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都有哪些東西充當過貨幣
農具、牛羊、石器、貝殼、棉花、糧食等都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充當過貨幣。
相關介紹:
實物貨幣是貨幣形式發展的第一階段,其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作為非貨幣用途的價值相等。在世界各國的貨幣發展史上,可以說除去信用貨幣、紙幣和金屬貨幣,其他擔任過貨幣角色的各種商品,都可以稱之為 「實物貨幣」。
(1)牛羊貝殼實物貨幣擴展閱讀
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實物貨幣發展的鼎盛期,同時也是衰落期,這時期的實物貨幣主要是由布帛、天然貝等來充當。
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就對充當交換媒介物的貨幣產生了新的要求,實物貨幣價值小數量大,無法擔任理想的交換媒介,難以滿足交換的需要。
而金屬貨幣具有質地均勻、易於分割、體積小、價值量大,易於保存和攜帶等特點,所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換的擴大,實物貨幣逐漸地為金屬貨幣所取代。
② 牛羊,貝殼未能成為貨幣的原因
牛羊,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貝殼,具有稀有的特點
總之這就是本質原因
③ 為什麼貝殼可以用來做貨幣
因為當時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版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權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貝殼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種特殊的腺細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所以稱為貝殼。
④ 貝殼是什麼貨幣,請問電子貨幣是什麼
你說的不錯,實物貨幣是黃金(歷史上還有過貝殼、布帛),電子內貨幣指信用卡類,信用貨幣容就是你手裡的各種紙幣,RMB,美元,英鎊。。。。 我簡單解釋一下:實物貨幣是指物品作為貨幣的價值=它作為物品的價值。1公斤黃金無論做貨幣還是做物品,價值是不變的吧。信用貨幣則不然,1萬美元做貨幣是1萬,做物品就是一沓紙,能值幾個錢呢?但是憑賦予的信用,每個人都認為這沓紙值1萬美元。 電子貨幣就不多說了,虛擬的非實物貨幣。 代用貨幣也是紙幣(還有銅板什麼的),但是可以直接換貴金屬。1946年以前的美元就是這樣。現在的不能直接去換黃金,就成了信用貨幣。
⑤ 關於貝殼作為貨幣
在人類早期的經濟活動中,一種名為貨貝的貝殼,以其堅固耐磨、光潔美麗、回易於攜帶和具有答自然單位的特點,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這即是最原始的貨幣。在貨幣史上,用貝殼當貨幣流通時間也較長,使用更廣,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用貝殼充當貨幣的歷史。600年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船隊到達印度洋的島國馬爾地夫,當時叫溜山國。據隨行的鞏珍在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當地的商業貿易以銀幣交易,但是有意思的是,這里卻供應外國通行的貨幣——貝殼。原來馬爾地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當地人採集貝殼,堆積如山,待貝殼裡面的肉腐爛後,將貝殼洗凈,然後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據考證,明代在雲南部分地區也通行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是否由暹羅輾轉而來,尚不得而知。
總結就是一種特定的貝殼,估計不是尋常的貝殼
⑥ 我收藏有一個貝殼貨幣,大概值多少錢
圖片太小無法看清,如是真品那可就值錢了
⑦ 貝殼作為交易的貨幣,人們是不是隨便撿撿就發財了呢
肯定不是這樣的,一種貨幣之所以能夠成為貨幣,就是因為它自身的稀有性,它必須是被人們所人為控制的,而不是想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供大於求的,古代用作貨幣的貝殼肯定是經過政府嚴格的管制過的,肯定不能在海邊隨便撿一撿就能夠拿出去當貨幣了,所以要想靠撿貝殼發財那還是有點難的。
而且這些貝殼肯定不是從海灘上撿上來就可以使用的,它肯定有某些特殊的標志來證明這是貨幣而不只是普通的貝殼,雖然古代沒有銀行,但是為了天下的安定,肯定也會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管理古代的貨幣,畢竟這是關繫到百姓財富的大事,不得不嚴加管理。
⑧ 古時候用貝殼當貨幣,我想知道這不會引起通貨膨脹么隨便一撈一大把
在我國遠古時期,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因為生產力低下物質極不豐富,所以一個部落或者一個家庭還沒有多少剩餘產品可以用來交換其他急需的用品,部落或家庭之間偶爾發生的交換活動也只是物易物,當時根本沒有貨幣也不需要貨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物質財富也相對豐富了,人們物質生活中的需求不斷的擴大,以物易物交換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了,於是人們便把貝殼作為交換的中介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不知金屬為何物的原始社會貝殼是最珍貴的物質了,貝是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淺海的貝類,它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堅固耐用,而成為原始居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由於它大小適中,便於攜帶,便於計數等特點,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貝作為交換的媒介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貝就逐漸充當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貝幣的計量單位是「朋」
最早的貨貝——天然海貝
「朋」的古字本義是指一串或兩串相連的「貝」,後來逐漸演化成計量單位。」一朋」到底為多少只貝呢?一直未有一致的說法,從兩只到二十隻,各說不一,一般多認為兩串五個的貝或兩串十個的貝為「一朋」。
商代晚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易范圍不斷的擴大,中國北方因不易獲得數量眾多的南方海貝,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時,人們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貝形貨幣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銅、金等,其中銅仿貝的發明是中國金屬鑄幣的開始。
石 貝
天然海貝的品種也很多,有「貨貝」(又名齒貝)、 「擬棗貝」、「阿文綬貝」 (又名大貝、虎斑貝)、「伶鼬榧螺」等,其中「貨貝」比較常見,貝面上有一條長
長的齒槽的稱為「貝齒」或「貝唇」,貝的正面較為平整,貝的側面稍微鼓突,人們為了便於攜帶方便,在貨貝的背部多鑿有小孔,早期孔相對小,稱之為「小孔式貨貝」,以後,穿孔逐漸擴大,稱為「大孔式貨貝」。春秋戰國時期的 「貨貝」背部幾乎磨平,稱為「磨背式貨貝」。「銅仿貝」一般仿貨貝之形,早期者與天然貝形制相近,春秋以後,南方楚國地區又鑄鑄造出有文字的「銅仿貝」是為有文銅貝,它的外形有的像螞蟻爬鼻有的像鬼臉的樣子,所以俗稱「蟻鼻錢」或「鬼臉錢」,其面文多達10餘種,但形制卻比較一致,均為上廣下尖的瓜子形,面有文字,背部平整,它廣泛行用於南方地區,「蟻鼻錢」鑄行於戰國早期(公元前5世紀),「鬼臉錢」則鑄行於大約公元前4-3世紀的戰國中晚期,是當時比較先進的貨幣形態之一,除楚銅貝以外,春秋戰國時北方地區的金屬貝還有「金貝」、「銀貝」、「鎏金銅貝」等,「仿銅貝」的出現是我國貨幣發展史上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我國貨幣發展歷程大大地推向前進了,並以其大小、重量、價值比較統一,而且能夠大量地就地鑄造等其它「貨貝」和「仿貝」無法相比的優勢進入了流通領域。
蟻鼻錢(鬼臉錢)
有文銅貝是楚國的青銅貝幣,稱為蟻鼻錢或鬼臉錢。這種名稱並不是楚國貝幣原來的名稱。而是約定俗成的一種稱呼。最早記錄這種銅仿貝為蟻鼻錢是宋代洪遵《泉志》,他說:「此錢上狹下廣。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鏤又類字,也謂之蟻鼻錢。」這里並沒有詳細的說明刻鏤的是什麼文字的貝,大概是鑄有「紊」字形和「咒」字的兩種。「紊」字形貝,錢體上尖下圓,面凸,背平,陰文「紊」字形就如同一隻螞蟻爬在鼻子上故稱之為蟻鼻錢,「咒」字貝,錢體與蟻鼻錢相同。 「咒」字彷彿是一個鬼臉,所以被後人稱之為「鬼臉錢」。後來有文字的銅貝統統被稱為蟻鼻錢。所謂「蟻鼻」本喻輕小,晉葛洪《抱朴子·論仙》說:「以蟻鼻之缺捐無價之淳鉤(劍名)」,意思就是只因輕微的缺陷舍棄了無價的寶劍,可見蟻鼻錢就是小錢。
楚貝的銘文有「紊字形、咒、安、君、忻、金、行」等等,「紊」字,有人將其解釋為「聖桼」(降率),也有人認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體字。「咒」字多解釋為「貝」、「哭」、「貝化」,錢文的含義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建國以來,蟻鼻錢多出土於河南、江蘇。鬼臉錢則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均有發現,1963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4.37克。以出土的地點墓葬和數量上看。蟻鼻錢鑄行於戰國早期(公元前5世紀),鬼臉錢則鑄行於大約公元前4—3世紀的戰國中晚期。楚國疆土開始時並不算大,以後疆土逐漸擴大,蟻鼻錢和鬼臉錢的流通范圍也隨之擴大,逐漸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形成了獨立的貨幣體系。
「貝幣」為歷史貨幣,不僅為中國的古代經濟立了豐功而且還對中國文化,風俗,具有深刻的影響。從現行的中國漢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與錢幣發生關聯的事物或行為都有貝旁,如:貨、貢、貿、賈、賄、財、貪、貧、費、賠、贖等等。在江浙一帶的農村,家長將貝佩掛於孩童的身上以期望健康成長,驅邪生財,更有父母乾脆把兒女直呼為「寶貝」,「貝幣」雖小確集經濟歷史,文化多重含義於一身,頗受錢幣收藏愛好者們的青睞,進而成為當今收藏的一大門類。
⑨ 貝殼如何充當貨幣
在人類早期的經濟活動中,一種名為貨貝的貝殼,以其堅固耐磨、光潔美麗、易於攜帶和具有自然單位的特點,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這即是最原始的貨幣。在貨幣史上,用貝殼當貨幣流通時間也較長,使用更廣,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用貝殼充當貨幣的歷史。600年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船隊到達印度洋的島國馬爾地夫,當時叫溜山國。據隨行的鞏珍在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當地的商業貿易以銀幣交易,但是有意思的是,這里卻供應外國通行的貨幣——貝殼。原來馬爾地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當地人採集貝殼,堆積如山,待貝殼裡面的肉腐爛後,將貝殼洗凈,然後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據考證,明代在雲南部分地區也通行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是否由暹羅輾轉而來,尚不得而知。
⑩ 實物貨幣是指什麼
實物貨幣是貨幣形式發展的第一階段,其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作為非貨幣版用途的價值相等。在世權界各國的貨幣發展史上,可以說除去信用貨幣、紙幣和金屬貨幣,其他擔任過貨幣角色的各種商品,都可以稱之為 「實物貨幣」。如眾多的生產、生活資料,像農具、牛羊、石器、貝殼、棉花、糧食等都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充當過貨幣。這些商品因其自身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在特定的時期和區域為人們所共同認定而成為貨幣,它們都是實物貨幣。實物貨幣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其局限性日益明顯。這一方面是由於許多實物貨幣自身的物理性能很不穩定,不易保管和計量; 另一方面是由於出現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就對充當交換媒介物的貨幣產生了新的要求,實物貨幣價值小數量大,無法擔任理想的交換媒介,難以滿足交換的需要。而金屬貨幣具有質地均勻、易於分割、體積小、價值量大,易於保存和攜帶等特點,所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換的擴大,實物貨幣逐漸地為金屬貨幣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