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銀珠寶 » 珠寶傳說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珠寶傳說

發布時間: 2021-03-22 21:23:13

① 中國古代關於美人與珠寶的故事

1、綠珠與石崇

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今廣西博白縣雙鳳鎮),絕艷的姿容世所罕見。古時越地民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稱為珠娘,生男稱作珠兒。綠珠的名字由此而來。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綠珠。


綠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漢元帝時的王昭君。綠珠嫵媚動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歡,因而石崇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別有寵愛。

石崇有別館在河南金谷澗,凡遠行的人都在此餞飲送別,因此號為「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葯草蔽翳」。園內築百丈高的崇綺樓,可「極目南天」,以慰綠珠的思鄉之愁,裡面裝飾以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謂窮奢極麗。石崇和當時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結成詩社,號稱「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綠珠出來歌舞侑酒,見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綠珠之美名聞於天下。





2、杜十娘

杜十娘久有從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煙花的公子哥們,由於傾家盪產,很難歸見父母,便日積月累地積攢了一個百寶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裡,希望將來潤色郎裝,翁姑能夠體諒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緣。經過長期考驗和尋覓,她選擇了李甲,並且欲以終身託付於他,因而讓李甲四處借貸,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銀兩,完成自己從良的心願。投奔他人從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們聽說此事,紛紛相送,並以資相助為盤纏將百寶箱還給於杜十娘。其實,前部分的經歷是杜十娘與李甲素不相識,李甲擔心歸家不為嚴父所容,杜十娘便與李甲泛舟吳越,徐徐圖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貪慕,就趁與李甲飲酒之機,巧言離開,誘惑並使李甲以千金銀兩之價把杜十娘賣給了他,杜十娘得知,萬念俱灰。她假裝同意他們的交易,然後卻在正式交易之際當眾打開百寶箱(寶箱內全是金銀珠寶),怒斥奸人和負心漢,抱箱投江而死。

② 珠寶象徵什麼

在穿搭得來體的情況下,珠寶源象徵著一個人品位的第二體現,特別是在外打拚的人兒,歷經挫折與磨難,拚命努力想提升自己,想得到某些認可。

但是一個人想要提升自己、得到認可,就必須要先學會愛自己,這就要從提升自我形象、提高品位開始。

而珠寶就是提升自我形象和品位的一種重要體現,雖然不一定人人都會買得起珠寶,或者說願意花錢去買珠寶,但是這個觀點是毋庸置疑的。

▲淘氣波迪Imp Bodi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雙方都應該彼此信任、彼此支持,以黃金一般的姿態,共同堅守愛的信念,一起努力走下去。

③ 有什麼關於首飾的傳說

耳環的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後來,她幸遇一位名醫,名醫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跡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指環的傳說

1、野蠻說:
據說是古代搶婚演繹的結果,當時,男子搶來其他部落的婦女就給她戴上枷鎖。經過多少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戒指表示她已歸我所有。

2、崇拜說:
戒指源自古代太陽崇拜。古代戒指以玉石製成環狀,象徵太陽神日輪,認為它象太陽神一樣,給人以溫暖,庇護著人類的幸福和平安,同時也象徵著美德與永恆,真理與信念。婚禮時,新郎戴金戒指,象徵著火紅的太陽;新娘戴銀戒指,象徵著皎潔的月亮。

3、實用說:
這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時還沒有戒指。由於埃及的統治者有將代表權貴的印章隨時帶在身上的習慣,但又嫌拿在手上累贅,於是有人想到鑲一個圓環,把它戴在手指頭上。天長日久,人們發現男人手指頭上的小印章挺漂亮,於是不斷改良,並演變成了女士的飾品。

4、禁忌說:
戒指異名「指環」,史書中稱「約指」、「摳(左邊應為「弓」)環」、『手記」、「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宮廷中後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有了身孕或其它情況不能接近君王時,皆以金指環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時則用銀指環,套在右手。後來,戒指傳到民間,去其本義,以為美觀,久之便留成風氣。明代都邛《三餘贅筆》記曰;「今世俗用金銀為環,置於婦人指間,謂之戒指。」從字面分析「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婦女在當時政指環,並非為了炫美,也非為了裝飾,而是以示警慎,起著禁戒的作用。

食指--想結婚,表示未婚;
中指--已在戀愛中;
無名指--表示已經訂婚或結婚;
小指--表示獨身。
至於右手,在傳統上也有一個手指戴戒指時是有意義的:那就是無名指。據說戴在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較偏激倔強。
.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觀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責任感,重視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無名指者,無野心,隨和,較不計較得失

項鏈的傳說

項鏈最早源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變時期的「搶婚」風俗。當時,國子在經濟上的地位逐漸提高。在從夫居制度的形成過程中,男子往往掠奪其他部落婦女或在戰爭中俘獲的女子作為妻子。為了防止這些婦女趁戰亂或夜間逃走,勝利者往往用一根形似今日項鏈的金屬鏈或繩子套住女性脖子。在從夫居制度確立之後,有些地方還保留了這種習俗,只是在經締結婚約的前提下進行,把「搶」作為婚禮的一種形式,那些套在脖子上的金屬絲或繩子,便演變成為項鏈

手鐲的傳說

手鐲雖然被認為是作為手臂的裝飾物,時人們最早萌生的一種朦朧的愛美意識,但也有許多科學家認為,手鐲最初的出現並非完全是出自於愛美,而是與圖騰崇拜、巫術禮儀有關。同時,也有史學家認為,由於男性在經濟生活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鐲等飾物有了一種隱喻拴住婦女,不讓其逃跑的蠻夷習俗。這種隱喻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存在著。
新石器時代的手鐲已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不僅表面磨製光滑,而且有的還在手鐲表面刻有一些簡單的花紋。商周至戰國時期,手鐲的材料多用玉石。無論是手鐲造型還是玉石色彩,都顯得格外豐富。除了玉石以外,這個時期還出現了金屬手鐲。西漢以後,由於受西域文化與風俗的影響,佩戴臂環之風盛行,臂環的樣式很多,有自由伸縮型的,這種臂環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寢,得玉臂之,功侔鬼神"。還有一種叫作"跳脫"的臂環,如彈簧狀,盤攏成圈,少則三圈,多則十幾圈,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套,用於調節松緊。這種"跳脫"式臂環,可戴於手臂部,也可戴於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婦女用鐲子裝飾手臂已很普遍,稱之為必須臂釧。到了明清乃至民國,以金鑲嵌寶石的手鐲盛行不衰。在飾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藝製作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鑽石的傳說
自古以來,鑽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夢,一種理想和一種形象。 然而由於鑽石源自不同的區域、時代和文化背景,它對每一個人 來說又有某種特定的含義。鑽石對某些人來講代表權力、富貴、 地位、成就和安祥,而對某些人來卻是愛情、永 恆、純潔和忠實、勇敢、堅貞的象徵。這些不同的形象交織著 宗教神話、古老的科學臆測、淘鑽者的傳說及商人的杜撰等等。雖然錯綜復雜,但卻不抵觸。這些形象都是為熱愛鑽石,不惜為之爭斗,甚至為之死亡的人塑造的。在歷史上,鑽石的璀璨及光芒,曾照亮情人的眼睛,變成殺人的利刃;它曾是征服者的火炬,是下台暴君的慘淡的燭台。
1.神話的魔力
古希臘人相信鑽石是隕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碎片,甚至有人認為鑽石是天神滴落的眼淚;人們也一度認為鑽石是由天水或天露而來。在梵文中鑽石一詞即為雷電之意,藉以表達鑽石由閃電而生的信仰。直至今日現代科學的發展才告知人們鑽石並不是由天而降,相反而是破地而出的。古人還相信鑽石會生小鑽石,連著名的科學家波義爾(R.Boyle,1627—1691)也相信此種說法。在17世紀,葡萄牙的探險家認為「鑽石在接近地表處生長2—3年可長成」,並以礦工為何若干年後再返回老礦區仍可採到鑽石為例證實這一觀點。
2.以肉喂鳥,借鳥取鑽之說
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主角辛巴達原本過著快樂的神仙生活。有一天他競動了凡念,想一睹人間世界,於是他乘船隨風飄向海中,任由風浪將他送到一座美麗茂盛的島上。步上沙灘的辛巴達說到:
「我鼓足勇氣朝溪各走去,發現遍地鑽石,山谷里守著成群的巨莽,一口可吞掉整隻大象。山路狹窄難行,危機四伏。突然,前面掉下一塊塊被屠殺的羊肉,卻不見人跡。驚異之下,我記起了很早以前,從商人和旅行者那聽到的一個故事。鑽石谷高山環繞,飛鳥難渡,但采鑽人自有妙方……他們將羊宰殺後撕成塊片,從山頂丟下谷 底,血腥的羊肉上便沾滿了鑽石。到了正午,禿鷹飛入山谷,以爪獲起粘附了鑽石的肉塊,再飛回山頂。 這時等在山頂的采鑽人大聲咕喝,嚇走禿鷹,取得鑽石後,再將肉塊留給鷹獸。」
於是,辛巴達學著故事中的方法,將自己裹於肉塊之中,禿鷹將裹有他的肉塊抓起,飛到山頂,采鑽者將他救下。此故事也講明了鑽石的親油特性。
3.蛇谷的故事
在希臘,有這樣一種傳說,鑽石遍市在山谷中,由巨蟒守護,凡人的眼睛只要看著巨蟒便會死在它的眼光里。只有機智堅忍的人,才能擺脫它們的守護獲得鑽石。在古羅馬P1iny 有關鑽石谷的文章中寫到,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50年征戰印度時,曾在鑽石谷獲取到鑽石。他機智地命令士兵用鏡子把蛇的目光反射給蛇自身,將蛇殺死。而後又將羊肉塊丟向山谷的鑽石,之後跟蹤抓肉的禿鷹,將其殺死而獲得鑽石。
4.鑽石——金牛座的象徵
1278年西班牙學者通過對古代巴比倫文化的研究發現,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鑽石為雙子星座的第三面目,也視其為 金牛座的第一象徵。佩戴鑽石者好獵,技藝精湛,受人敬重。 當土星行到這個位置,適時上升,與月亮成60。或120。時,佩 戴者身穿盔甲,肩背弓箭,神力倍增。
5.宗教與鑽石
在中世紀末期,在一些有關宗教的書籍中,描寫大祭師亞倫的胸牌和新耶路撒冷的基石因鑲有鑽石而具有神力。傳說,在這神力的保護下,可使人競技勝利,獲得力量、勇氣、權力、財富、永生,青春永駐,美夢成真,幸福和友誼等等。甚至說鑽石可使人隱形,使死者復生。
6.無名指佩戴鑽戒之說
按基督教的習俗,鑽戒應戴在無名指上,據說是因為神父用戒指順序輕觸新人左手的三隻手指,並說「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最後正好落在無名指上。
另一個更具浪漫色彩的傳說是,埃及人認為,無名指的血脈是直接引進心房的愛情之脈,象徵愛情永恆不變。
7.鑽石的醫療功效
除了種種神話傳說之外,鑽石也被相信具有醫療功效,特別是對麻風病、神經錯亂、膀胱炎和瘟疫有醫療作用。有人在書中寫道:「鑽石的醫療功效可由窮人易感染瘟疫,而富人因擁有鑽石而免疫等來加以證明」。其它說法還講,鑽石可解毒,而又有人說鑽石是劇毒物,據說,Frederic二世(1194—1250)就是因吃了由其兒子摻入鑽石粉的食物而被毒死的。
8.鑽石名字的由來
鑽石的英文名稱diamond,來源於希臘文金剛—— adams,意為「無可征服」,然而當時,此詞用來指鐵等堅硬的金屬,之後又泛指硬度比鐵大得多的藍寶石。隨著人們對寶 石的不斷認識,才把diamond專指鑽石。
9.鑽石魔力和宗教傳說的淡化
到l7—18世紀,隨著人類科學、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鑽石的逐漸普及,關於鑽石瘟疫和巫術的傳說漸淡,人們對神力的崇拜也逐漸由傳說中的感性轉為理性的象徵和心理 聯想,這些都和鑽石的性質緊密相關。
凈度:古人視鑽石為最純凈之物,許多文明者認為唯有肉眼看不見內含物的鑽石,才有價值,帶有「瑕疵」者,代表厄運。
顏色:無色透明的鑽石代表純潔。
外形:完好的八面體原石是自然界中最完整的物體,它象徵著秩序、祥和。
亮度和火彩:無色透明,結晶良好的八面體鑽石,即使不加切磨也可展露良好的亮度和火彩,因此鑽石被視為明亮的象徵。
硬度:戰士和魔術師認為鑽石的堅硬是無法征服的象徵,哲學家認為其意味著人類生命深不可測的奧秘。
來自:
http://bbs.paipai.com/cgi-bin/bbs/show/content_history?groupid=40008&messageid=67294
http://tieba..com/f?kz=102278739

④ 關於鑽石的傳說

人類開采利用鑽石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了,但自古以來大於20克拉的寶石級金剛石頗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被視著國寶。

據稱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大於100克拉的特大金剛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於500克拉的有21粒,大於1000克拉的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爾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的,該鑽石取名「庫里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長100mm,寬65mm,厚50mm。寶石界行家估計「庫里南」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

1907年,南非德蘭士瓦地方政府將這粒巨鑽贈送給了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把加工這顆巨鑽的工程交給了著名的荷蘭阿舍爾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加工過「高貴無比」等大鑽。該公司接下工程後對這顆巨鑽研究了幾個月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出9顆大鑽,98顆小鑽,特意留下一塊(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加工出來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庫里南Ⅰ號」,也稱為非洲之星,重達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鑽。「庫里南Ⅱ號」是一顆切角的長方鑽,重317.4克拉。「庫里南Ⅲ號」為梨形鑽,重95克拉,「庫里南Ⅳ號」為方形鑽,重64克拉,還有一棵心形鑽重19克拉,兩粒馬眼鑽,分別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後兩粒分別為長方鑽(重6.8克拉),和橄欖球形鑽(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鑽石鑲在英國王冠之上,這頂王冠現珍藏在倫敦韋克菲爾德塔的英王室寶庫之中。

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坯,後取名為奧爾洛夫鑽石。當時,根據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鑽石加工專家擬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樣,但未能完全如願,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根據傳說,這顆美妙絕倫、稀罕無暇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國王納吉爾攻佔之後,這顆鑽石被裝飾在納吉爾寶座之上,取名為「傑爾昂努爾」。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他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於1772年他把鑽石賣給了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買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把這顆鑽石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它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杖的頂端。奧爾洛夫鑽石潔凈無暇,十分罕見,它略帶一點淡藍綠色,晶體中有幾個極小的淡黃色包裹體。鑽石厚22mm,寬31--32mm,長35mm。目前這顆鑽石珍藏在前蘇聯鑽石基金會,另一顆著名的鑽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爾扎贈送給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於俄國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惡化的兩國關系。「沙赫」鑽石重88.7克拉,淺黃褐色,無瑕,只是晶體深處有幾條小裂紋。三個拋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銘文,意為「布爾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為大莫卧爾占據之後,這顆鑽石落入他們之手。第二段銘文意為「哲漢吉爾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第三段鉻文意為「統治者卡德扎爾—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蘇丹,1242年。(波斯國王、1842年)。這顆鑽石被納吉爾沙赫據為已有,大約是在1739年佔領大莫卧爾時期,在什麼地方採到這顆鑽石無人知曉,據推斷,它可能發現於戈爾康達砂礦。能在堅硬無比的「沙赫」鑽石上刻上銘文,可見當時波斯藝人技術之精湛令人無法想像。銘文中提到的大莫卧爾帝國執政官沙赫—哲罕,從1627年執政到1666年,後來被兒了傑布奪位並讓他在監牢中渡過餘生。沙赫哲罕有極大的寶石癖,他擁有專門的工場,甚 至親自到那裡去分選和琢磨寶石,他的兒子傑布不僅篡奪了王位,也奪取了父親的珍寶。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對大莫卧爾的寶座作了引人人勝的描繪,寶座以大量寶石點綴。朝晉謁者一面寶座的華蓋上懸著一顆重80--90克拉的鑽石,四周環繞很多祖母綠和紅寶石。這可能就是「沙赫」,它懸在大莫卧爾與朝晉謁者之間作為護身寶物。還有一粒非常美麗的鑽石,名叫「桑西」鑽,重55克拉,傳說這顆鑽石曾鑲在勇士卡爾頭盔上,後在一次廝殺中丟失。

1589年「桑西」鑽出現在葡萄牙國王安東的珍寶庫中。後以10萬舊法郎賣給法蘭西珍寶庫總管領主德、桑西。「桑西」鑽很長時間一直是他家族的傳家之寶。後饋贈給法蘭西王耿利赫二世,並列入法蘭西國寶庫清單中,1792年這顆鑽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烏克蘭工廠主的後裔傑米多夫買走,成交價50萬法郎,法國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場官司,五年之後鑽石判給了傑米多夫。410克拉的「攝政王」鑽石也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是一個印度奴隸1701年在著名的戈爾康達礦的礦井裡拾到的,他想憑這顆鑽石改變人生獲得自由,於是他趁人不注意舉起丁字鎬向大腿猛擊,血流如注。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鑽石藏在傷口

⑤ 寶石的傳說故事

西王母獻玉故事介紹:
民間傳說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遠古人類的發源地喜馬拉雅山肪和昆侖山肪,曾向黃帝堯舜獻玉,這反映了古人類對自己故鄉的懷念,對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結晶。
和氏之璧
傳說2000多年前的楚國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獻給楚國的厲王和武王,但厲王聽信玉人的讒言,兩次以欺君之罪,先後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腳,後來文王繼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誣為石頭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證實那果然是一塊舉世無雙的美玉。於是把這塊美玉琢成玉壁,為了獎勵和氏獻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為「和氏璧」。
完壁歸趙
和氏璧到戰國後期,被楚國用作向趙國求婚的聘禮,贈給了趙國。秦國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稱願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雖名曰交換,其實只想騙而取之,趙國也明白秦國的用意但因懼怕秦又不敢拒絕,於是便派機智勇敢,足智多謀藺相如擔任出使秦國,護送「和氏壁」去秦國交換城池的任務,在談判過程中,藺相如識破秦王的陰謀,略施小計,從秦王的手中奪回了「各氏壁」,並順利地返回趙國。後來,秦統一七國,這塊「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傳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子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成為帝王無上權力的象徵。

《玉環》的典故
戰國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個玉連環給齊國,並對齊國說:這連環上的兩個環,沒有人能分開,齊國人足智多謀,能不能把它解開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環試探齊國的虛實,齊國的王後聽罷來使之言,拿來鐵錘,把玉環打破了,並對來使說,我們已遵命打開了連環。秦王政知道此事後,認為齊國有寧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齊之心了。
弄玉吹簫
弄玉是古代神化傳說中的神仙佳人,據說是秦穆公的女兒,生時正好有人南來一塊碧色美玉,一周歲生日時,宮中擺了很多珍珠寶石,其女獨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為弄玉,弄玉長大後姿容光煥發絕世,聰明能幹,善於吹簫,不用樂師,就能自成音調,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簫,弄玉吹之,聲音如鳳鳴。穆公寵愛此女,特為她修築「鳳樓」,樓前建有高台,名「鳳台」,隨後穆公欲為其女尋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簫引鳳,弄玉成親,乘龍快婿的典故。
女媧補天
相傳遠古之時,天柱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燒,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媧煉以五色石補蒼天,挽救了眾生,又將補天石多餘之石散後落在大地,「千樣瑪瑙萬種玉」由此而來。這個神化將玉說成補天之物,可見我們民族對玉有著特殊的喜好。
雨花瑪瑙
在南京中華門外,有一座滿是礫石小山崗,相傳在1400多年的梁朝,有一位和尚雲光,曾在這里講經說法,直講得頑石點頭,落花如雨。從此這里就有了很多花紋美麗、色澤鮮艷的小圓石子。(雨花石)人們認為這是從天上降下的雨花,因此把這一帶叫做雨花台。

⑥ 《珠寶》背後暗含了一個什麼故事

小說布下兩個疑陣: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至此,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⑦ 首飾的來歷

首飾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史前時期。

當時,人類在與大自然對抗中與索取中,發現了大自然令人費解的一面,這種心理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漸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原始圖騰。

在原始時期,人們就把獸骨、獸齒、貝殼穿起來掛在頸間,把鳥類的羽毛插在頭上,形成了最早的首飾。這些飾品的形態反映了人類文明早期朦朧的裝飾意識,反映了當時人類的文化狀況和審美情趣,從中可以感受到祖先的思想和人類審美意識的啟蒙。

到了舊石器時代,被用作首飾的物品更多了,就境內的考古發現,石、骨、牙、貝(蚌)、蛋殼等都被作為首飾的材料。這時候大部分的首飾還相對比較粗糙,但小部分首飾已經經過了比較細致的加工,而且上面還穿有小孔或者塗有顏料。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更多的經驗,能對更多品種的材料進行加工,也能加工更多形狀的裝飾品,並對其進行了各式各樣的組合。這個時期,首飾的材料和形式更為豐富,以各種精細或粗狂的物價裝飾的行為在世界許多民族的審美意識中都十分常見。

當人類步入文明社會,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社會的發展,商業文明的進步,珠寶首飾藝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了今天,珠寶首飾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7)珠寶傳說擴展閱讀

遠古的祖先並沒有首飾的概念,在人們進化、生存、交流中逐步由使用、模仿、崇拜、習俗、發展演繹為具一定功能的物件及飾物。

遠古的人們最早只是出於生存的目的和本能,人們在與大自然進行抗爭的過程中,為了乞求生存,避免猛獸的傷害及外來侵害,保護自身的安全。

常常把獸皮、犄角、動物骨頭等東西佩掛在自己頭上、胳膊上、手腕上或腳上,意在把自己裝扮成類似動物以迷惑對方,同時將這些骨骼、犄角等作為一種防禦或攻擊的武器。

在意識形成後,也開始製作一些具有防身作用的物品,如鐵鐲、皮環、骨環等,以此來保護四肢不受植物的侵刺,同時也為了免遭外族敵人的傷害。非洲巴蘇陀部落里的卡斐爾人、巴西的印第安人等的腿上、胳膊上套著一動就會響的金屬鐲子。

當聚集在一起勞動時,這些鐲子便會發出有規律的響聲。使用這類飾物,則完全是從實用角度出發的,其意義主要是作為防禦器具,保護自我。

⑧ 有關寶藏的傳說

地下陵寢的寶藏:

秘魯政府近年宣布:對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的地下國王陵墓加以嚴格保護,不允許人們隨便破壞它,並且在嚴密防衛下,由兩位經驗豐富的秘魯考古學家花費幾年時間在此地 挖掘。他們在尋找什麼呢?

在16世紀下葉,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險來到此地,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頭人引路,穿過錯綜復雜、九曲十折的地下迷宮,來到這座地下的國王陵寢,瞬間,這位青年商人被金光燦爛的黃金珠寶照耀得不知所措,這座陵寢內擺設滿珍奇珠寶;

其中包括一些鑲有翡翠眼睛並用黃金鑄造的魚,印第安頭人平靜地告訴面前這位驚恐萬分的西班牙人,只要他協助建設當地的公共工程,這些黃金便全歸他了。無須猶豫,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古特尼茨拚命點頭,於是,他如願以償以一個巨富的姿態返回西班牙。

至於古特尼茨撈得多少黃金可能永久成為未知數,但根據1576年的西班牙稅收記錄 記載,古特尼茨不僅向國王密報了這處「小魚」寶藏,而且慷慨地奉獻了900磅黃金為稅金,可見,他得到了多少財富。

然而,在他之後的無數探寶者卻沒有這種運氣,但總有人提供了激動人心的線索:在當地廢墟下面,隱藏有一處「大魚」寶藏,裡面擺滿更多陪葬的黃金物品。

此說真真假假,為陵寢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迷霧,而揭開這層迷霧,則有待於那兩位秘魯考古學家的運氣了。

(8)珠寶傳說擴展閱讀:

相關《寶藏》欄目

浙江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寶藏》作為浙江電視台的重點欄目,於2002年開播,是浙江省內最早的一檔專業的收藏專題類欄目.以古玩藝術品為載體,以文化為中心,以電視媒體和網路為溝通橋梁,立足於藝術品的收藏投資市場,從人文的角度看收藏。

通過8年多來的欄目製作與運行,我們的欄目品牌已經成熟,不但擁有了一大批固定的高收入精英型的收視群體,而且還擁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合作專家團。欄目忠實觀眾持續增長、熱線電話應接不暇,收視率持續穩定在頻道前列,特別節目收視率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

⑨ 鑽石的傳說

人類開采利用鑽石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了,但自古以來大於20克拉的寶石級金剛石頗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被視著國寶。

據稱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大於100克拉的特大金剛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於500克拉的有21粒,大於1000克拉的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爾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的,該鑽石取名「庫里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長100mm,寬65mm,厚50mm。寶石界行家估計「庫里南」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

1907年,南非德蘭士瓦地方政府將這粒巨鑽贈送給了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把加工這顆巨鑽的工程交給了著名的荷蘭阿舍爾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加工過「高貴無比」等大鑽。該公司接下工程後對這顆巨鑽研究了幾個月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出9顆大鑽,98顆小鑽,特意留下一塊(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加工出來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庫里南Ⅰ號」,也稱為非洲之星,重達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鑽。「庫里南Ⅱ號」是一顆切角的長方鑽,重317.4克拉。「庫里南Ⅲ號」為梨形鑽,重95克拉,「庫里南Ⅳ號」為方形鑽,重64克拉,還有一棵心形鑽重19克拉,兩粒馬眼鑽,分別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後兩粒分別為長方鑽(重6.8克拉),和橄欖球形鑽(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鑽石鑲在英國王冠之上,這頂王冠現珍藏在倫敦韋克菲爾德塔的英王室寶庫之中。

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坯,後取名為奧爾洛夫鑽石。當時,根據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鑽石加工專家擬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樣,但未能完全如願,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根據傳說,這顆美妙絕倫、稀罕無暇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國王納吉爾攻佔之後,這顆鑽石被裝飾在納吉爾寶座之上,取名為「傑爾昂努爾」。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他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於1772年他把鑽石賣給了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買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把這顆鑽石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它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杖的頂端。奧爾洛夫鑽石潔凈無暇,十分罕見,它略帶一點淡藍綠色,晶體中有幾個極小的淡黃色包裹體。鑽石厚22mm,寬31--32mm,長35mm。目前這顆鑽石珍藏在前蘇聯鑽石基金會,另一顆著名的鑽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爾扎贈送給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於俄國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惡化的兩國關系。「沙赫」鑽石重88.7克拉,淺黃褐色,無瑕,只是晶體深處有幾條小裂紋。三個拋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銘文,意為「布爾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為大莫卧爾占據之後,這顆鑽石落入他們之手。第二段銘文意為「哲漢吉爾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第三段鉻文意為「統治者卡德扎爾—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蘇丹,1242年。(波斯國王、1842年)。這顆鑽石被納吉爾沙赫據為已有,大約是在1739年佔領大莫卧爾時期,在什麼地方採到這顆鑽石無人知曉,據推斷,它可能發現於戈爾康達砂礦。能在堅硬無比的「沙赫」鑽石上刻上銘文,可見當時波斯藝人技術之精湛令人無法想像。銘文中提到的大莫卧爾帝國執政官沙赫—哲罕,從1627年執政到1666年,後來被兒了傑布奪位並讓他在監牢中渡過餘生。沙赫哲罕有極大的寶石癖,他擁有專門的工場,甚至親自到那裡去分選和琢磨寶石,他的兒子傑布不僅篡奪了王位,也奪取了父親的珍寶。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對大莫卧爾的寶座作了引人人勝的描繪,寶座以大量寶石點綴。朝晉謁者一面寶座的華蓋上懸著一顆重80--90克拉的鑽石,四周環繞很多祖母綠和紅寶石。這可能就是「沙赫」,它懸在大莫卧爾與朝晉謁者之間作為護身寶物。還有一粒非常美麗的鑽石,名叫「桑西」鑽,重55克拉,傳說這顆鑽石曾鑲在勇士卡爾頭盔上,後在一次廝殺中丟失。

1589年「桑西」鑽出現在葡萄牙國王安東的珍寶庫中。後以10萬舊法郎賣給法蘭西珍寶庫總管領主德、桑西。「桑西」鑽很長時間一直是他家族的傳家之寶。後饋贈給法蘭西王耿利赫二世,並列入法蘭西國寶庫清單中,1792年這顆鑽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烏克蘭工廠主的後裔傑米多夫買走,成交價50萬法郎,法國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場官司,五年之後鑽石判給了傑米多夫。410克拉的「攝政王」鑽石也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是一個印度奴隸1701年在著名的戈爾康達礦的礦井裡拾到的,他想憑這顆鑽石改變人生獲得自由,於是他趁人不注意舉起丁字鎬向大腿猛擊,血流如注。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鑽石藏在傷口深處,並用樹葉作綳帶把傷口包好,他找到一個英國海輪水手,准備換取自由,海員看到巨鑽之後,恨不能立即把它搞到手,為此准備豁出一切。水手和奴隸很快談妥了,水手瞞著船長,把印度人藏在船艙里的黃麻里。當海輪駛入公海後,水手夜晚送飯給奴隸吃,趁其吃飯之機用匕首將奴隸殺死並把受害者投入大海,船停靠在馬德拉斯之後,水手以二萬英鎊把這粒鑽石賣給了該城的英國總督彼得爵士。水手得到錢後,很快把錢揮霍一空,最後愧痛難當,自縊而死。1717年彼得以340萬金法郎把鑽石賣給法蘭西攝政王奧爾列昂斯基公爵。公爵吩咐對鑽石進行加工,於是才有了鑽石「攝政王」,這顆鑽石的誕生可謂歷盡艱辛,琢磨拋光就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加工後重量為140.5克拉,1722年留多維克十四世加冕時,鑽石被鑲在他的王冠上,法國大革命之初的1792年,它同王權的其他標志一起失落,輾轉到了柏林。後被一個德國珠寶商賣給了拿破崙。18世紀90年代,它被拿破崙作為抵押擔保發動遠征的抵押物,1940年希特勒攻佔巴黎時,鑽石藏在沙姆博爾城大理石壁爐的護牆板中。目前這粒鑽石陳列在盧浮宮中。鑽石粒度為30 X 29 X 19mm,鑽石為燦爛琢型,做工精美,光澤和「出火」都不同反響。 1762年,天才的宮廷珠寶匠波吉耶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禮製作的大王冠以其富麗精美贏得稱贊,他創造了一個鑽石燦爛琢型的新世界,王冠上總共鑲嵌有2858克拉重的4936顆鑽石,整個王冠重1907克,裝飾王冠的「尖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