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翡翠鑒賞口訣是怎樣的誰能講下
翡翠鑒賞的口訣:
緬北地有靈氣,霧露河域出翠玉。
晶體粗稱豆種,帶綠條紋金絲種。
B. 推薦幾本關於翡翠鑒賞方面的書
《翡翠鑒賞與選購》是一本以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為基礎,珠寶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的,具有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獨到見解的雅俗共賞的科普書籍,書中較為全面地介紹了關於翡翠的情況和知識——識別、鑒賞、質量評價、市場選購乃至與珠寶消費有關
《翡翠鑒賞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翡翠的岩石學特徵,主要是從專業角度討論緬甸翡翠的礦區地質概況;下篇為翡翠的鑒定和鑒賞,首先對翡翠成品進行分級,然後依據翡翠成品的顏色、透明度、結構類型和品相特徵進行評估;介紹了翡翠的鑒賞內容、條件和方法;重點鑒賞了14種翡翠製品。彩圖精美,文字簡潔,並表明人民幣估價;同時還講解了如何鑒定翡翠贗品,如何區別翡翠的優化處理品;最後簡要說明了翡翠的拍賣過程。
C. 如何鑒賞翡翠玉石說詳細點!
這里說的肉眼是指用最簡單的方法,但還是要藉助一樣小小的工具,就是放大鏡,不需要多專業的珠寶放大鏡,普通能放大看清表面的就可以。
翡翠B貨是天然A貨經過酸洗、充膠處理後的產品,而C貨也是在經過B貨處理後才能染色。所以我們用主要用肉眼來鑒別酸洗和充膠處理後的痕跡。
一、看錶面的酸蝕網紋和充膠的溶蝕坑:
這是最最重要,決定性的證據。為什麼B貨表面會有酸蝕網紋呢?是因為充填在翡翠B貨的礦物顆粒間的膠硬度比較低,在切磨拋光時,低硬度的膠容易被拋磨,形成下凹的溝槽,形態像乾裂土壤的網狀裂紋,又稱為龜裂紋。如下圖所示:
B貨表面的「酸蝕網紋」
B貨表面的充膠溶蝕坑
如果充膠溶蝕坑比較大比較明顯時,有時甚至可以看到膠裡面的氣泡。
在判斷表面這些紋路是否是酸蝕網紋或者溶蝕坑時有幾點需要注意:
1、一定要在拋光程度好的或者能夠被拋光好的部位上觀察,拋光不好的表面,或者佩戴時間比較長的A貨表面磨痕和凹坑比較多,要注意區分哦!A貨拋光不好時表面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小坑,而B貨表面即使是溶蝕坑,坑與坑之間也可以隱隱見到酸蝕的紋路連接在一起。如下圖所示:
2、不要將A貨表面出現的「桔皮效應」與溶蝕坑混淆。A貨表面的「桔皮效應」是由於翡翠內部不同礦物晶體的硬度有差別,較軟的顆粒會被磨蝕形成下凹狀。「桔皮效應」與溶蝕坑的區別在於:「桔皮效應」所形成的坑的邊緣比較平滑,而B貨溶蝕坑的邊緣比較銳利,這種感覺就好像是高低起伏的平緩山丘與水泥地上的裂縫(或坑)之間的差別吧。哈哈~如下圖:
A貨表面的「桔皮效應」
A貨「桔皮效應」與B貨表面「酸蝕網紋」和「溶蝕坑」的對比圖
二、看顏色:
1、看色調:由於經過了酸洗漂白,翡翠中所含的氧化物和其它易溶的雜質被溶解,黃底和臟底被清除,但淺綠和粉藕底色仍會存在,仔細再觀察翡翠白色的部分,如果是B貨則特別白,沒有雜質沒有灰黃的成分。仔細觀察淺綠的部分,也可以發現類似的特徵,綠色顯得特別鮮純,無黃灰色調的干擾。但是,也有少量酸洗不徹底的和使用帶有黃色調樹脂膠的翡翠B貨,看不出這一特徵。天然翡翠在放大觀察時常可見到小銹斑、小黑點等雜質。如下圖所示:
這三塊是同一塊料子,左邊是A貨,中間是酸洗過但還沒充膠的B貨,右邊是充膠後的B貨。水頭是不是好很多呢,酸把黃灰等雜色都洗掉了。
下面這兩個,大家看看是A貨還是B貨?
雖然這兩件都是滿綠的翡翠,乍一眼看上去覺得綠色非常純正,有B貨的嫌疑,但仔細辨別可以發現它們是綠中透了點黃色,人的眼睛對黃色是最為敏感的,如果想要准確定義手中翡翠的顏色,一定要勤加練習自己的眼力了!
下面這件就是B貨的綠色,可以作為一個對比:
2、看色根:
什麼是色根?看下圖:
看綠色部分,猶如中國畫的手法,從濃到淡從有到無,過渡得幾乎讓人看不出從哪裡開始有顏色!這個就是B貨的色根擴散,或者有人叫顏色發飄了,這是因為B貨里的膠把隔阻顏色的裂隙充填了,光線很容易在翡翠顆粒之間相互傳遞而少了裂隙面的反射了。而光線在天然的A貨中傳播時,會明顯受到翡翠的粒間邊界或微裂隙的阻擋。這就是色根,如下圖所示:
但是現在的染色技術相當成熟,可以做到點狀上色,所以看色根是否漂浮只是一個輔助判斷,要結合其餘特徵綜合鑒定,如下圖,仿A貨色根的B+C貨。
三、聽聲音:
測試翡翠手鐲和掛件的敲擊聲是非常便捷的一種方法,翡翠B貨的敲擊聲多為沉悶嘶啞,不夠清脆,與天然的不同。這一測試要注意,不能用手持住玉件,最好把玉件用細線吊起,用另一塊實心的玉件輕輕敲擊。但是天然A貨如果有裂紋,或者質地疏鬆也會出現嘶啞和沉悶的敲擊聲,要加以注意。這一方法對手鐲最為有效。
總的來說,除了第一種用放大鏡來觀察表面能比較明確地鑒別出A貨和B、C貨的區別外,其餘的鑒定手段都是一種人的主觀感受,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逐漸區分開來,所以建議大家多看翡翠,鍛煉好自己的眼力。
D. 怎樣欣賞翡翠
玉石的品質鑒別
鑒定玉的品質,有六條標准,即「色、透、勻、形、敲、照」。
(1)色
玉以綠色為最佳,紅、紫二色玉石的價值僅為綠色玉石的1/5。玉當中若含紅、紫、綠、白四色,稱為「福祿壽喜」;若只含紅、綠、白三色,則為「福祿壽」。色澤暗淡、微黃色的為下品。如果是單色玉,以色澤均勻的為好。
(2)透
透明晶瑩如玻璃,沒有臟雜斑點,不發糠、不發澀的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則分別稱為中級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帶有紅、綠、白三種顏色的玉才稱為翡翠玉。到了現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並帶綠色的居鄉。
(3)勻
玉的色澤重在均勻,雖含白、綠但色澤不均勻的,則價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狀可根據不同的審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樣式,無特殊標准。一般地說,玉石的個頭愈大愈好。
(5)敲
玉當中常有斷裂、割紋,一般不易觀察到,如果用金屬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輕輕拋在台板上,可以從聲音的清濁辨出裂紋存在與否。聲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當中有肉眼不易發現的黑點、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鏡照一照,便可一覽無余。
玉的品質可分為10級,每一級又可細分為上、中、下3檔。其中,白玉無論其色澤好壞,透明度如何,價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點是略呈淺色,而不帶有淺藍色(俗稱邪色)。另外還有一種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鑒定的方法很簡單,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重者為真玉。
目前,市場上常常混雜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別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聽、測。
(1)看
主要看晶體透明度、內部結構、光澤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澤,花紋自然,內部纖維狀態是不易模仿的。
(2)聽
真玉聲音清脆,人造假玉聲音發悶。
(3)測
主要是測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為標准,除岫玉、綠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劃出條痕,而玉石本身絲毫無損。假玉一般較軟,劃不動玻璃。
常見的假玉一般用塑膠、玻璃加工而成,它們都是非晶質材料,硬度低,密度小,還有材料本質的特徵。如塑膠能用鋼針挑得動,或能刻出劃痕,拿在手中輕飄。玻璃在燈光或陽光下內部顯示氣泡,偏光鏡下顯示非晶質性(轉動時無周期性的明暗變化),有原料製作漩渦狀條紋等。
翡翠的質量鑒別
在玉石家族眾多成員中,最名貴的當推翡翠。它是一種天然礦石,硬度極高,產量極少。其色彩主要以綠色、紅色為主。紅色為翡,綠色為翠,故名翡翠。
(1)翡翠的分級
①特級:艷綠色(祖母綠色)、蘋果綠色,玻璃地(半透明、質地細膩),均勻鮮艷,無雜質,無裂紋。
②商品級:綠色,油青地,微透明、間雜半透明的祖母綠色細脈和斑點翠。
③普通級:藕粉地、豆綠色、淺綠色,白色細膩,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飾。
(2)翡翠的質量鑒別
①質地。天然翡翠質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潤亮澤,仔細觀察,可見近圓形的稍透明「鹽粒」和圍繞其周圍的纖維狀物質。
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鋒利的刀具刻劃,不會留有痕跡;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劃出痕跡。
③翠性。天然翡翠對著強光觀察,可見其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翠色閃光,稱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製成的偽品都無此種「翠性」特徵。
④相對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結構堅硬緊密,無氣泡,密度較大,敲擊時聲音清脆;偽品則結構較松或有氣泡,密度較小,敲擊聲音沙啞不清脆。
⑤色澤。真品翠色濃艷純正。而有些偽品是用白玉、蛇紋石、澳洲玉、韓國玉、雲石甚至雜石,經脫色後,灌入高硬塑料漿並作加色處理,或浸入綠色液體製成「加色翡翠」,在強光下觀察,可見綠色紋路,雜亂而細小;有的雖不顯紋路,但渾濁不清,光澤差,其重量比真品輕。
將上述假品放入煮熔的蠟液中,所灌入的顏料會慢慢析出。這樣檢驗,既不會損壞被檢樣品,又可鑒別出真假。
用塞爾西濾色鏡觀察,加色翠在鏡下為紫紅色,天然真品顏色不變。
有的假翡翠用玻璃人工熔煉而成,結構鬆懈,綠色均勻偏暗,有的有氣泡,用硬器敲擊,聲音沙啞。
(3)翡翠的選購
①看顏色。看顏色是否純正、濃艷、均勻,並用聚光手電筒檢查是否有隱藏的雜色。以顏色濃艷、純正、均勻,雜質微小者為佳。翡翠中翠綠色具有較高的價位,其次為紅色、紫色。綠色中又以鮮嫩、略帶黃色調的秧苗綠為最佳,其次為寶石綠、江水綠、油綠,均以綠分布均勻者好。
②觀察透明度。在強光下觀察,透明度愈高愈好。
③聽聲音。敲擊聲清脆悅耳者為佳。
④觀察翠性和石花。對光觀察,翡翠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閃光(即翠性),並常有團塊狀白花,稱石花。兩者均以少為好。
⑤看裂痕和黑斑。裂痕有的是原礦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處的黑色斑點,也以少而小為好。
⑥看加工水平。以表面平滑、拋光好、形態正為佳。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E. 翡翠鑒賞十大格言
翡翠鑒賞中的格言
我國珠寶業的前輩們,在長期的翡翠加工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有關翡翠的經驗,並以言簡意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這些特點。記住這些格言,並能了解和體會其中深刻的內涵,將終身受益。
《燈下不觀色》
其實,任何珠寶都不應當在燈下進行顏色的質量評定。而對於翡翠來說,這一點則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翡翠的顏色,尤其是閃灰,閃藍以及油青之類的翡翠顏色,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要比自然光線下的顏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燈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綹裂,看水頭長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徵。而要在自然光線下,察看和評定翡翠的綠色。
《色差一等,價差十倍》
對於高檔的翡翠來說,價差十倍恐怕還不止。例如:一粒50萬元的翡翠戒面與一粒500萬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質量樣式、大小、種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無可挑剔,二者之間的價格差別關鍵在於綠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認識和區分翡翠綠色的各種差別是極為重要的,至少也要見過和經歷過。
《多看少買》
對於購買翡翠原石來說,「多看」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是一個進行比較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和驗證經驗的過程;是〃買〃的前提。「少買」不是不買,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買。
《寧買一條線,不買一大片》
對於翡翠原石中的綠色形狀特點來說,「一條線」帶子綠與「一大片」靠皮綠是同一種綠色形狀的兩種表現形式,是「線」立性與「片」卧性的分別。「線」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積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關鍵在於提醒人們,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綠色的「多」與「少」所迷惑,要認清綠色「立性」與「卧性」的本質。因此,並不是真的見了有一大片綠色的翡翠也不買,而是提醒不要對綠色的厚度有過分的奢望。
《龍到處才有水》
所謂「龍」其實是指翡翠中的綠色。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無論在質地的粗細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綠色的部位比沒有綠色的部位地子,都要好一些。當然,有時翡翠綠色和地子之間的這種差別表現的過於強烈時,就象下一個格言所說了。 狗屎地子出高綠。
翡翠的地子與翡翠的綠色互為依存,關系非常密切。一般來說,綠色種水好的情況下,地子通常也不會太差,反之亦然。而格言主要提醒人們:不要忽視翡翠綠色的特殊性。雖然不是每一個「狗屎地子」都會有高檔的綠色。但是〃狗屎地子〃中可以出現上等的綠色。
《無綹不遮花》
《禮記》雲:「大圭不琢,美其質也。」事實上,高檔的翡翠綠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來表現其自然本質的。例如舊貨中的搬指、翎管之類都屬於「素活」。如果雕有花紋圖案,其美麗的花紋之下必有蹺蹊。故而業內流傳有「無綹不遮花」的說法。現代的翡翠製品中同樣如此。
《冷眼觀熗綠》
所謂「熗綠」乃是指一種加色的「假翡翠」,這是一種老掉牙的伎倆。時下的做假手段有「沖涼」、「洗澡」和「鍍膜」等。當然任何作假或許得逞於一時,而不會永遠不露馬腳的。以前的格言是對行內人說的,是提醒人們要重視第一眼的感覺,不要放過任何疑點。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妨也「冷眼」一點。一定要到信譽好、有質量保證的商店去購買翡翠。
F. 關於傳世翡翠鑒賞人
人家賣翡翠的地方出具的是檢測是否是A貨的證書,而通靈的是鑒賞證書,鑒賞證書是在A貨的基礎上對其種、顏色水頭各方面進行的鑒賞,當時是比其他地方的更好,
G. 如何准確鑒賞和評估翡翠
翡翠的價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它有很多制約價格的因素,因為綠色及其它條件變化無窮。
(1)翡翠綠色的偏正;
(2)翡翠綠色的濃淡均勻程度;
(3)翡翠綠的形狀;
(4)翡翠的水頭;
(5)翡翠內雜質及干凈程度;
(6)翡翠內裂柳白棉石花的多少;
(7)翡翠的新種老種;
(8)翡翠的重量。
以上是評估翡翠價格的主要依據與條件,缺一都不能稱為特級。
其次還有:翡翠的工藝價值、文物價值,以及翡翠的藝術及精神價值,如對翡翠的鑒賞能力、喜愛程度、東方文化及民族特點、藝術生命力等。
對一款翡翠進行鑒賞,一般默認的規矩是:
產地+種+底+色+款式+其他評價條件
1、產地:一般從照片上是很難確定的,眼光毒辣的高手可以看出是出自哪個礦區的。現在一般都用老坑或新坑來說明。
2、種:行家們劃分為老坑種、白底青種、花青種、油青種、豆種、芙蓉種、金絲種等,這種分類法已經將翡翠的水、色都包括進去了,新手很難懂。
現在市場上,我們通常可以按照玻璃種>冰玻種>冰種>糯冰種>糯種>豆種等來進行劃分。
3、底:行家一般把外行說的種說成底,比如玻璃底、冰底等,但現在,我們通常說的底包括白底、晴水底、油青底、藍水底、綠水底、豆底等。
4、色:色有很多,綠、紫、黃、紅、青、黑等,還有一些多色混合,就叫多彩。
5、款式:不用多說,一眼就能看出來。
6、其他評語包括:裂、石紋、棉、水頭、瑩光、起膠等等。
H. 翡翠鑒賞
翡翠綠的才值錢,哪怕水頭不好,只要綠,價高一等,你這個是淺油青,屬於通貨,2400一對,性價比確實不高。合一千多一個,油青的手鐲種地還可以的都賣不到1200,手鐲是開大料才能做,價格更要高一下,而掛件用手鐲摳下來的料或者其他邊角料就能做,價格通常不會太高。
不過既然買了就別後悔了,下次記得買好的。翡翠這行水很深,不交學費買不到好東西。
I. 尋一篇《翡翠的鑒賞》論文 1500字以上
通常來說,翡翠鑒定是指翡翠成品件的鑒定,一般可分為儀器測試與人工鑒定兩個方面。
儀器測試,通常是通過偏光儀來測試它的結構晶體,通過折射儀來測試它的折射率。通過濾色鏡來測試它的顏色元素,通過密度法測出它的密度,通過硬度計獲得其硬度,通過分光儀測試致色光譜等等,儀器測試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它能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手段,測試出可靠的依據,無疑有很大的正確性,一般只有專業工作者掌握。對於絕大多數翡翠愛好者來講,必須通過人工鑒定這一傳統手段加以鑒別。
人工鑒定的過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經驗積累。一般來說,需要從翡翠的以下特徵著手:
1.結構:翡翠的結構為變斑晶交織結構,系指其在變質作用下,透明粒狀斑晶的周圍的細小纖維狀的礦物晶體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結構。在翡翠中均有不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纖維狀晶體交結在一起構成的小團塊狀白花,故稱之為"石花"或"石腦"。
2.種坑:翡翠的種坑是由結構與質地構成的,而翡翠均由小晶體所組成,晶體粒越小,表示質地越緻密,透明度亦越佳,打磨出來的效果亦越出色。在珠寶行業中,將坑種,分為老坑(也稱老種)與新坑(也稱新種),老坑色彩亮潤,色與地融為一體,透明度高,其質最佳。新坑,雖說色彩也鮮嫩,但透明度較差。老坑與新坑,是根據翡翠形成年代多少而決定的。
3.顏色:翡翠的顏色等級的差別,反映在價值上相關很大,在鑒定評價翡翠時,一定要分清它的顏色,它以紅、綠、紫色為主,單色翡翠中的綠色,濃艷純正的紫色、紅色都是翡翠中的高檔顏色,尤以綠色為最貴。翡翠的綠色,要以濃、陽、俏、正、和為好。綠色品種以寶石綠、玻璃綠、艷綠與秧苗綠為最佳。
4.水頭:水頭即為翡翠的透明度。水頭越高,種質越好,便越珍貴。在觀察翡翠水頭時必須十分仔細,因透明度與翡翠本身的厚薄有關。另外,特別要小心做過手腳的翡翠成品,例如成品中間是挖空的。還有要留心瑪瑙代製品,因為瑪瑙的透明度也比較好,於是便有人以瑪瑙著色來冒仿翡翠。在港台,還將翡翠的透明度劃分為"通"、"放"、"透"、"冰"、"瑩"等等級,其中"瑩"為最上品。
5.地子:翡翠的地子要好,無論是翡,還是翠,外部分質地要細膩均勻,內部分質地要堅實、細潤、潔凈、水頭足,好的地子還要與翠色協調一致,互相照應,從而襯托出翠色的富麗。翡翠地子以玻璃地與蛋清地為最佳。
6.光澤:翡翠作為珠寶,對其光澤的要求也很高,它是翡翠質地優劣的直觀反映,必須具有油脂的強玻璃光澤或珍珠光澤。
7.手感:由於翡翠的硬度大,結構緻密細膩,拋光度好,光潔度也好,手摸之有一種非常溫潤的滑感。另外,將翡翠貼於臉上或置於手背上有冰涼之感。
8.完美:多指翡翠的完美度好,包括翡翠內在無任何缺陷,形體完美無損且塊度大。關於內在缺陷這一點,應當辯證地看待,總體來說,不含黑點、石花與綹裂的要比含這些缺陷的好,但有時微弱缺陷,只要不在成品的顯眼部位,不但不會影響翡翠身價,反而是證實它是真貨的依據,尤其是在今天市場上到處充塞了假貨的情況下。
在國際珠寶市場上,通常根據翡翠的顏色、透明度與結構質地的不同,將翡翠分為三大類,每個大類又分為A、B、C、D四個品級,不同類別、品級的翡翠,價格差異很大。
第一類,稱帝王玉。它是翡翠中的上品,顏色翠綠純正,濃艷,均勻,透明度高,水頭足,其質地結構,均系地道的老種,產量僅佔世界年產總量的百分之五。這類翡翠的價格非常昂貴,計量單位以克拉計算,並躋身於鑽石、剛玉、祖母綠、貓兒眼等高檔寶石的行列。在第28屆仰光寶石展銷會上,帝王玉A級2000美元一克拉;B級500美元一克拉;C級200美元一克拉;D級100美元一克拉。
第二類,稱商業玉。檔次不如第一類帝王玉,顏色較雜,各種顏色的翡翠都有,且其顏色濃淡不一,均勻不一,透明度也不一。它的種坑質地也較雜,有老、新、新老種等。這一類翡翠品質高低參差不齊,其優質者,與帝王玉僅次於顏色的濃度與均勻程度。這一類是翡翠中的大類,主要用來製作首飾,是世界各地珠寶店裡主要的翡翠商品,在第28屆仰光寶石展銷會上,商業玉A級1000美元一公斤;B級200美元一公斤;C級50美元一公斤;D級30美元一公斤。
第三類,稱普通玉。這是翡翠中最次的一類,它包括無色的翡翠,其結構瑟透明度跟商業玉基本相同,主要用於製作一些較低檔次的玉雕擺件。在第28屆仰光寶石展銷會上,普通玉A級30美元一公斤;B級15美元一公斤;C級10美元一公斤;D級5美元一公
J. 翡翠的相關鑒賞
A貨(Allowing):浸蠟處理
翡翠的A貨是天然翡翠指天然產生,只是利用物理方法加工雕琢、打磨、拋光,而未使用任何化學、輻照方法破壞其內部結構。
新型A- 貨是在A貨翡翠的基礎上,只在有色根的部分添加顏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此類翡翠加色物品,無熒光反應,且不改變比重。在不嚴格的鑒定機構會出具「翡翠A貨證書」。此類翡翠在珠寶市場甚至很多名店常見出售,如購買收藏級翡翠切記慎之。
B貨(Bleached and Polymer impregnated Jadeite)酸洗漂白注膠處理
C貨(Coating jadeite)染色處理。為染色翡翠。不管酸浸漂白與否,充膠與否,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稱C貨。 翡翠證書上CMA、CAL、CNAS/CNAL
將翡翠放在熒光燈下,觀察其顏色變化,A貨和C貨不發生變化,B貨有熒光,泛白色。C貨經過染色處理,故其顏色沿裂隙分布,分布不均勻,細心觀察肉眼即可看出。
評估
顏色是評價翡翠的第一因素,好的顏色要達到的標準是:濃、陽、正、和。
正:就是指色調的范圍,根據主色與次色的比例而定,就是說要純正的綠色,不要混有其他的顏色。例如油青中常有混油藍色、價值就會降低。
濃:指顏色的深淺,就翡翠綠色來講濃度最好在70%——80%之間,90%已經為過濃了。
陽:是指翡翠顏色的鮮陽明亮程度,翡翠的明亮程度主要是由於翡翠含綠色和黑色或灰色的比例來決定的。綠色比例多顏色會明亮,若含黑或灰色多了,顏色就灰暗了,行家往往採取形象的方法來表示顏色的鮮陽。例如:黃楊綠、鸚鵡綠、蔥心綠、辣椒綠、都是指鮮陽的顏色。而菠菜綠、油青綠、江水綠、黑綠,則指顏色沉悶的暗綠色。
越鮮陽的翡翠,自然價值越高。
均:是指翡翠的顏色分布的均勻度。翡翠的顏色一般分布都是不均勻的,如能得到顏色分布均勻的翡翠實在也不是容易的事。
最佳的顏色:應該是綠色純正、綠色濃度在70%-80%、顏陽明亮、顏色分布均勻,這類高檔翡翠,行家習慣稱為老坑種。
質量鑒別
①質地。天然翡翠質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潤亮澤,仔細觀察,可見近圓形的稍透明「鹽粒」和圍繞其周圍的纖維狀物質。
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鋒利的刀具刻劃,不會留有痕跡;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劃出痕跡。
③翠性。天然翡翠對著強光觀察,可見其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翠色閃光,稱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製成的偽品都無此種「翠性」特徵。
④相對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結構堅硬緊密,無氣泡,密度較大,敲擊時聲音清脆;偽品則結構較松或有氣泡,密度較小,敲擊聲音沙啞不清脆。
⑤色澤。真品翠色濃艷純正。而有些偽品是用白玉、蛇紋石、澳洲玉、韓國玉、雲石甚至雜石,經脫色後,灌入高硬塑料漿並作加色處理,或浸入綠色液體製成「加色翡翠」,在強光下觀察,可見綠色紋路,雜亂而細小;有的雖不顯紋路,但渾濁不清,光澤差,其重量比真品輕。
將上述假品放入煮熔的蠟液中,所灌入的顏料會慢慢析出。這樣檢驗,既不會損壞被檢樣品,又可鑒別出真假。
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加色翠在鏡下為紫紅色,天然真品顏色不變。
有的假翡翠用玻璃人工熔煉而成,結構鬆懈,綠色均勻偏暗,有的有氣泡,用硬器敲擊,聲音沙啞。
假翡翠:馬來翠(玉),它透明度好綠色美艷似高檔翡翠。但不難識別,將它對著強光用放大鏡看,內部有漁網狀圖案,漁網的網線是綠的網眼是白的,不像翡翠內部綠色是大小形狀不均勻不規則的。 多掌握正確的翡翠的鑒別方法,對翡翠愛好者來說非常有用處。下面為大家介紹翡翠的鑒別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光澤。翡翠經強酸鹼浸泡處理後,結構疏鬆,沒充填之前表面見溶蝕凹坑,使之產生漫反射,光澤變弱。加人樹脂或塑料等有機充填物後,翡翠常有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者是玻璃光澤與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混合。
2、顏色。由於翡翠結構被破壞,內在原有的光學性質也發生了改變,所以「B貨擴翡翠的顏色分布無層次感。雖然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的綠色仍為原生色,但經過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綠色分布較浮,原來顏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壞了,看起來很不自然。
3、結構。翡翠受到強酸強鹼浸泡腐蝕後,有部分物質帶進帶出,在表面及內部沿礦物晶體間形成溶蝕,產生內部的連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見內部縱橫交織的裂隙。在反射光條件下,表面的溶蝕凹坑或蛛網狀網紋清晰可見。
4、表面特徵。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由於充填物與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別較大,在原生的裂隙處呈較明顯的凹溝,充填物明顯低於兩邊,許多綹裂組成了縱橫交錯的誓溝渠」。較大的「溝渠」中可見膠結物或殘留氣泡。加工技術較好的漂白加充填處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無上述現象,須更加仔細地觀察和測定。
5、密度、折射率。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多數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為3.00~3.43g/cm,折射率為1.65左右(點測)。但是由於翡翠的礦物組成復雜,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為參考數據,通常不能作為判定翡翠是否經過充填的依據。
6、熒光性。無或弱至強的紫外熒光,熒光分布均勻或呈斑雜狀。早期「B貨」翡翠絕大多數有熒光。短波:弱,黃綠或藍綠(藍白);長波:中至強,黃綠或藍白色。但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通常熒光強度較弱或無熒光。
7放大檢查放。放大檢查放大檢查是鑒定這種處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為表面觀察和內部觀察。
用反射光觀察樣品的表面,通常可見到三種情況:①表面明顯可見分布較均勻的「蛛網」狀或「溝渠」狀裂紋。這是確定無疑的漂白充填翡翠。但要注意與拋光不良造成麻點狀表面相區分。漂白充填處理翡翠裂隙邊緣較為圓滑,「翠性」不明顯;而拋光不良所形成的麻點狀凹坑多呈三角形,邊緣較尖銳,分布不均勻,多出現於顆粒粗大處,「翠性」明顯。②表面拋 光較好,但局部可見細小裂紋相對集中。這是因為翡翠經漂白充填處理後又經過較為細致認真的再拋光,使得表面較光滑,局部細小裂紋是被破壞的翡翠顆粒間的極細小縫隙未被完全充填的表現。③表面極為光滑,細小的裂紋很少,但在表面出現很多類似「翠性」反光的亮點。亮點往往是在較粗大顆粒的表面或內部重疊分布,而不似解理面的片狀閃光。在高倍顯微鏡下,可見許多小亮點為小的氣泡,這是由於在充填處理時未能把縫隙裡面的空氣全部抽空而保留下來的氣泡。
用透射光觀察翡翠的內部結構。經過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結構鬆散,顆粒邊緣界限模糊,顆粒破碎,解理不連貫。
8、熱反應。「B貨」翡翠加熱200~300℃後膠質發生碳化。
9、敲擊反應。經過漂白充填後的翡翠,其結構被破壞,礦物顆粒間被膠質充填。因此輕輕敲擊後發出沉悶的聲音,與天然翡翠清脆之聲有明顯的區別(此法主要適於翡翠手鐲的鑒別)。
綜合上述,B貨翡翠與A貨翡翠肉眼的快速區別要點在於:B貨翡翠潔凈,見不到紅褐色鐵質痕跡;成品表面均勻展布龜裂紋且帶有「黃氣」;注入翡翠內部的「膠」,使翡翠的光澤變暗,用手電筒光透視或放進水中透明、清晰度降低,均一。使成品的整體展示出一種乳白色的蠟狀外貌。在紫外熒光下發出強弱不等的藍白色或綠白色熒光。肉眼鑒別翡翠A、B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A、B貨兩種特徵現象共同出現的狀況。這時應先抱以懷疑的態度,耐心、謹慎地再進行反復細致的觀察。
最穩妥的還是交由專業人員,通過各種儀器設備進行全面檢測,以科學的數據分析作出准確判斷。切忌抓住一兩個特徵便莽下結論,這樣很容易使自己產生錯誤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