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實物黃金 » 按實物分配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按實物分配

發布時間: 2021-03-25 14:24:34

A.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實物配給制是指什麼,

配給制是指社會主義國家在戰時或物資匱乏條件下實行的一種經濟體制。

配給制主要特點有:

①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不存在多樣化形式,而是單一的國有化。大型工業企業、中小企業等一律由國家實行嚴格監督。

②消費品分配,實行配給,其中一部分免費供應,禁止私人貿易。食品部門實行生產和分配的全面集中制;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之間不存在分配差別,在生活條件和報酬上人與人之間一律平均。

③資源分配,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對工礦企業採用實物配給,生產資料無償供應,產品直接上交,由中央直接分配;糧食由中央壟斷。配給制的突出特點是平均主義,排斥商品貨幣關系。

戰時共產主義亦稱「軍事共產主義」,是蘇俄在1918—1921年實行的經濟政策。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剝奪資產階級,對小企業普遍實行國有化;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貿易,實行產品實物供應及主要消費品配給制;

取消貨幣和核算制,實行總管理局制,國家直接給每個企業制定產、供、銷計劃; 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戰時共產主義是在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爆發時期,為適應戰爭需要而採取的臨時措施,對集中國內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國武裝干涉,贏得國內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1920年底,蘇俄開始進入經濟恢復時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再適應形勢需要,改行新經濟政策。

(1)按實物分配擴展閱讀:

戰時共產主義的內容

①國內貿易國有化。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員會頒布了《關於組織一切產品、個人消費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應》的法令,規定:一切食品、個人消費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國家和合作社組織供應,取代私商。國家繼糧食壟斷制之後,這時開始對糖、茶、鹽、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實行國家壟斷。

②余糧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員會頒布了《關於國家在出產穀物的省份征糧辦法》的命令,在全國各地實行了穀物和飼料的余糧收集制。徵收數額由糧食部根據收成情況規定,原則是富農多征,中農少征,貧農不征。不按期完成的,其儲糧一經發現,當即沒收。

③實物配給制。一切非農業人口都必須加入消費合作社(一度稱消費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種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居民的需要。1920年開始逐漸改為免費供應,使工資實物化,貨幣工資失去實際意義。

④勞動義務制。要求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參加勞動,並強迫剝削階級分子參加體力勞動。強制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會工作,而不論其擔任何種經常性工作。

⑤全部工業國有化。大工業國有化是內戰前就開始的,1918年6月正式頒布法令,加快了國有化速度。1920年11月29日,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決定,將擁有機械動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沒有機械動力,工人超過10人的私營企業,全部收歸國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時共產主義

B. 蘇聯的斯大林改革廢除的「實物分配製」是什麼

有關系啊
因為對工人實行義務勞動制,對農民實行餘量收集制,實際上就是使他們的勞動並不能為他們帶來財富,然後採用平均主義的實物分配製,分配給他們實物形式的生活必需品
廢除實物分配製和廢除余糧收集制、義務勞動制是同步的,然後採用按勞分配製度,使勞動可以創造收入。

C. 聯產品的成本分配方法有哪些

聯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聯合成本/(A產品分離點總售價+B產品分離點總售價)

A產品分配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A產品分離點總售價

B產品分配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B產品分離點總售價

(3)按實物分配擴展閱讀

許多成本可通過分配直接追溯到各責任單位、各產品。為了確定各責任單位的業績,需要進行成本分配,但有些成本分配到各責任單位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那些間接成本或約束性固定成本。因此從成本分配的精確性角度來分析,往往會陷入困境。

但如果通過成本分配,在明確責任單位業績的同時起到了激勵作用,則成本分配的主要目標就算達到了。當然有些成本本身是可以不分配的,要針對責任單位的性質作具體分析。

D. 按食物的來源分類食物能分為那幾類每一類都包含哪些食物都有哪些

如果說是需要按實物的一個比例去進行相應的分配的話,一般都是分為實物類或者是非實物類累。

E. 實物分配製是什麼

實物分配製就是社會成員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將勞動成果以實物的形式(比如汽車、大米、布匹等)
這是區別於貨幣分配,不把實物摺合成貨幣。當然這個分配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發工資、分紅利。只是不發錢,改發實際的物品了。

F. 利潤分配中的實物分配帳務如何處理

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記:相關實物的賬面價值(當然固定資產要版轉入清理) 當然分配活權動本身要符合資本保全相關法律的規定。 並且這種分配在實務並不多見,但也沒有被法律禁止。 例如:年終給股東分配一棟房屋,原價1000萬,累計折舊500萬那麼應該先(在不考慮稅費情況下)借:固定資產清理 500 累計折舊 500 貸:固定資產——房屋 1000 再做分配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500 再如一項無形資產,例如土地使用權,原價1000萬,累計攤銷500萬那麼直接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00 累計攤銷 500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1000

G. 如何理解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按勞分配製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 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了解為什麼,應該搞清楚以下問題. 一:按勞分配的含義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其主要內容是: 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勞動報酬. 首先,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必須以參加勞動作為獲得消費品的條件.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勞動不得食. 其次,按勞分配的對象是個人消費品,而不是社會全部產品,是社會總產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後所剩餘的部分.按勞分配不是把勞動者創造的全部財富全部都用於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證社會和企業發展所必需的各種資金的物資後,再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分配個人消費品. 社會總產品-(社會生產基金+社會消費基金)=用於分配的個人消費品部分.社會生產基金(補償生產資料、擴大再生產的追加;應付不測事故的後備保險基金);社會消費基金(社會管理費用、滿足社會共同需要如學校、醫院所需的費用、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設立的基金) 再次,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的特點 馬克思所設想的按勞分配,是個人消費品的實物分配.由於他預計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生產消亡了,價值、價格、貨幣等范疇和關系不再存在,因而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後,不再是獲得貨幣工資,而是領得一種勞動證券,上面載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時的勞動(社會扣除的部分已除外),憑這種勞動證券從社會儲備中領取含有相同勞動量的個人消費品.而且,根據馬克思的設想,由於生產資料歸全社會佔有,按勞分配也是按照全社會統一的標准實行.作為分配標準的勞動尺度,是根據平均的勞動技能、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平均的勞動強度計量的. 然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實現形式和特點,同馬克思當初設想的有很大的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人們的一切經濟活動,包括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活動,都要通過市場來進行.這就決定了按勞分配的實現具有以下特點: 1.按勞分配是通過商品貨幣形式實現的.馬克思預言的按勞分配是採取個人消費品的實物分配,因為他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商品經濟.但事實上,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商品經濟,實行市場調節,因而價值、價格、貨幣、買賣、市場等范疇和關系會同時存在.每個社會成員向社會提供勞動後,根據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的原則,獲得貨幣工資,再用貨幣從市場上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企業范圍內實行的.由於現實社會主義社會沒有實現全社會佔有一切生產資料,還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並存在非公有制經濟,因而不可能實行全社會統一的按勞分配標准.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連全行業統一的勞動報酬標准也被打破了,即使同一行業的不同國有企業,由於各自的經濟效益不同,工資、獎金與各企業的效益掛鉤,因而企業間的勞動報酬便有差別,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的按勞分配原則,只能在各個企業內部實行.勞動者的個人收入不僅取決於勞動者本人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還取決於(而且首先取決於)企業的經營狀況. 3.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受到市場機制和貨幣工資形式的制約.一方面,市場機制制約著按勞分配的水平.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各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不同,經濟收入不同,按勞分配的水平會有明顯的差別.另一方面,貨幣工資形式也制約著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勞動者用貨幣工資購買消費品的過程受到市場供求和價格的影響,如果消費品供不應求,貨幣工資或者是買不到所需要的消費品或者是因為價格過高而影響按勞分配的實現.由於價格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勞動者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應得到的消費量,同用貨幣工資實際購買到的消費量之間的不一致,從而影響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 4、按勞分配的評價標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單一標准.社會勞動是實現按勞分配的前提,但社會勞動受不同行業、地區、競爭程度和供求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在全社會統一計量.按勞分配的公平程度受市場機制和市場成熟程度的制約. 三: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因、意義 (一) 在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收入分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按勞分配的內容是: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 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是由其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首先,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實現了勞動者在生產資料佔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內部人們不能憑借公有的生產資料無償佔有他人勞動成果,從而使消費品能夠按照有利於勞動者的方式分配. 其次,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社會生產力水平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既不會像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那樣,為了群體的生存而不得不實現平均分配,也不可能像物質極大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那樣,實行按需分配,勞動作為謀生手段,要求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所以,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選擇. 再次,在社會主義社會,舊的分工還沒有消失,勞動還存在著重大差別,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二)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生產決定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形式取決於生產的形式.按勞分配是勞動者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中的利益實現.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是由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所決定的,歸根到底,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的,具有客觀必然性. 第一,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分配製度.有什麼樣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就有與其相適應的消費品分配方式.消費資料分配的形式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產資料為勞動者共同佔有,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因而誰也不可能憑借對生產資料的私有權來不勞而獲地取得收人.也就是說,公有制決定了個人消費品只能按勞分配.而按勞分配是一種有利於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的實現或落實. 第二,由於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以及勞動還沒有成為勞動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謀生的手段,這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會主義社會,舊的社會分工還沒有消失,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差別還仍然存在,從而各個勞動者在同一時間內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也還存在著很大差別.同時,人們還不能做到無條件地、不計報酬地為社會勞動,勞動還沒有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只有承認勞動的這種差別,並按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來分配個人消費品,才能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熱情,使勞動者各盡所能地努力為社會作貢獻,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如果無視勞動的這種差別和特點,對個人消費品一律實行平均主義的分配,就勢必會挫傷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不利於社會主義生產的發展. 第三,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歸根結底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按勞分配的實現首先將受到社會產品數量的制約.一般說來,可分配的社會產品數量越多、越豐富,就越能為按勞分配的實現提供較雄厚的物質基礎.而可分配產品的數量又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在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下,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同,可分配的產品數量也就不同,因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也就不同.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會,可分配的消費品數量極少,只有實行平均分配,才能保證人們都獲得最低限度的生存條件,從而保證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因此,產品大體平均的分配,是生產力極端低下,體現原始社會公有制的要求,符合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的惟一可行的分配方式.而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由於產品極大豐富,則有可能實現按需分配的形式.作為共產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沒有達到共產主義社會那樣的高度,產品還沒有極大豐富.因此,它既不能實行像原始社會那樣的平均分配,也不具備實行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的條件,而只能實行按勞分配. 總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三)按勞分配的意義與局限性 按勞分配是人類社會歷史上分配製度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是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因此,實行按勞分配不僅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促進社會主義生產的發展.同時,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製度,它既是對剝削制度的否定,但與共產主義社會的按需分配相比,又有其歷史的局限性.由於勞動者的體力和智力不同,勞動者所贍養的家庭人口不同,勢必造成勞動者之間在勞動報酬上的差別.這就形成了按勞分配中形式上的平等,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只是「不同等的個人天賦」所形成的人們在生活水平上的差別.這種差別和不平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四)再說 按勞分配的內容和要求 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內容和要求是:第一,凡是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都必須參加勞動,才有權參與分配,不勞動者不得食.第二,按勞分配的物質對象不是全部社會產品,只是社會總產品中的個人消費品.社會產品中的生產資料歸全社會所有,不能分配給勞動者個人.就是消費品還要扣除為社會和勞動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能在勞動者個人之間進行分配.所以,按勞分配是在進行了必要的社會扣除後,對個人消費品實行分配.第三,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勞分配所依據的勞動,在質上必須是符合社會需要的、被社會所承認的物化勞動.只有那種被社會承認的勞動才代表勞動者對社會的真正貢獻,才是按勞分配的根據.在量的方面只能以社會平均的勞動量為尺度,即勞動量不能以個別勞動時間來計量,必須把個別勞動時間還原為社會平均勞動量,需要將復雜程度不同的勞動及熟練程度不同的勞動還原為同一的簡單勞動,以便在量上進行比較.社會和集體按勞動者所提供的在質上被社會所承認的、在量上可以進行比較的社會平均勞動量來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四;綜上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製度,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它在全社會分配領域中的分配原則,也體現在它是公有制經濟內部主題的分配原則. 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性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體現,只有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才能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最終實現和這回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才能保證人么相互之間平等的經濟關系基礎上建立和諧的經濟利益關系,才能保證向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前進.

H. 辨析題-按勞分配是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分配全部社會產品

這句話是錯誤的。
如何理解按勞分配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按勞分配製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 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了解為什麼,應該搞清楚以下問題. 一:按勞分配的含義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其主要內容是: 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勞動報酬. 首先,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必須以參加勞動作為獲得消費品的條件.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勞動不得食. 其次,按勞分配的對象是個人消費品,而不是社會全部產品,是社會總產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後所剩餘的部分.按勞分配不是把勞動者創造的全部財富全部都用於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證社會和企業發展所必需的各種資金的物資後,再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分配個人消費品. 社會總產品-(社會生產基金+社會消費基金)=用於分配的個人消費品部分.社會生產基金(補償生產資料、擴大再生產的追加;應付不測事故的後備保險基金);社會消費基金(社會管理費用、滿足社會共同需要如學校、醫院所需的費用、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設立的基金) 再次,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的特點 馬克思所設想的按勞分配,是個人消費品的實物分配.由於他預計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生產消亡了,價值、價格、貨幣等范疇和關系不再存在,因而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後,不再是獲得貨幣工資,而是領得一種勞動證券,上面載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時的勞動(社會扣除的部分已除外),憑這種勞動證券從社會儲備中領取含有相同勞動量的個人消費品.而且,根據馬克思的設想,由於生產資料歸全社會佔有,按勞分配也是按照全社會統一的標准實行.作為分配標準的勞動尺度,是根據平均的勞動技能、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平均的勞動強度計量的. 然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實現形式和特點,同馬克思當初設想的有很大的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人們的一切經濟活動,包括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活動,都要通過市場來進行.這就決定了按勞分配的實現具有以下特點: 1.按勞分配是通過商品貨幣形式實現的.馬克思預言的按勞分配是採取個人消費品的實物分配,因為他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商品經濟.但事實上,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商品經濟,實行市場調節,因而價值、價格、貨幣、買賣、市場等范疇和關系會同時存在.每個社會成員向社會提供勞動後,根據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的原則,獲得貨幣工資,再用貨幣從市場上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企業范圍內實行的.由於現實社會主義社會沒有實現全社會佔有一切生產資料,還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並存在非公有制經濟,因而不可能實行全社會統一的按勞分配標准.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連全行業統一的勞動報酬標准也被打破了,即使同一行業的不同國有企業,由於各自的經濟效益不同,工資、獎金與各企業的效益掛鉤,因而企業間的勞動報酬便有差別,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的按勞分配原則,只能在各個企業內部實行.勞動者的個人收入不僅取決於勞動者本人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還取決於(而且首先取決於)企業的經營狀況. 3.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受到市場機制和貨幣工資形式的制約.一方面,市場機制制約著按勞分配的水平.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各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不同,經濟收入不同,按勞分配的水平會有明顯的差別.另一方面,貨幣工資形式也制約著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勞動者用貨幣工資購買消費品的過程受到市場供求和價格的影響,如果消費品供不應求,貨幣工資或者是買不到所需要的消費品或者是因為價格過高而影響按勞分配的實現.由於價格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勞動者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應得到的消費量,同用貨幣工資實際購買到的消費量之間的不一致,從而影響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 4、按勞分配的評價標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單一標准.社會勞動是實現按勞分配的前提,但社會勞動受不同行業、地區、競爭程度和供求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在全社會統一計量.按勞分配的公平程度受市場機制和市場成熟程度的制約. 三: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因、意義 (一) 在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收入分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按勞分配的內容是: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 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是由其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首先,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實現了勞動者在生產資料佔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內部人們不能憑借公有的生產資料無償佔有他人勞動成果,從而使消費品能夠按照有利於勞動者的方式分配. 其次,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社會生產力水平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既不會像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那樣,為了群體的生存而不得不實現平均分配,也不可能像物質極大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那樣,實行按需分配,勞動作為謀生手段,要求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所以,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選擇. 再次,在社會主義社會,舊的分工還沒有消失,勞動還存在著重大差別,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二)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生產決定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形式取決於生產的形式.按勞分配是勞動者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中的利益實現.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是由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所決定的,歸根到底,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的,具有客觀必然性. 第一,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分配製度.有什麼樣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就有與其相適應的消費品分配方式.消費資料分配的形式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產資料為勞動者共同佔有,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因而誰也不可能憑借對生產資料的私有權來不勞而獲地取得收人.也就是說,公有制決定了個人消費品只能按勞分配.而按勞分配是一種有利於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的實現或落實. 第二,由於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以及勞動還沒有成為勞動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謀生的手段,這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會主義社會,舊的社會分工還沒有消失,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差別還仍然存在,從而各個勞動者在同一時間內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也還存在著很大差別.同時,人們還不能做到無條件地、不計報酬地為社會勞動,勞動還沒有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只有承認勞動的這種差別,並按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來分配個人消費品,才能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熱情,使勞動者各盡所能地努力為社會作貢獻,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如果無視勞動的這種差別和特點,對個人消費品一律實行平均主義的分配,就勢必會挫傷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不利於社會主義生產的發展. 第三,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歸根結底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按勞分配的實現首先將受到社會產品數量的制約.一般說來,可分配的社會產品數量越多、越豐富,就越能為按勞分配的實現提供較雄厚的物質基礎.而可分配產品的數量又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在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下,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同,可分配的產品數量也就不同,因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也就不同.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會,可分配的消費品數量極少,只有實行平均分配,才能保證人們都獲得最低限度的生存條件,從而保證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因此,產品大體平均的分配,是生產力極端低下,體現原始社會公有制的要求,符合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的惟一可行的分配方式.而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由於產品極大豐富,則有可能實現按需分配的形式.作為共產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沒有達到共產主義社會那樣的高度,產品還沒有極大豐富.因此,它既不能實行像原始社會那樣的平均分配,也不具備實行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的條件,而只能實行按勞分配. 總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三)按勞分配的意義與局限性 按勞分配是人類社會歷史上分配製度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是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因此,實行按勞分配不僅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促進社會主義生產的發展.同時,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製度,它既是對剝削制度的否定,但與共產主義社會的按需分配相比,又有其歷史的局限性.由於勞動者的體力和智力不同,勞動者所贍養的家庭人口不同,勢必造成勞動者之間在勞動報酬上的差別.這就形成了按勞分配中形式上的平等,事實上的不平等.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只是「不同等的個人天賦」所形成的人們在生活水平上的差別.這種差別和不平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四)再說 按勞分配的內容和要求 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內容和要求是:第一,凡是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都必須參加勞動,才有權參與分配,不勞動者不得食.第二,按勞分配的物質對象不是全部社會產品,只是社會總產品中的個人消費品.社會產品中的生產資料歸全社會所有,不能分配給勞動者個人.就是消費品還要扣除為社會和勞動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能在勞動者個人之間進行分配.所以,按勞分配是在進行了必要的社會扣除後,對個人消費品實行分配.第三,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勞分配所依據的勞動,在質上必須是符合社會需要的、被社會所承認的物化勞動.只有那種被社會承認的勞動才代表勞動者對社會的真正貢獻,才是按勞分配的根據.在量的方面只能以社會平均的勞動量為尺度,即勞動量不能以個別勞動時間來計量,必須把個別勞動時間還原為社會平均勞動量,需要將復雜程度不同的勞動及熟練程度不同的勞動還原為同一的簡單勞動,以便在量上進行比較.社會和集體按勞動者所提供的在質上被社會所承認的、在量上可以進行比較的社會平均勞動量來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四;綜上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製度,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它在全社會分配領域中的分配原則,也體現在它是公有制經濟內部主題的分配原則. 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性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體現,只有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才能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最終實現和這回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才能保證人么相互之間平等的經濟關系基礎上建立和諧的經濟利益關系,才能保證向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前進.