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實物黃金 » 雄安新區實物地質資料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雄安新區實物地質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3-27 21:59:21

實物地質資料的概念

實物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岩礦心、岩屑、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實物及其配套的相關資料,屬於地質資料的范疇;是地質工作中直接產生的第一手有價值的各種類型的實體資料,是取自地質體並蘊含地質體信息的原始資料;其他任何類型的第二手研究資料都不能將其全部替代。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服務研究

⑵ 實物地質資料

實物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勘查、科學研究和其他有關生產技術活動中採取並按有內關規定留存容的岩(礦)心、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實物及有關資料。

該定義從兩個方面對實物地質資料作了界定和解釋:第一,實物地質資料的產生途徑——是由地質工作形成的,這些地質工作主要包括不同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調查與評價,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地球化學勘查與地球物理勘查,海洋地質調查,航空遙感地質調查,極地考察,大陸科學鑽探,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開發和地球科學研究等;第二,實物地質資料的形態,即反映礦床、地層、古生物、岩石、構造、環境特徵以及地球結構性質、演化運動過程、重要地質事件、特殊地質現象的岩心、礦心、冰心、岩屑、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實物,此外,還包括說明這些實物的產生過程以及反映實物的地質信息的文本、圖像、電子文檔等相關資料。

⑶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分析

張鐵奎 李英康 戴葳葳 米勝信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不同的用戶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需求不同,本文基於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方式、服務對象的需求,分析了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內容和服務產品的需求,並指出了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當前存在的問題,討論了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及特點。

關鍵詞 實物資料;需求

一、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現狀

為了解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狀況,我們在2006年9月至12月初,開展了實物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需求問卷調查和專家咨詢調查,在這次的問卷調查中,我們主要對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調查對象需要服務信息的內容、實物地質資料的用戶結構、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需要實物地質資料的主要類型、被調查者對各種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程度、需要數據信息等方面的情況做了系統的調查。對收回的問卷經統計分析後,得出以下結論。

1)需求實物地質資料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年富力強的地質勘探和地質學專業骨幹,他們的文化程度較高,他們不僅是地質工作的主要從事者,也是實物地質資料主要的生產者,更是實物地質資料的主要需求者。

2)被調查者基本都了解實物地質資料,大都需要實物地質資料。

3)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實物地質資料重要,值得信賴,但時效性較差。

4)普遍認為實物地質資料的真實性較強,但是實效性較差,工作中對實物地質資料的依賴程度較強。

5)實物地質資料需求的用戶結構主要是地礦科研工作者、地礦勘察企業、礦產資源開發商、高等院校,其次是政府相關機構和社會公眾。

6)需要實物地質資料的主要類型是岩礦心、岩石標本、岩石光薄片和岩石副樣。

7)從需要程度上,當前對礦產資源、能源勘察和區域地質調查所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依賴性較強,對地質災害調查、物化探與遙感調查、工程地質調查、環境與生態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所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也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另外,對地下水資源與能源勘察所產生的實物資料需求也有一定的比例。這反映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對實物地質資料資源需求的多樣化,實物地質資料資源服務領域不斷擴大。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方面正從傳統的找礦勘查拓展到防災減災、國土整治、重大工程地質以及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

二、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存在問題

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組織體系不健全,服務方式單一、手段落後,服務能力不強,主要表現:①與《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相配套的成果地質調查資料相比、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與服務辦法、相關技術標准體系、組織管理體制不健全,基礎設施殘缺不全,實物地質資料的數量也不清,保管與服務不銜接,服務系統幾乎是空白;②絕大部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工作者的思想觀念是重收藏輕利用,重保管輕開發,重匯交輕服務,管理與服務方式單一、技術手段落後,管理與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適應現代信息技術服務的計算機方面人才短缺;③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需求的政策法規不配套,標准化進程緩慢,有關保密、保護的政策法規不健全、不配套,嚴重地制約了社會化服務的開展,實物地質資料建檔工作薄弱,缺乏客戶服務政策和機制,由於現行體制和部門、單位利益的制約,我國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需求缺乏統一的規劃部署與技術標准要求,缺乏實物地質資料信息交換和共享政策,實物地質資料資源管理分散,互相封鎖,「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孤島」、「實物地質資料數據煙囪」等問題十分突出,不能實現全國實物地質調查資料信息的共享服務。

2)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缺乏統一協作、利益共享的客戶服務政策和機制,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及用戶分級分類管理混亂,產品服務方式單一;客戶需求調查較少進行;未制定客戶服務計劃和建立服務反饋機制等。

3)實物地質資料產品數字化程度較低,產品資源積累不足,有許多社會急需的實物地質資料產品服務尚未開展。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建設進展緩慢。截止到2006年10月,國家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才建立網站,實物地質資料資源入庫僅佔全部館藏資料的16%。按照目前的工作進度,尚需10多年才能完成全部館藏實物地質資料。另外實物地質資料生產單位管理混亂,不能及時、保質地匯交,實物地質資料藏品保管的質量也很差。

4)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數據服務差距明顯。

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產品

從調查問卷和實地考察中,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有如下特點:被調查者對實物地質資料需求多樣而復雜;要求及時與高效性;要求具有專業化;對服務質量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服務產品應具有系統性、真實性、原始性、完整性;要求產品應具有典型性、特殊性。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的產品有實物地質資料實體和與之相關的編研資料。其中實物實體包括岩心、礦心、軟泥心、冰心;岩屑、岩粉;岩石、礦石、礦物、化石等地質標本;岩石光片、薄片、重砂;基本分析、物性實驗、組合分析等各種副樣。相關產品主要有實物地質資料的內容編目、實物地質資料摘要、實物地質資料圖文檔案、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刊物、實物地質資料統計分析報告、實物地質資料專題編研報告、實物地質資料化驗分析成果等。

四、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方式

從調查分析的結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的內容包含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接待、查詢、觀察、岩心的圖像掃描、岩心切割、樣品鑽柱、樣品制備、薄片加工、熒光測試、分析照相、岩礦鑒定、化學分析、光譜分析、岩心伽馬測試、岩心標本製作等,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的深層開發與研究服務提供的岩心分析數據、流體(水和烴類)分析數據、礦產資源生成和儲藏數據。為礦產勘察專業用戶提供老礦井重新復查以及重、磁、電、孔、滲、飽和度等參數計算和儲量計算,含礦遠景規劃、成礦預測、就礦找礦、找礦靶區、勘探規劃等;對工程地質研究專業用戶來說,利用岩心編錄時沒有記錄的信息,有效地規劃進一步的測試,提供有關的現有勘查、開采方面的信息;提供國家礦產資源勘查和開采有關的法規的說明;提供國家礦業活動的統計信息;為實物地質資料用戶提供實物地質資料的出版物,以便通報國家礦業和勘查業的最新進展,提高公眾對國家礦業重要性的認識。

五、用戶需求分析

通過用戶信息、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研究分析,可知實物地質資料用戶需求結構主要包括科學研究人員、政府領導、高校師生、地礦企事業、社會群體和普通群眾。

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整個社會的發展依賴於我們對地球的認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對土地、礦產、能源、水資源等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不斷加大,另外,環境惡化和自然災害對人類的沖擊逐步增加,實物地質資料為這些地質工作提供合理利用優化信息、提供防災減災和保護環境的信息。

公眾需求,隨著人類的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諸如,人們利用實物地質資料可以研究地球化學與人類健康,地下水性質、地殼穩定性等的信息。利用實物地質資料了解地質遺跡、地球、星體、生命、人類起源和演化的知識。這不僅可以極大地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而且會提高公民的文化、科技素質。

1.專家學者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的特點

在我國從事地質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是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主要用戶。他們的地質專業信息素養比較高。所需的實物地質資料的專業性較強,專業特色突出,對實物地質資料需求的層次較高。為了研究某個地質事件、某項地質活動、某項地質專業政策、某個生物、某種方法或某個統計數據時,需要提供有關這些問題的發生、發展、經過的資源產品的服務實體或專題服務,更需要與此實體相關的史實材料的編研資料。他們需要具有原始性的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產品,以便有所創新,使科學研究更加深入。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為地質專家學者提供相應的實物、編研報告及相關的網上信息。有些學者研究的課題除需要上述資料外,還需要相關年代的各種實物地質資料檔案、照片、圖表等多種類型的文獻信息。所需要實物地質資料相關類型比較繁雜,所需提供實物地質資料資源信息的范圍比較廣,要求實物地質資料的系統性比較強,因此在實物地質資料服務上有一定的難度。

2.政府領導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需求的特點

領導決策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需求有自身的特點,首先,領導需要了解意識形態的發展動向,需要實物地質資料產品的管理與服務部門能夠提供面上的、萌芽的、綜合性的信息,提供建議、宏觀經濟形式分析和超前性的預測;其次,領導決策需要內容好、數量大、傳遞速度快的實物地質資料資源信息,要求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工作能夠達到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標准,並能保證實物地質資料資源信息的連續性;第三,領導決策需要本地區縱向的對比和歷史性的實物地質資料信息,以及橫向的全國各個地質單元體之間的對比、可借鑒的資源信息等。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信息:動態型、問題型、建議型、政策型的實物地質資料資源信息;法律、法規的實物地質資料資源信息;國內外重大理論研究成果與動向的實物地質資料資源信息。這些資源信息面要寬、領域要廣。要能突出苗頭性和傾向性,要有指導性。政府領導要通過這些實物資源信息,掌握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檢查改革方案正確與否,以便做出政策性的調整,推動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這些實物資源信息理論性和針對性比較強,在實物地質資料產品的收集上並不困難,但這些資源產品必須系統、新穎,這就要求我們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者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具備從宏觀上駕馭實物地質資料產品的能力。

3.高校師生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的特點

高校師生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需求與其他部門相比存在一些差異。高校大部分師生喜歡利用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拓寬和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解決自己心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但由於自身信息素質的差異,他們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利用也存在著差異。大學里30%~50%的大學生都喜歡利用計算機和通訊網路這個傳媒工具在互聯網上獲得最新的信息,並通過對網上信息的瀏覽與閱讀,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據相關調查顯示:博士生在網上花費的時間更多,他們更重視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利用,並能熟練地利用網路資源。處於教學與科學最前沿的高校老師用戶對實物地質資料網路的利用率最高。據《圖書與情報》論文中調查的結果顯示:教學科研人員使用網路的目的,80%的用戶是為了查找信息資源,43%是為了跟蹤地質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情況,是為了查找在其他地方難以找到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需求。因此,對他們來說,建立高效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網路是十分重要的。

4.地礦企事業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的特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事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與社會、文化、經濟、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地礦企事業信息需求來源於市場競爭。市場競爭促使企業不斷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對企事業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和生產經營管理諸多領域進行改進、創新,以獲得經濟效益。在我國大多地礦企事業中,他們急需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資源來充當高參。雖然不同類型的地礦企業由於自身條件和受社會環境影響的因素不同,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種類需求程度也不同,但總的看來,地礦企事業的實物地質資料資源服務的需求已由過去的單一技術轉變為對市場、經濟、管理、外貿、技術等全方位、多品種的服務需求,尤其是對實物地質資料需求的品種增多、比重加大。如礦產勘察有的需要金屬礦產實物地質資料,有的需要非金屬礦實物地質資料,有的需要副樣的一些測試數據。

因此,僅僅利用傳統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工作方法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保管服務,是不能滿足我國地礦企業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需求的。必須收集地礦企業急需的各種實物地質資料資源信息產品,編研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為我國地礦企業的發展服務。

5.社會大眾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特點

由於社會各界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需求的擴大,目前由於年齡、職業、知識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大眾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表現得更加多元化與個性化,但無論怎樣,他們都希望隨時隨地掌握對他們個體有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希望提供給他們的是經過篩選、整理與優化以後的實物地質資料產品。他們對實物地質資料產品信息的需求針對性較強,時效性較強,所需實物地質資料產品類型比較繁雜,所需要提供信息的范圍也比較廣。

六、結論與建議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這種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實現它的價值,並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要滿足不同用戶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者要創建適宜的服務方式,在機制上、服務方式上都要跟上需求的變化。筆者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有如下幾點建議。

1)加強實物地質資料資源的建設,滿足用戶的需求。有了資源才有可能開展相應的服務,資源是服務需求的前提。對滿足服務需求的實物地質資料應盡快地完成篩選、採集、入庫。

2)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工作具備持續性、系統性與全程性的特點。搞好用戶需求的隨機性與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持久性的關系,用戶需求的個性化與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資源系統化的關系。

3)面對用戶需求的復雜性和動態性,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部門要適時地調整自身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的館藏結構和服務手段,根據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的特點與政策擴展重點服務,在滿足廣大用戶的基本需求與共同需求的基礎上,發展個性化、專業化的特色服務,以便更好地滿足重點用戶的特殊需求。

4)加強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網路化、數字化建設,滿足用戶查詢瀏覽的方便性與准確性。

5)建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交流平台,滿足實物地質資料的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

參考文獻

劉偉東.2006.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用戶信息需求特點及服務策略.情報資料工作,(3):36~39

魏力更.2005.高校網路用戶信息需求與信息行為研究.情報資料工作,(5):17~20

楊向明.2003.網路時代用戶信息需求與分析.情報資料工作,(5):16~17

鄭家強.2004.西部開發中的社科文獻信息需求分析.情報資料工作,(4):48~51

⑷ 實物地質資料採集

1.工作步驟

1)調研。根據各個圖幅承擔單位的聯系方式,對單位主管領導、技術負責人或科技管理人員進行電話調研。主要了解實物的有關情況(保存完好性、是否縮減、保存地點、可收集性等),並做好詳細記錄,製表登記。如果電話調研未能達到目的或確需實地了解情況和收集詳細資料的,可組織人員有計劃地進行實地調研,避免採集的盲目性和分散性。

2)制定採集計劃。根據調研結果,綜合研究確定採集目標,編制實物資料採集清單,並制定整理、包裝和運輸等相關的採集計劃。

3)簽訂匯交整理合同。依託圖幅承擔單位或實物保管單位,按照採集方案簽訂實物資料匯交整理合同,並協商明確資料整理人選、整理匯交技術要求和具體時間表。

4)實物地質資料整理和運輸。匯交整理單位要對標本進行表面的清洗、清潔,並根據原始記錄按順序整理和重新編號,最後按要求包裝和打包處理。薄(光)片則按順序放入專用薄片盒內存放,並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避免薄片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破損甚至碎裂的情況。實物資料整理和包裝後,利用物流或僱用專車進行運輸,確保安全到達。

5)移交入庫。安全運回的實物資料,按實物清單進行核對驗收,收集所有相關成果資料,最後全部移交入庫。

2.標本的整理包裝要求

——根據原始記錄按順序整理,保證標本整潔、排列整齊、次序不混亂;

——用油性筆補齊缺失或污損的標本編號,按要求製作標本標簽,隨同標本一同包裝;

——包裝材料採用柔韌性較好的包裝紙或草紙,必要時(如化石標本)可用些棉花或布袋進行特殊包裝;

——採用韌性較好、可重復利用的塑料或木質標本箱;

——實物標本裝入標本箱後,要用包裝紙等填充物將標本箱填滿,盡量不要留有空隙。將事先寫好的帶有不幹膠的資料標識貼在包裝箱的恰當部位,然後用打包機將其以「井」字形包緊、包實。

3.實物採集成果

實物採集成果見表3-2。

表3-2 青藏高原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實物地質資料收集一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⑸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工作建議

一、進行實物地質資料清理的意義

實物地質資料和其他地質資料一樣,都是極其寶貴的信息資源。一方面,對現存實物地質資料的重新研究和再利用,有可能在原來的勘查區發現以前未被發現的礦產或獲得新的更有意義的科學認識。例如:大慶油田通過對庫存鑽井實物岩心的觀察分析研究及布置少量鑽井驗證所取得的地質儲量比重新設計鑽井全面勘查累計節省資金近2億元;勝利油田河口採油廠,通過對庫存岩心和岩屑的復查、研究,發現了新油田、新區塊。另一方面,實物地質資料是國家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取得的,由於實物地質資料的採集成本很高,一旦損毀將無法復原和復制,所以保存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可以避免地質工作的低水平重復,為國家節省大量的地質勘查資金,同時可以提高地質找礦工作的效率。

長期以來,由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相對滯後,沒有真正納入全國統一的地質資料管理范圍。國家對全國范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分布狀況不完全清楚——特別是對保存完好的實物地質資料能反映哪些地質信息不清楚;具有重要科學研究意義和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和工程及環境建設上具有重要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是否得到比較完好的保存不清楚;哪些鑽孔的岩心得到較完好的保存,哪些鑽孔的岩心已散失損壞也不清楚。這種現狀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和實物地質資料的研究開發利用極為不利。

近年來,隨著地勘隊伍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新的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的實施,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又出現許多新的問題。一方面,隨著地礦市場化發展和礦業權制度的建立,地質勘查投資日趨多元化,因此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地勘隊伍屬地化管理以後,由於基層地勘單位體制改革、機構變動、經費匱乏等原因,幾十年來國家投入大量地勘費(近2000億元)獲得的寶貴實物地質資料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實物地質資料的丟失、損毀現象十分嚴重,面臨散失的危險。特別是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分散保管在不同部門和不同單位,甚至保存在個人手中,不利於充分發揮這些實物資料的價值和作用。此外,自1999年開展地質大調查工作以來,又產生了大量新的實物地質資料,對於這些實物如何管理,在項目管理中未做具體要求。目前,有些項目已經結束,但這些實物向誰匯交?如何匯交?由誰保管?沒有明確的規定。而項目工作單位因條件限制,無法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有效管理——大多為露天堆放保管;有的項目結束後,由於項目單位撤銷、人員調動等原因,致使大調查項目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無人保管。長期這樣下去,這些新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將會散失,對國家又是一個巨大的資源浪費。

因此,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清理,了解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保存狀況,摸清家底,及時搶救那些具有重要地質礦產意義和保存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充分發揮這些實物資料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清理的主要目的是:第一,了解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狀況,為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制度提供依據;第二,了解實物地質資料類型、數量、保存狀況、開發利用價值,為實施分級管理責任、確定實物管理長遠發展目標與階段目標,提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發展規劃提供依據;第三,為國家、部門或地區篩選、收集、保管、利用實物地質資料提供基礎依據;第四,為建立國家實物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立統一的目錄數據及信息系統,實現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提供基礎數據。

進行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工作是深入貫徹《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實物清理工作可以為實物統一匯交、統一管理工作的實施奠定基礎,可以推動實物資料信息共享和開發利用工作的開展,同時為制定「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細目」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提供參考依據,為調整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模式和管理運行機制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及時進行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工作對加強地質資料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實物地質資料清理范圍與清理內容

1.清理范圍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保存部門隸屬關系不同,將實物清理范圍劃分為幾個層次,清理工作可按層次推進,逐步實施。

首先,清理地礦系統各部門、單位保存的實物。主要包括:清理省(市、自治區)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及所屬的地勘單位、地礦系統科研院(所)、地礦系統大專院校等部門保存的實物。

其次,清理地礦系統以外的其他部門、單位保存的實物。主要包括冶金、煤炭、石油、核工業、有色、化工、海洋、建材、武警黃金部隊等所屬單位保存的實物。

第三,清理個人手中保存的實物。對於個人保存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可採取徵集、征購等方式收集進館。

第四,清理受地質資料委託管理機關委託保管實物單位保存的實物。由於這些實物有的有放射性,有的需要特殊條件保管,因此這些實物只屬於清理范圍,不需匯交,但清理後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需納入信息系統,提供給社會使用。

2.清理內容

(1)現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與管理機構

了解現行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名稱、負責人、地址、郵編、電話、傳真等,調查實物保管單位隸屬關系、管理運行模式、人員組成、資金保障等情況。綜合評價管理分析實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或處理意見,同時為清理後實物的匯交協調關系、疏通渠道,也為國家和實物主管部門調整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提出建議。

(2)實物地質資料庫藏設施

主要了解實物庫始建時間、隸屬關系、庫容量、面積、庫內存儲搬運設備、檢測儀器以及職能、機構設置、人員組成、藏品數量、縮減情況、各種管理規章制度、篩選縮分標准等硬體設施和軟體設施。依據各部門、單位提供的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確定保持良好運行和能夠繼續維持基本運行的實物庫數量、地址等,並將破爛不堪的岩心庫進行統計。劃分區域,分析實物庫容量與實物數量關系,以便為國家進一步籌建實物庫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

(3)實物基本情況

調查現有實物地質資料庫藏品類型、藏品數量、縮減情況、實物保存狀況等。從調查數據中分析庫藏實物總體保管情況,分析研究現存實物狀況,清理篩選出重要的具有繼續保存價值的實物類型、數量、級別;提出應向國家、省(市、自治區)匯交的實物目錄。

(4)重要和瀕危實物地質資料

主要調查庫藏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名稱、數量、類型、現保存地點、保存意義、保存狀況、存在問題等。此類實物是清理的重要對象,分析匯總調查數據,評價重要實物的價值、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咨詢有關專家明確實物的重大意義,提出向國家匯交的重要實物目錄,並初步提出收集示範點,做匯交收集典型示範。

(5)未來將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

主要了解正在開展地質工作的項目名稱、負責人、項目工作單位、工作區域,將產生的實物類型、數量、管理意義等,為下一步實物收集提供依據。

三、實物清理工作的實施

1.清理的組織形式

(1)1999年以前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

由於1999年以前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分別由不同的部門保管,為了清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一方面,對於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在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領導下,由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組織實施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工作;另一方面,對於受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委託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協助下,由委託保管單位對所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清理。

(2)1999年以後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

包括由國家出資、資源補償費、財政支持的地勘單位項目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

由於1999年以來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是地質大調查項目、資源補償費項目、財政補貼地勘單位項目等形成的。因此建議大調查項目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協助;其他項目委託各省有關主管部門組織實施,但對各省有關主管部門受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委託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由委託保管單位對所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清理,其他實物地質資料由各省有關主管部門組織各實物保管單位進行清理。

2.清理的原則和方法

(1)清理原則

全面調查→重點清理,典型示範→總結經驗→全面鋪開。即在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選擇部分保存完好、相關資料齊全、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實物,進行重點清理;根據清理目的,制定清理方案,選擇不同類型地區進行典型示範,總結經驗,然後在全國全面鋪開實物地質資料的清理工作。

(2)清理方法

制定工作標准→進行全面調查→匯總數據→建立資料庫→綜合分析。選擇1999年以前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重點省份和1999年以後大調查項目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重點項目各2~3個進行典型調查,獲取資料,制定全國實物清理標准,統一清理調查表著錄項並附詳細說明。在主管部門領導下,各實物保存部門詳實規范填報清理調查表,由組織實施清理工作的單位建立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匯總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3.擬採取的工作步驟

1)制定全國實物地質資料調查表進行調查。包括各省(市、自治區)岩心庫基本情況調查總表、各岩心庫基本情況調查表、重要實物地質資料調查表、瀕危實物地質資料調查表等。

2)根據調查情況匯總分析,制定詳細的實物清理表和著錄項。包括保管機構及庫房數據採集表、岩心目錄表、化探副樣數據採集表、地層標本數據採集表、鑽孔數據採集表、地質報告數據採集表、實物數據採集表等。按照數據採集原則、數據文件格式與說明填寫信息表。著錄項包括實物地質資料類型、數量、庫藏設施、管理機構、保存狀況及未來產生的實物類型和數量、存在問題和管理建議、重要實物和瀕危實物類型數量、意義等。

3)建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並將實物清理信息錄入資料庫,在網上發布,為社會提供信息查詢服務,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4)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進行綜合分析——各部門、各地區實物地質資料類型、數量、保存狀況、開發利用價值及管理機構、管理設施、管理辦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分級管理與委託管理責任、管理機構、管理設施等。

清理工作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工作步驟示意圖

⑹ 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姜文利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體現,服務的社會化是地質工作成果價值的體現。本文介紹了目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的現狀,提出了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思考;建議

實物地質資料是記錄地質特徵和地球演化歷程的最真實、最直接的證據之一,是地質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提升實物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是發揮地質資料在公共服務領域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政府、公眾和科技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問題,本文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初步探討,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基本認識

1.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體現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的組成部分,是地質工作取得的最客觀的成果。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的實物檔案,具有以下特點:①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復制性;②體重大,運輸保管困難,庫容需求量大;③類型多樣、數量巨大。

2.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是社會發展的需求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和地質工作的快速發展,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需求更加強烈而又迫切。近年來國家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提升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化服務能力,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一方面,國內地礦市場迅速發展,勘查投入持續增加,地質工作成本越來越高,地質找礦的難度和投資風險越來越大,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提高地質工作效率,降低投資風險,地質找礦及其他地質工作對地質資料信息的需求空前迫切,除了需要利用成果地質資料外,還常常需要利用原始地質資料和觀察測試實物地質資料。另一方面,地質工作領域不斷拓展,境外地質勘查以及海洋地質調查、極地考察、科學鑽探等蓬勃興起,因此產生許多新的特別珍貴的實物地質資料,這些實物地質資料急需得到及時保管。

3.實物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要求

2003年國務院印發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9號)第十五條指出「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匯交的地質資料……由地質資料館或者地質資料保管單位予以公開;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獲准延期的……由地質資料館或者地質資料保管單位予以公開。」第十八條指出「保護期內的地質資料可以有償利用……」。這些都提出了實物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內容:公開和利用。

2008年國土資源部印發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再次明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須向社會提供實物地質資料服務。

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現狀

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國家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從地質工作開展之始便有,但大多屬於零散和自發的管理。國務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頒布後,正式開展了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國土資源部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非常重視,2008年1月11日頒布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確定了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及細目、匯交程序、保管體制及利用規定。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出台了地方管理辦法,如貴州省制定了《貴州省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北京市印發了《實物地質資料箱具及標簽使用和樣品整理要求》及《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細則》,遼寧省印發了《遼寧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等。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相關制度逐步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制度管理體系和從宏觀到微觀的行業制度規則。

2.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取得成效

要使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於社會,就需要有硬體支撐,建設實物地質資料庫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於2004年建成,建設總規模為5612.92m2,由實物存貯區、整理觀察區、展覽展示區、學術報告廳、管理辦公區及連廊組成。擁有立體存儲和自動化管理設備,可存儲70×104m岩心,規模和設施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2012年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配套服務樓建設項目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2013年開工,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功能。許多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實施後,開始籌劃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其中,安徽省已經建成實物地質資料庫,福建、廣東、廣西、浙江、黑龍江、江蘇、重慶、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吉林、西藏等十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實物庫建設調研工作,部分省已向有關部門提交了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方案;部分行業也開始著手實物庫建設工作,如核工業地質局、中聯煤層氣公司、國家海洋局等。實物地質資料庫的建設也初步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庫藏體系。

3.匯交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體系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國家重大調查和科研項目的實物地質資料,國家重大工程、標志性建築的實物地質資料,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和放射性礦產的實物地質資料,中央財政安排的項目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應匯交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

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館藏資源初具規模,截止到2012年5月,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共收藏了254份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380個鑽孔的190377m岩心、9005 袋岩屑、12102塊標本、36810件薄片、290件樣品和67個典型礦山的129塊大型礦石標本。這些實物地質資料主要來自:全國157個典型礦山的岩心與標本;93幅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標本及薄片;江蘇東海大陸科學鑽探1井岩心、岩屑;3個「金釘子」完整剖面標本和柱狀樣;40個重點煤礦區的106件樣品。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礦山岩心和區調標本為主體、以大陸科學鑽探岩心岩屑和「金釘子」剖面標本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重要性為精品的國家實物庫藏體系。

除上述實物地質資料外,部分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如黑龍江、廣東、浙江、遼寧等,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開始接收實物地質資料。

4.現代信息技術在管理服務中初見成效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建立健全地質資料網路服務體系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98號)的要求,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已建立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網站」,並於2010年改版升級為「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作為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的窗口,及時向社會發布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動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與技術要求,發布包括國家庫在內的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提供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網路檢索與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實物地質資料數據在線服務;開展館藏資料研究,開發服務產品,向社會提供服務。

為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提高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水平,國土資源部建立了統一的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對成果、實物、原始地質資料的匯交實施全程在線監管。現代信息技術在管理中初見成效。

為更好地提供社會化服務,目前正在研究利用網路資料庫、信息技術和空間建模技術,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展廳研究,集成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資源,建立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展廳。

三、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與服務體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實行國家、省兩級政府管理。管理頂層上,由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統一管理;基礎層面上,由各省國土資源廳統一管理。保管和服務層面上,頂層由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及油氣、海洋等委託保管單位;省級層面上,有的省在國土資源廳設實物地質資料館,作為獨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有的省由其他事業單位履行職能。目前的管理體制,管理側重點不同,職能相對分散,上下不對口。實際運行中,責任和許可權不夠清晰,容易造成多頭管理、交叉管理,或者業務關系不順等問題,不僅影響了資料的管理和開發利用,而且給服務對象和館藏人員帶來了不便。

2.現行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雖然已出台,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①缺乏配套的管理實施細則,對於實物地質資料的公開和利用缺少明確的規定;②需進一步完善地方管理體系,明確管理辦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③需完善不同行業操作規范。

3.管理與社會化服務方式還較落後

近年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取得了一定進展,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有了自己的網站,但整體實物地質資料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表現在:①還不能完全實現網路在線服務,提供目錄、查詢瀏覽和下載;②實物地質資料從基層的採集到匯交還沒有形成數據的共享;③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網路。

四、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的幾點建議

1.修訂、補充和完善法規和政策

更加廣泛深入地宣傳和貫徹落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積極推進省級館藏機構建設,因地制宜地建設實物地質資料庫;協助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地質資料監管,推進實物地質資料依法匯交;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配套政策法規,細化工作流程和要求,增強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的可操作性;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各個環節的技術標准,制定館藏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組織實施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建立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

2.構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新機制

在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繫上,建議設立二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即設立國家和地方兩級管理體系。國家設立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作為國土資源部直屬事業單位,承擔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地方各省、市(指地級市)分別設立「省、市實物地質資料館」,作為省、市國土資源廳(局)的直屬事業單位,承擔全省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3.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體系

在構建新體制的基礎上,首先,明確界定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功能、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其次,完善服務手段,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國家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和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投資環境信息服務系統」的要求,加快實物地質資料的信息化建設步伐;最後,完善保障體系,落實編制、人員、經費、場地及設備等基本保障。

4.推進信息化建設,豐富數字化資源,提高管理與服務能力

開發、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和業務支撐軟體,包括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系統、實物圖像分析管理系統、全國實物目錄管理系統等;開展以岩心掃描為主體、標本和薄片照相為輔的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工程,建設館藏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岩心掃描圖像資料庫、標本和薄片圖像資料庫等專業數據源;完善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建立網路共享平台,推動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與服務能力;建設實物地質資料電子閱覽室和數字化實物地質資料館。

5.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拓展服務領域,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利用館藏資源,開展實物地質資料綜合研究與成果集成,開發服務產品,拓展實物地質資料利用途徑;完善服務利用手段,配備實物地質資料觀察、岩礦測試等服務利用設備,建設開放實驗室;依託庫藏資源,建設專業教學與科普基地,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傳播地質科學文化,建設學生實習基地;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國際影響。

⑺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簡介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前身為「地質礦產部五六二綜合大隊」,始建於1976年。2000年經中央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更名為「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並進行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

我中心位於京東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102國道北側,西距天安門35公里,西北距首都機場25公里,東南距天津120公里,東距秦皇島2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京秦鐵路穿過本區,北京(八王墳)至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車走高速只需40分鍾。

一、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簡介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規模為5612.92平方米。實物庫功能齊全,設施先進,其中包括岩心立庫、整理區、機加工區、展覽區、觀察室、檢測室、掃描室、計算機房和辦公區,能滿足對外服務要求。設備包括堆剁機、叉車、岩心箱、岩心掃描儀、鑽取機、磨片機、計算機管理系統。存儲岩礦心約40萬米,可滿足15~20年需要。

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面,利用堆垛機、轉移台車等實現存取、搬運機械化;在實物地質資料對外服務方面,利用網路技術,實現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遠程訪問、查詢,以多種形式為社會提供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二、業務范圍

主要負責國家實物地質資料的接收、整理、保管及向社會提供服務,並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對有關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測試分析、研究、處理、預測分析,為上級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和管理支持。具體包括:①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和技術標准規范擬定;②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系統建設與維護;③實物地質資料接收整理與保管利用;④實物地質資料基礎信息研究分析與咨詢服務;⑤實物地質資料軟體開發;⑥相關業務培訓;⑦環境地質與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⑧礦產地質研究;⑨深部地質研究;⑩區域地質研究和實驗測試。

三、成果簡介

成立27年來,我單位先後承擔或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課題)120餘項,發表論文420餘篇,專著27部,有4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三等獎2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四等獎11項)。

⑻ (二)新疆土屋-延東銅礦富集區實物地質資料

新疆土屋-延東銅礦富集區包括3個銅礦床,即土屋銅礦、土屋東銅礦和延東銅礦。土屋銅礦位於新疆哈密市西南210°方向約80 km處,主要交通干線蘭新鐵路和312國道在礦區北部80 km處通過,有兩條簡易公路可分別通往哈密市和了墩火車站,從哈密市經南湖鄉、南湖煤礦抵達礦區的公路里程約120km,礦區內可通行載重汽車,交通甚為方便。延東銅礦位於土屋銅礦西6 km處。地質大調查工作開展以來,礦區地質找礦取得突破性進展。土屋-延東銅礦富集區的發現與勘查已引起國內外地質學家的廣泛關注。

1.礦區地質

礦區位於塔里木板塊與准噶爾板塊碰撞對接縫合帶北側的石炭紀增生拼貼島弧帶中。南距康古爾塔格深大斷裂2km,北距大草灘斷裂4.6km。康古爾塔格斷裂以北出露地層主要由鈣鹼性島弧型火山岩及內源碎屑岩組成,屬准噶爾板塊南緣增生擴張產物,其中與成礦有關的是中基性火山熔岩,夾有少量內源碎屑岩。康古爾塔格斷裂以南出露地層主要為一套富含蛇綠岩的深海復理石建造,後期疊加強烈的韌性剪切變形。區內侵入岩廣泛發育,岩石類型齊全,從正常系列的基性岩至酸性岩均有出露,以偏酸性深成侵入岩為主。形成於晚石炭世—早二疊世的淺成斜長花崗斑岩和閃長玢岩與銅礦化有關。

(1)地層

土屋銅礦區主要出露地層為石炭系企鵝山群,包括3個非正式的組。第一組由內源碎屑岩、沉凝灰岩組成,局部夾少量生物灰岩、砂礫岩等。第二組岩性為灰綠色—紫紅色拉斑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等,其間夾有英安岩、火山(集塊)角礫岩、復成分礫岩和砂岩。火山岩岩石系列以鈣鹼性為主,鹼性和拉斑系列次之,具過渡特徵,岩石組合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第三組岩石組合為灰色—綠灰色砂岩、含礫砂岩、中酸性火山角礫岩、玄武岩以及少量凝灰岩、安山岩、英安岩等。銅礦床分布於第二、第三組的分界處。

(2)侵入岩

礦區內只有閃長玢岩和斜長花崗斑岩兩類,形成於晚石炭世—二疊紀的淺成侵入體,均具較強銅礦化。閃長玢岩呈不規則狀NEE向展布,出露面積大於4km2,大部分地段被中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岩體特徵與企鵝山旋迴中基性火山岩相似,應屬火山噴發末期潛火山(或淺成)岩漿上侵產物。斜長花崗斑岩呈不規則狀零星分布,出露面積很小,大部分地段為企鵝山群第三組砂礫岩殘留體覆蓋。岩體具有較強的孔雀石化,屬偏鹼性鋁過飽和I型花崗岩,形成時代晚於閃長玢岩體。

(3)構造

礦區總體為一軸向近EW向的復式背斜構造。該背斜呈寬緩似箱狀,由兩個背斜和一個向斜組成,核部為含礦閃長玢岩體和花崗斑岩體占據,兩翼依次為企鵝山群第一岩組細砂岩、凝灰岩和第二岩組玄武岩。斷裂主要發育近EW向層間斷裂帶和NS向隱伏線形斷裂帶,二者的交匯部位控制著岩體和礦體的空間分布。斷裂帶內碎裂岩化、硅化、絹雲母化、高嶺土化和青磐岩化十分發育。局部發育有少量NE向斷裂。

2.礦床地質特徵

(1)土屋銅礦床

1)礦體的形態、產狀與規模。土屋銅礦床主礦體產於綠灰色閃長玢岩和灰白色斜長花崗斑岩內。地表礦體長1400m,寬4.0~87.2m,礦體平面上呈脈狀、局部透鏡狀或眼球狀。走向近EW,傾向南。剖面上礦體平均厚174m,斜深大於600m。礦體向東略有側伏趨勢,呈上窄下寬的「喇叭」形,礦體上盤產狀較緩,傾角為50°~60°,下盤產狀較陡,傾角為70°~75°。

2)礦石特徵及品位。礦石中硫化物含量低,有用礦物種類少,成分簡單。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銅礦,次為斑銅礦和黃鐵礦,含微量輝銅礦、藍輝銅礦及磁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絹雲母、綠泥石、黑雲母及少量的陽起石、綠簾石、黝簾石、方解石等;次生蝕變礦物為孔雀石、褐鐵礦。含銅礦物主要為黃銅礦、斑銅礦,呈不規則粒狀,粒徑多在0.02~0.06 mm之間,分布在石英脈中的石英間隙或石英與其他礦物粒間,易於單體解離。礦石結構為中細粒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細脈浸染狀、細脈狀和星點-稀疏浸染狀。按礦石的氧化程度分為氧化礦石和原生礦石兩種礦石類型,以原生礦石為主,氧化礦石少量。礦石的多項分析成果表明,有用組分除銅外,金、銀等伴生組分含量較高,具有綜合利用價值。地表銅品位為0.86%,深部礦體為0.72%,伴生金達0.34×10-6,銀平均品位為4.32×10-6

3)圍岩蝕變與分帶。土屋銅礦床圍岩蝕變發育,類型齊全,蝕變分帶明顯,表現為面型青磐岩化和近礦熱液蝕變。這些蝕變在時間上有一定順序,空間上既有分帶性又有疊加的特點,主要包括青磐岩化、絹雲母化、硅化和黑雲母化。以礦體為中心向兩側,由於溫度的差異,出現比較明顯的「中心式」對稱面型蝕變分帶,依次為石英核(強石英-絹雲母化帶)、黑雲母化帶、石英-絹雲母帶、泥化帶、青磐岩化帶。上述蝕變中,硅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和黑雲母化與銅礦化關系密切,青磐岩化是成礦的前提,對銅的活化、遷移起著重要作用。黑雲母化和硅化蝕變強烈疊加處銅明顯富集。

(2)土屋東銅礦床

以0.02% 為邊界品位圈定礦化體長1300m,平均寬32.16m,最大寬84.15m。礦體地表形態呈東西寬、中部窄的狹長帶狀,初步確定剖面形態為上窄下寬的倒「楔」形。礦體產狀向南陡傾,傾角65°~80°。地表礦化體銅平均品位0.30%,鑽孔平均品位0.35%,局部礦石品位略有增高,礦體厚度增大,顯示向東有側伏趨勢。礦石礦物成分與土屋銅礦大致相當,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和黃銅礦,次要礦物有斑銅礦、銅藍和輝鉬礦,金屬礦物分帶性明顯。斜長花崗斑岩銅礦石以稀疏浸染狀為主,閃長玢岩銅礦石中有細脈浸染狀和薄膜狀兩種。礦體蝕變類型有青磐岩化、泥化-石膏化和石英-絹雲母化。

(3)延東銅礦床

延東銅礦床地表控制礦體840 m(兩端為侏羅系覆蓋),寬30~136 m。銅礦地表平均品位為0.36%,深部Cu品位達0.59%。礦石微量元素以偏中低溫的親硫元素高濃度分布為特徵,與銅礦體關系密切的元素有Au、Ag、Mo、Sn、As、Sb。其中Au、Ag、Mo等為伴生有用組分。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次為黃鐵礦、輝鉬礦和磁鐵礦,黃鐵礦與黃銅礦呈反相關關系,主要產於銅礦體頂部的斜長花崗斑岩中,或以單一黃鐵礦細脈穿插於隱爆角礫岩中,輝鉬礦、磁鐵礦與黃銅礦關系密切,呈共生關系,主要發育在含礦閃長玢岩體中。脈石礦物為絹雲母、綠泥石、綠簾石、長石、石英、碳酸鹽等,另有少量原岩殘留礦物。

礦石結構為中-細粒半自形至他形粒狀結構。礦石構造以細脈狀為主,細脈浸染狀和團塊狀次之,在礦體頂板的斜長花崗斑岩中多見浸染狀構造。主礦體內發育的(定向)糜棱面理是賦礦的主要微細構造空間。

礦體圍岩以閃長玢岩為主,其次為斜長花崗斑岩及兩種岩體接觸的混合隱爆角礫岩。礦體蝕變類型齊全,蝕變分帶明顯,地表發育石英-絹雲母化和高嶺土化,閃長玢岩弱青磐岩化;由鑽孔資料來看,自下而上依次形成黑雲母帶,石英-絹雲母化帶和石膏-高嶺土化帶,其中黑雲母化帶規模最大,是主礦體分布中心。

3.成因分析

據芮宗瑤等研究認為,土屋、延東等礦床作為斑岩型礦床特徵是十分明顯的。證據歸納如下:

1)礦石構造為典型的細脈浸染型。整個礦化由兩種分布形式:一種為浸染狀和斑點狀黃銅礦、斑銅礦和黃鐵礦礦化;另一種為細脈狀黃銅礦、斑銅礦和黃鐵礦礦化。兩者常常構成統一體。

2)在各種礦石中含子晶的高鹽度流體包裹體隨處可見。這表明有獨立流體相參與成礦流體,否則流體包裹體中很難形成高鹽度的子晶。

3)黑雲母化可以作為鉀硅酸鹽交代岩的標志礦物;大量的鈉長石化可以作為有獨立流體相參與的交代反應的標志。

4)鈉長石花崗斑岩頂部(斜長花崗斑岩)和火山雜岩(閃長玢岩)中由獨立流體相的出現,引起殘余硅酸鹽熔融體和獨立流體相本身體積急劇膨脹,使成礦體系內壓力增大,當膨脹機械能足以使上述岩石產生微裂隙時,成礦流體就會沿微裂隙乘機活動,發生交代和充填,形成相應細脈浸染型蝕變和礦化。

5)從礦石建造來說可以歸為銅(金)建造(土屋)和銅(鉬)建造,這種礦石建造也是斑岩型所特有的。

6)圍岩蝕變發育,類型齊全,蝕變分帶明顯,表現為面型青磐岩化和近礦熱液蝕變。這些蝕變在時間上有一定順序,空間上既有分帶性又有疊加的特點。

4.礦床的發現及其意義

新疆地質工作者早在20世紀50~60年代就開始對斑岩型銅礦進行研究和找礦,但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僅發現10餘處小型礦床和礦點。近年來,新疆地勘局十分重視資料的二次開發,特別是強化了靶區的優選,並合理運用激電、磁法等常規物探方法,對發現的異常及時分析論證,大膽使用鑽探工程進行深部驗證。

土屋銅礦是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1994年在開展1∶5萬八幅聯測區調過程中發現的,同年對該礦點進行了地表初步檢查評價,圈定了礦化蝕變范圍。1996年通過資料的二次開發認為土屋銅礦點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遂於1996年9月提出立項。新疆地勘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此項目進行了全面論證,認為土屋銅礦點與國內外斑岩型銅礦床有相似之處,具備尋找同類礦床的良好條件,批准立項,並下達了銅礦普查的任務書。1997年地質一隊在地表槽探揭露和激電、磁法測量的基礎上,選擇0、7線異常和礦化發育地段進行鑽探驗證,發現了視厚超過60 m的銅礦體。1998年原地礦部將其列為部控重點項目。1999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其列為地質大調查項目,加大了投入力度,累計投入鑽探工作量超過2×104m,通過幾年的工作,證實土屋銅礦是具有大型以上規模的斑岩型銅礦床。

1998年來對土屋銅礦開展普查評價和外圍找礦。沿土屋礦區向西完成1∶2 萬激電30.88km2、磁法21.6km2、1∶1萬高精度重力與磁法剖面10.28km、激電測深點9個。在土屋銅礦西6km的延東發現一明顯激電異常,異常長3800m,寬40~246m,充電率一般為5%~7%,最高8%。該激電異常中心區地表有閃長玢岩、花崗斑岩,地表有零星孔雀石分布,槽探揭露孔雀石發育。選擇激電異常中心292/1957 點布置鑽孔,累計見礦557.55m,銅品位0.594%,鉬品位0.03%。因此發現了延東銅礦。

土屋銅礦床的發現,為新疆尋找斑岩型銅礦提供了適用的找礦經驗和模型,對今後區內的地質找礦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隨著土屋銅礦的發現與勘查,拓寬了找礦思路,理清了區域成礦規律。在成礦規律指導下新發現赤湖、靈龍、維權、雅滿蘇、卡拉塔格等一批銅礦床。

5.實物地質資料採集理由及採集方案

通過上述論述,採集土屋 -延東銅礦富集區實物地質資料的理由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銅是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我國急缺礦種,採集銅礦實物地質資料意義重大;

2)東天山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銅、金成礦區,斑岩型銅礦是東天山地區銅礦主要的成因類型,斑岩型銅礦實物地質資料對指導區域地質找礦意義重大;

3)土屋、土屋東、延東銅礦床是大調查資源評價項目取得突破進展的重要勘查項目,採集該礦床實物地質資料,可以充分反映這一重大成果;

4)土屋-延東銅礦富集區已控制相當大的儲量,該區有望成為儲量超過千萬噸的超大型礦區。因此採集該區重要礦床實物地質資料意義重大。

通過篩選選擇了3個鑽孔岩心,收集到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保管。

(1)土屋銅礦ZK703鑽孔

ZK703鑽孔為土屋銅礦的代表鑽孔,孔內見孔雀石閃長玢岩、破碎蝕變閃長玢岩、蝕變含銅閃長玢岩、斜長花崗斑岩等。礦化可分為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氧化帶可見少量的孔雀石,混合帶見星點-稀疏浸染狀黃銅礦及少量的黃鐵礦,原生帶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銅礦,其次為斑銅礦。

該孔終孔孔深564.07 m。100.77~230.67 m為低品位銅礦體,銅平均品位0.32%(視厚度129.90m),230.67~540.67m銅平均品位0.68%(視厚度310m)。

(2)土屋東銅礦ZK4801鑽孔

ZK4801鑽孔為土屋東銅礦的代表鑽孔,孔內見蝕變安山岩、閃長玢岩及蝕變閃長玢岩及蝕變破碎帶。氧化帶礦體產於蝕變安山岩中,金屬礦物為自然銅和孔雀石。混合帶礦體產於蝕變閃長玢岩中,金屬礦物有黃銅礦、黃鐵礦及少量輝鉬礦。原生礦體產於閃長玢岩中,金屬礦以黃銅礦、斑銅礦為主,少量的黃鐵礦和輝鉬礦。

該孔終孔孔深523.25 m。37.55~219.67 m 銅平均品位0.26%(視厚度182.12 m),219.67~240.20 m銅平均品位0.53%(視厚度20.53 m),240.20~262.70 m銅平均品位0.29%(視厚度 22.50 m),262.70~276.15 m 銅平均品位 0.52%(視厚度 13.45 m),276.15~307.85 m銅平均品位0.42%(視厚度31.70 m),307.85~358.60 m銅平均品位0.60%(視厚度50.75m),358.60~447.00m銅平均品位0.31%(視厚度88.40m)。

(3)延東銅礦ZK1501鑽孔

ZK1501鑽孔為延東銅礦區內代表鑽孔,孔內見火山角礫岩、輝石角閃安山岩、蝕變火山角礫岩、蝕變安山岩、蝕變安山閃長玢岩、斜長花崗斑岩、含銅閃長玢岩等,同時可見氧化帶礦體、混合帶礦體、原生帶礦體。氧化帶金屬礦物極不發育,混合帶可見少量褐鐵礦化及粒狀孔雀石,原生帶以黃銅礦、黃鐵礦為主,少量的輝鉬礦。

該孔終孔孔深836.20 m。335.16~355.81 m 銅平均品位0.36%(視厚度20.65 m),355.81~392.35 銅平均品位0.63%(視厚度36.54 m),392.35~520.84 m 銅平均品位0.28%(視厚度 128.49 m),520.84~542.27 m 銅平均品位 0.5%(視厚度 21.43 m),542.27~836.20m銅平均品位0.28%(視厚度293.93m)。

6.相關資料

1)ZK4801鑽孔地質編錄;

2)ZK703鑽孔地質編錄;

3)ZK1501鑽孔地質編錄;

4)土屋銅礦7勘探線樣品分析成果表;

5)土屋銅礦8勘探線剖面圖;

6)延東銅礦15勘探線剖面圖;

7)土屋東銅礦48勘探線剖面圖;

8)ZK703鑽孔柱狀圖;

9)ZK4801鑽孔柱狀圖;

10)ZK1501鑽孔柱狀圖。

⑼ 國家和省級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

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是貫徹落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關鍵。目前除作為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建設有現代化的立體實物地質資料庫外,省級館藏機構僅個別省份建有規模小、設備落後的岩心庫,部分省僅開始館藏機構和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可行性論證。在《關於印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8號)中要求,「未建省級實物地質資料庫房的省(區、市),應盡快落實建設計劃,在新建庫房投入使用前,應採取租借等方式保證有符合保管條件的庫房,確保《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得到全面貫徹實施」。在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中需要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實物地質資料庫的布局和規模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國家和省級館藏機構,可根據需要設立實物地質資料分庫。」根據這個規定,國家庫除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國家級實物庫外,根據需要可在全國其他地區建立地區分庫;省級庫也可由一個中心庫和若干個分庫組成。

實物地質資料庫的布局:①要充分考慮全國和不同區域的地質特點(地層區、成礦帶等);②考慮交通和通訊條件;③要考慮利用需求。在這方面,國家庫可首先考慮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各地質調查中心建立分庫,就近保管地質調查項目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減輕國家中心庫的壓力。

實物地質資料庫的規模,首先了解地質工作規劃,預測產生重要實物地質資料的類型和數量,然後分析庫藏定位,預計實物入庫進度,按照至少滿足貯存20年的要求,規劃實物地質資料庫的規模。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中心庫的容量為60多萬米,每年計劃入庫岩心約30000 m,可滿足20年需求。

(二)實物地質資料庫的類型

實物地質資料從自然形態上可分為岩(礦)心、標本、樣品、光(薄)片等;從保存條件上包括普通實物和特殊實物。特殊實物如海底軟泥、易溶鹽、可燃冰等需要具備特殊的保管條件,才能保持實物的性狀,滿足服務利用的需要。所以在籌劃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時,一定要考慮特殊庫房及設施的建設,可以一次規劃分步實施。

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僅有常溫常壓條件的普通實物地質資料庫。隨著發展的需要,國家庫收藏實物類型的多樣化,一些特殊實物需要收集到國家庫保存,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應盡快考慮建設特殊實物地質資料庫——首先開展國內外特殊實物保管調研,分析國家庫應當保存的特殊實物類型,提出保管條件解決方案,然後提出建設申請和實施計劃。

省級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也要考慮發展的需求,根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際情況,提出特殊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建議。

(三)實物地質資料庫倉儲設備

現代實物地質資料庫(尤其是岩心庫)主要採取立體存儲和自動化存取。通過計算機檢索下達指令,驅動堆垛機到指定貨位以托盤為單元存取實物。目前國家庫和國內主要油田岩心庫基本採用了自動化立體倉儲系統保管岩心,省級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可參考借鑒。

(四)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資金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第四條明確指出,國土資源部負責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館藏建設和運行費用列入中央財政預算。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館藏建設和運行費用列入地方財政預算。

⑽ 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採集

(一)信息採集目的

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通過進行數據分析和用戶需求分析,多角度、全方位、科學採集信息,合理設置檢索點,滿足用戶快速搜尋信息的需求,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用戶的檢索方式有3種:①文獻檢索,如我國保存了哪些卡林型金礦的實物地質資料,這些資料在哪裡;②數據檢索,用戶需要的是確切數據,如紫金山銅金礦礦床規模(儲量等);③事實檢索,用戶需要的是特定事實,如我國實物地質資料保存狀況等。

(二)信息採集要求

採集信息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

(1)用戶類型:當前在各個社會活動領域中,實物地質資料的主體用戶群體是地質勘查人員,科學研究人員、管理決策人員和礦權營銷人員;在上述各類用戶中,根據行業和專業又可細分為不同的小類,如科學研究人員包括了諸如岩石學、地層學、古生物學、礦床學等等不同專業的專家,不同專業用戶無論在范圍、層次還是質量上有不同的信息需求。

(2)信息層次:實物地質資料的信息是多層次的,如時間地層單位有界、系、統和階4個層次;構造分區有全球構造分區、一級構造分區、二級構造分區;成礦帶有Ⅰ、Ⅱ、Ⅲ級之分等。

用戶類型多樣性和信息的多層次性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內容的採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針對第一個方面要求,在信息採集時,必須考慮不同領域、不同階層、不同專業用戶的需求,採集多維多元數據。盡管現實的數據可能不全,但應該盡最大努力補齊這些數據,這也是在實物地質資料採集時要求其相關資料完備的一個原因。如西藏某圖幅的一塊斜輝輝橄岩標本,其原始記錄除了必要的描述性信息(圖幅名稱、產地、所在剖面、采樣位置、采樣時間、采樣人等)和簡要的數據信息(岩石名稱、岩性描述等)外,缺少侵入時代、岩體名稱、構造位置等信息,對於岩石學研究來說,顯然已有的信息是不夠的。通過相關報告和文獻的研究,確定了侵入期為喜馬拉雅期,構造位置為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南側,這樣就豐富了這塊標本的信息內容,在用戶以侵入時代為檢索點搜尋喜馬拉雅期岩石標本時,就能快速地查到它。

針對第二個方面要求,在信息內容採集時,必須考慮信息層次的深度。這種深度影響著信息檢索的准確性。一般來說,信息表述的層次越深,查准率越高。例如,用戶需要查詢山西大同早石炭世地層標本時,如果在信息採集時,採集層次定得過淺,地區定在省級,時間地層單位定在系級,用戶的檢索結果就包括了所有山西石炭紀地層,從數量上看,與用戶的需求相關性偏差太大,影響了查詢准確性,降低了查詢效率。

(三)信息採集對象

採集對象是指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描述的對象,它是信息承載的最小單位,同時也是最小信息資源標識。信息資源查詢的結果最終是這個最小標識,通過這個標識,用戶就找到了所需資料的存放位置。採集對象選擇是有層次的,採集對象也是有大小的。層次和大小的選擇依賴於用戶檢索的需要、依賴於資料的內容特徵、依賴於倉儲條件與設備條件。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僅僅以單個礦區為研究對象,分析礦區資源潛力的用戶,則對資料的檢索需求僅僅是了解該礦區的實物地質資料有多少,存放在什麼地方,保管利用條件如何,這種需求只要把一個礦區作為一個採集對象即可。對於地層學家來說,如果想了解某一地質時期地層岩石組合,則對資料的檢索需求可能是某一標准剖面某一組的地層標本有多少、存在什麼地方,這時就得把一個標准剖面甚至一塊標本作為一個採集對象。

從資料的內容特徵來看,內容單一的可以在較高層次上適當擴大採集對象,內容復雜多樣的應在較低層次上盡量縮小採集對象。例如,「三峽水庫引水工程秦巴段地殼穩定性調查評價」項目,施工了一個601.66 m的鑽孔,全孔岩心均采自大竹山溝燕山期花崗岩體內,岩性單一,均為角閃二長花崗岩,僅有風化程度和粒度的細微差別,信息採集時,以整個項目作為一個採集對象,對應一份信息描述記錄表。再如1∶25萬蘇吾什傑幅區調項目,國家庫保管了7條剖面的296塊標本,它們分別代表了該區不同時代、不同構造部位的地層和侵入岩,這些標本每一塊都有其獨特的地質意義,如其中的一塊榴輝岩標本是高壓區域變質作用的產物,代表了該區強烈的區域變質事件,反映該區經歷強烈的板塊運動,如果以一個圖幅為對象採集信息,該信息有可能被掩蓋,不能被迅速檢索到,針對這種情況,需要以單塊標本作為信息採集對象。

從倉儲條件來看,不同的庫房有不同的基本保管單位。國家實物庫主要以岩心箱為基本保管單位保管岩心,以一個貨位為一個存儲單元,每個貨位可容納12個或18個不同規格的岩心箱,實物地質資料的出入庫以一個貨位為單位。當用戶需要這個貨位一段岩心或一塊標本時,必須將整個貨位的實物地質資料全部取出。從庫房管理的角度,一個岩心箱或一個貨位的實物可以作為一個信息採集對象。

從設備條件來看,信息採集對象的大小要與設備的數據處理能力相匹配。一般情況下,採集對象越小,採集的信息量就越多,同時對設備的存儲能力、數據處理能力的要求越高。

(四)信息採集步驟

(1)確定採集對象:通過對資料信息內容的認真分析,從用戶檢索信息的需求出發,結合資料保管情況,分不同的層次確定採集對象單元的大小。從而保證採集的信息有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詳略程度。

(2)准備信息源:信息源即進行信息採集時描述信息的來源和出處。實物地質資料採集的信息源主要來自實物及相關資料以及實物整理信息、入庫保管信息等。

(3)填寫信息採集表格:從實物地質資料信息多維多元性考慮,該表格是多維表格,數據項設置主要考慮各專業的需要。

(4)實物表面信息採集:主要指的是實物表面圖像掃描和立體照相。目前國家實物庫開展了岩心表面彩色掃描,提取了岩心表面圖像。

(5)數據存儲:指的是將採集的信息錄入或導入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