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金珠寶檢測中心在什麼地方
國家珠寶鑒定中心,就是國檢。全稱是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地址在北京安定門外大街小黃庄路。
❷ 古代提到的「和氏璧」到底是什麼玉呢是和田玉嗎
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像。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公分,其並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一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據《史記》記載,和氏璧有一角殘缺,後世匠人用黃金補足,但已經說不上是「完璧歸趙」了。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傳為琢玉能手卞和采玉於現江西三清山<古稱懷玉山>依據中國權威機構製作:中國玉文化;中國玉文化 —卞和采玉的名山三清山。初不為人知,後由楚文王賞識,琢磨成器,命名為和氏璧,方成為傳世之寶。春秋戰國之際,幾國征戰,幾經流落,最後歸秦,傳說由秦始皇製成玉璽。秦滅後,此玉璽歸於漢劉邦。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轉手,直至傳到唐朝,而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玉璽不知所蹤……後世所稱之傳國玉璽被傳即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和氏璧是一個謎,並且極富傳奇色彩。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於它的記載和傳說,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吟詠。
❸ 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可靠嗎
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有很多, 不知您具體指哪家。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中回心是國土答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的一個下設機構。是非常權威且靠譜的,還有地區性過國檢單位也是比較靠譜的,有一些不正規小的玉石檢測機構的話,靠譜程度就沒有像國檢那麼高了。
❹ 元朝存在了多少年,為何滅亡,而清朝為何能存在很久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是中國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4)金國玉石擴展閱讀:
元朝滅亡原因:
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殘酷剝削漢族群眾,人民揭竿而起,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
蒙古統治階級內部卻在為爭權奪利而互相征戰,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但導致物價迅速上漲。
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發動起事,但事泄,韓山童被捕殺,於是劉福通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志,其後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壽輝起義。至此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率軍圍攻高郵起義軍張士誠部,被朝中彈劾,功虧一簣。
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繼承了病逝的郭子興的地位,並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攻佔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在北方察罕帖木兒(李察罕)和李思齊等元軍將領則開始對北方紅巾軍展開反攻。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紅巾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並降蒙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隨後被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朝
❺ 中國世界之最有哪些
三峽--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山峰
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中國吉林隕石雨1號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
最早最長最寬的道路是我國公元前212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誕生在我國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世界上生活在最高地區的哺乳動物,是中國西藏的氂牛,氂牛能爬上6100多米的高黃原。
世界上最老的樹種,是中國的銀杏樹,此樹最早出現在世界上是16,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
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中國西藏首府拉薩市。
世界上最古老的鍾表,是中國公元前725年製成的機械鍾。
中國周朝「鏟形」錢幣,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硬幣,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770年。
至今世界上所發行的紙幣中,最大的是中國明朝發行的一貫錢鈔票,票面寬為22.86
厘米,長為33.02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郵票是中國1913年發行的特種郵票「中國快運郵票」。這枚郵票長24.8厘米,寬7厘米。
世界上最高的塔,是中國杭州的六和塔。
世界上最古老的旗是公元前500年的一面旗。它是從中國湖南省長沙一位王妃墓中發金現的。
世界上講的人最多的語言是漢語,大約近7億人。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網路全書是中國明朝的《永樂大典》,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學者在1403-1408年編成。
世界上最普通的姓是「張」,佔中國總人口的9.7%至12.1%,按最低估計,約有1
億人。如果組成一個「國家」,它的人口將佔世界第八位。
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中國吉林隕石雨1號,1976年3月8日隕落,重1,770公斤。
中國的12名雜技演員,在一輛自行車上進行表演,創造了一輛自行車乘人最多的世界紀錄
1、世界最長的城牆--中國萬里長城。
2、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易通道--絲綢之路。
3、世界圍地最大的城牆--明代南京石頭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塔--廣東從化北回歸標志塔。
5、世界水稻種植最北的地區--黑龍江呼瑪縣。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錢唐江潮。
7、世界最大隕石雨和隕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閘式運河--廣西靈渠。
9、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魯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鹹水湖--西藏的納木錯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14、世界最高的農業種植區--西藏。
15、世界流動沙丘面積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魯番盆地。
17、世界陸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瑪峰(8844.43)與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發達之地--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
19、世界最大的黃土地貌--中國黃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輕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氣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瑪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區--藏北高原。
1.
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
1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14.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15.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中國(21個)
18.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19.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
20.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順湖
21.世界樟腦產量最高的地區:台灣
22.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23.世界最大的黃土分布區:黃土高原
24.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區:青藏高原湖區贊同
❻ 清朝後妃所佩戴的金約是如何反映地位高低的
金約是清代後妃穿朝服時佩戴的頭飾之一,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發,形似圓形發卡,看起來很像「緊箍咒」。金約由金箍和後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以其上鏤雕的金雲紋和鑲飾的珠寶數目以及腦後所垂貫珠的形制區別等級,反映了後妃等級地位的高低。
皇太後、皇後的金約後垂珍珠5串,以青金石等玉石作為分節點,將珍珠分為上下兩段,謂之五行二就。此外,皇貴妃、貴妃為三行三就,妃為三行三就,嬪為三行三就,依次遞減。
這是一種用金嵌成花狀的美飾。這種頭飾實際上是皇後、妃嬪們在穿吉服時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絲或細鐵絲編成帽架,上面纏繞黑色絲線,再用各種寶石、珠翠嵌於帽架上。組成各種吉祥圖案。同時鈿子分為鳳鈿、滿鈿、半鈿三種。
❼ 李清照的故事
1、「賭神」李清照
她寫過一篇《打馬圖序》,「打馬」就是一種賭博的方法。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開篇就教訓人說:你們賭博為啥就不能像我一樣精通呢?其實賭博沒什麼竅門,找到搶先的辦法就行了,所以只有專心致志地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所謂「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也。
她還得意洋洋地宣稱:我這人沒啥別的嗜好,就是天性喜歡賭博。凡是賭博,我就沉迷其中,一到賭桌上就飯也忘了吃,覺也忘了睡,不分白天晚上地賭。而且,我賭了一輩子,不論是什麼形式的賭,不論賭多賭少,從來就沒輸過,贏的錢嘩啦嘩啦爭著往我腰包里趕,擋都擋不住。
2、李清照的抑鬱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個句子已經把愁寫盡了,寫得登峰造極,世上不可能有比這更生動的寫愁的佳句了,從此寫愁似乎成了李清照的專利,別人不可能超越她了。
然而,這絕對是一個抑鬱症患者才有可能寫出來的句子。七對疊字,好幾個難以發出的齒音,連用在一起,只有愁腸百結者才有可能這樣去寫。
李清照女士身上有著抑鬱症的所有那些症狀,比如抑鬱症患者會對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活動都喪失了興趣,是的,她說「日晚倦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3、十六歲兩闕新詞轟動整個京師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贊。
十六歲那年,她的兩闕新詞轟動整個京師,其中,《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更是成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
4、趙明誠與李清照的愛情故事
十八歲時,李清照嫁給了太學生(我國古代的大學生)趙明誠。趙明誠是當時的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學家。
李清照與趙明誠志同道合,他們不僅都善詩能文,而且都愛好金石(古代銅器和石碑上的字畫)學。李清照幫助趙明誠一起搜集碑文字畫,收藏金石器皿,還和他一起,對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時期的彝器、漢唐時期的石刻拓本進行整理研究。
閑暇時,夫妻倆詩詞唱和,情意深長。據說在宋徽宗宣和年間,有一年重陽節,李清照寫了一首詞《醉花陰》,寄給在萊州(今山東掖縣)做官的趙明誠。
趙明誠讀後嘆賞再三,自愧不如。為了勝過妻子,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地寫了三天三夜,一共寫了五十首詞。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陰》夾在其中,給朋友陸德夫看。
陸德夫說的,正是李清照《醉花陰》中的最後三句。可見李清照的詞是多麼具有其藝術特色。
5、再婚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
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
經查屬實,張汝舟被除名編管柳州。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後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9日之後獲釋。(對於李清照改嫁張汝舟之事,後世學者頗有爭議。
其實,婦女改嫁在宋代前期並不少見,且不影響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談及此事,應當可信。古人辯誣之說,實際是受封建禮教觀念束縛的結果。)
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系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後,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註上。
紹興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簽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滿懷激情地作古詩、律詩各一首為二公送行。
❽ 求關於古印,傳國玉璽的知識(詳細)
中國古代的印章藝術的起源及發展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稱「圖章」。古稱「璽」。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 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硃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秦印 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 風格蒼秀。與漢印並為後世篆刻家所學習。
●漢官印 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夠構平直方正,風格雄渾莊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 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
●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一般玉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婉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由於玉質堅硬,不易受刀,也就產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謂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於玉質的不易腐蝕受損,使傳世下印得以比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來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先秦時用印通稱「璽」。秦統一六國後,始有「璽」(帝、 王專用)與「印」(官、私均用)之分。歷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別官階和顯示爵秩
中國古代的印章藝術的起源及發展 續)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來的兄弟民族在漢民族文化的影響下,曾依據漢字書法創造了本民族文字,並把他們的文字仿效漢字篆體用於官印,傳世較少,所見的印文有金國(女真)書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書,其中有許多文字還不認識。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漢時期下級官員所用之印,其形為直長方,約為正方官印即之半,故名。私印亦有長方形的。
●封泥
我國古代公私簡牘大都寫在竹簡、木札上,封癸時用繩縛, 在繩端或交又處加以檢木,封以黏土,上蓋印章,作為信驗,以防私拆現象。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蓋有古代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由於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直到晉以後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後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鑒,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范圍。
●私印
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總稱。體制繁雜,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即穿帶 印、子母印、帶鉤印、六面印、聯珠、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 臣妾印、齋堂館閣印、詩詞印、收藏印、吉語印、花押印、象形印、迴文 印朱白相間印等。
●吉語印
吉語印既以吉祥的詞語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長榮、長富、宜千金、 宜子孫一類的言語入印。秦有小璽作:「 疾除,永康休,萬壽寧。」也有姓名 上下加附吉語的。多見於漢代的兩面印中。
●穿帶印(又名「兩面印」)
私印的一種。印體左右有孔,可以穿帶,故名。印的上下兩面都刻有印文, 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型大小,故又稱「兩面印」。盛行於漢代。
●朱白相間印
私印的一種。以朱、白印文相組合的印多見於漢代之兩面印中,有一 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 左右分朱白,也有上下分朱白的;筆畫少者作朱文,筆畫多者為白文,並 把白文列成滿白,使朱白之間,各適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調和。朱白的原則大致根據筆劃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筆劃較少,白文則相反,從而達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諧效果,這類印大多用於私印,未見用於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稱「璽印」,是大小兩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於東漢,盛於魏晉六朝。一般 鑄有獸、龜等鈕,外大印為母,鈕作母獸,內小印為子,鈕作子 獸,可套入大印內,合成母抱子狀,因稱「子母印」。有母印鈕作獸身,子 印鈕作獸首,套合成為完整獸形者,故也稱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 一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體積中,兼備了幾方印的使用價值,古代印匠的工藝水平由此可見。
●套印
由大小數印套合而成的印章。漢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套印分若干層,有多至五六層者,每層(即被套的每方印)五面都可刻印。最末一層為小方 印,可刻六面。明清以後,為便於攜帶,套印多以銅、石、牙等製成。
●象形印
亦稱「圖案印」、「肖形印」,是刻有圖案印章的統稱。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鑄 有人物、動物等圖像,取材寬廣,渾厚古樸,簡練生動。多白文,一為純 圖畫,一為圖畫中附有文字,今所見者以漢代居多。
●圖案印
圖畫入印自戰國到漢魏都有,以漢代為最多。又稱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樣,簡練生動,除了人物、鳥獸、車騎、吉羊、魚雁等圖案外,常見以吉祥的四靈(龍、虎、雀、鳳)入印的,這類印又稱為「四靈印」。
●鑿印(又名「急就章」)
一般鑿印是指刻印的一種方法——在預制的金屬印胚上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刻成的印 章。其印紋文字錯落有致,大都為將軍印和頒發給少數民族的官印,流行於漢魏晉南北朝。相傳其起源是因軍中官職往往急於任命,印信大都倉促鑿成,故 別稱「急就章」。此法為後世篆刻家所仿效。
●鑄印
製作金屬印章的方法。通常先刻蠟模,用黏土作范於模之四周,熔金屬澆注 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將鑄印稱為「撥蠟」的。古代鑄印,有隻鑄印胚,後刻 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時澆鑄的。印文精巧工整,別具一格,為後世篆 刻家所取法。
傳國玉璽 詳見 http://ke..com/view/33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