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理財 » 成品油零售成本與煉化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成品油零售成本與煉化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3-18 01:07:01

❶ 如果結轉成品油成本

是如何結轉成品油成本吧?
我想問你,你是成品油加工企業呢還是成品油銷售專商呢?
前者比較屬復雜一點,後者比較簡單。
估計你是後者,看你們公司的規定了,即公司規定存貨發出的計量是什麼。
現在取消了後進先出法,一般企業採用先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後者能更好的計量存貨的發出成本。至於具體做法還是看你們公司的規定,如果沒有規定,建議你採用加權平均法。

❷ 本期銷售和視同銷售的成品油銷售成本,銷售成本怎麼計算求銷售成本的公式

銷售成本就是銷售成本,結轉正常銷售的銷售成本,視同銷售的也要結轉成本

❸ 1噸原油能煉多少噸成本油

中石化:1噸原油提煉汽油0.177噸、柴油0.383噸。成品油率60.8%。 中石油:1噸原油提煉汽油0.215噸、柴油0.394噸。成品油率63.7%。 國際水平:1噸原油提煉汽油0.29噸、柴油0.49噸。出油率80%以上

❹ 中石化煉油成本高為啥國家不進口成品油呢

你好,進口成品油是不現實的,成品油運輸各方面要求比較高,直接運輸成品油危險性很大,而且成品油都是有一定的保質期的,油輪運輸時間太長,等運到中國成品油基本被氧化的差不多了。

❺ 一噸原油能生產多少零號柴油,多少-35號柴油煉制零號柴油與煉制-35號柴油其收率差多少生產成本差多少

中石油:1噸原油提煉汽油0.215噸、柴油0.394噸。成品油率63.7%。
國際水平:1噸原油提煉汽油0.29噸、柴油0.49噸。成品油率80%以上。

原油可以提煉出什麼:
可以根據其組分沸點的差異,從原油中提煉出直餾汽油、煤油、輕重柴油及各種潤滑油餾分等,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過程。然後將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為原料,進行原油二次加工,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向後延伸的煉制過程,可提高石油產品的質量和輕質油收率。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一、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 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 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 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二、潤滑油和潤滑脂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三、蠟、瀝青和石油焦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四、溶劑和石油化工產品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❻ 對於成品油價格機制對石化企業成本控制的具體影響方面資料

解:設93#汽油的每年平均增長率為x
根據題意得:(1+x)²=1+41.7%
x1≈-2.190(捨去)
x2≈19.0%
答:93#汽油的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9.0%

❼ 中石化成本與道達爾成本

外資石油巨頭開進中國 中資公司保護傘漸失2007-11-04 02:43外資石油巨頭開進中國 中資公司保護傘漸失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美國康菲石油公司今年9月底宣布准備出售其擁有100%開采權益位於中國四川的川北氣田;與此同時,新加坡石油公司宣布以2.23億美元收購中國渤海灣一個海上油田,完成此次收購後,該公司將擁有渤海灣六個淺水油田,每天可產油4300桶。

如果不是和在此之前幾天前中國國務院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放在一起加以解讀,這樣的信息可能只有行業媒體才會加以關注。而按照國務院剛剛出台的這部新規定,境外公司將有權在政府批准合作開採的地區進行石油勘探、油田開發並在未來分享石油產品。

外資石油巨頭盼全面開放

對外國石油公司而言,上游的油氣勘探、開采是最早進入但多年來又鮮有建樹的領域。早在1970年代,英國石油公司(BP)就被允許在境內勘探石油,但外資石油巨頭很快就開始抱怨中國油氣資源有限,石油又被看成戰略資源,留給它們的只能是那些開采前景黯淡的貧油地區。

時至今日,在陸上石油開采中,僅有荷蘭皇家殼牌和法國道達爾公司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盆地的項目佔有一席之地。而現在外資公司在國內油氣資源交易中逐漸活躍,政策上又出現了松動的跡象,中國的石油行業開放即使在最為謹慎的上游,也出現了加速的跡象。

相比開放尚處在初級階段的上游,幾乎所有的外資石油公司近期都開始在中游的煉化領域發力。殼牌、BP、科威特國家石油、沙特阿美等石油公司開始頻繁在一些談判桌上出現,希望在中國建立更多石化項目。以殼牌為例,其與中海油投資43億美元建立的中海殼牌煉油項目已經投入生產。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外資石油巨頭盼望的全面開放的時刻已經來臨。事實上,它們要在中國深入拓展業務,還面臨著許多障礙,必須繼續耐心等待政策的進一步明朗。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表示,在石油領域,中國是逐漸開放,資本在逐步的多樣化,但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有些領域比如非常好的油田,不可能讓外資介入,這涉及到能源安全的問題。

當然,這並不妨礙外資企業有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描繪:下游銷售網路的擴大;合資甚至控股煉油廠的建立;原油及成品油進口資格的獲得;深度參與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這些都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外資企業接下來的突破方向。

統一上下游

石油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行業,石油企業通常選擇建立一條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以對沖油價大幅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包括上游勘探開發,中間煉油環節,下游的成品油批發和銷售網路的拓展。

外資石油公司如果希望中國業務取得更大的進展,就必須補足和加強這一鏈條中薄弱的環節。而在中國的市場格局中,擁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還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中國,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不僅獨占國內油氣資源的開采和80%左右的石油進口,壟斷著原油的煉制,還擁有大部分的零售加油站,從而在成品油批發和零售在政策上放開後,依然有效控制著市場批發和零售環節,很大程度上擠壓著外資和民營石油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截至2005年,外國石油巨頭們已經在中國石油勘探領域投入了上百億美元外資,主要通過與中海油的合作,在渤海、東海、南海擁有了不少油氣資源的開采權,但無論海上還是陸地,國際石油公司所獲得的區塊都是勘探難度相當大的區域,最可能獲得的是邊際油田或者偏遠地區的高風險項目,暫時還無法獲得大量的油氣收益。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今年6月表示,將推進石油勘探、開采等方面行業准入條件的制定,出台細化文件,實現各種所有制公平對待。康菲石油和新加波石油在中國的最新交易顯示了這一跡象。

實際上,對在海外擁有豐富油氣儲備的跨國石油公司而言,在中國境內的油氣勘探並非當務之急,相較國際平均水平,中國的石油開采成本較高。更現實的是將國際原油運到中國境內加工,佔領中國廣闊的成品油市場。

成品油零售2004年底放開,為外資拓展市場提供了通道,道達爾、BP、殼牌等外資企業已與中石油、中石化等建立了多個成品油零售的合資及獨資企業。目前,外資在中國已經擁有2000多座加油站。

www中國加油站網分析師李昱說,中油BP加油站的數量占廣東加油站的8%,但其銷售卻占廣東省的20%。外資企業在管理和銷售模式上技高一籌,這讓它們在零售環節的潛在優勢非常明顯。

不過,油源仍然是外資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合資加油站必須從中石油、中石化的批發網路獲得成品油,這妨礙了外資石油公司在下游市場推進自己擬定的時間表。因此,實現在零售市場自由行走,核心在於擁有穩定自主的成品油供應。實現這一點,不僅需要建設外資自己或者控股的煉油廠,還需要與之配套的石油進口和批發權。

按照入世協定,成品油的零售、批發權在2007年後已經全部放開,國營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的石油進口配額也被取消,而對非國營石油貿易配額,也允許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但實際操作中,民營石油企業進口原油不僅需要資產和硬體設施等資質要求,而且同時需要證明其進口的石油已經被納入兩大石油集團的成品油生產計劃,已經完全是在夾縫中喘息。

理論上,擁有雄厚實力的外資石油公司受到的限制要小得多,但迄今並沒有一家外資企業獲得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權,如果沒有成品油進口權和自己的煉油廠,即使外資企業獲得了成品油批發資格,依然要從中石油、中石化的煉廠購買成品油,難以發揮國際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油氣資源的優勢。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成品油批發權開放前後,殼牌、BP、埃克森美孚、科威特國家石油等巨頭並沒有積極去申請,而是把工作重點集中在煉油和零售網路的拓展。

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今年1月與中石油合資的年產量達1200萬噸的煉油及乙烯項目落戶廣州南沙,該項目投資50億美元,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

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國石化9月合資組建的中石化森美(福建)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總投資達46億美元,這是一個集煉油、化工及成品油營銷為一體的合資項目。

與此同時,沙特阿美入股青島大煉油項目也接近批准,科威特國家石油更多的項目也在籌備之中。隨著外資在華合資煉油項目的增加,甚至是獨自煉油項目的放行,國際石油公司成品油批發將擁有自己的油源,使零售網路的擴張獲得保障。

光大證券分析師裘孝峰說,參股煉油廠只是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觸角。更重要的是,國際石油巨頭在中國已經擁有從上游勘探、中游煉油,一直到成品油批發銷售的業務,距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只有一步只遙。

一旦能夠完全打通產業鏈,國際石油公司將可以把更多的原油、成品油輸送到中國,獲得多元利潤,而整個產業鏈條所發生的合力也將使它們真正具備與兩大石油公司競爭的能力,從而推動中國石油行業的競爭與市場化。

價格接軌

其實,對國際石油巨頭來說,完整產業鏈意味著獲得一種資源輸送能力:原油不必通過中石油、中石化的排產計劃才能出口到中國,成品油出口不必只通過少數有資質的中國企業進行;成品油的銷售也不必通過與兩大集團的網路。這一切,它們都可以自己做。

問題是,無論直接進口成品油還是原油都面臨著一個根本障礙——成品油的價格改革。一方面,國內成品油價格由於管制仍滯後於國際市場,很少企業願意直接進口成品油;另一方面,在油價沒有與國際接軌的情況下,從國外進口原油在中國煉制,則要承受煉油環節的虧損。在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看來,外資企業最盼望的就是中國油價放開,價格市場化,放鬆對貿易的管制,「核心還是能源價格的改革,它們不放棄現在,更著眼於未來。」

在成品油價格改革方面,國家主管部門已經籌劃多年,但一直因時機問題未真正讓油價與國際接軌。

國家2006年調整了盯住新加坡、紐約、鹿特丹三地的成品油定價方法,制定了《原有成本法》,希望在解決煉油行業虧損的同時,完成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不過,由於油價始終處於高位運行狀態,這一改革難以推行。

在中國,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廣泛參與石油行業的各個環節,一直被認為是打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團壟斷的重要一步,油價市場化則與這一過程相伴相生。

不過,這一觀點已經開始遭到分析人士的反對。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認為,三大集團是中國自己的企業,它的利潤將最終用在中國人的養老等社會保障各方面,要保護它們,而不是刻意讓外資企業參與競爭,「讓油價高漲,這對中國人沒什麼好處」。

韓文科也認為,開放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滿足中國能源需求的必然選擇,但也必須做好准備,規避可能帶來的諸多風險,以保障中國的石油和能源供應安全。

但並沒有人懷疑,成品油價格在經歷一個長期過程後將最終走向市場定價。時機仍然是影響這一進程的重要因素,在當前中國經濟過快增長,通貨膨脹壓力顯現的情況下,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

外資企業似乎也不著急,起碼對外保持著謹慎。BP中國發言人趙元恆說,「目前我們只是按照國家的大政方針去執行,國家進一步開放的格局還不明朗。」在目前有限度開放的情況下,國家政策才是指導行業發展的規矩

❽ 煉油廠煉油成本高,發改委同志說的是真的嗎煉油廠不屬於中石油或中石化么 如果屬,那何來賠錢一說。

煉油廠是屬於中斷鏈條,源頭鏈條是勘探和採油,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有自己下屬的煉油廠,源頭的勘探和採油、修井等因素也決定著原油成本,在加工過程中各種催化劑等原料的使用都促使煉油成本的增加!

❾ 中國原油成本計算,,比較詳細的,,謝了

我們現在按照國際原油價格為140美元一桶,匯率設置為7,而每噸成品油大概是7.33桶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石化(愛股,行情,資訊)煉成汽油的成本大概為每噸7184元;而提價前的國內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噸5980元。不算煉油成本,中國石化每噸汽油就虧損了1204元。如果像其官方宣稱的2000元每噸或者更多(有的數據顯示是3000元每噸),那就意味著企業用於生產不可缺少的成本(靠生產技術可以提高)以及企業職工的工資、獎金、福利等所造成的成本,還有一些隱性成本就大概佔了每噸896元。而煉油成本行業平均是5%(排除原油成本),也就是說是299元。中國石化07年排名行業第一,其規模效應應該有效遏製成本才對,怎麼可能讓成本超過5%那麼多?

提價後:企業是否盈利?

而中國石化原油來源是自產油佔了20%,購入中國石油(愛股,行情,資訊)和中海油服(愛股,行情,資訊)佔了10%,而原油進口佔了70%。我們假設中國石化一共煉油100噸。那麼自產油佔了20噸,進口油佔了70噸。汽油在調價後,每噸上提1000元。那麼靠國外原油進口的部分就虧損7萬元/噸,而自產油部分只需要每噸盈利3500元以上就可以完全平抑國外高油價帶來的虧損。事實上現在汽油每噸大概是6980元,扣除上面所不能理解如此高企的896元/噸,其利潤率之高真的是驚人!這還沒算從中海油服和中國石油買的原油,不難想像,其價格絕對不會讓同「朝」兄弟賠錢的。

不難看來,中國石化不論提價與否,其實質都是不賠錢的,因為其自產油部分就足以保證盈利了。因此官方上的極力哭窮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有意思的是,其一季報所反映的賬面價值很好的配合了官方的說法:負債高達127%,現金流過少等。所以廣大投資者應該對其賬面價值分析而進行貼現以規避風險。

❿ 您好,請問有誰知道關於成品油(柴油)的成本計算方法

1、你說的成品油成本計算是指生產還是銷售環節?不明確。
2、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現行為3%。
3、成品油需要繳納增值稅和消費稅,由國家稅務局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