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查詢重慶市成品油表觀消費量
不可能查到。表觀消費量=產量+進口-出口,這是一個國家的演算法。一個城市很難找到出版口和進口,像重慶這種幾乎不產權成品油的城市,找到進口就可以,可是你也很難查到。所以一般不用表觀消費量,而應該用估算實際消費量。你看看中石油中石化的年報裡面分地區成品油銷量裡面有沒有,加起來就是絕大部分了,其他還有一個民營公司和三資企業,不過不打擠,本來就是估算。
❷ 統計局是如何統計成品油消費量的為什麼消費量會大於油品銷售企業的供應量
能源統計的原則有兩個,一個是誰消費誰統計,也就是誰用的誰統計
另外一個版是何時消何時統,也就權是說什麼時候用的什麼時候統計
如果是現金加油,那麼就是用發票中的消費量加總統計。
如果是油卡加油那就用石油公司網站列印的對賬單中實際消費量進行統計。
大於供應量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油卡是先買入金額,然後消費,在用的時候才統計消費量,所以有可能比供應量大。
❸ 北京市每天的成品油消耗量數據
08年的數據:北京市場每年的成品油消費大約570萬噸,年增長大約8%。
❹ 成品油銷售現狀如何誰有這方面的分析報告
成品油銷售是整個石油行業鏈條中最後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是實現整個行業價值鏈條的關鍵所在。
2007年國內成品油價格仍受國家宏觀調控,低於國際市場價格。2007年下半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國內加工企業出現較大虧損,部分地方煉廠停產,成品油市場供應一度緊張。2007年11月1日,中國政府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噸提高人民幣500元,提價後市場供需基本平衡。2007年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1.86億噸,增幅6.9%。2007年國內成品油實際需求量達到1.9億噸左右,增幅與2006年基本持平。影響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是國際油價的變化、汽車市場的發展、替代燃料數量的大小、氣候與降水量的起伏等。
2006年年底頒布、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被普遍認為是中國認真履行入世承諾,進一步擴大了石油市場開放的標志性規章。開放將改變國家統一配置原油資源和成品油集中批發的格局,使市場主體多元化,引入了更多競爭;但外資的進入也給國內石油企業帶來了不少壓力。但市場不會出現大規模重新洗牌,格局將微調,呈多元化競爭趨勢。
2007年至2010年,中國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5.5%,2010年至2020年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4.2%,均高於同期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使得成品油需求占石油需求比重進一步提高,從2006年的47.1%提高到2010年的54.1%、2020年的59.5%,總體提高12個百分點。分品種而言,汽油需求量的預計增長速度最快,年均增長5.7%,煤油年均增加5.0%,柴油年均增長4.2%。
❺ 典型成品油管道因素分析
以某成品油管道為例進行分析(以下稱B管道)。B管道的設計輸量為500萬t/a,最大輸送能力580萬t/a,沿途分輸點多且分輸量較大,地形起伏劇烈,最大落差達2000多米。以其一年的輸量為例,分析各因素對B管道能耗的影響。各輸量下管道沿途的分輸情況如表3-9所示。
表3-9 B管道沿線的分輸情況
圖3-6 生產單耗隨輸量的變化曲線
1.輸量對能耗的影響
輸量越大,管道的能耗越大,且輸量的變化對管道能耗的影響最為敏感。以平均地溫15℃、汽柴比為1:2時的情況為例,分析生產單耗隨輸量的變化趨勢,如表3-10和圖3-6所示。
表3-10 輸量對生產單耗的影響
在設計輸量500t/a,平均地溫15℃、汽柴比=1:2、機泵效率80%的情況下,輸量增加10%,能耗增加18%,生產單耗增加8%;輸量降低10%,能耗降低17%,生產單耗降低7%。一般情況下,在某些低輸量區間,輸量降低導致生產單耗增加。
經分析計算,在輸量上下波動10%的范圍內,首站提供的能量96%以上用來克服地形高差,而1號分輸泵站提供的能量則有47%~57%用來克服地形高差,而這部分能量與輸量呈線性關系,因此使得全線的能耗隨輸量的變化規律較大地偏離了水平管道的規律(生產單耗與輸量Q的1.75次方成正比);計算8號站~11號站和11號站~14號站的能耗,其能耗和單耗隨輸量的變化規律與預期值非常接近。在這種情況下,用來克服地形高差的能量占總能耗的比例越大,能耗和單耗隨輸量的變化規律與預期值偏離越多。
2.季節對能耗的影響
季節對能耗的影響體現在地溫變化對油品物性的影響上,油品的粘度和密度越大,相同輸量下管道的動力消耗就越大。B管道所輸油品的粘度和密度如表3-11所示。生產單耗隨溫度的變化如表3-12和圖3-7所示。
表3-11 油品物性參數
表3-12 地溫對生產單耗的影響
圖3-7 生產單耗隨地溫的變化曲線圖
地溫降低或升高5℃,生產單耗變化的百分比如表3-13。
表3-13 單耗變化的百分比
可以看出,地溫升高或者降低5℃,生產單耗增加或者降低1%,可見地溫對成品油管道生產單耗的影響很小。
3.管道輸送的油品比例變化對能耗的影響
管道的輸量及地溫等條件不變時,油品輸送比例的變化對生產單耗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當兩種油品的物性差別比較大時,管道能耗的變化更加明顯,油品輸送比例變化趨勢如表3-14和圖3-8所示。
表3-14 汽柴比對生產單耗的影響
圖3-8 汽柴比對生產單耗的影響圖
可以看出,隨著汽柴比的減小,生產單耗上升,並且上升的幅度越來越大。汽柴比由1:2變化至1:3時,生產單耗增加0.7%;汽柴比由1:2變化到1:1時,生產單耗降低2%。
❻ 成品油的供需情況
預計2013 年,我國汽煤柴三大成品油產量將達到約2.97 億噸,同比增長5.3%左右,將上半年下降0.3 個百分點,表觀消費量將達到約2.87 億噸,同比增長3.6%左右,較上半年下降0.1 個百分點,市場供需保持寬平衡狀態。其中,3 季度產量約為7349.3 萬噸,表觀消費量約為7126.8 萬噸。
依據一:經濟繼續增長,增速相對較低從世界經濟指標和權威機構分析看,下半年世界經濟緩慢復甦,增速不理想。
中國經濟指標也顯示增速難以較大幅度回升。國家可能對經濟政策進行微調,但力度可能不大,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有限。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相對穩定,增速相對較低。
依據二:煉油能力繼續擴大,產量保持平穩增長2013 年國內煉油能力將新增4050 萬噸/年,出現5 年來的最大增量:主營單位將有5 家煉廠擴建,新增煉能1850 萬噸/年;四川石化和中化泉州新建煉廠將於2013 年陸續投產,新增煉能2200 萬噸/年。
2013 年包括主營煉廠和部分地煉在內的煉油能力將突破5 億噸/年。根據新增產能的投產節奏,並考慮到需求增長幅度對開工負荷的影響,預計2013 年國內成品油產量約為2.97 億噸,同比增長5.3%左右。
依據三:促消費政策持續實施和汽車銷售的透支效應共同作用,汽油需求有望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2013 年,節能汽車補貼政策仍將繼續落實,第二輪「汽車下鄉」政策有望在局部地區實施,節假日高速路通行免費措施的延續,以及日系品牌汽車銷售的缺口逐步被其他品牌填補,均將對汽車市場的增長提供支撐。
但另一方面,2009 年、2010 年中國汽車銷量45%和32%的爆發式增長對後期汽車銷售的透支作用仍將延續到2013 年,加上大中型城市限制汽車出行的力度仍將加大,均將限制汽油需求的增長。
依據四:航空出行增加,煤油需求將穩定增長2011 年1 季度以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經連續8 個季度高於國內機票價格的增長。考慮到2013 年國家對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將會落到實處,以及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各項措施繼續實施,預計民航國內客運市場將維持高速增長。
另外,世界經濟略好於2012 年也將帶動國際商貿往來活動的恢復,國際航空貨運量增長有望加快。
依據五:柴油用油需求將實現增長,柴油市場將溫和回暖結合對柴油用油行業發展趨勢的分析,預計 2013 年十大柴油終端行業中的公路物流、農業、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建築業、工礦企業、商業民用等七大行業的用油需求較2012 年將實現增長,這些行業約占柴油終端消費量的90%,柴油市場溫和回暖的方向明確。
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增長減緩。隨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及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國內油品的市場需求增速減緩將成為長期趨勢。截至2013年末,我國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逾7億噸/年,已顯現過剩的跡象。2006~2012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年均增幅為6.8%。根據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變化情況,智研咨詢預計2013年國內原油表觀消費量約4.89億噸,同比增長約3%;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1645億立方米,增長15.5%;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約2.87億噸,增長3.5%,其中柴油表觀消費量約1.70億噸,與上年大致持平。預計2014年,原油表觀消費量約5.1億噸,同比增長4%;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1880億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約為3.02億噸,增幅4.5%。
國內成品油價格主要隨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其中,0#柴油年均價在8510元/噸上下,同比持平;93#汽油均價約9950元/噸,微漲0.2%。
❼ 2010年上半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10963萬噸,同比增長12.5%。全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加了多少噸求公式
(10963-x)/x=12.5%
x=9744.8888889
增加=10963-x=1218.11111
❽ 成品油消費稅的改革分析
消費稅具有宏觀調控的作用,設置目的不是為了收入,已經是繼增值稅、所得稅和營業稅後的第四大稅種,主要是針對成品油以及金銀手錶化妝品等奢侈品類產品。
關於試點向居民徵收成品油消費稅情況,可能會從加油站先試點徵收消費稅。目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將會加強徵收管理效果。當前我國成品油消費稅實行「價內稅」,在生產環節對成品油徵收消費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能夠保證稅源的穩定和統一集中徵收,方便稅務部門征管。但這種徵收方式也有著很大的弊端。
如果改為價外徵收,成品油消費稅若由「價內」改為「價外」,稅金將不再包含於成品油零售價格中,而成為價稅分列的稅種,另行徵收。如此一來,油企和消費者都將會受益。
該政策一旦實施,短期內消費者或會產生逆反心理,將會導致社會購買行為減少,能源相關行業將經歷一段動盪期。此外,終端繳費過於零散,給稅務部門管理工作提出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