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需一篇關於企業理財的論文
企業財務目標的三個理論解說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摒棄一個被認為有缺陷的目標而選擇其他目標,決策者似乎應該很容易做到,不過正如前文所說的:(1)所有的財務目標都有缺陷,對特定企業而言,現實的理財環境和理想的目標作用環境存在差異,只是缺陷的程度不同而已;(2)新目標的環境契合程度可能更差,要彌補該缺陷的成本可能更高;(3)不僅目標的作用慣性很難克服,而且現有的運行機制無法立即適應財務目標的更新。因此,對財務目標「見異思遷」所產生的成本不可小視。
企業財務目標及其實施機制都存在優化的客觀需要,實施機制只有在企業的理財過程中不斷完善,才能較好地實現財務目標的功能,也才能反饋財務目標的缺陷,並通過特定機制加以彌補。從企業經營的較長時間來看,實施機制存在不斷優化的過程,從企業發展的大背景來看,這也是企業管理成熟化進程的一部分。
(二)財務優化的診斷分析
企業對於財務目標的選擇是戰略性的,它是企業財務有效運行的前提,定位錯了代價會很大。基於有限理性,企業的決策者無法一次性地確定最適合(即最優)③企業理財環境的財務目標,而存在選擇不同層面財務目標的可能。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建立相對於所選財務目標最適合、最完善(即最優)的實施機制,因而也存在不同完善程度的實施機制,並存在優化的必要。財務目標的優化,包括目標本身的優化和目標實施機制的優化。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優化財務目標實施機制的作用,因為在經營者財務目標與所有者財務目標產生沖突時,它可以起到化解和調和的作用。在管理層持股制的作用下,經營者身份被附加了所有者的成分,從而化解了二者在根本目標上的沖突,它實質上是維護了所有者至上的公司治理規則。企業決策者在管理實踐中尋求更高級財務目標的努力,使得財務目標得以優化,但只有同時改善實施機制,才會有良好的理財效果。
在圖1的財務優化九區間診斷矩陣中,筆者試圖說明財務目標選擇與財務目標實施機制各種可能的組合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理財效率,同時也試圖說明存在財務目標及其實施機制所體現的財務優化現象。
在強有效區間內,企業選擇了最優④的財務目標,而且能很好地實施這個財務目標(即最優實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財務管理適應了企業內外部理財環境,並能夠正確而成功地選擇與實施財務目標,財務管理職能得到有效地發揮,企業理財處於強有效的狀態並取得理想的理財效果。
半強有效的財務存在於次優目標和最優實施、次優實施和最優目標兩種組合所在的區域。次優目標和最優實施組合的效果證明,實施機制可以適當地修補目標缺陷。次優實施和最優目標組合的效果證明,目標的缺陷極少,且無法通過實施機制充分體現出來。上述兩種組合基本上可以取得相似的半強有效理財效果。
弱有效發生在次優的目標和次優的目標實施組合中,即目標客觀上存在一些並不嚴重的缺陷,但未利用實施機制進行彌補,實施機制雖然不夠完善,但仍可維持。因此,該組合使企業財務工作處於弱有效狀態。
在搖擺區間內,環境的契合程度較差,企業財務目標很不完善,但目標實施工作卻系統而周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兩種局面:一種局面是,企業認真地實施這個不完善的財務目標,結果導致理財困難,甚至產生財務危機;另一種局面是,企業在理財活動中很好地執行目標,彌補了固有理財目標的不足,如在「利潤最大化」目標下,公司的高層或財務經理對短期行為有所預見,或制定了防範管理層短期行為的制度,使原有財務目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正面作用,「利潤最大化」目標並不必然導致短期行為。企業若能在這兩種情況下及時、准確地分析並判斷出財務目標的缺陷和理財後果,並主動採取措施加以改進,企業就可以維持,但從長遠來看,鑒於環境的契合程度較差,企業財務目標存在著改變的內在要求。
在陷阱區間內,企業雖然制定了很好的財務目標,但實施效果很差,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企業財務經理過分注重財務目標的制定而忽視目標實施所致,因為再好的目標也要通過理財過程中實施機制的作用才能實現。企業在理財效率不高時,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財務目標是否合理,而是財務目標指導下的財務計劃、財務決策等是否科學,以及財務控制制度是否完備等實施層面的問題。此外,在外在「廣告式」財務目標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損害企業價值的經理人機會主義行為和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因而外在財務目標往往是個陷阱。
在乏力區間內,壞目標無法指導理財活動,次優的實施只能勉強支撐,其結果是財務管理工作處於乏力狀態。
在失控區間內,次優的目標在指導和約束財務工作中並非十分理想,而目標的實施機制幾乎不起作用,無法保障財務目標具有的部分合理性得以發揮,因而財務管理工作處於失控狀態。
在失敗區間內,企業財務面臨的困境是財務目標本身不完善且沒有很好的執行機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理財人員很難把目標轉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財務目標不合理,實施又不力,一切都亂了套。企業若想保留原有財務目標而改變實施方式,或者改變實施方式而保留原有的財務目標,都無法取得好的結果,除非能在短期內及時地在目標確立和目標實施兩個層面動大手術,否則,其結局都是失敗。
五、結論
本文探討了財務目標基礎理論問題,並提出了財務目標的三個基本理論解說。在現有的企業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財務目標是多種多樣的,這主要是因為存在著兩個方面的理財環境差異。「縱向環境差異」對財務目標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這即是財務目標差異說。財務目標的缺陷說表明,任何財務目標都存在一定的前提條件,因而現實的財務目標會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同時也存在建立缺陷彌補機制的需要。財務目標優化和財務優化說是建立在財務目標選擇與目標實施優化相互關聯和耦合的基礎之上,即企業存在優化的動機和現實的行為,並由此形成不同的理財狀態,財務優化九區間診斷矩陣能較好地說明動態的財務目標優化和財務優化現象。
注釋:
①財務目標的差異性除了本文研究的環境決定差異外,還可能產生於研究者和信奉者對於財務目標的認識偏差,即存在有限理性的影響。
②Damodaran的假設1、假設2和假設3都是對於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
③本文所謂的最適合(或最優)的財務目標是指:(1)相對於理財環境來說是最為恰當的總體財務目標;(2)雖然總體財務目標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缺陷可以被實施機制完全彌補,其負面效應可以最小化。各類企業最適合(或最優)的財務目標可能並不一致,關鍵是看現實理財環境的決定情況。
④最優的財務目標實施,主要是指其能否最大限度地落實既定財務目標,尤其是能否很好地彌補既定財務目標的內在缺陷。
[參考文獻]
[1]陳東輝。企業財務目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J].會計研究,1999,(11)。
[2]華金秋。企業財務目標新論:現實與理論的偏差[J].財經問題研究,2004,(5)。
[3]塗建明。財務目標的實施機制分析[J].財會月刊,2001,(11)。
[4]王慶成。財務管理目標的思索[J].會計研究,1999,(10)。
[5]伍中信,楊碧玲。論企業財務目標的產權基礎[J].財會通訊,2003,(11)。
[6]周首華,楊惠敏。從公司治理結構透視財務管理目標[J].會計研究,2000,(9)。
[7]王化成。現代財務理論前沿專題[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AswathDamodaran.應用公司理財[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9]程 廈。走出財務目標的誤區[J].財務與會計,2000,(6)。
[10]譚勁松,王朝曦。論國有企業的財務目標[J].財經理論與實踐,1999,(6)。
[11]干勝道。解析企業財務目標三大誤區[J].會計師,2004,(5)。
[12]陳彩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性選擇[J].商業時代,2004,(3)。
[13]馬待林,陳曉坤。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目標再認識[J].商業時代,2003,(15)。
[14]荊 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5]王棣華。關於企業財務目標問題的探討[J].稅務與經濟,2001,(1)。
[16]許義生。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探析[J].財政研究,2003,(7)。
[17]任藹堂。再論效率與公平:企業財務目標的歸屬[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11)。
[18]程干祥。企業理財目標新探[J].財會月刊,2001,(20)。
[19]楊 超,何進日。新經濟下企業財務目標淺論[J].財會月刊,2001,(8)。
[20]劉世雲。論企業財務目標實現中的沖突與協調[J].商業時代,2005,(24)。
[21]康躍飛。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J].財會研究,2003,(3)。
http://www.lunwennet.com/thesis/2007/18783_2.html
B. 企業理財觀念有哪些
企業方面:
1.是否為大型的消費壟斷企業?
2.企業的業務是否簡明易懂,不是過於復雜,太難管理,以至於限制了管理人員選擇的范圍?
3. 相對於其競爭者,其競爭力在所在領域是否很突出?
4. 企業經營歷史是否始終如一而未陷入「多樣化惡化」的陷阱?
5.企業是否具有經過證明的持續贏利能力?
6.企業是否具有長期令人滿意的前景?
產品及市場方面:
1.企業是否有特殊商品性質,產品成本上漲後能提高售價而不至於失去客戶?
2.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並且在較長的時間內,營業額能夠保持大幅度的增長?
3.為了進一步提高整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是否決心繼續開發新產品或新工藝?
4.和企業的規模相比,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研究發展努力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5.企業是否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管理方面:
1.管理者是否對本行業的熱愛幾乎到了狂熱的程度?
2. 管理者是否富有經驗和能力?
3. 管理者的行為是否理性?
4. 管理者對股東們是否坦誠?
5. 管理者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毋庸置疑?
6. 管理者是否受"慣例驅使"?
7.管理層能否拒絕機構跟風做法?
8.企業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否很好?
9.企業的高級主管關系很好嗎?
10.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財務方面:
1.是否具有較高的銷售利潤率和經營利潤率?
2.是否具有較高的權益資本收益,而不只是每股收益?
3.是否利潤不只是帳面數字,而是現金利潤?
4. 企業是否具有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對每1元的留存收益已經產生出至少1元的市場價值?
5.是否債務較低,在少量舉債或不舉債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狀況仍然良好?
6.企業是否不存在很多未處理的「股票認股權證」和花樣太多的退休計劃?
7.會計帳目上是否未出現較多模稜兩可的「附註」?
8.為了維持和改善利潤率和收益率,公司是否做了足夠的努力?
9.企業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工作是否准確和詳盡?
10.企業是否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11.對盈利前景的預測是否客觀而非過於樂觀?
12.在可預見的未來,企業是否會大量發行股票,獲取足夠的資金以利於企業發展,現有股東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價格方面:
1.這家企業真正的內在價值有多少?
2.能夠以相對其價值較大的折扣買到這家公司股票嗎?
C. 積極投資的啟示
積極投資在主觀有利於己,客觀有利於他人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有缺陷。如果沒有好的制度安排,根據自利原則,積極投資者將有可能做出「出格」的行為。例如當積極投資由治理型變為激進型時,積極投資者由外部股東變為內部股東,對企業的控制力大大加強,這時積極投資者的身份已經改變,積極投資者不僅是委託人,同時變為代理人,委託代理轉變為積極投資者和其他股東之間的委託代理。積極投資者一旦具有委託人和代理人雙重身份,就難以避免作出損害其他投東利益的行為,例如與管理層合謀,對利潤進行侵吞,或者利用合法的程序侵犯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如以較高的價格將自己的劣質資產置換給上市公司等等。
積極投資者由外部股東變為內部股東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但與此同時又會製造出新的問題,例如利用代理人的身份封鎖對自己不利的信息,製造對自己有利的市場信息等等,都會不同程度地損害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尤其當投資者打著積極投資的幌子,實際上已淪落為價格操縱者時,帶來的危害性更大,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所謂的積極投資者不僅控制了企業信息,還控制了股票價格信息,在缺乏監督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例如國內的「中科創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更為可怕的是當這種道德風險由個別行為轉為群體行為時,將會嚴重扭曲正確的市場信號,導致投資者作出逆向選擇。近幾年來國內證券市場一直流行炒垃圾股,所謂「越窮越光榮」、「越虧越能漲」,就是市場信號扭曲之後,投資者逆向選擇的結果。逆向選擇的後果是市場失效,無法有效配置資源,最終出現「劣股逐良股」 的現象。這其中那些名為積極投資者,實為股價操縱者的機構投資者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
要解決這些問題,靠投資者自律或者指望完善個別契約是做不到的,因為交易成本太高,要解決問題最終只能依靠有關部門不斷制定和完善種種規章制度,即有賴於公共契約的完善。
D. 公司理財3000字論文
首先是概念(概念)。只要讓別人知道你在賣什麼。其次是顧客(顧客)。客戶的范圍必須非常明確,例如,所有的女性都是客戶,而五十歲以上、五歲以下的女性是您的客戶嗎?第三是競爭對手(競爭者)。需要問一下,你賣過什麼東西嗎?有替代品嗎?競爭者與你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嗎?第四是能力(能力)。我不明白我想賣什麼,比如開一家餐館,如果主人不做,找不到人,他們會不會炒?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至少你的合作夥伴會這樣做,否則你會有欣賞的能力,否則你最好不要這樣做。第五是資本(資本)。資本可以是現金、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要清楚資本在哪裡,有多少,你擁有多少,你能借多少。最後,繼續(繼續運作)。當你的事業好的時候,你將來的計劃是什麼?一般說來,商業計劃主要有三個部分。首先是事業的主體部分,即事業的主要內容。然後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如營業額、成本、利潤、未來需要多少現金流等。第三是補充文件,如有專利證書、職業許可證或證書、意向書、推薦信等。商業計劃的十章通常是一個創業計劃。在前面,你需要寫一頁的摘要。然後是商業計劃的詳細章節,一般分為十章。第1章職業描述。你必須描述你將進入什麼類型的行業,你所銷售的產品(或服務),哪些是主要客戶,以及你所在行業的生命周期是否處於幼年期、成長期、成熟期或衰退期。另外,你想使用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或公司形式來計劃營業時間和時間嗎?第二章:產品/服務。你需要描述你的產品和服務是什麼,什麼特點,你的產品和你的競爭對手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買它們,如果它們不是特別的。第三章:首先,城市需要界定目標市場是什麼,無論是現有市場、現有客戶,還是新市場中新客戶的開發。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營銷方式。確定目標後,決定如何進行市場推廣、定價等,做好預算工作。第四章:區位。選擇一個公司的位置可能不是那麼大,但重要的是要選擇商店的位置,如果你想開一家商店。第五章:競爭。以下三次,特別是競爭分析:1、創業或進入新市場;2、當一個新的競爭者進入他們的市場時,3。隨時競爭分析,使省力最省力。競爭分析可以分為五個方向:誰是最接近的五個競爭者;他們的業務如何;他們與這個企業有多相似;他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如何做得比他們好。第六章:管理。98%的中小企業失敗是由於缺乏管理,其中45%是由於管理缺乏競爭力,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第七章:人員。要考慮目前、半年、未來三年的人事需要,具體考慮需要引進哪些專業技能,專職或兼職,工資計算,所需人員費用。第八章:金融需求與應用。考慮使用融資、營運資本周轉等,並預測未來3年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第九章:風險。並不是說競爭就是風險,風險可能是進出口交易所的風險,在飯店火災的風險等,而且要注意風險何時到來,如何應對?第十章:成長與發展。
E. 企業做理財 好處
企業理財的話可以幫助企業融資,而且融資的借款出去感覺也是比銀行要快一些
F. 理財產品排行給人們什麼啟示
排行主要是理財行業數據分析報告
展示給投資者,供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
G. 儲蓄理財對我們的啟示
傳統的理財觀念是來:收入-支出自=儲蓄
這個觀念被很多人所認同,其實人是感情動物,尤其是在消費上更加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和左右,今天很開心和幾個要好的哥們(姐妹)出去吃一頓,或者給自己買點嚮往已久的東西。這樣就支出了原本不在計劃內的金錢,儲蓄的部分就減少了很多。
現在的理財觀念是:收入-儲蓄=支出
讓我們的儲蓄由被動變成主動,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儲蓄的目的。
H. 從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在民營企業管理主要靠人才的選拔和制度的創立執行。
人才的選拔主要是指一下兩類人才的選拔:
1、決策型人才,為企業管理出謀劃策,為公司發展獻計獻策。
2、執行性人才,有了好的方案和措施,只有把這些對公司有利的方案或者措施貫徹執行下去,才能起到效果。
制度是企業運行的基本規范,只有做到有法可依,公司的管理就不會出現混亂。
1、做好制度的制定和修訂。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有企業制度體系的創立,只有公司每個崗位知道自己的職責和許可權,才能分好權,用好權,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司不斷的發展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制度也要定期修訂。
2、貫徹執行好制度。好的制度是貫徹執行下去的制度。
民營企業只要選好人才,用好人才,制定好公司的發展戰略,把握好公司的發展方向,就一定能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