素,因此,匯率最終的影響結果是終端產品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成本下降的幅度,對大宗產品帶來負面影響。

對綜合類石化公司的影響。對於綜合類的石化公司來講,主要的原料供應來自國外,如原油,而自己的產品主要是滿足國內市場,所以匯率上升將獲得成本降低的好處,但自己的消費市場可能面臨國外低廉產品的沖擊。對於國內本身就自給率不高的市場來說,由於人民幣升值,進口產品主導價格帶來的價格下降將大於成本降低的幅度,匯率上升給這些企業帶來負面作用。

對於終端產品來講,匯率的波動也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利潤,由於其上游和自身的產品價格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最終的結果將是上游成本傳遞的效應和自身受國外競爭壓力作用的綜合體現。

總之匯率將通過價格和市場競爭,對石化子行業產生不同的影響,需求將部分抵消價格波動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同時,匯率因素雖是影響因素,但並不是主導影響因素,如果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幅度在5%-10%之間,這樣的一個幅度不構成對石化行業的根本性影響。

食品飲料行業:影響有限

中信證券 人民幣升值對食品飲料行業及上市公司影響有限,對不同子行業而言略有差別。

基於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規模,以及大多數公司市場化與國際化時間均較短,目前食品飲料上市公司消費市場主要在國內,為此人民幣升值對產品出口的負面效應在食品飲料行業整體影響不明顯。

對少數出口收入佔比較大的企業,如豐原生化(000930)、安琪酵母(600298)、ST大江(600695)、國投中魯(600962)、新中基(000972)、ST屯河(600737)則構成較大負面影響。

從進口原料成本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青島啤酒(600600)與燕京啤酒(000729)業績提升,因為進口啤麥在這兩家啤酒企業生產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考慮到啤酒大麥的采購周期及僅2%的升值幅度,對這兩家公司今年業績提升非常有限,我們初步測算在1~2%之間,而這還沒有考慮人民幣升值對這兩家公司少量出口啤酒的可能負面效應。

人民幣升值會降低進口奶粉的價格,從而給國內乳品企業的還原奶生產帶來更大的動力,但2%的升值幅度影響不大。

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進口食品飲料的價格,從而給國內企業帶來價格競爭壓力,尤其是投資者比較關心的葡萄酒行業,但我們認為這種影響非常有限。因為相比關稅大幅度降低而言,2%的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謂微不足道,而且價格競爭不會成為世界食品飲料巨頭在中國的策略選擇。

人民幣升值會降低機械設備的進口成本,從而降低目前使用進口設備較多的乳業上市公司與啤酒上市公司的資本性支出水平,提高資產盈利能力。就財富效應而言,人民幣升值會提升國內居民的人民幣資產價值,從而增加對高附加值的品牌食品飲料產品的需求,總體上有利於優勢食品飲料上市公司的更好發展。

對鋼鐵企業影響不同

中信證券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鋼鐵產業降低成本。對於鋼鐵行業,目前為凈進口國,其中2004年進口鋼材、鐵礦石、廢鋼分別為207億美元、127億美元和23億美元,全年進口總額為357億美元。2004年出口鋼材、鋼坯、鐵合金分別為83億美元、23億美元和26.5億美元,合計出口總額為133億美元。

隨著進口鐵礦石總量和佔比的逐年提高,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將有利於鋼鐵行業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中國鋼鐵工業的競爭能力。

考慮到中國鋼鐵企業產品市場主要為國內市場。目前我國長型材的市場供求主要受國內供求的影響,板材特別是薄板市場與國際市場聯動十分密切,但是,目前國際市場板材價格明顯高於國內市場,因此,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於鋼鐵行業總體是利好。

考慮到人民幣5~10%的匯率變動,對於全行業具有10%的利潤變動。

對於具體鋼鐵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其中,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礦石的寶鋼股份、馬鋼股份、唐鋼股份、武鋼股份等鋼鐵企業受益最大。H股價格的上漲將進一步拉動內地鋼鐵A股的上漲。從風險因素看,人民幣升值後,下拉以本幣計價的國內鋼材價格,有可能導致鋼鐵消費行業出口減少和進口鋼材數量的增加,導致行業供大於求局面的惡化。

❽ 請問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1、供求關系決定油價方向
決定原油價格長期走勢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於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給彈性較小,所以在沒有新的大型油田被發現以及重大技術創新出現時,影響原油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決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2、石油庫存——影響油價波動預期
石油庫存分為商業庫存和戰略儲備,商業庫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在石油需求出現季節性波動的情況下企業能夠高效運作,同時防止潛在的原油供給不足;國家戰略儲備的主要目的是應付石油危機。
影響現貨原油價格漲跌的因素中,石油庫存對油價的影響是復雜的,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減少當期供應,從而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增加當期供應,從而導致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3、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4、匯率因素
影響現貨原油價格漲跌的因素中,由於國際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為標價,因此美元匯率也是影響原油價格漲跌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美元升值時,國際上黃金、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原料價格有下跌的壓力;反之,當美元貶值時,此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將上漲。
5、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全球經濟的增長會通過改變石油市場的需求量影響石油價格,經濟增長和石油需求的增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與美國GDP變化趨勢大致一致,全球經濟狀況對石油價格也對石油價格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6、替代能源的發展
從能源消費結構圖中可以看出,石油的消費目前為止仍處於首位。石油在短期內還不可能被其他資源所替代,對石油的需求短期內仍會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
7、突發事件與氣候狀況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緊張的地緣政治強化了國際石油市場對供給收縮的預期。針對石油設施的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產油國政局動盪等地緣政治因素都會對國際油價帶來沖擊。
8、國際石油投機因素——加劇油價的短期波動
目前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國際投機資本的操作是影響國際油價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場的投機與市場預期往往加大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國際原油市場中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有著10%-20%的影響力。尤其是某些突發性事件發生的時候,大量的投機資本便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進行操作,加劇了國際石油價格的動盪。
9、人們的預期——心理因素助長油價波動
近幾年,對美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大量的投資基金選擇長期投資石油以規避通脹風險。短期內又有大量的投機資本進入石油市場利用各種預期或題材炒作,放大了油價上漲的趨勢。

❾ 宏觀經濟學:AS-AD模型怎樣說明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

石油價格走低帶動毛利率上升。由於原材料為石油深加工產品,毛利率與石油價格呈負相關。預期09 年毛利率較08 年提升1%。(本財經原創)推薦閱讀 國務院再出兩大穩市重拳 12板塊齊迎大利好 95基金巨虧超三千億八大金股前景樂觀(名單) 鹽湖鉀肥10股派16.72元刷新紀錄工行業績增長35.2%中石油降22% 高盛:鎖倉八成工行股份至2010年國資委調整大唐等3家央企主業寶安系舉牌追蹤 神秘散戶貼身

財務穩健。公司負債率合理,償債能力強,財務風險小。(本財經原創)

估值。在一系列假設之下我們預期公司09/10 年收入11.82/14.19億元,分別增長-3%和20%,實現凈利潤8667/9739 萬元,分別增長26.2%和12.4%,每股收益0.61/0.68 元。(本財經原創)

投資建議。公司歷史PE 和PB的平均值為24 倍和3.6 倍,中位值分別為16.91 倍和2.7 倍,我們認為給予公司09 年20 倍市盈率/2.6倍市凈率較為合理,目標股價12.2 元,給予「增持」評級。(本財經原創)

風險因素:石油和原材料價格波動,產品價格波動,下游需求會否受經濟影響進一步惡化。(本財經原創)
石油是關系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不僅滿足40%的世界能源消費,而且處於生產、運輸和消費等領域眾多產業鏈頂端。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2003-2007年,石油消費上升幅度佔世界石油消費增量的比重超過70%,這段時期,國際石油價格從24美元/每桶攀升至147美元/每桶的歷史高峰。作為石油凈進口國,在缺乏石油價格話語權的狀況下,國際石油價格風險暴露將威脅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和國家經濟安全。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人們開始關注石油價格變動與世界經濟興衰起伏之間的關系,早期觀點主要集中於成本效應和財富效應。成本效應觀點認為,石油是基礎生產要素,其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上升,總產出、勞動生產率和實際工資下降,在存在工資黏性的情況下,廠商勞動需求減少,失業率上升。財富效應觀點認為,石油價格上漲會造成石油進口國向石油輸出國的財富轉移,石油進口國消費下降幅度大於石油出口國消費上升幅度,從而導致世界總消費需求下降。然而,20世紀80年代的石油價格下跌並沒有帶來經濟學家預期的經濟繁榮,引發了對傳統解釋的懷疑。漢密爾頓等人實證研究了1949-1999年美國的經濟數據,發現石油價格在穩定時期上漲比下跌具有更大的沖擊效應,證實了石油價格沖擊的不對稱效應。穩定石油價格有利於實體經濟平穩運行,超過一定幅度的石油價格沖擊才會對經濟產生顯著影響。另外,石油價格沖擊的持續性也很重要,如面臨暫時性的沖擊,消費者會通過降低當期儲蓄以平滑消費,導致實際利率上升。

鑒於石油價格沖擊傳導渠道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有研究採用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DSGE)方法分析石油價格沖擊,該方法逐漸體現出其相對於VAR方法的優越性。早期嘗試是將石油價格沖擊視為類似技術沖擊的外生變數,從生產成本、實際工資、不完全競爭和資本利用率等幾個方面人手,將石油作為一種額外生產要素引入到新凱恩斯增長模型中,這為解釋石油價格沖擊的宏觀經濟效應提供了微觀基礎。國內學者劉強建立了兩部門混合經濟真實經濟周期模型,從理論上探討了石油價格沖擊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認為消費結構、相對實際石油價格和生產技術結構共同決定了GDP變化的方向,而投資率隻影響變化的幅度。研究假定資本與能源之間是可替代的。也有學者認為,已置資本的能源效率在短期內是不變的,可以採用非可逆資本形成機制(putty-claymechanism)描述能源和資本之間的替代關系。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不僅能夠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分析石油價格沖擊的影響,區分不同類型的石油價格沖擊,而且還能處理貨幣政策、投資調整成本、工資黏性、利率渠道、外部市場等因素的政策實驗。
大宗商品具有金融資產屬性,國際石油價格與IMF大宗商品總體價格指數變化具有深度聯動關系。國際石油價格已經是投資者判斷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的重要參考因素,石油價格沖擊影響金融資產價格的傳導機制是理論和實務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研究石油價格與金融市場之間關系的文獻相對匱乏,且以實證研究為主。直觀上,普遍認同石油價格變動影響金融資產預期未來現金流和隨機貼現率,進而改變金融資產價值。米勒和拉蒂(MillerandRatti)採用VECM模型檢驗了美國股票市場指數與石油價格之間的長期關系,他們發現,在1970-1980年和1988-1999年,石油價格與股票市場指數存在顯著負向關系;而1999年之後兩者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消除。他們認為,可以由世界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股票市場和石油價格泡沫來解釋。

石油價格波動與金融市場系統風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邏輯上講,石油價格波動性上升,致使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增加,導致隨機貼現率上升。石油價格對股票市場的沖擊效應也存在不對稱性,而且不同原因導致的石油價格波動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也不同。凱利安和帕克(KilianandPark)發現,不同類型石油價格沖擊對股票市場以及不同行業股票收益影響不同,供給驅動的石油價格沖擊對股票市場的沖擊不是十分顯著,需求導向型石油價格上漲則導致股票市場較長時間內持續上漲,而石油市場特有的需求(如投機性需求或庫存調整)導致的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股票市場在短期內持續下跌。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各國匯率波動性上升,石油價格是影響匯率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石油價格變動直接影響到石油輸出國和石油進口國之間的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水平,進而導致匯率市場供求狀況發生改變。虞偉榮和胡海鷗也發現,石油價格波動是美元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變動的主要原因,而我國實際匯率水平受到美元名義匯率與物價水平相對變動的影響。其次,石油價格沖擊對不同行業和部門的影響會導致一國貿易條件的變化,如果非貿易部門的能源消耗更多,那麼石油價格上漲將會導致實際匯率上升。菲爾瑞等人(Fioreetal)建立了三國開放經濟一瑚均衡模型,模型中包括美國、歐盟和歐佩克國家美元和歐元兩種貨幣,全面研究了石油價格對匯率的影響機制。另外,石油美元與石油期貨市場的發展,也使得石油價格與美元匯率之間的關系更緊密。石油美元具有游資性質,流人石油期貨市場與致羊群效應加劇,進而導致石油價格波動性上升。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歷次經濟衰退之前幾乎都伴隨著石油價格上漲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石油價格大幅上漲,貨幣當局有可能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利用利率、貨幣供應量等政策工具進行詬節。石油價格上漲導致貨幣需求上升,在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名義利率上升,投資受到抑制。另外,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物價水平上漲,在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受到抑制。或許石油價格沖擊引起的經濟衰退並不是因為石油價格本身,而是貨幣當局採取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所導致的。伯南克等人(Bernankeetal)採用結構VAR模型估計了美國的經濟月度數據,模型模擬發現,當石油價格沖擊發生後,若美聯儲不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美國經濟不會發生如此大的衰退。勒達克和斯爾(LecandSill)將石油價格沖擊引入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發現貨幣政策當局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採取的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確會導致實際產出更嚴重下降,最優貨幣政策就是保持利率盯住制不變。也有研究認為,緊縮性貨幣政策的作用不能掩蓋石油價格的沖擊,即使擴張性貨幣政策也不能抵消石油價格的沖擊。漢密爾頓和埃雷拉(HamiltonandHerrera)認為,伯南克等人採用的模型滯後期太短。他們採用結構VAR模型重新估計了緊縮性貨幣政策在過去幾次經濟衰退中的作用,發現石油價格沖擊之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確導致實際產出下降,但貨幣當局無法運用貨幣政策完全抵消石油價格上漲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另外,石油價格與貨幣政策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貨幣政策不僅要對石油價格的沖擊作出反應,而且也要營造一種利率或匯率環境,反過來影響石油價格。克里欽(Krichene)認為,石油價格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取決於石油價格沖擊的類型,供給驅動型沖擊會導致利率上升,但低利率環境卻會導致類似2002年以來的石油價格波動上升。石油處在國民經濟產業鏈的頂端,並且是重要的國際大宗商品之一,其價格變動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石油價格風險溢價不容忽視,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結合當前國際石油市場狀況與我國國情,理清石油價格沖擊的來源和傳導機制對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今後值得研究的問題有:第一,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石油價格沖擊傳導機制,兼顧石油價格內生性問題,以及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國內石油價格的影響。第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對石油價格沖擊傳導機制的影響。第三,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且原油和成品油市場尚未完全市場化,在能源體制改革中應體現石油價格沖擊的因素。第四,應重視股票市場對能源行業資本的配置作用,其能否准確反映石油價格風險決定了能否合理配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