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都拿百合供養地藏王菩薩
百合味道很香 供養不一定用那種 好看就行 香、花、燈、燭、水果 都是可以供養的
⑵ 關於花瓶的古詩
【1】清·弘歷(乾隆皇帝)
白玉金邊素瓷胎, 雕龍描鳳巧安排;
玲瓏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2】楊萬里【宋】
窗底梅花瓶底老,瓶邊破硯梅邊好。
詩人忽然詩興來,如何見硯不見梅。
急磨玄圭染霜紙,撼落花須浮硯水。
詩成字字梅樣香,卻把春風寄誰子。
【3】
《山中即景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趙友直
谷風吹我戶,襟抱豁然開。雪向梅邊盡,春從柳上來。
花瓶長綠草,茶碗泛香醅。逸興難拘縛,尋詩屐破苔。
⑶ 圓明園里有稀世珍寶
一方面,人們認為是:帝國主義對外擴張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他們所到之處的野蠻行徑。
另一方面,就是「磕頭外交」引起的。當時英法要求和滿清談判,「北京駐使,內地旅行,長江通商,」也就是說,人家要來和你建立外交關系,互設使領館。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旅遊,以及和中國通商。
當時,英法要求就以上三點和中國談判,按照現在的認識,中英雙方出現的種種爭端,在國與國之間關系中是十分正常的,應該通過雙邊協商談判來加以解決。
但是,中國皇帝認為中國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為天下共主,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所有人見到皇帝都必須磕頭表示臣服。滿清的傳統外交主題就是讓夷狄們前來磕頭,並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費正清稱為「朝貢體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煩在於,夷狄拒絕磕頭,而且他們還要長駐北京。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有悖於己於「天下一統」的觀念,英法聯軍當時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要見皇帝;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就要在見皇帝時下跪,也就是為了磕頭或不磕頭。
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英國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1860年9月,英國公使巴夏禮(Harry Parkes)和額爾金的私人秘書洛奇(Henry Loch) 打著停戰的白旗前往通縣和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擊活捉的一隊英法聯軍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監禁了一個多月。滿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禮看著英法聯軍的最高統帥,根據「擒賊先擒王」的傳統計謀,他們在通州談判之前就計劃誘擒巴夏禮,期望巴夏禮就擒之後,英法聯軍群龍無首,必定自亂,然後乘機大舉進剿,穩操勝券。監禁期間,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監禁中死去,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包爾比(Thomas Bowlby)。
額爾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後,決意報復。額爾金准備燒毀紫禁城,後來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選擇了圓明園為報復行動的目標。額爾金決定燒毀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額爾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政府所在地(當時英法正與清政府方談判《北京條約》);而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在額爾金勛爵看來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准則。火燒圓明園造成的傷害,不僅是英法聯軍的罪行,還有滿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無能所造成的歷史原因。
⑷ 雲南石頭花瓶花紋是真的嗎
那是「大理石」,從唐朝開始就是給皇帝的貢品了。大理石多用來做地板、桌面、大型的雕塑裝飾品,是豪華裝飾用品。煙缸、筆筒這些都是小件,邊角料做的所以價格10多塊,大一點的100來塊。
天然大理石的花紋是真的,現在也有人造大理石。「大理石」只是一個統稱,產自雲南大理的叫「蒼山白」,除此還有北京的漢白玉、四川的蜀白玉。天然大理石價格一般600~1000一平米,天然大理石有放射性,但是對人體的影響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誇張。在進口人造大理石中,以義大利產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