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上最好的玉石是什麼玉石
和田玉的羊脂白玉,籽兒料。
㈡ 和氏璧到底是好玉還是普通玉石
【和氏璧是什麼玉】 一、變彩拉長石。中國寶玉石協會會員,地質考古學家郝用威於1986年在全國地學史學術會上以《和氏璧探源》為題宣布:「和氏璧為月光石,產於神農架南漳西部沮水之源的板倉坪、陰峪河一帶,那裡是當年卞和抱璞之處……」獲得了我國地質、考古、寶石界學者專家的肯定和好評,而且在海內外引起很大轟動。在1998年《中國寶玉石》上也有專文介紹。 已故國際著名地質學家、寶玉石和觀賞石專家袁奎榮教授經多年研究以變彩拉長石為原料復制了一個和氏璧,重現了千年古璽的本來面目。 二、綠松石。唐代杜光庭在《錄異記》中說:「藏星之精,墜入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 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稱:「傳國玉璽色彩青綠而玄,光彩照人。」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章鴻釗,根據杜光庭杜光庭的《錄異記》和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對和氏璧顏色現象的描述,認為產自湖北荊州地界的「和氏璧」,可以解釋為綠松石岩,俗名「襄陽甸子」。因為綠松石是湖北特產的玉石,正在古代所謂荊州地界之內,而且,綠松石通常有一層外皮。寶石專家李強和李海負也都主張這一觀點。李強在《和氏璧是綠松石》一文,李海負在《和氏璧不是拉長石而是綠松石》一文中,認為和氏璧就是綠松石。 三、獨山玉。1988年《南都學壇》正式提出了和氏璧可能是獨山玉的觀點,時任中國寶玉石協會秘書長李勁松、著名寶玉石專家江富建教授均認同這一觀點。獨山玉主要礦物成分是斜長石,外表極易風化成璞。獨山玉玉料以色帶產出,即一塊獨玉正面看是一層白玉,側面看可出現呈帶狀分布的白玉、綠玉、紫玉等,和「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對應。據考證。獻璧者卞和也是南陽鎮平人,原因有四:其一,南陽是楚重鎮,鎮平當時是楚邑,卞和是楚人,有居鎮平的可能;其二,卞和是識玉者,當時鎮平玉人多,識玉者多。其三,鎮平歷史上也曾有「騎帝山上多金山下多玉」的記載,春秋時鎮平所用玉料,多屬獨山玉、藍田玉、綠松石等。其中,藍田玉和綠松石都與楚山、荊山較遠,唯獨山玉與楚山、荊山較近,卞和所得的玉有可能獨山玉或是鎮平所產的某種玉。其四,卞和姓卞,玉為和氏璧,鎮平縣至今仍有卞莊、和營兩自然村,其村民自稱與卞和有親緣關系。 2008年4月,中央電視台播出系列專題節目《獨玉春秋》,指出「和氏壁被加工成了玉璽代替丟失的夏鼎成為秦王朝的鎮國之寶,那可能是南陽獨山玉最輝煌的一段歷史了。」
㈢ 廣西產什麼玉石
廣西所產玉石有瑪瑙、蛇紋石,分別產於都安、陸川、博白與三江等縣。還有廣西大化岩灘彩玉石、廣西陸川的蛇紋玉石等。
廣西的玉石:大化石、馬安彩陶石、八步蠟石、柳州草花石、柳州墨石、三江彩卵石、三江黃蠟石、來賓水沖石、石膽、百色彩玉石、天峨卵石、邕江石、潯江石、運江石、大灣石、靈山花石、柳州彩霞石、鍾山黃蠟石、廣西菊花石、幽蘭石、類太湖石、空心石、藻卵石、桂平太湖石、黑珍珠石、卷紋石、鍾乳石、桂川石、石梅、石柏、融石、馬山石、恭城墨石、疊層石、木紋石、來賓石、桂林石、武宣石、象江怪石、全州石、柳硯石等。
1、岩灘彩玉石,是目前奇石界中最佳的觀賞石種之一,產於紅水河廣西大化岩灘河段。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就已有本地及外地的愛石人士,到岩灘河岸及河底採集奇石,1997年初形成大規模開發。
2、蛇紋石是一種含水的富鎂硅酸鹽礦物的總稱,如葉蛇紋石、利蛇紋石、纖蛇紋石等。它們的顏色一般常為綠色調,但也有淺灰、白色或黃色等。因為它們往往是青綠相間像蛇皮一樣,故此得名。蛇紋石的結構常會有捲曲狀,像纖維一樣。這樣的蛇紋石常被當作石綿用。塊狀或纖維狀的蛇紋石都會具有光澤,塊狀如蠟,纖維狀如絲。人們將蛇紋石當作建築用材料,有些可當作耐火材料,顏色好看的還可以製成裝飾品或工藝品。除此以外,蛇紋石還可用來製造化肥。
3、瑪瑙也作碼瑙、馬瑙、馬腦等,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6.5-7度,比重2.65,色彩相當有層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原形態三方晶系。常呈緻密塊狀而形成各種構造,如乳房狀、葡萄狀、結核狀等,常見的為同心圓構造。具有不同顏色構成的玉髓,通常有,綠、紅、黃、褐,白等多種顏色。按圖案和雜質可分為縞瑪瑙、纏絲瑪瑙、苔瑪瑙、城堡瑪瑙等。常用作玩物、觀賞物、飾物或玩賞物。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見到成串的瑪瑙球。
拓展資料:
據地質學家介紹,彩玉石生成於古生界二疊系,約2.6億年前,屬海相沉積硅質岩。其原岩為火成岩與沉積岩之蝕變帶硅質岩石,摩氏硬度約5至7度,色彩艷麗古樸,色有褐黃、棕紅、翠綠、桔紅、陶白等多色,其成因在於岩石受水中溶解的多種礦物元素如鐵、錳離子致色素的浸染所致。彩玉石石膚溫潤如脂,富有光澤,層理變化有序,色韻自然,紋理清晰而具有韻味,令人有溫馨嚮往之感。
廣西大化彩玉石—網路
㈣ 以玉器為主題的作文300
我有一塊玉,它,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微微有些泛綠。它是一塊美麗的玉,是一根美麗的竹子,這塊玉伴隨我將近十一年,是我最喜愛的玉,這也是伴隨我時間最長的玉。這塊玉引起了我深深的回憶。那天,我正學走路,走著走著便摔了一跤,走著走著又摔了,媽媽看了看,搖搖頭,就為我買下了這塊晶瑩剔透的玉竹子。
當時,我還年幼,並不知道其中的意義,後來,我長大了,才知道原來,媽媽希望我做什麼事情都能節節高升,並且希望做什麼都能像竹子一樣不怕困難,永不退縮。這根竹子的底部微微泛黃,做工很精緻,跟真的一樣。每一次,當我看這玉竹子時,總會覺得它在跟灰心喪氣的我微笑,彷彿在說:「你要加油!你一定行!」這時,我就會渾身上下充滿了力量,變得信心十足了。每一次,當我看著玉竹子時,總會覺得它在跟驕傲自滿的我生氣,彷彿在說:「你不要以為自己成績好就驕傲!每個人也都有落後的時候」這時,我就不在驕傲,謙虛地面對一切。
美麗而晶瑩的玉竹子,就像媽媽的心,時時刻刻惦記著我,就算我們相隔千里,心也永遠在一起。媽媽那無私的母愛,時時關注著我,讓我健康而快樂地成長著,無憂無慮地成長著。
㈤ 玉器古董怎樣鑒定!
古玉鑒定要著重以下幾個環節:
一、工藝痕跡鑒定
談古玉工藝,主要是古玉加工工藝。其無外有兩大方面,其一為清以前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動化工藝;其二為近代電動砣具工藝及砂袋、砂箱拋光工藝。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發明手動砣具,拋光用解玉砂、獸皮輪砣、棉、麻布輪砣等,其特點為鑽孔多為喇叭狀,長孔多為對鑽而成,孔為中細,兩端大,孔壁可見粗細不等的螺旋紋,且表面光滑。機械孔壁則較規整,留有細密均等的螺旋紋,另外,孔口邊緣也可發現硼碴。這是穿孔鑒定重要方法。戰國鐵器發明以後穿孔則較規整,但孔壁螺旋紋還不同機械孔壁螺旋紋細密均等。新石器時代與商周之時拋光多用解玉砂、獸皮等為之。10倍或20倍放大鏡下可觀察粗細不均,但較為順暢的細凹線,間或也有雜亂無章細凹線,區別於機械拋光或仿照古法拋光的細密均等較為平行的細凹線。這種工藝是鑒定古玉真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鑒定方法,望大家多觀察實物,多比較,需強調一點:必須用放大鏡才能觀察鑒定。二、氧化鑒定這也是鑒定古玉極為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在各種自然環境下與空氣、水及其它物質所產生的化學變化。氧化有三種現象:一是鈣化程度輕重不一的雞骨現象;二是蝕孔、蝕斑現象;三是氧化嚴重成粉狀。從礦物學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質地緻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夾雜含有一些其它物質,在長時間的化學作用下質地弱的部分,特別是玉器表面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浸蝕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孔內的化學變化形成的閃亮結晶體,這一點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偽造的。再一種有氧化情況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鈣化形成白斑,程度輕重不一,但自然地覆蓋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輕的,表面仍有光澤,嚴重的則浸蝕成粉末。重要一點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較重,火燒假玉器就不這樣。目前用酸類物質浸蝕偽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積凸凹不平的浸蝕,蝕孔、蝕斑明顯,可以說砣工化盡,這樣處理的古玉其蝕孔常常是外大里小,無結晶體,呈斑駁狀。此種方法需注意的是,有個別作偽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這需從加工痕跡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三、凝結物鑒定
包漿通常是指玉在各種環境中,由其它物質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種物質,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礦物凝結物;二是玉器表面粘附墓土或腐爛雜物;三是傳世品上的污垢。這幾種物質都很微妙,顏色不一,通常是靠多年的對實物觀察所得。出土品的包漿是凝結在玉器表面的物質,這種物質在放大鏡下觀察也呈斑駁狀,有的是礦物質溶化後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狀;有的則是墓土。無論哪一種,都十分自然,凝結較實,並伴有墓葬氣味,這種氣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這也是氣味辨偽的一個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這樣,包漿鬆散,無墓葬味,無透明礦物質,即使有泥土包漿堅固的,也是膠一類物質所為,一燒、一洗即知。現流行一種把古玉用細鐵絲纏上,放入土中數月或數年後取出,紅褐土銹可固結在玉上。但古玉很少與鐵一類物質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類玉劍具是如此。這樣的偽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賣行出現,並且在玉器上很明顯地看出用鐵絲纏過的痕跡。真不可思議!
四、藝術水平鑒定
這也是最難仿製的因素。在中國玉器製作工藝史上,每個時期都有特點鮮明的藝術風格,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風格,而且,每個時期既有成熟的藝術,又有不成熟或成長中的藝術。熟悉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的玉器工藝水平是鑒定古玉的先決條件,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看一些玉器理論書籍,而且還要多看玉器圖錄及博物館、收藏家的實物資料。另外,還要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列寧說:「對任何一個歷史問題的研究判斷、結論,都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和社會文化中去考慮。」在古代玉器藝術水平中,成熟的藝術是當今難以仿製的,具體體現為那些藝術水平高的玉器更難仿製,鑒定起來也相對容易,正所謂有形無神。辟如漢代玉人物、馬、獸類,特別是圓雕作品,那種圓潤、飽滿、流暢的線條,迄今仍極難仿製。可以說,愈是技術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圓雕作品,器型復雜作品,愈容易鑒定。原因是製作難度大,容易留下破綻;相反,那些器形簡單的、藝術含量低的玉器仿製特別容易,鑒定起來更難。
五、沁色鑒定
沁色鑒定重在學習理解古玉長時間在各種存放環境下與所接觸的器物之間的顏色變化,實則是實物現象,它所產生的自然質變到色變。我們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於紅色漆器內,可能受紅色沁,黑漆則可能產生黑色沁,黃土內埋藏,則可能產生黃褐色沁。在強白燈光下觀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觸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綹等部位所產生的。然後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擴大滲透,嚴重的可浸透全器,這叫「滿浸(沁)」,盤玩之後顏色鮮艷,大多沁色顏色由灰白變紅。重要一點是:通常情況下,真品沁色比較單一;顏色較暗,較亂的沁色和鮮艷沁色就值得懷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觸部位,不一定有沁色。採用化學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為滿沁。也有局部沁,特點是沁色較多,火燒偽沁並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處進行的。通過強白燈光下觀察可知這一點。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綹處進行激光偽造沁色的。還有一點就是玉的存放環境乾燥或玉質緻密可以無沁。
六、氣味鑒定
此種方法較不易掌握,玉器埋藏環境的不同,氣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還有傳世味。一般玉器氣味以新近出土最為濃烈,熟悉這種氣味最好的辦法是多嗅老窯陶瓷特別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氣味,尤以戰國、漢代陶器為重要,它們的氣味與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此種方法僅限於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對於鑒別那些偽造出土古玉特別靈驗,它們不僅沒有墓葬氣味,相反,有種刺鼻的化學氣味或單純的土氣味。此種方法要求我們多實踐、多對比,才有所收獲。但有一點需注意的是:帶有泥土雜物的玉器,不論早晚出土,必須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氣其味更大,反之,無味則必假。
古玉辨偽四誤區
很多談古玉鑒定方法,常以下列方法作為主要鑒定方式。根據中國古玉出土的數量以及我們研究的水平,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商至漢的玉器類型學還不完善,我們發現的數量更有限,每一次大量玉器的出土,都有一些新的器型、新的藝術風格、新的類型,所以,下列老生常談四點鑒定意見充其量,也只能作為參考而已。
(一)、造型辨偽。
有些資料很強調這一點,其實原始藝術出自於民間,歷史上所有的玉器的造型,對於現代科技及民間藝人來說,仿製還不算太難。造型及某些藝術風格現在並不能作為辨別真偽的內容。但也存在某些特別精湛的造型的藝術品特別難仿,這就是所說仿品的「有形無神」了。難仿的是藝術水平,而不是造型。
(二)、玉質、玉材辨偽。
其實,玉的質地與真偽並沒有直接關系,「千種瑪瑙萬種玉」,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古玉材都十分繁雜,每個時代,玉材都很復雜,《山海記》記載玉的產地有二百多處。只能說明的是:商周至秦漢,重要禮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絕對,也常伴有其它不明產地的玉類出土。特別是近年,高仿古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羅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偽依據。
(三)、紋飾辨偽。
千萬不要一遇到同種紋飾數量較多的玉器即認為是偽器,同一品種,甚至珍貴品種集中出土一批,也在情理之中,有些人眼中的古玉精品好象世間只有一件,只要看見第二件就說這是仿此製做。不要忘記,在商周秦漢數千座王侯貴族墓葬里,我們只由政府發掘了屈指可數的幾座完整墓葬。由各種原因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還都散存於民間,它基本上是不朽、不腐、不碎的。我們知道:當前古玉的高科技作偽都已利用電腦成像,玉器紋飾並不復雜,都比較容易仿出來,但也有未知新的紋飾玉器出土,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所以當前以「紋飾」不能做辨偽依據。
(四)、風格辨偽。
很多人一眼望見形制特殊風格的精品,就不再細看,就不屑一顧地妄斷「偽品」。其實,不是形制超越時代局限所為的風格玉器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它是一種合乎自然規律的東西,不值得大驚小怪,不能以先入為主的思想去觀察玉器,很多朝代玉器類型學的建立目前還不成成熟。再重復一句:「數千座壟斷玉器的王侯貴族墓,我們只發掘屈指可數的幾座。由政府所掌握的玉器數量大概還不到古玉總數的千分之一。」這是不可爭辨的事實。每次發掘,我們都會看到新風格玉器出土,今後還會發現新的風格玉器作品,當然每個時代,有其特定風格,但這早被作偽者掌握。
其他還有:「以科學發掘為主,顏色辨偽等」均不太適合玉器辨偽方法,僅能作參考而已。另外,無論哪一種鑒定方法,多屬於階段性成果,沒有一成不變的自然法則。作偽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鑒偽水平的提高,而作偽的水平會無休止的發展下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拘泥於傳統方法,停留在已掌握的技術水平之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研究,不斷地深入市場,深入實踐,多摸索,才能長期地提高我們的鑒定水平,不唯經驗論。
現在文物界有一個普遍認識:只要是研究某領域或專題文物理論文化的大專家,大師級人物,就一定毫無異議地認為他同樣也是鑒定家,我們不懷疑文物理論研究有助於文物鑒定,也有一少部分既是理論大家又有實踐鑒定經驗。但事實上,文物學研究和文物鑒定是兩個概念。文物研究,如玉文化研究可以坐在室內,在文獻上研究,至著書、立說。但他不一定是一個鑒定真偽的專家,鑒定真偽是實踐學,是市場經驗,是收藏經驗,是那些夜以繼日對實物研究,痴迷的收藏家,而不是有些所謂的文物理論家。直白地說,現在玉作坊的玉工大多都能看出古玉或仿古玉的「老工、新工」,但他們對玉文化,或理論研究可能一竅不通;再者,我們求鑒定,也不要迷信權威部門,權威人士,高齡人士;我們首先看權威部門的專題文物收藏量,權威人士是否象收藏家那樣,整天有資格接觸藏品?是被動研究?還是興趣研究?是否經常去市場研究?特別是鑒定偽古玉與年齡無直接關系,因為當前鑒定偽古玉的對象主要是近幾年的高科技造假,老辦法不夠用了。這就要求我們辨證對待人和物,有些學者在某些文物領域的理論與文化研究確為大家,乃至大師,德高望重,但辨偽未必有水平,因為那是屬於另一門專業技術。
㈥ 如何進行玉器收藏
玉可抵國說起中國人對玉的喜愛那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可追溯到我們茹毛飲血的老、老、老——祖宗身上,也就是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難得的是,這種忠貞不渝的喜愛延續至今仍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並不斷在各個歷史時期掀起高潮,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早在2500年前,有「聖人」職稱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也深深地表達了對玉的敬重與仰慕——「君子比德於玉」,將人的美好品德與玉的溫潤光潔內質聯系在一起。從此,甭管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書五經的讀書人,還是附庸風雅的土地主,不是身佩玉飾,就是在書案上陳放玉質文玩。後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一步將玉的特徵歸納為「五德」,與正人君子「仁、義、智、勇、潔」的美德相對應。此外,識字兒的人大抵都看過《紅樓夢》這部書吧,也叫《石頭記》,緣起便是那「莫失莫忘,仙壽恆昌」的「通靈寶玉」。人們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是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崇玉、愛玉、賞玉成為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不信翻開那厚厚的《辭海》我們很容易就發現,沾「玉」的詞彙共150餘條,多是贊美和吉祥之詞。有關玉的「流言蜚語」還有很多,比如「書中自有顏如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甚至中國歷史上最美的女人楊玉環,以及超級美男宋玉,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玉」字。窺一斑而知全豹,玉,以其溫潤的手感,變化多端的顏色征服了一個民族。就其悠久的歷史而言,我國藝術品寶庫中的三位「老大」——青銅器、書畫、瓷器也均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青銅器流行於商周時期,大約只有1500年的歷史,而瓷器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到今天也就1600~1700年;書畫的歷史更短,若以現存最早傳為隋唐時代的作品為限,才有1400年左右的時間。要說到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愛玉之人,那更是多如牛毛。其中最最有名的還得說我們清代的乾隆皇帝,他對玉的喜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程度之甚堪稱酷愛。據說乾隆一朝的制玉數量,超過了整個宋元。他老人家一生題詩詠玉800餘首。清宮遺存的數萬玉器,大多是他的收藏。他經常一個人蹲在玉庫里擺弄玉玩,挑出一些古玉,命人刮垢清理後,親自評出甲乙丙級。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時還對其賦予了情感與理念,把自己玩玉說成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國之德,他說:「不使良材屈伏沉淪,將其剪拂出幽,以揚王庭而佐治理。」由此看來,乾隆帝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及鑒賞眼力,也因藏玉總結出了獨到的治國方略,如此把收藏與治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帝王唯有乾隆。乾隆爺的收藏要擱在過去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窺視,而今時今日我們將領您一同飽飽眼福。養眼的同時,您也會看到它們身上綻放出的閃閃金光,看看那些「玉」與天公試比高的價位,讓人不由得想起「完璧歸趙」這則老故事:「趙國有一塊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國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來交換??」唉!你不能不信:玉可抵國。三年前,一塊四公斤重的上好的和闐玉石子料能賣40萬元,時至今日,有人出價400萬元人民幣,收藏者本人還不願意出手;中貿聖佳2004春拍,一件高25.2cm的清乾隆御制羊脂白玉龍鈕瓶成交價231萬元,兩年後,這只瓶子漲了77萬元。於是,不少人開始躍躍欲試,但收藏圈的水很深,玉器收藏亦不例外,對於初來乍到的「菜鳥」,我們有十句金玉良言奉送。1.贗品比真品多,這是古玩市場的規律。2.知識就是力量。不但要熟記大量玉器特點,而且還要了解各時期的歷史知識以及考古資料,辨別玉料,認識不同時代的制玉工藝特點。3.一本好書。備有權威的工具書,可隨時對比參考。比如《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收錄考古出土玉器4000件,均為各個時代的標准器,是目前最為全面的參考書。4.僅僅翻閱玉器圖錄是不夠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參觀博物館藏品,多與專家交流,持之以恆。5.玉器收藏渠道。最常見的是「轉讓」方式;其次是在市場上購買,包括古玩市場和拍賣市場。一般來說,在大的拍賣會上拍賣的玉器可信程度較高,由於成交價是競價的結果,往往很高,不能代表市場價格。6.既不固執,也不沖動。所謂固執,就是自認為眼力好,連專家的意見也聽不進去,結果吃了大虧;所謂沖動,就是看到稱心的玉器不加冷靜思考判斷,生怕漏掉了,急急忙忙掏錢買,結果不是買假了就是價格買高了。7.不為編造的故事所動。很多賣仿古玉的販子會編造一套美麗動人故事來強調器物的真實性,常見的無外乎一種是指天發誓親眼看見玉器是從古墓中盜出來的,另一種是拍胸脯說玉器是祖上傳下來的。8.收藏古玉要有專題,因為中國玉器史有八千年之久,一般人的財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個朝代的每一類玉器,應該有針對性地收藏。9.有一定心理承受力。古往今來,再高明的玉器收藏家都有「打眼」收贗品的時候,「交學費」是不可避免的,要有高價買假貨的心理准備。10.閑錢投入。收藏是一種興趣愛好,同時也會耗費大量錢財。投資任何藝術品都是有一定風險的,要量入為出,決不可將生活費也投進去,否則本來是陶冶閑情逸致的事,最後變得鬱郁寡歡。
㈦ 懸賞一個玉石公司19年情人節的主題
珠聯璧合
2019年是豬年 「珠」同 豬 取其諧音
公司是玉石類 璧為美玉
情人節 望新人如珠成串 如玉成雙 相得益彰
㈧ 清乾隆玉器是怎麼鑒別的
清乾隆玉石的品質一般是從質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
玉石的質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玉與石的區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
(8)玉石專題擴展閱讀:
玉器收藏中的四個誤區:
1、求大求美。很多人在收藏古玉時偏離了玉器的客觀時代標准,追求大和美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在買玉器的時候,特別是高古玉,不要求大求美,要先看看標准器什麼樣。
2、貪圖便宜。高古玉非常昂貴,不可能撿到便宜,當代玉器的價格也上漲到了極高水平。雖然玉器市場上的價格變化較大,但一般而言每三個月到半年,市場上就會有一個大概的公認價格。
3、過於心急。當代社會充滿浮躁氛圍,很多人希望快速聚集財富。如果以這樣的心態來收藏,幾年下來收藏的東西,大小、沁色、用料、加工、價格都基本一樣,那十有八九不對。
4、聽信故事。賣主或中間人說這是從墓里挖出來的,或者是祖上傳下的,都不能聽,還是要靠自己的眼力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