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玉石的 和田玉 【尺寸】:48mmX33mmX15mm 【重量】:31g 店家說是昆侖料的
1、圖片看皮是做上去的,
2、料也是山料打磨,
3、像是青海昆侖玉,好像棉分布較多。
4、雕工略顯呆板
5、主題看不太清楚。
僅供參考
B. 玉石大印有多少斤尺寸多大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亦稱「圖章」。古稱「璽」。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 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硃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秦印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 風格蒼秀。與漢印並為後世篆刻家所學習。 漢官印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夠構平直方正,風格雄渾莊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 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 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一般玉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婉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由於玉質堅硬,不易受刀,也就產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謂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於玉質的不易腐蝕受損,使傳世下印得以比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來面目。
C. 這個翡翠玉石大牌子值得多少。尺寸:65.2*44.7*7.6mm
豆種飄綠翡翠掛件,尺寸挺大,帶點綠還可以,只是種太粗了,棉又多,沒紋裂大概兩三千。
D. 新疆和田玉籽料鏈子、且末料天官賜福的四六牌子。牌子尺寸61×43×8mm。 請教這2個一起價值多少
牌子是且末糖,料子看著不錯,因為圖片看不清,雕刻主體為機器工藝可能性較大,邊角為人工,工藝一般,鏈子粗看了一下,大部分為籽料,似乎有修型
E. 這樣的翡翠玉石吊墜值得多少 尺寸:49.5*36.6*5.9mm
這是一款天然翡翠A貨,糯種,化地,油青底色,福貝吊墜,真品無疑問。
個頭適中,器形略薄,到6.5毫米以上,更合適。雕工粗獷,造型一般。
整體屬於中低檔的翡翠吊墜,目前玉器市場行情在800~1000元左右為正常賣價,再貴,請慎重考慮購買。
種質較好的翡翠吊墜圖示,可以比對:
F. 精工玉石常規尺寸分別是哪三種
精工玉石常規尺寸分為以下三種:
1,長6厘米,寬4厘米,厚不低於8毫米,也就是標准四六牌。
2,條寬14毫米,條厚7毫米,標准扁鐲。
3,條寬10毫米,條厚10毫米,標准圓鐲。
G. 玉石大印有多少斤尺寸多大拜託了各位 謝謝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稱「圖章」。古稱「璽」。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 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硃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秦印 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 風格蒼秀。與漢印並為後世篆刻家所學習。 漢官印 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夠構平直方正,風格雄渾莊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 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 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一般玉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婉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由於玉質堅硬,不易受刀,也就產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謂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於玉質的不易腐蝕受損,使傳世下印得以比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來面目。
H. 家用玉石餐桌尺寸規格有哪些
如果家裡的餐廳空間不是很大,那麼在選擇餐桌的時候,餐桌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2米,如果是兩個人使用,那麼使用的餐桌尺寸可以在1.4米-1.6米,如果家裡的人比較多,尤其是為人父母或者老人合住的家庭則適用1.6m或者更大的餐桌。
如果家裡的客廳、餐廳為方形或者長方形,那麼使用的圓餐桌尺寸直接可以從1.50mm遞增。在一般中小型住宅,如用直徑1.2米餐桌,常嫌過大,可定做一張直徑1.140mm的圓桌,同樣可坐8-9人,但看起來空間較寬敞。如果用直徑0.9米以上的餐桌,雖可坐多人,但不宜擺放過多的固定椅子。如直徑1.2米的餐桌,放8張椅子,就很擁擠。可放4-6張椅子。在人多時,再用摺椅,摺椅可在貯物室收藏。
一般方形餐桌尺寸為0.760mmx0.760mm,1.070mmx0.760mm的長方形桌是常用的餐桌尺寸。如果家裡的椅子可以伸入到桌子下面,即便是很小的一盒角落,也可以放一張六人餐桌,因為在用餐的時候,只要把需要的餐桌拉出來一些就可以使用了。0.7米的餐桌寬度是一個標准尺寸,至少也不宜小於0.7米。否則,對坐時會因餐桌太窄而互相碰腳。一般家庭使用的我餐桌的腳最好是縮在中間的,如果四隻腳安排在四角,是很不方便的。桌高一般為0.71米,配0.415米高度的坐椅。桌面低些,就餐時,可對餐桌上的食品也看得清楚些。
餐桌常用尺寸規格:4人餐桌整體尺寸:長1100*寬1400*高750MM6人餐桌整體尺寸:長1500*寬1400*高750MM8人餐桌整體尺寸:長2000*寬1400*高750MM10人餐桌整體尺寸:長2400*寬1400*高750MM也可以根據要求定做餐桌尺寸。
家用玉石餐桌尺寸規格有:1.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寬度120,90,75;長方桌寬度80,90,105,120;長度150,165,180,210,240;2.方桌的標准尺寸為760mmx760mm和1070mmx760mm,要注意餐桌的寬度不能小於700mm。
I. 玉劍格正確尺寸是多大
玉劍格亦稱護手,指劍身與劍柄之間作為護手的部分,在古中國又稱劍鏜。[1]
中文名
玉劍格
年代
明代
長
6.2厘米
出土地
雲南省昆明市荷葉山出土
【年代】:明代
【尺寸】:長6.2厘米,寬1.3-1.9厘米,高1.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